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17-29)
               --
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如何依经文来修行(续)

实者又作一实真如、一实谛,指绝对、真实法,即真如实相之理体。实者,无颠倒,无虚妄,平等不二之实相,故实谛,乃胜谛之一。一实相
乃指真实无二之理,即真如、法性;以其无二无别,离诸虚妄,故称一实相。行者若不知诸法无实无虚,处妄想梦未觉,不解一实相,生是非想,终轮回于六道中。

实者又作一实真如,世间禅定的人,大多很执着一实真如,一真谛、一实谛,因为我们的真如在初禅就有觉观现起,在二禅就有超能力,能观一切相、一切颜色,进入青、黄、赤、白种种颜色,体验全身充满气的那种快乐,甚至再往上可以观十方因缘,又能够自性不动,进入一境性之间,这些都是真如的功用﹔而凡夫地呢?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五根真如,照样能够见闻觉知,这也是真如功用,要求解脱就不能去玩这些,要求解脱就要观它无实,观没有一个真如在起什么功用,佛法学了几十年,没有智慧或还没有听到正法解脱道的人,汲汲营营于真如的功用,心感招世间一切相的能力,世间禅定的外道,甚且去磨练这个真如,让它的能力更强。能观一个世界不够,要观一千个世界;能观一千个世界不够,要观三千大千世界;能观三千个大千世界还不够,要观无量微尘数的佛剎土的世界,这是在用你有为的心,让真如发挥到极至的神通。可是佛法不是这么学的,佛法,是学如何断尽内心的贪、瞋、痴、慢、疑五盖心、二十种烦恼、六大根本烦恼,这些断尽了,自然种种神通现起。一知半解者,在过程之间会执着真如性功用,这样的话,你解脱没有学到,永远都是半吊子。

实者,即指真如实相之理体。实相是体,真如是用,实相是空、是体,而真如是实相的功用,这两个是因缘起法或者唯心造之因缘起法。在你还没有证到解脱之前,不能去玩这些,要观无实。故实者,无颠倒,无虚妄,真正的理体是不颠倒想,一个求涅盘的人,不起心动念去求涅盘,用自在的空性去面对一切缘,不执一切法才能得到涅盘境界,不要起心动念去想求涅盘,这样是颠倒想。没有颠倒,你就对心中被动的因缘法,不起虚妄,不执着它为真,平等观顺逆、善恶、真假一切法都是平等,平等观是要从心地里去磨练出来,能够无虚妄的话,是真平等。真平等就是空、有二相之间,你不去执着,无好坏、善恶分别想,顺逆一如,这种心态才是真平等,这才是实际的相。你刚开始学的这种妄想分别法,不要观它为真,你要去学习真正的无颠倒、无虚妄的平等不二之真实法,如果你做到的话,你可以观它无虚。境界不一样,佛陀讲到哪里,你就知道衪在讲什么境界,无实、无虚这两个境界,不是说绝对,但是,相对的你走到哪个境界,就要体会这些法。

故实谛,乃胜谛之一,既然无颠倒、无妄想、无分别、平等,那才是佛法真正要讲的,是实谛、是第一胜谛,一实相乃指真实无二之理。这有两个层次,一个是空真如,是绝对的、实相;一个是法真如,在应缘所产生的法之间,你观一切法是妄想所现的,仍旧要观它空、无,这样你可以守住实相,这两种是不一样的层次,前者是阿罗汉的境界,后者是菩萨的境界。所以实相乃指真实无二的理地之体,也就是真如法性;以其无二无别,空真如与法性所起的法真如,这两者没有分别,有分别是我们的妄想心。菩萨没有分别,是法自起又自灭;凡夫,是法起后加以执着,进入妄分别,你如果能够做到离诸妄想、离诸虚妄,这才叫做真正的实相,故称一实相。

