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18-11)
               --
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1.「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

 

声闻乘行者以戒得定,以定生慧,戒定慧三学成就、增上学,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灭为乐,即能证得阿罗汉果、辟支佛果。大乘菩萨行者发菩提心,为求无上正等正觉之如来法,此法具大慈、大悲心,建立在众生身上,平等性、无上觉都离不开众生,是以欲要度众生,当与众生结缘,故而菩萨以色声香味触法布施众生、与众生结法缘,当今世、未来世因缘成熟时,便有机缘度化他们。所以地前菩萨要从六度中开始修,而六度的第一度即是布施,菩萨当要去修为,以证得布施般若波罗蜜多。

 财布施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以身来布施?财施,有钱好布施。很多有钱人,出手动辄几千万、几亿,拿出一亿来好比九牛一毛。财布施相对来讲很容易,但要把肉体捐出来给人,哪个愿意啊?你要他捐几亿、几十亿他可以做到,要他把肉体给出来,那怎么行?不行!能够布施肉体才是最难啊!所以第一段为什么拿肉体布施来做比喻?因肉体最难布施。

声闻乘行者以戒得定,以定生慧,戒定慧三学成就、增上学,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灭为乐,即能证得阿罗汉果、辟支佛果。我常强调初学佛人要受戒,为什么初学人一定要去受戒?有戒才有定。戒跟定可以说划上等号,一边是戒律、一边是定,一个人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就是这个意思。初学人持戒要精严,要斤斤计较,不能用方便,方便是行菩萨道以后偶一为之,初学的就是要戒律坚定,才有定,从定之间才产生智慧,这是必然的修行过程。

你守戒,不去犯戒,面对一切的魔考、菩萨考、一切的逆境、魔境,你就不会发生问题,你自然就有定力,因为冤亲债主或菩萨考试,都是考你的弱点,你最执着的那一点,攻击你最脆弱的地方。如果你什么都好,就是爱钱,他就天天在钱上作文章;如果你爱配偶、爱小孩,他就让你为他们起烦恼,看你能不能够放下,就看你执着在哪里。你犯了戒以后就没有定力,因为罪恶感一直起来,罪恶感起来时,你要嘛就走发露忏悔的路,要嘛就走空、无相那条路,不要去执着你犯戒了,一直后悔不该犯戒,把自己搞得心慌意乱,这样会障碍你的定。

定,守戒得定,小乘得定是不犯戒得到的,而菩萨是以智慧得定,可以看破戒为不破戒,那这功夫更高了。以戒得定,戒得慧,这是对小乘来讲的,于菩萨而言,何为戒、何为定?守戒亦爱、破戒亦不憎,涅盘也不爱,轮回也不憎,菩萨观一切法平等,这境界又更高了。哪一个法是对特定一种人讲的,你说好,那大家都要做大乘菩萨,因为都不必守戒,但是就这个不必守戒,你的功夫要够,否则护法神修理你时,生病出意外都有,你要有功夫去承受这破戒的果报,并非你号称大乘菩萨,就可以为非作歹,当金刚护法菩萨修理破戒的你时,你要有能力度得过,度得过表示你的功夫够、智慧够,要有金刚身、金刚心才有办法度过去。

「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你能不能得长寿?要有金刚不坏身,金刚不坏身得不到,长寿当然也没有。你要练就到身体怎么被打、怎么被加害,你都不让它得逞,这不是你嘴上说说算了,要真的经过考验,要怎么度过去?要靠智慧!要动脑筋去改变你的身体,很简单的一些方法或动功改变你的身体。当然,所谓的金刚身是气脉通了,才叫金刚身,气脉通了,无论他人怎么障碍它,它都能很快复原,甚至根本伤不了它。真的开悟了才是气脉通的人,「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就是在讲这个。你们不要小看《金刚经》里面的前偈语,每一句都有其道理的。

