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17-23)
               --
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如何依经文来修行

1.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 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 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须菩提尊者,过去学空观是第一的,现在进一步学中道、实相观。先修空,再修无相观,这是修行层次。无相观就是实相观、就是中道观。无相观,不是没有一个相,而是有一个相,但我不去加以思考分别,只是安一个假名在那里,我不去烦恼、执着,这是实相观。须菩提现在已经走入大声闻、菩萨的境界,他深解义趣,涕泪悲泣。修到阿罗汉境界,怎么还会哭?释迦牟尼佛,即使已成佛也还是会伤感而哭,是随缘发作,过了以后,祂就没有可悲哀、伤心的,当下有这个缘,我对这个缘,起了反应,就是圣人也要这样,不然肚子饿了,不要吃饭吗?身体冷了不要穿衣吗?要啊!要相应!你证到阿罗汉,人家问候你,你还是要答应一下,只是答完后就忘记了,这样子不是很自在吗?

这里的佛,先强调不是指如来佛,这里的佛只是一个觉悟的有情菩萨,因为佛有十号,如来名不算以外,有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大夫、天人师、佛、世尊,这十号能够完全具足,才叫如来佛,每一个名号都是衪的一个功德相,如来有十八功德相,有廿二总别得相。修到哪一个功德圆满,就会产生那个名相,十号具足如来是真正成佛了,这里能够看我相、人相、众生相都是非相,非相就是空、没有相,那么你平时就能够离一切相,那就是诸佛、觉者。

我们在修离四相中,先破我相,破我相之十相义后,即能观五尘非相、生老死非相,做得到时就是无我相,已离五根时,对于六尘无妄执,不入尘流,得六根清净,是为证得无我相;看破生老死为非相,是证得无寿者相。进而能看破男女情关、淫欲之念,能看男女成非相,是为破人相。然后进入心灵的感召,能断十方众生因缘,不随所觉而以妄想相随,做到感召悬绝,即是证得无众生相。一个人能够被动、消极地证得离四相,进而于动静中能离一切相,那就是所谓的觉者─佛。

我们在修离四相中,要先破我相,《金刚经》刚开始的第三品,世尊就提出菩萨摩诃萨要修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个相要怎么破?你不会想从后面修过来,是从前面修过去,就像五阴,色受想行识魔相一样,你从色阴开始修,有的人说色身没有破,我是不是先从识阴修过来?没有这回事!修行都有次第,你破了色身,过了色阴魔相,进去就是心的问题,心从感情作用开始修,突破受阴魔相、想阴魔相、行阴魔相、识阴魔相,要破这四相也是一样,先从破我相开始,我相不破就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是相关联的。

人相、众生相是对于众生来讲,寿者相则是对自己寿命的长短、执着,如果执着天寿久远或阿罗汉无生,就不是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不畏生死、也不爱涅盘,能修证到这样就没有寿者相。这四相,是成佛最基本的,要离一切相,就要先离我相,我相离了,才能离人相、众生相,待人相、众生相不再跟你产生纠葛,你就不会有寿者相。寿者相包括天寿最高五百三十七兆多年,那是非想非非想定的天境界,若是色界天起码也都是三大劫,这寿命也是蛮长的,如果你没有办法空掉一切相,这寿者相就没有办法摆脱。先空掉我相,做到了,就能够空掉人相、众生相,空掉人、我、众生相,你就没有寿者相了,这是修行的次第。

我们说破我相,要有实相的内涵,实相义,色声香味触,再加男女、生老死共十相,色声香味触这是对五尘境,你六根清净没有?你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接触外境,有没有空掉?把它们看成非相,不受其左右?不入流不是那么简单的,「不见他人过」就很不容易,看到这个人做了错事、不该做的事,你就看不过去,你的心常常要出头,这就是没有空掉我相,如果我相空了,你对外在的五尘境,不管是非、好坏,对你来讲都无有罣碍。

