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
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2006.3.25.   第 16 讲(11)     张玄祥 居士   讲于 法尔讲堂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三)、名词解释(续)

如来三十二相(续)

(27)足趺高满相(ucchavkha-pāda):又作足趺隆起相、足趺端厚相、足趺高平相。即足背高起圆满之相。乃佛于因位修福、勇猛精进感得之相,表利益众生、大悲无上之内德。

足趺高满相(uccha{kha-p2da):uccha{kha p2da uccha{ga p2da皆可,系由ut + sa{ga而成,utsa{ga,意为仰趾足、平底座等,而a{ga是躯体,而ut是由uc转化而来,ucca有高满之意,p2da意为足,uccha{kha-p2da是指足趺高满相,脚趺是指脚的上面,上一次讲到脚底板很饱满,「足趺高满相」是脚的上面,这边的相非常的高而满。uccha{kha-p2da又作足趺隆起相、足趺端厚相、足趺高平相。我们一般都瘦瘦的可以看到骨头,诸佛的脚底平实,但是衪的脚骨是正常的,我们一般人这骨骼是下陷的,然后脚底平平的就有点会站不住脚,很容易跌倒,站也站不久,所以男生不用当兵,与我们俗称的「扁平足」不一样,诸佛的骨骼结构是很正常,是饱满的,我们都是留下一个空隙,衪的骨架是正常,当然是站得稳稳的,与我一般有些脚底平平的是不一样的。

足背高起圆满之相,是修什么福德而得到的相呢?乃佛于因位修福,修福就是布施、供养诸佛、讲经说法的法布施、财布施,甚至于无所不布施。到菩萨位行布施波罗蜜时,很多是我们做不到的。我们认为钱财是身外之物,财布施、供养可能很容易,但是对于子女、夫妻或者婢仆、城池可能就做不到了。从前一个城也许就是一个小国,大国则管理好几个城池,大小诸国并列。

菩萨位的修行人,他能够舍掉这些妻妾、家仆、属地,什么都可以舍,甚至自己的身体也可以舍,不相干的、没有亲属关系的人要眼睛就布施给他。现在科技发达,要肝、肾都能够移植,以前就算有心布施也没办法,只有眼睛最容易。这都是菩萨的精神,不是我们凡夫能做的,衪所修的福是很广的,我们了解这些因位菩萨,在还没有成佛以前的这种心量。

第二个是勇猛精进,这勇猛精进心有的人很容易发起,但有的人稍一疼痛,就不舍得虐待这个身体;路途遥远一点,就不想来听课了。从前授菩萨戒时,有一条戒律是方圆六里内若有人讲经,你知道了就要去听经闻法,要随时能够精进。若是身体不能突破,这精进就没有办法进到心里面。修行的第一关,就是要把脚看开,能够看开,气就旺了,大概就能进到一、二禅的境界,也就能够修心,要随时修心才是精进,这颗心散乱、放逸就不精进了。勇猛精进并非只是每天打几坐、诵几部经这么用功,而是要随时看管你的 心!

能够正精进的,第一是面对境界时可以作主,你知道主、客之间的因缘来了,这个心能够不随境转,用般若波罗蜜智观它,不随之起舞,那真的是正精进!若是外力来了,面对境界就迷糊了,钻进牛角尖里去胡思乱想,这就迷失自己!如果这个心还不能感觉出外缘的干扰。那退而求其次,起码这五根眼、耳、鼻、舌、身接触外境时,随时都要能够把心控管好,无论看到、听到的是顺或逆,都不会产生不当的心,这些都是我们一再重复的老生常谈了。

修行要勇猛精进,身与心一定要能搭配,车行双轨。虽说并非修苦行就能悟道,但释迦牟尼佛若没有雪山六年的基础,也未必能够证道!这六年衪有多辛苦?一天只吃一颗麻麦,我们一天吃的饭,衪可能吃上好几个月,甚至一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习气,要勇猛精进很难!像某法师听说每天早上两点多就起来用功,能够六小时、八小时这么坐下去,出家师父就有这等好处,勇猛精进。

在《佛说华手经》里讲到,要能够很快的悟道、悟得菩提道,你就要到阿兰若(ara5ya),也就是清静的原野外,自己一个人专心的修行;要亲近善知识,所谓善知识,第一个就是佛。你不要认为佛已经入灭了,没有!衪法身永远在,报身居最胜光曜七宝庄严场,你忆想衪,衪就跟你感应,但不见得现给你看,有的人坐中看到佛相,也未必是佛,也有菩萨化的、也有魔化的,不必太在意真、假,不理它就好了!

