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17-22)
               --
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四)经文大意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 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须菩提悟到世尊所讲的这些道理后,深深了解世尊所讲的义理,他便流泪悲泣。这悲泣有两个意义,一方面是,为什么无始劫来我修了那么久,到这一世才听到这么深的道理?如果早几千劫前听到,我不是早悟道了吗?二方面是,我自己现在是听到了,还有很多众生还没有听到,为他们而感到悲哀,百感交集,涕泪悲泣。 

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在三界里至高无上的、没有比世尊更有智慧,才称为希有。希有之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您讲这个《金刚经》、《般若经》,义理非常深远,我过去修一切法所得到的慧眼,慧眼,法眼,就是证空观,有空的修证就有智慧,这种智慧是可以自在地不为一切境所黏,也就是般若的智慧、空有不二的智慧、中道的智慧。须菩提这种空的智慧比较多,祂说,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这是头一回听到。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如果以后有人再听到这部经的话,能够生起信心,而且内心清净的去受持,一定可以产生实相观。实相者,你可以看一切相,为非相,这就是实相,有个相在那里,你不被这个境所牵引,而产生妄想相随,那就是实相观;有实相观,就可以客观的观这个相,而不会进入烦恼境界,那也就是中道观。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产生实相时,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功德有很多,能够自我解脱,是最大功德,再进一步利益众生,这功德更希有,你光解脱自己,没有烦恼,当然是功德第一,但这大家都可以做;如果你以你的修证去发菩提心,自利利他做度众生的工作,那这个功德更希有,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 

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什么叫做实相?你要有能力观一切法,人事时地物、任何状态、任何情境、任何境界,无实无虚。知道了就好了,如如不动,不起分别、不执取,不排斥、不共鸣,排斥是否定,共鸣是感同身受,修行上来讲都是不正常的心态。这种实相观,就这么去培养,观一切相,为非相,这样就是实相。这一品出现的实相观的理念,就是把我们前面学到的绝对的空,导入空有不二的境界,是为相对的空,无相观等同。我可以了解这个法,但了解了就放下,我不去加以评论这个法,我的心不住在这个法上,这就是实相,我观它非相,这就是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现在是佛在,我现在听世尊您讲这部经典,我当然能够产生信心,彻底的了解,而且我也会依此义理去行、去受持,信解受持,不足为难,不是很困难,因为我也修证到一定的水准,彻底了解了实相观的道理,再加上有佛的加持,是以并不困难。担心的是,若当来世后五百岁,世尊讲这个法时,是正法时期,正法时期修证到这个境界的人还很多,只要有一些人修证到了,他们就可以彻底演示佛法的原貌,把自己所证到的境界教给别人,让别人也懂,这不足为难。问题是在末法时期的话,真正有修有证的人愈来愈少,大家对这个义理不能够完全了解,似懂非懂、似是而非,不像释迦牟尼佛,是真语、实语、如语、不诳语、不异语者,因为衪知道所有的事情,是以凡有言说,皆不离善法。 

正法时期真正悟道的人,他永远都没有一个错误的观念,怎么讲都不会偏离事实。像法时期的行者,虽然有些修证,但未臻究竟,不究竟,人家请教于你,你讲的不够圆满,师父不究竟,徒弟就更不究竟了,如此代代七折八扣下来,还能得见精髓吗?后五百岁,就在讲像法时期,接着下来,再过五百岁,一千五百岁,末法时期,那更没谱了,捕风捉影、怪力乱神者众,真正实际修行、有成就的不多,怎么去教人?没有办法的。 

这里讲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这个人真的是第一希有。我须菩提现在能够听到并且受持《金刚经》的义理,没有什么困难,这不稀奇;稀奇的是,末法时期这些人,若听到《金刚经》产生信解,而且确实去断四相、去修六波罗蜜,去无住相行各种波罗蜜的话,这种人是甚为希有。就像我们在娑婆(sahā)世界,做好事是甚为希有,在西方极乐世界,做好事就不是什么希有,那边的人都是圣人,做好事是必然的,没有什么奇怪。同样道理,在末法时期,要修证不简单,你现在听到《金刚经》能够去受持《金刚经》义理,也真的是稍有佛法底子,这是甚为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们在两千多年的末法时期,你要去学离四相、无住相布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观一切相都是无相,建立实相法印。何以故?此人能够受持《金刚经》成就的话,那他已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曾经有一位同学问道,如果我一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我不是犯了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有寿者相吗?对啊!因为你还执着有一个我,可以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想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要得到长寿、解脱,求寿命久远,这不也是寿者相?那到底要不要去?也不能不去,如果你没有大成就,那当然要去;如果你今生成就了菩萨道,那你该去哪里?哪里不能去呢?大成就的菩萨就是无我,无我,当然观一切众生也没有,无我、无众生,不一定要活得很长,寿命尽了,再来生,生了再死,不怕生死,也不爱涅盘,也不像小乘的阿罗汉入涅盘,这才是究竟的菩萨。 

