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佛心经》
             心中心相貌--佛心决定
(10--1)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十、第十种心中心相貌

佛心经云:「十者,须存十信具足:一者、知佛常住在世,有大神通。二者、信法深远,具大方便力,有决定力。三者、信佛慈愍,广施法要,拔济众苦。四者、一切怖惧,自然除尽,诸佛菩萨,渐自降摄。五者、知佛于五垢中,常现慈光。六者、信佛于六贼中如父母。七者、信佛于七孔常出佛音。八者、信佛于六十二见,无爱憎想。九者、信佛于五浊世常度众生,说无碍心无有边际。十者、信佛菩萨及诸金刚常现神力,能化众生一一成佛。若如是者,名第十心。」

 

「十者,须存十信具足:一者、知佛常住在世,有大神通。」

第十个心中心相貌是什么?得第十个佛心决定者是什么样子?就是要能存有十种具足的信心,这十种信具足是自然生起的,因有所悟而能生起这十种具足心。那十种具足信心?第一者是要知道佛陀虽是进入了涅盘,但其法身却永远常住在这世间;也因为祂有大神通力,故能给地上菩萨无量的身化、语化、意化等三化教悔,给予无限的指导;也能给求佛地者无量的助力,因祂具有大神力,故能利益一切地上菩萨及求佛地者。

我们先要来了解佛为什么会是常住在世?能常住不坏者诸烦恼惑已灭,则真常之理地方显,其真常之理是不生、不灭的,是不变、不坏的,故如此才能称为常,这也才是真常,能永住在世,故说佛是「常住在世」。也有一些称为常,其实还是有变异、有期限的,例如声闻、缘觉、菩萨等修至百劫、千万亿岁,或一劫至八万劫后入灭,这也许亦能称常,但并非真常,此常仅表示久远住世之义,终有变易,而非指如佛的不变、不迁的真常法身。

再来谈谈佛的大神通,一般外道世间禅行者等其神通是有五,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就是阿罗汉、菩萨等也有五通再加一漏尽通。而佛陀则有三明、六通,三明者是前六通中,再具足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此三明与三神通有何不同,天眼通能见天上、地狱及一千大千世界,佛则能见宇宙中所有三千大千世界;天眼明在菩萨摩诃萨及佛的境界称为天眼智通,以天眼彻见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及见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之类,若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非有色、非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十二类众生,如观掌中阿摩勒果(余甘子)。佛的天眼明非一般世间禅定或小乘圣人所证得之天眼通可比。

宿命通者仅能知八万劫过去、未来众生因缘果报现象,而宿命明者即能知无始无终时空的一切有情、无情众生因缘果报现象。佛陀的宿命明又称宿住随念智证通,于一切事无忘失,智慧先导三业清净,福德智慧二种庄严,自然觉悟能忆过去百千万亿那庾多劫事,若成若坏皆能忆知,此是宿命明之境界。

最后,漏尽通与漏尽明有何不同?漏者流注漏泄之意,亦即烦恼之异名,谓众生因为烦恼,常由眼耳等六根门漏泄成患,故于生死海中流转不止,故说是烦恼,也称做「有漏」。而小乘圣人的漏尽通者虽无有烦恼心,但阿赖耶识中黑业种子俱在,祇是行者不受其影响而起烦恼者,意即漏尽而习未尽者;而漏尽明又称漏尽智证明,是阿赖耶识中种子均是白净业者,更永断烦恼者,更无有余习及色身,故称漏习具尽,是为漏尽明。

除此之外,佛更有十八不共法、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有无忘失法、恒住舍性,有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这些都是大神通大智慧,不是一般外道仙人或小乘圣人所能比拟的。

由此得知我们要得心中心相貌,定要能认知佛,祂是不会灭的,虽然是入涅盘,为什么你意念祂,祂还是会现起。你虔心诚意地忆念哪一尊佛?祂就还会现起,祂永远都住在世上,因佛是有大神通力的。

然而有些人学了一些小神通,就以为是成佛作祖了,如果能得心中心决定相,才有无碍智知道佛神通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譬如阿罗汉可以观12类众生的因缘,只是八万劫前、后的事情,但是八万劫有多长?以无始无终的空间、时间相形之下,真的是九牛一毛。佛的智慧能知无始无终的时空事,虚空之中所有的一切,哪一个时间、事缘祂都能清楚。故得佛心决定者对佛的大神通力,是能深信不疑的。

