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
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2006.2.11.   第 16 讲(6)     张玄祥 居士   讲于 法尔讲堂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三)、名词解释(续)

6.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dv2tri30al-lak=a5a-r9pa,系转轮圣王及佛之应化身所具足之三十二种殊胜容貌与微妙形相。又作三十二大人相、三十二大丈夫相、三十二大士相、大人三十二相。略称大人相、四八相、大士相、大丈夫相等。与八十种好(微细隐密者)合称「相好」。

三十二相是佛的报身,佛修各种福德,报身圆满。祂每修一种德行,戒行也好、布施也好,就在祂报身的五官或身上产生一般人所没有的、圆满的瑞相。大致来讲佛有三十二圆满相,另有八十种随好相,但那是比较细节的、隐藏的,所以一般尊称为「相好」,相是指三十二相,好则是指八十种随好,每一种相都是以修行成就而得到的,不是想要就可得的。到底是哪三十二相?我们藉这个机会,要花上一些时间去讲这三十二相,还有究竟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好要具足什么条件才能成就?

三十二相系转轮圣王及佛之应化身所具足之三十二种殊胜容貌与微妙形相。在《金刚经》告诉我们:「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能不能以色相见如来?不能以色相见如来!而三十二相具足就是如来吗?那转轮圣王岂不就是如来?是以不能因为具足三十二相,就说他是如来,但反过来说是成立的,是如来就一定具足三十二相!

在大英博物馆所收藏的释迦牟尼佛人身像并不像有三十二相,看起来与印度人没什么两样。佛的法身清净无相,应化身则无量无边,而我们现在所雕的三十二相,是祂成佛以后,报身具足三十二相。这具足三十二相,只有具神通者才可以看到,我们凡夫根本没有办法见到这三十二相,唯有佛要让你看时,祂才会示现这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是殊胜的容貌与微妙形相,有很多不同的讲法,这里都把它们列举出来﹕

又作三十二大人相dv2tri30an mah2-puru=a-lak=a5a,成佛者是谓大,三十二大丈夫相、三十二大士相(开悟的大菩萨)、大人三十二相。三十二相,dv2tri30andv2是二,tri30an是三十,0ata是百位数,tri30an是百位的第三十,所以dv2tri30an为三十二。mah2是大,puru=a丈夫、英雄义。lak=a5a是形象之义。不管怎么讲,我们常常听到的三十二相是简称;又略称大人相、四八相(三十二相,四可能分成哪四个部位,某个部位有八种好相,得以四八为三十二相)、大士相、大丈夫相等。最后还有八十种好(随好、微细隐密者)合称「相好」。这三十二相者,和一般人不同,我们从头部讲起:

(1) 佛顶肉髻相(usnīsa-śiraskatā):又作佛顶髻相、顶上肉髻相、肉髻相、乌瑟腻沙相。即顶上有肉,隆起如髻形之相。系由教人虔诚心礼敬三宝,供养师僧父母,受持十善法,自亦受持而感得之相。此相表智慧,福德圆满之相。

佛顶肉髻相u=51=a,为顶髻,由u=5a + 1=形成,u=5a有炽热意,1=有捆绑意。0iraskat2,为面相、形相,0iras是头面、上部、顶部之意。肉髻相即顶上有肉,隆起如髻形之相,是修到成佛的境界,头顶自然长出一球一球的肉髻,又作佛顶髻相、顶上肉髻相、肉髻相、乌瑟腻沙相(顶髻)。

肉髻相乃由教导人虔诚心礼敬三宝,供养师僧父母,受持十善法,自己本身亦受持而感得之相。每一相的形成都有它修持的功德,若能够教人虔诚礼敬佛、法、僧三宝,供养出家师父、父母,并教导人受持十善法,十善是天道、菩萨道的基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身三)、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口四),不贪、不瞋、不痴(意三),除了教人行这十善外,自己也身体力行所感召之相。。

到金刚如来四地时,就能够为声闻乘的行者讲戒律,并非随随便便任一个人都能讲戒律,现在一般戒师讲戒律,是把佛陀所制定的戒律,照本宣科口述一番,让人去遵守而已。其实佛陀制定那么多的戒律,声闻乘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全部加起来大约有五百戒,是要到如来四地,才真了解为什么要建立这些戒律?哪条戒律能够管制你哪一个毛病?不去犯这戒律才可以得到什么好处?

