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
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2006.4.1.   第 16 讲(12-1)     张玄祥 居士   讲于 法尔讲堂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三)、名词解释(续)

8.如来义

如来tathāgata者是成就果地的佛,佛具有十号,已证得下列境界者,即名如来。如来不得诸法相,若佛不得,是不名法、不名非法无有是法,如来以「如」通达不坏得成佛道无所得中若有法者,则为如来起此法相所以者何?诸相所生皆因六入,如来尚自不得诸入,况无得中而得相耶?有如是观即复为相是故佛说一切诸法,无取、无舍、亦无随顺,如应行者得是相故,名为如来 

之前讲的「如来」是偏重于如来的名称,没有讲到如来的意义,现在进一步讲到什么是如来?我们天天讲如来,到底如来是什么意思?如来tathāgata者是如来是真正究竟者,如来有十个名号,如来的每一个称谓都代表一个德行;这名称分别是如来,十号为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应供,阿罗汉就是应供,如来最根本先得阿罗汉的应供、无生;接着正遍知,偏知法界;明行足,本身心清净,三明及各种德行都具足善逝,上升最极,永不退还;世间解,善解世间;无上士,人天中无出其上;调御丈夫,善知最胜,调心方便,很会调理大众,可以把众生的心病对治调化得很好,使之成就佛道;天人师是教化人、天多些,当然并非不教化鬼神,只是佛所说的道理,于人、天是比较容易去理解,要度化鬼神众、地狱众,要用咒语或其它的法门;佛,就是觉者;世尊,功德具足,独尊于世,总共有这十个名号,如来置于首。 

为什么称作如来?修证到什么境界才可以称为如来?当初释迦牟尼佛证悟时,在七七、四十九天之间具足所有的相,祂发心要去鹿野苑度化五比丘,也就是当初跟着祂出家、护持祂的护卫。祂走了二百多公里到鹿野苑,憍陈如比较有善根,远远看到有一个人具足三十二相走来,知道绝不是普通人,就赶快前去迎接,一看原来是过去的悉达多太子! 

憍陈如等五人原本对佛陀有误解,认为祂受了牧羊女的供养是破戒,对婆罗门教而言这是破戒,这时另外四比丘也前来迎见,一开始称呼祂悉达多太子时,如来就告诉他们:现在不能再这样称呼我了,我已经证到如来的境界,你们要称我为如来。何谓如来?由于智慧有限,世尊耐心的向其解说,这五比丘才慢慢的证到初果、二果、三果,最后证得阿罗汉道。 

学《金刚经》的道理,听了以后要从心里面下手,怎么下手?从你的妄想、习气、毛病去下手!你要得初果就要五蕴皆空,何来有个脾气可以发作?这不就去掉瞋心?你怀疑身边的人事,当下一切法如实知、如实见,哪还有什么疑心病?破掉身见则五蕴皆空,哪里有身?色蕴非有,受、想、行、识是心,亦非有,五蕴皆空哪里还有我?是无我!就破掉你的身见。 

戒禁取见01la-vrata-par2mar0a,不守于修行无益之戒。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戒,是对成就果位、佛道有用的戒,你都要去守,不要去守邪戒或非释迦牟尼佛所制订的戒,这样起码就有须陀洹的果位;要从心地下手去改造自己,听经闻法那么久,要思考怎么去清净内心?听了十几、二十年连初果都得不到!我们要回光返照,每日三省吾身,今天犯了什么毛病?下一次不要再犯!这样反省的结果就回到如来的意义。何谓如来?如实知、如实见即是如来,下面这一段经文说明「如来」的意义。
 

已证得下列境界者,即名如来。如来不得诸法相

如实知这个法相,但不去得这个法相、执取这法相;如来虽见到这个法相,但不去得这个法相。譬如我看到你们坐在那里,我有知、有见,但我不去分别,不去管是谁坐在那里,这就是如来的境界,这个境界不简单!你就是做不到,虽是用这五根,甚至于意根面对色、声、香、味、触、法诸境时,能够不得诸法相,你做不到!做不到就没有如来的境界,这还是初基的;如果你的阿赖耶识超时空可以感知、可以鉴照十方一切世界,且不惊、不怖、不畏,都能够如实的知、如实的见,而不去得这个法相,那这个如来的境界你就有了。 