再来要断男女之间的关系,就是断淫欲心、断男女相,看到男人不把他看成男的、看到女人也不把她看成是女的,没有异性的观念。有很多真正修心的人,修到最后男相当然是男相、女相变成是男相,这个脸看起来很中性,分不出来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这是她已转相,修到心地清净,女性习气没有了,就现男相。修行,依你修行的程度,人的身体就会转变,如果你改变了整个思想模式,贺尔蒙也随之调节增减,结果女的就变成男相,有听说修得好的,连女根也不见了,这是真正修行的境界,当生成就的现象。

我们要破我相,男女相,你心中要尽量排除男女之间的分别相,这样你就不会陷入男女之间的情见,这是轮回的根本。破四相的次第是你先断五根对外境的这些烦恼相,不去执着,没有对错、好坏,再下来是两性之间轮回的根本,能够断了,继之便是生老死,生老死看破了,这寿者相你当生就可以断去。虽然讲实相,其实是讲你跟人相、众生相之间因缘果报的缠缚,如果还有那个牵扯心,你就没有破掉男女相、没有断淫欲心,当然还有轮回,如果这些都做到了,最后寿者相,也就是生老死,生老死你能够看开,不畏生死,那你为什么要入灭?再来受生又有何妨?再来受生,不畏生死、不爱涅盘,这不是嘴巴讲讲,要实际去做。

有的人有那个心,修到一定境界,我下一世哪里都不去,要再来人间。当然愿意来人间也未见得就来人间,有时投生到畜牲道去,就像祖师大德说的,驴胎来、马胎去,怎样都能自在。菩萨本应如此,谁能保证每一世都做人?不一定!像释迦牟尼佛,也曾经出生做大象、兔子,祂有一世出生做兔子,会为祂的兔同伴开释,还会讲人话向外道开示,菩萨化身在哪一类,不是真的堕落,是因为祂要度此类众生,是以示现在彼类,这是大菩萨千变万化身。

 你了解上面的如来十相义,做到以后,才是破我相,即能观色声香味触这五尘境非相,五根互通,无论好坏善恶,你都不执着,看成非相,五尘境能观空以后,如果能够进一步的看生老死无所谓,那就破掉我相,就是真无我相。你能够做到无我相,才能够灭绝人相、众生相,如果你自己本身都没有空掉,还很执着诸我相,那怎么去空掉外面的人相、众生相?你自己的我相算做一个铜板,人相跟众生相是另一个铜板,两个铜板碰在一起叮当作响;如果你的我相空掉了、没有了,这人相、众生相虽有因缘投向你,你不接收它,感召悬绝,这时只剩下一个铜板,还怎么作响?此时这个人相、众生相就跟你没关系了,虽然以前无数劫来都有因缘、互相牵扯,到这个时候感应不起来,你才有办法解脱,所以你自己要先解脱了,才能跟外面这些有因缘的众生断绝关系。不要老抱怨被外界众生干扰,是你自己不行,有时候还是你反过来去干扰别人、去跟人家牵扯这些因缘,那当然解脱不了!

已离五根时,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没有相着的话,你就破我相,这是第一阶段,对于六尘无妄执,如果你离五根了,对于眼耳鼻舌身,或者意根对外面的色声香味触这五尘境不起分别想,这六尘就包括心里面,我眼睛看到一个人,内心里起了一个念,我知道这是个人,仅此而已,没有再去分别这个人如何如何,那就是第六个意根也清净了。你断五根时,是第六根也清净,那六尘境没有妄想念执着它,这样你不入尘流,得六根清净,是为证得真无我相。

