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经》
心中心相貌--佛心决定(10--2)(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十、第十种心中心相貌
佛心经云:「十者,须存十信具足:一者、知佛常住在世,有大神通。二者、信法深远,具大方便力,有决定力。叁者、信佛慈愍,广施法要,拔济众苦。四者、一切怖惧,自然除尽,诸佛菩萨,渐自降摄。五者、知佛於五垢中,常现慈光。六者、信佛於六贼中如父母。七者、信佛於七孔常出佛音。八者、信佛於六十二见,无爱憎想。九者、信佛於五浊世常度众生,说无碍心无有边际。十者、信佛菩萨及诸金刚常现神力,能化众生一一成佛。若如是者,名第十心。」
「六者、信佛於六贼中如父母。」
得第十心中心相貌者,能以无碍智相信佛在我们六贼作乱时,有如父母呵护着我们,摆脱六贼的困扰。六贼者乃言我们六根面对六尘时起贪欲想、起烦恼想,因此偷盗我们修行的功德,使我们失去修行的动力,故称为六贼。对於眼、耳、鼻、舌、身、意所面对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个尘境,起烦恼诸见时如何灭掉?佛会加持我们,帮我们灭掉,所以我们有这个能力去控制六贼的作乱,这也是佛的威德力之故。佛世尊帮我们灭除这六贼,就如同父母带我们长大一样的,亦步亦趋随时在我们左右,照顾着我们控制这六个毛病。
如何知道佛世尊呵护着我们?若是一个有成就的行者,得佛心决定者当能感知诸佛、菩萨的守护在侧,当六根触境生识时,六贼做乱伊始,即在起烦恼的刹那间,常有对治的心意念从心中发起,告诉您放下、不要执境、不要动心、不即不离、...等等。故一个真正悟道的行者,其行为是不会出差错的,因在不正当的念起时,即有佛世尊在看顾着,念头很快地没有後缘的情况下消失掉了。还有时虽没有境缘,佛世尊也会制造一些心意念来考您,然後让您来起习气心病相应,当下又提醒您化空、不执、无心,如此的无时无刻训练我们,才能使我们的习气、毛病在有生之年去除,这都是佛世尊有如父母般的呵护着地上菩萨。
若一个修行人不能体知有佛世尊,有如父母般在旁呵护着您,且您的行为又乖张背离五戒、十善,违犯禁戒,甚至於犯上、欺下,引来很多的诤论。那您的行为是依您的习气、心病去发展,常常有违犯禁忌的情事发生,或者不能真正学习般若波罗蜜多,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不去执着一切法。
这时您可能要反省自己是否没真开悟,没有得心中心相貌,不然怎麽没有佛世尊有如父母般的守护着您。不然就要警觉是否已着魔难,有魑魅、魍魉、 那夜迦等作怪,使我走错路、修错法、不知守戒律,不知去除灭心垢,而总是在一些怪力乱神事上做功夫,不能得寂静的涅盘境界。
「七者、信佛於七孔常出佛音。」
得心中心第十种相貌者,当能於第十佛心决定中,能信佛於七孔中常出佛音。佛音者系佛陀所示之佛法,此佛法不全由口中所述,举凡头部七孔都能示出微妙佛法之音。七孔者两耳、两眼、两鼻孔及口舌之谓,此七孔有语示现,有动作示现,有眼神示现,有鼻音示现,有耳闻示现,是为七孔均能出示佛音
