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2006.2.18. 第 16 讲(7) 张玄祥 居士 讲于 法尔讲堂(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三)、名词解释(续)
(6) 广长舌相:(prabh9ta-tanu-jihva),又作广舌薄相、舌广博相、舌软薄相。即舌头广长薄软,舌头广长柔软而薄。伸出时可掩盖脸部,伸展则可覆至发际。系出言侧诚,恒修柔软语、法语,受持戒律,常行悲心感得此相。发弘誓心,以大悲行回向法界而感之相;观此相,则灭百亿八万四千劫生死罪,而得值遇八十亿之诸佛菩萨受记。
广长舌相(prabh9ta-tanu-jihva):prabh9ta是prabh9的过去分词,意为广大,tanu是细长意,jihva是舌头之意。全句作广舌薄相、舌广博相、舌软薄相,意即舌头伸展开来的宽度很宽,长度也很长,此相是因讲经说法所具足,所以我们常形容一个很会讲经说法的人具广长舌相。舌头广长、柔软而薄,是很善于讲经说法,这个舌相有多长?舌头伸出来可以盖住脸部!在电视上看过有些长相比较特别的人,舌头能够伸到鼻子,而广长舌相者可以盖住整张脸,如果往左右伸展开来还可覆盖发际,这不是一般人能有的相!
修什么德行,可以具足广长舌相?系出言侧诚,恒修柔软语、法语,受持戒律,常行悲心感得此相。出言侧诚,讲出来的话都很诚恳;恒修柔软语,平时讲话总是很温和,无论是要劝人为善、指导他人、或是纠正对方,语气都是平和柔软。我们一般出言柔软时,大概心都是很平静的,如果是心烦了或是与对方太熟了,潜在的脾气很容易就不自觉地发出来,夫妻之间常见到口气不好的情形,就是因为太熟了,没有恶意但会缺少耐心提高音量,这就是没有修柔软语。
法语是善于讲经说法,讲出来的话都能够劝人为善,一切法其实都是教我们离开欲望,断除烦恼,这是最根本的。三皈依里的:「皈依法,离欲尊」,所有一切佛法,善行归善行,要求解脱都是从内心里去断根本的贪欲心,欲有很多种,把全部的欲都断了,其它的瞋心、痴心(不明白因果的道理)、傲慢心都会灭掉。善于讲经说法让人能够得到真实法义,这表示常修讲经说法让人受益的功德,会具足广长舌相。
受持戒律,由戒身证得戒法身,得一分清净法身。一切的佛法都从戒律开始成就的,有戒律就没有罪恶,也会有很多的福报,产生很多的智慧,到最后能够得到果位。所以不管是学哪一宗、哪一派或者听佛法、学外道法,如果不持戒就没有办法成就。佛是从持戒开始,修小乘也是,修大乘六度者,由布施先结善缘,再来修自己,也还是由持戒开始,受持戒律也是得广长舌相的功德之一。
常行悲心感得此相,还要有这种对众生的苦难,感同身受产生悲怜的心,也就是所谓的大悲心。我们常说同体大悲,证到空、无相、无愿三三昧以后学陀罗尼门,就能慢慢学习到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四无量心。这大慈就是无缘大慈,连跟你没有因缘的人,你见了也想度之,即是大慈心。能够有能力度一切众生,无论是否有缘,这个功夫是要金刚心、金刚身都练得很好了,还有大慈的心才能做到。大慈是不容易做到。先讲大悲心,大悲心从小悲心开始学起,什么是小悲心?你的身可以跟别人的身合一,每见一个人能与他同一体、同一心,菩萨小悲心开始有能力与众生同体!
