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佛心经》
             心中心相貌--佛心决定
(1)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一、前言

今天各位要请修心中心法第二部分的修持,请法前要了解什麽是心中心相貌,您们修第一阶段的法,有没有得到佛心决定之心中心相貌。心中心相貌是修《大随求陀罗尼》之基本德性,心中心法如果你修满千座时,应该都已经进入佛心了,进入佛心有什麽心中心之相貌?我们今天要把这12种心相说明一下。

在修法过程之间,虽然有的已经过了叁年、四年,但是这中间难免会碰到障碍,碰到障碍又随着境界去转。今天所要讲的里面就有提到六种现象,譬如第六个 那夜迦,这六种其实等於是恶形、鬼类的,你在修行时他会来考验你,你要把他当成善知识,当此境来要转你的心,不要求那个境灭。从第一期、第二期灌顶同学中所现的一些行为,不难从这 面去观察到,他们还会受境界的影响。

我们要修《大随求陀罗尼》,当然最基本的要回到心中心法,如果你修心中心法不能修到心里面去,就是没有得到佛心,佛心没有得到,你念起咒来就没有力量。也就是说你们虽然有的人一天一座,一直在坐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将咒语念到脑筋里面去,能够念到睡觉的时候也在念,然後行、住、坐、卧之间随时都在持念这个咒语,这样子你本身就够格来修《大随求陀罗尼》。

接着下来讲《大随求陀罗尼》,是要向佛有所求,当然不能为你自身求什麽?或者是想中乐透彩,很多人打妄想说:「中乐透彩,我要为法尔赶快买一个道场!」我说:「那种一定不会中的!」没有种那个善因,只是去买一个奖券就会中彩?没有修善行、没有修福报,这都是不正确的。当有所求时,都应是大事情,也都是为度化众生的事情,才会有所求於佛,也才能成就。

关於这一点,今天虽然是第一次在教导大家修《大随求陀罗尼》,你们要有正确的知见,不要去为自己、甚至於对一些不该用法来帮他求什麽的,如求发财也不行,真正的佛教徒不是协助人家去升官、发财的。

要修《大随求陀罗尼》当然还是以心中心咒为主,所以我们看底下所述说的,要先修心中心咒1,080遍,接着再修《大随求陀罗尼》1,080遍,这样子两个合起来,你就能够於需要时向佛有所求,所求就能够满愿。

今天我们还是先来说明心中心相貌,从你修心中心法中有无证到「心中心」的相貌,得到了没有?或者是修心中心相貌之间,会碰到这些障碍,有没有智慧把它转过来?

 

二、心中心相貌

《佛心经》云:「佛告阿难,我与汝说心中心相貌,不离一切众生,有十二种心,是佛心中心事,何者是耶?」

这一部分是《佛心经》卷下,世尊讲了《佛心经》以後,有人依这心中心咒及六个手印修持,但是不见得每一个人都能够成就,因此阿难请示於世尊,如果是修心中心法还不能够成就的时候,要怎麽办呢?释迦牟尼佛即再阐释《大随求陀罗尼》。其实这个《大随求陀罗尼》不是只有在《佛心经》 面才有,在别的经典 面也有讲到,也都是佛所护持的一个咒,都是在讲「佛心」,真正讲到如来法的经典 面才有的。这 所说的,不离一切众生者应具12种心,而修了《大随求陀罗尼》要与众生的心一致,因要能为众生解除困难为主。不离一切众生的心有12种心,就等於是佛心中心的事情一样,这12种心是什麽呢?

 

1. 自苦能受,发解度众生受苦心,是为佛心第一决定

「一者自身相苦而不辞苦,自心处苦而见一切众生受非常苦时,念念称说,大悲愍生决定心。自身不见苦於法无所得,能见众生苦救护以命,彻到得出离者是名第一心。」

「一者自身相苦而不辞苦,」

菩萨当先劳身,自身相受苦应能不辞苦,若能得金刚身,更不会觉得色身会累或会苦。你要当菩萨,不是那麽好当的,随时都会碰到障碍,或者是信众的一些冤亲债主,或者是天魔、鬼神之类的,所以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你修这个心中心法还觉得很安详,修禅定才有安详,修心中心法是要为众生解除困难的,所以要有为众生受苦的心理准备,不要怕身体吃苦。

「自心处苦,见一切众生受非常苦时,念念称说,大悲愍生决定心。」

若菩萨自己心受诸苦时,见一切众生更无智慧,更受一切的苦,这时菩萨当念念称说,菩萨应该生起大悲心,有大悲心才能成就佛道。自己的苦应有智慧化解,然後才能来面对众生的这些苦难,一心只希望为他们解决困难,你有这个心就是有大悲愍的心,那就是成就佛心中心的一种决定心之相貌。

「自身不见苦於法无所得。」

反过来说,自己身体不受苦,是无法学得佛法的,因菩萨有智慧,当自身受身苦时,定能以智慧化解色身的苦痛,如用瑜珈、气功、中草药、维生素等;当心受苦时,应能观心然後调伏之,能观就以观心来超越,若不用观心自能如如不动,正是学得无上心法时,要诸法有所得,都是从境界中来磨,正是心地法门的写照。

