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17-11)
--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三)、名词解释(续)
法忍─法执去除
法忍做得到就是无生,也就是法执的去除。我执不去除,法执就难去除,我执是面对外境色声香味触,你眼耳鼻舌身空不掉,证不到我空,眼睛看东西看进心里去,心动就要采取行动,这样永远修不好。要先空外境,五根面对五境,不管怎么样心都不动,这样不入流,《金刚经》里讲是得预流果,如果连预流果都得不到,后面的斯陀含、阿那含也更没希望了,所以我们修行第一个要先断外境。
法忍,每部经提到不同的忍功,我们这里尽可能都介绍一下。
(1) 三法忍tisra` k=2ntaya`:证悟法理而安心称为法忍,分为三种。
三法忍,证悟法理而安心称为法忍,分为三种。第一步先证得对外境不执着,如此你能够五根断六尘,然后依空性,法理就是空,安住一切内心的境界,甚至于圣人的境界,第八识静态的神通,鉴照一切众生相、一切世界相而能够安住,安住就是不起心动念、不执着,见怪不怪,不想起心去相应、更不会想开口言说,这样的功夫就是法忍。从一个人的习性,可以看他基本忍功做得好不好?一般比较鸡婆(管事多)的人是一点忍功都没有,五根对六尘境,自己烦恼自己,我执不断,没有法忍的功夫。法忍是修一切法最后要得到的目的,这里有三法忍。
(a)音响忍:又作随顺音响忍(gho=2nugama-dharma-k=2nti),指听闻佛说法之音声,能知诸法道理,安住于法。系在十信位者,寻声而悟解,故称音响忍,配合闻慧。
音响忍:又作随顺音响忍(gho=2nugama-dharma-k=2nti),以梵文来说,gho=a是回响声,anug是否定,gama是有超越之意,超越一切声响不响应,就有法忍,dharma-k=2nti是法忍。忍放最后,法在中间,随顺音响在前面,随顺音响的这个法、这种忍功。这里只讲到佛所说法的声音,佛说法的声音是非常柔顺的,佛陀住世时,衪所说的法音,千万人听,千万人悟道、从音响得到法忍的功夫。现在的说法者,有天人、人、化佛、声闻、缘觉等等说法,他们虽是透过佛的神通力加持在说法,但说出来的法,已经没有世尊在世时,那种音响忍的忍功。
法理有高低之别,每个人听到是不是能够随顺?随顺,不是听完了事,听了以后要去做,如果我们听了某人说法,第一个反应是不以为然,那就是有障碍、智慧不够,不能柔顺;再者,听是听进去了,但不想去做,这也没有得到忍法,最好是听了以后,能针对自己的毛病好好去改正,如果自己已经做到了,也不必动心,自在如意的接受这个声音,这就是忍功,也不去批判说的好或不好。如果听了心里就不痛快、不以为然,这就是法不相契,表示内心还有很重的我执,我相没有破,你就没有办法破法执。
无生忍,在这里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声音,一个是法理。一般人、初学的人,对声音的大小很在意,对嘈杂声特别敏感的人,就是心不空,心空了,哪有什么声音的大小?这是连第一阶段音声的大小,都不能随顺去接受。不管外境的音声大小与否、悦耳与否,都要能随顺接受。你对声音敏感,就要去转我的执着,我相能先去除,你就能接受。我们修行人在静中能够柔顺去接受大小声,就算置身舞厅,什么疯狂的音乐都能够接受。当然这只是打个比方,修行人是不会想去这些娱乐场所的。这里讲到的音声忍、音响忍,是初机的,真正的音响法忍不仅仅是讲这个,要提醒有些对声音很在意的人,要训练自己去忍,你顺了以后,大小声都无所谓。
能知诸法道理,安住于法,就是法忍。声音里面的法理是比较重要,声音只是传达意念的工具,就像文字一样,你要注意的是文字里面的深层意义,不要去钻研文字的表相,就像祖师大德用手指头去指月亮,月亮代表我们的自性、空性,因缘有法起自性这个过程,你的目光顺着手指头看过去,要看的是月亮,而不是手指头。文字相是这样,听闻说法的音声也是一样,要注重的是背后的义理。