在这一品里,世尊第一次提出实相观,你要彻底去思维实相两个不同的意义。能做到的境界与不能做到的境界,差别在哪里?一个不去观这个法的内容,就观这个法没有,这是绝对的空理,乃小乘、阿罗汉、辟支佛所修证的境界;而菩萨境界,心不去压抑它,让它去感招一切因缘,起了一切法,仍可以自在观这个法法起法灭,因为菩萨没有内在的种子去跟它相应,这个法起不了分别想,自在任法起又自灭,这才是真正的实相观,这中间哪里有虚妄、不虚妄?不必以语言文字去分别,心自起又自灭,这是菩萨的真实境界。修行者若是不知诸法无实无虚,处妄想梦未觉,不了解所谓的实相是什么境界,一有心意念、有因缘,就生起是非想,如此终是轮回于六道中,没有办法解脱出来。要练到能够心不乱动、心感招因缘而不分别,先决条件要断尽内心的妄想、习气、毛病,断不尽,也达不到这种境界,那怕给你一点世间禅定,最后还是要轮回,没有真正学到解脱的知见。

 

 那我们如何来观诸法无实无虚?初学解脱法者,当观一切法无实虚狂,所以能对外境无执,对内心有意念起时不着,善境不足喜,逆相不忧惧,以无恐怖心,面对一切法,以不即不离法门,能观诸法无实无虚,如是磨练当能永离业缘牵扯。

那我们如何来观诸法无实无虚?要怎么观?道理懂了,明白阶段性的境界后要如何来做?初学解脱法者,当观一切法无实,不管感招的心,认为是真的、假的,都不要执着它,要断你那种妄执心。不要说你的心很灵,感受的觉知都很真实、很准,准不准于解脱没有什么意义,如果你解脱的知见有了,你感招的准,那就让它准,因为你不在意它准、不准,该来的,就会来,因缘转来转去,因为你不在意,最后事情该发生却没发生,佛法就是在学这个,不是在学觉知有多准,很准又怎么样?很准,你也解脱不了业力的牵扯,你照样去受报。能对外境无执着,对内心有意念起也不着不黏,你的心真的感招了一些事情,这起心动念之间,你不要去执着它是真的、假的,不要去黏上,内心所感招的法或者五根对五尘境不再加以执着,你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等等的法,不要去加以妄分别,这样一来善境不足喜,逆相无所忧,坦荡荡的心才会现起,就不会有恐怖心。

 无恐怖心,咒语里面很多字,你只要去观一个字,ba-ya就是恐怖,ba-ya ga-de去除恐怖,在《一切如来心真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都能见到它,《心经》里面讲的,「以无恐怖故,菩提萨埵」,我们的诸多恐怖心,怕不好的事来了、怕死、怕再轮回、怕怎么样了,人都是有期待,不喜欢死、不喜欢障碍来,你有不喜欢的心,恐怖心才会起,如果你抱着死就死,坏事来就来,病就病的话,还有什么好恐怖的?你身体有病,你要去反思你内心到底还有什么毛病留着,为什么这个病不好?一定是心有病,身才有病,要如何去摆平你内心的毛病?反过来看,你的恐怖心,你不摆平的话,学什么法求解脱都没用,所以,以这个无恐怖的心,去面对一切法,不管它真、还假,以不即不离法门,观诸法无实无虚,既然不能解脱,观它无实;解脱了,不在意,观它无虚,无虚之间你了知诸法的内容,但你没有罣碍。在没有这个能力之前,你好好学观一切法无实,不是真的、没有实际的意义,不管因缘所现的一切境是真、是假,你不要在意,如是磨练,当能永离业缘牵扯。