同体是身体与他人同步有相同的觉受。这同体显现在哪里?显现在病痛上!如果对方有病,同时自己也感受到有病,这才是同体。一般所讲的同体,是意解、是思维,我不要怪他,我跟他是同体,这种同体是理地上的同体;而大悲心一定是要登地菩萨,心眼开了的登地菩萨,很自然的去接受到众生的病痛,这才是事上的同体。
菩萨有五种修行的法门,一个是圣行,圣行就是能够使你的心清净。第二个梵行,身心都清净,没有淫欲心。第三个天行,天道的德行,色界天、无色界天,由禅修所得到的,与大自然天地间的心一样的。第四种婴儿行,这是小乘的声闻、缘觉所修证到的心。最后一个是病行,为什么要修病行?谁修行喜欢生病的?是因为你与众生同体、与众生同心,登地菩萨的心眼开了,很容易感受到众生的业力,接收为自己的业,这种业力不是只有面对面时才会接收过来,甚至电话中也可以接受到对方的业力,他的病就变成你的病,菩萨在这种病痛之间修病行,能够把病治好了,众生的病也就好了,所以菩萨为什么能够体会同体大悲?因为他有那个能力!
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菩萨,但是他有一个心,接触到别人的病,他也会病恹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这已经是登地菩萨所具有的特性,如果你没有这种现象,表示心还没有打开,打开就一定会感受到与众生同一体性。菩萨为什么要与众生分忧?分担病苦?同体是为培养大悲心,纵使你不喜欢,自然还是会接收他人的病痛,成为自己的病痛,这是真正的同体。有的人心眼初开,能力还不够,修这病行修得很是吃不消!旧疾未愈,新病又来,年轻些还好,血气通顺,有障碍时稍微用功一下,气通了大概都可以克服疾病;若是年纪大了,真气较衰退,这种能力会愈来愈退转,这是身体方面的同体。
还有一个心的同体,众生的烦恼,因为同体你会跟他相应,如果对方生气,你感觉不到,表示没有感受到同体。有人在发脾气,他的瞋心会遍虚空,这撞击力是很大的!即使你没有在现场目睹,也可以感觉到他那个瞋心,挑得你也一直要冒发瞋心来,但是你可以控制它,你把心一空,真妄立见,你先化解了自己不平的心后,对方的瞋心也会伏下。同样的,这同体是事上的修证,不同于许多网络上,由理地出发所讲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而常修这种悲心,也是现广长舌相的其中一个原因。
另一个功德是发弘誓愿,以大悲行回向法界。普通我们在拜忏时,发四大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我们发愿,自己本身除了自断烦恼以外,还要度尽无边众生、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要常常在心里面提醒自己这四大誓愿。至于以大悲的德行回向法界,一般显教会把法会的功德回向法界冤亲债主、十方法界众生,而密教行者在礼拜或修法时,常会将十方法界众生纳入其观想境中,让大家一起来修行,这观想境的扩大其实就是心量的扩大,也是在培养大悲心,无论显、密,都是要把修行的功德,能够大悲的回向给法界众生。
这些功德你都有了,你就可以感召广长舌相。再总结一下,从心地里讲出诚恳、柔软、劝人为善的话,以及修行得解脱的法语,并且要持戒、常行悲心、发弘誓愿,以大悲心回向,这样就可以得广长舌相。当然讲经说法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的,但是累劫的菩萨行一定要讲经说法,把你的智能转成语言,让大家都能够同沾法露,依之施行,得到解脱,是修行这些功德才建立的一种好相。
观此相,则灭百亿八万四千劫生死罪。坐中或其它任何时候,如果你有因缘看到哪一位菩萨、转轮圣王、或者是佛有此相的话,那么你就可以灭百亿八万四千劫的生死罪。百亿八万四千劫有多久?一劫是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百亿八万四千劫乘以一千六百八十万年,大概十六万八千兆年这么久,以我们出生做人来讲,你看要几世?在增劫最高福德时,寿命最高为八万四千岁、减劫最少才十岁,现在平均75岁,十六万八千兆年不晓得要在这里生生死死多少次?你一看到这个好相,就可以灭掉这么多的罪。