如同我们刚刚说的,你有什么毛病?疑心病、瞋心、身见,种种的执着都是没有如实知、如实见,若以坦荡荡、空无的心去面对一切境,怎么会有烦恼?不会有种种的忧、悲、苦恼,这就是如来的境界。
 

若佛不得,是不名法、不名非法。 

何谓不得?就是不去执着那个实相,实相有一个法、一个相,譬如人就是人,心法就是一个心法,不要去分别这个心法是好、是坏,不要起这些分别,反正法就是法。一位觉悟的行者不得一切法,那么自然也就无谓给这个法起一个名称,是不名为法。不名为非法,也不能否认它不是一个法(空),所以眼前的它究竟是什么?是如实知、如实见的一个法、一个相,就在那里,不管它是什么法、非法,我都不起心动念,用我的自在体性去面对这个法,这是觉悟行者的一种境界! 

自己要反省做到了吗?若是看到什么不以为然,听到什么不痛快,都是你自己的习气毛病在作祟,这就没有如来的境界,没有如实知这个境、没有如实见这个人,并且又加上自己的妄想习气、忧悲、苦恼在那里烦恼。
 

如来以如通达不坏得成佛道

如来以如,何谓如来?第一个「如」,用「如」来通达不坏得成佛道,通达就是你与实相之间的道路通达了,在如来的这条道路你走到了、打通了,打通什么呢?不坏!何谓不坏?就是没有成、住、坏、空的境界、过程,是什么法才可以不坏?只有一个空无的境界,故而以如来通达不坏,悟得究竟空理,就可以得成佛道。 

大乘佛法是讲名相,小乘是讲最基本的心理面的毛病,疑心病、瞋心、身见,贪、瞋、痴,你现在已经学习到大乘菩萨的境界,不必再从头讲这个心的毛病,现在要讲不坏的法,什么是不坏的法?就是空!通达不坏,用空当然永恒不坏,一切有为法、一切相都要经过成、住、坏、空的过程,一定会坏的,如果你不愿意让它坏、空,你在过程中抓它、执着它,就不能通达不坏,也就是不能通达空的境界,所以要以第一个字「如」,来通达不坏以得佛道,佛道是觉悟行者的道理。
 

无所得中若有法者,则为如来起此法相,

若已经证到如来的境界,祂本来是通达不坏之法,无所得法,有法,除非是如来起这法相,祂本来是观一切相如实知、如实见,不加以分别,若真的如来心中现起法,表示有因缘如来要让它生起这个法相,是祂要度众或者祂要产生什么神变才会去用这个法相。刚刚讲通达不坏可得佛道,现在讲如果如来在无所得法之间,让这个心或者由祂的自性中产生法相,则为如来起此法相。而要如来起一个法相,一定是有什么因、什么缘,祂才会起这个法相的。
 

所以者何?诸相所生皆因六入,如来尚自不得诸入况无得中而得相耶?

现在回过来讲空相,凡诸相的生起都要有六根入六尘,是谓六入;如来因为如实知、如实见,不起一切法相应,所以如来尚自不得诸入,况无得中而得相耶?祂可以在无所得法中,怎么会有相产生呢?这是在讲如来真正原来空的样子。
 

有如是观即复为相

用这个「如」这样来观,是六入所现的一切尘境,它有没有相?它是有相!所以相归相,如来不以因缘法去面对这个境,则可以如实知、如实见而不加以执着,现在若现起一切相,表示是要让祂生起一切相。
 