这里讲的音响忍,系在十信位者,寻声而悟解,十信位最后一位大概有辟支佛的境界,第九位就有阿罗汉的境界,他们在听经闻法时,就能够心开意解,不假思索就能够了解。一般初学者的毛病,就在于智慧不够,不能从心地上的空去契入,所以从枝微末节上下手,就没有办法了解到佛法要怎么修,天天做一些很枝枝节节的功课,而没有从心地上去斩断一切的心病。禅宗行者智慧最锐利,从脑筋里面去揪住你有些什么妄想习气、执着,杀它个片甲不留,赤裸裸的现出空相,这是上上根基的;若做不到这样,就要从你对于佛法的了解下手,尤其学大乘佛法的人,自己的我相、人相没有灭,把枝节当做证理在用功,永远没有办法出脱,也就是不知道怎么修心。
简单讲,小乘的法,反而可以指出你要怎么做,四句偈里面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的境界,空身、空心、空性、空法,如何依序做到?要做到,由须陀洹开始就要做断三结,身见、禁戒取,还有疑心病。目标这么明确,这不是很好修吗?你身体的执着能不能去掉?打坐能不能进入二禅境界,把身空掉、住空,如果你能够不再为这个色身烦恼时,自然就觉得这个肉体不是我,若不是要利用它来工作的话,这个肉体可以不吃、不必滋养它。
身见去除了,接着不去守不正当的戒律,不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戒律。这一般是比较不会去犯,除非你跟错师父,他有一套自己的理念,创造一些不当的戒律让你去守;第三个疑心病,初机的疑心旁人,老参疑佛法的对错。很多无知的人,小乘毁谤大乘,大乘毁谤小乘,这就是偏爱一边,甚至于小乘说大乘佛经不是佛说的,怀疑心;大乘行者毁谤小乘的法,说小乘只管修自己成就,不管众生死活。其实小乘的行者,他自己成就以后,他未来一万劫、两万劫,也会行菩萨道,这是时机的问题、智慧的问题,你懂了这些就不会疑虑。
有些人犯了疑心病,质疑修行人的境界,甚至疑心大乘法,自己没有智慧去判断对错,还写文章妄语惑人,说些似是而非的理论,诸如修行不必修,自己本就自性清净,修什么?拼凑引用佛经里的道理,断章取意。自性虽不以修而得,但以修而显,彰显了以后,你才恍然大悟︰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你才有资格行不修而修之事。在还没到这个层次以前,说什么不必修?这都是你心不空,所以喜欢乱写文章,不懂却还好发议论,标准的没有法忍。
心不空想要有法忍,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是悟到道理又没有话讲,那才是真法忍。《涅盘经》里讲的六种不可说,不可说就是法忍!不生、生这两个组合起来的六种不可说,哪有什么可说?这就是法忍,你做不到,就没有法忍的功夫,学半天就是在学这个忍。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意义,天天在那里打坐、练气,不知道要求什么?其实就是求一个无所求,求你的心没有一个执着,归回原位,有因缘来,你自性应缘,应缘而又没有执着,缘灭了,法也灭了,又回到空无,过程之间懂也好、不懂也好,都是这么自在。
法忍,第一个音响忍,末法时期,只能听听这些佛的代言人所讲。佛尝言:说法者有五,现在佛不在,化佛或者是天神、有修证的菩萨、声闻、缘觉、人都可以说法,这些都是透过佛的加持力而说,问题是听法的你有没有得到音响忍?不是叫你去忍说法者的声音好听与否、音量的大小,是要你去懂得所说法的义理,得到音响忍。如果你听了半天,似懂非懂或者懂了但做不到,那你没有得到音响忍。《金刚经》所说般若,虽然还不完全究竟,但已经走入空有不二的境界,你的心眼还没有打开,这时该怎么做?要从内心的清净开始!先去清这些比较粗大的垃圾,让心安住。听了、懂了就要去做,有些人境界一来,习气就犯了,这样要怎么得音响忍?末法时期没有办法,不像世尊在时,加持力太强,每个听法者都可以悟得无生法忍,只能各自听随意解,解多少是你的功夫、你的福德。
