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2005.10.08. 第 15 讲(6) 张玄祥 居士 讲于 法尔讲堂(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续)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四)、经文大意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在第十一分末,世尊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此福德较有人以七宝满尔所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之福德要大得多。在第十二分世尊又说:有人能为大众讲述金刚经之福德已如前述,现在再重复其它胜境。须菩提!无论僧俗,出家众、居士等,若有人随诸缘,依经真实义而演说是经(《金刚经》),乃至仅随诸缘,依经真实义演说四句偈(小乘四果修持)等道理,即此讲经说法处有如塔庙,是具善根众生成道处,更似有佛住世于此,以如来神力遣是人代佛宣说金刚经、四句偈等经义,故一切世间天神、人类、阿修罗等善众,当作供养。
本段经文不长,但解释名词有十五项,主要是讲供养及塔、庙。在中国很少看到塔,就是看到了,也不太注意;在印度,塔与庙是一样的,塔等于是佛的法身,所以有塔的地方非常的殊胜,能够建造一个塔是功德无量的,这在解释名词已经讲过了。
在第十一分的最后,世尊说了: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金刚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自己受持外,还能够为他人解说,此福德更胜于有人以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所有七宝去布施、去供养佛这个功德来得大;救人一命,不如救人的慧命,供养无量无边的诸佛菩萨或者布施给一切众生的功德虽大,但不如讲《金刚经》或四句偈,让人们增长慧命,甚至于成就菩提道,得到如来菩提的功德大。
三千大千世界,蛮大的一个虚空,是一佛所弘化的范围。虚空之间无量的微尘数,不可说、不可说的微尘数的世界,超出我们所能想象的范围,三千大千世界已经够大了,3x109那么多的银河系,却也只是一佛所弘化的地方。那虚空之间有多少个三千大千世界呢?无量无边!以多至不可计数的珠宝,来供养诸佛菩萨、布施给一切众生,这功德、福德是极大的了,却还不如你为人讲解《金刚经》或者讲述四句偈,令人了知空身、空心、空性、空法,便能次第悟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的境界所得的功德大,亦即增长他人慧命,比你用有形有相的金珠宝、玛瑙、砗磲等去布施的功德还要大,所以能够讲经说法,以法布施这种功德最大。
诸经论中,能够讲《金刚经》或者四句偈的功德又更大,因为这是让凡夫成就菩提道的一个最重要关卡,如果讲述的对象是菩萨,他有华严境界能够成佛,底子本来就很好;但《金刚经》是对初学的、或在半途上有善根的男、女,你对他讲这道理,指出一条修行的康庄大道,令勿迷失,这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大。
在第十二分一开始,世尊说了:「有人能够为大众讲述《金刚经》,其福德已如前述,现在再重复其它的胜境(殊胜的境界)。随说,上回解释名词就讲解过了;有人愿意听,在任一地方、任一个时间点,因缘际会之际,你能解说就随意开讲。当然《金刚经》到处都有人在讲,最通俗的经大概是《心经》,再来就是《金刚经》。《心经》较《金刚经》更浓缩,是《大般若经》的精髓,短短二百六十个字表出一切法皆空,学一切法,得到一切境界,产生一切能力,都要观其无所有、不可得,这是《心经》的主要重点。《金刚经》亦然,《金刚经》更扩而充之,先讲空的一面,再告诉人发菩提心后不要有断灭想,如此便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须菩提!无论僧俗,出家众、居士,若有人随诸缘,依经真实义,能演说《金刚经》,甚至仅演说四句偈(小乘四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的修持过程)等道理,世人当知此讲经说法处有如塔、庙,是未来具善根众生成道之处,无形中更似有佛住世于此。并不是在道场里摆一尊佛像就一定有佛住之,虽说佛的法身是无形无相遍满虚空、尽法界,但是要境界、层次到了,你才能与佛的法身相应。因此若在任何一处,有人能演说《金刚经》的经文或偈句,那是无形中有诸佛住于彼处,以如来的神力加持,居士也好、出家众也好,透过他们的嘴巴,代说《金刚经》、四句偈的意义。