要超越轮回,不是拜拜佛、念念经就能够做到,无始业是你自己熏习的,要你自己脱掉,衣服自己穿,要自己脱,佛法,只是告诉你要这么做、那么做,至于你做不做得到,那是你的事情。认真做,佛法,就是真正的佛法,会产生它的威力;你听了不去做,善根不具足或者障碍缠身,让你的心起不了信心,听了也不想去做,说到底你就是没有智慧,没有办法去了知你的心被外缘影响、你的行为被控制,就像拉线木偶般依照着别人编排好的剧本演,这样你怎么去超越?不能超越,你就没有办法摆脱业力。于不如意、怖畏事,你要千锤百炼的去磨练,就能够永离业缘的牵扯。世尊讲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无一法可得,虽无一法可得,从第三品开始教我们很多的法,这些是过去如来所得的法,现在教给我们,我们有没有什么可得?我们也没有所得,要观它无所有不可得,这么实际的去应对这些善恶因缘、顺逆因缘,你能够一关过一关的磨练出来,你才能够超越业力,才能够真的悟得解脱。

 

世尊总结:不要学一法执一法,学空执空,学有妄执诸法为有。若能体会如来所说法,此法无实无虚,即是证得实相法印,佛子当如是修学。

世尊总结:不要学一法执一法,学空执空,学有妄执诸法为有。如果,你真能体会如来所说法,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萨法来讲的话,此法无实无虚,不如意的法观无实,得到解脱的人观一切法无虚,无虚又不黏,那跟无实不是一样吗?名相,是境界不同,所认知的境界不一样,其本质没有两样。一个是无法,你不认为它是真的,一个是有法,你认它是真,不一定要观它虚,然而你不受它影响。虚跟假是我们妄分别所立,无实跟无虚两个是一样的,实跟虚不一,是你在讲的,这法里面有不一样吗?是我们先有分别心才看它不一样。无实就是无虚,无虚就是无实,重点是你做得到做不到?做到了,两个没有分别,这平等性;做不到的话,分阶段来做,先观无实,无实做到了,再进一步观无虚,于无虚之际,你自然能自在不黏、解脱了,懂一切法,懂一切事的演进,又没有罣碍,即是证得实相法印。这一品第一次出现的实相法印,就是在阐述这个道理,大乘佛法的人,要学实相法印;小乘有为法的四果阿罗汉,学「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寂灭为乐」这三法印,大小乘行者根器不同,所学的法是不一样的,佛子当如是修学,就两句话,包含无量深义,你要去证,不是光懂,懂没有用。

 

9.「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现在从菩萨法、如来所得法,无实无虚之间,又回到现实菩萨在修行过程之间,要无住于法,也可以再回过来用这两句话来印证这句话。无实,就是你在行布施的时候,不要抱着你在行布施的这种善行,这样你会受天报;无虚,你做了无量无边的布施,功不唐涓,不会没有功德,但是,不管有没有功德,菩萨不能去执着功德,一执着有为功德、有相功德,这个功德就不大。《金刚经》其实一直在重复这些理念,第一次讲,利根的菩萨一听就懂了,还有不懂的,就重新再讲一次,世尊在三十二分之间就一直重复讲这些道理。像释迦牟尼佛对憍陈如初转法轮所讲的四圣谛,初转第一转的时候,憍陈如就悟到四果里面的初、二果,然后再加上五比丘,再二转四圣缔、再三转四圣谛总共十二行,他们都次第悟到三果、四果,这智慧有差别。

《金刚经》里面,四句偈总共出现七次,为什么要讲那么多次?要灌输你空身、空心、空性、空法,四果不同境界的观念。《金刚经》最基本是在讲这个,你得不到四果,没有四果的基础,光讲菩萨的心、实相观是说不过去的。有定,才能够学菩萨道,没有定,学菩萨道到最后被众生度走了,度不了众生,反跟众生同流合污。菩萨要有菩萨的智能、菩萨基本的定力,大、小乘不必太分别,大乘菩萨是从小乘的修证定力得来的,没有先修证空的道理,你说你是菩萨起心动念、随便一句话、一个念头都是在造业。业力,是不可思议的,当然我们所造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未来的功德,总是会现的。这一段在告诉我们,你无所住在行布施的时候,你的目光才能够洞烛一切,你才不会被福德因缘牵绊住,绊住了,如入暗室,等于进入一个没有灯光的房间,怎么会看得到东西?这是凡夫的境界﹔如果是大菩萨的话,一切众生都会映现在心中,自然能够看到。