得到音响忍以后,要配合闻慧。闻思修是针对根基比较差的人,小乘的根基比较差,不能直接从心地上下手,他要闻思修入三摩地,从戒得定,再产生慧,要经历这个过程;这跟禅宗行者不一样,禅宗是悟了以后起修,未悟以前都不去看经典,因为他怕你执着文字相,以指针月,结果你望指不望月,那不如不看!禅宗就是这样,怕你有所知障,障碍修行;开悟以后,心开了,你才真正知道这个心的样状,有些什么垃圾在你的脑筋里,才好去拿掉。这时候的世界是遍十方虚空,众生合一体的世界,不是你自己的心忍了就好,一定要接受外在众生的心病,甚至于身体的疾病,你都能够照单全收,这才是真正的做到安忍。有的人在这一块稍有接触就觉得很难,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时间会解决一切,不必太急,十年、二十年这么磨练,就能进入忍,进入柔顺忍,接着再入无生法忍。
(b)柔顺忍:又作思惟随顺忍(anulomik1-dharma-k=2nti),指藉自己思惟,而随顺诸法之真理,安住于法。系三贤位者,伏其业惑,令六尘无性不生,故称柔顺忍,配合思慧。
anulomik1是指柔顺,dharma-k=2nti是法忍,你听经闻法以后,在心地上用功夫,这就是柔顺忍的训练。你不要有主观意念,认为自己的想法、作法最好,也不要有我的执着,空掉一切来观、来听外境的一切相,把你的心放柔软,柔软才能够顺外境,但不能以柔软的心来顺你自己的习气发展。有智慧的人,是以违逆的心去对抗自己的习气毛病,这个心想这样,我就偏不顺它,偏要那样,逆向操作,好破解自己的习气执着。
修行对外境要心柔和,才能顺别人,对自己则要强硬,才能够转你自己的习气,有时候这就是在考试。譬如你坐长途的旅游大巴士,你的座位刚好在最后面的厕所旁边,前面有人下车了,空出位子来,如果你很照顾你的肉体,顺你习气的话,第一个反应就是想换位子,谁要坐在厕所旁啊?就算没臭味,心理也不舒服!你如果往前移,就是凡夫!每个凡夫都是如此!要修忍法,就要跟它对抗。第一次按捺下来,过了五分钟心里又嘀咕起来了,还是换一下吧?这里多不方便啊!第二次的挑战又来,两次不换,第三次换不换?自己去决定!修法忍,不是那么简单,对抗自己的习气,难!你压不住它,随顺它,就永远做不到法忍。
又比如你可以通鬼神,鬼神要控制你,你要不要依它?你不听它就要生病、就不如意,做什么事都不顺,但是你听它、归顺它,你就是魔子、魔孙,跟它一样,就做不到内心的柔顺忍,这时你的心能够超越众生对你的障碍、不随之起舞吗?在修解脱的过程之间,你要有能力强过这些众生,不受他们影响。修行其实没有什么顺利的,好在是无求、无愿,你要对我怎么样,随便你。
修行为什么要无愿?有所求,但有小小的祈望,你就没有办法解脱,就会被魑魅魍魉、鬼神等利用、渗透,这样你还想修什么法?没办法,投降。你要耐着身体的病痛,去求得心里的安祥,这就是柔顺忍。面对自身、外境的障碍,你要强化自己的空性,否定一切相,训练这种逆向操作的柔顺忍,这样才能证到法忍,而对外境的人事,则是以柔软心,随顺外境,不要执着自己的情见,这么去修。
柔顺忍,又作思惟随顺忍,还需要思惟,那是退而求其次了,最好是能坦荡荡自然做到,这是上上根基者;不行,就要像修音响忍那般,由闻思修入忍,听闻佛法,然后去思考,于日常生活中实践。儒家讲的「吾日三省吾身」,也很有道理,这是对智慧比较差些的人而言,犯了错后,再来思考、反省,为什么我跟某人会发生这些恩恩怨怨?能够把错归在自己,修柔顺忍才有希望;做不到的话,就把对方当菩萨,菩萨就是来考你的。如果你能够一念转,好吧!我投降了,不同你争了,随便你了,以后慢慢就没事了。我们这一个心意念一直要强出头,才会跟周围的人搞得不痛快,你要去思惟,怎么做到随顺忍?