《金刚经》实在是殊胜!我以前诵《金刚经》是求心的超越、烦恼的超越,主要是法供养。什么是法供养?我们从前讲过,就是将经典里的句子实践于修心养性上。一般的身供养,是供养香、花、水果,或供养出家众以衣服、卧具、汤药等。以身供养积福德才有法供养的果报,没有人一开始就能做法供养。我们常看到有些人想修行、发心有了,但来几次就不见踪迹,浮浮沉沉,障碍无量无边,修也修不来;能发心做身供养,又能够不退道心,才能够真正去行法供养。法供养是真正解佛所说义者,又确实将之实践在行为上,改造清净内心,心的庄严才是对诸佛菩萨所做的最佳供养;而以物质庄严有形的道场是在积福德,目的是希望日后在实修上能较自在无碍些,否则很多人要修行难免都会有障碍的。
有人在某处,依佛菩萨的加持力在讲《金刚经》、四句偈,既然彼处已经有佛了,所以一切世间中凡天神、人类、阿修罗这三类众生,都要广做供养、尊敬、礼拜讲经说法的地方,因为有佛在,仰仗佛力,才能够讲这一部经。一般所讲的劝人为善的开示,或四圣谛、十二因缘观,甚至跨大、小乘的三十七道品并未到《大般若经》的境界。而《大般若经》里又以《金刚经》更是重要,虽是短短五百七十七卷里的一小部份,但它可以让人直成佛道。若真能解佛所说义,便知道该怎么修?目标是什么?要怎么去达此目标?如何成佛?以及成佛后要怎么不执着空,也不执着有?如何能够自在无碍、圆满菩提?这些都涵盖在《金刚经》里。
在如此殊胜的讲经说法处,当然所有天神、人类、阿修罗当要作供养。这里的天神,泛指欲界天以上、梵天以下的天神,而二禅天以上的天神比较少来地球。大梵天王是我们这个小世界里最高的神,梵天以上的少净天、遍净天、无量净天,这些二禅天的天神,近似须陀洹的境界,不大与人间往来,因此此处天神,大概都是二禅天以下的天神。至于阿修罗,是介于人、天之间的天龙八部一类众生,它也修福德,只是心修得不够好,瞋心、忌妒心很重,有天之福、无天之德,故列为阿修罗道,这些从前已讲解过了。
佛之清净法身徧虚空界,因无形无相,诸欲天、人、阿修罗等所不能见,故而不知要尊重、供养。若有大乘经典如《金刚经》或四句偈等所在,有如佛塔庙,有佛身、庄严佛土似地,当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所供养。此处世尊明白言出,有《金刚经》处即如佛之塔庙,有形有相当为人、天、阿修罗所尊重、供养,诸天、人、阿修罗虔诚、恭敬供养。
为什么在讲《金刚经》的地方,就有佛呢?或是要摆一尊佛像在那边才有佛?不是的!佛之清净法身徧于虚空界,应该是无所不在,不是只有佛像的地方才有佛,没有佛像的地方照样也有佛。或有一个寺庙毁坏了,成为废墟,那个废墟里面照样有佛,只是我们凡夫的眼睛看不到。佛的法身无形无相,是比较低天的天神、人、阿修罗等所不能见,亦不知要尊重、供养。而证量较高的天神、辟支佛或阿罗汉,若能够体验无相道理的众生,当然会尊敬、供养,但三禅天以下的天界境界还不够高,是无法完全了知十二类有情、无情众生,例如虚空神根本没有形相,低天天神们也都看不到,而风神若不卷起大风,你也体会不到风神在哪里?它们不起心动念,你如何了知﹖
四禅天以上的阿罗汉、辟支佛,就可以体知有形、无形的各类众生,知道它们在哪里?而低天的天神与我们人,都不知道哪里有佛?看到佛像才有佛?其实在深山野外,心很清净时,可以感觉到一颗石头、一颗树、一只小动物都含藏有佛性,处处都有佛,所以当下一心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即使在没有佛像的地方,你只要这样起心念,也是可以行供养、礼拜的。
经典上指出:「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天、人、阿修罗等,皆应供养。」为什么要供养?此讲经说法处就如同是佛塔、庙,必定有佛住于此间,法身清净常住于此。若有大乘经典如《金刚经》或者四句偈在,有如佛塔庙,代表有佛在,虽然只是一部经甚至只是四句偈,等于是佛的塔与庙般。家里虽非庙、塔,但摆放一部《金刚经》在佛堂,就有佛的法身在,你要恭敬这些经典,不要摆在汚秽的地方,《华严经》或者《法华经》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经典,供放在哪里,就有佛法身住于该处,也有护法神守护在该处!
你能够请到什么经典、或想要读哪一部经典,这其实都有佛菩萨在护持,心地够资格了,你自然就想要读哪一部经。从前读什么经,现在却想要改读另一部经,那就是要转跑道了,不是读《金刚经》就永远读《金刚经》,学了《金刚经》,心空法了,原来佛法在讲这些,心清净了,那你就要转,转学什么经?看你的意愿了!
