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17-14)
               --
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三)、名词解释(续)

7.忍辱波罗蜜()

八忍:

「见道」观四谛,而生无漏之忍、智,各有八种,亦即见道之十六心,又作八忍八观。所谓八忍,其中前四者忍可印证欲界之四谛,即苦法忍、集法忍、灭法忍、道法忍等四法忍;后四者忍可印证色界、无色界之四谛,即苦类忍、集类忍、灭类忍、道类忍等四类忍。以此八忍正断三界之见惑,故为无间道。见惑既断,观照分明,则为八智,即苦法智、集法智、灭法智、道法智、苦类智、集类智、灭类智、道类智等,是为解脱道。忍者智之因,智者忍之果。

八忍,是从四圣谛里面引申成法智集智两样,变成八忍法,这比较简单,但是理论简单,做得来、做不来又是另一回事情。这是菩萨之前的忍,在修刚刚讲到的六忍之前,你要先学这八忍,我们是依数目大小次序来讲,而不是依修行层次之序。

「见道」观四谛,苦集灭道这四谛,你已经能够看到苦道、集道、灭道、道道是怎么样?你要先了解,如果你说苦谛,你连它的道理、要走的道路你都搞不清楚,就是没有见道。为什么世间忍,修世间禅定,他没有办法观这些法,所以没有办法见道,不能见道,你就修不了圣道,修来修去都是修世间禅定;如果你今生闻到佛法了,世间禅定加上佛法双管齐下用功,你才可能悟道;如果你光听佛法,不去打坐、不去用功,光道理懂,你做不到忍法。

忍,不是那么简单的,忍要身心两边配合成就,才能够去证到信忍、法忍、修忍、正忍、无垢忍这些道理。光听、理上懂是没有用的,要身心两用。你现在能见道观四谛,而生无漏之忍、之智,忍是一种对法不执着的功夫,修到最后你才能够产生智慧。我们刚刚从信忍、法忍、修忍、正忍、无垢忍,到最后才产生一切智忍,四圣谛也是一样,先修忍,再产生智,智发起时,对于苦集灭道这四种道谛,你很轻易就可以做到、破解它。忍、智各有八种,亦即见道之十六心,又作八忍八观,加起来十六种。

所谓八忍,其中前四者忍可印证欲界之四谛,欲界里面,它可以观想苦!为什么苦?因为你过去所造的因,聚集在一起,有果报来时,就显现在你现在的不如意、痛苦上。这时你要怎么去修?要修灭。灭你那种内心里的这种苦,或者过去所聚集的这些因,有的还没有报,你要怎么去忍?过去这些聚集的业还没有现,你要怎么面对它,如何才能够产生忍?由于这牵涉到比较高的层次,在欲界,你只能够去思惟,因为你看不到宿命通,我们淡薄心思,也就是观众生的因缘,约略可以知道个大概。

所谓宿命通,是要能观八万劫以内的众生因果,我不相信现在有哪个人有宿命通的?有些人所谓的宿命通,大概是可以观个几世,或七世、十四世、二十一世?这些还不是宿命通!某某人知道过去二十一世之间,你的因缘是些什么?这念某一个咒就可以得到,这个孩不是真正的宿命通。在欲界,我们不是佛,没有一切智,一切智忍,也不是大菩萨,没有宿命通,但是我们可以从因果的道理来看,由因果的道理来推理。欲界众生在学佛法时,苦集灭道你虽不懂,但你就这么听啊!听啊!在欲界四圣谛时,你慢慢去思惟苦忍、集忍、灭忍、道忍。

后四者忍可印证色界、无色界之四谛,欲界有欲界的苦,色界有色界的苦、无色界也有无色界的苦。色界的苦在于我们有形有相,诸根发通,能超时空的看,这也会苦,或有通见轮回苦;无色界,心可以回过去、入过去世,往未来、观未来世,即便是现在、这个当下,起心动念可以知道很多事理,知道了放不下,也是苦,各界各有其苦。欲界有欲界的苦,色界、无色界有色界、无色界的苦。

