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圆觉经》- 以幻修幻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
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一、 经文:

(一)身心皆幻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二)垢尽心明

「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三)见色执色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四)净性离幻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二、释解:

(一)绪言

什么是「以幻修幻?」第七识所起的幻,系因执取第八识种子而起幻心,第六识所起的幻(颠倒妄想、颠倒是非、黑白说、不按理出牌、乱七八糟等),系执取第七识所起的幻法,或第六识对外境执着所起的幻心,此种幻上加幻,显示吾人心病愈多,这第二层幻愈觉离谱。

我们要用觉知的空性来观照它(幻),虽然这是幻法,我们初期还是要藉幻来修幻,把这个虚幻法,练成不黏、不执取。幻成第六识的相分(法相)时,幻得太离谱了,要藉修行来慢慢能离幻。

圣人能住境不生心,如实现其境。凡夫心境起执为有我,再加上自己的宿习推波助澜,更入妄想烦恼境。例如说第八意识照现一圆形物,圣人心境亦现一圆形物而已,无有自己念头起。凡夫则不然,看到圆形物则起心相应,认为此圆形物不好,应成椭圆形才好,更离谱的会认为三角形才好,这就是习气相应、妄心作祟。圣人心中所现圆形物虽是幻,但圣人能离。凡夫心中所现圆形物,凡夫不能离,故有无数妄想念相应。有朝一日,凡夫也能住幻不生心,也能转凡成圣。

那凡夫要怎么来修、来改自己习气呢?先改一半,把极力扭曲幻化的三角形,先改成扭曲的椭圆形,进而再把椭圆形转改成「圆的」,回到本来的样子,然后再把大小改成原来的一样,与心境的相分(法相)百分之百一样,这样才算修行成功。

如果常颠倒是非,就是个性太差、习气太坏了,把它改正过来,改了一半时,还有一点微细的习气毛病在,只是比较淡薄了。现在,再把微细的习气都改得没有了,则第六意识相分跟心境中相分一样。既然两者一样,第六识相分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你就可以达到:看是看了,啊!这是山!山,我不去分别其形状是「好吗?」,是「不好吗?」,什么意念都没有了,就是要这样。既然达此境地,第七识相分、第六识相分现不出两样法相,这个妄心也就灭了,幻境就灭了,没有必要了。幻也好,不幻也好,也没有必要加以理会了。

同样的,以幻来修幻,以一个幻来改造这胡思乱想的幻,举个例子—想念你的妈妈,如果种子现出来的话,你妈妈的影像会出现在你脑筋里面,再去想她,用你自己个人的感情作用去想,这也就是凡夫境啊!我为什么要想呢?想也没有帮助啊!如果我很爱她、想念她,光想是没用的,我为什么要起这个妄想?她也没在我面前这里啊!用这个心起,来改变你对她所起思念的心念,当念头都没有时,妈妈的影像起,你不想她、执取其境,自然影像就灭了。

所以你打坐时,内心所起的法尘,不要去抓它。那个种子是永远不会灭的,你干过的好事、坏事,是永远不会灭的,为什么无漏行者不会被这些业来转呢?能控制第六、七意识妄动的话,让第八意识心自起自灭,你不去抓它的话,这个种子成不了气候,有因没有缘,果就不能实时成,就是这么来解脱的。如果您不能做到这样,常常心内取境,脑筋所栽的种子,都没办法灭掉第六、七意识的分别、妄执,那你就卡死在这里,永远没办法解脱。

(二) 身心皆幻

经云:「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

所谓幻身者包括五根六尘,五根是色身,六尘是五根门头所对的境色、声、香、味、触、法。这色身如何来灭掉?对五根不执就是灭的境界。而五根加六尘不执,就是第六意识心灭,得外境不黏。

周班长说:「他有一次打坐,坐到身体不见了,眼耳鼻舌身这五识都不起了,第六意识也不见了。」他所言第六意识不见是有语病,要知道第六意识到三禅、四禅境界都还会起作用,就是你破了色身、到了无色界的境界,它还是能起作用。因第六意识通三界,不管何界何地是不会灭的,只是你可以调理它,在不分别中而有分别,但没有自身习气和它相应。我可以分别这个人是好人、坏人,但我不会痛恨坏人,而偏喜爱好人,如此就是去掉分别的习气。如果你不能分别这个人是女人或男人,你搞不清楚,那你神智不清,还在修甚么?