看到这个相,得值遇八十亿之诸佛菩萨受记,可以刚好碰到八十亿诸佛或者诸菩萨在为其它的如来受记。这是别人在受记,还是你在受记?看来应该是诸佛菩萨在受记,不是我们受记,因为授记是诸佛菩萨为你授记,我们这里看的是八十亿诸佛菩萨在给人家受记,等于是你恭逢盛会,也许你还没有份,因为你只有看到而已,不是你修到的,但这已经不错了。
《法华经》或其它大部经里大多有授记品,这是当时释迦牟尼佛带这些徒众,修到最后每个人有一点成就了,佛都要给他们授记,未来你在哪一世当得成佛、国土在哪里、名号为何、住世多久、弘扬佛法多长,这是授记。能够看到菩萨受记的功德也不错了,虽不能让你有大成就,还是可以减去不少生死之罪。
(7) 味中得上味相(rasa-rasqgrat2):又作得上味相、常得上味相、知味味相。指佛口中常有津液,味觉最上好,常得诸味中之最上味。此系愍念众生如子女,复以诸善法回向菩提感得之相,此相表佛之妙法能满足众生志愿之德。
味中得上味相(rasa-rasqgrat2):rasa是味道,有时指汁、液,agra是顶端、最高之意,t2有「相」之意,rasqgrat2合称上味相。此处讲到舌头跟它有关系的味道。这三十二相里,有的是显相,现在身体的部位上,有的是隐相,是看不出来的,就像这种「味中得上味相」就看不出来。味觉是你自己才知道、别人不知道之物。
这rasa-rasqgrat2名称又作得上味相,上是最好的,无论吃什么东西,你的味觉所感觉到的都是非常殊胜的,别人与你吃相同的食物,觉得不好吃、味道不好,但你不会!吃什么都觉得是最好的味道。修到一味性时,吃到什么东西都会觉得很甘甜,酸也不会觉得很酸、甜也不会觉得很甜、辣不会觉得很辣,即使是平淡无味的食物,你吃起来还是觉得甘甜,这不是食物上的分别,是味道上一种殊胜的显现!
谈到这个跟我们身体的抗体机制也有一点相像,一味性也好或者没有分别心也好,有的人修到三毒尽了,像达摩祖师、释迦牟尼佛三毒尽净时,毒药对他们来讲只是一个物质,起不了作用。我们从对食物、药物的敏感度,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身体健不健康、个性强不强、执着重不重?有的人吃东西禁忌很多,这个怎样不能吃、那个又如何也不能吃,顾忌愈多代表你的身体、你的心都是愈不健康。药物亦然!吃药、打针,对药的过敏性愈多,代表体内的抗体很紧张,一有风吹草动就要排斥外来物质,所以就造成敏感的现象,这累劫修下来每个人的业障、心病重不重?都显现在生活、饮食上!
rasa-rasqgrat2又作常得上味相、知味味相,这是指佛口中常有津液,味觉最上好。有些人打坐,舌头卷起来抵住上颚,这口水就一直流,流了吞下去,胃会吸收,如此不吃、不喝几个月、甚至经年,都不必吃饭,身体变化清净了以后,这口水就不是一般的口水了,而是津液。《楞严经》里提到有一种仙,就以此津液为食,我们一般人如果身体情况好时,嘴巴里也常常会生出甘润的口水,并不觉得口渴。
常得诸味中之最上味,你的味蕾特别敏感,能够尝出各种最上好的味道,这是一个无相、隐形的好相,是修什么德行呢?此系愍念众生如子女,视每一个众生如同自己的孩子般,这已经是有大慈大悲的心了,对于没有因缘的人,菩萨自己去找缘度他,因为祂看一切众生,无论好人、坏人,都是如子女一样,坏人将其修整修整引入正道,好人碰到障碍了,更是义不容辞的要度他们,就像自己的子女一样。谁人不爱自己的子女?就是有的子女忤逆,也还是非常的疼爱,当然现在末法时期,德行愈来愈差,有的子女、父母之间的关系不是很融洽,这里讲的是菩萨,不能以常人看待。
菩萨有味中得上味相的,一定非常的爱护众生,就像自己的儿女一样,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复以诸善法回向菩提感得之相,只要做了一件善事,就回向菩提道。菩提道就是要求得成佛、得如来菩提,回向众生只是与众生结个善缘,希望他们能够离苦得乐,而回向无上的解脱道、菩提道,这功德是很大的!