我们要常常忆想佛,你心里有佛,这是最大的善知识,小乘的出家师父证到声闻四果,也可以算是善知识,因证得须陀洹果者已可以被称为上师了。不要认为我是学大乘的而轻小乘,小乘的阿罗汉可以教你很多波罗蜜,他有定力,已经得到真正的解脱,这也是善知识!在经典上都能看得到要怎么去发勇猛精进心,「足趺高满相」是于因位修福、勇猛精进,所感召的一种圆满相。

亦表利益众生、大悲无上之内德,能够有「足趺高满相」的菩萨或佛,都是利益无量众生,不落言表。内德是这大悲无上的心,只有自己知道,不必公开宣扬,也就是不执着,所谓的积阴德是也。对众生有大悲心,默默的做了很多功德利益众生,这是菩萨在如来因地时的行止,才感得这「足趺高满相」。
 

(28)手足柔软相(m4du-taru5a-hasta-p2da-tala):手足缦网相,又作手足如兜罗绵相、手足细软相。即手足极柔软,如细劫波毳之相。系以上妙饮食、衣具供养师长,或于父母师长病时,亲手为其拭洗等奉事供养而感得之相,表佛以慈悲柔软之手摄取亲疏之德。

手足柔软相(m4du-taru5a-hasta-p2da-tala):m4du是柔软、光滑之意,taru5a是青春、有力之相,hasta是指手,p2da是指足,tala是指表皮,此处指手足心及背等处,都是柔软、有活力等之相。之前有一细薄皮相是皮肤柔软,而此相是手、脚柔软、青春、活力相,又称手足缦网相,又作手足如兜罗绵(兜罗为绵,兜罗绵是一种质地细致的绵)相、手足细软相。有些人的手饱满柔软,看相的可能就会说你这个人的福报好,不愁吃穿;反之皮包骨,坚硬露骨的,就可能被说成劳碌命。总之,有柔饱满的手相,当然是过去世做了点功德所感召的。

 「手足柔软相」即手足极柔软,如细劫波毳之相,细是形容词,劫波毳也是一种树名为劫波树(kalpa taru)中文翻做如意树,如意树不是人间的树木,根据《金刚顶经》所记载的,是忉利天的帝释天主,喜林中的一种树,称做劫波树,又称做时树,为时间的树木,它根据不同的时间而作用,譬如你该吃饭,劫波树就化成一个碗、餐具给你用,用过膳,这个碗就不见了;要妆饰时,它就化成华服、饰品给你穿戴,这应时产生一切所需物的「如意树」真的是很美妙,只有在忉利天宫才有。

「手足柔软相」到底是做了什么福德所感召的呢?系以上妙饮食、衣具供养师长,以非常珍贵、稀有的饮食、衣物供养师长等。「师」,有一天的师父,也有一生的师父,缘份不定;「长」,就是长辈,只要比你年长或辈分高的就是长辈,你以上好稀有的饮食、衣物供养他们,就可以感召这手足柔软相。

或于父母师长病时,亲手为其拭洗,父母亲、师长生病了,你能够于病榻前,不嫌脏污、不辞辛劳的侍奉供养,这样所感召的好相。常言道久病无孝子,父母亲病了,一、两个月大家也许还心甘情愿的去照顾,但病上个三、五年时,这种耐心可能就消磨殆尽了,缘薄的就更甭提了!所以最常见到的就是抓着兄弟姐妹凑份子出钱,请一位外劳来看顾,大家花钱消灾,省心省事。这用钱解决的还已经算好的了,更多不闻不问的!其实能够长时间于父母、师长病中,心甘情愿亲力服侍奉养的,都会感得很大的福报!

在玉皇大帝的忉利天宫,有七种善行称做七德,可以感召生天,第一个就是孝顺父母。天界是善行所归,只要有孝顺的善行就可以感召天上,其它如布施财物、说软语、爱语,爱语不是男女间的情话,是柔软语,说鼓励他人的话,让人愿意听,听了后能够端正心意,改变行止。当然还有所谓七有依福业,包括(1)施于客人,(2)施于行人,(3)施于病人,(4)施于侍病者,(5)以园林施于诸寺等,(6)以常食施于众僧,(7)应寒风热等时,施随时之饮食、衣服等。

事奉父母、师长是孝心的表现,儒家也讲:「百善孝为先」,做了这七种一般的善行为,就可以感召生到忉利天。当然天上的生活太优渥、太如意了,像刚才讲到的劫波树(如意树),以至天上的天人有时候不大修行,我们在人间还有八大苦呢!我们修禅定、修大乘佛法的,天上是不见得要去!那忉利天宫谁去呢?比方一些宅心仁厚无宗教信仰者,或是有时候菩萨会生天去度众,又或者是根器比较浅基的,你对着他讲《大般若经》、《金刚经》他也听不懂,这些人要教他做什么好呢?只有鼓励他行善、有孝心,他就可以生天,生天总比堕落到三恶道好。

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去天上,但对于初基的,要鼓励其做善事,也许他可以感召去天上。有时候看到同学的先人、父母往生,福德不够,又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那到底要去哪里呢?或者去忉利天或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净土,如果喜欢观世音菩萨教化的,也许你就去观音殿,让观世音菩萨亲自教导你解脱的方法,比去玉皇大帝那儿享福还好,起码多学一点佛法,心地再清净一点,到了下一世又再来轮回投生也会好一点。

此相,表佛以慈悲柔软之手摄取亲疏之德;有「手足柔软相」表示佛有慈悲心、柔顺心。上回我讲过,要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有三个心,第一个心是声音忍,对于音声能够忍,不怕吵杂。我这耳朵不好,最不怕吵杂,声音愈大我愈听得清楚。有的人很怕声响大,其实都是心的问题,把心打开来接纳声音,无论大小声都不会厌烦,能够自在,如果声音一大,心里就很痛苦,表示心还没有开放,你的心与外境仍是对立的!

