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大般若经》卷四
      初分学观品第二之二(19)
 
    --
有关大般若法相总整理(16)


法相总整理(续)

 

卅一、十六知见

(一) 但有其名,实者空

《大般若经》云:「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如是思惟,菩萨但有字,佛亦但有字,般若波罗蜜亦但有字,色但有字,受想行识亦但有字。舍利弗!如我但有字,一切我常不可得。我者、众生、寿者、命者、生者、养育者、众数、人者、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见者,是一切皆不可得。不可得空故,但以名字说。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见我不见众生,乃至不见知者、见者,所说名字亦不可见。」

 

(二) 一名我,具十六义

问曰:如我乃至知者见者,为是一事?为各各异?答曰:皆是一我,但以随事为异。(1)於五众中我、我所、心起,故名为我。(2)五众和合中生,故名为众生。(3)命根成就故名为寿者、(4)命者。(5)能起众事如父生子,名为生者。(6)乳哺衣食因缘得长,是名养育。(7)五众()、十二入、十八界等诸法因缘,是众法有数,故名众数。(8)行人法,故名为人。(9)手足能有所作,名为作者。(10)力能役他,故名使作者。(11)能造後世罪福业,故名能起者。(12)令他起後世罪福业,故名使起者。(13)後身受罪福果报,故名受者。(14)令他受苦乐是名使受者。(15)目睹色,名为见者。(16)五识知,名为知者。

 

(叁) 神我但有其名

如是诸法皆说是神,此神十方叁世诸佛及诸贤圣求之不可得,但忆想分别强为其名,诸法亦如是,皆空无实,但假为其名。问曰:是神但有十六名字,更有馀名?答曰:略说则十六,广说则无量,随事起名,如官号差别,工能智功,出家得道,种种诸名,皆是因缘和合生故无自性。无自性故毕竟空,生空故法空,法空故生亦空。

 

卅二、九相十想

(一) 内涵

1.九相者---胀相、坏相、血涂相、脓烂相、青相、 相、散相、骨相、烧相。

2.十想---无常想、苦想、无我想、食不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不净想、断想、离欲想、尽想等十想。

 

(二) 意义

1.九相

(1)胀相---行者到死 边,见死 蓬膨胀,如韦囊盛风,异於本相心生厌畏,我身亦当如是未脱此法。

(2)坏相---死 风热转大裂坏在地,五藏屎尿脓血流出恶露已现,行者取是坏相以况己身,我亦如是皆有是物与此何异。我为甚惑为此屎囊薄皮所诳,如灯蛾投火,但贪明色不知烧身,已见裂坏男女相灭,我所着者亦皆如是。

(3)血涂相---死 已坏肉血涂漫。

(4)脓烂相---所着者若赤白之色净洁端正与此何异,既见青瘀黄赤鸟兽不食,不埋不藏不久脓烂种种虫生。行者见已念此死 本有好色,好香涂身衣以上服饰以华彩,今但臭坏脓烂涂染。此是其实分。

(5)青相---或见杖楚死者青瘀黄赤,或日曝瘀黑,具取是相观。

(6) 相--- 若不烧不埋弃之旷野,为鸟兽所食,乌挑其眼狗分手脚,虎狼刳腹分掣刮裂,残藉在地有尽不尽。

(7)散相---思惟此 未坏之时人所着处,而今坏败无复本相但见残藉。鸟兽食处甚可恶畏,鸟兽已去风日飘曝,筋断骨离各各异处。

(8)骨相---观是骨人是为骨相。骨相有二种,一者骨人筋骨相连,二者骨节分离。筋骨相连破男女长短好色细滑之相,骨节分离破众生根本实相。

(9)烧相---行者到 林中,或见积多草木焚烧死 ,腹破眼出皮色 黑甚可恶畏,须臾之间变为灰烬。行者取是烧相思惟,此身未死之前,沐浴香华五欲自恣。今为火烧甚於兵刃,此 初死形犹似人,火烧须臾本相都失,一切有身皆归无常我亦如是。

2.十想

(1)无常想---观一切有为法街是生灭法,无常变坏。

(2)苦想---观一切有为法无常,常受叁苦、八苦所逼迫。

(3)无我想---观一切法为苦,皆因缘所生而无自性,故无我。

(4)食不净想---观想诸世间之饮食,皆从不净因缘所生,悉为不净物。

(5)一切世间不可乐想---观想一切世间无任何乐趣,唯有诸过恶。

(6)死想---观想死之形相。

(7)不净想---观想人身叁十六物、身外九孔,恶露常流不净。

(8)断想---观想如何断诸不净缘。

(9)离欲想---观想离种种诸欲,得清净自在想。

(10)尽想---观想如何能尽此不净物等。

 

(叁) 九相十想内外行门

论曰九相未得禅定,仍为淫欲所遮覆,而十想能除灭淫欲等叁毒。或曰九相为初学,十想为成就。或谓十想与九相同为离欲,俱为涅盘。或曰九相为因,十想为果。或以九相为外门,十想为内门。

问曰:无常等十想为灭何事故说?答曰:亦为灭 欲等叁毒。问曰:若尔者二相有何等异?答曰:九相为遮未得禅定为 欲所覆故,十想能除灭 欲等叁毒,九相如缚贼十想如斩杀。九相为初学,十想为成就。复次是十想中,不净想摄九相。有人言,十想中不净想、食不净想、世间不可乐想,摄九相。复有人言,十想、九相同为离欲俱为涅盘。所以者何,初死相动转言语须臾之间忽然已死,身体膨胀烂坏分散各各变异是则无常。

问曰:应当先习九相离欲然後得诸禅,何以故诸禅定後方说九相?答曰:先说果报,令行者心乐。九相虽是不净,人贪其果报故必习行。问曰:行者云何观是胀相等九事?答曰:行者先持戒清净令心不悔故,易受观法,能破 欲诸烦恼贼。观人初死之日,辞诀言语息出不反奄忽已死,室家惊恸号哭呼天言说方尔,奄便那去气灭身冷无所觉识,此为大畏无可免处,譬如劫尽火烧无有遗脱。如说:死至无贫富,无 修善恶。无贵亦无贱,老少无免者。无祈请可救,亦无欺诳离。无捍 得脱,一切无免处。

 

(四) 想与识念之分别

问曰:是一切行法,何以故,或时名为智,或时名为念,或时名为想?答曰:初习善法为不失,故但名念。能转相转心,故名为想。决定知,无所疑,故名为智。观一切有为法无常,智慧相应相,是名无常想。一切有为法无常者,新新生灭,故属因缘,故不增积故。复次生时无来处,灭亦无去处,是故名无常。复次二种世间无常,故说无常。一者众生无常,二者世界无常。


[ 大般若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