苦类忍加一个类字,有别于欲界的这些苦集灭道四谛,即苦类忍、集类忍、灭类忍、道类忍等四类忍,我们说四谛有八忍,就是欲界四忍,色界、无色界的类忍。类有像的意思,类忍,像痛苦但不是痛苦的痛苦觉受。欲界是真的痛苦,比方你在色界打坐那种苦,虽然初禅,这个肉体的脚还是会痛,你怎么克服它?也是一种苦;到二禅、三禅这个肉体不是苦,它会用见性、闻性去产生超时空的认知,这时你放不开,还是觉得苦;你修到四禅境界产生宿命通,你知道过去所造种种恶业,你心不安也是苦,苦的内容就不一样,这叫做类忍。苦忍、苦类忍,然后集忍、集类忍,灭忍、灭类忍,道忍、道类忍,总共有四谛八忍,忍到最后产生智慧了,叫法忍智、法类忍智、…等等。

以此八忍正断三界之见惑,不管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些忍功,你要去思惟,你用有漏智,修到得无漏智果,断了这个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见惑。见惑,就是你去执着所产生的一切法。这一切法不只我们欲界用眼根、耳根在看、在听的,也包括见性、闻性超时空所看到、听到的,你都要能够放得开。见而执着,就是迷惑,见而不住,那是中道。中道一时修不到,就要经过修空观、假观、中道观,天台宗他们是这么修的,世间禅定也是这么修观的。先修空观、修假观、然后修中道观,过程什么法都差不多一样,你听多了都是差不多。

八忍正断三界之见惑,故为无间道。无间道,就是说一路走来都没有间断的忍功,如果你修了欲界四谛,就往生去欲界,那就断掉了,就不是无间道。你今生修到欲界,要继续突破色界、无色界一路上去,往上走种种关卡,就像修到须陀洹不满足于须陀洹,要继续往斯陀含走,向斯陀含;证到斯陀含,向阿那含;修到阿那含,有五神通,也要继续向阿罗汉,这样不间断的一直走上去,便是无间道。

世尊在时,大部分的人都这样修,那时候没有人要修大乘,多先解决自己再讲。虽然那时候《方等经》、《般若经》已经开讲了,密教也讲了,但很少人去修,正法时期,大家都喜欢自己了断,先解脱再说;等到五百年以后,龙树菩萨开始弘扬大乘,大乘才兴起,传到中国、西藏这边来。你没有走小乘,没有当世解脱、证果,没有关系,你修菩萨道,你自己懂,也让别人懂,哪一世再成佛都没关系,看着办。菩萨要得到一个果位很难,菩萨出生做人、做动物不拘,也许出生到地狱道去都有可能,六道里面这么翻滚,反正菩萨有一个心,到哪里去都安住,都无所谓。

见惑既断,见道的这个道理懂了、断了,你修惑还没有修完,接着下来要修惑,修心就是要观照分明,开始修了,修我们刚刚讲的信忍、法忍、修忍、正忍、无垢忍这些都是在修。修的过程其实都不用一法,但是,不用一法之间,境界是有,也有境界的不同。你怎么观?能观照分明,用一个觉知的心,清清楚楚的观照你的习气,如果你连习气都观不清楚,如何分明?观照分明,就产生八种智慧,则为八智,即苦法智、集法智、灭法智、道法智,苦类智、集类智、灭类智、道类智等,这叫八忍八智,共十六心,证得就是得解脱道果。

忍者智之因,智者忍之果。如果你没有修忍功,你就产生不了智慧,你要有智慧,就一定要修忍。要怎么忍?不只是修人家怎么骂你,你可以忍,要修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念都不要动的忍功,蠢蠢欲动时就用空观、假观、空观、中道观这么去观它。上等智慧的人,连这些都不必了,任它起灭,观照分明;做不到让它起灭,就提醒自己,假的、假的,用空来观它,自己洗脑久了,这个智慧也会出来。