是故佛说一切诸法无取、无舍、亦无随顺,

祂心中还是能够知道一切诸法,一切诸法如何做到如实知、如实见,才是如来的境界呢?无取、无舍、亦无随顺,是根本都不动心,不去取这个境,也不必去想要逃避这个境、要舍去这个境,也没有随顺、不随顺的道理,反正我的心于六根入六尘或是若阿赖耶识鉴照一切众生、一切世界,都是无取无舍,亦无随顺,这就是如实知、如实见。
 

如应行者得是相故,名为如来。

如来可以让每个人各得自己的相,如来的伟大就在这里!我们常讲的「大圆镜智」或「成所作智」,如来依每个众生希望祂现什么相,祂就会现什么,不是如来要现什么相?如来是依各个人心中想什么?祂就现什么!如应行者得是相故,故名为如来 

观世音菩萨也一样,若观这个法境里面,该以男身得度者,就以男身示现跟你说法,该以女身得度者,就以女身示现来跟你说法、该以大丈夫、将军身得度者,就现将军身来跟你说法,这是以众生的根基来感召如来应现什么相,如来的慈悲就是这么样的,可以幻化无量无边众生心里面所期望的相来度众。 

总结一下这一段,如来以如实的空无、如实的知见,通达不坏之法;若要让法有所作为,那就是如来希望这个法在心中起,或与这个众生有缘才现;现是依众生的因缘或主观意念而现种种相,要有这个能力,才是如来的境界;这包括一个静态的修证「空无」,可以观一切相,如实的知这个相、如实的见这个相,但不起心动念相应,若要起心动念相应,也可以如实的现起它的一切法,对一切法不取、不舍,亦无随顺,而于无取舍、无随顺之间,应一切众生而起种种相,有这些能力才能称做如来。

 

所以者何?佛所欲法皆于「如」中若取诸法则为坏「如」如无如来,而因如故名为如来是如无相,因无相故名为如来是如无尽,因无尽故名为如来是如不坏,因不坏故名为如来诸法如实,因如实故名为如来一切法如即是如来,如来即是一切法如,无所住处是如来义
 

所以者何?佛所欲法皆于如中

祂所想要的法,都来自这个「如」字,当然一个如来、一个如去,最常讲的只有讲如来,因为有如来就有如去,这里的意思,不是讲有来去,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那是在讲什么呢?如来也可以说如其本来就有的样子,什么样子?以法身无相遍满虚空界,以「如」之空体含容一切世间相、众生相。如去者依缘应化无边身,去入世间度一切众生,所以如来法身中,以「如」具足二相利益众生。所以如来祂所要的一切法,都从「如」字产生,这个「如」也可以说是真如性,真如性是本来就有如实现起一切功用的能力;佛所欲法中皆于如中,从「如」去产生出来的一切法。 
 

若取诸法则为坏如

现在讲你为什么做不到如来的境界?因为凡夫取了诸法,就破坏这个「如」,这个如,要变就变不出来,被自己妄想执着所破坏,我们毛病就在「取诸!怎么取诸法?眼、耳、鼻、舌、身等根不净,内心贪、瞋、痴、慢、疑不净,于是坏了我们自性本来这个「如」,让它起不了神变,或包容世间一切相,就是如此取法、执法的结果!
 

如无如来,而因如故名为如来

如无如来,本来就无所谓如来,而有因如之在,为显其别,故有如来名。为什么我们没有如来?因为取了诸法相,坏了这个「如」,就如不起来、来不起来,如来没有了!而因如故名为如来,若什么相都可以不取,眼、耳、鼻、舌、身面对色、声、香、味、触这六尘境,你都不起心相应,这样就有如的样子;有如就能现一切境界,这才是称做如来;你要这样去学习,内心的习气毛病要掏空,让你的自性、让你的诸根、佛性、如来藏性、真如性,面对时都能够不取、不舍去一切境,这如来的现象就会现起。
 

是如无相,因无相故名为如来

是如无相,若做到如来的境界,这个「如」就像无相一样,不是没有一个相在眼前,而是你不执取它,有相等于无相,是如无相。因无相故名为如来,一个有相的东西不把它看成一个有相,则可以如其知、如其见的对着那个相,这样就可以称谓如来,这是如无相。
 

