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17-19)
               --
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三)、名词解释(续)

8.歌利王(续)

「佛告之曰:乃往过去,与此众辈,有大誓愿,若我道成,当先度之。诸比丘闻已,复白佛言:久共誓愿, 其事云何,唯垂哀愍,愿为解说。佛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佛告之曰:乃往过去,与此众辈,有大誓愿,于是世尊告诉这些比丘,这是因为我在过去世里,曾经对着憍陈如他们这些人发过大誓愿,什么誓愿呢?若我道成,当先度之。我成道了以后,我一定先度你们。诸比丘闻已,复白佛言:久共誓愿,其事云何,这些比丘听了以后恳求世尊,究竟为了什么事,您和憍陈如他们会在久远以前共此大誓愿呢﹖唯垂哀愍,愿为解说。祈求世尊怜悯我们驽钝,为我们解说。

佛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比丘们,你们不要光听故事,你们要听听里面的因缘关系,研究为什么过去所种下的种子会影响每个人的思想行为甚巨?就像各位同学你们为什么会来这里听经?有的人一听就留下来,有的人听一两次就消失了,这过去都有因缘、有因有果,勉强不了。我们听故事的同时要去思惟其中的因果关系,借由世尊与五比丘的故事我们知道,要去跟人广结善缘,末法时期,尤其是持戒精严的大修行人,你若能与之共誓愿,央求人家生生世世不忘度你,将来他成佛了,自然就会来度你。

「乃往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国,名波罗奈。当时国王,名为迦梨。尔时国中,有一大仙士,名羼提波梨,与五百弟子,处于山林,修行忍辱。于时国王与诸群臣、夫人、婇女,入山游观。王时疲懈,因卧休息。诸婇女辈,舍王游行,观诸花林。见羼提波梨端坐思惟,敬心内生,即以众花而散其上。因坐其前,听所说法。」

乃往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这是发生在很久很久、久到几不可考以前的一段因缘。此阎浮提,有一大国,名波罗奈,还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閰浮提这个地方,这个地球,并非别的地方,当时有一个叫做波罗奈(Vārānasī)的大国,当时国王,名为迦梨(Kalivgarāja)这个国家的国王是迦梨,也就是歌利王。尔时国中,有一大仙士,名羼提波梨,在波罗奈国中有一位叫做羼提波梨(Ksānti-pāle)的忍辱仙人,与五百弟子,处于山林,修行忍辱。他和追随他的五百名弟子住在山林里修忍辱。初阶的忍辱,是忍外在人事物的负面语言、行为,高阶的忍行,则要安忍加诸在你身上的种种伤害你要忍辱,如忍辱仙人、如耶稣基督,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这也是在修忍辱法,耶稣将来也一定会成佛。

于时国王与诸群臣、夫人、婇女,入山游观。这一天,这个国王迦梨率领众臣、嫔妃、宫女,一群人浩浩荡荡入山冶游,王时疲懈,因卧休息。后来这个国王累了,就在卧榻上睡觉、休息起来。诸婇女辈,舍王游行,观诸花林,这些宫女看到国王入睡了,一时没事干,就走开来到处去观景赏花。见羼提波梨端坐思惟,敬心内生,结果走着走着,就见到这羼提波梨(忍辱仙人)坐在那儿打坐修行。古代印度人对修行人是很恭敬的,尤其是对佛教出家人更是恭敬,现在的在家人,若要行最敬礼,还会去摸修行人的脚、摸他的心,有的甚至于摸他的嘴,表示我用我的心、我的嘴吻你的脚,这是恭敬对方的肢体语言。宫女们看到忍辱仙人端坐思惟的法相,内心起了恭敬心,即以众花而散其上,便以香花抛撒其身来恭敬祂。因坐其前,听所说法。大家围围坐,恭请这位修行人开示。

「王觉顾望,不见诸女,与四大臣,行共求之。见诸女辈坐仙人前,寻即问曰:汝于四空定,为悉得未?答言:未得。又复问曰:四无量心,汝复得未?答言:未得。王又问曰:于四禅事,汝为得未?犹答:未得。于尔所功德,皆言未有,汝是凡夫,独与诸女,在此屏处,云何可信?又复问曰:汝常在此?为是何人?修设何事?仙人答曰:修行忍辱。」