像忍辱仙人被人割截身体或另一身舍身喂虎,衪把这个肉体,当做没有我了,死了,我再来出生,不是很简单吗?我们有没有看破死亡?真看破死亡是不害怕的,如果面对死亡你会害怕,那你没有看破。不怕生,也不怕死,死了再生,生了再死,这是菩萨的修证,要有这种知见;然而,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有这种知见,这到底跟过去你所接触的佛法,跟你累劫修上来的福德、智慧有关。你现在听了《金刚经》,能够这么去做,是第一希有。为什么呢?破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后,还怕什么?没有什么可怕了。 

所以者何?怎么解释呢?因为你已经把我相客观的看成非相,不再执者这个肉体,这才是实相,才是如实的看到我相;眼前一个人,心念不动的看着他,没有生好坏分别想,那就是所谓的人相;人相再扩而大之,三个以上就是众生相,我不跟第二者、第三者这些众生计较什么,不跟他们有瓜葛,那众生就是众生,我把他们看成非相,这就是众生相;寿者相,没有寿者相,不会去求天上长寿,也不怕死,那就是非寿者相,不求长寿,你就自在,入灭就入灭,入灭以后再出生,这个肉体是依我们的业力,都有阶段性的败坏,现在平均能够活七十五岁,因为我们现在在灭劫,没有战争时,平均寿命七十五岁,给你多十年、二十年好了,也不过百岁,总是要入灭。昨天,有同学问:「老师要活多少岁?」我怎么知道要活几岁?也许明天爬不起来,就走了也不一定,怎么有寿者相呢?如果世尊活着千万岁不是很好吗!活着千万岁,对你没有用,你不用功,就是不用功,世尊活再久也没有用。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要破解当学《金刚经》,这就是要破这四相好方法,能够破掉四相了,你就是第一希有,因为你现在是在末法时期呢!不像须菩提尊者,在世尊住世时,要悟一个离四相法是很简单的。很多古人动不动听完经,就证得无生法忍。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为什么他可以离四相呢?因为他是佛、觉者。这个佛,我们常常会搞混了,此佛非彼佛!一想到真佛即是如来,就是释迦牟尼佛,想到释迦牟尼佛,就想到衪的神通、衪的能力、智慧。这里的这个佛只是一个觉悟者而已,不是离了四相就成佛了,不是那种果地佛那一般佛!修行能够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能够离一切相,就已经觉悟了,佛,就是觉者,觉悟了,就没有烦恼了。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这是须菩提自己讲的,因为他彻底懂了,所以他替释迦牟尼佛解释一下。世尊说:对!对!你讲的很对,就是这样子,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如果,修有为法的、修灵通的,你要他们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他们离不了,觉得没有起心动念时,不知道我在哪里?如果我不执着我,如果不去追求想要的东西,那我活着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众生相,那我人际关系岂不是不好吗?不然。第一个最难的我相你能够去掉的话,那这个人相、众生相就自然迎刃而解,最根本「我」这个执着放开了,人相、众生相的因缘就比较容易断,反正我无所谓,不理他、不跟他有瓜葛,就断掉了。比方说如果你不爱面子的话,你管别人说你什么呢?就算听到什么话也要觉得不痛不痒,自然别人就跟你没瓜葛,更遑论起纷争了;你如果太爱面子,别人讲一句话,你心里就很在意,有疙瘩,那你怎么跟人相、众生相脱离?我相能空掉,你还会去追逐寿者相吗?不会去追求长寿、天寿了。 

