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经》
十持心─修觉地「心中心法」的戒行(3)(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一、前言
前面已说明了三个持心,第一持心:于法无碍、于佛生信、于心平等、于众生生慈、于色无着。第二持戒不缺:因心散乱所以须常摄在定,嘴巴修不妄语,能好施众生,六度波罗蜜里第一个是布施波罗蜜,这与一般的修行,自我修行不一样,学佛法要成佛,成为菩萨,第一个要学习布施。再来是断除憍慢,这四句一个心、一个疑、一个众生,最后一个是心病,贪、瞋、痴、慢、疑的疑,以外还有慢。第三莫行恶:修不杀戒,嘴巴不吃荤食,慎莫自赞,不要自我标榜也不要看别人的过错。今天开始讲第四持心,四、对诸法:于诸求法,莫生讥嫌;于诸佛教,遮护过恶;于师僧中如父母想。
二、经文
(四)「对诸法:于诸求法,莫生讥嫌;于诸佛教,遮护过恶;于师僧中如父母想。」
「于诸求法,莫生讥嫌。」
第四个持心是讲行者对诸法的态度,于诸求法,莫生讥嫌,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佛法,外道法、佛法均是佛法,一般宗教讲起来都是在修佛法。我们虽然修佛法,但不要对外面宗教或外面种种教团去批评,懂的话任何法门都是八万四千法门的一个,那个法都可以赞叹,但是不要讽刺人家,不要嫌弃人家,不要自认为修的是正统内家修行法门,练习丹田、打坐,别人是练外家拳,譬如外丹功、元极舞、太极拳、…,或其它动功,就批评人家。其实法都有其特长、好处,你喜欢的不见得是最好,别人喜欢的不必说那个不好,每个人的因缘不同,所接触的不一样,不要常批评人家,修行最重要在心和戒律,有些太离谱的邪法,例如某某神功,男生以秤锤几十公斤用生殖器官吊起,这是不正当的,除了这些太离谱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戒律。方法没有错,都是心地的问题,学佛法心地不正会出问题、着魔或作一些不正当行为。若心地正,学外道法也不会受影响,反而可以把不如法的变成自己受用,或加以改进方法,所以求诸法不要嫌东嫌西,能接触这个法代表现在有这个因缘,学佛法要抱着一种心态,就是没有一个法从头到尾都会使用它,这是不可能的,因你阶段性的会有进步,所以以前学的法要暂时抛弃,不可永远抱着某法不动,这样你不会进步。
《金刚经》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表示非法你以前用过,应把它舍掉,正统的法也是,用到最后有成就时也要抛弃,不要永远抓着某法不放。法很多,没有所谓好、坏,只有正、邪,若是正的法都可以用,练气功躺者练呼吸可以、站着也可以,打太极拳练内气可以,跳元极舞动中修也可以,只要有助于培养血气都可以,不批评人家、也不批评宗教,除非不是宗教的派别,而是被鬼神把持自创某些教派,你能分辨就好不要去批评,只要主持人没恶行、没犯戒行为、没造成黄色纠纷、没贪财、没敛财,不犯这些戒律我们不必批评这教派好不好,各修各的,各人有各人果报,总归一句话,八万四千法门只有心地不好会造成一切法沦为不好,八万四千法门都是阶段性可以学习、可以使用、不要有讥嫌,讥是讽刺,嫌是嫌弃,所以于诸求法莫生讥嫌。
中国正统佛教有八大宗,打坐修禅宗、念佛净土宗、念咒修密宗,比较通俗的这三个教派,你学什么、适合什么就好好修,不要说修密法不好,修净土、禅坐又怎样,有一些人适合念咒,由诸佛、菩萨加持,让身体产生真气而修心,所以他们以拜一本尊为主,所谓本尊就是指导者,如以观世音菩萨为本尊,或地藏菩萨、准提菩萨或其它菩萨等等,只要礼敬祂,祂就会帮你色身成就,虽是假借外来力量修行只要不迷失、不犯戒都好。