证得无我相,只是初步证得须陀洹的一个境界而已,四果的初果,进而要看破生老死为非相,看生老死空,现在我们有这个肉体,你利用它来行菩萨道,如果有一天这个肉体不管用了,你说舍报就舍报、入灭就入灭,要自在。我常常告诉你们,这个肉体,你要用它就要照顾它,不要说营养也不注意,吃的又不健康,先天气没有,后天的营卫气也不够,你还没有老死,五脏六腑都发生病变了,要行菩萨道也不行,你光烦恼这个肉体的病,天天跑医院,怎么行菩萨道?你要先把身体最基本的营养照顾好,再来行菩萨道,接着再看破生老死,该走时,你就走,不要舍不得、怕死,还没有看破生老死这一关的话,你还有寿者相,如果看破了,看生老死是非相、空相,无所谓,不爱久活,这样就证到无寿者相。

 证到无寿者相后,进而能看破男女情关、淫欲之念,能看男女相非相,这样就可以破了人相。这离四相的次第,首先要先空掉你五根对外尘境的执着,你空掉自己、灭了我相以后,当然对于活多久也就无所谓了,活着就是要度众生,如果度众生的因缘尽了,没有人可度了,那你在人间还有什么好待的?该舍报就舍报,死了就再到别地方或别的国度出生,再学法,又证悟,每一世菩萨道都能增长你的智能,这是证得无寿者相。

人相、众生相的根本就是男女相,你能看破男女的情关就差不多了。情关比淫欲念还难对付,你不要以为淫欲念好像很可怕,淫欲是营养太好,一时淫欲念起来,那还可以调伏。譬如你打坐,淫欲念起,有很多方法可以化解,气动时走肝经,一定会走到生殖器这条脉、这个部位,你训练自己从这欲念中抽离出来,自在的观着它,观这局部的反应、这身体的变化,只是一种能量的激发碰撞而已,其实你一旦能观,就已经远离了淫欲念;又或者你把这淫欲念变成你的动能来修火大,这淫欲心起时,观身体的热能通四肢百骸,化火光烈焰由心间涌出,偏满三千大千世界,如《楞严经》里由火性而得圆通的乌刍瑟摩ucchu=ma,祂未证道前性多贪欲,空王如来示现时,就教他修火光三昧。另乌刍瑟摩ucchu=ma是金刚明王,是以火性悟道,ucchu=maut-chid-u=ma三字合成,u=ma是火性,ut是在于,chid是去除,连结后成ucchu=ma。但此金刚菩萨非大权力士神王佛,此化佛是世尊临入大般涅盘所化的不坏金刚,虽也是称秽迹金刚,但非为乌刍瑟摩金刚明王,其所说咒名为「圆满陀罗尼神呪秽迹真言」,其本尊是呜瑟暮啒u=amanguru(呜瑟暮师尊),此是与乌刍瑟摩金刚明王ucchu=ama不同,其所持咒语亦是不同,现有很多将此两尊混为一谈,有机缘再详述。

总之,男女之间生生世世因缘的缠缚,比你一时的热恼、淫欲还要可怕,因为热恼、淫欲有气动、有热能,是有相的、是一时的,有相容易对治;而男女情关是两人双方精神、心意识的召唤纠缠,是无形的、挥之不去的,你要看破,但另一方不看破,怎么办?男女情关最困难就在一方要罢休,另一方不愿罢休,就像《楞严经》的主角阿难尊者跟摩登伽女两人五百世的因缘,本来阿难这一世出家修行,是他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但摩登伽女见了他后意乱情迷,不肯罢休,就成了两个人的事情。这情关很难断,你要看破男女的情关比断掉自身的淫欲念还要困难,因为另一半在那里一直放电,你要摆脱也摆脱不了。能破掉对爱的执着想望,看破男女成空,为非相,你的我相没有了,人相没有了,破掉一个五百世的男女情关的话,那其它二百世、一百世、几世的因缘就更容易了。