这里讲的当然是小菩萨、初学的,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这里讲小菩萨的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就像人入暗而无所见,只有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你的心才灵活,如人有目见种种色,这只是一个譬喻,重点不在于眼睛可以看到,而在于我们的智慧能不能超越世间,会不会被世间相绑住?有为心法让人蒙蔽自性,你去练真如自性的功夫,这是有为心法,你一直投入其中,你就不懂智慧,学不到什么智慧,蒙闭了你本来自性清净,没有办法得到本来自性清净的样子。为什么?你练一法,蒙闭了你的自性,你光练这个自性可以观十方一切虚空、心灯,其它的你没有学到。为什么有五神通的人,没有什么办法解脱业力?他只看到你的因缘果报,看不到要怎么让你摆脱这种果报的能力,这是学自性真如性用的人,跟学心空法了、能够转业者的能力之别。用五根去学五根的神通,你学不到心,不能自在无碍的去面对一切境,不执着、不黏,转一切业,学不到,你当然像入暗即无所见,因为你执着你的眼睛可以看到,怎么看都真,然而你看到的顶多是这个人因果报应的现象,没有办法用智慧讲一句话,让他改变因果报应。

如果你执着眼、耳、鼻、舌、身这五根的功能,你不去学心自在无碍的灵通变化,就像在黑暗中你的眼睛看不到东西;你舍弃这些、不执着你所建立的功德来修心养性,反而就像在阳光下能够见到种种对象,所以不要去学有为法,你要学真正的佛法。学有为法,如果你根基不够厚、智慧不够,还不如老实念佛抓住一句佛号。念佛也不是永远念佛,念佛念到心眼开了,要进入修无为的时候,念佛也是要放下,当然以后练到空、无现起来的时候,你还是可以再抓住一句佛号,法,不是像木筏一样,永远都坐在上面不下来,不下来,就永远没有办法再上一层楼,所以「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你行布施、做善事,如果执着你的所作所为,这种有为法会蒙闭你的自性,不能够学习自在无罣的心;无为法,没有一法可得,无为法,没有一法可用,这样才可以学忍辱波罗蜜,前面我们讲到种种忍辱法、无生法忍,就是在学这个。

自性不能随缘运转,你练一个功法,你只会这一招,譬如你念阿弥陀佛,我只会这个阿弥陀佛,什么不如意来我都念阿弥陀佛,高兴我也念阿弥陀佛,障碍也念阿弥陀佛,你没有解脱时、没有定力时,也不能说这样不对,这是对的;但是如果你要学自性能够应缘、能够起灵通、能够变化,你就要学无为法,无为法,就像无上正等正觉一样,无一法可学,这样你自性才能够随因缘去转,能够像水一样碰到障碍就流过去。修佛法是回到空无的境界,你什么因缘来,我就随你怎么转,自性随缘而转,随缘而转就能八面玲珑,如此还有什么障碍?刚开始不如意、有点不自在,到最后化解掉,修大乘菩萨法的,无上正等正觉要得到,要修无为法。

 现在在讲布施,菩萨若心住于法,说有一法可得而行布施时,有我在布施、有一法可得,布施功德无法无量无边,就是以三千大千世界里面所有的珠宝来供养十方诸佛、菩萨,亦是有形的布施,你不如去好好修行,得到阿罗汉四果位、得到菩萨境界,以无为法来修行,这种功德才是无量无边的大。我们如果住心于法来行布施的话,如入暗室当无所见,第一个你会看到你所布施的对象,你被绑了一次,第二个又被你所布施的物再绑一次,第三次看到自己有布施,这三个捆绑系缚,以后就有因缘果报,你在意跟谁结缘、发生什么因果报应?是没有办法做到解脱的。看到人跟人之间的因果报应,没有办法从因果报应之间超越出来,所作所为,是有,但是,我超越布施的功德,我就自在了,做了以后不去执着,才能够八面玲珑、自在无碍。