净土法门是末法时期比较风行,对于净土不要批评人家只有一句佛号,很简单好像不够深入,因你不懂所以会犯此讥嫌毛病,八万四千法门归于廿五个法门,廿五个法门离不开六根、六尘、六识加七大合成廿五个法门,法门之间有不同的变化,所以就有八万四千法门,只要接触到的能用心取得诀窍,什么法都好,于心、于口不要有讥嫌。
「于诸佛教,遮护过恶。」
这句话多人看不懂,或不知为何要这样做?在教内每一个出家修行人、在家居士修行都往佛道的路上走,在过程之间难免有差错或一时障碍,或大差错闹出风风雨雨,在电视台播出、报纸上写出来,不了解实际状况不必加进去批评,就算真有这回事也不必揭发过错,虽然不揭发它,但也不要跟他为伍。要抱着一种心态,佛教徒对佛教内发生的事,我们不知道原因的更不能加入搅和、嘴巴乱讲或把不真实的话传播出去,就是真有这回事,我们不知道内缘也不去讲它。
在修行过程之间你会常常体会到,很多出差错大都是魔来破坏,毘那夜迦在作怪。第六个「心中心法」佛心决定相貌中有七种不正常心态,如果毘那夜迦来破坏时,一不小心就会被玩弄、破戒。扩大来讲,诸魔看你修得好,就会来破坏你,同学修的境界愈高时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多,动不动有诸魔、毘那夜迦甚至于阿修罗道都会前来干扰。例如我们常常碰到的,毘那夜迦最后有一招叫「断修」,希望你不能继续修行下去,也就是用方法把你脑筋灌气,灌得你起心动念不如意,想不出来、记不下来,这是一般修行人常见的。很多人境界一来睡不着觉,气不正常的旺,这都是外来的干扰,比较敏感的人出去碰到某种因缘,感受到气会充满身体,回来脑筋就不灵光、睡不着觉,这些都是外在干扰,甚至于昏昏沉沉,一睡不起,这都是毘那夜迦之类的外在干扰。
所以要学习用智慧、世间法来面对,世间法不是不好,如拍拍手掌、身体动一动、拍手功或瑜珈法都可以把色身调理好,让气通顺以克服这些障碍,修行如没碰到障碍表示修得不是很好,如碰到障碍德行守不了或犯戒,像贪瞋痴三个大毛病,常常容易犯的是淫欲戒,男女之间不该有的行为。或是贪财,受人无限制供养,用在公家倒无所谓,若挪为私人用途则为贪财,随时在报章杂志上都会出现这些报导,不管它是真的、假的不必去揭发,这就是于诸佛教遮护过恶的道理。
为什么要遮护呢?一方面要了解修行过程之间难免会碰到障碍,这大都是诸魔、毘那夜迦要来破坏你,定力不够才会发生问题,我们没办法度他、帮他,就不要再落井下石。很多大道场仍会出现几位修行过程之间的障碍,有的行为疯疯颠颠,明显着魔了,师父也没办法,你要怎么办?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些现象都是以前业障或现在诸魔造成的困扰,才会有这些风风雨雨的事情发生,所以于诸佛教要秉着这种心态遮护一切过错。
在家居士如果受过戒,不能讲出家人的过错、坏话,因这是诽谤。以前也许你认为这不该做,那不该做,看到师父怎会这样?过了几年以后你也会这样做,这就是境界程度不同,譬如以前看到那位师父一进到庙,没礼拜诸佛菩萨大方地一摇一摆摇到内房去,你看到认为这对诸佛菩萨不恭敬,有一天你到他境界的时,也是会目中没有菩萨,什么菩萨、什么佛一切都是空的。以前有个公案,说一位出家师父突然胸部来一口痰,左边看、右边看没地方吐痰,就对着佛像吐出去,而痰吐黏在佛像上。小沙弥眼睛一看,以见为证:「师父怎么可以把痰吐在佛像上?」师父问:「小师父你告诉我,十方虚空都是佛法身,吐在那里比较好?」这是境界不同,他心里已经没有佛,或心里悟到十方虚空都有佛法身在的境界,有相比较好,无相都是佛,佛的法身也是无相,没东西的地方也是无相,有相看到较无所谓。所以这些都是说明暂时不要批评,放在心里就好。
