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17-7)
               --
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三)、名词解释(续)

6.第一波罗蜜()

法相宗以此十波罗蜜配合菩萨十地,说明修行之次第,故有第一地檀波罗蜜菩萨、第二地戒波罗蜜菩萨、第三地忍辱波罗蜜菩萨、第四地精进波罗蜜菩萨、第五地禅那波罗蜜菩萨、第六地般若波罗蜜菩萨、第七地方便波罗蜜菩萨、第八地愿波罗蜜菩萨、第九地力波罗蜜菩萨、第十地智波罗蜜菩萨等十位菩萨。《观自在最胜心明王经》则云,除去般若、方便、愿、力,加上慈、悲、喜、舍,而为十波罗蜜。

法相宗则以此十波罗蜜搭配菩萨十地来说明修行的次第。法相宗类似唯识,比较偏向大乘佛法,地前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中间又有很多的六波罗蜜要修,开悟以后配合十波罗蜜来修是很恰当的,除了继续修六波罗蜜外,再加修后面的方便、愿、力、智四个波罗蜜,初地菩萨从布施波罗蜜开始,舍一切的悭贪,但凡所有尽量布施,跟众生结善缘,供养诸佛菩萨、供养十方三世诸佛,建立道业的基础。

另外初地菩萨又可以开始讲经说法,要发菩提心都在这个时候,因为你开悟时整个色身通了,心或者心眼开了,不管是全开、还是半开,反正你有心通外界的能力,你能心观众生的心,这时候,一方面发菩提心,二方面行菩萨道,开始讲经说法,自己不但可以更了解佛经的义理,还能够从内心去体验;三方面以前还没有清净的心,藉这个机会清净,因为修行都是一层再一层地深入进去。还未开悟的人,黑漆桶没有打破,修的是比较粗的习气,有的人修到翻种子,翻种子是翻出你过去埋在八识的种子,过去所熏习的微细习气,那种根深蒂固我的执着、法的执着还在,这个时候还是要继续修心养性。

第四个层次,菩萨已经可以心感虚空众生的因缘,随其念、随其业,你都可以感知与你之间的关系,这时就要学习感召悬绝,你要怎么不受它的影响,能够以如如不动的心来面对一切众生的心,甚至于你学到了空,用空来转之;第五个层次,你怎么利益众生?你如何以心跟众生的心交流互动?这牵涉到心法的运用,初地菩萨开悟后起修有很多要学习的,所谓起修就是真的下手断内在的微细习气,也是真正修行的一个境界,以禅宗的境界来讲,悟后起修为第一地檀波罗蜜菩萨。

二地菩萨以持戒波罗蜜为主,因为二地菩萨心垢还没有完全去除得清净,二地叫离垢地,你藉这个机会执杖牧牛,管住你的心、去掉你的我执、法执,持戒修内心不净,这是第二地戒波罗蜜菩萨。

三地是明地,修心后,就用忍辱波罗蜜忍一切法,忍辱有对自己的忍、对外众生的忍、对逆境的忍、对因缘果报牵扯的忍,还有对修证过程之间所得到善境界的忍。我们修忍辱,忍身体的病痛,碰到邪魔外道、作法的人也要忍,忍一般的逆境,忍外境的不如意,可以去掉我的执着、法的执着,更要忍自己修证的种种境界,你如果无法忍善境界,你会执着每一个善境界的功夫,一执着就卡在那里不再进步了。你忍修行的种种善境界,就是般若波罗蜜精神,不要执着一切法,你要学无为法,要学忍辱到彼岸,从最小的忍辱开始,进步到安忍,安详自在的忍一切法不去执取,这种忍是不忍而忍,被人欺辱、被逆境来要债,你都不以一个忍的心在忍,坦然自处,这是安忍,《大乘理趣六波罗蜜》里将忍辱翻作安忍,《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已经是菩萨道,菩萨摩诃萨在修的忍,这是三地忍辱波罗蜜菩萨。

第四地精进波罗蜜菩萨,精进上回已经讲过了,精进不是天天诵几部经,上午一部、下午一部叫精进,或者打禅七,打时很用功,脚不痛了、心也较清净了,打完回来后又故态复萌,习气毛病照样一堆又起来,甚至禅七中有一点体验,又多添了一点贡高我慢的毛病,这样都不是精进。正精进先要有正知正见,把修行的境界,一层一层的认知了,《金刚经》都在讲这些道理,四句偈、波罗蜜,怎么修心?哪一个果位要修哪些内在的习气?这些都懂了,这样你才可以精进。如果没有导入解脱道、没有导入菩萨道、如来道,这种修法都不够精进。