譬如不杀生,祂一定有神通可以观到不杀生的好处,才教人不要杀生!不杀生起码身体就会健康、不食众生肉身体就会健康,这些都要有宿命神通才能够观到,才能够确切地讲出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戒律?所以要到金刚如来四地时,才能够对声闻乘讲戒律。要成佛,先要教导人家受持十善法,修善法有什么善报?这些因果报应都要了解才能够讲戒律,

此相表智慧,若有好几个肉髻在头上则表示有智慧,是福德圆满之相。福是修无量的布施,供养十方遍一切处的佛,德是修戒律圆满,戒律修得好、德性就好,出家众的具足戒守得好,会生出一种戒香,这种戒香与我们一般的香味不一样,一般的香味一段距离以外就闻不到了,而这种戒香,在虚空无量无边的微尘剎佛土都可以闻到,哪一声闻乘的圣人戒律守得非常的清净,他的戒香于十方界一切佛剎土都闻得到,这是所谓的戒香。

其实戒律是成就佛道的基石,常在讲的戒、定、慧三学便以戒为首,如果心地里都清净、慈悲、有智慧,不会去犯一切的毛病,这种福德就圆满。现在大家都了解了,我们世尊头上长满了一陀陀的肉髻,是成佛的第一个好相。

(2) 眉间白毛相(9r52-ke0a):又作白毫相、眉间毫相。即两眉之间有白毫,柔软如兜罗绵,长一丈五尺,右旋而卷收,以其常放光,故称毫光、眉间光。因见众生修戒、定、慧三学,同喜赞叹而感此妙相。此相表心明澄净能见百忆诸佛,光明微妙境界。

眉间白毛相:两眉之间上面上方一点点处有白毛,又作白毫相、眉间毫相。9r52是毛,ke0a是长而密之毛发。这白毛拉起来是一丈五尺,柔软如兜罗(t9la)绵,兜罗绵是印度一种很柔细的棉,长度有一丈五尺,卷起来是右旋而卷收。我们在唱诵阿弥陀佛的颂语:「白毫婉转五须弥」,虽然讲是一丈五尺,但是祂卷了五个须弥山,一个须弥山有多大的范围?高、广皆有八万四千由旬,卷了五个须弥山有多长?相是一丈五尺,但祂可以其神通力发得很长!

以其常放光,故称白毫光、眉间光。如果你修打坐守住间脑,就是从我们眉间纵切入脑的底部中间的间脑,像一颗松果体,守住间脑,气通了可以从里面看出去,世间的天神来讲算是第三只眼;佛则不是,佛是这边有白毫光,祂只要放光就可以照十方虚空一切微尘数的世界。有兴趣知道放光多些的人可以去看《放光般若波罗蜜经》。

所有成佛者皆有眉间白毛相,转轮圣王亦有此相,因见众生修戒、定、慧三学,同喜赞叹而感此妙相。只要有众生修习戒、定、慧三学,守戒律、修禅定、产生无量的般若波罗蜜智慧,看到众生修习得非常认真而发赞叹语,如此赞叹他人功德,眉间白毫相就会长出来!此相表示已经心明澄净,心没有毛病了,我们称为明心,有这种好相应该能见百亿诸佛,光明微妙的境界。诸佛常常在放光,经典里也常提到,佛放光遍照无量微尘数世界,而我们却都看不到,祂们随时都在放光,也照遍地狱众生及所有众生,然而因为我们戒、定、慧三学没有学好,也没赞叹他人修得好,所以看不到佛光。以后我们要多赞叹别人,要勤学戒、定、慧三学,才可以感召眉间白毛相,有这种好相就可以遍见百亿诸佛,光明微妙的境界。