有佛身、庄严佛土似地,虽然没有佛像,有《金刚经》或四句偈在,就好像有塔庙、有雕刻佛的色身在,或真正庄严清净的佛土在一般,当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所供养。天人有没有来供养我们不知道,若眼睛可以看到的话,就是心眼开了,也许可以在禅修时,看到高大的天神。另外有一种是心已经超越色身的五根境界,那佛菩萨不会现给你看,除非是大法会、有大菩萨降临,你才会看到,否则你要用有形的相去看如来,是看不到如来;你要用心去感应衪,就知道佛在,心平气和、安详就是有佛,本身要有清净心能去感应衪,不是眼见有佛的形象就是佛,有佛像不见得是佛,魔也可以化成是佛像、菩萨像,所以不要太执着有相,一个境界以上的人,是以心净去感应虚空之间的清净、安详,体会有佛、有菩萨。
此处世尊明白道出,有《金刚经》处就如有佛塔庙在,既然像塔、像庙,就是有形有相,比较容易让人、天、阿修罗等发起供养的心、尊重的心,所以诸天、人、阿修罗要虔诚、恭敬供养。
经典所存在处已如有佛在,有众生成佛道处,故应恭敬供养。更何况有人能尽全力受持《金刚经》,读诵《金刚经》,以《金刚经》经义为修持心地之依准,并时时能读《金刚经》,或背诵《金刚经》,如此此人更是殊胜微妙。须菩提!当知是人于自利(修持、读诵)、利他(讲金刚经、四句偈),就能成就大乘佛法中最上、第一、希有之佛法。读诵受持、讲述《金刚经》者,当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是最上法,最上法者当悟如来菩提,得无上正等、正觉之等觉位,甚至于悟得最上如来菩提之妙觉位。悟得第一法者当悟第一义谛,不执空、不断有之第一殊胜法,得空有不二,圆融妙觉之法。悟得稀有者即悟得百千万三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得法身清净、报身圆满、化身无量之稀有境界,并得首楞严大定,世间、出世间、出出世间之最稀有之法,最后有一生当成就如来果。
经典也已经讲了,有《金刚经》、四句偈所存在的地方,如有佛在,有未来成佛道的善众在此听《金刚经》,更应该恭敬、供养,我们供养礼拜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能够听《金刚经》的,未来也会成佛,得未来佛,不一定是在娑婆世界成佛,看因缘,也许在无量微尘数的哪一个世界里成佛;修到大菩萨时,十方世界来来去去,不是只蹲在这娑婆世界。去哪里?是随你的心意念,看因缘在那里!
更何况有人能尽力受持、读诵《金刚经》,依经义实践于行为上、心地的修行上,去断除内在的贪、瞋、痴、慢、疑等种种毛病,并时时能朗读或背诵《金刚经》,如此此人更是殊胜微妙。其实《大般若经》的六字箴言,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在某个阶段是很好用的。内心不清净要慢慢去清净它,在还没有清净前要观它无所有、不可得,境界层层高升,真如发起无量的境界,这时候也要观它是无所有、不可得,任何所用的法门到最后还是要观它无所有、不可得,这些经义无非都是在清净内心、修持心地。心是一块田地,从前无明,我们栽种了很多汚秽、垃圾在我的心地上,现在我修行了,修了一切善法,种一切善因在这心地上,要以《金刚经》的经义,去断除从前无明所栽的汚秽种子,贪、瞋、痴、慢、疑等种种毛病要断尽,修了很多的善因又不去执着它,这就是《金刚经》的经义:无住相布施。
世尊说:须菩提!当知是人于自利,用《金刚经》利益自己,即修持、读诵,依经义而行;利他是讲《金刚经》的经义,讲四句偈的空身、空心、空性、空法的道理,让大家能够成就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的境界,甚至于再跨入菩萨道的境界,如此自利利他之人,就能够成就大乘佛法中的最上(没有比这更高的)、第一(没有比这更超前的) 、稀有(非常殊胜、很少能够出现)的佛法。只有佛出现时,才会讲这稀有的法,一般天神、菩萨都可以讲法,但不能讲《金刚般若经》中的无上大法,只有佛出现才会讲这些法。
能够读诵《金刚经》就具足了最上、第一、稀有的佛法。你学到了,这是成就自己,若你要神通变化,要再去学别的经典、咒语,学这是自我解脱,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是神通变化的最基本德行。若是还未到此,心不净,对法没有办法不去执着,好、坏都不能自在。执着好不行,执着坏当然更不好,坏是有时因缘出现、障碍法来时,难免在菩萨道之间浮浮沉沉,你悟到《金刚经》,就不要在意,好也好、不好也罢,反正就是这么一回事,法是虚幻不实在的,好坏都不长久,要有这种体验!