佛理认知了以后,手段、方法要正确,重点是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有什么习气?就由那个习气去下手用功,擒贼擒王,你最严重的习气解决了,其它的都是小问题了。每一个人都要有智慧去观,自己的毛病到底在哪里,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在哪里,别人跟你提醒,你要虚心接受。脾气坏的,自己要知道自己脾气坏,要转脾气;贪欲心强的,不管哪方面,色身或是金钱或者是睡觉方面总总都是毛病,自己去想办法转你的贪欲心;我执重的,那是最根本的,我执重,你就没有办法学忍辱法,你根本没有办法修得好,第三关就没有办法通过,三地菩萨,目标、方向对了,手段方法正确,细节要留意,找出重点,精进的去用功,度到彼岸,如此才是第四地精进波罗蜜菩萨。

五地菩萨,当然他从禅修上去度到彼岸,这里的禅修不是世间禅定,不是在那里打坐可以坐上几小时,而是练般若智慧,观一切禅的境界,要在平时之间就能入禅定。五地菩萨,心可通虚空、通众生心,禅本来初地菩萨就有,禅就是心的动相,你的心可以感应众生心、可以感知虚空外在的因缘,然后你有没有定?若没有定,这个时候就要练,你日常之间怎么去对待人事物?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血气慢慢衰退,还是要回过来练这个身体。

你们有的体力比较衰退或者根本先天不足的,在这里顺便给你们一些建议,先天不足的要多练宝瓶气,如果宝瓶气也练不大起来,就利用吃过饭的营养、后天营卫之气,就有一点血气会发动。一个开悟的人,经络通了,他吃过饭后,正襟危坐、身体挺直,马上就可以转河车,督脉转到任脉这么转,血流带动流转的气,这个后天的营卫,要善加利用。如果到现在气也起不来的,表示衰败了、没有办法进入状况的人,试行以下的功法。

你吃过饭,平躺床上,舌头抵住上颚,呼吸自然的观想小腹,分几个阶段观想,第一个阶段,男生像我们在经行一样,左手压在下、右手在上,放在小腹丹田的部位,观想你小腹里面好像有气流、水流,涡旋状滚动,就算你没有气、没有水,你也要观想它有气、有水,在那里滚动。观想多久?每个人的境界不一样,有的人先天不足,尤其手术过的人体力比较衰败的,要观久一点,气机比较好的人,你觉得丹田气动了,就可以开始做第二步。

第二步侧卧床上,身体侧卧左边差不多三十到三十五度,侧卧的上半身有点靠上你的左手边,这样做后还是观想你的小腹,用右手,因为左边侧卧,右手空出来在上,离你小腹一公分左右,手稍带点力,转,慢慢的顺时针方向转一百八十下,你要观想手这么移动时,小腹的气流、水流也跟着你的手带动,以意驭气,做一百八十转,接着换边,侧卧右边,右边是正统的吉祥卧,心脏在上,用左手,还是一样离小腹、丹田一公分左右,逆时针方向转一百八十下,转的过程中还是一样要观想丹田的气流,随着手的带动逆时针流转。如果你有点底子的话,利用吃过饭的能量,来培养你的丹田,先天不足就用后天的营卫,身体没有成就,想修心是修不来的。

大陆有位某大德,自己在家里打心中心法禅七,他前六天是一天十二小时上坐,最后一天坐十八小时,他从第三天起就开始一直翻种子,虽然心眼没有全开,但也有点境界。修行一定要这样修吗?这跟每个人的愿力跟精进心有关系,大部分人的精力花费在一般家里的大小琐事上,没有办法专心的打坐用功,这位大德利用七天的休假,打个禅七,他本身年轻、气机旺,这是很好的背景,起码自修来讲。这里讲忍辱波罗蜜的功夫,是五地菩萨,五地菩萨起码有三个化身,三地菩萨大概有一个化身,你修忍辱法修到最后,已经没有什么个性、脾气,大部分都没有我的执着了,无我得成于忍,这样就有一个化身。五地菩萨祂有三个化身,大菩萨有千万亿化身,相差了无量微尘的距离。