(3) 牛眼睫相(go-paks):又作眼睫如牛王相、眼如牛王相、牛王睫相。指睫毛整齐而不杂乱,如牛王睫毛长而柔美。此相以平等之心怜愍爱护众生,而感得此妙相,观一切众生如父母,以思一子之心怜愍爱护而感得。此相表慧眼恒开,不生愚痴。

牛眼睫相:go是牛,pak=m2眼睫毛。意是睫毛长、眼睛大,牛的眼睛是蛮大、睫毛也蛮长的;修到眼睛的部份,就有牛眼睫毛相。又译作眼睫如牛王相、眼如牛王相、牛王睫相。这是在眼睛的部份,是指睫毛整齐、不杂乱,长又柔软,要有牛眼睫相,就要做下面这些功德,眉毛就会长得好。

什么功德?是以平等之心怜悯、爱护众生。平等心是很难的,因为平等心能建立的话,第七意识大概就没有什么执着,而发大慈悲心的菩萨,在应接众生之际,学习这平等心,大菩萨有平等心,我们想想自己有没有?看这个人习气不好或个性不好,就有点排斥,没有办法对待他和其它人一样好。要常常反省自己,修行不是只有持咒、念经,这些都是积福德,请求诸佛菩萨加持,最重要的还是改进心地里种种不平的观念。对待众生不要去分别亲疏远近,学习以平等心观照他们、怜愍他们!讲是容易,但大菩萨才能做到这样,佛是修到这境界,所以 祂的睫毛可以长得长又柔软。

我自己就常常感觉到要真平等心怜愍一切众生是挺难的,譬如比较护持道场的人,身体有病了或家人有问题了,我就会比较罣碍,会罣碍就是摄受,心动则法也在动,当然万法无常,这罣碍也是一时的;而对于已经好久不来的人或心没有智慧的人,一样是接到电话,有时候耐心就好像差一些,这其中就有因果报应的种子在发酵。譬如说对方跟我的因缘、他所建立的福报、或当时业力的牵引都有关系。我也不喜欢这样!我们都有一些不平等性,还会受到因果的牵扯,所以每个人要建立一个平等心是很不简单!

因为我们不是大菩萨,所以要随时关照这平等心还在不在?平等心不是绝对的,要建立平等心是要练的!不是想平等就能平等,是要学习超越背后那种因果轮回的牵扯,没有办法超越的话,就还是随那个缘在走。佛为什么有那么大的神通力,可以平等观一切众生而救护他们?因为因果的牵扯对 祂都已经产生不了作用,只要祂有心要度就可以做到;而我们没有那种能力,只是随缘度化,但即使随缘度化,也还是有不平等心在作祟,难怪我们睫毛不长!若是能够摆脱因果业缘,建立平等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每个众生都爱护、怜悯,观一切众生如父母、如子女,礼敬、爱护一切众生,如佛一般超越了各别相,下一世也许就可以才能够感召牛眼睫相,睫毛非常的长而柔软。

这牛眼睫相表示什么?慧眼恒开,不生愚痴,摆脱因缘果报的牵扯,这慧眼永远洞开,不为世间法所遮蔽。慧眼由空性悟得,空性悟得了,执着自然也大大地松动了,平等性就比较容易建立,所以要去分别心、建立平等性,都要回到空,空才有慧眼。

(4) 绀青眼相(abhin1la-netra):又作目绀青色相、目绀青相、绀眼相、绀青眼相、莲目相。即佛眼绀青,如青莲花,碧海青空,慈眼垂视。。系由生生世世以慈心慈眼及欢喜心施予乞者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眼根清净明洁,当来常见储佛,常闻微妙法。

绀青眼相(abhin1la-netra):abhi是属于,n1la是靛青色、靛蓝色,netra是指眼睛。abhin1la-netra 是绀青色的眼睛,青色再加一点红色,就变成绀青色。释迦牟尼佛的顶髻是绀青色,眼睛也是绀青色,祂的佛剎国土的色相也是这颜色。我们亚洲人的眼睛大多是棕色的,西方人也有青色的眼睛,但不是绀青色。因为翻译不同而有绀青色相、目绀青相、绀眼相、绀青眼相、莲目相等说法。