例如我们常说修行不可骂人,但很多师父也在骂,到底骂得对不对?有一天你到那个时候你也会骂人,时间过程不同很难体会那个对或错,现实上你所看到发生在出家人身上的,你有一天也有可能跟他一样,所以不必去批评、揭发他们说师父怎样,最好不动口、不讲,看在心中没分别最好,所以说第一持心于心平等,无论顺逆境界,没感觉的话就不会去批评,很多人批评佛教大山头有什么毛病讲了一大堆,在报纸、杂志攻击,你看一看就好,有时候连看都不必去看,写来写去都一样,不明了的人都会犯这种毛病,我们教内的人更应该体会修行过程之间,有逆因缘来时事情就特别多。
像今年是不好的年,所以世界到处都在乱,这些都有其必然性。怪回教徒、怪暴力份子,他们只是心比较不好会被利用而制造混乱。同样地,佛教里面碰到不好流年,乱七八糟事情特别多,所以最好不要在意、不要讲,如要讲须讲事实,甚至于帮佛教的人说明,不要加以揭露过错、罪恶,这都不是修行人所应做的,尤其修「心中心法」是求佛地,不是当菩萨,是要成佛,此部经是《佛心经》,层次要更高,所以佛教内要发生事情都有其因缘,只是比较沉不住气、修不好的、甚至没有智慧的人,会被利用去做一些不该做的事,你又何必去揭露他们,所以深一层了解这些,对诸佛教我们要做到遮护过恶,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修行者须要注意的。
「于师僧中如父母想。」
佛法重孝道,和儒家思想是一样,「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对出家人当然要把他看成是师父,不要说他没有境界、修的没有我好、讲道理没有我行,不能这样起分别心,最好看到出家师父要顶礼,因他代表释迦牟尼佛、代表僧团,甚至是能把头发理掉就不简单,我们若修的好叫你把头发理光您又没那个心,因缘不成熟,你受不了修行的苦,因为出家师父要做很多事,要打坐、修行、度众等等,所以他能把头发理光就表示高你一大截,不要自以为懂的多。如果环境允许,碰到出家师父最好向他顶礼,这代表你很谦卑。有些师父不习惯受人顶礼,像某些法师来道场时,只要向他顶礼,他就转向,我们拜我们的,他受不受礼是另外一回事。以前我有个师父跟他顶礼,他都说一拜就好,而我照样拜三拜,那是表示我对他的尊敬,所以对出家人都要抱着恭敬心,不管他修得好不好。
尤其初学者看不出他修得好不好更要小心,如上传下畅法师是广钦老师父的徒弟,只修念佛、打坐,不会讲道理,不认识字,他跟广钦老师父一样很有修行,有的同学请师父开示,他只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算开示完了,意思是他没有话说,没话说可以用阿弥陀佛代替叫你多念佛,有的人看不出他境界,在无形中我慢心就起来:「师父你要这样做,师父你要那样做。」反正他都无所谓,你要他怎么做他都好,虽然他都无所谓,但我们无形中犯了我慢心或没有恭敬心。尤其几位喜欢出馊主意的同学脑筋转的快,帮他设计很多要这样、要那样,其实世间事用世间的思想去做,不见得把事情搞得好。他有禅修底子,心清净,只要心静下来什么事都OK,像这样你能体会当然是很好,不能体会少讲话抱着恭敬心,把他当做父母想,不要有我慢心对他不恭敬。
在家居士也是一样,只要你向他求过法、接触过的,你要把他当作像师父一样,把他当作老师,老师也一样都要当做父母想,恭敬心很重要,你修了半天心地里还有很多忌妒心、瞋心,会投射在你的老师、出家师父身上,你心里离不开老师对这同学好,师父对他比较好,其实不会有这样好不好的情形,是你自己自外于师父、老师之间,如果你坦荡荡提出问题,把修行境界跟师父、老师多谈,你会觉得彼此越来越近,尤其修得好、有境界的同学跟师父、老师的心会更近,因为不是用表面相处产生师生关系,是心和心之间感应了解心地清净互相影响。你能高层次了解很好,如果不行,还是用世间法眼光看也没关系,但要豁达一点,你要修断贪、瞋、痴、慢、疑,不要受其影响,所以把老师、师父看成自己父母般看待,这是对求法的人,都应抱着此种心态。