在禅定中第六意识还会起作用,例如佛像现起,我就知道这个是佛像,山河大地现起,我就知道这是山河大地。所以在禅定中,第六意识的独头意识还在,它是不会灭的。四大假合,知身是幻。如果你打坐到幻化的身没有感觉到了,表示身也是要用心来感觉的、来分别、来执着的。我们色身用解剖生理学来讲,是神经系统来感觉。如果你打坐时,气到后脑的延脑部位,身会感觉短暂的不见了。有一次刘大德说,他观后脑,可以去掉脚痛,这是「偷吃步」、方便法,为了去掉痛,才这样去观后脑而去痛。刚才张大德讲观头部,而不观脚痛的地方,也可以减少脚的疼痛。如果你在观想脚部,气就会到脚处,气到脚处会更胀痛。当觉得脚更痛时,你可以用超越的心灵去观它痛,这才是真正的在练心、真正修心的方法,其它的方便法都是在去掉那个痛,但怕痛的妄习病并没办法去掉。

前曾讲过「如何观」,要用第八意识主帅去观—谁在观(Who)、观谁(Whom),把这两个可观的、被观的主客了知以后,你要让第八意识观身体觉知痛,加上第六意识分别痛,痛是色身它们的事情,跟真我没关。真我可清清楚楚的观它,这里面有第八识的清净,超越第六识的观想脚。几个心都搅在一起,它还是可以忍耐,这才是真正在历缘对境修。既然脚不痛了,化身、幻身没有了,你观身在痛的那个心,也应该不必用了,所以幻心也没有了。以上是解释「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就是五根加六尘不执即是色身灭,第六意识心灭对境不黏,就是幻心灭的境界。

经云:「幻心灭故,幻尘亦灭。」

痛是身触,既然我们一直在讲「痛」,或者身识加第六意识,才会觉得痛,现在痛已经不痛,第六意识已无可分别,所以第六意识也会灭却。第六意识灭(幻心灭)的话,我们这个尘已无心来感,何能独自存在,尘境归尘境,心归心矣。

从内心观外境,幻身灭,它不能分别,所以幻心灭。第六意识灭,无有分别,所以外尘境灭,因为没有心,所以尘境也没有了。有心的话,外尘一定有,因为见色便见心故。所以你为什么一定要练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嗅而不觉,...,在第一阶段修行的时候,常常要舍识用根,舍去第六意识的分别。没有分别的话,境归境,心归心,...,所以幻心灭、幻尘灭,你不执着这个尘,这个尘实际没有灭,你不感觉痛。当您打坐时,眼耳鼻舌身五识不起,六识不分别,身虽还坐在那里,他幻身没有灭,尘境没有灭,是你的心灭故境灭,但其实境还是在的,只是你的心不对它执着,它就没有感觉了。所以幻心灭,幻尘就灭,你心不去执着它,幻尘当然也灭,但不是真正灭。

经云:「幻尘灭故,幻灭亦灭。」

如果幻尘灭了,身也不见了,法入空了,这个幻灭也灭。为什么《圆觉经》一直在说「幻」?甚么叫作「幻」?要讲真正有境,只有实境,实境在八识心中所现的影像是虚幻的,它不真实,再转到第六识的它还是幻。眼耳鼻舌身识现的相也是幻,因为它是依托八识所现的,这可以看成照相的底片所洗出来的相片,第八识可以看成照相机内的底片,底片照了以后,变成留下这个种子,你要洗、要让它现,它就现,这个相片洗出来,境已经就没有了,留下相片是假的,留下的底片也是假的,洗出来的相片也是假的,一切都是幻。

你这样去思考的话,心里不真实的境,不要去当真,好好坏坏、真真假假都无所谓。所以「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