---佛法之音。故学佛者学习佛法,不应仅从传法者口中所说而得佛法,亦应能从身教中体会佛法,这是真正的佛弟子应体会遵循者。佛音者是佛法之意,福音者是世间法之谓。前者能得解脱知见,达到脱离叁界火宅之境,这才是真正的佛法;後者是修善行,能得世间天界之福报。故我们常讲我在「学佛」,学佛就是学习佛陀的教言,学习佛法,学习成佛之法,那什麽叫做佛法?末法时期,众生业力深重,不能真正学习到佛法,故有些高僧大德不得不提倡所谓的「人间佛教」,使末法时期众生修学一些善行,但他们较不全心投入真正修心养性之处,这是末法时期很无奈的事情,但也因「人间佛教」的机缘,让他们能有佛缘可结,待弥勒菩萨下生成佛时,这些善心男女,均能得晤弥勒佛而亲悟解脱知见,证得无生法忍,那是五亿六、七千万年以後的事了。
什麽叫做佛法?佛法包括六种意义,一者名为「善说」,佛陀依所知如实而说之法,要有无碍智者始能信之;二者名为「善现」,佛陀能使修行人於现世中得善的果报;叁者名为「无时」,行者不待日月星辰等星宿影响,不管吉凶何时,均能修持而得道;四者名为「能将」,以正行正法故,能将众生引至解脱之境界;五者名为「来尝」,系应自身内心亲证亲悟,非随外力或他物而得;六者名为「智者自知」,有智慧者自能信解,进而身体力行,起身实践。
真正的佛法有如《华严经》所说,我们要相信:
(1)一切法之空,(2)一切法之无相,(3)一切法之无愿,(4) 一切法之无作,(5) 一切法之无分别,(6) 一切法之无所依,(7) 一切法之不可量,(8) 一切法之无有上,(9) 一切法之难超越,(10) 一切法之无生。若您能体会上述10个佛法修证过程及境界,您才真正地在学习佛法,也才能知道佛法是什麽。由上得知一个开悟的修行者当先修叁叁昧---空、无相、无愿等叁昧,得绝对的解脱知见後,才能转入有相心法中,悟得中道观,最後能由心用中行菩萨道,证得圆融的空有不二,又有神用的大菩萨或佛陀的境界。我们虽做不到此境界,但也要能知道佛法到底是什麽,才不会妄自肯定,未得谓得,称佛作祖,岂不成大妄语也!
「八者、信佛於六十二见无爱憎想。」
得心中心第十种相貌者,当能於第十佛心决定中,信佛於六十二见法中,无有爱憎等心想。六十二见者系指古代印度外道所执的六十二种错误见解,於这六十二种见解中,佛陀无有爱执与憎离想。
这六十二见大多是指修至行阴区宇的行者,当此超能力所见境界现起时,能见的是八万劫内事,外道因无知而执取所见诸境,见不常说无常论,或见不全之常相说是常,不管常、无常都是不应执着。佛世尊因有五眼,具一切智、一切道智、一切道相智,故能洞察一切境界,於诸境界中不取见、不取不见,故无有憎爱想。
六十二见依《契经》言,大约有本劫本见、末劫末见等两大类。本劫本见者共有五类十八见,其中包括二种无因见、四种偏常见、四种常无常见、四种边无边见、四种不死矫乱见等共十八见。末劫末见共计五类四十四见,合前共为六十二见。五类四十四见者有十六种有想见、八种无想见、八种非想非非想见、七种断灭见、五种现在涅盘见等共五类四十四见。
本劫本见者共有五类十八见,偏向於四禅天之修证行者,其五类十八见为:
---心境计常、四大计常、八识计常、想尽计常。
四种偏常论
---心性为常、自生自灭为无常性;见劫坏处为无常性、见劫不坏处为究竟常;自性为常、一切生死从我流出名无常;行阴常流名为常、色受想灭名无常。 四种常、无常论
---计过去为有边、计相续心为无边;八万劫前无所见名为无边、八万劫内见有众生名有边;计我遍知得无边性、彼不得无边心名有边性;於行阴心中见众生半生半灭,生者名为有边、灭者名为无边。 四种边无边见
---八亦矫乱(亦变亦恒、亦生亦灭、亦增亦减、亦有亦无)、惟无矫乱、惟是矫乱、有无矫乱等颠倒性论。 四种不死矫乱见
---本无因、末无因,指八万劫前不知其因而有众生,称为本无因;指八万劫後不知众生去处,称为末无因。 二种无因见
