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经》
十持心─修觉地「心中心法」的戒行(1)(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一、前言
「心中心法」是欲证如来菩提之法,跟一般修菩萨道的又有些不一样。依《佛心经》说末法时期,众生都被魔等所迷惑尽了,贪乐于诸尘欲中。所以世尊才提起修「心中心法」能救度末法时期之众生。此「心中心法」也是末法时期能让我们开悟的要法。你能认真修心,让心地上清净到七、八十分,心地不清净你修本法,要有所成就也是没有办法的。要知道菩提道与外道、邪道最不同的地方是戒行,若无戒行光有境界,是成不了菩提道。
世尊说许多佛法,都是指向要断我们的二十随烦恼、六大根本烦恼,不是在能看到鬼神、可以动天彻地,那都没有用!果位都是依心地的清净与否来判断的,这些道理你都要搞懂,不然你会走到世间禅定去了,一到了天主教耶和华那边去,你会有九十几亿年的寿命,你会错过十几位佛、见不到佛,一生天去就要很久才会再轮回了。而释迦牟尼佛下生人间弘法,你又没有机会与祂结缘,也不知道下来受生,所以你就是卡在天上那边,享受荣华富贵了。
佛法还没到真正要灭时,我们今生能够听闻到佛法,就要认真用功,基本上要求能修「心中心法」,就是希望今生能够开悟,开悟就挤上菩萨之林了。而修了没有开悟,也可以修到声闻四果阿罗汉的境界,若真证得阿罗汉果,也可以脱离三界。
声闻四果的境界是什么?初果阿罗汉要能断淫欲心,破三结─(1)去除有身见,(2)破除禁戒取见,(3)断疑心病。世尊还说:断一瞋字许您证须陀洹果。若是今生证得须陀洹初果,还得天上、人间来回七次,才能证得阿罗汉果,才真正悟得无生,脱离三界轮回。
声闻二果斯陀含果又是什么境界?除了破前三结外,还要淫欲灭,瞋心、痴心薄,斯陀含果者是一来果,天上人间来回一次,当证阿罗汉果。
声闻三果又是什么境界,断上述身见、戒取、疑、贪欲、瞋恚等五种微细习气,世尊说:「断一法许您得阿那含果。」此一法者指悭贪也,因人以悭贪偏多,诸余结使从此而生,若行者能令悭贪断尽,则余结亦已断矣,如此当得阿那含果,居五净居天上,利根者于天上证阿罗汉果,钝根者来人间证阿罗汉果。
声闻阿罗汉又是什么境界?阿罗汉要断什么毛病?最大的是慢心,贡高我慢心起,即非阿罗汉果行者。阿罗汉还要去色界天、无色界贪,这些色、无色界禅定中善境界的执着,都要能去除。另外还要除慢心、掉举心、无明等,使这些毛病都没有,才是真正阿罗汉,当然此等行者与阿那含行者都有五神通,大多平时不现神通,入灭时才现神通。证阿罗汉果者都是心地清净无染,人很谦逊、温和、勇敢、热情、活泼、积极进取。
修到阿罗汉果还要两万劫,就是三千三百六十亿年以后才能发菩提心,现在你去受菩萨戒就是已发菩提心,很简单的去受一个菩萨戒,菩提心就种下去了。而修到阿罗汉是能自我解脱,但是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个心要 三千三百六十亿年以后。若证得辟支佛果,辟支佛也要一万劫后,才能发起菩提心,也就是要一千六百八十亿年后才能发起菩提心。
修「心中心法」不是要证如来菩提吗?为什么在此要提小乘四果位,世尊尝言:若一自称菩萨者有慧而无阿罗汉之心地清净,无有是处。世尊意思就是说菩萨是从罗汉道中来,无定而有慧者都是邪慧,邪知、邪见,这些都是邪魔歪道者多。
我们今生在这个道场听到了佛法,您们要赶快去受菩萨戒,今生是否可以证到阿罗汉、辟支佛果,这是另一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但是起码已经种了菩提因在心里面,以后可以省了很多的时间,可以下一世继续来修菩萨道,就不必进入小乘的这些修行。
第一个要讲的是:修「心中心法」要认真修行,这样当生是可以开悟的,开悟八识心法尘现起后,就要去消你的业障,慢慢的可以得到心清净,起码有几地菩萨的位阶,要看你怎么修?如果你一直持诵大悲咒,从初地可以直趋八地不动地,心可以平静不动,对一切烦恼都没有罣碍,这是在《大悲心陀罗尼经》里面所讲的,所以有很多的方便法门,就可以让你今生真正跳过好几千劫的修行,只要你真正的用功,听到受持法门知道怎么用功!