是如无尽,因无尽故名为如来

是如无尽,因为有了前面的不取相、不着相,这个如若真的修得那么好的话,它可以产生无穷尽的能力,如什么东西,它就可以现什么;若做不到自在无碍的去让这个如,发挥它本来的样子,一旦有了限制、有了穷尽,它就现不起来。所以此如因有一种能力,能无穷尽地应缘现相、有为相、利益众生相,无所不能、无所不办,才叫做如来。 

如果这个如不受到限制,能够无穷尽的发挥,因无尽故名为如来,它本来具有可以现一切相的功能,因为有无量无边的能力,祂可以观照十方一切佛剎土,祂可以观照到一切众生的因缘果报,都在这个「如」里。为什么你不能如实现?就是执着于有相!故而记得,要空掉你的妄想、习气、毛病,让这个自在如来的如,发挥不执着一切相的能力,祂就可以如其自己本来的能力,无穷尽的了知一切相,是因无尽故名为如来;这就不简单了,这是真正如来的境界! 

我们顶多能够观照到如实的见这个相,不执着、无取、无舍、不随顺,但是要真的做到如者无尽,这就是神通,有无量的能力。虽然我们做到不取不舍,就有一点小乘解脱的样子,为什么现不起如来这种神通变化、这种大圆镜智的境界?就是因为我们的如还不能无尽,所以做不到。前面虽然讲这样是如来、那样是如来,但是要具足所有如来的境界,才是真正果地佛境界的如来。
 

是如不坏,因不坏故名为如来

是如不坏,这个如是没有所谓坏,不坏就空了,有坏就有成、住、坏、空,是如不坏,这个如的自性是不会坏,不会坏只有一个境相就是空无;因不坏故名为如来,这又回到自性空、如实空、真的空,那就是能够做到不坏,如果真的能够证到不坏,才是称谓如来,缘起缘灭总是自然。
 

诸法如实,因如实故名为如来

诸法如实,这个法有实际的相、有实际的念、有实际的影相、有实际的世界、有实际的众生,又让诸法如实的现在那里,不去理会它、不去执着它,因如实故名为如来若什么都没有看到,只有一个空,没有因缘来对着我,当然如实的空则没有法起;但如来的体性是遍十方虚空,祂不可能没有因缘来,无论有因缘、没因缘,众生都现在祂心中、一切世界都现在祂心中,是如实的让它现在它的如里面,这样才能够称谓如来。而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为什么知见受局限?就是没有这个诸法如实,做不到完全如实,所以他们不能称做如来。
 

一切法如即是如来

一切法,那样就是那样、这样就是这样,能让一切相,法住法位,那就是如来!不要说我这样看不顺眼,我那样要转它一下,这都不是证到如来境界的行者所该有的。
 

如来即是一切法如

一切法如,就是一切法如一切法,该怎样就怎样,你有这种心态的话,就会自在一点、不会烦恼。有时候修行与世法很难相容,教你不要管,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还是伤透脑筋,觉得不能放手,这就是没有如的这种心,你现在很用心的为他安排,不见得他以后的命运就因此大不相同,顺其自然,以如一切法,就是这么如、让他如,就会不好吗?也不见得!到最后他的命就是这样子,也不会差太远!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从小聪明、灵俐,但是读个博士回来一定就此一帆风顺吗?这很难讲!命比较重要,我们要有这种心态,尽到责任就好了,不要太操烦了,太操烦就没有如的这种自性现起!怎么样如?一切法是这样就是这样,就算你有能力去改变,这个人生病我要让他不生病,但不生病他也要有不生病的善因,何况你也不是真的如来,真的如来祂自然视众生如子女般,每个人都要照顾好! 

有时候我们看到这个痛苦、那个生病,想要帮助,又能力有限!遇到福德具足、有善因缘的,能够水到渠成把事情办好了,那是宣扬以如一切法的去观这个因缘好坏,我们不能像真的菩萨、佛一样,如一切法!当然一切法是如,并没有错,但佛菩萨可以转,让心中现起一切相来转那个境,这是如来之所谓如来的神通妙用的部份! 