所以禅那波罗蜜这个阶段,不管你有没有初地菩萨的境界,地前菩萨也是一样,要把这个身体建立起来,刚刚讲的这个法门稍微用一下,吃过早餐、午餐、晚餐,你在中午吃过饭,就去卧着用功几十分钟,在家里吃过饭后就去做,意念守在下盘。女生如果是更年期过了,可以跟男生一样这么做,无所谓;如果是还年轻,没到更年期,一直守下盘,也许有的会发生问题。我的想法是改变方式,女生的气源在膻中,平躺时还是一样观小腹,待气机有些反应,改为左边侧卧,右手置于坛中穴上,慢慢的顺时针方向转一百八十下,把气源带动起来,接着再换吉祥卧,一样以左手逆时针方向转膻中穴。

气机比较弱的人分两阶段这么做,第一阶段你做了,觉得没有什么不好的反应,那就做第二部份,这么做久了,一个月以后,你应该有反应,所谓的反应,就是气会通过会阴,会通过生殖器,通过会阴会转到督脉去,这个时候可能生殖器会有反应,要定得住,不要胡思乱想,不要起淫欲心,让它去发动,导到背后去,让它自己去转,这么走上一趟,你的基础就有了,才有禅那的境界、基础,不然讲了半天,没有气,法听了也修不进去,只是意解,修心修不来,没有办法实际去转你心里面的执着,这是第五地菩萨要做的,禅那,第五地禅那(dhyana)波罗蜜菩萨。

六地菩萨就是要用智慧,观一切内在习气无所有、不可得,观外境人事物无所有、不可得,观一切修证的境界无所有、不可得,这是用般若智慧去观,在这个时候般若智慧应该是很锐利的。在禅宗来讲初地菩萨其实就在做这个工作,不是说在六地菩萨才开始用这个般若波罗蜜智慧,初地时已经在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要用般若波罗蜜去观,你所做的每一个行为,不管好、坏、对、错都要放下,对外境人事物的处理,正、逆都能自在,修菩萨道就是这样。

修菩萨道不似小乘的修行,规规矩矩不能犯戒,菩萨道你要顺着因缘,有时候该发脾气就发脾气,当然这是外表在发,内心里面没有发,自性如如不动,就算有时候会犯戒,也是为利益众生,犯戒就犯戒,若是介意就忏悔,能放下更好,连忏悔的心都没有,这般若波罗蜜的智慧久又具足。《大般若经》所讲的戒、非戒的这些概念,就在第六地般若波罗蜜菩萨慢慢的圆满了。

上面讲的这些,你要度到彼岸,不是要忍辱就绝对可以百分百做到忍辱,持戒就百分百持戒,布施、精进、禅定就百分百能做到布施、精进、…,禅定的境界,不见得能圆满,所以要学习方便,第七地菩萨是方便地,方便度到彼岸。方便对自己来讲,不会造成自己的压力,你做不到勉强一直要拿高标准去做,这样会造成自己神经紧张;同样的,度众生,他智慧不够、能力不够,你要用超过他根器的法门教他,他一时做不来怎么办?要善导善诱,从基础慢慢教他,小乘导入大乘,从内心的修行,导到能够自利利他;方便,原则不变,但是方法可以方便、过程可以方便、路径可以方便。学生那么多,你要因材施教,利根的人能举一反三,智能比较少一些的,讲了半天也还未必听得懂,有时候还误会你的意思,这样你就要多绕一个圈子,让他多修一点,多忏悔一点,多培养一点福德资粮,这是方便法,对自修、对度众都很重要。一个菩萨要懂得方便,对众生要多给方便,不舍弃一切众生,不要造成众生的压力,要善导善诱,善巧方便让众生能够上路,这是第七地方便波罗蜜菩萨。

第八地愿波罗蜜菩萨,一般来讲八地菩萨的愿,不像我们一般人小小的愿,祂们发的都是大愿,像是要利益众生、要成就什么道业等等,但是为什么在七地以前不发愿?要待到八地才来发愿?因为八地以前你内心还没有完全清净,八地菩萨,叫不动地,这颗心才坚实、坚定不移,这个时候,你发愿就不会出问题,你在前几地时,有愿力心就有动,有动就容易被外在诸魔、魑魅、魍魉渗透进来,譬如你大悲心很重,说我希望建很多道场、度很多众生,你在二、三地时,就有这些愿力,魔、魑魅、魍魉刚好化成佛菩萨来满足你的愿,你还以为自己发愿都很准,有求必应,那就糟了,道缘不真,你也不知道是谁来帮你。