第二个要讲的是:修「心中心法」当然就是要利益众生,开悟以后用这一咒六印可以去利益众生,得自利利他行;未有成就也可以用此法去利益众生,但自己 心起码多少都会清净一点。在修「心中心法」之前,世尊提出要有十种持心,现在开始讲十持心的第一个。
二、经文
《佛心经》云:「尔时,如来告实德菩萨言:唯有如来心中心法能救度,余之不能及。何以故?唯此法能令诸魔生大慈心故,能令诸法随应现故,能令诸佛慈护常不离故,能令诸菩萨常摄为眷属故,能令诸金刚施威力故,能令诸天众常拥护故,能令诸大药叉、罗剎成助法众故,能令诸大鬼神心生欢喜故,能令诸所持诵者等佛力故、等佛心故、等佛智故、等佛威故,能令持诵者心所作为无不办故。能令持诵者所有障难皆断绝故,帝释梵王常扶持故,能令一切持诵者直成菩提而不退转故,世间所有事业自明了故,乃至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世界有通无通、有智无智、有贤无贤,尽归伏故。能遮魔王诸道路故,以是因缘名心中心。尔时,大众白佛言:世尊!我等从佛受教以来,未曾闻有如是功德、具大威力之妙法。惟愿如来慈悲宣说,令我等依法修持,速登觉地。尔时,如来告诸菩萨、诸善男子言:今当宣说,证修佛地有十种行持必定成就。何等为十?
一、第一持心:于法无碍,于佛生信,于心平等,于众生生慈,于色无着。
二、持戒不阙:常摄在定,修不妄语,好施众生,断除憍慢。
三、莫行恶:修不杀戒,勿食恶食,慎莫自赞,莫见他过。
四、对诸法:于诸求法,莫生讥嫌;于诸佛教,遮护过恶。于师僧中,如父母想。
五、对行愿:若行愿教,慎莫遗失。于诸贫富,等心观察;须怀世谛,而顺诸人。
六、对求法:于佛句偈,常须警察;所修诸法,必须遍持;有所乞求,应心即施。慎莫观察上中下根。
七、对契印:所持契印,莫不净行,莫非时结。莫为名闻利养而用,有所行法,亦不得舍非众生。
八、勤修心:于一切所有,莫生偷窃。断非理恶,莫行谄佞;于佛法要,护如已命。乃至良贱,莫存二心。
九、对救护:所救诸苦际,不至诚者,实莫退心。莫自轻法,莫使他轻;须断己谤,莫使他谤。必须质直,常行软语,劝存善道,起大慈悲。
十、断恶发愿:断除邪行,莫损虚空;志信坚固,不辞疲苦,常劝不舍。慕善知识,或于林泉清净之处,发广弘愿,慎莫怯弱;念念存摄,勿令邪见。常住大乘,有善知识,承迎礼拜。
如是十事能断除者,是持法证,决定直至无上菩提,更不退转,欲修菩萨及金刚身,满足不难。」
三、十持心内涵试解
1.