修法忍,是这样去忍自己,即使明知道不合理,也要顺、柔顺你的心,柔软它,别人要这样你就顺他。你说老师啊!这样的话岂不是没有公理?修佛法,没有什么公理不公理,真是心空法了,还有什么理不理的?就是要痛下针砭,把你不平的心压平,这就是修法忍的功夫。
这里思惟随顺忍,指藉某件事来思考如何去修法忍。不要光想佛理、名言,你要用生活中的例子,逆增上缘的关系最好,来思维我和这个人之间,怎么会恶劣到这步田地?如果我把我的心放柔软了,同情他、怜悯他、包容他、顺着他,这样不就成就我自己了吗?听起来是有点乡愿,但修行还真就是这样子。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里讲得很清楚,你要修忍辱,别人作贱你,你还不能生气,因为你要修忍辱,他得罪你了,若你修得有一点境界,他得罪你,会遭恶报的。你为了成就你的道业,忍受他对你的侮辱,还让他遭报,你要忏悔。《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的忍辱,是更深一层的安忍波罗蜜,不是说你忍了就好,你忍了以后,还要同情对方,他作贱我、造了这样的恶业,可能要下地狱的,我要赶快把我修忍辱的功德回向给他,真正安忍是这样修的。
先思考自己身边最烦恼的是什么事?把它拿出来想一下,柔顺你那个不甘愿的心,去接受它,要这么练的。夫妻之间也是磨练的好题材,不要认为对方这样不好、那样不好,他的习气毛病,是因为他不修行,所以什么都好,忍你自己来接受他、顺从他;跟邻居有噪音、车位这些摩擦,有时候生气起来,恨不得把他的轮胎戳破、泄泄气,这种就是无形的瞋心,没有柔顺忍。好好思惟人际关系中夫妻之间、父母之间、婆媳之间、儿女之间的复杂关系,不要去坚持谁有理、谁没理,都要柔顺忍,这么去忍,把你的心调伏到平,这就是在修行。
能够思惟之后,而随顺诸法之真理。诸法的真理是什么?就是空、无。如果有因缘来,直接发生一件事情,当下直接来忍最好,如果过了,就不要再去思考这些了,因为你再思考就变成妄想,事情过了,好也罢、不好也罢,过去了就过去了!如果你再去想,又不能柔顺忍,那个瞋心熏一次重一次,到最后变成一个种子,那就糟糕了。愈修愈糟糕!所以发生种种如意、不如意大小事,过了就过了,不要再去想,起码,当下能否柔顺忍去对那个境?做得到,当然很好,做不到,要思惟,下一次再来时,要用空性对治它。
诸法的真理,就是用空性对一切法,然后安住在空上面,就安住在这个法,这个法等于没有法,你柔顺忍,外在的声音、噪音或者是所发生的不平之事,对你来讲都是空无的,它不能撼动你的心、不能减损你的空性,这是柔顺忍。
从闻思前面的音响忍,到现在的柔顺忍,修到了,最后就得无生法忍。这个柔顺忍谁在修的呢?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贤位的人,伏其业惑,见惑,看了后、听了后、五根对六尘后,起了执着,就是见惑,因为根尘相对以后产生相,你对那个相又不能柔顺忍,所以产生迷惑。你如果在这个位阶,知道要修柔顺忍,如果连要修这个都不知道,那还在三贤位的前面,可能是十信位的初位、二位。
刚发菩提心的人、刚开始打坐、修行的人,要修柔顺忍又勉强些了,因为你要能做到令六尘无性不生。六尘,你如果五根对它不产生自性相应的话,可以说自性无性,六尘也是无性,一个人杵在那里,我看了等于没有看进去,这样我是无自性,我的见性不见了,它存在那里的这个实相,也等于无自性,这就是三无性。
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三无性(遍计所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就是你还有一个自性,还有一个依他起性,执着眼前看到的这个人,再加上你的心不清净,分别心、好坏心、爱憎心,六尘就有自性反应,这自性也就有性。为什么有六尘,因为有性才产生六尘,所以我们解脱的方法要观它无性,这要能够先做到,你才能够产生无生法忍。六尘无性是对外境,如果你的心不能柔忍去接受外境的话,你就没有柔顺忍。看这个不顺眼,你就要批评;听这句话不痛快,你也要反驳,这样你没有柔顺忍。
你们要面对实境去修,而不是天天诵经、礼佛,诵经、礼佛心很愉快,置身在佛菩萨的羽翼下,这样要怎么修法忍?要人家来欺辱你、甚至揍你,你都能够看六尘无性,自性也不相应,这样才有一点柔顺忍的功夫。基本上就是寒山问拾得文的精神:「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同学,常有意无意提到谁修得好,我开玩笑,你要无事生非、冤枉他一下,甚至揍他一顿,如果他都没有反应、没有瞋心,那才是修得好,否则讲一些怪力乱神的言论,不是不懂佛法,就是自己错认境界,怎么会是修得好?柔顺忍都没有做到,无生法忍都没有做到,说修得好?空、无才是成就一切道业的基石,没有一个人可以玩弄心用、神通来得到果位,怪力乱神的人永远都不懂佛法在修什么,因为他没有看到《阿含经》里的须陀洹要怎么修、斯陀含要怎么修、阿那含要怎么修、阿罗汉要修到什么境界才是阿罗汉?