你看《佛心经》里面,六种毘那夜迦,给你顺逆境界来毁掉你。在大乘菩萨来讲,九处地定证得了,进入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证这三三昧得解脱。什么叫无愿?这个「愿」也可以翻作「作」,心里不起心作意,没事不要常发大小愿,要张家身体健康、李家道业增进,乱动心念,很容易让魑魅、魍魉有机可乘,过去的、未来的都不要随便去起心动念,这叫「无作」,无作就是要让自己的心有如铜墙铁壁般,滴水不漏,不让这些邪魔外道、魑魅魍魉,有一丁点的缝隙可以渗透进来,这在地上菩萨的修行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到八地菩萨已经差不多,已经是解脱了,这个时候你可以发愿,你有这个正知见,可以分辨,也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但就是发了愿也不要执着,怎么还没实现?怎么还不来?也许在下一世才会实现,不是在今生,也许在哪个时候?当然这个时候的菩萨发的大多是大愿,什么叫大愿?比方未来成佛时,你的佛世界是什么样?你在成佛时,你利益众生的愿力是什么?是这种内心里面的大愿。譬如宝髻如来,衪的愿力就是只要你念衪的佛号、念衪的咒回向给这些畜牲道,这些畜牲道舍报以后都生忉利天。每一个佛衪心里面的愿,都是衪的因缘福德所造成那个境界。

你如果不喜三恶道,未来的佛世界里没有三恶道,没有女人,像西方世界没有女人身,都是莲花化身,那是你自己的愿力;有的愿是舍去这些比较果报不好的,那是衪的愿力,希望能化住在一个善人群居的世界。像释迦牟尼佛衪为什么住在娑婆世界,在这个堪忍的世界成佛?衪就是慈心要度这些顽劣、难度的人,衪的发愿就是要让每个都入无余依涅盘,这是衪的愿力。到八地菩萨,你经文看多了、也都懂了,然后你的心量到底有多大?是偏向于定,还是定慧相等?你那时候再去发愿。每个佛都有自己的愿,不管多少、大小,其实都离不开衪的修证体会与所要利益的对象,这是第八地愿波罗蜜菩萨。

第九地力波罗蜜菩萨有十种力量,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中提到,菩萨若修以下十种法,即得诸力具足:

一者,无能胜力。即一切外道二乘,无与菩萨力齐等者,是为菩萨无能胜力。

二者,无屈伏力。若菩萨具胜力故,于有情聚中无能屈伏菩萨力者,是为菩萨无屈伏力。

三者,福力。若菩萨世、出世间诸有福行,无不积集,是为菩萨福力。

四者,慧力。若菩萨于佛法中正慧悉知,无有少法不见、不证、不觉了者,是为菩萨慧力。

五者,徒众力。若菩萨,所有徒众,不缺戒行,不坏正见,不越法式,不染净命,何以故?菩萨徒众,同其菩萨正直行故,是为菩萨徒众力。

六者,神通力。若菩萨所有世间神通之力,尚能超胜一切声闻缘觉神通境界,而此菩萨胜上神力,于一微尘中,而能容受阎浮提世界,及四大洲,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或一殑伽(恒河)沙数世界,乃至不可说、不可说殑伽沙数世界,是等世界,于一微尘中悉容受已,而微尘不增世界不减,其中有情不相触碍,是为菩萨神通力。

七者,自在力。若菩萨力自在故,欲使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充满随其所欲,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悉能充满种种珍宝,是为菩萨自在力。

八者,陀罗尼力。若菩萨于不可说、不可说佛剎中,诸佛世尊所说之法,诸名句文种种义理,于剎那间悉能受持解了修习,是为菩萨陀罗尼力。

九者,不动加持力。若菩萨胜加持力所加持故,于诸有情中无能亏动菩萨力者,唯除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是为菩萨加持力。