诵完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或其它大乘经典,再念回向菩提道的咒语,把自己所行的善法,回向自己未来要成佛的菩提道,天天这么念,也许就可以得到这种味中得上味相。要记得这回向的概念,有的人回向法界冤亲债主,这比回向你的家人好一点;又有的回向法界一切众生,这个心量更大,但还比不上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无情众生;但这些都还不如回向菩提道来得好,因为菩提道是未来一定要走修行成佛的一条路。哪一世能成佛?不知道!但是我就是往菩提道这条路上走,先把所有功德回向给菩提道,这样未来你就慢慢可以得到舌头方面的味中得上味相。
这个相表示什么呢?表佛之妙法能满足众生志愿之德,譬喻能够讲经说法,代佛宣说殊胜微妙的解脱道,并且能够满足众生的志愿。众生有什么愿?就满足他!当然众生的愿想三不等,有的求财、有的希望生天、有的求解脱、有的希望成佛,每个人所要的佛法都不一样,你就依据每个人的根基,满足他们所需要的,这样你也可以有这种味中得上味相。
(8) 四牙白净相:(su0ukla-danta),又作四牙白净相、齿白如雪相。即四颗门牙鲜白光洁,锋锐坚固如金刚,上下亦各有二齿,其色鲜白光洁,锐利如锋,坚固如金刚。系常思善法,广修慈悲心而感得此相。此相表能以智慧,摧破贪嗔痴三毒,修慈而感得此相,此妙相能摧破一切众生强盛坚固之三毒。
四牙白净相suśukla-danta:0ukla是由0ukra转化来,有洁白、发亮之意。Su是特好、美好之意。Danta是指牙齿。suśukla-danta梵文未有四门牙之义,但有为何又称为四牙白净相,因这四牙是门面,这四颗牙就是正前方的上下两颗门牙,有的人长得比较不整齐,比较宽大,看起来突出显眼。修以下德行的话,这四颗门牙就非常白净整齐,有的译作齿白如雪相,像雪一样那么白,不但鲜白光洁,而且牙质锋锐坚固如金刚,这是四牙白净相。
修什么德行可以使门牙的牙齿非常美丽呢?常思善法,广修慈悲心而感得此相。随时随地都在想一切的善法,不会去想一些不净法,老想着怎么去做善事?怎么去帮助别人?怎么去修心养性?而广修慈悲心,广是非常的大量,要能够由各个角度深入修慈、修悲这两个心。只有佛才有大慈大悲,菩萨、地前菩萨都修小慈悲,能够有四无量心的慈悲喜舍就不错了,要有佛的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那一定已经具足了以上所讲的各瑞相;而我们还没有大慈大悲,但起码可以培养这小慈悲心,常思善法,一心向善,对众生慈悲,有这样的德行就可以感召这四颗门牙,非常白净、光洁而且坚固。
此相表征能以智慧,摧破贪嗔痴三毒,有这四颗门牙白净相者应该有智慧,就像牙齿锐利得可以咬断一切的贪嗔痴三毒。贪嗔痴三毒是最根本的烦恼,唯识把一切的烦恼分得很细,一分就是九十一种,而修行修到哪种境界时,到底断了几分?同样一个毛病,是断粗的、中的、还是断细的、极微细的?这在果位上又都不同。佛法讲来讲去就是在修心地里的种种毛病,每一个毛病又依粗、中、细、微细分好几个层次,也就是由贪嗔痴这三毒,演变成无量无边的心病。有这四颗门牙的瑞相,照理应该可以破掉贪嗔痴三毒,并且能摧破一切众生强盛坚固之三毒,因为你修慈悲心而感得此相。这是门牙,接下来是牙齿的多寡?一般人有三十六颗就不错了,牙齿的数目与德行又有关系。
(9) 四十齿相:(catv2ri30ad-danta),又作口四十齿相、具四十齿相。指佛具有四十齿,一一皆齐等、平满如白雪,不粗不细,洁白整齐而美。此相系由远离恶口、两舌、恚心,修习平等慈悲而感得此相,常出清净妙香;此一妙相能制止众生之恶口业,灭无量罪、受无量乐。