真正佛的眼睛是像绀青一样,如青莲花般,慈眼垂视。佛的慈悲心很大,有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功德相,常以慈眼垂视众生。其实这只是一种描述,我们众生都是活在佛的心中,你忆念 祂,有这个因就相应,祂就照顾你一下,没有因缘就等待因缘,而所有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都在每一佛的心中。有的人说,佛那么慈悲,为什么不救度每个众生?祂是要救度,问题是众生自己不让 祂救度,或福德不够、或因缘不具足、甚至六根不全,没有机缘听到佛的名号,在苦难中而不知忆想佛。这是自己的业力!不是佛不度众生。

要具有绀青眼相,要做什么功德?系由生生世世以慈心、慈眼及欢喜心施予乞者所感得之妙相;在每一世都有慈悲心,以慈悲的眼看众生,尤其是来乞讨的这些众生,并且要欢喜心的将其所需施舍给他们。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自己有没有在每一个人要乞求时,以慈悲、欢喜心来施舍给他们?有的话,应该有绀青目眼,为什么我们没有?没有就要检讨,就像车站、市场有些真乞丐、假乞丐在乞讨、乞求布施,你这十块、一百块丢下去,是否有慈悲心?是否以慈心、慈眼以对、欢喜的给?如果还要看看是否是假的?是否好吃懒做来行乞?就怕吃亏上当了,那就是还没有真舍心!

有人有疑问,这样岂不是助长那些假乞丐骗人吗?修佛法在这个过渡阶段确实是和世间法的思维有出入的。这里并不是变相鼓励作假行乞,真假一时难辨,若是真的,身为佛弟子,很应该以慈心、欢喜心布施给他们;若是假的,也是他给你机会来培养慈心、慈眼,他的坏动机成就你的好事!是去除自己的疑心,培养清净心比较重要?还是斟酌那十块、一百块花得不冤枉比较重要?佛以前就是这样做的,生生世世都如此布施,释迦牟尼佛布施的心、愿力,大至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国位、妻女,小至钱财等身外之物,什么都可以布施,这样才感召到绀青眼相的产生。

绀青眼相表示眼根清净明洁,因为慈眼观众生,又欢喜施舍,所以感召这眼睛就非常清净、明亮,没有瑕疵。不要说绀目眼,我们现在就是以黄棕色的眼睛来看,修行与否看起来也有别。有的人眼睛看起来炯炯有神,明亮清净会发光似的,这是气充满眼睛里。一般不学打坐的人,气没有到眼睛,眼睛大多都混浊不清,即使福报好,天生眼睛黑白分明,眼神也不同,没有那种锐利的光芒,所以修行与否?是否有智慧?也可以从眼睛看出来!

眼睛是灵魂之窗,心地不正,眼睛就邪,观脸、观眼可以知道一个人的心地,有的人在色阴魔相时,用眼睛看,可以直接看到他人的病灶;有的人直接用心观,可以观照他人的心好不好?或者观照别人的身体哪里不好?在《金刚经论》里讲到释迦牟尼佛忆念众生发起大慈悲心,可以让 祂与众生同体。我们常听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到底是怎么大慈、大悲法?无缘大慈就是上面所讲的平等性,平等观一切有缘、无缘众生,都要去度,这是大慈。

那么大悲呢?有大悲心的人也很容易与众生同体,菩萨与十方虚空本来一体,十方虚空里面有众生,众生又跟你同一体,他的心有病,你的心当然会感觉;他身有病,当然你的身也有感觉,甚至他的病变成你的病,这样不是同体吗?很多人一出生就有这种现象,这讲起来是累劫修来的,会感召众生的业,变成自己的业,众生的身体有病,变成自己的病;菩萨若能把接收过来的病痛克服,众生的病就好了!他的病就是你的病,是同一体的,这是菩萨的心、身,要这样才是真正的大悲心的同体。当然同体还受影响,是心不完全清净故,大菩萨就不会这样了,同体处理心身疾病,自己清法身却能无碍。

眼根,这灵魂之窗已清净明洁,虽然没有成佛,因为有这绀青目,当来常见诸佛,以后随时都可以看到佛,常闻微妙法。专心致力于修欢喜布施,看到他人哪里有病痛、哪里有灾难,就很发心的去关心、去救济,未来就可能有绀青目。我们学这三十二相,知道这些妙相是因什么功德而得到的,就要回心检讨自己!