十者,不越教敕力。若菩萨于诸有情中,而不见有敢违菩萨教敕之者,唯除善巧方便利益等事,是为菩萨不越教敕力。

菩萨若能修上述十种法,即具足力波罗蜜,这是第九地力波罗蜜菩萨所修持的。

第十地菩萨得到一切智、一切相智、波罗蜜智,以智能为主,解脱靠智慧,要成就众生的根基、让他们成佛也是要靠智慧,这个智慧来自于动、静二相,动相是神通变化这一部份,静相是你心静,可以含容十方一切众生。十地菩萨可以观有情、无情众生因缘果报,虽然十地菩萨的智慧没有佛那么大,但是要成就一切解脱道跟利益众生,都离不开这个智慧,善观一切众生因缘,让他们成就佛道,善体会自己修证功夫愈来愈强,神通变化也都要有,这是十地菩萨。这是法相宗依这十波罗蜜来跟十地菩萨的境界相互对照,并不是说九地菩萨只修九地的十法、十地菩萨就只修十地的智波罗蜜,前面几地诸法也还是持续在修,六地菩萨以前也修六波罗蜜,也是不断地持续共修,并不是哪一地就只修哪一地的波罗蜜法门,这个观念大家要了解。

初地菩萨,根据《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讲的,相当于欲界第一天的天主,一个开悟的人是登地菩萨,祂可以到四天王天当天主。另外在《华严经合论纂要》中也提到相同的概念:释迦因陀罗(即帝释,亦名释提桓因)等十忉利天王,表初欢喜地;善时分等十须夜摩天王,表第二离垢地;知足等十兜率陀天王,表第三发光地;善变化等十化乐天王,表第四焰慧地;得自在等十他化天王,表第五难胜地;尸弃等十大梵天王,表第六现前地;可爱乐光明等十光音天王,表第七远行地;清净名称等十遍净天王,表第八不动地,此三禅天,禅悦喜动,风灾犹至;爱乐法光明幢等十广果天王,表第九善慧地力波罗蜜中十波罗蜜,此四禅天,无出入息,三灾不及;妙焰海等十大自在天王,表第十法云地。

如此一微尘内诸佛国土人天同处,十地菩萨分住欲界、色界、无色界各天的境界,这是愿意去当天主的菩萨,有的境界比较高一点,去教化那些初、二、三、四禅天的天神,像色界天以上都是七、八、九、十地菩萨。另外有些菩萨则是十方国土来去,不一定要在哪里当天主,他来去十方微尘数佛剎土利益众生,很多大菩萨都是这个样子,不去接引天界众生,而来接引人间的你,这是我们对十波罗蜜配合十地菩萨修行的次第所做的说明,其实经典看多了,各部经典间能够融会贯通,就一定能够导正知见并建立起自己的修行次第。

《观自在最胜心明王经》则云,除去般若、方便、愿、力,加上慈、悲、喜、舍,而为十波罗蜜,这是以慈、悲、喜、舍取代般若、方便、愿、力。这部经在阐述六地菩萨发起大慈悲心,无缘大慈,有缘、无缘都要度,跟你以前有缘的,当然要度。你看释迦牟尼佛衪刚开始所度的主要都是这些有缘的,没有缘的像那些鬼神道、天道等众生,衪在讲经说法,他们只要来听法,也能够受益也能够得度。慈、悲、喜、舍发四无量心,我们小菩萨有时候自身还在修,功夫不够,要量力而为,有些重病的、业障大的,你没有加持的能力、没有神通变化,要度也度不来,超过能力范围把身体搞垮了还是其次,若是把心也搞得不清净就比较麻烦了,这是不同经典的十波罗蜜的说法。

 

《解深密经》卷四记载,十波罗蜜皆以菩提心为因,六波罗蜜之外另施设四波罗蜜之原因,谓方便波罗蜜为施、戒、忍三波罗蜜之助伴;愿波罗蜜为精进波罗蜜之助伴;力波罗蜜为禅波罗蜜之助伴;智波罗蜜为般若波罗蜜之助伴。