就像观世音菩萨观耳根圆通的法门一样,让它进到心里面来,不管是美妙的声音、吵杂、高分贝的声音,你都能够忍受,那就是声音忍。西方极乐世界是以音声为主的,连鸟也会唱颂:阿弥陀佛,若说我不喜欢听这些,那怎么行?耳根要接受一切声音。

我们修观音法门或念佛法门,修到最后耳朵自己会发声,有时你一不注意,它就自顾自唱起流行歌曲来,不要觉得受不了,不管它唱「雨夜花」或「今天不回家」,接受它!不想让它再唱,就用第六意识把它转成阿弥陀佛或心中心咒,这些声音都是你自己以前种进去的,是自家库房里的陈年旧物,说穿了不过如此!

又或有时脑筋里的咒语或佛号唱得很快,这可能是有障碍,你的自性感觉到了来自外境的障碍,加快念佛,有自我防御的意味。要从脑筋里的这些不同情况中,去感受现在是处于战斗状况?备战状况?还是太平无事的状况?这是声音忍,对各种声音不要那么在意,多接受它!

第二个是心的柔顺,是柔顺忍,修忍辱慢慢就会柔顺,《金刚经》里忍辱出现好几次,其实《金刚经》里面的法,六波罗蜜里的布施、忍辱、般若这三个法,就朝着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去用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学,只是见招拆招,用完放下,不要去执着它,如此而已,这样就是在学无上心法。

第三个是无生法忍,你的心柔顺以后,对一切法都不去执着,无论什么事、什么人、什么声音朝你席卷而来,你都没有妄心相应,这内心就清净了,没有我的余习与之相应,修行便是在修这个!当然西方极乐世界也不能以少福德往生,它有九品莲花,我们希望起码要中等以上,能够上品上生是最好,上品上生都是已经开悟有一点境界,其实这些行者也未必会想去,因为他们都有菩萨心,当于未来世继续行菩萨道,去了西方极乐世界要度谁?每个人起码都是须陀洹、斯陀含以上的境界,又有观世音菩萨在教化他们,要度谁?当我们要往生时,才决定你要去哪里?现在暂时修自己的内心,把这些习气毛病断掉。

「手足柔软相」表佛以慈悲柔软之手摄取亲疏之德。表征佛以慈悲柔软的手,无论亲疏,尽皆摄取。有缘是亲,无缘是疏,我们不是大菩萨,还没有到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境界,无法做到摄取亲疏。尤其心眼刚刚开的行者,因为大家同体,什么障碍都会卡过来,也没有办法不接受,一个来还可以接受,马马虎虎可以克服,同时来上三个,可能就受不了,这个身体还没调回来,那个又来,会超出我们的能耐,因为我们是小菩萨、泥菩萨!

大菩萨当然如如不动,千万人同时忆想衪,衪都可以把他们的障碍全部摄受过来,这是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等大菩萨才有办法,我们虽心有余但力不足!不管是来道场上课的同学、自己的亲戚朋友,或者同学的亲戚朋友,能够照顾到这层已经很不错,就已经是手忙脚乱了!对于无缘的、不认识的众生也能救度,这起码是四、五地以上的菩萨,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初地、二地菩萨自己心都还不净,功夫也浅,当然就做不到!

释迦牟尼佛五百世仙人,其它菩萨道更不待言,衪的能力自然是够,在如来因地时,不分亲疏衪都一体照顾、摄受,便感召这个手的德相!我们看现代的人,如果不是因为太胖,手厚当然是一个好相,这是了解一下第二十八项「手足柔软相」。

(29)足跟广平相(2yata-p2da-p2r=5it2):又作足跟圆满相、足跟长相、脚跟长相。即足踵圆满广平,系由持戒、闻法、勤修行业而得之相,表化益尽未来际一切众生之德。 

足跟广平相(2yata-p2da-p2rsnit22yata是指伸直、长、高隆之意,是2yam的过去分词,p2da是足,p2r=5it2p2r=5it2组成,p2r=5i指脚踵,t2指相,2yata-p2da-p2rsnit2我们脚跟部位能够圆满、广平,这部位对应跟我们的生殖器官比较有关系,内外踝处一按会痛,就可能生殖器官不是佷好。这里能够长得圆、长得广、长得满,也是一种好相。2yata-p2da-p2rsnit2又作足跟圆满相、足跟长相、脚跟长相。即足踵圆满广平。踵、跟同意,我们的脚跟如果厚满、广平,当然会站得比较稳。

「足跟广平相」系由持戒清净所感召,持善戒是修行的基石,我们的脚跟也是支撑我们身体的基础,这象征有些是相通。能持善戒就是修行的基本,本立则道生,我们人体的足跟不平、不饱满,站起来很容易摔倒,根基不稳固,所以持了戒,也许后脚跟就会饱满、圆平、高隆。

戒律,开始时大家都很认真的去守。譬如受五戒后,战战兢兢的不敢犯戒;到受了菩萨戒二十八戒后,慢慢就忘记了,有很多戒也没有去做到,譬如出家前要准备出家的道具:拐杖、帽子、钵(三衣一钵),到了哪一天要出家,说出家就出家了!从来也没想过要去准备这些,二十八戒就破了一戒;又听闻有人生病就一定要去探病,这也是一戒,如果你有能力用心去探病,不一定身体要去,若是做不到怎么办?做不到就要亲自去看,不然你又破戒了!