我们要向祂学习,先学第一步,观一切法如,一切法就是一切法,不要想去改变它,起码在你的习气断除上,第一个要做到这个。看到这个人就是这样子,这样就这样、随他,哪一天他福德具足、开窍了,他自己也会长进,一天一天、一个月一个月、一年一年总是会进步!如果你自己心还不净,不能观一切法如,就会很烦恼,有一些事情,不用着急就不用着急,该着急他就会着急,这也是如! 

有一些人喜欢行菩萨道的,要善观你自己的如、不如,若不想动就不要动,让这一切法如这个境,是这样就这样,如果真的按捺不住,觉得不用有为法不行,你就随缘去做,那是回过来用你的法,不是用它存在一切法的如,譬如你用内心对这个人因果的执着,他虽然一切法如,而你内心一切法不如,就有一个罣碍,有罣碍就随这个罣碍心去运转、去依之化解。 

要去做这些,起码都要空掉你的内心,然后这种因缘的感召,就让你不能观一切法如,有时候一切法不如,不如则心不平,不平就要让它平,该怎么做?你就会产生无量的智慧去做,这些都是行菩萨道之间先如一切法,然后再回过头来看你自己心不平也是一个法,那能不能如你心中里面的一切法?该做就要去做,还不想做就不要做,这也就是如的功用!
 

无所住处是如来义

不管做或不做,一切相都这样观,那就是如来义,做也好、不做也好,观一切法做了就不住,你要有这个能力,不要做了罣碍,不做也罣碍,度了这个众生罣碍,不度这个众生也罣碍,其实我们要秤一秤自己的斤两,能不能每个人都度?决定要度,即使做了碰到障碍也要无住,做完了、做好了也无住,一旦没有度成也无住,这就是如来义,那不是很自在?所以《金刚经》一直在阐述如来的意义,就是度尽众生,无有度一众生想,空四相也没有完全空,到最后不能有断灭相,于诸法中无有依止,就是如来境界。

    

如来成就四无等智,能于大众正师子吼何谓为四,戒品无等,定品无等,慧品无等,佛法无等,是名如来四无等智一切乐事皆从虚妄福德因缘,现于世间如来法空、无形、无相,无有十力、四无所畏,无诸神通亦无说法,无苦无乐,离诸动念及心所行,得是如相故名如来诸动念者,是实、是虚、是漏、无漏,是名世间、是出世间,是戒、非戒,是力、非力,是畏、无畏,是圣福田、是非福田,是名如来是菩萨众,是诸声闻、是辟支佛,是通、是愿,如来悉断此诸戏论,以是无碍无畏力故,能于大众作师子吼、现佛大音
 

如来成就四无等智,

上面讲该怎么做才能成就如来的样子?如果做了一、两项,有一点样子,那还不是真正如来。真的证到如来的境界,就有下面这些智慧,这是在讲祂的境界。我们现在听到很多人说某某人成活佛了,还没有听到有人说谁是如来,如来的心性是已经证到什么都能够如其本来的功能来现起、本来这样的无执、无着,本来这样可以产生一切众生的功用,这样才是如来的境界。而能够做到就有下面这四无等智,没有人可以与之相等的四种智慧,哪四种智慧呢?
 

能于大众正师子吼

正师子吼就是讲出话来像狮子一样在吼,让人醒吓,为什么会吓着?不是音量大把人吓着,而是当头棒喝!子吼有无量的神变,祂可以破解你的执着,若执着有,修到一个境界执着有,祂就破你的有变成空;执者空,就破你的空变成有,当然根本的贪、瞋、痴、慢、疑这些习气不断的话,祂可以说你根本连基础都没有修好,还谈什么其它?总之让你听了以后心生震撼,就是狮子吼,而如来就有这种智慧!