如果你的身体没有受苦,你修什麽法都无法成就,何况是要修心中心法,所以我们看第二期、第叁期的同学,每一个人在修法过程之间,色身都非常的痛苦,色身的痛苦结果---气脉会通,才会有所成就,没有成就,就是无所得,是怕身苦的结果。

「能见众生苦救护以命,彻到得出离者是名第一心。」

菩萨能够见众生的身苦、心苦,见後当救济保护他门,纵使损及身命,亦在所不惜,只要能使众生彻底地离苦得乐,这样就是第一心的佛心决定心。自己要能受苦而有所得以後,进一步的也要对众生的苦难起救护心,也要能以自身命来救护众生。

要让众生离苦,不是只有解除他的色身苦难,最好也要让他能修学佛法,解除心中的痛苦以外,更能够得到解脱,出离就是解脱,这样才是有佛心中心的第一个相貌。

 

2. 当苦来能入叁昧,冤家来当父母想,是为佛心第二决定

「二者观一切苦,如现前想而不动转。观一切苦作不定想,自身有苦如入叁昧想。有诸恼乱来相及者,作入四禅想。一切怨家来作父母想,欲救诸苦观此苦人,如孝顺子向父母想,是名第二心。」

「二者观一切苦。如现前想而不动转。」

第二能以观来破除一切苦境,当一切苦现在面前的时候,虽有所想但不要动转,说是受不了了,或者是不干了,或怎麽样了。这样是禅定心不够,在第一阶段修心中心法时,行、住、坐、卧之间,应该建立起那种非常高深的定力,身苦、心苦都能不退转,如此才能与诸佛的心相应,这样子一切苦现前的时候,也就能不动转了。

「观一切苦作不定想。」

若行者不能做到对诸法如如不动,那就要用观的次要法门,观一切法无常、不定。今天所受的苦,明天不见得还会苦,即使明天受苦,後天也不见得还会继续再受苦,要有这种心理准备,我们对诸法无常的观念要建立,获得无常观对修佛法是很重要的。

「自身有苦如入叁昧想。」

如果你的身体有受到苦难,对於面对这种苦难,要作入正定、禅定想。我们修行的人碰到障碍,都是由於色身气脉不通,如感冒、头痛、受伤、...、等等的障碍,会使自身受苦,自身受苦,进而可能影响到心,心就住不了叁昧中,这有时是难免的。但是你定要把它看成是在苦中学禅定,有一种叁昧升起一样,即能对境无着,有一种正定由内心升起,就能简易地克服自身所受之苦。故学佛法要勤练禅定、叁昧,叁昧心未得时,也能用观想法使心入禅定中。

「有诸恼乱来相及者,作入四禅想。」

若行者遇有诸阿修罗、魑魅魍魉、鬼神、天魔等来扰乱时,就要住入一境性中,作入四禅境界想,四禅境界就是能了知其境,但心却如如不为所动。如果有一些苦主的冤亲债主、非人等类来扰乱的时候,你要做入四禅想,入四禅想入一境性,是谓对着一切境界的时候,用你的自性面对着它,只有一个法---觉知此境,但心却能不相应。简单的讲也就是住境不生心,要有这种定力,这就是四禅的境界。

「一切怨家来作父母想。」

面对着心里产生毛毛的觉知,或心里知道是身不舒服了,或心是有一点害怕了,当你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一定就遇到境界了,但是您的定力还不够,记得不要起厌恶心,更不能起什麽心法对治他们。反而要把他们当作父母想,反而要善待他们。若功夫好一点的,就是知道周围之间,有一些非人、不安好心的人或众生,知道就好了,也不要起什麽想,就样就真的能如如不动。

「欲救诸苦观此苦人,如孝顺子向父母想,是名第二心。」

菩萨要救众生诸苦,就要观此等苦人有如父母,才能尽心尽力地去救度。我是一孝顺的儿子,应该孝顺苦人如父母。把他当作要救度对象的苦主,不是只有你救度他苦主就好,冤家也是众生之一,也是在受苦的众生,也要把他观成也是受苦的人,两者都应拔苦救济。他为什麽会来要债?因为要来对某人索回他以前不甘愿的债,这也都是心在受苦的,亲疏众生都在受苦,苦主对象的冤家也在受苦,两个人都在受身、心的煎熬。

孝顺的子女应该对父母怎麽做?苦主双方都设想如父母般,要有这种心态,也就是说不要有那种为了救这个众生,而把冤家当作敌人一样,这种心态不要有。你在修法过程之间,本来就有这种心态,但要了知大家无明才会冤冤相报,既然要解除这个众生苦,就不能再打击另外一个众生。救亲打疏者是道家常常施行的方式,但是我们修学佛法要有慈悲心,不能有这些观念,把苦主的债主也当做是父母一样的,做一个孝子女,对父母应该怎麽做?那是很清楚的。

当菩萨自苦时,当苦来能入叁昧想,冤家、苦主来能当父母想,有这些心态就能够怨亲平等,甚至於进一步把他当做都是父母想,你有此种心境就有第二种的心中心的相貌,佛心决定就更进一步,是有一点得到佛心的样子了。(待续)

(91.03.10 讲於 法尔)


[ 《佛心经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