这里讲六尘无性,还在讲初学的、有点了解佛法,进入十回向的三贤位,你们直接修菩萨道,是不经过阿罗汉跟辟支佛果位的路径。你们没有神通,但是你可以直接去断这些习气,先练六尘无性、不生,故称柔顺忍,做不到,要配合思慧。闻慧,听了以后再去思维,当然,如果佛菩萨要加持你,你自然会有智慧,会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悟得了,而且可以证得柔顺忍;如果你的行为太离谱、差的太远了,别说佛菩萨不来照顾你了,就连一般的护法神也都不护持你。
上等智慧的,不必想、不必听,就从心里去管住自己,自然就有柔顺忍。深入经藏就是音响忍,佛不在了,只有深入经藏,经藏是过去的声音转成了文字。上根基的人,只要一句话,就可以改进无数劫的习气;次根基的人,背也背了,就是不想去做,像你背咒语,背了半天里面出现好几个0uddha,0uddha就是清净,为什么你还是没有清净?你光背不知道背的是什么意思,也不去做,你的行为都不对,这跟你依经典念咒的意向背道而驰。
通过了柔顺忍以后,你就证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就是一切顺逆、善恶境界在你心地里,都不起一个法相应,这根本就是去掉我相,去掉我相,你才有无生法忍,你没有一个我,还有什么众生或对象?上次讲到诸法梦幻、解脱,梦中、定中所悟得的宿命通,知道自己过去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重罪,过去世我们哪一个不犯?都犯。你从内心里面感知这些事情时,你有没有罪恶感?有,就是没有无生法忍,有,就是还有我相,既然有一个我相,就有人相,有过去发生事情的父母、阿罗汉,甚至于佛,就执着伤害过一个人、一个对象,如果你本身没有我相了,那个过去的受害对象也没有了,终归到底,所有的法忍在你自己个人,你不要说你要证到什么,你把个人的我相拿掉,你才能够去得到什么柔顺忍、无生法忍。如果你把我相摆第一,你说你在修行,那不是开玩笑吗?
《金刚经》叫你要断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么要先断我相?因为寻根朔源,我相是征结所在。过去所造的业,要等到果报来时才现,为什么圣人不受报?因为他没有我相。佛法,那么难吗?不难。你有没有去做,拿掉你自己,我相抽离,叫你六尘无性不生,你却眼睛看到这个就动心,耳朵听到那个又介意,这样怎么修?修不下去。念再多《金刚经》也一样,永远没办法开窍,因为你离不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c)无生法忍:又作修习无生忍(anutpattika-dharma-k=2nti),即离相,顿契于法之真理而安住。即七地以上者,离一切相而证悟实相。谓观证无生之理而有无生忍,配合修慧。
Anutpattika无生之意,an是无,utpad是生,修习无生法忍,就是要离相,先离我相,我相离了,人相就离了,人相离,众生相也就离了,接着,不去执着你所修到的善境界,离寿者相,不去感召天寿无量,这样不就全部都摆下了?能够离相,顿契于法之真理而安住,不能离相,根尘一相对就起心动念,如何安住?你要安住在哪里?安住真理!真理就是空、无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生法忍,是七地以前的菩萨在学的,八地以后就得到无生法忍。开悟的行者,先证一分法身,再慢慢证得五分法身满。
刚开悟的人素法身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变不出什么名堂来,因为要断内心的毛病都来不及了。这时的当务之急是要离垢,离一切污垢。其实这时的修行是比较真切的,怎么真切法?因为你的心打开了,不是只有修你主观的情见而已,是要修你的心跟众生的心合一,修你的肉体跟众生的肉体业缘合一,众生有病你也有病,你要怎么去对待这个病?众生心不清净,你的心也被影响了,你要怎么对待这个不清净的心?要怎么恢复安祥?地上菩萨不是只修自己,要修周围之间的众生能够跟你一样的心,这种无生法忍,是超越一般人所理解的层次。有的行者有能力去观照大家的共业、地区的共业、国家的共业之余,还能够感召共业之间无生法忍。无我,能忍得住不去淌这混水,他有清净心,预知跟不预知一样,如果你心不净,感召众生事又放不开,那只有徒增烦恼。