依经典来说说师子吼,梵语 si3ha n2da,又作狮子吼,本来指佛以无畏音说法,如狮子之咆吼。狮子为百兽之王,佛亦为人中之至尊,称为人中狮子,故用此譬喻。又当佛说法时,菩萨起勇猛心求菩提,因而外道、恶魔生怖畏。《胜鬘宝窟》举出三种:(1)如说修行,谓所说如所行,言行一致而无有虚说。(2)无畏说,胜人临座而弘道绰然。又能令外道惊愧,天魔慑惧。(3)决定说,谓依究竟理说究竟教,能上弘大道,下利群生,邪无不摧,正无不显。
 

何谓为四?戒品无等,定品无等,慧品无等,佛法无等,

戒品无等:我们常常在念四种宝贝,佛、法、僧三宝,还有一个戒是戒宝,戒品无等,戒是产生一切功德的基本。修法中守戒清净,得戒增上力,发增上益,得戒法身清净,是为戒品无等。
 

定品无等:从戒就可以产生定,当然还是小乘的这种定,不是般若波罗蜜的那种定,就是智慧的定,但是从戒产生定,定才能产生慧。修法中禅定深邃,得定增上力,发增上益,得定法身清净,是为定品无等。
 

慧品无等:基础的定力有了,才能开发智慧,智慧所产生出来的定,才是真正的定,用智慧去化解一切烦恼,而不是用世间禅定的那种定,或是用我守戒律、在行为上不出差错的那种定。修六度中般若慧深邃,得慧增上力,发增上益,得慧法身清净,是为慧品无等。
 

佛法无等:于戒、定、慧,再过来就进入佛法无等,何谓佛法?佛所宣讲的法就是佛法!天神所讲的法或转轮圣王所讲的法,就是正法,正法就是戒律!正法,是要守戒要守十善,或者菩萨二十八戒、出家众二百五十戒或者三百八十四戒、这就是正法;真佛法不是言正法,佛法是正法之外让你解脱的法,就是真佛法。就因你守戒,修天道有天报,你就要超越才是,所以佛转法轮是转这个法轮,佛法无等,是解脱、成佛的佛法,此法无等。 

转轮圣王转几个轮?财轮、铁轮、金轮、银轮总四个轮,金轮是最高、最厉害的,他以转这个金轮的法来统领一切大小国家,这个标准就是戒律、就是善;佛法不是,佛转法轮,所谓法轮就一定在讲四圣谛、十二因缘观、八正道等法,让你从八正道的正知、正见之间去解脱出来,去解脱三界轮回,让你修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去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然后再进一步的得到像佛如来一样的妙觉,这才是真正的佛法,所以如来就要有转法轮的这些智慧。
 

是名如来四无等智

或戒品无等,能够为众生讲戒律的,一定要有神通,或说没有神通也在讲戒律啊!那是以前传下来的,为什么能够讲戒律要有神通?至少要六地如来才能够讲戒律!因为他有神通,可以观某个人若是做某件事,会感召到什么果报?所以以戒律说不能做某一件事,如此去制订戒律,让你不要去造这个因,就不会得那个果。所以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讲戒律,能够出来讲戒的大德,都要对他特别恭敬、礼拜;如果戒律真的讲得很好,那都是佛的化身一样,当然末法时期要讲神通是不大可能,但是他是对戒律特别有研究,承袭前人的传衍而开示于你,你就当听他的!
 