《解深密经》卷四,就在讲一切法相品,心意识产生一切法相,十波罗蜜皆以菩提心为因,六波罗蜜之外另施设四波罗蜜。为什么后来加这四个波罗蜜?谓方便波罗蜜为施、戒、忍三波罗蜜之助伴。我们从前讲过眷属波罗蜜,这么共二修、共三修、共四修这样搭配着修,六波罗蜜另外再加四波罗蜜的原因,第七方便波罗蜜要跟施、戒、忍这三波罗蜜一起修,布施,你说你要布施,没有钱要怎么布施?借来布施也不宜,所以要方便;看到甲布施了,但看到乙却没给,突然不知为什么不想给,那没有布施也就算了,不要回去后又起烦恼,怎么我有分别心?第一个给了,第二个怎么没有给?过去就过去了,要用方便离烦恼。戒也是一样,平时守戒,有时候为了众生犯了戒,犯了戒,你既然是修菩萨道,也不必去想我要下地狱了,这都不必。

《圆觉经》里讲:「守戒亦不爱、毁戒亦不憎,…,一切觉故。」犯了戒就很在意,天天要忏悔,在你还没有般若波罗蜜那么圆满之前,你要给自己方便,因为菩萨持戒是不简单的。修小乘的解脱很简单,为什么?他戒律守得严格,二百五十戒守好了、比丘尼戒的三百四十八戒守好了,与众生远离,都不去犯,我一个人守戒,一人吃饱全家饱。菩萨不是这样,菩萨接触的人何其多?这几百个、几千个、甚至几万个人的业力,有好一点的、有差强人意的、有很重的业力,重的你要去分摊,分摊它会把你拉下去,拉下去就拉下去,你要能方便,不要有某些罪恶感,这只有菩萨才有这种智慧种性。如果你反过来想,没关系,为了度这个人,我犯了戒,如果我真的定力不够、智慧不够,那我下地狱就下地狱去了,为了这个人下地狱有何不可?菩萨要能这么想,你就能自在,不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你如果用方便波罗蜜去思维,你就能够很自在的超越,也就能够坦荡荡的面对这个戒律。

忍也是一样,众生忍,你和这么多众生搅和在一起,有时候总会有磨擦,有时候时机成熟要度他,要发脾气,如果你介意发脾气,发脾气不行,我众生忍都没有做到,那怎么度这个人?如果你自己修,你怎么会去生气?你自己修,一人不生气,此千万人与你何干?但菩萨不是这个样子,千万人都跟你有关,你不点化他,他就没有成就,你要理会他,就要生气,否则你就利益不到他,但生气又犯了忍波罗蜜,如何取舍?众生的根机、业力都不一样,我们在度众生时,要以利益他们为优先,成就自己的道业为次要,所以为什么我们可以在一些公案里看到,禅宗祖师跟徒弟拌嘴打架的都有,事过境迁了,大家还是很自在,所以行菩萨道要善用方便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是施、戒、忍三波罗蜜的助伴。

愿波罗蜜为精进波罗蜜之助伴,如果你要发愿,你没有那个精进心,你的目标和方向就好像不够明确,这个愿力好像达不到;你要成就一个愿,你也需要持续不断的精进,次第向前,迈向你的目标,所以愿波罗蜜与精进波罗蜜互为助伴。

力波罗蜜为禅波罗蜜之助伴,有禅定力,就有力量,这用在度众生,也用在跟邪魔外道战斗时,这力波罗蜜不是要使劲道,用很大的力,不要误会了,力波罗蜜是愈不动、愈无为,力量才愈大,当你修证到这种很高的禅定时,就进入到无为的状态,无为的状态,一切法都破不了你。为什么力是禅波罗蜜的助伴呢?度众生是这个心,要跟邪魔外道战斗也是这个无为的心。你不要主动去挑衅,但是有时候他看你不顺眼,会来招惹你,有些是过去世的恩怨,有些是他看你办道场度众,想你是有什么境界,他不甘寂寞,要来斗斗你。老上师曾经说过无聊人士很多,人家修得好不好,与你何干?这其实就代表他修得不够好,瞋心、好胜心、妒心、斗心、诤心、不平心、…,这些个心都还很重。佛法根本是在修无为法,这个力波罗蜜,就是跟你用心来感知十方虚空一切因缘时,你有这个力量,这种空、无为的力量,在有心用、无心用之间才能够自在,这是说明力波罗蜜是禅波罗蜜的助伴。