所以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对诸法要做到所求之法不批评、不讥嫌,对佛教有什么过错多多掩盖,不去讲来讲去,知道师父、道场什么不如意的事不讲,这都是在修自己,都是成就第一持心里的于心平等,于心不平等才有善恶、对错、道场好坏之别,你不去批评这些也是在修自己,虽然这些是讲外面的佛教诸事,但却是你心地对事情的看法与心态,除遮护之外,对师父、出家人要当成父母想。
(五)对行愿:若行愿教,慎莫遗失;于诸贫富,等心观察;须怀世谛,而顺诸人。
「若行愿教,慎莫遗失。」
对修行愿望应抱着什么样心态呢?若行愿教,慎莫遗失,你不要漏掉所听到的与所教导的,譬如有人去受五戒回来,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受戒回来以后要做到的,如果是自修天道,修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这十善随时提醒自己不去犯,听到师父、老师所讲的在经典上的事情都能牢记在心,发愿能承受教诲,既然发愿修「心中心法」,对十持心要尽量做到,不要听归听、做归做,以后还要自己修法,修法如有一点消息,戒律不严格会出差错,易受诸魔、毘那夜迦,甚至阿修罗等来破坏,使你不能继续修行,甚至走入魔道都有可能,所以行为都要跟听到的尽量一致,尽量去做。
「于诸贫富,等心观察。」
而行为方面,于诸贫富,等心观察,有时看到某些道场,对某个人一捐千万、百万,甚至上亿,就对这位施主百般照顾、特别看待,那些捐五十、一百的小施主爱理不理,这就是有分别心。当然富翁拿几百万、千万好像不痛不痒,因他有几十亿那在乎这几千万,但他布施时心中有没有恭敬心呢?你对他另眼相待,反而使他更容易起我慢心,所以有钱布施供养道场也要有虔诚心,如没有虔诚心,功德、果报是有,但是大打折扣。以前有一段记载,有一个富人做两枝很大红蜡烛跟人一样高大,用一个大箱子装蜡烛到普陀山去礼拜观世音菩萨,可想象运大蜡烛到普陀山去是很辛苦的,另外他又带了小孙女一起去朝山,路途遥远中间吃尽很多苦头,大富翁抱着一种有钱人心态,心想送两个大蜡烛去一定会很轰动,那知一到普陀山,他这种不正心态却进不了普陀山,忽然间孙女因故死掉了,他很伤心,后来把蜡烛拿出来,把孙女装在箱子里拖回来,本来蜡烛很重,现在回来又拖运孙女也满重的,结果回到家看孙女并没有死,问孙女说:「妳怎么回来的,妳不是生病死掉,我把妳放在箱里面拖回来。」孙女说:「我看到一位老太婆,要带我去玩,我就跟她去,迷迷糊糊就回到家。」那就是观世音菩萨利用他拖来拖去两个大蜡烛来教训他,因他心不诚敬,以炫耀心做大蜡烛想要拜拜,但心地不恭敬,所以让他来来回回、抱来抱去,其实孙女没死。所以富有人家布施要有恭敬心,贫穷人家供养、布施只要非常虔诚,那怕十元、一百元功德也一样。
对求法的人、以后要度的人也一样,最好看他的德行,不看富不富有,而德行是要看有没有吃素、修佛法、认真念佛,如果真有这样,他有苦难、病痛,纵使要用很大精神,甚至于影响到自己色身的都要帮助他,所以为了建立于心平等,对贫穷、富有都要等心观察,不要偏心对有钱人好,贫穷人爱理不理,这样是不好的。尤其贫穷人病痛更多,有钱人可吃营养、高丽参,高丽参一斤七、八千也在买,没钱人吃吉林参三百、五百,其实会用的话吉林参效果也不错,所以心地上要一律平等,看待众生行愿时不要有不正常心态。
「须怀世谛,而顺诸人。」