讲起来好像很简单的一个戒,实则其中富有意涵。譬如你受了菩萨戒,但还没有什么境界,你探不探病又如何?妙就妙在这里!你也没做什么,然而你去看了他,他可能就不会死了,不必做什么!只要戒体坚定,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功德,无形中会利益病家!

释迦牟尼佛制定戒律,不是想到就定一个戒律让你守,每个戒律都有其意涵,当然大菩萨不必亲自去探病,衪用心观想就可以加持病人,所以最起码你有难时要让人家知道,就像观世音菩萨若是没有人向衪求告,衪不会寻声救苦,就是衪有神通知道你有难,你没有忆想衪,衪也不会主动响应,没有因怎么会有这个果给你呢?

这持戒,刚开始大家都比较严谨,到最后都弃守了,现在虽然没有布萨的习惯,布萨是梵语,意思是诵戒,一般在初一、十五要布萨,把你的戒律拿起来念一念,二十八条你到底都做到了没有?犯了什么?犯了就要忏悔!小乘的出家师父是不通忏悔,它是守行戒。而我们以前讲过,菩萨是通忏悔的,菩萨是守心戒,以度众为主旨,最重要的是不能忘记度众生这件事,度众生摆第一,其它戒行第二,度众生有时会犯戒,犯戒就忏悔、忏悔!持戒是基础,戒持得好,高楼才不会塌,所以刚开始是持戒,到最后也还是持戒,并非修得好,就不必持戒了,不是这样子!尽管菩萨比较圆融些,不会过于执着这个戒,但也不会故意去犯五逆十重罪这些大戒。

方便戒,为了方便,犯了比较微不足道的戒律后通忏悔;至于一些果报很严重的性戒,譬如你杀了一个人,不管证到什么境界,还是要还这一命,这就是性戒。遮戒,就是吃了什么东西,遮蔽你的本性让你迷糊,这是比较次要的,譬如我那一天不甘寂寞,说某甲、某乙,东家长、西家短,就是犯了戒,毁谤或两舌,犯这个是小戒,因为你骂人家、人家骂你,你种因在先,人家骂你这果报回敬在后,一来一往,没什么大不了的,人家骂你,坦然承受就是了,这是比较小的戒;或者喝了酒,嘴巴胡说八道,所谓酒后吐真言,乱性了!若是吐真言倒还好,胡作非为那就不好了!

闻法,要去看释迦牟尼佛的经典,才能智识广博,基础也就稳固了,脚跟也能站得稳,有人说自己开悟了、又是几地菩萨、又是阿罗汉、又是成佛了,你都不会被他们蒙蔽,因为你清楚的知道阿罗汉是什么境界?不要讲神通了,像这样嘴巴乱批评人,眼睛里容不下一粒沙,怎么会是阿罗汉?阿罗汉已经是贪、瞋、痴三毒永断了,哪里会见他人之恶?所以要广学多闻,知见正确则基础稳固,当然会感召脚跟圆广好相,所以持戒,闻法都是基础,戒行是最重要的。再来听闻佛法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你的知见一定是正,不会被蒙骗,所以这听经闻法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个是勤修行业而得之相,行业是有善行、有恶行、有无记行,这里要讲善业、白业,我们不要去造黑业、恶业,造了善业也不要执着,这就等于是与众生之间的互动、所建立的人际关系。第一个持戒是修自己的德行,自己本身戒律的建立,戒律不仅是开始时重要,到最后还是很重要,因为涉及因果,你不要修到空观以后,说什么戒律都不守了,认为一切都了不可得,那就着了五阴魔相里面的想阴魔相、行阴魔相,很容易着空魔了。

第二个听经听法是建立你的正确知见,基础稳了,与众生之间的互动要建立人际关系,但不是去套交情,是预备未来成佛的资粮,要成佛而不去度众生,是没有办法圆满如来菩提,所以小乘为什么只有得自我解脱?他的智慧不够,没有办法用智慧去讲解给别人听,让别人悟道;而修菩萨道的人累劫这么听经闻法以外,还有心地的实证经验,再加上深入经藏去融会贯通诸佛菩萨所教的法,依此为大众解说,广结善缘,这是先把自己戒行、自己智慧的基础打好,再建立与大众的基础,就可以感召此德相。

第三个勤修行业,要成道就要度众生,要跟他们有互动,未来才有办法成就如来菩提;如果你不是菩萨,只是修得自我解脱,这样你跟众生没有互动关系,是没有办法证得如来菩提,只证得小乘的出到菩提,从彼岸出到那一岸,从烦恼的那一边,出到解脱的这一边,是为出到菩提。所以,以上这三个都是基本的行业。

「足跟广平相」表化益尽未来际一切众生之德,因为你最基本的德行都齐备了,戒律圆满,知见正确,群众关系广博,就如从前释迦牟尼佛降伏了很多外道,最多有五百个眷属,最少也有五十个,当然这些人都是修证得差不多,境界、知见接近,气味相投的才会凑在一起,又找到了真正的导师释迦牟尼佛,便一起去投师,听祂开示几句话就悟道,证得无生法忍,后来《金刚经》里有千两百五十人俱,一直追随着祂。当然不是释迦牟尼佛才化导这么多众生,有很多学到解脱的菩萨,有的弘法、有的继续修行,所以尽未来际,你要去化导有形、无形的众生,天神、鬼神也是无量无边的多,建立好基础后,于未来可以广化一切有情众生,这就是第二十九相:「足跟广平相」。