读诵、受持、讲述《金刚经》者,慢慢就能悟得什么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是不偏于空、不偏于有)、正觉(不会有邪的悟,直趋解脱的道理)的去体悟《金刚经》的意义,这个法是最上法,可以让你悟得菩提道中最高的如来菩提。发菩提心的人一心要行善、要自利、利他,然后开始修行,从伏心菩提中把内心的贪、瞋、痴、慢、疑断去,断了后心才会发光,就有明心菩提,心明才能够见性,心不明见不了自性,依空身、空心、空性、空法的修行次第排好,能够悟到空心,心就明了,不会被习气毛病所蒙蔽,心光遍十方虚空、智慧无量,不再迷途!心明就不会有妄想心与诸缘相应,这个人、这件事、这个法起来,你可以自在的、清清楚楚的控制你的习气,习气没了,你的真性主行,眼、耳、鼻、舌、身以见、闻、嗅、味、触的自性去自行应缘,应缘了毕,没有恶习气相应,还是自在,如此就能悟到心空。
悟到心空不是用嘴讲的,真悟了,是要能起神通,悟到心空的人一定有五神通,有些人宣称自己明心见性了,但大多只是初步不再迷糊,还没有真正见自性,见自性了再用眼、耳、鼻、舌、身这五自性,发起神通看看!能够变一个人吗?我们网站有篇「禅宗公案」讲到他心通,讲到怎么变?从我这个身,观想里面变出另一个一模一样、有血有肉的我,把它抽出来,我变成有两个我,这两个我都是有血有肉的形象,摸摸他也是有体温,可以为他人得见,与人言谈,这种神变是见性以后就要有的能力,否则见性只解脱一半、不在意而已,是还没有到阿那含果的境界,阿那含果是一定有五神通的。
这些神通都用你的心意念这么去观想、幻化,无中生有;以学神通者而论,讲起来是南传的比较有神通,心清净了,要想学习神通也好、不想学神通也无所谓,但不妨看看经典,知道人家是怎么成就神通的?神足通会飞,光会飞也不行,神足通比较晚发,天眼通要先发,天眼通发了后,你在飞行时才不会撞墙,或撞到艾菲尔铁塔什么的,先要去观,预计我从哪里起飞,要在哪里下降,用千里眼观,看哪一个地方没有人再从虚空下降,所以天眼通先发,神足通后发,宿命智通更后发,这些都有先后次序的。
现在末法时期不鼓励大家学神通,因为心都不清净了,讲什么神通?古时的修行者习气薄,天天打坐修行,断掉贪、瞋、痴、慢、疑,身体能够突破,才能去学神通,所以要到四禅一境性的境界,无论面对鸡毛蒜皮的小事或大逆境都不起烦恼,这样才有了学神通的基本;现在能到四禅境界的人已经很少了,所以干脆都甭提神通,就怕你天天想神通,想得让诸魔、魑魅、魍魉来附身给你神通,那就糟了!