四十齿相catv2ri30ad-danta:0ad是由0ata百位变化而来,catv2ri30ad四十之意,danta是牙齿之意。上、下两排牙齿各有二十颗,总共四十颗,指佛具有四十齿,一一皆齐等、平满如白雪,不粗不细,洁白整齐。一个人的脸若是狮子脸颊就很宽广,牙槽也会比较大,这时就要有牙齿来填满,自然就比一般人增加了好几颗牙齿。从牙齿的颗数,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德行好不好?一般牙齿的数目大概是从三十二颗到三十六颗不等,也许脸颊小的少些,脸颊大的多些,脸形决定一个人牙齿的多寡,这是互有关系的。
为什么可以得到四十齿相?此相系由远离恶口、两舌、恚心而得,两个口业、一个瞋心。恶口是常常骂人、口不出好话,两舌是喜欢搬弄是非,这边听到的话,再讲给那厢听,传话的过程中还添油加醋、挑拨是非。一般我们大修行时都不想讲话,听到什么就到此为止,无论听到好的、不好的,都不会想要去过口,这是大修行时。
早期你们很少听见我说人什么,对也好、不对也好,都是你的事情,我很难去动这个心念,现在要讲经说法,对你们求好心切,也不能不讲了。看到你哪里有习气心病,就要讲你一下,你高兴还好,不高兴要怪我、骂我也无所谓。我们知道因果,我骂你、你也会骂我,我背后讲你、你背后也讲我,因果就是这样必然的!最好的修行,自然是不去讲什么,有的行者要入空时,连这个生命都没有意义,自然更是懒得跟你去争什么是非曲直,那时候真的是大修行,什么都无所谓。
在心还没有进入那种状况时,难免都要随业缘搅和,你发脾气骂人,以后人家也会骂你,懂因果就无所谓,可以很自在,回报回来承受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意念,这才是所谓的随性而发!别是你骂人可以,人家回骂你就要怪人家,这就是不懂因果了。佛法修到最后不见得不能发脾气,有需要时照样可以发。早期我去老上师那边,看过他大声的骂侍者,当时觉得有点不自在,后来我自己也会骂人了,而且还骂得比他大声,此一时、彼一时也。禅宗的祖师大德还不只骂,抡起棍棒打的也有,打骂时痛快、自在,打完、骂完后携手喝茶去!都没有那个瞋心,只是随缘在造作,两造都不记恨,这场打骂自有其意义,但这是要双方都有些境界就是了。
我的上师徐恒志师父,有一次接受闽南地区的一个访问时谈到,他有一次去拜访老上师,老上师和他讲几句话后,突然间不理他,径自到里间去了,一旁的人很讶异,怪老上师:「这个人怎么这么不通情理?不管怎样总是你师弟,大老远来拜访你,怎么突然不理人,就进到里面去了!」但是师叔自己心里有数,是老上师在考他,我对你不礼貌,看我是否有瞋心?他没有被考倒,还是一贯心平气和的,后来还又解释给别人听。
修行人不要光看他的表面动作,他也许在考验你,当人家对你不礼貌、甚至侮辱你时,您是否能很自在?有些大德有心试验你,制造一个境界,看你会不会落入陷阱?如果脚步真站得稳,是不会动心,管你对我好、还是不好,我都无所谓,也不会去猜这是在测试我吗?是在制造一个陷阱让我跳吗?没有这种心!反正我就是平常心,你愿理我就多谈谈,不理我,进去了,我也无所谓!修行的智慧与工夫,就显现在这里。
得四十齿相者,系由远离恶口、两舌、恚心。恶口、两舌这两个口业都是比较不好的,绮语是讲拍马屁的话,妄语当然是小妄语,果报小一点,大妄语是没有修、没有证,自认为已经修到甚么果位,这是大妄语,万不能犯!除了恶口、两舌这比较不好的口业外,最好不要讲拍马屁的话,不要讲有口无心的话。再来是瞋恚心,这瞋恚心很难断,有时候我们要常常观照这个心,一般比较喜欢谈道理的比较会发这瞋恚心。
菩萨不应该有瞋心吗?菩萨多少还是有些瞋心!要三毒断了,有多难!三毒淡薄总可以吧?淡薄已经有斯陀含果的味道了,应该心平气和了。怎么样算淡薄呢?怨而不怒,心有点不平,但没有出声,心有一点起念,但不会去做,这是淡薄了!一切果位都决定于烦恼解脱了多少,反言之,心清净了多少。所以我们学三十二相,提到修什么功德,就可以得到什么瑞相!其实修来修去都是在针对心的毛病,和培养对众生的慈悲心,就是修这两个!