 

「二者、信法深远,具大方便力,有决定力。」

第十个心中心相貌中,即要能信佛法深远流长,更具大方便力,亦在一切方便中更有决定力。要体知本句心中心相貌,当要能于利益众生中体知,一切佛心所起的心法,是深远流长的;是从心地里面自然生起的,是无所做作的,是率直而出的。也因此而能先洞察机先,以方便法门来现起佛法,以方便力故,该走迂回曲折的路,就会让一切佛法以迂回曲折路径前进,最后终能达到所做皆办的目的,因此佛法不论直趋本源,或是以方便力走迂回的道路,均能有决定成就的力量。

此段经文若非得心中心相貌者,及得佛心决定者是不能体会的。开悟后的菩萨应能以方便波罗蜜多度到彼岸,在对自己用方便波罗蜜多,或在众生化度中亦能以方便波罗蜜多,使佛法产生绝对的力量,也就会有决定力产生,当然最后都能圆满成就一切所要做的佛事。

当一个法或欲做的事,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有所成就时,就要用方便法门,而地上菩萨对于方便法门都自然会用。当一个方便法门用出去后,事情就会慢慢的转化,一个简单的方便行法有效吗?只要有信心,只要你心是足够的清净,只要你有足够的慈悲心,一切方便法门自然就有决定效力。

上一次我们修法,蒲雪美大德要我们帮她妈妈(住院、昏迷)回向,我们回向了,也许你嘴巴念一念就回向了,今天她打电话来说:她妈妈已经从加护病房,搬到复健病房,今天要再请各位的修行功德回向。只要有信心,法虽然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就,因是要以方便法门慢慢的,使众生的业障潜移默化地转化,故说佛法直截、方便都会有其决定力,但某些时候就要用方便法,也能得到决定力,我们要有信心。

以后你们在行菩萨道,不管用心中心咒语,或用大随求咒语时,只要心清净地去持咒,虽不能一天成就、两天成就、三天成就,但到最后慢慢地都会有所成就,不要有怀疑的心。

 

「三者、信佛慈愍,广施法要,拔济众苦。」

得心中心相貌者能代佛宣说佛法,代佛行使菩萨道度化众生,也因为佛有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等四大无量心,故说佛有慈愍心,得佛心决定行者,亦当有四无量心。认识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之前,先来认识菩萨的四无量心,此即菩萨为普度无量众生,令他们离苦得乐所应有的四种体证。一、为慈无量,菩萨能令无量众生得乐,是为慈无量。二、为悲无量,菩萨能令无量众生离苦,是为悲无量。三、为喜无量,是菩萨能令无量众生离苦得乐,于内心中深感无量喜。四、为舍无量,是为菩萨对一切众生平等观之,无有怨亲、我他分别,同样平等能让怨亲离苦得乐,是为舍无量心。

菩萨既然有四无量心,那佛更有四大无量心,是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等,佛能给与众生无量福乐称为大慈,能拔除众生一切痛苦称为大悲,因能行大慈、大悲故佛有大喜,更有大舍平等心,较菩萨四无量心更大有过之。

我们得佛心决者定当要行菩萨道,要能去拔济众生的苦难,使众生得乐利。也因为佛的慈悲力感化影响,得心中心相貌者才有那种慈力、悲力,才有喜舍心,才有行菩萨道的行为,难行能行,永不退转,这才是佛心决定者,得第十心中心相貌者。

 

「四者、一切怖惧,自然除尽,诸佛菩萨,渐自降摄。」

这是经典上漏掉的一句话,是从《大藏经》的补语里面列进来的,所以古代经典抄写来、抄写去,有时候都会断漏句。陈同学从六龟带回来的二十本《佛心经》,我只核对这六印部份之文句,就发现错误一大堆,也漏了一大堆,错别字一大堆,漏掉的句子也不少,根本不能用,还是再送回给上悟下本师父去了。否则此种版本拿到佛堂上课诵,是很不好的。以后我们法尔禅修中心是不是可以自己来做,做一个法本要很慎重,不能草率。连《大藏经》的大正本,都会把第四句的整句都漏掉。当然人家会去考证,又把这第四句再加上去,这第四句原是漏掉的。