一切乐事皆从虚妄福德因缘,现于世间。

所有一切的果报,善报都是你做了善事,然后从虚妄之间产生福德的因缘,你要求得佛法无等,就不要去执着这些虚妄的福德因缘。在《金刚经》的第八品为什么讲福德没有福德性?或者要以无所住而行布施?就是一切天上的果报这些乐事,都是依在虚妄之间,你去鉴照福德,又去执着这些因缘,它就会成熟现于世间,因为善有善报
 

如来法空、无形、无相

若要以如实空的如来藏去观一切相,上面所讲的这些都是空、是无形的、是无相的,不管它如实的有那个相,你要如实的观它是空、无形、无相,这是如来修证到的境界,自然就有这能力,除非祂要度这个人,祂要让它如实的化现那个人、那个境去度他的话,不然祂可以观一切法如实的在那里、可以不执着,观空、观无形、观无相。
 

无有十力、四无所畏,

如来有十种力,这些力不是一般的菩萨、声闻乘,所能够相比的,天神更不用讲了。这十种力也可以讲是从修习十种波罗蜜所成就的一种力,满足十种波罗蜜就可以产生这十种很强的念力,不是一般菩萨、声闻乘行者可以相比的十力。这十力有了,为什么要观没有?是不要去执着!所以说无有十力,要用就有、不用就没有,不要去执着你有什么能力! 

十力者梵语da0a bal2ni力,即 (1)处非处智力,处,谓道理。(2)业异熟智力,一切众生三世业缘果报生处,皆悉遍知。(3)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4)根上下智力,众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皆实遍知。(5)种种胜解智力,如来于诸众生种种欲乐善恶不同,如实遍知。(6)种种界智力,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如实遍知。(7)遍趣行智力,六道有漏行所至处、涅盘无漏行所至处如实遍知。(8)宿住随念智力,如实了知过去世种种事之力。(9)死生智力,如实了知众生死生之时与未来生之善恶趣,乃至美丑贫富等善恶业缘。(10)漏尽智力一切惑余习气分永断不生,如实遍知。
 

四无所畏,无诸神通亦无说法

四无所谓者(1)诸法现等觉无畏,对于诸法皆觉知,住于正见无所屈伏,具无所怖畏之自信。(2)一切漏尽智无畏,断尽一切烦恼而无外难怖畏。(3)障法不虚决定授记无畏,阐示修行障碍之法,并对任何非难皆无所怖畏。(4)为证一切具足出道如性无畏,宣说出离之道而无所怖畏。

佛有上四无所畏,亦有五眼六神通,为何说佛无诸神通亦无说法,为什么这里要讲没有四无所畏、也没有诸神通、也没有说法呢?因为一切以如来所讲的话,如实的去现那个境,不去执着它,虽然有这个能力,但不去执着,就是有也无之义。
 

无苦无乐,离诸动念及心所行,得是如相故名如来。

证到如来的境界,这个心应该如其本来那么清净,没有所谓的苦乐,苦无有苦感,乐未有乐想,无苦、无乐!离开种种的起心动念、离开心所行,有时候你心行了,却不认为行,它去做什么事?不要太在意,做后要放下!真的得是如相,故名如来,如果以这个如,让上面所讲的种种相,如实的存在那儿而无有碍,那就是如来! 

诸动念者,是实、是虚、是漏、无漏,是名世间、是出世间,是戒、非戒,是力、非力,是畏、无畏,是圣福田、是非福田,是名如来、是菩萨众,

诸动念之间就有实、有虚,实就是实际有一个法,虚是不能观它为真、不能观它为实就虚,若要观这个法的存,就观实,是实际上有一个法;若要破解这个法,就观虚,把它观成是虚幻不实在的;若能够无所谓了,就让它如实的存在那里,与我没有关系;若是要化解那个境,就观它是虚,故而是实、是虚。 

是有漏吗?不清净吗?是无漏吗?清吗?是世相吗?是出世相吗?是戒、非戒,是力、非力,是畏、是无畏,是圣福田、是非福田,这相对待的名,不是哪一边,都不在意。若在意戒,你就执戒;不执戒,看它是非戒,但去犯,你不一种随便,随便。这一的意思就你处在世法的一相之,都不去执它,让它如的存在那儿。戒是戒,不我心的压,让我生活在戒慎恐惧中,我把它看成非戒,虽是非戒我又不会去犯戒,有这种能力去观世间一切相,你就名如来、是菩萨众,当这菩是有点如的样子,只是没有真正达如来的境界而已。(待续)

(2006.04.01.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