破了人相,进入心灵感召的境界,这是打破黑漆桶、心眼开了以后的境界。刚刚讲众生相,两个人还不能成众生,三个人以上才是众。这无量无边的十方众生都与你有因缘,有在天上的、有在地狱道、畜牲道的、也有在地球彼端的,今生跟你有因缘能碰面的究竟不多,如今你心眼开了,心灵能够感召这些因缘,如果你感召了以后,能够断十方众生因缘,不随所觉而以妄想相随,无论所感召的是顺缘、逆缘,你都能够把握住自己,觉而不住,无有第二念、第三念妄想相随,那就证得无众生相。

这说是容易,但做起来可不那么简单。很多人心眼开了,都可以感觉到似有众生因缘在牵扯,如果定力够,当下第一念起就有感觉,第二念分别、了知,第三念不再起,就此打住,这是定力够;定力不够的,失于察觉,第三念、第四念、一路几千念下去,剎车剎不住,没有做到不与妄想念相随,这是心不清净、心没有空,空心做不到。心,最胜最灵,感召十方因缘,如果你没有办法断掉,没有办法做到感召悬绝,那就照旧去轮回,若是能够不随所觉而以妄想相随,那就做到感召悬绝,即是证得无众生相。

这些十方因缘其实随时随地都在现,不管哪个众生跟你时空因缘交会,你都要能够不受他的影响,众生他们传递心意念过来给你,你心感召了,这时你是被动受到感召。一般修行人不会那么无聊,主动生心去干扰别人,有的话就是无知的外道。他们心眼开了,有这个能力,有意生身,想到哪里他的意生身就过去了,他们若是无聊,随便想想自己所认识的人,这就干扰到别人,这样怎么能解脱?这是主动去攀缘。修佛法不能这样!修佛法还没成就以前不动心,成就以后还是不动心。为什么?你成就以后,住于空,感召众生因缘,你不必去起心动念,你是被动、消极的感召众生因缘,然后你心空法了,有一个化身出去帮助对方。我们凡夫在拜佛、求菩萨时,我们起心动念,忆想佛、菩萨,衪就有一个应化身过来帮助你解决困难,这是你去求衪,衪才化的应化身,不是衪主动来干扰你。

另外当然也有主动的情形,诸佛菩萨衪有宿命通,衪可以观照到跟他有缘的众生,何人应度?虽然因缘不成熟,衪也可以化现一个化身去度他,这是主动的出度;另外如来也有增上缘,这个众生虽跟我无缘,但是,他已经修到即将开悟的阶段,这可以给一个增上缘让他今生能够成就,这时如来就化现一个化身去帮他,这也是主动的出度。诸佛、菩萨摩诃萨,衪可以被动应化身出去,也可以观察因缘,审时度势,是否要主动化身出去。我们一个还不清净的人,修自己尚不可得,怎么能够主动生心去干扰别人?不能行此等事,只能被动、消极的去观众生因缘,被动、消极的证得离四相。

进而于动静中能离一切相,这是指动静一如。小隐于野,大隐于朝,不要逃离到深山里去打坐修行,而要进入最热闹的人群中去修你的心,去适应大众。他们有的人心乱、有的人体恙、有的人冤亲债主群跟着,你要跟他们搅和在一起还能够自在,这才是真正于动静中能离一切相。你不要跑到山里去,寂然绝世事,自己一个人躲起来打坐,说是离一切相,那没有用,不是真的离一切相,你要往台北市最热闹的地方,如入无人之境,不管有情、无情众生,不管有干搅、没干扰,不管有因缘、没因缘,怎样都黏你不住,你心空如洗,你能够离一切相,那就是经典所讲的所谓的觉者─佛。佛就是觉者,觉者就是佛,这是第一步的修证。

此觉者当能虚怀若谷,心中能含融一切人事物,知一切法,不为一切法所黏外,还可以大做佛事利益群生,而无有烦恼障碍。虽有一切境界现前,而无有所知障能障其智慧,使其黏着而迷失。