金刚赞「絶相超宗,顿忘人法解真空」,一个修到开悟的人,絶相超宗,不会天天讲那个净土最好、你的禅宗最好、你这密宗最好,这样你就没有絶相超宗,就是没有真开悟,真开悟的人是能知八万四千宗,但都变成释迦宗,一释迦宗你就能够包融一切法,为什么?因为你可以体会、也可以体会到各宗的精髓,所以你就不会排斥其它宗派,独尊您悟道的法门;顿忘人法解真空,做到了,你就破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若破不了,怎么顿忘人法?叫你顿忘,你一下子忘掉,一下子又尊自悟的法门,对他人修证的法门都咬牙切齿地反对,永远放不开,这样就是没有絶相超宗。一个人要絶相超宗就是开悟,悟后皆能知法法本平等。你现在执着一宗一门深入,那是你要用这个法去利益众生,当然一门深入可以,开悟以后就不能一门深入,为利己利他你要进入八万四千法门,所以要絶相超宗。

修行上这个心要怎么顿忘人法解真空?解真空怎么做?般若味重重,用般若智慧来破掉你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般若智慧又是什么?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就这么简单六个字,可惜你们就偏偏不懂。你们现在脑筋清楚,讲懂,懂了,就要去做,那一天脑筋又不清楚了,什么毛病先倒出来再讲。你般若味重重的话,自然四句融通,《金刚经》那么多句,每一句都能融会贯通。

大乘菩萨行者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有二个,一个是为求无上正等正觉之如来法,第二个是要发愿度尽一切众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等十二类众生,这是成佛的二个目标,你要发菩提心,就要做这两件事。在第三品释迦牟尼佛也提出来,菩萨云何安住?云何降伏其心?降伏其心,不是你安就好了,众生的心也要安,因为菩萨是跟众生身心一体的,不是你自己解决就好了,如果你修自己,那是声闻乘的,他心没有办法跟众生一体,身也没有办法跟众生一体,所以他可以自修自利,菩萨心眼开了,身心跟众生合一,你要先调伏自心,也要调伏周围的众生心,就要度一切众生,这是大慈大悲的菩萨要学习的。

此法具大慈、大悲心,建立在众生身上,也就是你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法,是要在众生身上去学的,你要调伏自心也要从调伏众生心开始,这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有的人,天生就可以跟众生合一、有的人今生修行有境界,自然跟众生身心合一,众生病,就是你的病,众生烦恼,就是你的烦恼,你要自己去调伏,你调伏好了,众生心也调伏,身心调伏,这种大慈大悲的心是大乘菩萨要学的。有的人说慈悲心,好像到处帮助别人很有爱心就是慈悲心,其实爱心跟慈悲心是不一样的。爱心是天界天神的善心,仁民爱物。真菩萨身心不是这样,菩萨的身心跟众生合一,你不爱也要爱。为什么?因为众生有病,你就有病,众生心烦恼,你也感召烦恼,感同身受,这样你才有真正大慈大悲的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就要从众生身心跟你自己的身心里面去成就,慢慢建立平等性、无上觉,要建立平等性跟无上觉都离不开众生,不是你自己修好就好了,那是心眼没开,不是地上菩萨,是地前菩萨或声闻乘阿罗汉以下的修行者。

是以欲要度众生,当得与众生结缘,不能跑到深山里去闭门自修,在深山里自修,是修自己内心的清净,没有人来烦恼你,当然心比较清净;菩萨不是这样,菩萨要在五尘众生间跟大众搅和在一起,跟众生来结缘,这么样来调伏自己的身心,自己身心能调伏了,众生身心也就能调伏。所以菩萨以色声香味触法布施予众生,与众生结法缘,当今世、未来世因缘成熟时,也许今生因缘没有办法成熟,也许下一世再来,才有机缘度化他们。你看释迦牟尼佛累劫修菩萨道时,衪舍身布施去供养很多的畜牲,最有名是饲喂老虎,祂都跟他们结法缘,阿罗汉可以闭关自守,菩萨一定要跟众生结缘。

所以地前菩萨要从六度中开始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金刚经》里提到六度里面三个重要的,为什么只提三个?其它的早期就修了。精进,当然要成就佛道随时都要精进;持戒、禅定,在声闻乘时就应该修过了,现在是要圆满你的菩提性时,修布施跟大众结缘,修忍辱成就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要成就忍辱波罗蜜,就要用般若波罗蜜去做,观一切忍不是忍、观一切相不是相、观一切法不是法,如此平等观一切法、实相观一切法,才能够得到解脱,达到自利利他的境界。而六度的第一度即是布施,菩萨当要去修为,以证得布施般若波罗蜜多。布施是一个,般若波罗蜜多是二个,布施做了,不要执着,这样就有点般若波罗蜜的味道。