昨天我听广播,有两个女孩子在对话,一位女生说她没结婚前,怕爸爸不要她,她结婚以后很怕先生不要她。因为她小时候长得很可爱,只要有人到家里来,说她长得可爱、漂亮,送给我们好了,她爸爸总是说好,给你给你!小时候就担心爸爸不要她,这心态一直存在。长大嫁人,又怕先生不要她。恐怕老了以后,又怕儿子不要她。这样一直在意自己总是要有人爱、要有人要,不是很烦恼!后来有一天她悟了,我为什么老是要这样担惊受怕呢?她转念想,与其要担心别人不爱我、不要我,不如我去爱别人、关心别人、服务别人,这不是比关心我自己要好得多?其实这就是菩萨精神。 

怕没有人爱、没有人要,这就是凡夫的烦恼。你自己很执着爱这个肉体,那没有办法解脱,这个肉体不是说不该照顾它,基本要用它就要照顾它,但不要太执着它,该死就死、该舍报就舍报,如果没有人可以度了,或是五脏已经坏掉该入灭了,那你还赖在那里做啥?没必要!潇洒的走。如果现在已经悟道了,那多活五年、十年,早死、晚死不是一样?朝证道,夕死可矣。如果你要度众生,好,多留几年度众生,如果已经没有众生可度了,那你留下来干什么?缘尽了,就入灭,不是很自在?菩萨不是为自己活,菩萨是为别人活的,菩萨就是这样,如果为我自己,活了有什么意义?早死、早入灭算了!但不行,你要去利益众生,你要把你所听到、学到的《金刚经》义理说给人听,让他们也能够懂这样的道理,所以行菩萨道的人都是为众生而活。 

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为什么这么说呢?《金刚经》从否定一切相开始,然后再进入中道实相观,这种切入的角度对修有为法的人来说,可能第一次听到会害怕。你说不执着我,那我在哪里?谁在产生神通变化?一股脑儿的怀疑都生出来了。末法时期修有为法者众,因此世尊告诉我们,如果听到这部经能够不惊恐、不害怕、不怖畏的话,应该知道这样的人是很少、很少。 

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这里再重复讲一次,第一波罗蜜,第一波罗蜜有两个意思,如果以六波罗蜜、十波罗蜜的顺序来讲的话,那布施排在第一,叫第一波罗蜜;如果以一切法的眼目来讲的话,是以般若波罗蜜为眼目,眼目就是眼睛,可以引导你走入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的道路,这是般若波罗蜜,不是布施可以让你做得到的境界。而此处的第一波罗蜜指的是什么,经文没有特别讲出来。世尊在讲完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为第一波罗蜜后,接着说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但就此打住了,并没有再讲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为般若波罗蜜,因此你说第一波罗蜜代表什么?都可以,依你所解而定。 

何以故?这道理怎么讲呢?如果我在行布施时,我没有想我在行布施,我没有一个可布施的人,也没有一个受布施的对象,更没有一个布施出去的东西,如此三轮体空的话,那就是第一波罗蜜的真正意义;反过来讲,我在修忍辱波罗蜜,忍一切法、忍一切众生、忍一切逆境、忍一切善境界,你要说我有一个心在忍,那还是很初级的忍行,要很自然的忍,不忍而忍,没有我在修忍辱波罗蜜的念头。你去体会一下,如果一个人骂你,你正要生气,忽想起﹕不行,我要忍,你想到忍辱波罗蜜,这还有忍心;另一种情境是,有人骂你,你的心根本如如不动,并没有想到要用忍辱波罗蜜来忍,就很自然的不起心动念,这就是你没有住在那个忍辱波罗蜜的境上,这才是所谓真正的忍辱波罗蜜。 

修行有次第,刚开始你难免还是有反应,得抓住一个东西,说我在学忍辱,不能发脾气,要忍,严格讲来,这样其实不叫忍辱波罗蜜。你要像《金刚经》所讲的境界,逆境来了,你的心如如不动,一个念头都没有,连要忍辱的念头也没有,就是逆来顺受,不在意,更不会生气,也没有想到什么佛法,总之什么都没有,就是心放空掉了,这就是真忍辱波罗蜜;再衍生到高一点的层次,即使修到什么善境界,你也不执取那个境界,这就是真忍辱波罗蜜,如此,忍,无生法忍就证得了,就有这个境界了。 