经云:「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前所说的均是幻,幻身、幻心、幻尘等幻都灭了,非幻是不灭的。假的幻都没有了,眼睛也不必用,第六识也没有坏心眼,去抓这些影像来胡思乱想,第七识不去打妄想,不去叫一些八识种子出来烦恼的话,所有周围之间的东西都不起作用了,「真我」的觉知可说是非幻,了了的觉知心,它是确实存在的。我还有一个了了知觉,所以在经行时候,叫你把心投入虚空,一投入的话,身体的感觉没有了,妄心不起了,虽然你没有感觉身体站在这里,但你还有一个了了的知觉,可以感觉幻身不见了。除非你工夫不够,可感觉脚还在胀、痛,那您的第六意识也太强了,你的心眼没有打开,不能体会把心抛入虚空,身体接着也没有感觉的境界。身虽然没有感觉,但还有一了了的知觉存在,那个就是「非幻不灭」的真我。该灭的都灭了,境也灭了,心也灭了,第七、六意识不执着,眼识不见了,这些都不起功用的时候,你还是有一了了的知觉在。

现在说修行第一阶段,在灭一切心与境,修到最后不是在灭掉这些境,而是你修得好、工夫好的话,再回过头来,面对境,此时境归境,有归有,我还有一了了知觉看这些境,但已没有挂碍,这个是「空有不二」的境界。修行不是真的要灭一切境,灭一切境是断灭,会逼死佛性的能知能觉的。

初悟法身时,还没有走到最后,甚么都会看不开,习气都没办法控制,所以我要灭掉一切幻,等到工夫练好了,定力够了,再回过来,境归境,都可面对而看它。以前看到这个人的行为有些愚蠢,好管闲事的个性就马上会现!练到最后也就没有心了,没意思了,我知道我看了,他做这样好吗?也没甚么不好!做这样不好吗?也没甚么好!反正对我没甚么障碍,我会接纳他,我清楚地看着他,我无心地看着他,这种空有不二的关系就建立了。不落于空,不落于有,不落二边,中道就证到了。所以这一段在讲悟空的阶段,不是说修行永远都要这样!这是第一阶段修行才要这样。

(三)垢尽心明

经云:「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就像你在磨镜子一样,镜子上有灰尘,有灰尘你就看不了一切映照的境界,这些灰尘代表你主观的意念、执着、喜怒、哀乐感情作用,一切贪、瞋、痴、慢、疑种种的习气,这些都要把它磨灭掉,如果能磨灭掉,这个镜子就清净了,所以垢尽镜子照一切就能现。以佛所证的大圆镜智来讲,佛性清净后,十方虚空无所不现,众生就在佛的心中,它的因缘果报清清楚楚。为什么我们做不到?而诸佛菩萨能做得到?就是我们的污垢太重了,镜子擦不干净,所有没法发起心的大圆镜。镜子上很多污垢,那就要磨啊!

经云:「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

你要修行,要知道身也好,心也好,有幻是因心有污垢而起,幻上加垢是为幻垢。幻归幻没关系,垢就是你的习气毛病,去执着那个境,所以本来幻不会是好事情,也不会是坏事情,应是中性的,因为你的习气而有执着,所以就会有好、坏分别想。

经云:「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吾心中垢相永远调伏后,十方界自然清净。佛云:心净则国土净。十方是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当下心能离垢清净,则这些国土自然也清净。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十方世界一切相,就是我们心中污垢太重,诸佛、菩萨的垢相灭了,所以可观十方世界,且是不黏、无碍故清净。

(四)见色执色

经云:「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

如果你把这些幻身、幻心、幻尘都灭了,灭到不能再灭的话,只留下一个清净自性的时候,就像一个擦干净的摩尼宝珠一样,可以现出五种的颜色,可以随十方界的样子,个个皆现出它本来的形象。

我们常说前五识是现量意识,虽然它是现量,但这现量是有受限制,受限因缘法,如眼睛看物,远距离就看不清楚,这种现量有甚么用呢?眼睛只能看到有限程度,不能看到其它多次元的众生、菩萨、佛。眼睛没有光,就看不清楚物相,只能见到暗,这种现量是不完美的。所以修行的人,不是在追求这种现量,应该追求第八识的现量---佛性的现量。垢尽十方清净,自然就现在摩尼宝珠里面,把八识的现量当摩尼宝珠,习气妄想都清净了,这时摩尼宝珠自然能映于五色,现十方一切境,这又是大圆镜智。大圆镜智是无所不看,无所不知的,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就是我们的心垢太重了,执着幻身、心、尘为真。