还没有修到《金刚经》解脱境界、实相观境界,不能去学神通,小乘的经典可以看,看看从前的修行人是怎么以禅修磨练出宿命通、神足通、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但要有自知之明,自问自己心清净了吗?光只是求解脱、得个漏尽通就很辛苦了,别好高骛远去想五神通了。所以要先得漏尽通,再得五神通,这样就六神通俱足,古代的行者修外道得了五神通也不妨,碰到世尊教他如何解脱,马上悟得漏尽通,六通俱足就是佛教徒,一念但转就是佛弟子。
我们虽然懂得经典,但是没有外道初禅、二禅、三禅的境界,外道修打坐,体验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境界,再让他们懂了经义,便能在五通之外再得一个漏尽通,这样就可以悟到阿罗汉的境界,所以《金刚经》里讲,读诵受持、讲述《金刚经》者,当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是最上法,无有更高者,最上法者当悟如来菩提,得无上正等、正觉之等觉位,这是清净自性,对于神通变化并无涉猎,也不是到此了手。等觉位的觉,是悟得原来空、有的道理是这样,不执着空、不执着有,自在无碍,还没有到妙觉。再上去悟得最上如来菩提之妙觉位,加上一个妙就是神通变化了,妙觉位就是真正的果地佛,而等觉是阿罗汉、菩萨的位阶,不再轮回了。
从《大般若经》可以略微揣测佛的境界。所有的名相讲到最后面的,都是佛的境界,那是智慧无量,记忆力永不退失的无忘失法,不是真正去记忆,累劫所修的咒语、或种种事迹,祂都能够再回想起来,甚至于可以再听十方虚空一切诸佛的心地,于任何问题都能无所不答。显教里的经典都是有问才有答,经典上有不可说、不可说,生不可说、不生不可说、生生不可说、生不生不可说、不生不生不可说、不生生不可说,这六种不可说,是在讲空、有之间交错的六种法,悟到了以后没有什么可说,有因缘才要说,在显教是看因缘而说。
在讲《金刚经》时,须菩提观众生因缘就启请问:菩萨摩诃萨如何降伏其心?如何安置其心?既然有人启请了,世尊就开始讲如何降伏其心!如何安置其心!许多时候佛是在另一个时空讲大乘经典,所以很多的小乘行者,认为大乘不是佛所说的,其实是因为没有到那种境界,没到另一个第四度空间。佛在哪里、天上人间都在讲,大菩萨们可以跟随参与任一个法会,一般人没有神通,进不了另一个时空,所以听不到这些法。
进入金刚密乘后,不是没有启请,也是有,梵天王也启请,但有很多经典都是佛不请自说的;不像显教的经典只有部《阿弥陀经》是不请自说的。末法时期众生智慧不足,为种种欲望所淹没,所以佛就方便讲《阿弥陀经》。阿弥陀佛的悲愿最大,业障很重的,只要七天七夜专心念祂,业障不重的,一天一夜就好,最多七天很虔诚的忆念祂,要往生时祂就来接引你去,这么好的方便法门,正是符合末法时期的众生。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都要老老实实地熬腿实修,坐在那里观心、数息、自证、成就,一关一关来,而到阿弥陀佛的世界等于是横超三界,就这么轻轻松松地飘到西方极乐世界,多好啊﹗而我们在娑婆世界要成就阿罗汉道、成就菩萨道,要一地一地的直修上来,要直超三界或横超三界,端视每个人的智慧、因缘,到最后总是要成就如来菩提的妙觉位。
虚空之间到底有多少佛证到妙觉位?有一部经典讲到,十方虚空之间的佛如微尘数那么多,难以数计!佛是无量无边的多,而我们还有那么多的众生沦堕。虚空之间所有的微尘数有多少?佛的智慧都知道,这才是妙觉位,智慧无量无边,而我们要修到哪一个时候才能像祂这样,总是有一天,但是不知道是哪一天?要几个阿僧祇劫都不知道!
能够修《金刚经》起码要悟得第一法者、当悟第一义谛,什么是第一义谛﹖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心所接触的外尘境时当认知的那一剎那,那时候还没有起心动念,还在空、实相之间,就是第一义谛。我们凡夫是看了、听了以后,就会起感受、想法,这是凡夫的境界。为什么不能看了就停在那里?不起心动念去分辨计较?我们的烦恼都来自第二、三念以后,随着你的习气发作喜、怒、哀、乐,学《金刚经》要学到悟得第一义谛空,要无住相,不是祇有布施是无住相,要断内在的习气不与外尘境相应,也是要学第一义谛空。
懂了第一义谛空以后,也不去执着空到底,所以接着下来不断有,第一阶段要修解脱,当然要保护自己,对所看、所听、所接触的人、事、物,不起心动念,这样是修得空观。但是你否定外在的境也不是究竟,下一阶段要放开心胸,譬如眼睛看到一个魔鬼相,闭上眼来眼不见为净,不看就不害怕,这不究竟,你要练到睁眼看着这魔鬼相,也不觉得害怕,甚至于觉得与佛的三十二好相,也没有两样,反正相就是相,无所谓好不好﹗能够这样平等法观善、恶、美、丑诸境,不必去断有,适时承认一切因缘所现的一切法,照单全收、清净地看着它。如此不去断有相,亦即空、有不断之第一殊胜法。《金刚经》都在讲这些义理,让你分段的去体认最后空、有不二的道理,这是要慢慢去熏习,要懂得过程,经典里所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第一阶段修持法。
第二阶段又说离四相也不对,要不即不离四相才是,在同一部经典上这么讲数种法,不是自相矛盾,而是要阶段性的去做到、修得。修行是有次第的,首先要离四相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再回过来面对它已是不离了,因为已经没有毛病了,我为什么还要离四相?就以清净的心面对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起怖畏心、不起贪爱心,什么心都没有,这样不即不离,做得到空、有不二的境界,等觉位就会慢慢的现出来。有这种能力了才可以去学神通变化,没有这种能力,光修解脱都没有成就,后面的妙觉位更是不用说了,所以先有空、有不二的修证,然后才再有进一步的圆融妙觉之法,这些法都从内心、从佛性里现出来,智慧也是由心而出,这智慧到底有多大?不清楚﹗只有成如来佛的才知道祂的智慧有多大!