(5) 梵声深远相(brahma-svara):又作梵音相、声如梵王相。即佛清净之梵音,洪声圆满,如天鼓响,声音量美妙,远近皆可听闻,亦如迦陵频伽之音。系口业清净。说实语、爱语满止一切恶言,断除疑惑,心生善法。乃由说实语、美语,制守一切恶言所得之相;闻者随其根器而得益生善,大小权实亦得惑断疑消。

梵声深远相:brahma是梵,音译为婆罗门,svara是声音、音乐。brahma-svara又作梵音相、声如梵王相,梵音可以嘹亮遍虚空。我们称梵音为天声,若是心眼开的,可以在虚空间听到梵天界的咒语、梵天界的赞佛声,其声洪亮圆满,音韵美妙。

网络上曾有位网友提到,在清晨四点多乍醒之际,听到天女的梵音,他一起心动念:真好听!唱的人就警觉了,他忽然就听不到了!这就是住境生心!你看到什么影像?听到什么梵音?不要起心动念、心里叫好,要练到有看、有听,但心不动,等于没有看、没有听一样!这才是不住相生心。

此相也牵涉到声韵,梵声深远,佛清净的梵音,洪声圆满,一般有气功底子的人,讲话的声音都是洪亮、饱满,而释迦牟尼佛还有本身的福德相,祂讲话的声音可以达到极远处,讲经说法时,难以计数的众生﹕人、非人、金刚神、天龙八部等都围着听法,无论站得近或远都能听得到,这就是佛的梵声深远相。祂的声音可以达到很远的地方,而依然美妙如天鼓作响,遍满天界,远近皆闻,这听起来可能超过我们的想象范围。另外又如经典里所提到的迦陵频伽(kalavi{ka)鸟之音,也是很难体会的。迦陵频伽是一种鸟类,会特别把牠的声音提出来,一定是其音量、音质都非常的美妙、洪亮、圆满!

在释迦牟尼佛成佛当世,未下凡以前,祂在兜率天内院是一位菩萨,当祂下生前发声昭告各天:我要下凡出生去投胎,于未来要成佛,若要听经闻法者,可与我一起下凡!结果有因缘的、有善根的都听得到祂的昭告。我们宇宙的天有多大?欲界有六天、上去色界有十八天、再加上四大部洲,佛所发的音,不是祇有我们娑婆世界可以听到,十方国土有佛的境界、大菩萨的境界都可以听到,即是所谓的深远相。不管有多远,哪一佛在哪一国土正在讲经说法,佛都清楚,而菩萨就听不到,有时候只看到瑞相,于是请示佛:世尊此瑞相发自何处?所现为何?佛就会开示:此瑞相是来自于某某佛世界、佛的称号为何?此刻在讲什么经?有兴趣者可以去听讲!像这种好几千万亿微尘数的佛剎土之间,佛与佛之间彼此都听得到,这是很难去想象的!

要得到梵声深远相brahma-svara,系口业清净,口要清净,不出恶言,不讲脏话。有些人讲脏话讲习惯了,动不动就脱口而出,这些根深蒂固的三字经,要修好久才能清掉。小时候学的一些乱七八糟的歌曲、不干不净的语言,熏习久了,像垃圾一样,如果真的心眼打开时,就常常会起现行、从脑海里冒出来,不管好、坏都是你自家的东西,这时要花一点精神把它转过来。

从前有一个公案,禅师晚上吃饱饭带了徒弟去散步,在道场的田园上有竽头的叶子,露水聚集在叶上变成水珠,风一动水珠摇晃起来,被月亮一照,看起来白白一点一点的在晃动,徒弟看到这景象就害怕,总是心不正联想到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告诉师父,师父就骂他:自己家里面的东西,怕什么?这是道场里的东西,耳濡目染、天天看着的,有什么好怕的?有智慧的人一听,就可以用在修行上,内心好坏念头,不用害怕,好好去转就好。