王觉顾望,不见诸女,与四大臣,这开释的当中,国王醒来了,四顾无人,宫女与四大臣都不知所踪。这四大臣与国王迦梨(就是憍陈如某世)与另外四位比丘,他们五人也是世尊舍身喂虎那一世,七只小老虎中的五只小老虎。行共求之。就去找这些人都到哪儿去了?见诸女辈坐仙人前,找着找着,他就见到这些宫女们围坐在一个仙人面前听法,王旋及起了妒心。他被人簇拥奉承惯了,突然看到居然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人这么有群众魅力,一时就妒忿起来。这人啊,如果做了什么异常的行为,都是因为瞋心,而细究起来,有时这瞋心是来自于嫉妒心。

寻即问曰:汝于四空定,为悉得未?歌利王很不高兴地问这仙人,对于四空定,就是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非想非非想处定,这四空处定,你得到了没有?答言:未得。仙人答,还没有。王又问曰:四无量心,汝为得未?王又问,那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已得否,你有没有得到呢?犹答:未得。仙人还是回答,还没得到。王又问曰:于四禅事,汝为得未?犹答:未得。那世间未到地禅、喜俱禅、乐俱禅、一境性等四禅定已得否?犹答:未得。歌利王一听火大了,又问你四空定未得、四无量心也没有,那再低点的层次,色界四禅天,这初、二、三、四禅的功夫,你总得到了吧?结果仙人又回答,也还没有。

王即怒曰:于尔所功德,皆言未有,这国王气极了,你什么都未得,汝是凡夫,那你根本就是个凡夫俗子﹗一般我们说修到二禅境界,就有须陀洹果,你连须陀洹果都没有得到,那你根本是个凡夫。独与诸女,在此屏处,云何可信?屏处,于室内是指屏风后的内室后堂,这里则是指僻处一隅,偏离众人所见之处。既是凡夫,你躲在这里和我的后宫佳丽搅和,说没有什么不良的居心,谁能够相信呢?歌利王是以色界四禅天的修证作为判断的依据,因为梵天他心清净了,即使面对美貌的异性,也不会有男女情爱的念头。复问曰:汝常在此?为是何人?修设何事?你天天在这里修行,你到底是什么人?你在修什么法?仙人答曰:修行忍辱。仙人回答他,我在修忍辱法。

 

「王即拔剑,而语之言:若当忍辱,我欲试汝,知能忍不!即割其两手,而问仙人。犹言忍辱。复断其两脚,复问之言。故言忍辱。次截其耳鼻。颜色不变,犹称忍辱。尔时天地,六种震动。时仙人五百弟子,飞于虚空,而问师言:被如是苦,忍辱之心,不忘失耶?其师答言:心未变易。」

王即拔剑,歌利王一听,就把剑拔出来,而语之言:若当忍辱,我欲试汝,知能忍不!好,既然你说你在修忍辱法,那我就试试你,看你可以忍到何种境界,还是只是嘴巴说说而已。即割其两手,就把 祂双手肉割砍下,而问仙人,问祂,你现在能忍吗?犹言忍辱。祂说,我还是可忍辱,没有什么感觉、没有动心。复断其两脚,又把 祂双脚也砍了,然后再问祂,祂还是回答,我还是住空,没有感觉,我还是在修忍辱。次截其耳鼻,接着又把祂的两个耳朵、鼻子也割掉,颜色不变,这个忍辱仙人,脸色还是不变,犹称忍辱,仍然坚称自己住于忍辱地,一个心闻风不动。

要破我相,就要破到这种境界。你说不执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讲半天,人家一句话就把你的诸相都引出来了,这不执着都是假的。瞧瞧人家手脚耳鼻都被割掉了,还是没有动半点瞋心。尔时天地,六种震动。因为仙人、菩萨在修这种大法,碰到逆境时,天地都会震动,天上这些天神都会被撼动到。时仙人五百弟子,飞于虚空,你们看,连 祂的弟子都可以飞到天上,这忍辱仙人若要一掌把这个歌利王打死,易如反掌。祂为什么不这么做呢?不能这么做,因为祂在舍身修忍,不能动心。