第一持心:于法无碍,于佛生信,于心平等,于众生生慈,于色无着。于法无碍:法有很多种,有世间法、有出世间法、有出出世间法、有儒家所讲的如何做人?如何为君、臣?这些都是法,但是你是什么根基?喜欢什么法?譬如现在来修「心中心法」,表示你对这个法很喜欢,而喜欢有没有一种障碍?喜欢是一回事情、理解又是一回事情、去做不做也是一回事情,种种法都有与他相契合,而要超越你的能力、以及道德行为的水平,当然很多高深的佛法你接触不了,不要讲佛教,很多佛的名字一般的人都没有听过,有的人甚至一生都没有听过一句阿弥陀佛的圣号,有没有?有!乡下、穷苦的人家,为了三餐在奔波的,这一餐吃过、下一餐在哪里都不知道的,这些苦难的人怎么会去听到佛号?除非他前世有因缘、有种下这个善因,就可以听闻到佛的名号,即使可以听到佛的名号,有时候连一部经典的名称也听不到,就像这一部《佛心经》有的人就没有听过,《大随求陀罗尼经》你可能也没有听过。
在座的都是佛教徒,不管是修显教的、或是修密教的,很多佛的名号,甚至于经典,虽然没有读过但是多少都听过,起码《阿弥陀经》你都听过,很多众生没有这个佛缘,很多都生活在这种不如意、不好的环境之中,佛法很难听闻得到,既然我们听闻到了,要有一种上进心,一种改进我们的心地,改进心地就可以「于法无碍」了,为什么有的人看到网络上,就很喜欢的来了,来了一次、两次、三次就不见了,是他在障碍这个法,不是法在障碍他,这就是心不净、初发心不定、或者想学这个法去搞名闻利养,学习「心中心法」不能去搞名闻利养,要有名、度众生要有人来供养、要什么样的,尤其是在家居士不受供养,你也受不起,出家师父当然能够接受供养,但是出家师父也要考虑修的好不好?修不好也不敢受人家的供养。
很多都是自己的心还没有达到一个水平,也就接触不了这个「心中心法」,而今天既然来了,要能够于法无碍,不是祇有对「心中心法」,对于任何法都一样。但是我们现在先来讲「心中心法」,要对「心中心法」没有障碍,要先把身体搞好,色身不破你怎么去修心呢?心灵提升到一个水准,自然就能契入佛心,「心中心法」是无上密法,是无相的密教,不是有相的藏密、东密,他们要有显教的修持、要道理搞懂了,才能来修这密法。虽然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你好好的去培养知见,但是我们多少会尽量地用时间来跟各位上课,后面也讲到只要让你学到这个法,不管是上、中、下根基的,只要有所求而来,就要能满足众生所求,至于他能不能受用?那是他的福德问题,有的听了法、有的灌顶了,甚至于有的修法了,到最后也不了了之,很多是这样子!有的人就是用心的修,才有成就了,就是没有成就、没有开悟,但是也能够用这个法来帮助家人度过病痛,也可以用这个法去帮助别人解除困难。
在成就与否之间,行菩萨道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还没有开悟以前、一个是开悟以后,真正行菩萨道,有地前菩萨与地上菩萨都是在行菩萨道,只是有的智慧比较高,直接进入菩萨地,有的还在地前菩萨的十住、十行、十回向,甚至于在五阴还没有灭尽以前的十信位都还没有做到,而你觉得五阴魔相的那些境界好像很了不起,对佛法而言只是建立一个修行基础而已,佛法有五十四位阶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十地菩萨,若是再加上金刚如来十地,就是六十四位阶。