(30)长指趾相(d1rghq{guli):又作指纤长相、指长好相、纤长指相。即两手、两足皆纤长端直之相。系由恭敬礼拜诸师长,破除憍慢心所感得之相,表寿命长远、令众生爱乐归依之德。

长指趾相(d1rghq{guli):d1rgha指修长、伸长之意,a{guli是指手指、脚趾之意。d1rghq{guli又作指纤长相、指长好相、纤长指相。这是手指头纤长,有的经典讲前世没有犯偷盗,手指头就会长得长。这里提到憍慢心关系到手指脚趾长短比较多。这手指头长时,修密法比较有利,像修心中心法,尾指短修第四印就很困扰,若要观察一个人能否修此密法,在还没有灌顶以前就要察看他的手指头,到底够不够格来修?有的人心地不错、发心也够、护持道场也用心,但小指实在太短,最重要的第四印就是作用在小指,他根本都构不上,我看得心里很难过,没办法还是教他修。手指头长短与偷盗也有关系,你不偷盗,手指头就会修长,修密法的手印就比较好。

「长指趾相」即两手两足皆纤长端直之相,手指头、脚趾头都长,最好是每一指都长,如果小指头长而且非常柔软,那是比较清秀的命。作何功德可以感召「长指趾相」?系由恭敬礼拜诸师长,破除憍慢心所感得之相。这憍慢心是在阿罗汉还没有成就前的那一阶段最容易产生,因为到阿那含境界,照理就有五神通,所以有些人就以为很不得了了,五神通具足,对自己就有慢心,认为佛大概也是如此,殊不知道佛的智慧无量无边,神通更是伟大,有大圆镜智无所不照、无所不知。宇宙间的每一个佛剎土已经很多了,每一个佛剎土里面又有三千大千个世界,其中众生若干种心,佛悉知悉见!

但是一些无知的四禅天天神,或者是在未究竟的阿那含境界的行者,可能就开始起了慢心。若是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一点、高明一点,这就是心病,自己要警觉反省!就是你懂得,不该你表现时也不要表现,要暧暧内含光;若是该你说的,自是当仁不让,知而不言,言无不尽,不表愚蠢。然而稳所当稳,言所当言,知所进退,却是一种定力的表现!

有的人心急嘴快,什么都觉得义不容辞,忍不住想表现,沉不住气的人,三两下就被人摸清见底了,其实适时留点舞台给别人也是一种艺术。这憍慢心实则是优越感在作祟,真要是比人强倒还罢了;最糟的是「无理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不行话行,逢人批评,由出家师父骂到在家人,从老贬到小,好像天下间唯有他一人是对的,其实回到好、坏无所执着,有什么好比较的?都没有什么可比较的!

有警觉心的人,小小的优越感泛起时即能有所觉,没有警觉性的,连傲慢心都察觉不出,这样在修什么佛法?所以恭敬师长与破除憍慢心,这两者其实是一回事。做得到恭敬师长,就可以破除憍慢心,如果连同学甚至是后进都能敬爱有加,这傲慢心就起不来,起的都是慈悲心。要后天补救手指、脚趾短,双手常做礼拜,修密法结手印,有时间时拉拔、拉拔,手指头也可以增长一些。

「长指趾相」亦表寿命长远、令众生爱乐归依之德,有此德相,能活得长寿些,众生看到你也发起喜爱心,如果是出家众,就意愿归依你、向你学习,这是有关「长指趾相」。

(31)足下二轮相(cakrq{kita-hasta-p2da-tala):手足轮相,又作千辐轮相。即足心现一千辐轮宝之肉纹相。系精进修行诸善法,供养师僧、父母,行法布施而感得之相。此相表能摧伏怨敌、恶魔,表照破愚痴与无明之德。

足下二轮相(cakrq{kita-hasta-p2da-tala):cakra是指轮、圆形、满月之意,a{kita是指符号、标记之意,hasta是指手,p2da是指脚足,tala指手掌心掌背、足心足背等之意。cakrq{kita-hasta-p2da-tala是指下福轮相、足下轮相、手足轮相,是为千足轮;又作千辐轮相。佛的脚底有轮,作辐射状的纹路,还有很多吉祥图样,是称为千辐轮相;很多佛像,如果是吉祥卧的姿势,一定会把脚画出来,就会画出足下福轮相,你看涅盘相的脚底都有画出福轮相,即足心现一千辐轮宝之肉纹相;轮当然是圆形的,又作辐射状往外扩展的肉纹路,这是佛的又一德相。

「足下二轮相」是修何功德感召的?系精进修行诸善法,善法有世间的善法,有出世间的善法,有出出世间的善法,在学佛过程间的一切行法都是善法,基本的善法是善行,由守戒而来,而修行之间的不同境界,就感召各个真如性产生它的性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境界,四空处定、八背舍、九次第定、十遍一切处,都有它的善境界,能见种种光、幻境等,这些都是真如作用;继而有慈悲喜舍心(四无量心)、或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大菩萨的四无量心、三三昧、陀罗尼门,这些《大般若经》后面所提种种名相,也都是善法;而要成佛靠的是你在菩萨道后段所修的这些善法,包括了四无碍辩才、四无所畏、十八佛不共法、佛十力、恒住舍性、无忘失法、五眼六通、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三摩地门、菩萨摩诃萨行、无上正等菩提等等。