所谓智慧,就是观一切人事物都不观进去,它是一个实相,摆在那儿跟我没关系,这样修不是很简单吗!为什么你会修得浮浮沉沉?因为你心要是乱了、你没有智慧了,所以要修忍。忍者智之因,你没有这个忍因种下去,你没有忍功,怎么得到这个忍智?怎么得到一切智?这还是小乘忍,小乘行者阿罗汉以前的十六心,阿罗汉之前十五心,那都是须陀含、斯陀含、阿那含在修的,阿罗汉修到最后第十六心得了,就证无生法忍,证解脱,脱离三界轮回。已经证到忍功、证到智慧了,像菩萨、佛,像道济禅师、济公一样,彻底了解十六心的道理以后,他才可以自在的跟众生制造一些顺逆因缘,随众生的因缘果报嘻谑度众而不堕落,因为祂得到正法忍智;我们没有证到忍功以前,行为不要随便,戒律还是要守。

你修得好不好,就看你有没有做到这六忍、八忍,并非你可以看到鬼神,你已有色阴魔相,这样也还没有挨到十信位,佛门都还没有沾到边,至少要到受阴尽,感情觉受都没有了,这种起码的忍功才有点样子了。这时你不祈求什么、也没有什么可执着的,种种修行的善境界都要破掉,破到心里面真的是无爹无娘、六亲不认,没有感情作用了,人跟石头一样,这是修行的过程,没有关系,修行就是这个样子,修到所有的感情都觉得是多余的,回到原始真性点。

这里没有讲到心通、没有讲到五根六尘的神通,也还没有讲到受阴、想阴、行阴、识阴魔相,其实都在教你用信忍、法忍、修忍、正忍、无垢忍、一切智忍来破解,修到最后连一忍心也都没有,五阴灭尽,终归无所得。为什么要叫你灭尽一切境界?修法忍、修无生法忍,你才能够产生最后一切智,道理不是这么简单,我们为什么要讲这么多忍?因为众生根基不同,接下来还有九忍。

 

九忍:

瑜伽师地论》列举九忍法,自性忍、一切忍、难行忍、一切门忍、善士忍、一切种忍、遂求忍、此世他世乐忍、清净忍。

(1)自性忍:最根本的,自性有邪真如,有正法真如,如果邪真如重的话,这个忍法会修得很辛苦,执着太重了,如果回到清净自性,是九忍的最后一个清净忍,那自性应缘不去执一切法,这个忍法自然成就。自性忍,是最根本我们要修的,从自性忍所引发出来的一切法,会产生一切忍法功。

(2)一切忍:顺逆都要忍。佛法跟一般的世间法或出世间法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法,对于顺逆境界,当然是以小乘的解脱为根本,所以要忍一切法,一切心法、有为法。除非是证得空以后,为了利益众生才能去学这些有为法。这里是对一切心意识产生的忍,不要去执着它,真正的佛法就是修无为法,才能回到清净自性,这一点,外道或不知道修行的人,常常会走错路。

(3)难行忍难行是du=kara-cary2又作苦行,这些如果根基比较浅薄的,要是说难行之法较易成就,只要用苦时,于中行忍功。但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做到心中法忍,所以先行苦行忍。如果是再来的菩萨,他以前哪一世有修过,自然就不爱乱动,心自然无为,这种空、无为的行为,就可以破一切难忍之法,再难忍的境界,你以空无的心对待,也可以做到难行忍。就更深一层意义来说,大菩萨是没有问题,什么众生他都可以度。小菩萨还在学,功夫还不够,心可以安祥,但这个身在利益众生之间,难免受到众生的影响,法忍功有所缺失,有的人可能因此就退转,没有很坚固的道心,这是菩萨难行之行、难行之忍。

 

(4)一切门忍一切门是九种大乘禅法、境界,因一切禅定皆由此门出,故称一切门忍。凡有四种禅定忍法,即:有觉有观俱禅、喜俱禅、乐俱禅、舍俱禅。此四种禅定相当于色界之初、二、三、四禅,至第四禅定时,已无善、恶、憎、爱之心,故称舍俱禅,也可说一切门忍。另外,在种种忍功上,都可以说是一法门,大乘从初发心要学佛,有善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等无量无边的法门,一切法都是佛法,也不能说外道讲的气功不是佛法,那个心是佛法,只要你知道这是在建立身体的基础,跟修佛法还没搭上边就可以了;也不需要排斥外道法,练气功练到一个层次,导入修心,也可以走入佛门。因缘有别,转来转走还是可以走入佛法这条路,进入修心的境界。