色、受、想、行、识这五蕴,你看在《楞严经》里面的境界有多高?但是这还没有到修佛法的基础,到十信位住才是修佛法的基础,在经典里面所讲的五阴灭尽终归无所得,无所得才是修十住、十行、十回向的基础,所以不懂得佛法,稍微在五阴魔相中有一点境界,即自称是菩萨、佛,或者又是祖师的,此等人一大堆的大妄语,显得是无知。当你懂了佛法以后,我们会越学越谦卑,我怎么懂得那么少!境界怎么那么低!跟佛比起来实在太太渺小了,沧海一粟可能连半粟也没有,所以我们要懂得整个佛法的概念是怎么样?而今天接触了这个法,今天要来修这个「心中心法」,要尽量的能够提高你的身、心境界来配合它,这样你对这个法才能够无碍,不然,修「心中心法」是求如来地的,您能干什么?就是要有一个程度,才能来修这个法。
对于修这个法在行为上要规范你自己,心地上要让他尽量清净,这二十种随烦恼、六大根本烦恼,先把前面的十小、二中随烦恼,好好的去做,不要光说不练,修行就在修心,修心就在断你的随烦恼,随烦恼简单讲就是你的心病,有贪、瞋、痴、慢、疑、邪见等等的这些心都要去转,这样提升自己心地以后,你对修「心中心法」才没有障碍,没有一些妨碍!我看你们的手指头都很长,前世没有犯了偷戒,如果犯了偷盗戒,顺手牵羊、常常拿人家的东西,手指头会很短,又短又粗的修这个法就很困难,手印结不起来。在前几班的就是有这样子的,我看了心里面也很同情他,也不是他今生所做的,但是他以前的哪一生犯了偷盗戒,手短短的、还粗粗的,有时候修第四印就很难结,第四印是最重要的印,是如来母印,尾指短很难结,这也没有办法是天生的,但是心地上也是天生的没有错,脾气是天生养成的、或者是今生养成的,要提升你的道德水准,才能符合修「心中心法」的这个水准,对这如来的「心中心法」才能没有障碍。
当然对其它的法也能够一学就会,是对你没有这种障碍,你连「心中心法」都可以学了,其它的法更是简单,当有一天把身体打破了,八万四千法门你都可以自己开发出来,以前看不懂的经典,到时一看就懂了,这是另一个层次了,但是现在为了修「心中心法」,行为、戒律、道德都要把它做到完美,对这个法修起来就很顺利,能够每一座都能感受到不同的感应,所以借着六个月之间,也许更长也不一定,就看每一个人的进度,就像台中那一班级,已经有五个多月了,有的人打坐两小时还很痛苦,有的人还没吃素的,在那里要不要!有的人去受戒,点戒疤、又怕伤身体,发肤受诸父母,既然受诸父母拿来供养佛,拿来燃指供养佛,燃身体供养佛不是更好吗?执着这个色身太重,就没有佛教的思想了;在上一节课我们所讲的要空身,没有听进去,还在执着这个色身,还在执着这个身体受诸父母,不能去毁坏这个头发、身体,还执着这个色身,这就是执有身见,连须陀洹果都证不得。所以我们第一个要做的是于法无碍,我是鼓励大家要提升你的戒律、身体、心地,让它能够对「心中心法」没有障碍。
于佛生信:当然修「心中心法」要于佛生信,而你本来就是对佛教、本来对佛就很有信心,这样讲是理智很清楚时讲,等到有一天你开悟时,或者是打坐时脚痛了、手痛了,又会说我这么辛苦坐在这里干什么?我要成佛干什么?结果发生信心动摇。一位开悟的人更是心慌意乱,为什么?因为你业力来了、冤亲债主来了,然后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好像佛都没有在照顾你一样,这时候你会对佛产生一种信心危机,其实这是你的业力,你自己要去面对,诸佛菩萨是暗中在保护你去承受这种业障,所有所造的业都要去还,还不了你就不会成就,以前所结的冤亲债主都是债,如果来讨债了,你还是要心平气和的去还,还到它们甘愿了、它们离开了、它们走了,你才有办法成就!