心住于法而行布施者,就像明眼人入暗室而无所见,不得见真正解脱佛法、不能见利益众生之法。如果你做了一件善事,就执着做那一件善事,你就卡死在那里,不能见利益众生的法,利益众生的法怎么学?其实就是以无所学。但是,抱着一个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心,这么去做,你就是在学利益众生之法,这样就可以做得到这个心法,可以让众生受益。佛法是不能教的,佛法是从自性起的,从自性它自己就会起,你如果有学什么法,那是有为法。有为法,你学了它以后,观念就执着在那里;如果修无为法的话,自性应缘变化何其多,众生是无量无边的多,你怎么只用一个法呢?有事情,根本也没有人教你,没有人教,你怎么会用?自性本来就会用。它怎么用?它是自然应缘的去用,你如果心比较灵光,它在应变的时候,你可以感觉它在动,原来它是这么在行利益众生的事情,学了以后,你自己以后就会了,但会了,并不是记起来,下次又这样一成不变的用,不是,下一次人不同、背景不同、因缘不同,你的自性就依因缘而转,佛法是微妙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学无上心法,无一法可学,只要回过心来,把你内在不清净的心拿掉,你就有自性随缘运转的能力。这个很难吗?理论上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你起不了这种能力?太执着,我想的是对的、我认为这样比较科学、这样比较简捷,你有这些情见,就等于你行布施法,执着于布施,就等于你进入黑暗的房间,你的眼睛不灵光了,看不出什么东西;如果你的心,没有主观的情见,你这个心才会灵活了,自然会应缘。法是这么去学的,不是教你做这个、做那个,那是有为法,效果有限。我们读了几次了,释迦牟尼佛在然灯古佛处得到什么、学到什么?无一法可学,如果有一法可学,那你是在毁谤佛法﹔无一法可学,你最后要怎么度众生?回到清净自性,你的自性跟众生同一体性,和合一味事智自然就产生,这是佛的境界。衪从空无之间应付众生因缘,一个无为法,却可以产生无量无边的法,这才是自性清净最高的境界。

有时候我教你们一些利益众生的方便法,但这个是方便,力量有限,长远来看,你要学无量心法、你要学无上心法,你要回归到无为法,自己去体会。如果你的心眼没打开的话,讲这些都是多余的,真正解脱法学不到、利益众生的法也学不到。要学得无上心法,要回归到基本面,身体要用功,在未死之前,把它当死一样的操、磨练,不要怕脚痛!身体有境界,心就会现出它的灵通力,面对这个灵通力来修,有灵通让它不灵通、有超能力让它没有超能力、对什么事情很在意就让它不在意,这样回到清净自性,它自然就会产生刚刚所讲的解脱法,原来解脱法是这么学的。要利益众生,不学而学才能得到利益众生的法,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法怎么学?不起一法,才能进入真正的无上心法。若菩萨行布施时,以无所住心来布施,就会像明眼人,在日光下能见种种事物。做善事不要执着,用什么法可以体会这个有为法、方便法,但不要执着它,不要永远都用一个法,才不会陷在那里面。

菩萨学习心不住法而修布施,即能见解脱圣法,悟得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懂一切陀罗尼门法义,总摄一义演绎无量义,是故能见空有不二圆融实相观,亦能得一切智、一切道相智、一切相智,学习到诸佛一切出世法、出出世法。

菩萨学习心不住法而修布施,会产生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是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即能见解脱圣法。我们要学解脱,第一阶段你要学布施又不去想布施的功德,进一步悟得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这是修行的一个门坎。以前积了很多福德,不管是诵经、念佛、拜佛、布施,积福德、累积智慧,心眼开了、身体变化了,可以来学习空解脱、对待一切法的无相解脱、不起丝毫祈求心的无愿解脱,要证得这三解脱,在大乘菩萨是七地以前的菩萨,在阿罗汉是究竟的大阿罗汉或者阿那含、斯陀含的境界,如果你这三三昧证得的话,表示你已经可以一法化无量法。陀罗尼这个名词就是咒语,什么是咒语?我念一个字,它就可以化无量无边的意义,我从一个「空」就可以化无量无边的有为法,我念一个金刚就可以产生无量的摧毁力量,一法可以演无量法,这就是陀罗尼门、总持,陀罗尼门就是总持。