 

布施有色声香味触法诸种可布施者,然众布施中以身布施最难,法施、财施、身外之物施(国城、妻妾、婢女等)都容易,唯独身体的布施为难。所以释迦牟尼佛过去世曾发誓愿﹕愿施千身以众生,以此殊胜功德,较弥勒菩萨早成佛,因此,若有菩萨能在因位时发心布施身体,其功德无量无边。

布施有色声香味触法等诸种可布施者,然众布施中以身布施最难,在这品里才提到以身布施,前面都是以物或者七宝,以三千大千世界或是无量恒河沙世界,那么多的七宝来布施,功德无量无边。菩萨做了布施,不去执着福德,就不会受报,因为有福德就有天报,你不执着布施的话,就是波罗蜜度到彼岸。这品里第一次提到以身布施,众布施中,以财布施、物布施最容易;法布施就难一点,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讲经说法的,你要能够讲经说法,还要能不悖离经文义理,否则一不小心就落了个野狐禅的下场;无畏施,这个心要有某个程度的清净无为,才有办法施众生以无畏,这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

如果以有相的布施来讲,以身布施最难,法施、财施、身外物施(国城、妻妾、婢女等)都容易,唯独身体的布施为难。物施是你的依报,都很容易,舍不得顶多一下子,舍得的话,一布施出去就忘了,但是,身布施,当下身体布施出去,身体就完了,这一生就完了,我们有时候真是佩服赞叹释迦牟尼佛怎么有那么大的慈悲心,常常在布施肉体?这跟过去的因果都有关系。一者,愿波罗蜜,祂发愿:我要布施一千身,一千次的肉体给众生,这是愿力,再者,你修到菩萨境界时,自然对身体就看得很开,这个肉体不是我,你知道自己的修行境界,如果现在死掉了,肉体没有了,入灭了也还是菩萨身,可以再来受生,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简言之,愿力是一个原动力,其次是你的智慧。如果有一天,你对着这个肉体,可以做到舍身给众生,马上入灭都无所谓,很自在,这就是真正的菩萨。

能够真正以身布施的人,除了愿力跟知见增长以外,能够观过去的因缘,你就很容易能够舍得这个肉体,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像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过去在因位菩萨时,同为某位国王的太子,这个王有八个太子,很早以前有六个太子已经成佛,剩下衪们两个。释迦牟尼佛因其以身布施的愿力,提早弥勒菩萨成佛,弥勒菩萨是八个兄弟中最后一位成佛的。由此可知身布施的功德无量,可以节省好几劫的成佛时间,释迦牟尼佛过去世誓愿施千身予众生,因以殊胜功德,较弥勒菩萨早成佛。所以若有菩萨能在因位时发心布施自己身体,其功德无量无边。

在《梵网经》里面,出家受具足戒的师父,有一条戒,就是要将肉体布施给诸佛,要有这个愿心。有的人就燃身供佛、燃指供佛,当然发起这个愿时,不可思议的现象会发生。你看这火好烫,那是你对火性的认知,祂们肢体在被焚烧时,不觉得痛,火是会烧坏肉体没错,但是由于祂们的虔诚心,佛菩萨会加持他,让他在当下不觉得痛。把肉体供养佛是非常大的供养,如果把肉体布施给众生,则是更大的功德,以求佛道来讲,这己经破解了对肉体的执着,对生死能够自在,这是每个人都应该要学的。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动不动就把肉体布施给众生?当然除了慈悲心重外,跟过去的因果也有关系。祂以前发过的愿,这脑筋就不会忘记,常常会想这些事情。像释迦牟尼佛最后一世,菩萨身的衪也是舍身喂虎,因为衪是菩萨再来,悲心深切,衪看到有七只小老虎,母老虎好久没有东西吃了,又在下雪,如果再这么饿下去,母老虎可能会把小老虎吃掉,衪悲心一起,就观过去,原来我过去常布施肉体给众生,已经是九百九十九次了,衪有灵通,这么一观,还是赶快圆满千身,就这样舍身喂虎了。