修行处在逆境才是在修佛法,很多佛法都是在逆境、痛苦中这样地地上进的,没有像一些神道、祷告、拜拜,好像家里什么事都OK了,身体健康、夫妻美满、升官发财、小孩考大学、念书、什么都很顺利,这不是在修佛法,这样不要讲在修佛法。就以出家众来讲,刚开始修行每一个人也都是面有菜色、障碍很多、病痛很多,等他修了二、三十年以后,脱胎换骨了、红光满面,就出去弘法了,他已经有成就了。所以修行过程之间的风风雨雨、层层障碍等,都要对佛保持一定信心,祂才不会离开你,只是当你碰到业力浮浮沉沉时,你看不到祂,因为真正的佛不会现身给你看见,佛是无形无相的,佛的法身是无所不在的,佛的法身是要以清净心才能与祂感应的。
我们道场的这三尊大佛,看到祂对你在微笑,好像这不是佛,这是假的木雕的一尊佛,真正的佛是心地里面的,是用清净心去感应祂的存在,你也会觉得很安祥;在《金刚经》的后面有一首偈语:「断疑生信,绝相超宗」,这两句话就是已经开悟的人,他要断业障时,要修《金刚经》,要以般若波罗蜜的智慧,观一切业力是无所有、不可得,观所有修行的善境界也是无所有、不可得,所以在金刚颂里面第一句就是:「断疑生信,绝相超宗」,既然走到这阶段,不要产生怀疑心,现在的不如意是以前所造的业,以后要好好的去还、好好的以清净心去面对,那时候要断疑生信,因那时是很容易产生怀疑心的。
现在要于佛生信,你就是很相信佛,因为你现在只有脚痛而已,对佛还有信仰,到开悟以后心通虚空、无所不知时,才会产生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怀疑心都起来了,这时候《金刚经》的偈语教你:「断疑生信,绝相超宗」,不管你是以哪一宗派开悟的?也都要去超越,不能说我是修准提法门开悟的,还是修准提法门,不是的!一入开悟境界就是地上菩萨,八万四千法门你都要懂,每一宗派都要懂,心地法门也要懂、法相宗也要懂,因为他们都是讲理论的,对于唯识宗更要懂,心怎么样也要懂,要能说、能行、能做,这些都是地上菩萨的风范,以前是修净土宗开悟的、要把净土法门放下,修密宗开悟的、要把密宗放下,修禅宗开悟的、要把禅宗放下,因为要超越一切宗派,回到那一宗?回到释迦宗!
释迦宗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什么法都知道、什么法都能讲、什么心都能用,这都是释迦牟尼佛教你的,所以这两句:「于法无碍,于佛生信」可以来诠释在我们修「心中心法」之前,还没有到一个境界,为什么于佛生信要提出来讲?我对佛是很有信心的,是你理智时对佛很有信心,等到了进去时,那疑心病就来了,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事情?起心动念是真的吗?是假的吗?这些会引发信心危机,所以从初发心到最后有所成就,都要对佛产生信心,都要于佛生信。
你知道佛是什么?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到佛法,天天在念佛、在讲佛,不知道佛是什么?真正的佛是像释迦牟尼佛这样,是十地如来的佛,之前也有九地如来,还没有真正成果地佛的,那是金刚如来地的,从初地、二地、三地、、、一直到九地,二地以前还有微习,三地以上就要修如来清净心的神通变化,还没有像释迦牟尼佛那么完整的得到一切智,所以佛也有三不等,我们现在不要去讲金刚如来十地的佛,我们就讲菩萨所觉悟的,也可以称为是觉者,佛就是觉者,只要觉悟性空缘起之法、觉悟世间一切法都是因缘而起的,也能控制这个心不随因缘去流转,你就是觉者。