最后一句须怀世谛而顺诸人,此是练习心地平等,破我、法二执之法,不要说我在修佛法,我在学空什么都无所谓,你看阿罗汉和菩萨两者打扮就不一样,阿罗汉因修习到空,他什么都无所谓,一般印象是他可以头发散乱、衣服破烂、有吃没吃都好,反正自在;菩萨不是这样,菩萨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跟一般人没有两样。也许阿罗汉已悟空的话,什么都无所谓,不必怕别人讲什么。虽然我们在世间里面修行,内心可以说超越世间,但是我们并没有离开这个社会、离开世间,所以该理发就理发、该穿整齐就穿整齐,我们可以看到所有菩萨相都很干净利落,有些阿罗汉是有点怪,因为空一切相他就什么都无所谓,讲我怎么样,叫我这样、那样,都认为不必要,此乃两种层次,但修菩萨道、佛地应了解心和行为应分开,我心可以自在,心在接触人事物不如意时我可以自在,但行为、打扮及其它做事情上,不要跟一般人太离谱,不要跟社会脱节,甚至看不惯社会之间种种现象,那你只有修自己,只能到山中修,所以须怀世谛不要离开世间来修佛法。
随顺诸人是随顺众生,随顺众生有很多好处,你看一个人来我这边,我讲的话他会听,那是他随顺我,反过来他讲一句话,有时候我要随顺他,譬如有同学建议这样、那样,除非太离谱影响大局我才会有所坚持,否则什么都好,怎么弄都可以。随顺众生有什么好处,去我、法二执,所以越有修证越没坚持,一些微细习气有时在工作之间会现出来,当然有时我们会坚持某一点,这个坚持是有时诸佛菩萨说的,这个应该这样,所以影响你会坚持某一点;若是自以为这样最好,坚持自己主见,那就是一种障碍。修行上我执、法执重,平时修行打坐没有瓜葛,在做事情就有了,出坡、香积组同学之间一起工作等,都会有自己意见,如果你很坚持自己意见就是没随顺诸人,一方面是你修得不好,你很有主观意见,第二个是你自尊心很强、不认输,好像尊重顺从人家的方法,会觉得自己矮了一截、很不甘心。
问题是你的心到底有没有自在,如果你认为无所谓,只要他人讲的有道理就去做;如果心态不是尊重、顺着人家的意去做,这样就不对了。随顺诸人的意思是,他要怎么做就让他去做,对自己也有好处,就是去掉我执。像香积组有的人下盐巴多、口味重,有的喜欢身体环保不加油、不加盐、不加味精,说起来其实是不健康,如说不加味精好,我是吃味精长大的,脑筋比较灵光,因为麸胺酸可以帮助脑细胞运转,不吃味精的人脑筋笨笨的,这显示在思考、做事方面,所以不要怕吃味精。外国人才怕吃味精,外国人没有习惯吃味精,味精是日本人发明的,从糖蜜、淀粉酦酵出来的,其实是个非必需胺基酸里的麸胺酸(Glutamate),就是我们称为味精、味素的。此也是胺基酸一种,帮助脑筋灵活,没有它不行,太多当然不好。外国人不习惯吃味精,一吃就头昏,所以叫做「中国餐馆病」,而中国人、日本人都是吃味精长大的。还有顺便讲不要太相信外面市场一些噱头,强调特殊甜味料,高倍甜对身体不会有害,若懂的话味精其实蛮好的,加一点像鸡汤,不吃鸡汤吃吃味精也不错。
谈到盐巴,以前我曾说过身体里有很多盐巴,不吃盐照样是有盐巴味,不相信的话人肉拿来咬一咬,人肉咸咸的,都是盐巴味,不吃盐巴,盐巴缺少的话,生化所谓sodium pump(钠帮浦),是利用到盐巴的钠离子,从低能量打到高能量要用帮浦打上去。若不充分供应盐巴怎么会有活力,所以不吃盐巴血压下降,血压下降人就没有精神,就躺在那里。血压降低若吃起司(cheese),内含盐巴多精神就来了,所以不要只懂一半,吃东西刚好就好,不要太多或缺少,不吃就会出毛病。