 

一个能发愿布施身体予人者,对己而言,已破身见,无有身见之患,亦能提早成佛;对众生而言,是与受施众生结最大之因缘。受菩萨身布施的众生,日后当受施者之教导成就解脱道。如释迦牟尼佛舍千身,最末一世舍身喂虎,受施之七虎中,五只即是后来得度的五比丘,另两只即是舍利弗与目犍连尊者。

一个能发愿布施自己身体给别人者,对自己而言,已破身见,无有身见之患,衪知道这个肉体不是我,真正的我是那个觉知,这个肉体死了,神识再去入胎,再出生,还是有身,已经看破它,不再执着它;对众生而言,他是与受施众生结最大之因缘,哪个人吃了你的肉,你就直接跟他结缘。衪的肉体喂了母老虎跟七只小老虎,这七只小老虎中,五只是后来最初得度的五比丘,另外两只,一个是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跟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此五比丘是五位最早追随悉达多太子出宫的侍卫,也是最早受释迦牟尼佛教化的僧团,皆成阿罗汉,这个因缘不是很深吗?你布施身给谁,那个人就跟你结最大的因缘,以后,不管因果怎么转,都随时在你身边出现。这样除自己能提早成佛外,受菩萨身布施的众生,当受施者之教导而成就解脱道,你成佛当然第一个要度他们,因为他们跟你结的缘最深。

 

2.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若我们一听闻到金刚经,产生无量信心,并且在遇到逆境时,都能坚信不移,这种人之福远胜过上述者。上述何人呢?一日三时分以恒河沙等量之身布施者,再加上以恒河沙等劫的长时间布施己身予众生者,都不如一个听闻此经典后信心不逆转者,此人不因遇到困难而逆转、起颠倒想,其福德是很盛大的。

我们在讲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若我们一听闻到金刚经,就产生无量信心,这不是你自己心里面觉得很好就好了,你要读诵、书写、最重要是要受持,受持就是你把《金刚经》的义理,运用在你的修行上、生活起居上。受持《金刚经》的义理很重要,六波罗蜜除了持戒、精进、禅定以外,《金刚经》就在阐述以其它三个波罗蜜为主的修行,跟众生结缘的布施波罗蜜,修入离四相的忍辱波罗蜜,要完成这两个波罗蜜时,就要用般若波罗蜜观你的所作所为、观业力来时、观因缘转时,观这一切都无所有不可得,这样学习自在,这才是受持。修行也好、读诵《金刚经》也好,要能够在遇到逆境时,用这个佛法,产生无量信心,才不会退转,能够信心不逆,坚定不移者,这种人之福远胜过上述以身布施者。

种种布施中,身布施是最难的,现在你闻此经典,信心不逆,产生信心,这功德就很大了,更何况后面讲的书写,书写就是抄写经典,以前印刷术不够发达,你获有一部经典,好不容易抄写一部给人家,这个功德无量无边。能够受持读诵是为自己,能够抄写给人家,让人家增加慧命,这个功德更大,书写外,受持、读诵、为别人解说也好,这些都比你听到《金刚经》后信心不逆的功德还要大。

一个人一日三时分以恒何沙等量之身布施者,早、中、晚,等于是八小时一个时分,你随时都要布施,这是一个比喻,而且不仅仅是这样,还要再加上以恒河沙等劫那么长的时间,布施己身予众生者,这个功德是不是很大?一定是!但,即使如此,都不如一个人听闻此经典,便能信心不逆,不会怀疑,不会反复,就是碰到障碍、困难,他的信心都不会逆转、不会起颠倒想。颠倒就是心不净、胡思乱想,要究竟涅盘,就是不起心动念、守住空寂。如果你听到《金刚经》觉得很好,生起信心,接着开始读诵、书写,并且把《金刚经》的义理运用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上,这就是智慧比较圆满的,若是能够更进一步为人解说的话,那这个功德是最高最大的。

 