经云:「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如果笨而无智者,不能了知一切法真实的话,对那摩尼宝珠所映现的五色,就去抓住这五色为真,用执着的心,去执着那个色境为实有。每个人都有摩尼宝珠,不是诸佛、菩萨才有,我们也有,但是我们把摩尼宝珠当弹珠在用,不当摩尼宝珠用,所以它所映现的五色,你就抓住这五色,用你执着的心,去执着那个境为实有。打坐时,第八识摩尼宝珠现起,可以映照山河大地现,而太执着那个境,这是愚痴的人。学佛法的人,要懂得佛心是可以遍照十方虚空,照了以后,不要执着,不要以为那境为真,不然就迷失了。

所以说「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也就是说幻起五色,也不能把它当真。就像我们现实人生一样,视而不见,我看是看了,有那境但没看进去,不要去执着,就不会被境转,那就不会轮回去了。你执着山河大地,执着天上的哪一天很漂亮,妄执就会出生到那一天去。如果你是天上下生来的话,做梦就会出现那种很亮丽的环境,你会生起喜爱心,有哪个心就会生在哪个天上。没有看清楚本来清净自性,对摩尼宝珠所映现的境,就会把它当真有那么一回事。

(五)净性离幻

经云:「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

如果行者垢尽了,摩尼宝珠可照十方境界时,它同样的,圆觉净性可以依你的身、心上,随各类众生因缘化现于你的身心上,这本是圆觉净性的功能。吾人前五识在刚开始修的时候不能去用它,所谓舍识用根,修第六识分别心灭,修第七识妄想心灭,修第八识清净心现,清净心能自现起。待清净自性能现起时,才要再来利用前五识来产生神通妙用。懂得这道理后,不是佛教不讲神通,你听上师的录音带,他一直告戒我们不要学神通,因为你在修行过程中,那种神通都不是真正的神通,只要悟到自性清净以后,再依五识(眼耳鼻舌身等识)就可以成就,这就是成所作智。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可以化千万亿个观世音菩萨?这人如果该以人身得度者,他就现一个人身来跟你说法,不管是逆法,还是顺法,反正就能令你服服贴贴的,你心甘情愿地信服。这种灵通变化是从五识来的,所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讲:「妙观察智见非功,平等性智心无病,大圆镜智性清净,成所作智同圆镜。」修佛法就是要修得这四种智慧的,当然还要有法身、报身与化身等三身。

「妙观察智」,行者能灭第六识分别心时,它就能转成非常殊胜微妙的观察智慧。如果你有执着,眼耳鼻舌身这五识的执着会产生见惑。所谓见惑,不只是眼睛看,还包括耳朵听、鼻子闻、舌头舔、身体接触等这些尘境,只要有一执着,就会产生迷惑心,有迷惑就障碍第六识的功用,就证不到它的神通妙用。

「平等性智」是断了第七识的妄想执着以后,一切法平等,这时候心就没有毛病,不偏空、有,对、错。不偏甚么法,不喜顺、不恶逆,都没有任何心执时,这种人心就没有毛病了。您心有没有病—喜欢顺境、不喜欢逆境,喜欢富有、不喜欢贫穷,喜欢健康、不喜欢生病,这些都是心有病。解脱的人,生病就生病,好好的生病。没钱有饭吃就好了,活得很痛快。也没有顺、逆、善、恶等分别心,此分别情见对我来讲都没有意义了,如此就破掉分别心了。在未清净以前,心有所怕,对怕很在意,觉悟后,一切法虚妄,知后就无从怕起。

「大圆镜智」是摩尼宝珠,能映照十方虚空,五色种种的相都可以见,你要修到这个境界,就是自性清净, 幻、垢都要灭,才能有第八识本来的现量,能鉴照十方世界,了知一切众生。浩瀚无涯是为大,大而不能圆融、不能解脱,就没有甚么意义了,所以要有圆融的盖括一切,那镜子中(心镜)就能无所不现了。