悟得稀有者即悟得百千万三昧,什么是稀有之法?也就是悟得百千万三昧。正定就是三昧,有无量无边的三昧,念佛念得心自在无碍,是为念佛三昧;若再双盘修四念处,这也是得到初步的三昧,三昧的名称有很多,你能够懂得几个三昧已经很不错了,进而地地高升以后,可以证得百三昧、千三昧、万三昧,千万三昧,千万就是亿(印度算法),然后从里面慢慢去熏习一切智(一切智慧),为什么有的人有智慧、有的人没有智慧?有智慧的是修菩萨行去慢慢熏习所得的智慧。
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听一次可以记得,有的人就不行,要听好几次,为什么?因为我们人大多没有听一次就记起来的能力,除非是关心之事。而佛有无忘失法,只要看过的、听过的、经历过的事,祂都不会忘记,无忘失法是最殊胜的,然而如果你有无忘失法但没有解脱,那该要有多烦恼啊?人家对你不好的事、骂你的话,你都一字不漏、记得牢牢的,三不五时在心里面回想,每一次回想就要起瞋心,因为你还没有清净,所以就很痛苦、很烦恼,所以心还不清净是得不到无忘失法,这是快成佛的法。
从前说过,大慧菩萨会教你一天可以背诵一千偈,一偈大概有六字、七字、八字一句,能够有这能力就很快能背诵经典,过目不忘,这也是一种超能力,心清净以后由诸佛菩萨给你加持,你就可以得到。以前我们常常讲不要去修学神通,要先漏尽通证得、解脱了再来修神通,其实心清净以后,得漏尽通就进入陀罗尼门,很多咒语里面都具有这些神通,你可以从咒语里面去学这些神通,不必像世间禅定打坐,去练心力、练这个身要怎么飞起来?或者练宿命通,追忆昨天做了什么?去年做了什么?回想到出生以前是怎么来投胎?上一世是怎么死的?上一世的父母是谁?上一世做了些什么好、坏事?不用这么麻烦来练宿命通。若心清净了,很多咒语可以让你得七世、十四世、二十一世的过去世宿命通,当然这还是小通,你要真正悟得八万劫以内众生的因缘果报都要懂,这才是真的宿命通,要心清净以后再去修。
一切智是甚么都懂,道相智则是偏向于修行境界的体会,或者是一切佛法的四圣谛、十二因缘观、三十七道品,二十空、四静虑、六波罗蜜、十波罗蜜、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百三昧、千三昧、千万三昧,以及往后无量无边的法,这些其实讲起来都是道相智。《大般若经》里面的名相全部列在一起,都是道相智,不是祇有看、还要去修证,每一个境界都要懂。这只有佛才有办法从最初基的到成佛阶段,每一个境界、每一个禅定、每一个三昧祂都可以进去,我们没有办法,我们修一个、两个、三个三昧就很不错了,这些都还不够,佛是一切三昧都可以证得,自在进出。
一切相智,是一切相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譬如海底的动物有千万亿种,为什么有的很漂亮、颜色鲜艳?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佛却都可以知道,这一类众生为什么会产生这么漂亮颜色的身体?太多胡思乱想了!想这个、想那个,这种因缘感召,牠出生就颜色非常鲜艳亮丽。有的长得很丑陋,是牠的心智眛在哪一点,便长得丑陋,我们没有这种智慧,不知道物种为什么会这样、会那样?佛就有这种能力,可以明前因后果,这种智慧不是一般人的智慧,所以一切智、一切相智、一切道相智,是已经成佛的才有这些境界,菩萨有一部份但不完全,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深入经藏,去参看佛讲什么?那虽是别人的东西,但也可以变成我们不会迷失掉的一种印证,其实佛自己可以从内心里面讲出各种的现象。
当海龙王请世尊去受供时,世尊带了很多的弟子下到龙宫去,经过海底的这些众生无量无边,漂亮的、丑陋的,有千万亿种,跟在后面的这些阿罗汉、菩萨,就请问世尊了:怎么龙宫里面这么热闹,有那么多众生、各个都不同?世尊就讲了:胡思乱想就造成各种不同类别的身,这是胡思乱想的身;所以修行喜欢胡思乱想、没有正知见,果报如果要出生做海底动物,可能就生得色彩斑斓、无奇不有。其实都是有因有果的,我们不懂,只有佛的智慧才知道。