除了远离恶口、两舌、恚心外,还要修习平等慈悲。慈悲刚刚讲了很多,有大慈悲、小慈悲,现在再加上一个平等,这就不简单了,要众生平等,万物平等,对一切法也要平等,好人、坏人都不要分别,若是好人就很喜欢,坏人就有成见,不想对他慈悲,这就不平等!
除了对外的平等心外,对于自己的习气或是身体的反应也要平等。身上一有病痛就心里不舒服,又或者气很旺,就觉得这一座修得很好、很受用,但凡还执着身体上、心地里的忧喜苦乐,没有办法平等观之时,就要修我们的心,学习对外境众生平等,对内心诸法平等,不欣乐畏苦、迎善拒恶,练到有一天面对任何境界时,心看什么都是平等的,那就有成就了。当然说是容易,还是要经过考验,比方上手术台开刀,麻药退去以后的痛,甭提翻身痛、下床痛了,就是喉咙发痒忍不住咳两声时都痛得很,这时对肉体的痛是否能忍受?是否还能把持这颗心的平衡?对逆境是否不在意?就是要在这种时候来看看自己的心,检视自己到底心地清净几许?
修习平等慈悲而感得此四十齿相,同时常出清净妙香,这是否与「味中得上味相」有点关系?口里出妙香,四十颗牙齿吃东西时应该比较好咀嚼,同样一口饭,多了几颗牙齿帮忙咀嚼,而且都是后面重要的臼齿,这咀嚼的力道比较大,咀嚼出来比较细,对胃肠的消化应该比较好。
此一妙相能制止众生之恶口业,若有四十颗牙齿,你有能力制止一切众生造恶口业,也可以灭无量罪、受无量乐,当然这是过去修的,今生能够有这四十颗牙齿,已经去掉了很多的罪业,可以受到无量的快乐,这种快乐包括打坐、禅修,或受天报的快乐。
10.齿平齐相(sama-danta),又作齿密齐平相、诸齿齐密相。即诸齿皆不粗不细,齿间密接而不容一毫,即牙齿洁白整齐而密接,没有缝隙。系以十善法化益众生,复常称扬他人功德所感之相,表能得清净和顺、同心眷属之德。此相能表能清净和顺、眷属同心之德。
齿平齐相sama-danta:sama有平等、统一、整齐之意,danta是牙齿,sama-danta又作齿密齐平相,又平又整齐,诸齿齐密相,整齐又密实,前面是平齐,后面则齐密,平是一回事、密又是一回事,此相上下、大小,一颗颗牙齿都很密实。
很多读过虚云老和尚年谱的人都知道,老和尚出生时是胎衣包住胎,像肉球一样生出来,后来是个卖药翁来破开,听说这是八地菩萨来受生的现象。老和尚另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牙齿掉了以后还会再长出来。我们一般人是小学阶段换牙,乳齿掉了长恒牙出来,一生就换这么一次,但老和尚不是,他是恒牙掉了以后还能再长,而且听说不只一次,圣人的体质是跟一般人不一样。老和尚世寿一百二十岁才圆寂,一生有十难四十八奇,有兴趣的人可以上网去读老和尚的年谱。
牙齿洁白整齐而密接,没有缝隙,修什么法?系以十善法化益众生!十善法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身三)、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口四)、不贪、不瞋、不痴(意三)。常常教导众生这十种善法,并能够以戒律来教化众生,这大概是五地或六地的如来。严格说起来,要到金刚如来地者才有资格、有能力去讲戒律,但请注意,这里我所谓的讲戒律,并不是一般人以口宣说释迦牟尼佛的戒律;而是以宿命通观未来众生的因果,知道会得到这个果,是过去造了什么因,前因后果了了分明,依此作为教化众生持戒的依据。
现在我们都是依佛陀的教典而讲,但是末法时期佛法消失的话,要依什么来讲戒律?在没有佛法的末法时期,还是有一些菩萨会应现在人间,这时就要有充分的修证,进入宿命通里去了解因果,才能够讲戒律,所以为什么我说讲戒律是不简单的,至少要有金刚如来地的五地或六地的修证。
如来有十地,有大如来也有小如来,不要悟到佛就很高兴,你这佛和释迦牟尼佛是不一样的。虽然同样是如来,但世尊是果地的十地如来,而初悟到佛者是初地如来;二地如来还有微习,极微细的习气,三地以上才清净;四、五、六地神通自现,神通一现知见就大了,当然可以讲戒律。这样讲起戒律就和现在一般人看经典而讲不同。能够讲戒律的行者不简单!专修戒律的行者也是不简单!专修戒律者一定会有成就,而专事讲经说法者,在心地上不一定能成就多少。守戒精严的行者,由戒就马上可以得到无罪,无罪就产生福报、产生智慧,福报与智慧具足就得成佛的果,所以无论修什么都要以戒律为根本,小乘的行者都受具足戒,正是他们为什么可以修得好,守戒严格当然心不会慌乱,成就也就大!