如何总持?就是我观一个字就好,它可以产生无量无边的佛法,那不是很简单吗?观想一个「空」,一切因缘果报就化为无形,观想一个「空」,再观一个有为法,从空之间化一个有为相-无中生有,这是神通变化。陀罗尼,我们说是讲佛法经义的总结变化,懂得一切陀罗尼门法义,总摄一义演译无量义,你把佛法全部搞懂、三三昧证得以后,你就懂得佛法原来在讲什么?懂得这个,就已经得到陀罗尼的真义,你再把你的体会,浓缩成几个字,如同过去诸佛的咒语是在叙述佛法的义理,都有其意义。你在念的时候,念这短短的几个字,最短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种子字」,它就可以产生无量的能力,「嗡」、「揽」,这个「揽」是清净法界,既然法界清净,你的肉体也可以清净,这只有一个字「揽」总持法门,在清净一切有为相、烦恼相。

你在布施的时候,不执着布施,你做了无量无边的功德,你不执着功德,你才会灵活,才会懂得佛法,否则,你念了几千万遍的《金刚经》还是不懂,念念念,不知道在念什么,究竟懂了没有?如果真懂了,你应该证得了解脱能力,空、无相、无愿三三昧都应该证得了,证得三三昧就一定可以进入陀罗尼门,进入陀罗尼门你一定可以了解佛法哪一部经、哪一句话在讲什么。一个字也是佛法,把这个字推演千万义,也是佛法,你这样把所有的道理融会贯通以后,就没有什么可以说的,如果不是为了让众生了解这些义理的话,真没什么可以讲的,不必讲。

所以能见空有不二圆融实相观,就是证得空,然后在因缘起法的时候,你不执着它,有了空有不二的圆融实相观,你就可以得一切智、一切道相智、一切相智,佛法是在学智慧,不是在学有为真如怎么用,怎么用,那是佛才具足的一切智、一切道相智、一切相智,简单一句话就是萨婆罗智,就是一切智,由一义演绎千万义,这只有佛才有的智慧。修证是要阶段性一步一步来,在过程之间累积无量无边的智慧,然后产生无量的神通变化,三明、六通具足。要学习的佛法太多了,我们今生要积极一点,把《金刚经》里面空、有不二的道理、解脱的知见学好,最后再学这神通变化,才能够利益众生,才能够当大菩萨,十方国土来来去去。我们具足了空、有不二的圆融道理以后,进一步才可以学习到诸佛一切出世法、出出世法。出世间法是解脱法、断烦恼法;出出世间法是菩萨法,是绝对的学空、学实相观,能够用有为法利益众生,利益众生而又不被有为法系缚,你要有不住法而行布施、不住法而用心法的能力,不然你还是被法绑住。

 

所以我们要学习心无住于法而行布施,有所行施不要记挂,随缘造作,造作时无喜无忧,不思未来、不思现在,以无所施者,无受施者,无所施之物,如此超越,三轮体空,当能不为法缚,奠基无量福德与无量波罗蜜菩提智慧。

所以我们要学习心无住于法而行布施,布施只是代表之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这十波罗蜜,你都要这么无住相、无住法的去做。有所行施不要记挂,我们一般人还没有到「无忘失法」的境界,都会记忆力不好,记忆力不好,是在出清你妄想习气烦恼的存货,不要太在意脑筋不好,脑筋太好你会住于法而行,脑筋太好,所知、所见都记得,记得,又没有解脱的能力,岂不住于烦恼?求解脱道的人,你体会一个现象,刚刚念头起,三秒钟灭了以后就忘记了,有什么可以罣碍的!你的觉知,感知了以后就要放下,即使你事后印证当时的念是这个,这个就这个,无住。如果所觉知的是不好的,也不去不罣碍,事情真的来了,随缘去化解,有时候不会真的来,为什么?因为你学空无的话,那个因缘转到后来没有了,没有发生,你当然就忘记了,学佛法就是这么自在无碍。