末劫末见共计五类四十四见,四十四见者偏向於欲界、色界、无色界等的修证,四十四见为:
---色与想之见有四,边与想之见有四,想之多少见有四,想与苦乐之见有四,合共十六种想见。色与想之见---(1)有色有想,意为有色死後有想,除无想天外,存在於欲界及色界四禅天;(2)无色有想,意为无色死後有想,存在於无色界诸空处定天;(3)亦有色亦无色有想,意即死後不管有色无色均有想;(4)非有色分无色想,意为非有色非无色死後有想,亦即我乃色、心具非之我,此背色非心之我乃常住而不坏灭者。想与边之见---(1)有边有想,意为我有边,死後有想之见,存在於欲界及色界天;(2)无边有想,意为我无边,死後有想之见,执着色、非色之法,意为我可遍一切处,故称为无边,惟死後乃有意识,随其所应而存在於欲界天;(3)亦有边亦无边想,亦作我亦有边亦无边死後有想,执着我有色法者,认为我能随意依身卷舒而为有边或无边;执着我非色法者,则认为随有量或无量之所依、所缘,为有边或无边,两者於死後乃有意识,随其所应而存在於全部欲界天。(4)非有边非无边有想,又作我非有边非无边死後有想,否定我为有边或无边,而执着死後生於有想地。想之多少见者---(1)一想,又作我有一想,唯一想,认为我於无色界四空天中,前叁天只有意想流转,故说仅有一想。(2)种种想---又作若干想,我於欲界、色界时,起想系依六根门而转,缘种种境界,故有种种想。(3)小想---又作我有小想,认为我无大想,仅有小想,我为小色、小无色,依小身、缘小境而想,故有小想,其我为狭小之我,以我为小色蕴者,此我除无想天外,存在於欲界及色界。若以我为小无色蕴者,即受、想、行、识等四蕴随一而已,已无色蕴时,以我除无想天外,存在於欲界,乃至无所有处空定天。(4)无量想---又作我有无量想,即执着我有无量之色蕴,或执着我有无量之受、想、行、识之无色蕴。若执着我为色蕴者,谓我遍於一切处,以意识为我所,依无量身,缘无量境,故有无量境界想,存在於欲界、色界,但无想天除外;若执着我为无量之无色蕴者,我即存在於欲界乃至无所有处地等。想与苦乐之见---(1)想纯有乐,又作有乐有想,为色界四禅天之初、二、叁禅天界中,因有我的乐受相。(2)我存有苦,又作有苦有想,为地狱界的众生,以我受苦之相想。(3)我有苦有乐,又作有苦有乐有想,为鬼道、畜生道、人道及欲界众生的我之觉受。(4)我无苦无乐,又作非有苦非有乐有想,为色界第四禅天以上的天众之觉受想。此四相见解认为於此世、他世皆同,均以苦乐等觉受为客尘,我体於不明了之状况下流转生死中,於死後乃有意识。
十六种有想见
---即为色与无想及边与无想,故其八种无想为:(1)有色无想,(2)无色无想,(3)亦有色亦无色无想,(4)非有色非无色无想,(5)有边无想,(6)无边无想,(7) 亦有边亦无边无想,(8) 非有边非无边无想。前四种见解分别顺次执着我为有色、命根、色及命根、非色非命根,死後皆生於无想天中,果报与四禅天福报广果天天寿等齐。後四种无想见中,有边与无边之别,系由於执着我为色法、无色法,当「我」之量狭小时,称之为有边;当执着我为色法、无色法,且遍於一切处时,即称为无边。 八种无想见