得法身清净、报身圆满、化身无量之稀有境界,佛才能够得到稀有的境界,才能讲稀有的法,这里是讲修行境界的一种果报,所有的佛法是教你如何清净自性?自性清净以后法身就清净,法身是无形无相的,然后就有一个圆满的报身,不是我们这个肉体,是另外有一个形象的报身。在故宫博物院有一张佛像,是在世的释迦牟尼佛,看起来跟人类没有两样,但是背后报身佛的三十二种相,佛要让你看,会现出那种相,一看实在是太完美了,这是报身圆满,是住在报身土,是另外一个国土,名称为最胜光曜七宝庄严场,也是在四度空间一转就进去了。
我们很难去想象这些,道家也有这种能力,脚跨一个丁字步,就可以进入另一个空间,眼睛普通看不到鬼神、另类众生、或者是诸佛菩萨,你这么一转就可以进去了。我们心中心法也有一印,就是第四印,你修到双盘可以打坐二十小时、一直念咒,念满十万遍时,你的手向右举就可以看到众生,向左举可以看到圣人、诸佛菩萨,不必神通了,就用这个咒语、手印,放下就看不到。看到好的世界,真美丽!诸佛菩萨真庄严,看到众生断腿的、车祸的、没头、缺手的,如果你心不净会失心,失心就变成神经病,所以还是眼不见为净。
我们修佛法有一个好处,诸佛菩萨有制禁通,为你把关不让你去看到那些怖畏相,虽然心眼开了也看不到,能看到的就是佛、菩萨、护法神,很少看到那一类众生惨败相。有一些外道他们看到尽是那些众生,并不是真正的修佛法,修佛法有护法神守护,眼睛要发通就把你压下,不让你看到残缺众生的一面,不然很多自修的见此相会失心。
佛可以化身无量,证到清净程度不同,化身就有不同,三地菩萨有一个化身,三地菩萨心会发光,表示他心清净了,才有一个化身,这个化身就是有一个人想他,可以化一个应化身给他,他本尊不动,空无量、遍虚空不现一个身,你忆想祂、祂感应了,也无所觉,就化一个身给你。五地菩萨没有烦恼了,有三个化身,三个人同时忆想他,他有能力化三个应化身出去。而大菩萨都有千万亿化身,我们五十亿人口里同时有几亿的人忆想祂,祂就可以化几亿的化身出去,你忆想观世音菩萨,祂清净法身不动中就化一个应化身给你,这就是化身无量。
只有佛的境界才有这三身圆满具足,并得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大定与一般的世间禅定是不一样的,世间禅定是打坐入定以后,可以千万亿年都定在那里,首楞严大定是在行住坐卧之间,无论面对什么境界,人的层次或是进入另一个时空的层次,都可以坦荡荡的在定中,不被一切外境干扰,要有这个能力就是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大定的那些菩萨更是不得了,祂可以化身千万亿,然后要给这个人看,才会现给他看,如果不给某一个人看,他也就看不到,同样一个身要给谁看、不给谁看,在祂心里面就自然现起来,给看的就看的到,不给看的就看不到,《首楞严三昧经》可以去看一下,开头几页都是在讲这首楞严大定。
有个首楞严大定的典故,很多弟子打妄想:我要弄一个最好的狮子座请世尊入坐,大家都这样想,释迦牟尼佛就化无量无边的身,坐在每个人的狮子座上让他自己看到,每个人只见到佛坐在自己的狮子座上,看到别人的狮子座都是空的,大家皆如此,大家都欢喜,以为佛只来坐我的狮子座,其实是佛化了千万亿,每一座都去坐了,这种首楞严大定是在一切动中所产生的定,不是世间禅定的那种无所事事的入定,那种定是会退失的。佛法所修的定,是用智慧去产生定力、产生神变,那种力量不是一般的天神可以得到的。
以世间、出世间、出出世间而言,上面所讲的这些法,是最稀有的法,出出世间是最稀有的,出出世间里才有的法,也可以讲是菩萨法,空、有不二的修证圆满,再往上还有无量无边的神变,佛可以观一切佛剎土里面微尘数的世界,以及里面所有的有情、无情十二类众生的因缘果报,时空没有受限制,无始劫之前、之后的哪一点你出生做什么?祂都清清楚楚!