我们看人家修行的过程,自己要推敲,菩萨这些法,我们为什么学不到?如果我们可以做到,我们也可以成佛了。而问师言:这五百弟子问祂的师父,被如是苦,忍辱之心,不忘失耶?您受了这么大的污辱、这么大的痛楚,这忍辱的心,有没有动摇失本?其师答言:心未变易。仙人回答,这个心未曾有半分更改,如果心一动了,就有我相,人我相一起,瞋心就冒出来了。

 

「王乃惊愕,复更问言:汝云忍辱,以何为证。仙人答曰:我若实忍,至诚不虚,血当为乳,身当还复。其言已讫,血寻成乳,平完如故。王见忍证,倍怀恐怖。咄我无状,毁辱大仙,唯见垂哀受我忏悔。仙人告曰:汝以女色,刀截我形。吾忍如地,我后成佛,先以慧刀,断汝三毒。尔时山中,诸龙鬼神,见迦梨王抂忍辱仙人,各怀懊恼,兴大云雾,雷电霹雳,欲害彼王,及其眷属。时仙人仰语,若为我者,莫苦伤害。」

王乃惊愕,复更问言,这时歌利王相当惊慌,又问 祂,汝云忍辱,以何为证。你说你修这个忍辱法没有动心、也没有起瞋心,要怎么证明?仙人答曰:我若实忍,至诚不虚,忍辱仙人说道,我说我守住这个心修忍辱法,没有丝毫瞋恨心起,这是真心诚意、没有半点造假的心念,要怎么证明?血当为乳,身当还复。本来血是红色的,现在会变成乳汁状的白色,我的身体,被割截的双手、双脚、耳朵、鼻子全部会恢复原状、完好无缺。其言已讫,血寻成乳,平完如故。真的, 祂一讲完,血马上变成乳白色,四肢耳鼻完好如初。识阴魔相境界的这些仙人,心可以变成无量无边的众生跟世界,更何况只是自己肉体的幻化?

你们看到忍辱仙人的修持境界,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忍辱仙人既是释迦牟尼佛的久远前身,为什么到了悉达多太子那一世还会与耶输陀罗有夫妻的因缘?其实释迦牟尼佛诞生时已是菩萨身,虽然是悉达多太子,但一直都没有跟太子妃耶输陀罗行房,很多外道毁谤 祂,既然娶妻,又不理她,让她独守空闰,太不人道。自己的母亲生你七天后也身亡,真是不祥之人。

悉达多太子与耶输陀罗之间是借花献佛的宿世因缘。释迦牟尼佛有一世为善慧仙人,闻普光如来出世,欲觅名花供养。值一青衣,密持七枝莲花而过,这时有一位妙龄女子身上私藏了七莲花,打他身边经过。莲花感善慧之诚,踊出瓶外,这多半是天上的仙人感其诚,故意让花儿露出瓶口,给祂瞧见。女子大惊,因为当时的国王很霸道自私,把全国的花都垄断了,不许百姓拥花,要自己一人供养普光如来,因此私藏花朵是有罪的。

善慧正觅花不得,见状大喜,对这女子言道,我欲成就一切种智,度脱无量众生,愿以五百钱向妳购取五枝莲花献佛。这女子见其诚心,即以五花相赠。也不收钱了,免费送你,唯一的条件是﹕愿结生死之缘,我要和你结未来世的夫妻之缘。另外她又拜托善慧替她将剩下的两朵莲花供养如来,善慧旋至普光佛所供养佛,普光佛为祂受记,当来作佛,号释迦。