一个人能被动、消极地证得离四相,虚怀若谷,照单全收,不排斥任何外在的环境或众生,心中能含融一切人事物,因为你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诸根都清净了,看到什么都顺眼,听到什么也不会逆耳,怎么都能够自在。一切境,照单全收,保持一个平常心,心无高低起伏,修行人就是这个样子。对一切的人事物、所发生的事情,有时候知一切法,不为一切法所黏外,还要能不为一切境所转。修到这个境界的菩萨,还可以大做佛事利益群生,有所起心动念、有所作办,一定是为众生而做,不会为一己之利。如果你为了自己有所求而做,那是你还有贪欲心,如果你是逆境中求所作办,好摆脱那个逆境,那也是心不净,也是不能得真解脱!

《阿含经》里讲到,一个要往内求解脱的修行者,不能往外去求,往外求最简单是念咒、念佛,当你有念咒、咒佛的心,要来解除目前的困境,你就是没有真解脱,才要求诸佛菩萨帮你。一个真正要求自我解脱的人,不能念咒、念佛,要坦荡荡的面对那个逆境去克服,如果修到一个程度了,空、无相、无愿证得了,你要利益一切群生,这个时候,你可以念咒,求诸佛菩萨的手印,透过衪的法身,你用印与咒,藉衪这个清净法身来起心动念,成就一些助益众生的事情。

所以修小乘解脱的人,都不去学咒语,也不能念佛,阿含道的这些修行人,他们甚至于不怎么承认大乘经典是释迦牟尼佛所讲,只有《阿含经》为主,这是他要求自我解脱的。你虽然知道一切法,但不为一切法所黏,还可以随缘大做佛事,利益一切群生,在作办之间,当然是无住相布施,你没有烦恼障碍,你做法利益一切众生,做完了就完了,忘了,这样你根本没有烦恼障碍,更彻底去知一切法、舍一切法,不为法黏。

虽有一切境界现前,而无有所知障能障其智慧,所知障,就是善境界所感应、所现起的现象,不会障碍你的智慧。我们一般人有能力、有这个心可以走到某个境界,对于所现起的现象,你会很执着、珍惜这个神通心用,世间禅定最糟就糟在这里。你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甚至于到五阴魔相里面的色受想行识,到识阴魔相神变的功夫,没有佛法的熏习,谁愿意舍弃这功夫?你把这功夫视若珍宝,常常去练它,愈练愈锐利,到最后你到他化自在天去了,你没有走上佛法的路,你走到欲界最高天去了。佛法,在还没有成就心清净以前,所有的一切超能力都要舍掉,那是你真如自性的功用,学佛不求这个,学佛是在求一切种智、智慧,用智慧来化解一切境界、一切因缘果报的牵扯。如果你走错路,进入世间禅定,一定可以避开当时的感召,但是过了几千万亿年甚至几百兆年后,你所修的世间禅定定力退失,你照样还是会受感召,照样去轮回。

佛法的高明,就在用智慧来破解一切境,而不用世间的气来得定。你要学这个智慧,就要在过程中,当种种禅定、种种的真如起一切的性用时,不要去执着它,可以体会,但不能执着,住一法舍一法,这样你才能懂得更多,才会一直进步,累积无量无边的智慧,如果你定在一法上,发现这样就可以产生某种性用,你天天用这一招去蛊惑别人,甚至于去求名闻利养,这样你就卡在那里,其它无量无边的法门,你就学不到了,也不免沦为外道,甚至于还不小心走入邪魔歪道,那就更糟糕了。修行人不应为所现的一切境界所迷惑,要有能力不让所知的一切成为障碍。你能够观一切法都是不真实的,它黏不到你,你也就不会迷失掉。这一段是讲观一切相非相,也就是讲空,能够做到观一切相非相,就是佛,也就是初步的如来样子。

          