无忘失法是过目不忘,在修解脱道时记忆力会变差,到最后快成佛时又好的不得了,过目不忘,别说几百句的咒语了,即使是虚空中的声音,你听到就背起来了,这无忘失法,是心清净以后自然就会得到。佛的十八不共法是不共于菩萨、不共于声闻乘、不共于辟支佛,只有佛才有的这十八种境界更是高深;所以勤修种种的各个世间、出世间、出出世间的善法,才能得到「足下二轮千辐轮相」。

同时还要供养师僧、父母,并以法布施而感得之相,到这个境界等于是脚底的法轮一样,现在还没有讲到转轮圣王,以后慢慢会讲到。法轮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解脱道理,转轮圣王是在转财轮、铁轮、银轮,最高的是金轮。释迦牟尼佛若不去修行成佛,祂很有可能就成为转轮圣王,所幸转轮圣王是在人寿八万多岁时才出现,释迦牟尼佛则生在人寿百岁时,当然祂就会走修成佛的这一条路!

转轮圣王转的就是刚刚所讲的四种轮,祂讲的是什么道理?是讲正法!何谓正法?持戒就是正法,持戒有持戒的功德,而转金轮与转法轮有何不同?前者是要教人持戒、行善,以弘化正法而治国;后者是只有佛才能转,佛所转的法轮就是讲解脱道、讲自我解脱的声闻乘、辟支佛的道理、讲行菩萨道的道理、讲成佛的道理,这就是法轮,法轮只有佛及大菩萨才能转的,转轮圣王至多能够转金轮等轮。

法轮是一定要讲空、无所得,若讲的是怪力乱神、有为法,那不是转法轮,还不如转金轮、讲正法,要人好好的持戒、修善行。什么是正法?正法就是严守释迦牟尼佛给的戒律,执取戒律、依戒而修就是正法!戒律是最重要的,任凭口头说得天花乱坠,身体不能力行持戒亦是枉然!转法轮就是讲解脱法,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为乐,或大乘实相观,讲这些道理才是转法轮!向人讲解脱法的法布施,就是在转法轮。

谈到布施,其中法布施最为重要,菩萨行若不以法布施为主,就并非是菩萨。若是再来菩萨就有基本的智慧可以去教导众生、转法轮。有一位称为「发菩提心即转法轮菩萨」,祂发菩提心就会转法轮,这是过去世累劫已经累积了很多声闻乘、辟支佛乘的智能,也有修波罗蜜多,只是当初认为自己解脱就好了,没有要度别人的心,当有一天发起菩提心要度众时,就开始转法轮了。

在所有的布施里,法布施的功德最大,因为是培养他人慧命,这比供养人饮食,维持肉体生命的功德要大得多;教人如何断去烦恼、如何不执着修行过程的种种善境界,一关关的度过、前进,成就这种慧命的功德才大。为什么?你让他成就了,他这一灯点千万灯,你只要今生培养出一位菩萨就好,这位菩萨就会去接引另一位菩萨,另一位菩萨又再去接引出另一位菩萨,这么灯灯引点下去,其功德帮然就无量无边!所以法布施的殊胜就在这里!续人慧命、授以解脱知见,即能感得「足下二轮相」。

此相表能摧伏怨敌、恶魔,表照破愚痴与无明之德;摧伏怨敌、超越恶魔是最难的工作。三十二相中唯有「足下二轮相」才能摧伏怨敌、恶魔,这在《佛心经》里的十种佛心决定相也有,你要有能力降伏魔障、魔害、克服怨敌,才有一点佛心决定相的样子,而真能做到如此,当然一定要有神通才可以降伏这些魔,魔也有不可思议的神变!

什么怨敌的瞋心这么大?阿修罗道或是非常邪恶、老来成魔的魑魅、魍魉,如果你不现一些神通力,光是苦口婆心地规劝,它不会信服于你,它有神通变化,自以为能力比你强,要学到近佛地时,才有能力降伏它,你有魔变、我有佛变,力量比你强,佛有十力,祂的念力很强,比魔变的力量还强,这样恶魔才会降伏,所以有「千辐轮相」大多不是一般的菩萨,都是已经成佛的了。

「足下二轮相」表照破愚痴与无明之德,这是讲我们因果轮回的最根本的结。因为无明所以我们的因缘是这么一个个的交织网缠,纠结不清,佛也讲过在娑婆世界我们所有的众生,其实都互为六亲、尝为六亲,一世又一世这么没完没了的搅和下去,现在世界上有六十几亿人口、有多少动物?全部加起来,这些都尝为六亲,要如何由其中解脱出来?要到阿罗汉才能看破这轮回的最根本机缘,而菩萨是学空、有不二的解脱道理,有法而不执着,超越这些因因果果、超越自己。

所以佛有这种千幅轮相,是根本的破掉了愚痴与无明,这是我们轮回的最根本,阿罗汉也可以看到轮回的机缘,所以他可以摆脱,但阿那含还没有,阿那含断了五下分结,没有身见、戒取见、疑心病、贪欲、瞋恚,但是愚痴、无明还没有破除,犹有一尾巴未掉,他已经可以不来人间,或者再来人间一次,就可以破掉愚痴与无明。