无生法忍,好几个层次的修行,三贤位是在修柔顺忍,因为心还未开,有点开又没有完全开;进入地上菩萨的话,心通虚空,遍一切众生,当然你感召诸佛菩萨的心就很安祥、空无,但大部分时,你感召的是众生的烦恼心,你要怎么去得无生法忍?要远离一切相!烦恼也好、疾病也好,要远离。怎么远离?用一个空无的心去对境,不必用一个境来化解它,当然做得到如此已经是八地菩萨了。我们不行,没有大菩萨的定力,如果没有事做的话,每天躺在那里生点病倒也无所谓,没有那个命的话,只好权宜用用方便法。
听到这里,应该已清楚要怎么修。要学到无生法忍,要离相;要学到柔顺忍,要离六尘,观它无性,自己自性不去相应,讲来讲去,不是一直在重复吗?虽然名字、法相换了一点,七地以前就是这么修!七地已经在修空、无相、无愿观,这是最大的分水岭,如果证得了,就进入八地菩萨,八地菩萨就开始学陀罗尼门,八地以前你学陀罗门其实没有大用,倒不如老实念念阿弥陀佛还有定力。
阿弥陀佛,你知道衪是什么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智慧,因为阿弥陀佛衪的愿也代表所有修禅定的境界,你看衪的四十八愿里面发些什么愿?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境界,四空处定的境界,所有九处地定,这四禅八定、十遍一切处、八背舍等,这些禅修的所有过程、境界,衪都能够利益他们,阿弥陀佛就是以安定众生的散乱心为主。
我们在打坐初级班教的,你如果数息数不来,数息法是世尊教的,安那般那沙地法门,有的人业障重做不来,做不来,就教他万法归一,念阿弥陀佛,呼吸之间一口气吸满念阿弥陀佛,或者吸一口气念十声阿弥陀佛后再换气,再吸一口气满了,再念十声阿弥陀佛,这叫十号念佛。为什么?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让你的散乱心,能够安住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空处定、九处地定,你去仔细看看衪的四十八愿,是不是有这些?念一句佛号就好了,如果你真的不行,智慧不好的、事情看不开的多念念阿弥陀佛。
八地菩萨以后学陀罗尼门,是为了方便利益众生,例如众生淫欲心重,断不了,就教他「离淫欲咒」,「离淫欲咒」跟「除我慢咒」一样的,去除我慢。欲心重的,我慢心就强,你欲心淡薄了,那种我执的心没有了,你就会比较谦卑。七地、八地是一个分水岭,八地是不动地,不动地就是大菩萨,我们常常念到的菩萨摩诃萨,就是在讲八地以后的境界。
即七地以上者,离一切相而证悟实相,实相是有实际一个相在那里,你看成非相;这个实相如果你看进去了,它就不是实相。一个女模特儿在这里,你不看进去,她就是一个人,你看进去了,她是一个美女,姣好的体态、名牌的衣服、特殊的气质、什么都开始衍生出来了,因为加进了你自己的习气,这样就不是实相。不要看进去,离一切相都不看进去。
实相观,是大乘的法印,要学实相观,先封住嘴巴,第二个封住你的心不动,你好议论,做不到实相,如果你话不讲了,但内心里还有反应,照样不能够看到实相,要做到看到这个相,心水不波,不置可否,这才是实相。你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往这方面在做?得实相,就有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得到,就有实相法印。这一分很重要,为什么忍辱波罗蜜在这里才出现?跟实相同时出现?因为一切忍法,是成就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根本,也是离一切相,你能够观成实相观的一个重要法门,忍辱波罗蜜!
谓观证无生之理而有无生忍,你已经证到你的心不起自性相应,那所看到的、听到的法相,你就已经有了无生忍;无生忍怎么做到?是用你的智慧去做到的!每个人都有见性,同样看到一个人、一件事,有的人不起心动念,有的人立发言说,前者是他有般若智慧,这里的慧是般若智慧,也就是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或禅宗讲的观一切法不即不离的智慧,这已经不是要不要修的问题,你具足这种智慧时,自然可以对境不置可否;而后者做不到,起心动念、还有执着,只要有所言说,就不是真佛法,佛法不在言说。要先证到无生法忍,得自我解脱,是不必说的,六种不可说已涵盖一切,还有什么可说的?这是法忍的三个修行过程。
(2006.07.16.讲于法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