修佛法一定要了解问题、解决问题,不是只会算命,而不能解决问题。算命知道你过三个月就会死掉,如何救?不会啊!修佛法的人,就是专门在修「转业」(不是转职业,是转业力)。怎么转?只要那个境来,能不黏就转了。例如两个夫妻吵架,因有要吵的「因」起的时候,我忍一口气提醒自己说:我不要吵架,业就转了,不随境转。很多人都忍不下这一口气就吵了,常自以为对,不能互相退一步,就吵了。譬如,前几世你曾破坏牠的家庭,冤亲债主今生要来破坏你的家庭,刚好牠会制造一些事端,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让你们夫妻吵得面红耳赤、大打出手,最后法庭相见,离婚了事。

如在讲修行,就不要随境而转,要有能力去观照。这些都是你的幻垢,要让它清净,清净以后才有办法现出大圆镜智。基础篇讲义上讲,大圆镜智的功用,十方世界无所不知、无所不现,众生心无所不知、无所不见。这还不够,有了大圆镜智后,「成所作智」现起,这是前五识要怎样想,它就怎样现,你想化一个甚么身,你就有能力化出一个甚么身。观世音菩萨就是这么化的,依感应的因缘,利用此五识你想甚么,无所不作,有所作皆成,所作皆办。

「成所作智」所作皆办是三十七道品该修都修了,就是所作皆办,这是指修行而言。我的想法不是只有这样子,而是有所作意都能成就,这是诸佛、菩萨的境界。「成所作智」要有能力化一个人出来,你要有能力到十方国土去,转成神通妙用,一切神通妙用,利益众生事都在里面,它的智慧同大圆境智,也可以说自性清净后才会有了,故说「成所作智同圆境」。这就是说大圆镜性清净时,身、心随类各现,随类各应,你要有这种成所作智的功用,才能随类各应,产生无量神变。

经云:「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

那些比较愚痴不清楚的人,谈到清净圆觉修证的理念时,也应该了解不要执着,从净圆觉反观到身心反应上面讲时,此等愚痴者,用彼摩尼宝珠现境后,会真的执着实有五色,这样不好,虚虚幻幻、真而不实,身心所起的幻,你不要当真来看。

这在讲「有」的方面,前段在讲「空」,修心不清净,所以我不要被它欺骗,等到慢慢的净性圆觉了,你不要只这样就认为究竟了,你还要回过头来,利用清净的自性,反应在身心上的一切相也是一样,都是幻境,即「身心自相,亦复如是。」

经云:「由此不能,远于幻化。」

不管怎么讲,幻化还是幻化,清净圆觉的自性所起的我心、我身这些住相,虽然随类各现那个境相,但其实还是幻化的。这时候的幻化,你已经了解了,就不要执着了,不执着、不烦恼,但我能从里面去懂一些消息,再去体会一些新的神通妙用,真的,会现出这些意境来。

经云:「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

在禅修之间,世间禅地地都有它的有漏智慧,用其有漏智慧来修得各地无漏智慧。不是一谈到无漏,就好像全清净了,不是这样的,地地都有其特有的无漏智慧,直到真如无为证得时,才是真的成为觉者。

现在我懂了身、心皆有幻垢,我觉悟了,可是我做不到,我内心还是一堆污垢,但起码我可以面对着它,不被它左右,不迷糊、不迷失本性。虽有妄心起,好好看着它,以前干过甚么坏事,没关系啊!你起!起来!我看着你啊!坦然地面对它,能不能做到这样?能做到这样,起码初步的解脱已经有了,可说是菩萨吧!

经云:「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若有身心之垢起就对着它,但不受它左右,得初步解脱。进而将一切污垢去除后,因已无垢可对,那一切言说、名相均是多余的了,用不上了。我们还有心垢时,如有能力去面对幻化不实的身、心,把它看成不真实,此种功夫有的话,勉为其难的说是小菩萨。好好去想、去做,一切妄想执着要去除。不要报告写得很好,做起来又不是那回事,能写就能做!不要被鸡毛蒜皮的事,搞得天翻地覆,不要被一切的幻身、幻心、幻境来影响你本来清净的自性。

总结是说:若心对境能不黏,是你习气毛病灭了。此时,纵有境相由心镜鉴照而现起,因心无住,内心无垢,对境亦不用起名相来分别之。如是,幻尘不是幻尘,自性不是自性,一切入毕竟空相中。古德云:「遨游于毕竟空。」如此,非幻不灭,此不灭的佛性觉知心,觉知一切因缘法尔现象。

( 88 1 17 日 讲于 法尔 )


[ 圆觉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