齿平齐相,复常称扬他人功德所感之相,常常以十善的戒律去教导别人外,还常称赞他人所做的功德。我们说不要去拍马屁,这和称赞人家、让人家高兴是不同的。看到人家做了什么功德,诚心地赞叹一下,不要说我心如如不动,无论你做了什么好事、做了什么坏事,都不能影响到我的心,这近似小乘行者,守这颗心很严谨不攀缘,如此是成就自己;而菩萨有时还要连哄带骗引人修行,所谓欲另入佛智,先以欲勾牵,这欲是所好之物,先满足其所好所求,而后引之入道,菩萨于无功无德者都如此了,更何况他真做了有功德的事,你不妨就赞叹他,你赞叹人家让人家高兴,可能就会感召到齿平齐相。
有些世间相很奇妙,你去观察一下,有些人在别人家里帮佣,工作的社会地位虽不高,却住的是豪宅,此人过去世一定是得到什么果报。我以前举过一个例子,欧纳西斯这位船王,他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海边,盖了一栋非常豪华的别墅,据说盖了以后从没去过,那么大的别墅,总是要有人打理,就有几个男女下人经年住在那儿,这些人也许就是过去歌功颂德人家所做的好事,而感召这种福报!
齿平齐相表能得清净和顺、同心眷属之德。自己心清净了,自然很和顺、不会和人计较,清净心就不会跟人勾心斗角,见到别人做得好觉得同喜,与有荣焉;若是他人犯错了,自己也感同身受、觉得不好受,这是体会同体后,很自然就能生出的同理心。而眷属有两种,一种是家庭的眷属,另一种是在一起团体修行的眷属,这里是指后者。在过去这些皈依释迦牟尼佛的外道,有二百五十位、五百位,或少一点的几十位不等,他们依止释迦牟尼佛后就变成一个大僧团,在很多经典里讲到的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来自于好几个僧团,其实从前并不是称为僧团,是大家一起修行的团体,称为法眷属。
(11) 狮子颊相:(si3ha-hanu),又作颊车相、颊车如狮子相。即面圆满,两颊隆满如狮子颊。即脸颊饱满而结实如狮子颊,即脸如满月净金色。系见有德者,如实赞叹,称扬其美德同喜布施,而感得此相。见此相者,表能灭百劫生死之罪,面见储佛,了了分明。
狮子颊相si3ha-hanu:si3ha是狮子之意,hanu是下颚骨之意,si3ha-hanu合称有狮子颊相,下颚骨宽广,这是讲到世尊的脸部,刚刚讲到脸的大小会影响牙齿的数目,狮子颊的面很广,颧骨隆满。谈到佛的脸颊,因印度方面常喜欢用狮子的脸来形容一个人脸很大,如狮子的脸颊般,我们称为方正脸、国字脸。狮子颊相又作颊车相、颊车如狮子相。在三十二相里即是说脸面圆满,两颊隆满如狮子颊。有的人说颧骨高比较劳碌命,劳碌命也是比较能干些,释迦牟尼佛的脸颊饱满、突出、圆满,对有修行的行者就是一种好的脸相,这是三十二相里面的狮子颊相。
狮子颊相的脸颊饱满而结实如狮子颊,即脸如满月净金色,满月是脸比较圆,但还加上一个净金色,还没有讲到释迦牟尼佛的身体都是金色的,具有金色身相。脸颊除了宽广圆满外,还有净金色,是修什么德行而成就的?系见有德者,如实赞叹,人家真的德行好,就要诚心的加以赞叹,最不好的是见人好,忌妒心就起来了,这真是要不得。去年11月我去看徐恒志上师,他这个人心地真的是很好,让人一靠近他就有如沐春风之感。以后看到哪一位修得不错,要多多的如实赞叹,不要以为夸赞别人自己就贬低了,不会的!在道德水准、修行持戒上,见到人家真的好,就要如实的夸好,至于别人的短处,就别哪壶不开提哪壶了。
称扬其美德同喜布施,而感得此相,人家有美德就要赞叹、宣扬;要同喜布施,发起欢喜心和他一样去布施,能够这样赞叹他人的德行、善行,那你会感召得这狮子颊相。能够见此狮子颊相者,表征什么呢?表能灭百劫生死之罪,这比看到广长舌相灭的罪少多了。毕竟要看到释迦牟尼佛把舌头伸出来,是比要看到祂的面容难多了,除非有因缘,祂有心现广长舌相给你看,那你就真的灭去百亿八万四千劫生死罪,而得值遇八十亿之诸佛菩萨受记!