随缘造作,你空无才会随缘造作,如果你有所执着,你就会依你的执着造作,这跟学佛法是背道而驰,你要反向操作,学佛法跟一般世间法不一样,你自己要求解脱,那就要跟着佛法去做,你要以佛法利益众生,你也是随缘去做,这随缘意义很大,如果不能体会到随缘的好处,有时候会造业,随缘的好处学得了,你就能依因缘起,恰巧发挥它的功用,恰到好处,俗语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刚巧在那个时间点,你能够做出该做的事情,随缘的精义就在那里。因缘成熟了,无形中有一股力量,大家都往这条路走,事情慢慢就造作起来了,你会顺着这个缘、会随着缘这么去做,如此你起码佛法体会了一半,能够随,你的执心没有了,什么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没有了。造作是有为法的开端,一造作时无喜无忧,造作,当然为利益众生而造作,不是为我自己,为我自己,有什么可造作的?

不思未来,不要想未来你会得到什么好处?不思现在,不要去想现在碰到什么障碍或得到什么好处?以无所施之人,无受施之对象,无所施之物,如此超越三轮体空去做,这中间无论顺逆,当能不为法缚,一边练自己的心力,一边去积福德,如此为无量福德奠基,未来菩提道上一步一步都会进步。佛法没有搞懂,是基础没有建立,佛法搞懂了,又不去利益众生、不去为众生离苦得乐着想,没有福德,你这动能没有、基础也没有。佛法不是道理懂得很多,懂了很多,你不去做有什么用?基础不坚固,那没有话讲了﹔道理懂了、基础有了,福德没有,也完成不了佛的利益。反之只有一颗热忱,很喜欢去做福德,但是智慧不够,有时候还走错路,把人家导到邪魔歪道里去,这你要负连带责任。邪魔不包括外道,外道起码还自修、自证,只是解脱道理没有搞懂,邪魔根本就是怪力乱神,胡说八道,完全不知佛法是什么。

你要积无量福德,也要知见、智慧具足,然后又有实际的行动去布施,布施的时候,不住相布施,三轮观空,这样就是具足无量波罗蜜。第一个要先把观念搞懂,再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你做到,那就可以安放波罗蜜在布施之后,做不到的话,布施没有波罗蜜,有什么用?布施了无量无边的功德,感招生到六欲天去,天龙八部每一位众生,前一世都有修布施,修布施之际,知见不正、心地不正、习气毛病犹厚,感招的因缘,才化成天龙八部里面的众生,然因其布施前因,每一次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他们都可以参加。我们布施可以,但布施以后,要做到波罗蜜,就是观布施无所有不可得,这就是真正般若波罗蜜。从布施开始,持戒也一样,在持戒之间,不执着持戒的功德,如果执着持戒的功德,那你一定感招生六欲天,如果你不执着持戒的功德,那才是真正的持戒波罗蜜,亦即观持戒无所有不可得,你才有办法去修菩萨道。

同理推之,你的精进心,修忍辱法,修禅定,修无量的这些波罗蜜智慧,在过程之间你都观无所有不可得,这样一直修下去,就是圆满种波罗蜜,才是具足所有的菩提智慧。功德、福德、智慧、知见圆满具足的话,你才有办去圆满菩萨道。总之,该做的去做,但做了无量无边功德,不要执着功德想;修行有境界,身的境界、心的境界、无量无边的境界,要观它无所得,不要执着有所得,地地往上这么推进的话,到最后你才可以悟得无生法忍,得到初步解脱,接着就是悟得无量智慧、菩萨知见,我们要得到的是最后的如来菩提,希望有一天能成佛,成佛之前的无始劫要修菩萨道,圆满这些波罗蜜,你就可以具足一切智慧。(待续)

 (2006.11.19.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