中国古代的祖师大德、或者是已经开悟的菩萨,都不随缘这么去轮转,他来受生、出生做人,主要是来行菩萨道,是有愿力来的,我们一般人都是业力所感召的、淫欲心所感召,而来出生做人的。佛菩萨是不一样的,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是谓觉悟,但是祂还带有「有情」的心,还要再修证,也就是心还没有像佛那么完全清净,他虽是有一点觉悟的心,可以解脱业力的牵扯,但没有完全成就如来菩提道。
我们现在大部份讲明心见性成佛,这都是在讲菩萨境界的觉者,没有真正像释迦牟尼佛这样的果地觉者,也不要有一天你修到一个境界说您已成佛了,这样会犯下大妄语,入无间地狱的。我们不可能像释迦牟尼佛那样成佛,下一位佛是弥勒尊佛,五亿五千多年以后要下生人间成佛,接着还有1995尊佛要下生人间,然后我们这个世界就会毁灭掉了,也就没有了,没有了这些众生要往哪里去?各往其它的世界去了,所有宇宙之间的众生是不增不减的,当你懂了佛法以后就是这样子,纵然是世界灭了,你也不会灭,也不要担心害怕,因为业力的感召,你会到另外一个星球去,然后人还是人、天神就是天神,四禅天以上的是不受影响,四禅天以下的,都会依你的业力的感召,又出生到另外一个星球去,所以我们永远都在这宇宙之间的各个世界,也因为我们的共业,现在继续在这娑婆世界,是我们的共业所创造的这个小世界,一直在这里轮回。
未来还有1996尊佛要出现,第一位要来的是弥勒菩萨在五亿五千多年以后,要下生人间成佛,这中间从末法的两千多年,到未来弥勒尊佛下生之前,有几千万年的时间没有佛法,那时候佛法真的灭掉了,我们现在还有佛法,差不多五亿多年中间还有佛法,只是佛法兴盛与否、有没有被其它外道或者其它宗教所迫害,这每一时间都会有不同,尤其在增减劫之间,还有很多不同的佛法兴盛与否的问题,所以我现在把佛稍微简单的介绍一下,让你对佛一定要有信仰,信仰才会产生恭敬心,你越是谦卑、越是心地清净、佛越是会照顾你,不管出家、在家都一样的,对诸佛菩萨要恭敬,这样无形中在身、心各方面都会受到祂的加持,有的人祂在身体方面给你加持,起码你的脚就不会痛,起码就有信心,但是这都是无常,也不是天天给你加持,好的让你尝一尝甜头、坏的也可以让你体会痛苦是什么样子?以几天好日子,几天身体没有气机,打坐就痛了,就是要让你去体会无常!不管怎样在无常之间,还是永远要对佛有一份信心。
于心平等:这是在讲你自己了,如何让你的心平等?我们要空身,五根对六尘境,对外在的尘境要能够看得开,对自己的肉体四大假合也要看得开,再来就会进入第七意识的修行,是修平等性;而以一般的话语来讲是七情六欲,以佛教而言,我们身体的觉受有五个,就是忧、喜、苦、乐、舍,忧、喜是对我们的心来讲的,苦、乐是对我们的身体来讲的,你现在打坐为什么脚会痛?就是太苦了,打坐轻安时就觉得有点快乐。慢慢不受身体控制时,气旺你会觉得身体里面产生那种快乐。从自己的心地来讲,要修忧、喜、苦、乐这四个法,看起来都一样,没有痛苦、不痛苦,没有忧愁、快乐的这种感觉,都一样的以平常心去面对,这是对你自己来讲。
对外境,譬如修佛法,「心中心法」是很好,但是其它的法也是很好,你要平等的去看它,法法是平等的,而我 念「阿弥陀佛」,好不好?也是很好!太简单了!太简单也有它的功用,有什么不好?很好的!上一次我到南部去了,杨师兄带你们五会念佛,我们有一位同学写了mail给我,他说修密法二十年了, 念咒不晓得念几百万遍了,是有气机,却不如一炷香的五会念佛,他以前所开发的经络,当五会念佛止静以后更突破了,所以对哪一种法不懂、又没有要领,又不懂得法法本来是平等的,是你根基不好,不是法不好,八万四千法门有哪一个法是好、不好的?都好!