一切境界或法门,刚开始可以体会或可以用,但用后、体会后你要能舍,如果不能舍,这个忍功,没有办法做到。所有的法门,都可以用在化解身体的障碍上,但这一次有效,并不代表永远有效,过一段时间,同样的毛病,这个法门可能就不管用了,所以不需要执着,都要舍。有一点基础境界的人,常常会碰到障碍,你可以修一切忍,都不起心动念逆来顺受,你要我生病我就生病,但我不烦恼,这根本气脉有点通的人,不容易被障碍太久,如果真的受不了,你可以用宝瓶气化解,把丹田诱发起来,让气通其它的经络,不必用咒语、不必用什么有为法,这就是真正修解脱的人,一切门能够忍。

 

(5)善士忍:有七善士忍功,不还果之圣者,断尽欲界烦恼,故无恶业杂行,有生般、中般、上流般等三种涅盘。生般又分生般、有行般、无行般三种,中般又分速般、非速般、经久般三种,此六者与上流般合之,而称七善士忍。上面涅盘境界名称于以前说四果时已提及,可往前参阅。善根基础是每一个修行的第一阶段,就是善心发起,帮肋别人、布施,这些修桥补路发起善心,这些为什么要忍?多做不好吗?做是很好,但是,做了你要放下,不要去执着那个功德,这就是般若波罗蜜观它无所有不可得,这就是忍功;如果你很斤斤计较,你布施了多少,还要在寺庙的大柱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某某人捐了几百万,刻在那里有名为证,你太执着这种功德会受天报,这种天报会让你迷失。

善事要做,但要忍一切的功德,不要去受报,要观一切福德性空,不执着,无住相布施。当善行圆满后,也许你就有机缘修佛法、解脱道,过程就会入欲界诸过的断离,就有这七种境界,也要用七忍功法无执度过。

 

(6)一切种忍:每一种根基的,种就是指种姓。一般天道的有天道的种姓、声闻有声闻的种姓、缘觉有缘觉、菩萨有菩萨种姓、如来种那是最好的、最高的,未来一定成佛。如果你学小乘法,得到声闻、缘觉的境界,你没有忍功,你真的会得到阿罗汉或者辟支佛的果位,这个要忍掉,不要执着;进入菩萨道,那更要很多忍,因为从初地到十地菩萨这些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它的善境界,还是要忍;如来种姓以外,其它都要忍,即便是如来种姓,还没有完全证到十地如来时,九地以前的如来地还是要忍。忍的意思是说,你得到的这种善境界,不要去执着它,从初发心行善到你成佛的这条路,不管三大阿僧祇劫,你都要修这种忍功、忍一切法。如果有一法可学、有一法执着,你就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学般若智,般若智就是断一切所有,你没有一些体验,修行就没有境界;有一些体验,你执着它,忍法就没有修到。有的人势如破竹一直走下去,有的人却卡在执着一个有为法上,譬如一个小通,执着那个通,永远不能够前进,今生浪费掉了。

一切种忍,是不要执着一切境界,《如大乘起信论》曰:「诸佛如来离于见相,无所不遍,心真实故,即是诸法之性。自体显照一切妄法,有大智用,无量方便,随诸众生所应得解,皆能开示种种法义,是故得名一切种智。」此一切种智即谓一切种忍也。

 