第十个心中心相貌中,十信具足中的第四是能除一切怖畏与恐惧,此种去除怖惧是修法中自然而然地除尽,当然每个人业障都很多,且修行中境界越高就越有魔障,难免在第一次所遇到的状况,因无知就会有所怖惧,若有善知识指导就可能好一点,若没有人护持、指导,往往会因境界认识不清,而造成慌张失措,有时好事反而会变成坏事,又加上毘那夜迦、冤亲债主等的搅和,更会有很多的状况发生。

在修心中心法中遇到的障碍、恐惧,只要你虔诚的修学心中心法、或者修大随求陀罗尼,上座时间不断,念咒之心不断,咒语已能念上数十万次,或上百万次,则咒能入心住于阿赖耶识中,当然就能与诸佛心相应。之后,遇有魔障、怖畏事都有诸佛、菩萨护持,一念心中心咒,我等心会渐渐为诸佛菩萨所摄,诸怖惧事也会为诸佛、菩萨所降服。

行者修行中若无有恐怖事,都是些善境界的样子,那是不可能的,其原因是您修行境界、层次还不够高,故没有遇到魔障的资格与条件。若是真修行有境界的人,一定会碰到魔障,产生怖惧之事,此时若对诸佛、菩萨信心不移,诸佛、菩萨就会把你的障碍慢慢的化解、降服掉。

若一个修行人没有遇到障碍,也有可能是遇到了魔类,魑魅、魍魉之类,因智慧不足把它看成是佛、菩萨,没有办法知晓,而为魔类所著而不自知。行者虽然产生诸多《楞严经》上所说的魔相,但都无警觉而不知放下及超越,这种行者可能就是与魔类为伍而不自知,反而会自认为境界很高,所产生诸多的怪力乱神的事端,还自以为这就是修行的工夫,此种人会因认识不清而沦坠的。

当然一个修行人不一定要修心中心法才会有成就,才会得到诸佛、菩萨的摄护,度过怖惧等事端。修禅、念佛等人也会开悟的,当他们也有境界时,亦因能产生对佛、菩萨的信心,坚定不移,当然也能为诸佛、菩萨所摄护的。

 

「五者、知佛于五垢中,常现慈光。」

得第十心中心相貌者,理应能知自己的心垢还存有那些,不是真修行人才会在种种境界上执着,说我有这个能力,我有那个能力,我会这么样,我会那么样,就从来不去发觉自己心垢还有那些。从这段话您也可以研判自己是否是修正法的人,还是一些外道行者,甚或是已着魑魅、魍魉而自称在修行者,因此种人都不会去寻找出自己的心垢,心垢不除,心不能清净,怎能回复到未迷失前的本来面目?

五垢就是五盖,是指贪、瞋、惛眠、掉举、疑等五垢心。若有行者贪执五欲(名、色、财、食、睡)者是初机修行人,而修心中心法者之贪垢是指「贪有」,贪着修行中所有的境界,若不能以般若智破除的话,就会被诸天所感召而出生在其天处,或会为外道、仙众等感召而成为外道、仙人。当高境界、层次的修行人有所境界出现时,都能感受到诸佛现慈光,去除我们心地中「贪有」的心,保持不即、不离之境心,如此才能走向菩提道究竟涅盘之路。

瞋心者指违情见之境上怀有忿怒心,上级、师长不如您意时,自己内心会发出瞋心,虽不会显露出来,但瞋心确实已在发作,有妙观察智行者当能体知,骗不了这种行者的。另者,下属、徒弟、儿女不如您意,更在外表上大发出瞋心。瞋心是佛陀所说三毒之一,瞋心也很难修到心真清净,要经能忍、安忍、柔顺忍,到最后能不忍而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时,就能面境不用忍,自然面境如如不动其心。很多人对于师长做了很多供养功德,有时一念无明发起瞋心,火烧功德林,把以前所做的功德一把怒火烧光了。故修行人瞋心之心垢定要断除,要断瞋心当修学忍辱波罗蜜多,使自心能对一切逆境、诬害境界,都能无心地去面对。行者遇有瞋心时,常有佛的慈光加被,能保持一觉知心能观到自心瞋意要起的状况,然后也很清楚地不与它相应,此瞋心垢自然又熄灭了。如此常沐浴在佛陀的慈光中,改造自己的瞋心垢至瞋心灭为止。