---当执着以色、无色相对时,即有非有非无想等四种见解;当与有边、无边执着时,又成另四种见解。前四种为(1)有色非有想非无想,又作我有色死後非有想非无想,(2)无色非有想非无想,又作我无色死後非有想非无想,(3)亦有色亦无色非有想非无想,又作我亦有色亦无色死後非有想非无想,(4)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又作我非有色非无色死後非有想非无想。此种行者即远离无所有处之染着者,执着非想非非想之无色诸蕴为我,或者以我与色合而执着我为有色。因其所入定想不明了故,会执着如我现在於非想非非想,则死後当如是。後四种为(1)有边非有想非无想,又作我有边死後非有想非无想,(2)无边非有想非无想,又作我无边死後非有想非无想,(3)亦有边亦无边非有想非无想,又作我亦有边亦无边死後非有想非无想,(4)非有边非无边非有想非无想,又作我非有边非无边死後非有想非无想。此种行者因得非想非非想处定,执着无色蕴为我,其入定之时短促并以一蕴为所缘,称之为有边。若其入定之时长久而以四蕴为所缘,称之为无边。此等行者所入定想不明了,故执着如我现在於非有想非无想,则死後亦当如是耳。 八种非想非非想见
---外道七种断灭论,又称七断见论、七事断灭宗。此等外道主张众生死後完全七断灭,即谓此四大、六入木父母所生之身为无常,死後当归於断灭。又称於欲界、色界、无色界等生後依当断灭。故此断灭见者为(1)我有色,粗四大种所造为性,若自己若他人之我身死後断灭,毕竟无有,见身有死後而无故,是谓死後断灭。(2)我欲界天死後断灭,(3)我色界天死後断灭,(4)我空无边处死後断灭,(5)我识处死後断灭,(6)我无所有处死後断灭,(7)我非想非非想处死後断灭。 七种断灭见
---此涅盘见与佛陀所说之涅盘不同,乃外道所执之现在涅盘论,共有五种。此等外道依後际(未来)所起之分别见,即(1)主张现在之五欲自恣受乐,故称此欲界即是涅盘,(2)复主张色界初禅天之离生喜乐地即是涅盘,(3)复主张色界二禅天定生喜乐地即是涅盘,(4)复主张色界叁禅天离苦妙乐地即是涅盘,(5)复主张色界四禅天一境性住即是涅盘等五现在涅盘见。 五种现在涅盘见
此六十二见皆系五蕴身所发之错误见解,色、受、想、行、识五蕴中,依「现在」修证起错误见解,或依「过去」心识体知一切法,或依识见「未来」果报,不能全见而得局限之见,并执着而生偏见者。在五蕴身中缘过去、现在、未来等法中,过去识心法中有常、无常、常非常、非常非非常等见,五蕴乘以此四见,即得廿见。在「现在」法中以身体知有边、无边、有边无边、非有边非无边等四见,再乘以五蕴总形成另廿种见。在「未来」法中,有果报体知的如去、不如去、如去不如去、非如去非不如去等四见,乘以五蕴则总成廿种见。如此合计六十种错误见解,再加上神与身一、神与身异等二见,即总成六十二见。
行者在修行的过程中,不管对身体的体知,对识心的体知,对未来果报去处的体知,都不加以执着取见,则此六十二见即不会犯着。若无有境界就没有六十二种见解的生起,更谈不上是犯着。设若行者证至色界世间禅定或无色界四空处定时,都不去执取身、识之见,也不去推测未来果报之去处,如此见境不执,以般若智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即能顺利度过此六十二见之执取。
「九者、信佛於五浊世常度众生,说无碍心无有边际。」
得心中心第十种相貌者,当能於第十佛心决定中,信佛於五浊恶世中,常在度众生,度一切众生已,却无有一众生度想。同时也能以四无碍心,演说一切法要,其法要无有边际。