《楞严经》里面的二十五位菩萨各述悟道法门,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合共二十五个基本法门,哪一个是圆通?哪一个是不圆通?不管圆通、不圆通每一个法门都可以悟道,是你根基不行,才要找圆通的法门来修,而智慧够、根基好的,普通的五根、六尘就可以悟道,或者用舌头去尝酸、甜、苦、辣你就悟道了,所以法是没有高下,只是我们人的根基、善心有不同的层次,那是你的问题,不是法的问题!不要以为现在来修「心中心法」是高人一等,不要有这种心态;不要看人家在念佛,好像是老菩萨在做的事情,你不知道净土法门的殊胜!所以不懂就要从内心里面去改掉你自己,从忧、喜、苦、乐这些觉受,回到舍受入平等性。
对外境,以佛法来讲要法法平等,对众生来讲也要平等,不要对高官显贵就巴结得要命,对那些卑下的老百姓、三餐不继要去捡破烂的,好像就很看不起,你的菩萨心要把慈悲放在这些比较需要照顾人的身上,当然不是对这些达官显贵不去照顾,因为他们处在那状况之下,不会真正想去修学佛法,有的人虽然号称是佛教徒,有的是假借佛教徒的名称来虚张声势,或者来要选票、或者要来干什么,真正的修行人,不会去搞这些民意代表,修心哪有去搞那些的?那些都是要勾心斗角的,我们是做不来的。
于心平等有三者,一者对自己的忧、喜、苦、乐、舍这些觉受要加以平等化,二者对众生要一视平等化、冤亲平等,三者对任何宗教不要分别,我已经讲了概念,不要去分别哪一个宗教好?哪一个宗教不好?只是他在这一条成佛的路上,位阶属于比较低,佛法是有高低不同,而你到如来地、菩萨地,到小乘的声闻、缘觉乘,或者到世间禅定等等的,有的人还做不到这些。婆罗门教是有世间禅定的、中国的道家是有世间禅定的,其它的宗教是没有禅定,只有做善行、布施、盖医院、帮助别人,这样也很好,那是他的本质问题,我们不去分别它的好、不好?要平等的去看每一个宗教。
于众生生慈悲心:这是你修「心中心法」的目的,修「心中心法」是要做什么?要搞名闻利养吗?不是的!是要成为菩萨,是要以如来的慈悲心来度化众生,而这个慈悲心不起来,怎么去度化众生?现在有的人还生不起这慈悲、喜舍的心,那是境界的问题,譬如想要对众生帮忙就可以,第一个帮忙众生就变成你与他的共业,有没有能力去处理?有没有修学佛法?一个是时间、方便、善巧智慧,一个是解脱的智慧,你被他的业力黏上了,有没有办法摆脱?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所以对众生生慈悲心,就是他有难要有这个能力与愿力去帮助他,生慈悲心是要这么起来的。
修世间禅定的人很少有慈悲心,他起不来!只要自己打坐、自己认为心清净了,然后进入定中非常的安祥,这是过程之间还处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境界,还没有办法去发起慈悲心,很多人说我打坐已经打得有点样子了,为什么我没有那个心要想去帮助别人?不想要去讲经说法?那是处在世间禅定的境界,还在求自我解脱,还没有到菩萨的境界,如果你发菩提心了,就可以有一种冲力,譬如你要为众生的离苦得乐而去尽自己的本份,这样你就有菩萨的精神,所以鼓励你去受菩萨戒,也是去种这个因,而种了这个因来修「心中心法」、修如来法,你才会有所成就。
后面还有「勿食恶食」,也是慈悲心的表现,慈悲就是要你吃素,不食众生肉是对众生起慈悲心,您还不能断荤食,当然就没有慈悲心可言。你要行菩萨道,就要去受菩萨戒,受菩萨戒就得素食。现在你还没有这个心没有关系!这一班可以分两半,一半是可以行菩萨道的就去受菩萨戒,一半是我只是来学打坐的、我要来学基础课的,首先要把身体弄好,以后心里面有个水准了,希望能够去受戒,然后再来修「心中心法」,每一个人的根基、愿力,不可能都是一样的。
我们不可能像小学生一样,大小学生都是同一班,今天教数学的加、减、乘、除大家都会了,但是中间还有学不来的、学得比较慢的,都各有不同的根基。总是有一个先决的条件,就是有一天你要修如来地了、要修「心中心法」了,这个慈悲心就要起来,慈悲心起来就要去受菩萨戒,然后要为众生着想,尽量去帮助众生,不是只有生慈悲心就好了,在心里面慈悲没有用,要采取行动,有机会就去帮助他们,财力、人力、心力、愿力、智慧力、心通力都可以随时的用在众生身上,帮他们离苦得乐。