我们存在脑筋里面的东西,好的、坏的,都是以前无明熏习的,不用害怕!一个心浸在粪坑里面久了,就算好好把它清一清,也还是臭不可当,这时就可以用念佛来转,无论是修密、修禅、修净土,念佛还是一定要把它念得好一点,一句「阿弥陀佛」,很简单四个字,念「唵 嘛呢 叭咑弥 吽」还要七个字,念心中心咒还要九句,楞严咒要将近五百句,在意识涣散、弥留之际,哪还有心去念那么长的咒语?所以简单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不会迷失掉了!你的潜意识不会胡思乱想,不会再回到过去世,或今生做了什么好事?做了什么坏事?不让这些现在心里面!

我们助念也是这层意义,业我们今生没有办法转,但是我们可以在要往生的那一剎那,不去想这些、不让它有机会现行,集中一念,所现的只是一句佛号、或一句咒语。所以为什么有生之年要熏习这些佛号?你要自己能把握得住,不要靠别人!至于现在修得好些、心已经开了的人,如果突然看到一片漆黑、一片无明,像旧式的电视机天线断了,产生噪声、杂音时,你要怎么办?没有什么可抓的!脏话没了、流行歌不唱了、佛号也不起,就是那个样子!你可能会生恐怖心,但习惯就好了,就安住在黑暗中、安住在吵杂声中,都不要动心,如果做不到就勉力提起一念去念佛,念佛就不会起错乱颠倒的影像、心念,或回忆自己过去的善恶,才不会去受报,一心安住于佛号,等佛来接引你!如果你今生没去成,就再来人间行菩萨道!

念佛重要就是这个原因,尤其末法时期无论是修禅、修密,断这个心的执着、分别、建立平等性以外,尤其一句佛号不能离开,念什么佛号都可以:释迦如来、阿弥陀佛,越简单越好!简单的大概都四个字。

嘴巴清净、说实语,你有没有守不妄语戒?或是常常讲方便的白色谎言,若是如此,这梵声深远的瑞相大概不会有,要守不妄语戒很难,难是难却要能自在,怎么自在?讲出来了我心里很安详,要起烦恼是你的事;尤其是上班族,比方做会计的,遇到公司有两套帐,查起帐来这笔是什么、那笔又干什么的,遮遮掩掩难以明言,讲了要倒霉,不讲又是打妄语,怎么办?所以很多人觉得真要守好不妄语戒很难!

修行应该很简单,我要嘛不讲,要讲就一定讲实话;即使讲了有人不高兴,也是别人的事情,不必介怀,甚至被骂了,要骂就骂,我讲了心里很安。不妄语戒守得好,有时候像如来语印一样,讲出来的话都成真,你们自己去体会看看!但戒要守得好,守不好这个功夫现不出来,这是如实语。

爱语就是柔软语,不要说刺激他人的话,用婉转的语法、慈悲的语气去讲要讲的话;有的人把这爱语解释成拍马屁的话,其实不是,这是误解释迦牟尼佛的意思!四摄法里面有一个爱语,是对众生讲话柔软、不要刺激他,如果你有意要度他、让他一语惊醒,可以不用爱语。有的人要用爱语、有的人不能用爱语,这要看你视人功夫够不够?很多禅宗祖师大德都是直接了当,痛下针砭,要打就打、要骂便骂,故意刺激他,让他的野性、瞋心爆发起来,发出出来好修理!

如果不把它引出来,你还不知道有这个毛病,有的人修、修、修,觉得我不生气了,不生气是还触不到痛痒处,真要砸到死穴就发彪起来了,才知道原来没有断!修行要断一个种子,不是那么简单,所以不要太自我满足!习气毛病今生不可能断,能够淡薄就不错了,要说完全断,那是大菩萨,不是混迹于这人世间,都是入空去度化众生!所以要常常讲爱语!