当先说明五浊恶世,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等五,我等六道众生因无明种性,轮回在此五个污染法中,失去清净自我。何谓劫浊?减劫中,人寿减至30岁时 荒灾起,减至人寿二十岁时疾疫灾起,人寿减至10岁时,刀兵灾起,世界众生无不被害,故此称为劫浊。何谓见浊?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转生增盛,邪见遍处,使人不能分别正邪,偏执邪见,行者不知修菩提解脱大道。何谓烦恼浊?众生诸多爱欲,五欲缠身,烦恼无量,是谓烦恼浊。何谓众生浊?无明造因,与众生结无量善恶因缘,形成果报之因,感召众生因缘,流转於生死海中。何谓命浊?众生有修、无修,天上、人间,善道、恶道,五趣中轮转出生、没入,在生死海中无有出期,是为命浊。
得心中心相貌者当能信佛陀,常於五浊恶世中一直在度化众生、不舍离众生。虽然末法时期,众生卑劣心盛起,但佛陀还是一心一意尽量地在度化众生。使我们发菩提心,求最胜道。透过我们修学心中心法的,佛陀亦在度化我们,他能以方便智,演一切法要来利益一切有情众生。
「说无碍心无有边际。」
佛陀的无碍智有:心无碍、色无碍、解无碍、辩无碍,故此称为四无碍心。此处佛陀为度五浊恶世众生,讲经说法难免涉及四无碍解,四无碍解即是法无碍解、义无碍解、词无碍解、辩无碍解等在语言文字上的智慧。但在度众生中,为要使众生离苦得乐,难免又有叁种无碍法,一为总持无碍,即能自然演说一切陀罗尼门,加利一切有情众生。二为辩才无碍,能随众生大小根基,为他们演说一切大小乘法要。叁为道法无碍,佛陀有大智慧,能通达一切世间、出世间、出出世间法要及能用世间一切语言文字,无有障碍。
若在度无量众生中,难免会有心用无碍,此佛身有十无碍,十无碍为:
(1)用周无碍,(2)相遍无碍,(3)寂用无碍,(4)依起无碍,(5)真应无碍,(6)分圆无碍,(7)因果无碍,(8)依正无碍,(9)潜入无碍,(10)圆通无碍等十无碍行。另佛陀在性相互用上亦有十种无碍心,(1)为情事无碍,(2)为理事无碍,(3)为相入无碍,(4)为相即无碍,(5)为重现无碍,(6)为主伴无碍,(7)为体用无碍,(8)为隐显无碍,(9)为时处无碍,(10)为成坏无碍等十无碍心。由是佛陀当能演说一切法以无碍心说一切法要,有为法、无为法,世间法、出世间法、出出世间法等。故得心中心相貌者,应能体知佛陀是无碍人,演说一乘道是为佛道。
「十者、信佛菩萨及诸金刚常现神力,能化众生一一成佛。若如是者,名第十心。」
得心中心第十种相貌者,当能於第十佛心决定中,体会随时随处都有佛、菩萨或金刚大力士等,在护持、指导、教化我们,也能感知诸佛、菩萨、金刚神等在化导一切众生,使他们都能觉悟成佛,不再轮转於五浊恶世中。
只要我们不私心、不发起 心,用慈悲心对待要度化的众生,对待要度化众生的冤亲债主,自有佛、菩萨、金刚护法神等暗中给你加持,你要有这种信心,自己要成佛道,众生也要能成佛道。
你修心中心法或大随求陀罗尼,不能有所成就,表示是你心还不够清净,代表你还有什麽不正当的心或邪心,关於这些,你要自己反省自己,不是佛菩萨及诸金刚没有常常现神力在保护你。而是你心不正,导致邪心邪术的魑魅、魍魉加身,才会越走越远。
不然,到最後众生都能够慢慢的成佛,不是现在成佛,也许在未来好久、好久以後会成佛。将来龙华叁会,只要末法时期接触到佛法的,一到弥勒菩萨下生成佛以後,在那个时候都会受弥勒佛教化而觉悟,但不是成果地佛,都会觉悟成觉者,成为菩萨一样,如此就不会轮转,不会堕落於五浊恶世中了。
以上所述得第十心中心相貌者,如果有这十种信佛的体知与心态,就已经得到第十种佛心决定了,要有这十信,也因已有修证,故都能对佛产生信心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