于色无着:这里的色不是在讲男女之间的色欲,是在讲六根对六尘外境,是谓色尘,都不要去执着,这是早上我第一节课程「观音法门」所讲的重点,就是修行的第一阶段,要学习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所接触的外境,你都要照单全收,不要去批评对错、不要去认为很痛苦、不要去认为合理、不合理、不要去分别善恶、美丑、顺逆,这些心都要拿掉,若是这一点都做不到,修「心中心法」等于是会很痛苦,修心中心本来就是要求得回到自性清净、空无的阶段,连五根对六尘境都没有办法放下,看到这个不顺眼,对这五颜六色喜欢哪一种?不喜欢哪一种?这也是一种身体有病症,也不能讲太多,只能点到为止,譬如你喜欢黑色,代表肾脏不是很好,你喜欢红色,代表心脏不是很好,等等的这些,喜欢哪一种颜色?是与我们的五脏六腑都有关系,当有一天你对种种的颜色都觉得很好,也不偏于篮、也不偏于绿,那是中性的最好,也不偏于红、也不偏于黑,也不偏于什么,那五脏六腑一定安了,也是进一步的对颜色不去执着了,表示你已经回到中性了。
另外的,你对这个人喜欢、不喜欢,那是以前的因缘,与你有因缘的就喜欢,很投缘谈得来,上一世的哪一个时候曾经相处过了,会觉得臭味相投、谈得来;夫妻也是一样,不是平白的一看就对眼或者是来电,一定是有几世的因缘,然后一拍即合就结婚了。而对外境这些不好的人,要学习去容纳,不要去执着,坏人也不要去执着,所以色可以代表一切有形有相的东西都是属于色法,色法之间用五根去接触的,就不要去执着,心地里面喜欢什么就去执着这个好,不喜欢什么就执着这个不好,没有执着就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平常心去面对一切外在的尘境,这样才可以来修内心。
第一炷香所讲的,也是在讲这个道理,五根对六尘都还放不开,你怎么提升来修第七意识的内心呢?在修行的第一阶段,我们就要「舍识用根」,第六意识不要加进去、不要去分别,不要去分别这个好、这个不好,不要去分别这件事情好、不好,这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要回归到眼睛看归看、耳朵听归听,不要起好坏想。不要喜欢听拍马屁的话,听到忠言逆耳的话就很讨厌,这种都不行,要不管是顺逆,法对着你来了,听了也都 要以平常心去面对,当然你能够平常心了,做了一些事情让人家批评了,但是清楚我自己在做什么?因为是为了要度这个众生,也许必须要跟他讲大声话语、重话,也许是骂他,但是出发点也是为他好,你被批评时心很平静!
人家批评修行人怎么可以这样骂徒弟,骂怎么样?祖师大德还有用棒喝、棍子打的都有,棒喝的作用在哪里?是假藉这个动作、假藉这个打斗,让气打通了也不一定,不要光看这表面的,师父怎么可以打徒弟?在我们看了是等于没有看到,这就是于色无着,所以讲了人、事、物等等的,都代表是外在的色法,你都不要去执着它,顺逆、好坏、善恶、合理不合理、、、都不要去分别,这样就超越了舍识用根,就去掉了第六意识,用你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去接触外境,都不要去起分别,这就是于色无着,这样初步的功夫做到了,已经可以修佛法、可以修内心了,不然你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要走下去就更难走了。
「于法无碍,于佛生信,于心平等,于众生生慈,于色无着」,这几点看起来是不是基础?「于法无碍」,对这个法、对你本身的水准够不够?都是在讲基本的。「于佛生信」也是在讲基本的,你不信佛怎么来修这个法?当然是有信仰才有力量。「于心平等」是让你的心慢慢去建立一个平等性,要从内心开始,到外在的一切人、事、物、宗教都看成是平等的。「于众生生慈」于众生生起慈悲心,这也是平等理念的一种,既然生起慈悲心,要以菩萨心来度他们,建立菩萨基本的道行,对外境的人、事、物才不会去执着。「于色无着」这样做到了舍识用根,才能来修这个法,建立一个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基础,所以第一持心摆在第一个,第一持心藉以建立你们的基本修法德行与概念。(待续)
(2004.12.05讲于法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