菩萨、阿罗汉没有这能力,天神更是没有,能够证到八万劫以内、能够观到一千大千世界以内,就很不错了,或者顶多观三千大千世界的一佛剎土,那就很不得了了!何况能够观到十方三世一切佛土,这种智慧只有佛才有的,祂所讲出来的是最稀有之法,当然是要证得这种境界的!学《金刚经》到最后有一生,哪一生不知道,当然能够成就如来果,所以因地菩萨是做了很多的善事,度众生、种善因,种了善因的因地最后就可以成就如来果。再上去是菩萨地、还有金刚如来十地,而因地的如来地也有,不是金刚觉以后马上就成如来果,还有十地要一地一地往上升,到最后像释迦牟尼佛这样才是真正的如来佛,而未来的如来佛是弥勒菩萨,已经是累劫修了无量无边,好几个阿僧祇劫了。
《金刚经》是觉行圆满之经典,是发菩提心善男子、善女人依据修持之经典,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来菩提之经典,所以若是有《金刚经》经典所在之处,即是有佛在,如来法身具在(本体)、如来报身具在(经典)、如来化身具在(讲经、闻经大众),所以精典所在之处,为如来所加被,为众善神所护持。不管此人是居士、凡夫,都应该像出家佛弟子一样受到尊重,不得有疏忽、怠慢之处。听经闻法者于此金刚道场,亦当要成就佛道,所以讲经说法者亦要尊重于闻经、听法者,如此互相尊重、恭敬,平等显示金刚经义。
《金刚经》是觉行圆满之经典,是发菩提心善男子、善女人依据修持之经典,是菩萨摩诃萨(大菩萨)要成就如来菩提之经典,善男子、善女人初发心、发菩提心要修善,持这《金刚经》,虽不能马上成佛,但是很快的可以修得空、有不二的境界,实相观的境界;大菩萨依《金刚经》来修,更容易过渡到成佛的阶段。若有《金刚经》经典所在之处,即是有佛在,如来法身具在(本体空)、如来报身具在(经典,虽然一部经典也代表如来报身)、如来化身具在(讲经、闻经大众,化成出家众、居士在讲经说法,化成闻经的善男子、善女人),所以经典所在之处诸缘具足,为如来所加被,一定有如来佛在加持,为众善神所护持,不管此人是居士、凡夫,都应该像出家佛弟子一样受到尊重,无疏忽、怠慢之处;这是对听法者、一般人而言。
听经闻法者于此金刚道场,亦当要成就佛道,这是对讲经说法的这一方来讲。对听经闻法者,是为未来佛,也要互相尊重、恭敬,这是代表平等平等,也是显示《金刚经》经义。表面上是这么讲,我们要如实的扮演各人的角色,哪里有人在讲《金刚经》都要尊重他,讲得好不好都不要去批评他,小菩萨智慧是小,但有心要讲,只要不是把《金刚经》讲得太离谱,讲往外道、邪道的观念里去,那是在造业!所以讲经最好要多参照古僧大德,当然自己体悟是最好的,能够体悟了再来讲,参考他人外,自己再有一点正知正见,那就更能发挥,把《金刚经》讲得更完善。
或要讲《华严经》,光一个《华严经》的题目,就可以讲几年也讲不完,所以菩萨的智慧越多、融会贯通多了,衍生就多,讲的也越细。我们讲《金刚经》都是依讲义在讲,两年多了,《金刚经》还讲不到三分之一,希望待日后将它整理打印出来后,能把《金刚经》真正的精神发挥出来,这是一部不可思议的经典。读经典若是能够应用到心地法门上、修行上,这是法供养、也是理供养,这样你才能契入佛的心,心清净了,用《金刚经》的经义去断掉你的习气毛病,建立起无量的波罗蜜,顺逆、善恶不拘,对一切境界、一切法,都能观它是无所有、不可得,自在无碍,是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执着,这样才能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够做到,佛的内心是最高兴的,这是最大的供养!香花、水果的供养主要是给护法神,对佛最大的供养是真正的去修你的心,证得以后去荷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把所学、所知道的去讲解给人听,续佛慧命去度其它的人,是要这样去成就佛道,功德才是无量无边!
(2005.10.15
讲于法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