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为第一波罗蜜,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是为忍辱波罗蜜。在做这第一波罗蜜跟忍辱波罗蜜时,都没有起心动念去罣碍的话,这就是真正的第一波罗蜜或忍辱波罗蜜。这三段论,就是建立实相观的法则,要记住!我刚刚讲的修证要自己去体会!你有没有究竟?人家骂你,你想着要忍,这还没有进入波罗蜜的境界,还没有究竟;这么修下去,过了十年、二十年,同样的境界,骂你、污辱你或你受到不合理的对待,你都很自在,没有忍的念头,那就已经做到真正忍辱波罗蜜。 

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须菩提!举个例子给你听。在我过去世的某个时空背景,有一个恶王叫歌利王(Kali{ga-r2jaKali{ga是残酷、血腥的,r2ja是为王,合称为恶王),他割截我的身体,我在被肢解的当下,没有一个我相,没有一个被割的我,或人家在割什么,好似与我不相干,也没有人相,没有谁在割的想法,没有一个下令割截我身的歌利王,更没有想到,除此二人以外的其它众生。假设我不是修行人,我一定会想到,如今我为人肢解,必死无疑,我死了,家中老小该如何?但我当时跟歌利王发生因缘的业力纠缠时,不但没有人我相,也没有想到其它相关的人,更不担心害怕自己寿不久矣,这四相都离了。 

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一定会生嗔恨心,怨恨歌利王毁我色身、夺我性命、加诸在我身上的痛楚,然而如果我有一丁点的嗔恨心,我就不是在修忍辱波罗蜜,也没有做到「即非忍辱波罗蜜,是为忍辱波罗蜜」。在身处逆境的当下,我没有宽慰我自己,我在修忍法,我要忍,我只是很自在的随顺境缘,由于我的心如如不动,是以没有任何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念头想法起,由于远离了这四相,所以我没有生气,绝不起嗔心。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须菩提!你要晓得,我过去不是只有这一世修忍辱,我以宿命明回顾过去,我有五百世作忍辱仙人,都是修忍辱法,名为仙人,虽有神通,但我在被加害的当下,从不发起神通来逃避,总是逆来顺受随机修忍辱。如果一个人的一生中,都没有碰到恶人、坏人,那你这个忍辱法怎么修得起来?每个人都对你很好,没有造就你生气的因缘,你怎么会知道你还有没有瞋心呢?修行一定要通过逆增上缘的考验,脚下才站得稳。我修了五百世的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在过去五百世仙人修行间,我就是这么修离四相,是以早就没有这四相了。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菩萨要修菩提道,成就菩提道的话,一定要离一切相,离了一切相,也就离四相。有一切相就是有我相,如果没有了一切相,我相没有了,相对的人相、众生相也没有了,那寿者相自然也没有了,不怕死,也不必求长寿、天寿。你要离一切相来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执着于一切生灭流转的世间相上。我们要离一切相,要求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话,就要先学习不住色相上去生心,也就是仅止于觉知,但没有妄想。觉知跟妄想是两个心,如果我对着一个色相,仅止于了知这个色相为何,但没有续生第二念、第三念的分别心、妄执心,那就是住色相觉知,知道了,但不再生起妄想心。 

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同时也不应该执着于一切声、香、味、触、法上而生起分别心、妄执心,应该生起无所住一切相的觉知心,对于一切相仅有觉而不应起分别、妄想,这样就是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若妄心有住于一切相,即要学习不住一切相,所以佛说学习菩提道的菩萨,要能布施一切,但心不应该住于色相上作布施想。

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须菩提!菩萨要成就菩提道,自利建立于他利上,所以要先利益一切众生,如此就应以财施、法施、无畏施来利益一切众生。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总结来说,如来说一切诸相,因要成就实相法印、中道观,即要观其一切相是为非有其相;引用此道理,菩萨虽说要利益一切众生,但利益众生中,亦不观有众生想,以三轮体空行利益众生事,如此,一切众生,即非众生。众生者,即非众生,是为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说经句、言语,都是真实不假,不会讲虚假话,不会讲莫须有的事情;是如实的话,没有半点夸大其词、添油加醋的话;是如诸相、诸法本来义的,是什么就说什么,不会对众生讲诳话,让他们心起烦恼、恐惧;讲过的话不会再变异反复,就算不同的时空,再讲多少次,内容也还是一致。出口的话,就是定局,就像衪对魔言道三个月后入灭,即使阿难事后恳求世尊收回成命,世尊却只说﹕「如来从无二语者」,我说了要入灭,就是这样了,不因为你再请求而改变主意,讲出去是什么话,就是什么话。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如来所得无上正等正觉法,此法不能说它实有、但也不能看它是虚妄的。什么时候观无实?就是你能力、定力还不够时,观它空、观它没有;待你已经有定力了,知道佛法、知道因缘法就是这样子,也认知你的自性、觉知,这时你怎么去面对这个法?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观它无虚,不是虚妄的、不是假的,因为你有能力了,你不会烦恼,不怕它真还是假。讲无实无虚不过境界的不同认知罢了,看你程度到哪里?你能够两边都做到的话,你就是佛、是觉者。 