(7)遂求忍:求者指希求、冀望之意,欲得乐而追求者,称为得求;欲长命不死者,称为命求;欲得正果成圣者,称为圣求;而追求世间欲乐者,则称为非圣求。佛法应以「无所求」之心,去面对一切人事,如是方能把握自己清净无执心,即是遂求忍功得。在菩萨六、七地时,还不能有愿求,有所求但求的是办道度众也不好吗?有所求,就很容易迷失掉,毘那夜迦有六种顺逆境界来障碍修行人,道缘不真的人,想什么就成就什么,有可能是毘那夜在满足你的愿望。《瑜伽师地论》里面菩萨这种境界,这是要清净内心,不能存一丝一毫的愿求,那坏的欲望更不用提了。修行还没成就以前,你就是随缘度化众生,能度一个是一个,能度两个是一双,不要去数人头,教化几万个善男信女,都是做做善事,不认真修内心,还不如教化出一个菩萨来,这种愿求心,即使动机是好的,也要忍。

 

(8)此世他世乐忍:乐者三不等,约有(1)外乐,为五识(眼、耳、鼻、舌、身)缘五境(色、声、香、味、触)所生之乐。(2)内乐,即初禅、二禅、三禅意识所生之乐。(3)法乐乐,即智慧所生之乐,由爱佛功德而起,亦由远离我心、无安众生心、自供养心等三种心而产生。

此等当修行有点样子了,除此世乐得到外,可能会祈求后世之天乐,这种未得究竟的世间天乐,当然学佛法者当知要忍,任何境界都是要忍。这一生或哪一生,或者这个世界、其它哪个世界,你修行到了有快乐感时,你不要执取它,还是要忍。在初禅有觉有观、二禅喜俱禅、三禅乐俱禅、四禅一性境,这些有的是身快乐、有的是心的安祥,都不要执着,善境界都不要执着,用忍功把它度过去,这里讲忍,在《大般若经》里面讲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就是跟忍一样的意思。

我观一个善境界、一个法门、一个体会都不执着为我所有,这样你才能够一直往前走。至于哪个时候才可以往前走,因缘到了你自然就会往前走,以前你不想做的,到时候你就会想做,要学习忍耐,不要躁进,不要有所遂求,重要的是你随时都要准备把你的心修清净,你把妄心打死了、种种的忍功做到了,你的智慧自然会愈来愈高。这种过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执着过程之间的一切境界,你才能够得到无上的智慧,到那个时候你才真正体会,佛法为什么要一直修忍?

 

(9)清净忍:远尘离垢是谓清净,即远离一切客尘烦恼而得清净,但连得此清净自性,亦不能执取,一执取只准清净,不喜染法,那又是另一种执着。清净本来是内心无所罣碍,这种无所罣碍的清净也不行、也要忍。不要常常执着那种清净无碍,你要再突破,不清净我也可以跟清净一样,也就是说证到空、无相的人,他回过来再进入有为法的境界,照样可以玩法、起法来利益众生,这时候你的陀罗尼门神通变化,有没有障碍到清净忍?没有!因为一切法都是虚幻不实在,你心清净了,不会去执着有为、无为,该有为我就有为,有利益众生的事我都做,正做时没有有为想,做完了就放下,忘记了,不会去执着自己做了什么?

忍清净说起来其实也不对,忍清净,等于你又执着那个清净,你把清净看成不是永远的、绝对的,等到有为法要用时,我照样用,不能像学空的那一切忍、难行忍,那时候的一切法门都忍,前面这几个都忍,到最后一切都不要忍,我也可以做到,一切不要忍之间,做完的一切法,又不受它左右,这才是真正究竟忍,大菩萨就是这样。每个过程之间,你要懂,法不是绝对的,可以杀人也可以活人。我要修空,你说一切有为法是造业,我修到空以后,要利益众生,有为法便是你利益众生的方法、手段,你不能说那是造业,就是造业我拿来用,用完了我也没有罪恶感,这个就是大菩萨的境界。

忍功,修佛法的人一定要修的,心有什么病要去掉,喜欢学有为法的要忍,忍着不去学有为法,忍着学挨打的功夫,身体挨打,心里自在,佛法,学无为法实在最直接了当、干净利落,你要学,八万四千法门永远学不完,那是大菩萨利益众生的玩具,你要修解脱,修一个无为法就好,身挨打、心挨打都无所谓,不要叫苦、不要起烦恼,这种法不是最简单吗!无为法才是最高的,佛法,讲起来其实很简单。

(2006.08.27.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