2.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因为须菩提尊者所言,是他对世尊所讲的一个体会,因此世尊赞同祂,你讲的很对。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这部经,前面很大一部分在讲空,要离人相、我相、众生相,要无住相布施,要离色布施、离声香味触法布施,离一切相来布施,行无量无边的功德而不执着功德相,这是让你解脱,从心里的解脱,到众生之间因缘的解脱,这些都在讲空;然而,你修证到空以后,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不要有断灭相,这是你一路上山,已经站到山头顶上了,要开始下坡走下山路时。

懂得佛法的空悟得以后,然后开始回凡,学有,现在很多人修行的次第本末倒置,先修有,不修究竟的空离,这依《唯识》来讲都是本末倒置、不能当真。有的人不懂,你要有绝对的究竟空的修证,才可以回来玩这个心,学有的境界,就像玩爆破,这爆破的特性你已经了如指掌,可以掌控它,那是爆破专家了,你才去玩爆破的特效,如果你什么都不懂就去玩它,最后可能赔上一条命。

经典告诉我们一个人修行,一定要修到空、无相、无愿三三昧证得,解脱智慧具足,这时候才可以回过来学有,发无上菩提心,不断一切法的法相。这里世尊同意须菩提尊者所言,如果有一个人听到这部经,不惊恐、不怖畏的话,此人甚为希有。甚为希有,何以故?为什么这种人很稀罕少见?是他愿意希有就可以希有吗?不是。是累劫他已经遇见过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甚至于以前都供养过千万亿诸佛,是以他今天能诵此《金刚经》;更有甚者,体悟《金刚经》的道理而不惊、不怖、不畏。有的人别说没看过这部经,连《金刚经》的名字也没有听过,更不用提有没有惊恐、怖畏的机会了。你今天能够得闻是经,而且没有排斥心、恐怖心,这是你过去就已经熏习了《金刚经》的义理,你过去世已经供养过千万亿的佛,种诸善根,熏习过空、无相、无为法、无生法忍的概念,所以你现在听起来顺理成章,很自然能够接受,没有怀疑,更没有惊恐怖畏。

「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波罗蜜在这里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智慧第一,当作人天眼目的修行法间,度到彼岸的法门,那是般若波罗蜜;如果是以修行的次第来排列,你该修什么?那布施波罗蜜就是第一波罗蜜。不管这里讲的第一波罗蜜,意指无上的智慧波罗蜜,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的智慧,还是指修菩萨道第一、最浅机的布施波罗蜜,你在修这第一波罗蜜法时,你在用这个法来成就你的心清净时,你不要有用法的观念想,也就是你在行布施,不要有布施想,如果你很自在的没有这些观念,做就做,做完了就忘记,无住相布施,这样的功德无量无边;同样的,当你用般若波罗蜜在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时,如果你还需要想到无所有不可得这句话来提醒自己,那你还没有做到真正的无所有不可得,这还不是真正的第一波罗蜜。

就像我常举的例子,一个佛像从空中现起,你这样看着它,没有起心动念,它自然就灭了,这就真正做到般若波罗蜜所说的离一切相,不即不离一切相,就是般若波罗蜜智慧。还不究竟的人,看到佛像起,感激涕零,这就着相了。你这一念起,就是没有做到般若波罗蜜。你要了解这第一波罗蜜的境界,我在做什么、我在用什么法,正做它时,可以去意会,但不起心动念加以分别,做完了、待它灭了,船过水无痕,好似没发生过,事后也不再回头执取,这就是真正的般若波罗蜜。如果还需要提醒自己,诸法皆空,无所有不可得,那太慢了,智慧差一截。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一时做不到也不必灰心,慢慢去学习,不随一切缘起心动念,一警觉随即打住,这么慢慢练,有一天当你可以很自在的让一切法自起自灭,没有自己的妄想相随时,那这无上的般若波罗蜜就证得了。

 