这妙龄女子便是耶输陀罗的前身,这借花献佛的因缘,是释迦牟尼佛和耶输陀罗种下的前因。你们有没有发现,耶输陀罗也是和五比丘一样,善于把握和贤人圣者结缘、共誓愿的机会?以此因缘,她后末世身为悉达多太子的太子妃,但与太子从未行房,而她和悉达多太子的儿子,也是释迦牟尼佛为了要父王净饭王同意他出家,手指其腹而娠,用手指一下耶输陀罗的肚子就怀孕了。至于母寿七日,圣人投胎,多半亲缘淡薄,父母不是双双就是至少一人早亡,如此较不为亲缘所缚。再者,少尝人间的悲欢离合,容易看破世情,因为要成佛、要成就阿罗汉、要解脱,一定要离家修行,出离情爱,这是顺便讲给你们听,法不孤起,一切都有前因后果。

王见忍证,倍怀恐怖。歌利王见证到 祂的忍辱功夫,真是不得了,惊骇万状。自忖﹕以其神力,要置我于死地易如反掌,祂却在此忍受我的酷刑,愈想愈害怕。咄我无状,对自己的恶行感到非常懊恼忏悔,毁辱大仙,我侮辱毁损了大仙您的身体,真是罪该万死,唯见垂哀受我忏悔。希望大仙能够怜悯我愚钝,接受我至诚的忏悔。仙人告曰:汝以女色,刀截我形。忍辱仙人对王说,你为了这些后宫嫔妃、这些宫女们,为了你对她们的占有欲、嫉妒心而肢解我的身体,吾忍如地,然而我的忍心如大地般坚固,一点都不为所动。我后成佛,先以慧刀,断汝三毒。祂发愿了,你今日无心插柳,坏心成就好事,助我印证我的忍行,他日我若成佛,必先以智慧之刀,彻断你的贪瞋痴三毒,这是菩萨的以德报怨啊﹗

尔时山中,诸龙鬼神,这时山中的龙天护法、鬼神精怪,见迦梨王抂忍辱仙人,看到歌利王屈辱仙人,非常愤怒,极不谅解。兴大云雾,雷电霹雳,顿时风云变色,雷电交加,欲害彼王,及其眷属。想要修理歌利王及随行的眷属随从一行人。所以菩萨跟佛都不会有害心,好人、坏人一律平等,慈眼视之,反倒是这些护法神、天龙八部咽不下这口气,想要对付歌利王。时仙人仰语,这时仙人仰天言道,若为我者,莫苦伤害。你们若是真为了我好,千万不要加害歌利王一行人,因为我在修菩萨道、我在修忍辱法。

 

「时迦梨国王,忏悔之后,常请仙人,就宫供养。尔时有异梵志徒众千人,见王敬待羼提波梨,甚怀妒忌,于其屏处,坐以尘土粪秽,而以坌之。尔时仙人,见其如是,实时立誓,我今修忍,为于群生,积行不休,后会成佛,若佛道成,先以法水,洗汝尘垢,除汝欲秽,永令清净。佛告比丘:欲知尔时羼提波梨者,则我身是。时王迦梨及四大臣,今憍陈如等五比丘是。时千梵志尘坌我者,今郁卑罗等千比丘是。我于尔时,缘彼忍辱誓当先度,是故道成,此等之众,先得度 苦。时诸比丘,闻佛所说,叹未曾有,欢喜奉行。」

时迦梨国王,忏悔之后,常请仙人,就宫供养。歌利王是真心忏悔,此事过后,时常请仙人入宫小住,接受供养。尔时有异梵志徒众千人,梵志是有志离欲的婆罗门教行者,这时有同受王供养的婆罗门教行者及其门徒千人,见王敬待羼提波梨,甚怀妒忌,见到国王器重忍辱仙人,心里不舒服,嫉妒了,这是修得不好。于其屏处,坐以尘土粪秽,而以坌之。就偷偷把污秽的尘土甚至屎粪等不净物,涂在 祂的座位上,以污其身,想激怒仙人。这真是挺幼稚的行为,但是,仙人连身体为人肢解都可以安忍了,又怎会在乎计较这个呢?