一般福德尚未具足者,虽听闻到《金刚经》觉得非常殊胜,然临困境时,对此经就提不起信心;一般福德尚不具足者,听闻《金刚经》,虽觉殊胜非常,但当临困境时,于此经便提不起信心,更有些读诵金刚经者,因为此经功德不可思议,但果报亦不可思议,而福德尚不具足者,业障现前时就会逆转、失去信心。此等人需要听闻他人解说金刚经殊胜处,坚定其对金刚经之信心,义理懂后就不易逆转。

一般福德尚不具足者,虽听闻到有人介绍《金刚经》,觉得讲解非常殊胜,很好,但当自己有困境时,对于此经就提不起信心,不会去思维《金刚经》的义理,一直钻牛角尖入烦恼境,这是没有真正的信心不逆,没有学到《金刚经》的真正义理。更有人读诵《金刚经》,因此经功德不可思议,但果报亦不可思议,所以福德不具足者,当业障现前时就会逆转、失去信心,这个在下一品时,就会提到,为什么有人读诵《金刚经》会发狂,如果因缘不具足、信心不够的话,结果会怎么样呢?

《金刚经》义理的观念,是一切要成佛者必具备的观念,所以才会说一切佛皆由此经出,但是不是每个人的福德都足够,所以有的人读《金刚经》反而错乱,狐疑不信,这是因果报也不可思议,这果报跟读诵《金刚经》的功德要怎么核算?就看你受持了没有?所以我们除了受持读诵外,还要想办法书写《金刚经》,让别人也能够结《金刚经》之法缘,让他们也能去受持、读诵《金刚经》。

 

受持是要认真去实践《金刚经》中的义理,并非口念《金刚经》即是受持,重要的受持法是(1)发愿度无量众生,又无有一众生可度想。(2)去四相时先去除我相,依经言无我得成于忍。(3)修布施、忍辱、般若波罗蜜多。(4)实施无住相布施。(5)应无所住而生其心。(6)无上正等正觉是无少法可得。

受持是要认真去实践《金刚经》中的义理,不是念念《金刚经》而已。有的人二十分钟念一部《金刚经》,读诵经典不要贪快,要给自己的脑筋一点时间去思维。譬如我今天就在想,你做了很多的福德,观它没有福德性,为什么后来这福德它才是大,怎么个大法?如果说我身上随时都有五百块,我只要有五百块就好,用完了,需要用钱时,自然就有名目再送进来五百块,这种空之间的道理,你要用时就有,不必用时,就没有,这种福德最好!为什么福德性不执着它,这种福德最大?你要成就什么法,它马上成就,你要办什么事,马上就可以办,这不就是从无中、不执着之间产生很多法用吗?很多句字,不同时间去念它,都会有更深一层的体验。

 

《金刚经》重要的受持法是:

(1)发愿度无量众生,又无有一众生可度想:第三品就讲了,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释迦牟尼佛开宗明义讲的,你要建立起大慈大悲的心,发愿度一切众生。你要吃饭时,要想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度一切众生,这就是在发愿,愿度一切众生,这样以后才有机会,哪一天真的就会成佛。

(2)你要修菩萨法,是要得到无上正等正觉:这是目标,目标确立了,要怎么做?第一个目标要去四相,去四相要先去我相,我相不去除,后面的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没办法去除,所以修行人当先除与外对待的我执,然后再除内在的法执。

(3)修布施、忍辱、般若波罗蜜多:《金刚经》标榜这三个波罗蜜,度到彼案的法门。经言无我得成于忍,你要修忍功夫,无生法忍,一时做不到,就先修忍辱,修忍辱,不要去讲对错、道理,不讲这些闲话,就照单全收,全都忍了。在救度众生时、在行忍辱波罗蜜时,你都要能够自在无碍的用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来观。用般若波罗蜜观照中,又无有我在用般若波罗蜜法门想,这种处处离相法,即是真正所谓的般若波罗蜜。

(4)实施无住相布施,布施可以有色声香味触法布施,但是,要无住相去行之,如果有所执着,就有福德性,有福德性就会受天报,你要学菩萨道就不能升去下劣天,要无住相布施,才能无始劫中行菩萨道。接着要学习怎么去做到般若波罗蜜?