阿罗汉是真的破掉了愚痴与无明,也就是看清了人与人之间种种恩怨情仇的宿世因缘,看的清清楚楚就容易超越了!要超越你的五根所接触的外尘境,再超越内心的种种执着、爱憎,也就破掉了愚痴与无明,这是很难!所以「足下二轮相」大概是三十二相里最难得到的相,当然「肉髻相」也是难得的,八个佛顶里面这「肉髻相」,一般菩萨是没有的。

(32)脚足安平立相(su-prati=6hita-p2da):又作足下平满相、两足掌下皆悉平满相。即足底平直柔软,安住密着地面之相。系佛于因位行菩萨道时,修六波罗蜜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引导利益之德。

脚足安平立相(su-prati=6hita-p2da):su有完美、高尚、惬意之义,prati=6hita有固定、坚牢之样,p2da为足。su-prati=6hita-p2da是为足下安平立相又作足下平满相、两足掌下皆悉平满相,即足底平直柔软;具有此相者的脚骨骼是很正常的,足底的肉平直、柔软、饱满,不像「扁平足」者,其足底的肉架是平坦的,以致不耐久站;有此相者是安住密着地面之相,系佛于因位行菩萨道时,修六波罗蜜所感得之妙相。六波罗蜜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波罗蜜有渐达而修的,有六种都现起共修的,所以有各个去修的,有修一对的、有修二对的、有三对而修的,有很多不同的修行层次,这在《大般若经》里也都讲过了。

不管怎么样,都是要以般若波罗蜜为眼目,做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功夫,以般若波罗蜜的智慧,观它是无所有、不可得,布施以后没有布施想、持戒没有持戒想,精进、很用功吗?也不去太在意!示不忍而安忍,禅修中所现的种种善境界,都不去执着,这才能超越世间的果报,否则投生天道,寿命长远,一错失学佛的机会,要浪费掉很多的时间,这是很可悲的!

「足下安平立相」此相表引导利益众生之德,讲经说法是用口,脚是代表所走道路与方向,引导众生是要靠脚一步一脚印的走出来,这是引导众生走向利益而感召的德相。

 

7.八十种好

下面是「八十种好」,我们粗略地浏览一下﹕

01.无见顶相。02.鼻高不现。03.眉如初月。04.05.身体坚实。

06.骨际钩锁。07.身旋如象。08.行时现印。09.爪如赤钢。10.膝骨圆好。

11.身上清洁。12.皮肤柔软。13.身不弯曲。14.指圆纤细。15.指纹藏覆。

16.脉深不现。17.踝不突出。18.身相润泽。19.身形满足。20.行不逶迤。

21.容仪具足。22.行止安详。23.住无能动。24.威振一切。25.见者安乐。

26.面大适中。27.貌色不挠。28.面容美满。29.唇如赤色。30.言音深远。

31.脐深圆好。32.毛发右旋。33.手长过膝。34.手足如意。35.手纹明直。

36.手纹细长。37.手纹不断。38.见者和悦。39.面广殊好。40.面如满月。

41.说和悦语。42.毛孔出香。43.口中出香。44.容如师子。45.

46.行如鹅王。47.头如醉果。48.声分具足。49.牙齿白利。50.舌色如赤。

51.舌薄而长。52.毛多红色。53.毛软而净。54.眼广而长。55.死关相具。

56.手足莲色。57.脐不现出。58.腹不突出。59.腹细匀适。60.身不倾动。

61.身相持重。62.其身长大。63.手足软净。64.光长一丈。65.光照身行。

66.等视众生。67.身相雄伟。68.不轻众生。69.声不增减。70.说法不着。

71.随缘说法。72.音应众声。73.次第说法。74.观不尽相。75.观不厌足。

76.发长而好。77.发长不乱。78.发自旋好。79.发如青珠。80.有德之相。
 

01.「无见顶相」:佛长得比你高,你看不到是当然的,但奇怪的是诸天神也看不到佛的顶!天神的身高有几百由旬,怎么会看不到?佛不让你看,就看不到祂的顶相,此即「无见顶相」。当你有一天证到心眼开了,菩萨来了,你要看祂的脸,祂不愿意让你看,你就只能看到胸口处,你再往上仰视,祂也随之增高,怎么也看不到就是了。不让你看,是因为你的福报还不到,要看到祂真正的脸,除非祂化身给你看,不然是看不到的。