惛眠者是指心惛昧不明,有如梦中让心进入半昏迷状况,把握不住清醒的自我。这样的心垢怎能好好修心,怎能觉醒自己不要迷糊?修心中心法或修禅定行者,不管什么时候,怎样的境界,都要把持一清醒的觉知心,不要进入惛睡无知的状态中,这样我们在往生的一剎那,才不会迷失又进入全昏迷的弥留状况中,才不会又去轮回了。

行者要能不惛眠,当要色身气机具足,才能保持一觉醒的心,不会有所谓昏沉的毛病,很多人以为昏沉是修行人必定有的毛病,其实不尽然,主要还是遇到魔障,如毘那夜迦等要让行者入无修状态,就会让人入惛眠中。遇此状况就会有佛的慈光加持,铲除此种毛病。除非您不是真正修菩提道的行者,是假借佛教名称而做些不三、不四的邪法,挂羊头卖狗肉似地,在破坏佛门清净行,当然这种人无有佛的慈光加持,也不能去除此心垢的。

四者掉举心垢,有时称掉举恶作盖,行者心之躁动、不安是谓掉,举言论义成戏论谓之举,总之,掉举盖者常使行者心不能安住寂静中,常有无量义要宣说的样子,其实都是胡说八道的多,有的人修不到果地就想立言出书,这都是掉举心垢无法除尽者。修行人不好好控制自己的习气、毛病,让自心安然定住不动,常在有所体悟而尚不真确之时,喜爱起心动念,作作诗歌、写写偈语,更会使心浮动不安,进入情见执着中。有时更因五根面对外尘境不能自己,所见、所闻不如己意,就会兴起论战之心,与人结恶缘,使心更进入不安定之中。

逢此之时,真修行人当能体知佛的慈光加被,叫您放下一切起心动念想,叫您安住在寂静祥和的自性空中,也让您觉知外境的人,是何层次、何境界所说的话语,不必由我们去诤论、强辩。如此觉知后,行者多自在、潇洒,这些都是佛陀的慈光加被,您也都能觉知,感恩又感恩,佛的慈光加被。

最后的疑心之病,于初机修行人对治的疑病,都是在周遭生活中所发生的人、事、物等产生疑心,这是要好好的转自心垢,也要有能力察觉自己的疑心病,不要让它滋长生事。另外,修心中心法行者或禅宗行者,于修行有成后,当能体知诸佛慈光加被,能在境界中面对光怪陆离事,都能不起疑心,保持一平常心面对,对诸事能不即不离,永处安祥如如中。 

佛心决定行者当能沐浴在佛的慈光中,慢慢的断掉你这五个污垢。如果这五个污垢不灭除,要如《佛心经》中所言,要一一印契一一神通,那是很难的。所以我们为什么一直要念心中心咒?我不知道你们虽然每天坐一座,有没有每天一有空就念心中心咒?要这样子做,因为你咒语越念越多,念了几百万遍,甚至于念了万万遍,你这个心就能与佛心一样了,这样你才能想什么就成就什么,手印一结,你要成就什么神通?它也就会来了。

我们为什么神通起不来?已经五年、六年了,为什么修不来?为什么没有一点样子?甚至有的习气毛病还越来越重,以前修禅时,还知道用觉知心去控制这个妄心念;现在念这个咒,把你潜意识的毛病挖出来,你却不知道去控制这个心,忌妒心、疑心病一大堆,没有坦荡荡的去承受所现的一切境。

如果这五个污垢灭除,就是在佛的慈光加持下,慢慢的让它没有了。如果还有或者是越来越重,表示你碰到了上面这些毘那夜迦之类的,没有办法去转他们,反而被他们转了,哪里有心中心在?更别讲心中心法已经修了千座,或者修了几年了,也不知道修了几座了?但就是没把这个咒语念进去八识心田中去。所以随时有空就要念,既然要行菩萨道,暂时把念佛号的心放下也没有关系,专心多念这个咒,一定要把这五垢心全部灭掉。(待续)


[ 《佛心经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