(5)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很重要,也是实相观、中道观修行的一个指标。解深密契经云,不住一切法,作有为不作有为想、不作无为想;作无为不作无为想、不作有为想。用这样的宾态去面对自性应缘后的事情发展,您会觉得逆顺、大小事都能自在,修习佛法就能怡然自得其乐。

(6)无上正等正觉:你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要知其义是为无有少法可得,也就是要修无为法,受持是要认真去实践《金刚经》义理。《金刚经》里面好几品都一直在重复讲这些道理,中间或有细节不同,譬如以珠宝布施和以肉体布施,都是一样在强调有为法的布施,不如你去建立无为法的修证,此是成佛的因缘,当有人一成佛,就能度无量、无边众生,这功德是最大、最殊胜的。

 

现今印刷术发达,《金刚经》的流通决非问题,然经中仪轨、所附咒语之念法多有谬误,无专业知识者以国语音注音咒语声音,无意间误导后学错读咒音。若说读诵《金刚经》效果不好,即此无心之失所致。是以发心助印《金刚经》课诵本,应求专家考证咒语音义,方为如法,并非出钱助印任何经典便是功德无量。

现在印刷术发达,要印很多部《金刚经》都不是问题,但是,要流通一部课诵经本,其中的仪轨、所附咒语之念法,现在的流通本大概都有问题,无专业知识者以国语音来注音咒语,无意间误导后学错读咒音,结果说读诵《金刚经》效果不好,这样也是无意间造业,所以要助印包括《金刚经》在内的任何课诵本时,都要特别小心,否则误导后学,无心造业,不是你出钱印《金刚经》就功德无量,有功德,但是,你印了不如法的仪轨给人家也不好,一举一动都有因果,好的业还没有得到,坏的业已经成就了,所以,求专家考证咒的音义,这样才是如法的。不去修行,不会考虑这一些,你要去利益众生,这些都要考虑。

 

经云,若有人能进一步书写、受持、读诵,其功德大过前述以恒河沙数等身布施,甚或布施时间长达恒河沙劫者,何况若是有人能为他人解说《金刚经》的甚深义理,此人功德无量无边。

经云,若有人能进一步书写、受持、读诵,更何况讲说正确的《金刚经》甚深义理,此人功德更是无量无边。学《金刚经》,道理懂了,除了读诵,有机会印经流通给别人看以外,自己受持很重要。当境界来时,你就用《金刚经》的义理去对治它,譬如《金刚经》在第一阶段讲观空时,要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这么去观它。你在日常生活中受持《金刚经》,行之有年,到了自己能无执一切法,最后你还要能够为别人解说,因为你能够讲得出来,代表你已经慢慢懂了,消化吸收了,整理出一套有系统的理念,这也是为什么为他人解说,一直都排在最后讲,你要先自利,才能够利他,重点在哪里,义理顺序滚瓜烂熟了,道理融会贯通了,你才能够演译《金刚经》深义。

《金刚经》是有很多人讲,能为人解说《金刚经》,要有显教修行二、三十年的功夫,才有办法。大部份的人在讲《金刚经》,都是引述祖师大德怎么讲,像做学问一样,就像我们在讲《解深密经》,到最后一段总是要讲无性菩萨、世亲菩萨祂们怎么解释,反正都是引用人家,前人怎么讲,你就怎么讲,如此最保险,因为自己没有办法修证到佛所说的境界。

能够读诵《金刚经》已经不得了了,不是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种诸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除了听有德者讲解《金刚经》外,还要读诵、受持《金刚经》,这样才有修持《金刚经》之功德,也才能够在遇到业障来时不退转,不会对《金刚经》的义理起怀疑心。你如果今生对《金刚经》从来没有怀疑心的话,那是你过去熏得太厚重、太厉害了,所以你遇到障碍,马上想起哪一句话管用,把它拿来用,心里没有什么退转、不退转的念头,那是具有圆满智慧;如果你还不会用,听是听了,临境不会拿出来用,遇事总先怪别人,不会观它「无所有不可得」,不会用忍辱波罗蜜来面对它,不会用般若波罗蜜客观它,这样总是记不住《金刚经》里所讲的道理,这种人就是智慧还是欠那么一丁点。

  (2007.05.27.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