尔时仙人,见其如是,仙人见到这些人的这种行为,实时立誓,实时发愿,虽然这些人心态不正常, 祂还是发愿,我今修忍,为于群生,积行不休,后会成佛,我为求佛道,发愿修忍,就是为了利益众生,是以五百世以来,积行不休,努力不间断的修此无生法忍,若佛道成,如果我以后成佛的话,先以法水,洗汝尘垢,除汝欲秽,永令清净。你们的心不清,嫉妒心显现在行为上,将来我成佛了以后,我一定先用我的法水,来清净你们的污垢,洗净你们污秽的欲念,让你们的心永远清净离欲。

佛告比丘:欲知尔时羼提波梨者,当时这忍辱仙人是谁?则我身是,就是我的前身。时王迦梨及四大臣,憍陈如等五比丘是。歌利王和四大臣就是现在的憍陈如等五比丘。时千梵志尘坌我者,郁卑罗等千比丘是。而当时污我衣身的梵志那一票人,就是大迦叶尊者兄弟及其门徒千人。我于尔时,缘彼忍辱誓当先度,我当时修忍辱法与他们结此因缘,曾立誓成道后要先度他们,所以这一千人比憍陈如晚一点点得度。五比丘被度完了以后,就度了耶舍,耶舍的亲朋好友共五十一人,五十一个加五比丘就有五十六人,皆证阿罗汉。阿罗汉迦叶尊者是第五十七位得度者,加上他的弟子五百人,迦叶尊者的兄弟二人各有门徒二百五十人,如此四舍五入号称千人。此等之众,先得度苦。这千人都有因缘,过去都有因缘,是以让他们先离苦厄,证阿罗汉,时诸比丘,闻佛所说,叹未曾有,欢喜奉行。大家听了世尊的解说,皆赞叹因缘不可思议,前所未闻,欢喜奉行。

这部经让你们了解,歌利王跟世尊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这些人能够先闻到佛法?这只是其中一世,其实憍陈如与世尊之间有许多世的誓愿因缘,除了我们之前讲过须阇提太子割肉奉亲里的忉利天主、舍身饭虎的小老虎外,还有施血度生里的五夜叉,这些都是有关于憍陈如等五比丘与世尊前身的故事。

 

9.忍辱仙人

忍辱仙人K=ānti-vādi-4=i,名为羼提波梨(K=ānti-pāle)、羼提和(K=ānti -vādin),意译作说忍、忍语,为释迦佛于因位修菩萨道时之名。《大智度论》问曰:羼提波罗蜜云何满?答曰:若人来骂挝捶割剥支解夺命心不起瞋,如羼提比丘,为迦梨王截其手足耳鼻心坚不动。」

忍辱仙人Ksānti-vādi-4=i ,名为羼提波梨(Ksānti-pāle)、羼提和(Ksānti -vādin),意译作说忍、忍语,4=i意思是仙人,K=ānti忍辱,vādivādin是说、讲之意。说什么?讲什么?说忍,讲忍的语言,说我要忍辱或者修忍辱法。为释迦佛于因位修菩萨道时之名。释迦牟尼佛因位修菩萨道时,有一世就叫这名字,忍辱仙人。《大智度论》问曰:羼提波罗蜜云何满?忍辱波罗蜜要怎么圆满?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答到:若人来骂挝捶割剥支解夺命心不起瞋,如果有人来打你、骂你、割、剥你的皮、肢解你的身体,甚至于要你的命,你能够不起瞋恨心,如羼提比丘,为迦梨王截其手足耳鼻心坚不动,就像这个羼提比丘,忍辱仙人一样,当祂被迦梨王割截手脚耳鼻时,祂修忍辱的心坚定不移,这才是真正圆满了忍辱波罗蜜。