修有为法,欲入仙道、天道、声闻乘(阿罗汉、辟支佛)者,势必不能立即接受无相观、中道观、实相观,是以听到大乘法会惊慌、怖畏;若是一开始即修持《金刚经》而义理无碍,乃顺缘者,更要积极去奉持经中之深妙义理。从有为法入门者,现得闻《金刚经》,就不要惊恐、慌乱,放下有为诸法,改修持《金刚经》微妙义理,转修持实相观,不再执取有为诸法。

这一段要怎么来修?一个修有为法,欲入仙道、天道、声闻乘(阿罗汉、辟支佛)者,一定不能一下子就接受无相观、中道观、实相观,因为这些人都是修有为法惯的,有为法,就是自性本能以真如去应一切境的功夫,玩自性真如的性用,愈玩愈真、愈玩愈有本事,甚至可以伸手去把太阳抓下来,多有本领啊!哪里舍得弃之不用?这是修有为最令人心动之处,要成就什么都可以做到;修无为法刚好相反,根本不去碰这些,先求内心要得清净、无黏。

你第一个无相观做不到的话,那中道观更不用讲,中道、实相观是一样的,先做到无相观,根尘相对,没有起心动念搀入我的情见去瞎搅和,这样就是中道,这样就是实相,实相者即是非相,非相就是观空,不是没有那个相,是我观它空相,如果真的做到,也就没有什么观不观的问题,任它自起又自灭,自然成就中道、实相观。要做到中道、实相观,要先做到无相观,无相观就是非相,小乘的行者,他们都是体认这种自性真如的功用,他没有这种无相观、中道观、实相观的理念。《金刚经》则刚好在教导你舍一切法、一切境的牵扯,所以如果你是小乘种姓,自认听到大乘法会惊慌、怖畏。

若是一开始修持《金刚经》即义理无碍,那是顺缘者,大部份的人如果碰到魔障,你叫他回去好好的诵《金刚经》,《金刚经》是断业碍、修空观,早晚一部,这么一直念,念了一、两年后,最后障碍没有了,他自己也不知道这障碍什么时候没有了,因为他一直在心里面建设这空无的观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眼前不能解决,就想「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忍耐一下,这个境界就过去了。《金刚经》就在教你这些能力,你天天这么念,久了自然会用,这就是顺缘者。

你修持《金刚经》如果是顺缘的话,更要积极去奉持经中之深妙义理。每一句话,都有它的不可思议的功能。你要破一切障碍,奉持「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要离四相,从离我相开始,要离我相,就要修忍,「无我,得成于忍」。这个忍从外来的忍、众生的忍,修到境界的忍,修到你对一切善境界不去执着它所起的能力,再到最后什么都没有的无生法忍;忍众生的无理、逆境当然是必然的,对善境界,神通变化,更要忍,你有幸顺缘能够读《金刚经》,就要更深一层去思考它的义理。

如果你是从修有为法入门,有能力玩一些神通、心通,有为法感知很多现象,你起心动念就可以成就,如今你看到《金刚经》,叫你要舍掉一切,叫你要放下有为诸法,修《金刚经》的空无,这种殊胜微妙的道理,转成修实相观,境是境、法是法,我是我,两不相干,这样和平共存一个时空里,这没有很大的修证,做不到这样,如果你能够顺缘舍掉,那自然很好;如果你不情愿、不舍得,心慌意乱,怕舍了这个能力,从此无所凭恃,那你可要想清楚:你要成就更高的菩萨道,就不能执着这些有为法。有为之法,可以体会,但不能执着。心眼开的人心通虚空,什么事情都可以感知,但不能浪费时间去玩那些心用,要赶快把心里面不清净的微细习气毛病断尽。断尽了,心空法了,自然神通现起,那可是比你这有为法的能力要高多了,所以不必在过程中执着那些半吊子的超能力、心法。有舍才有得,你现在执着有为法,不愿舍,别说最后那个佛、菩萨的境界得不到,你还会堕入外道、天道,甚落入邪道中。(待续)

 (2006.09.24.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