02.鼻高不现。03.眉如初月。04.05.身体坚实。

06.骨际钩锁:每一根骨际都钩锁得很紧。

07.身旋如象:身体旋转如象一般的稳重,重心不会有所偏移。

08.行时现印:走路时一个步伐踩下去,脚印即清晰的浮现。

09.爪如赤钢:指甲坚硬如钢。10.膝骨圆好。11.身上清洁。

12.皮肤柔软。13.身不弯曲。14.指圆纤细。15.指纹藏覆。16.脉深不现。

17.踝不突出:我们的足踝都是突出,祂并不突出,是跟祂的骨骼相搭配。

18.身相润泽。19.身形满足。20.行不逶迤。21.容仪具足。22.行止安详。

23.住无能动。

24.威振一切:威仪自然显现出来。

25.见者安乐:这都是在讲无形的力量,看就之能得到安详快乐。

26.面大适中。

27.貌色不挠:挠是扭曲,貌色端庄。

28.面容美满。29.唇如赤色。30.言音深远。31.脐深圆好。32.毛发右旋。

33.手长过膝。

34.手足如意:手足美好。

35.手纹明直:我们一般手纹都是断断续续、弯弯曲曲的。

36.手纹细长。37.手纹不断。

38.见者和悦:只要见到佛的都心生欢喜、和悦。

39.面广殊好。

40.面如满月:根据《华严经》,我们南瞻部洲的地形如车厢,人类脸型亦如车箱,是四角形的;面如满月是圆圆脸,西牛货洲的地形如满月,人面亦如满月。

41.说和悦语:讲话非常的柔顺、和悦,令人喜悦,自己也高兴。

42.毛孔出香。43.口中出香。44.容如师子。

45.进退行止都像象一样非常稳重得体。

46.行如鹅王:鹅王的脚步轻巧,虽然动起来如象一般稳重,但并不笨重;反而像鹅一般昂扬自在。

47.头如醉果。

48.声分具足:语音的声韵、音质、大小适中、具足。修行在身体上的变化,你听到声音的音质,譬如我常举例的,悉昙音的「阿」,这种发音我们念时觉得很舒服,到了近代梵文却变成「俄」,胸部要内抑,感觉就不对劲。最近在研究陀罗尼门,坊间的一些咒语,我们要学以前都要经过考证,有兴趣的可以进大正藏或是龙藏,去看古代的唐音、汉字、中古音,你会发现现在用的咒语有很多谬误之处。

49.牙齿白利。50.舌色如赤。51.舌薄而长。

52.毛多红色:有的说绀青色,有的说红色,这里是毛多红色。

53.毛软而净。54.眼广而长。

55.死关相具:又作死门,以死是自此世至他世之门关,为一譬喻。

56.手足莲色:手足如莲花、莲藕色。

57.脐不现出。58.腹不突出。

59.腹细匀适:腹部的腰围匀当。

60.身不倾动:气脉通畅当然坐得很稳当,不会摇来晃去。

61.身相持重:身相持平、稳重。

62.其身长大:佛当时人寿百岁时身高是一丈六,到了转轮圣王八万岁时就更高了。

63.手足软净:手足柔软,清净。

64.光长一丈:与三十二相有点雷同。

65.光照身行:行走之间自身的光芒笼罩周围。

66.等视众生:观众生平等。

67.身相雄伟。

68.不轻众生:这也是等视众生。

69.声不增减。

70.说法不着。

71.随缘说法:透过佛的神通力加持,由某个人依其德行、知见、智慧,适时适地的起来发问,所以《金刚经》就由慧命须菩提起来发问。

72.音应众声:众生喜欢听闻到什么样的声音?宏亮的?磁性的?哪一种语言?就随各个众生所好而现音声,所以你不用担心听不懂佛的世界讲的语言。同理,我们讲的话,其它世界的众生若有神通,也能听得懂,佛菩萨当然就更不消说了,此即所谓的「音应众声」;我们在这里讲经说法,不管是用台湾话或普通话,若是有缘众生从其它国度来的,这些非人、鬼神也都听得懂在讲什么。他们是从心里面去感知,由他心通的性用极快速的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各自去意会!

73.次第说法:是依据听众的根基,应机施教,该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所以你不要去毁谤佛经,有些经典是对小学生讲的,自然不能讲太深,不能说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浅,就认为不是佛所说的。

74.观不尽相:不管众生如何观祂,都看不尽。这不仅指祂的相,更是指祂的智慧深不可测,所以说观不尽。不要说我们凡夫观不尽了,即使如菩萨、阿罗汉的境界要推测佛,也是观不尽。

75.观不厌足:佛的好相百看不厌。

76.发长而好:以前的人要留长头发也不简单的,这头发不会分叉断裂才能长而好。从前的营养比较不好,修行人又少饮食,像阿罗汉七天出定一次吃一餐,辟支佛两个礼拜出定一次吃一餐,佛有时候一入定都不出来,也不吃了,头发怎么可以长而好?这以我们凡夫的营养观来看是很难理解的,所以不能用我们凡夫的思考逻辑来看。

77.发长不乱:头发长但是根根丝毫不乱。

78.发自旋好:头发自然能够盘旋整齐,现在的世界纪录,好像印度有旋发七公尺左右的纪录。

79.发如青珠。

80.有德之相:一看就是具德的好像。

这八十种随好相,大略懂一下,还有疑问的就去查资料!最后所附的这一张表格,是佛光山震旦文教基金会所整理出来的一张表格,它把三十二相由头到脚把它分为显性、隐性,及其各自分布的部位。显性的有手足部、身躯、头部;隐性在口部的、在味觉、在音声。有心的可以去对照一下,头部有几个好相?脸部有几个好相?嘴巴的牙齿有几个好相?手脚有几个好相?声音有什么好相?

我们花很多时间讲这三十二相,也跟各位讲过,认识诸佛的三十二相,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是修什么福德而感召的?检讨我们自己为什么没有半个好相?虽然《金刚经》里讲到,不能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能以身相见如来,但若没有以身相见如来也不行,就有断灭相,主要佛是在告诉你不要执着一切相、一切法,然而要成就一个如来,就应该具足这三十二相,否则就是假的如来,所以还是要了解三十二相具足的表征意涵。

(2006.03.25.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