这种忍功,不是仅仅忍耐他人的辱骂所能比拟的,忍行真正要圆满,是要动到你的色身,你还能如如不动,要不能忍而忍。从前有一对年轻男女偷尝禁果,女方怀孕了,父母亲追究起来,那女孩怕她的情人遭殃,就污赖是和一个和尚生的。女方父母待小孩生下后,把婴儿丢给和尚,这师父被人冤枉也不辩驳,就去想办法去找东西学习喂养这个小孩,养了数月经年以后,这对年轻男女被双方父母亲接受了,这时才向父母亲坦白,小孩其实是我们俩生的,不是和尚的,一行人便去把小孩抱回来。怪道这师父也不生气,你要丢来我就养,你爱抱走随你便,这种忍是很不容易了,但也还是小忍。真正圆满的忍行,是身受古代的酷刑,割、刨、剜、剥、凌迟夺其命,还能够忍而不忿,这才是真正无生法忍。我们读经典,要善思惟,为什么人家有这种心、有这种能力?我们但逢一些小事,便鸡飞狗跳蛋打一地,忍耐不住?要多思惟。

 

据贤愚经卷二羼提波梨品载,过去久远劫时,印度波罗国迦梨王(kali{ga r2ja)在位,有仙人羼提波梨与五百弟子居住山林,修忍辱行。王因嫉妒女色之故,截断仙人手足、耳鼻等,仙人忍之,并复原身体以证明其真实忍,王遂忏悔,仙人即谓成佛后将以慧刀断王之贪、瞋、痴三毒,王遂供养之。彼时之仙人即为释尊之前身,王及其四大臣则为后时之憍陈那等五比丘。另据《大唐西域记》卷三乌仗那国条载,此事发生于该国,都城瞢揭厘城之东有忍辱仙之塔,乃佛陀于往昔作忍辱仙,为羯利王割截肢体处。

这一段是在解释经典,讲的还是忍辱仙人与迦梨王等人的因缘,这我们才刚详细讲完。在《大唐西域记》卷三里提到,故事发生的所在地是在乌仗那(Udyāna)国,在忍辱仙人被割截肢体的地方,该地还有一个忍辱仙人塔。《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是唐代高僧玄奘口述,由门人辩机笔受编集,讲述玄奘或亲自游历或听闻到的,由新疆至南印度一带当时一百多个小国的政经风土民情。

 

此外,《大方便佛报恩经》所载过去印度波罗奈国须阇提太子刮肉奉父母、忍辱太子剜目出髓为父治病之事迹,亦为释尊修忍辱行本生故事之一。忍辱太子为释尊本生之一。即过去毘婆尸佛入灭后像法之世,印度波罗奈国王之子。据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载,昔毘婆尸佛时,有波罗奈国,其王聪叡仁贤,常以正法治国,王有子,性善而不瞋,故名忍辱。

另外在《大方便佛报恩经》记载了我们曾讲过,过去印度波罗奈国须阇提太子刮肉奉父母的故事,以及忍辱太子剜目出髓为父治病的事迹。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修忍辱行的本生故事。在毘婆尸佛入灭后的像法时期,当时的印度地区有个波罗奈国,国王贤明叡智,总是以正法教化国民,也就是以戒律、十善来教化他的臣民,因此他的国家国泰民安,没有杀盗淫的风气。这位国王有个儿子,名叫忍辱,为什么称他是忍辱太子呢?因为这位太子天性乐善好施,打出生以来,从来都没有发过脾气。

 

王病笃时,奸臣为除太子而谓唯有不瞋之人眼、入髓方能治病,太子以己性不瞋,遂剜二目,并断骨出髓,以为妙药。彼时之太子即释尊之前身。此为有关释尊修忍辱行本生故事之一。

朝中有一位奸臣见太子仁德,非常嫉妒他。当国王病危时,这奸臣想伺机除去太子,便诳称若能得到一个从不发怒之人的眼睛骨髓,就能治好国王的病。太子仁孝,听了以后便命人将自己的双眼挖出,并击断自己的脊椎将骨髓取出,研为灵药,为父治病。当然这么一来这太子是活不成了,这位忍辱太子便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是世尊累劫修忍辱行,其中一则故事。

你们从这几段经典就可以知道,要成佛一定要有孝敬父母的心、一定要有修忍辱的心,有那个因,才能够成就大果,并非你天天打坐修行,就能够成就什么。我们读故事要善思惟其背后的意义,找出自己有什么做不到的地方?向这些圣者学习。

(2006.09.17.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