智波罗蜜为般若波罗蜜之助伴。智,就是智慧;般若波罗蜜也是智能,这两个智能是不一样的,前面这个智能是无所不知的智能,世间智、出世间智、出出世间智、众生因缘果报等你都要懂,十方虚空的宇宙世界你也要懂,哪一个佛世界有些什么都要懂,但是,这要跟般若波罗蜜共同修,般若波罗蜜是什么?就是你虽然有很多的世间智、出世间智、出出世间智,然而要用般若波罗蜜智,这种不即不离,观它无所有、不可得的智慧去破解、超越它,否则你有诸种智慧,懂太多却又放不下,那要怎么办?这种无上的智慧,就是你知了,就要放下,不知,当然可以不去管它,但懂了什么就要放下,学了什么就要放下,般若波罗蜜智就是这样,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不住于空、不住于有,这也是《大般若经》一直在讲中道观的道理。

 
   密教亦以十波罗蜜配当十菩萨,而置于胎藏界曼荼罗之虚空藏院,以表示虚空藏菩萨之福智二德,即右方置施、戒、忍、精进、禅等五菩萨,属于莲华部,表示福门;左方置般若、方便、愿、力、智等五菩萨,属于金刚部,表示智门。又以十指配当十波罗蜜,即施为右小指,戒为右无名指,忍为右中指,精进为右食指,禅为右拇指,般若为左小指,方便为左无名指,愿为左中指,力为左食指,智为左拇指,记忆十指与十波罗蜜的配当,对于密教手印的阐述有善能理解的好处。

密教亦以十波罗蜜配当十菩萨,它也是跟法相宗一样,而置于胎藏界曼荼罗。我们前面提到过金刚乘分两个界,一是胎藏界,胎藏界具有因、本觉、化他等诸义,所谓胎藏界,就是它可以产生孕育一切法,从体性空中才能得一切定、生一切法,也就是理地、理平等的的修证;二是金刚界,金刚界具有智、果、始觉、自证等诸义,金刚是无所不摧,什么东西有这种力量?就是空、就是无,就是在定力方面具空无的修证,奠定金刚界事差别的修证基础。空、无是你最先要去体会、学习到的智慧,然后你就要去利益众生,你或是要用有为法,或是藉诸佛菩萨的真如法身,建立坛城,曼荼罗就是坛城,依仪轨作法来利益众生。

修到自我解脱后,进入金刚密乘,等于是在修如来地,十地菩萨是菩萨地,再上去就是金刚如来地,金刚如来也有十地,最后才成佛,才是果地佛,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在如来地这个境界都离不开真言、手印、坛城,较高段的坛城是心里面的无相坛城,那是如来的咒语、如来手印;而比较低层次的菩萨、天神或者其它天龙八部,他们也都有这种法,那就真的要建坛城,若被邪魔外道攻进来,你要利益一切众生的法就不灵光,你所做的就不如法。

胎藏界曼荼罗之虚空藏院,表示虚空藏菩萨之福智二德,虚空藏菩萨衪是遍虚空的菩萨,衪的福德跟智慧,这二德是以胎藏界曼荼罗来表示,大概是设置在我们面对佛像的右方,施、戒、忍、精进、禅等五菩萨,这五菩萨属于莲华部,莲花部就是胎藏界,可以孕育一切法的,表示福门;佛像的左方则置般若、方便、愿、力、智等五菩萨,属于金刚部,表示智门。

又以十指配当十波罗蜜,施、戒、忍、精进、禅等五菩萨在右方,所以对应的手掌就是右手,左方的般若、方便、愿、力、智等五菩萨,则对应左手,依序则是施为右小指,戒为右无名指,忍为右中指,精进为右食指,禅为右拇指,般若为左小指,方便为左无名指,愿为左中指,力为左食指,智为左拇指。你有兴趣进入金刚乘的话,不妨把它记起来,以后再看密教这些手印的结法,就可以了解手印所表征的意涵。

比方说一些我们学过的手印,两手食指这么互压,你就知道这是精进与力;反之讲到禅与智,你就知道是左大姆指与右大姆指相抵。书上不会详细写这些手指的结法,只是跟你讲这些名词,所以记忆十指与十波罗蜜的配当,对于密教手印的阐述有善能理解的好处。另外以前我们也讲过,地、水、火、风、空,右手是代表佛菩萨的手,左手代表众生的手,两手都有所表。大菩萨进入此境界,祂以十指来代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十波罗蜜。这是有关第一波罗蜜的部分,也说明了第一的意义跟波罗蜜的意思。

(2006.06.24.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