同样地,不吃油会引发胆结石。对苦修者而言,不吃油、盐、味精主要在控制其性欲,因为性欲还有,所以不吃油、盐,尤其是油,油是制造男女性贺尔蒙,性贺尔蒙不是蛋白质,都是胆固醇制造的,胆固醇里有油,不吃这些降低性欲,但这等于是拿石头压草,这种修法对吗?不对!应该尽量吃,不管怎样吃都引不起性欲,这才是真正修行人!不要说这不吃、那不吃,不吃身体不好,性欲当然没有,但是看到黄色境头或什么的,又引起了性欲,这样就没有断根,我们应该用智慧修行,正常饮食,碰到淫欲心时用智慧转才对,才能把石头搬开让草长出来,然后一颗颗拔掉,这才是最根本的,不要拿石头压杂草,草现在长不出来,以后还是会长出来,暂时长不出来说是清净,这清净是不究竟。所以希望饮食方面走极端的要改进,很多香积组不吃油、盐,搞的大家吃不下饭,几位对口味太淡不习惯,自己从家里带东西,不要以你习惯为标准,香积组做出来菜是适合大家口味为标准,在家里怎么做都可以,而公众场所最好不要太淡、太咸,中间就好,若认为不够咸可以吃一些小菜,每一个地方都在去我执,随顺大家一点。
最重要随顺众生有一个好处,例如在苦难时,有人告诉你:「怎么不去那里做法会呢?」你就去,如最近身体不好,「怎么不去某某寺拜水忏、法会?」,如果你懂随顺众生,最好赶快去做,这个人在讲一定有其道理,就去了,去的话就可以把病痛、障碍、什么都解决了。如没随顺众生,就说很懒、不想动,或刚听到想去,过一阵子被冤亲债主、毘那夜迦之类把你洗脑:「不要去!去干什么!不用啦!」,心念刚要随顺这位朋友、同修去,现在一念转了。你要知道有时诸佛、菩萨借着你的朋友、同修提醒你一句话,到那里或看看某个人,如有苦难之间赶快抓住机会,不要嘴巴讲看谁有用吗?也许你真的随顺他马上发挥很大好处,这是随顺众生、随顺诸人的好处。
对外你随顺他灭掉你内心执着,对自己随顺他有时可帮助化解你很多家里、自己不如意事情,这是长年下来我一点体会跟你们报告,不要在意人家修行境界有多高,不管高、不高,只要建议是积极、正面的,应该顺着他去做,对你修行之间有很大帮助,若是苦难都会解决。你要学习面对境界越高越有大障碍,如不能突破障碍,突破加诸于你的阻力,你是没有办法改变命运的。
前几天有一位外面的同学,他是跟外道学的,本身精神不是很好,有鬼神进入身体里搞得睡不着,神经衰弱不知找谁,找到外道那里去,外道把他灌了很多不干净东西,我问说有没好一点,结果没有好一点反而更坏,我跟他说走不对路才会这样。他讲的现象,我都解说给他听,他听了觉得找对地方了,说要来,我说好!你礼拜三白天来,不要晚上来,晚上要上课没时间谈,结果却整天都没看到人,你可以想象被冤家转掉了。
所以要到正法道场修行打坐,不是菩萨、不是正法的护法神不会让你来,常会百般刁难,或制造困境给你病痛,或找人来缠住你,例如亲戚朋友来家里,让你不好意思走,你要有智慧突破,你要去正法道场才能学正统佛法才能求解脱,很多人碰到障碍都以为是自己想的,我很懒,不想去!不是这样,其实只要人家给你一点善意建议你要随顺他,你可以得到很大的好处。所以我们对「须怀世谛,随顺诸人」这句话应谨记在心,尤其有境界者更要去体会,为什么《佛心经》会提出这句话,简单地说,须怀世谛就是不要标新立异,再怎么修行还是离不开人世间,所以要跟大众一样,真俗二谛最后应等观之,真俗二者是一体的,我们可以在内心里得真正解脱、无碍,但在世间法中跟他们打成一片,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自认修的不错,不屑和人家搞在一起,这样心里就没有怀着世间层次,世间人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最后这句话是随顺诸人,诸人是所有人,不管比你高、比你低、甚至冤亲债主、冤家,同样地,尽量能学习顺着他,这样本身才能得到于心平等。(待续)
(2002.10.20讲于法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