要看狮子颊相就比较简单了,看到释迦牟尼佛就看到他的脸,光这一看就可以减掉百劫生死之罪,百劫大概是十亿多年,听起来好像也不少,但如果心地不清净,这生死罪业虽减完了,但就我们无始劫以来的罪业而言,或许只是沧海一粟,还是剩下很多罪业也说不定。
见狮子颊相者,面见诸佛,了了分明,有机缘能够当面看到诸佛,会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的看到。当然现在没有佛住世,也没有真正的佛菩萨愿意现身给你看,增加你的信心。有的人是有这个因缘,那是在修法时、做法会时、或在梦中,多少有佛像、菩萨像,或是佛菩萨的化身显现。看到这种佛像,当然是好的征兆,但也不要太执着,看到好相很高兴,看到比较不好的相也不要在意!有时候非人、天龙八部也未必是很好看的,他们也许是在护持佛法,所以不要有分别心!现在是无佛住世,没有机缘面见诸佛,待下次弥勒菩萨下生时,是否有机缘跟祂同时下生来人间?
讲到弥勒菩萨下生,为什么很多人到最后都弘扬弥勒净土?弥勒菩萨在五亿多年以后会下生人间成佛,根据《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所讲的,有人要上生兜率天内院就要念慈氏咒。过去释迦牟尼佛住世,当祂在因地的菩萨之时,也持诵慈氏咒,也就是弥勒菩萨的咒,诵祂的咒、观想兜率内院的种种庄严,就可以往生兜率天内院,五亿多年以后,弥勒菩萨会下生人间成佛,当然你在身边,也跟着祂下生人间,出生做人,祂成佛了你刚好拜祂为师,听祂讲经三会,就可以悟得无生法忍,这是经典上所讲的。
再者,只要你是念过佛、不拘何法拜过诸佛的人,即使不生兜率天内院,未来弥勒菩萨下生成佛时,你也会有因缘在彼时出生,赴龙华三会,这三会讲经只三次,就度了九十多亿人,而今生不去西方极乐净土、不去哪一个净土,在人间行菩萨道,因为你讲经说法、随时供养诸佛,甚至于供养弥勒菩萨的这种功德,有这个因缘在以后都会成果,所谓成果就是制造一个因缘,让你去听经闻法,然后当生就可以悟得无生法忍,超出三界而得解脱。
今天讲了六个属于头部的瑞相,要记这三十二相可以从头算到脚,了解了就比较好记,我过去看过这三十二相也背不起来,这么跟你们讲过以后,就知道头上有肉髻、眉间有白毫光,眼的部份有牛眼睫相、绀青眼,口的部份有梵声深远相、广长舌相、味中得上味相,牙齿的部份有四牙白净相、四十齿相、齿平齐相三个,脸的部份有狮子颊相等等,这么由上往下,分有形、无相这么记下来!更重要的,要知道是修什么功德成就这些瑞相?今生有幸知道这三十二相是如何成就的,要知后而依据修行,学着去做!
(2006.02.18.
讲于法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