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须菩提!要知道学习菩提道,不应住于一切法而行布施,如住法行布施,就像一个人进入没有灯光的暗室般,伸手不见五指,意喻住法行布施,就不能见到真正的佛法。当你在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些菩萨法时,如果你每修一法、每住一境界就执着上它,那你没有办法看到最后真正的佛法。不住于所行的菩萨法,你才能够自在无碍,才可以继续往后看。如果你执着一个境界不放,就不能再有其它的境界,因此住于所行,如人入暗,即无所见。你执着在第一步所得到的东西,前路即暗,就再也见不到第二步、第三步以后的光景。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就是高超、微妙在这里。叫你不要执着、不要执着,舍后在后面才能体会更好的境界。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若学习菩提时此心不住于一切法而行布施,这样就有如一个人有眼睛,在日光明照下,洞见种种色相无碍。唯有如此无执一切法时,对于一切法才能了然、洞悉。你在修行过程中,不管哪一个阶段都不要去执着,你才有动力,自然的往前走。这在《大般若经》、《大智度论》也是这么解释,你修到初禅有觉有观,你不要执着那个有觉有观,要舍弃它,你就能进入二禅;二禅是喜俱禅,你不要去产生这内心欢喜、法喜,你要舍弃它,你才能进入三禅;三禅身体充满了气,这种身体有气的快乐是无量的,你如果执着,天天去练这个气功,使气更旺,那你就会陷在那里,你要舍弃这气机盈满的快乐,有气、没气都没有关系,那就进入四禅这种对一切境住一境性中,不会起心动念去烦恼那个境,这就是实相观;四禅天的天神,虽然还没有断掉内心的微习,这个一境性跟实相观也是一样的道理,对着这个境,就看着它,也没有起心动念,在四禅境界,这样认为已经究竟了,如果你不继续空掉这个肉体、空掉这个肉体对里面那个我束缚的话,你就没办法进入无色界的境界。每一关卡,你只要一执着它,你就注定卡在那里、死在那里。 

这和你修《金刚经》里面的离四相、一切菩萨法都一样,可以体会,但不能执着。不管你有什么能力都要舍,像五根六尘,眼睛能够看到鬼神、耳朵听到异类众生讲话等等,你不去打坐突破色身的话,你没有办法进入实修心的境界,就永远卡在这些色阴魔相上,没有办法突破。此等人,如果没有善因缘接触到真佛法,没有一个善知识告诉他走错路了,他今生就卡在那里,说不定死后还要跟鬼神成眷属,因为他可以看到鬼神,死了以后,自然他们来迎接他,大家就变成眷属了。佛法,讲起来就是一个道理,不要执着!这不是很简单?禅宗讲「不即不离」,其实跟《金刚经》的道理是一样的,离四相,离四相,一切法能够离的话,那你就是诸佛,因为你可以继续地地高升的觉悟许多东西。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须菩提!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受持此经,读诵此经。受持,就是身体力行去实践《金刚经》里的道理,确实依经义去做,如此,其人其心一定能够无执一切法。四相都破了,还有什么法可以执着?破除一切法,就可以住在实相观中,也就是有中道观,这样就有一点点如来智慧了,虽然还不是全部。以佛的一切智慧,佛的智慧无量无边,衪能够全然无碍地知道、看到未来世的这个人,一定能够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这个人已经离四相,让他继续修下去的话,必然能够离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如来,往后继续再修,无量功德一直累积下去,未来哪一个时候,一定会成如来佛的。

 (2006.09.24.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