满止一切恶言,满止是百分之一百的停止一切不好的恶言,只有一些大菩萨修行者才有办法,我们看到哪一个人做了一件事不对,即使没开骂,也免不了会大声一点,一大声语气就不对了,人家听了心里就不痛快。要做到没有恶言就要心没有瞋心,都是心平气和所讲出来的话,分析、劝导、循循善诱,这是与爱语有一点相近。要去修口业清净,要如实语、要爱语,不要有一切恶言,这样你的音量才会洪亮、音质优美。

要断除一切疑惑,须陀洹要断三结的身见、禁戒取见、疑,这疑就是疑心病。有疑惑一定是听到什么风声,或心里面感应到什么?除了在日常生活眼睛看了、耳朵听了都不怀疑他人外,我们修到心里面去时,感召了一些事情,或者是诸佛菩萨来考验你,制造一些似真似假的情境,这时你就会起怀疑,甚至于迷失掉。没被考过的,有时候会害怕以为自己着魔了。正考时,外境的发展就巧得能配合心里的种种疑念,甚至产生幻相,若是起心动念起了怀疑心,一念无明越想越钻牛角尖,忘记了警觉的一念,就迷失掉了。真正大修行时其实都是要进入魔境,魔境就是与心魔在战斗,谁在主考呢?魔就是佛,佛就是魔!《维摩诘所说经》有透露此等讯息,不知各位注意到否?

要进入魔境也要有一个相当的境界,心眼不开者,佛菩萨不会考你这些,考下去才知道自己还有疑心病,这根还没断;若是面对种种境都不抱持怀疑心,即使有念头起,觉知一下便不再跟随执着,这怀疑自然会淡、会灭。粗的怀疑心是我存心留意去侦测某人怎样、某事如何,这是粗枝的疑心病!细的疑心病是心里面一闪而逝、如浮尘般微细的疑惑,诸佛菩萨就考你这些,真真假假,一旦你没能警觉被沾黏上,它就开始发酵,也就迷失掉了!这才知道原来我还有疑心病,以为没有了!所以要得到一个须陀洹果不是那么简单!

要心生善法,有善根的人比较容易生起一切善法,善根不具足的,要他起慈悲心或是起修行心,他起不来,所以今生能修行,或者今生能听闻《金刚经》,并非是今生才开始起修,是累劫已经修了很久,甚至于已经在无数的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是修了好久才有这种善心,去接触到真正的佛法。所以要得梵声深远相,其过程要有心地善良产生心的善法,由说实语、爱语,圆满的制守一切恶言、断除疑惑的毛病所得之相。

闻者随其根器而得益生善,如果我们口业清净,说实语、爱语,满止一切恶言,断除疑惑,心生善法,这些都做到了,却还不能让听我们说话的听众,随其根器高低不同,或多或少得到利益好处,那是功夫还不够,他们没有生起得益的善心,这样还不能圆满梵声深远相,不管是公开讲经说法,或私下与众生开解沟通,要让听者能够得到真正的利益。

大小权实亦得惑断消疑,至于利益的大小,是他本身福德的关系,就有大小权实之别。若是大乘根基的,就会发起善心、修菩萨道,而善根比较小的、智慧比较浅薄的,起码他会修善行、或自求解脱,具足梵声深远者,经过他的开导,众生都可以惑断疑消。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每一个人都可以受益?就是具足梵声深远的瑞相,只要你参加祂的法会,就可以悟得无生法忍,所以有时候我们看经典会非常羡慕,怎么没有出生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那一时?否则我们也应该可以证得无生法忍,无论我们根基有多浅薄,都可以得到祂的加持,因为世尊修到口业清净、说实语、爱语、满止一切恶言,自心有修证而断除一切疑惑、心生一切善法,当然听者无形中都可以得到好处,最小的好处还可以证得无生法忍,就已经是小乘的解脱了。

我提醒各位,讲三十二相,要留意相的内涵是什么?其次修什么法可得到这种瑞相?三者要自我反省,有没有这么做?没有就要开始着手去做,挑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法去做,能做多少就看你了!

(2006.02.11.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