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大般若经》卷一百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初分随喜回向品第三十一之三


一、前言

(169)卷中,弥勒菩萨摩诃萨白善现言,彼菩萨摩诃萨缘如是事起随喜回向心,实无如是所缘事如彼菩萨摩诃萨所取相。具寿善现言,若无所缘事如所取相者,彼菩萨摩诃萨随喜回向心,以取相为方便,普缘十方无数无量无边世界,一切合集现前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所起随喜回向,将非颠倒。

具寿善现继言,如所缘事实无所有,随喜回向心亦如是,诸善根等亦如是,无上正等菩提亦如是,五蕴、六识、六大、十二因缘、十八空、十二真如、四圣谛、六度、四静虑、四无量 、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卅七道品、三解脱门、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声闻、独觉、大乘等法亦如是。

具寿善现继言,若如所缘事实无所有,随喜回向心亦如是,诸善根等亦如是,无上正等菩提亦如是,五蕴、六识、六大、十二因缘、十八空、十二真如、四圣谛、六度、四静虑、四无量 、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卅七道品、三解脱门、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声闻、独觉、大乘等法亦如是。

弥勒菩萨言,若菩萨摩诃萨久修行六波罗蜜多,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宿殖善根久发大愿,而能发起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随喜回向,于所缘事乃至无上正等菩提能不取相,不取相故非颠倒摄。若有菩萨不久修行六波罗蜜多,未曾供养无量诸佛,于无上菩提及一切法,犹取其相而起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所起随喜回向,以取相故犹颠倒摄。

弥勒菩萨继言,不应为彼新学大乘诸菩萨等及于其前宣说六度等法,亦不应为新学大乘诸菩萨等及于其前宣说六度、十八空、十二真如、四圣谛、四静虑、四无量 、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卅七道品、三解脱门、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一切法自相空义等法。以新学大乘诸菩萨等于如是法,虽有少分信敬爱乐,而彼闻已寻皆忘失,惊疑恐慑生毁谤故。

弥勒菩萨继言,若不退转菩萨摩诃萨,或曾供养无量诸佛、宿殖善根久发大愿、诸善知识所摄受者,应对前广为辩说六度、十八空、十二真如、四圣谛、四静虑、四无量 、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卅七道品、三解脱门、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一切法自相空义等法。以如是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及曾供养无量诸佛、宿殖善根久发大愿、诸善知识所摄受者,若闻此法皆能受持终不废忘,心不惊疑、不恐、不慑、不毁谤故。

具寿善现白弥勒菩萨言,心于心理不应有随喜回向,以无二心俱时起故,心亦不可随喜回向心自性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如实知五蕴、六识、六大、十二因缘、十八空、十二真如、四圣谛、六度、四静虑、四无量 、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卅七道品、三解脱门、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四果、独觉菩提、菩萨摩诃萨行、无上正等菩提等法无所有,是菩萨摩诃萨既如实知一切法皆无所有,以随喜俱行福业事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无颠倒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具寿善现承弥勒菩萨摩诃萨神力加被告天帝释言,新学大乘菩萨摩诃萨若修六度等法,以无所得为方便、无相为方便,摄受六度等法。若住若修六度、十八空、十二真如、四圣谛、四静虑、四无量 、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卅七道品、三解脱门、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菩萨摩诃萨行、无上正等菩提等法,以无所得为方便、无相为方便,摄受十八空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等法,如是新学大乘菩萨摩诃萨于如是法,其心将无惊疑恐怖。

具寿善现继言,是菩萨摩诃萨由此因缘,多信解六度、十八空、十二真如、四圣谛、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卅七道品、三解脱门、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菩萨摩诃萨行、无上正等菩提等法。

具寿善现继言,是菩萨摩诃萨由此因缘常为善友之所摄受,如是善友以无量门巧妙文义为其辩说六度、十八空、十二真如、四圣谛、四静虑、四无量 、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卅七道品、三解脱门、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菩萨摩诃萨行、无上正等菩提等相应之法,以如是法教诫教授,令其乃至得入菩萨正性离生,常不远离六度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等法。亦为辩说诸恶魔事,令其闻已,于诸魔事心无增减,亦以是法教诫教授,令其乃至得入菩萨正性离生,复由善根所摄受故,常生菩萨摩诃萨家,乃至无上正等菩提,于诸善根常不远离。

具寿善现继言,新学大乘菩萨摩诃萨,随所修集六度、十八空、十二真如、四圣谛、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卅七道品、三解脱门、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菩萨摩诃萨行、无上正等菩提等法,应以无所得为方便、无相为方便,与一切有情皆悉同共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若能如是,于诸功德多深信解,常为善友之所摄受,闻如是法心不惊疑、不恐、不怖。

具寿善现继言,新学大乘菩萨摩诃萨,应普于十方无数无量无边世界,巧说法要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诸弟子所成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智见蕴,及所起作种种功德,并于是处所种善根。如是一切合集量现前发起,比余善根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随喜之心;复以如是随喜俱行诸福业事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具寿善现答弥勒菩萨摩诃萨言,菩萨摩诃萨如何于随喜回向不堕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若菩萨摩诃萨于所念佛及弟子众所有功德,不起诸佛及弟子众功德之想;乃至于所发起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之心,亦复不起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心想,是菩萨摩诃萨所起随喜回向,无想颠倒、无心颠倒、无见颠倒。

具寿善现继答言,若菩萨摩诃萨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从初发心至得无上正等菩提乃至法灭,于其中间所有功德,若善男子、善女人等,闻所说法发趣无上正等觉心,勤修种种诸菩萨行。如是一切合集称量现前发起,比余善根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随喜之心。又菩萨摩诃萨若正解了诸能随喜回向之法尽灭离变,诸所随喜回向之法自性皆空,亦正解了都无有法可能随喜回向于法,若如是知,而能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等法无想颠倒、无心颠倒、无见颠倒。是菩萨摩诃萨于随喜乃至所回向无上菩提等法心不生执着,由无执着不堕颠倒,如是菩萨摩诃萨所起随喜回向心,名为无上随喜回向。

(170)卷中,具寿善现答弥勒菩萨摩诃萨言,若菩萨摩诃萨于所修作诸福业事,正知离五蕴、六识、六大、十二因缘、十八空、十二真如、四圣谛、六度、四静虑、四无量 、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卅七道品、三解脱门、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菩萨摩诃萨行、佛无上正等菩提等法,是菩萨摩诃萨能正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继言,若菩萨摩诃萨正知所修随喜俱行诸福业事远离所修随喜俱行诸福业事自性。正知五蕴、六识、六大、十二因缘、十八空、十二真如、四圣谛、六度、四静虑、四无量 、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卅七道品、三解脱门、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菩萨摩诃萨行、佛无上正等菩提等法远离五眼六通乃至佛无上正等菩提等法自性,是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行离性般若波罗蜜多,能正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继言,若菩萨摩诃萨以不取相为方便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彼一切佛及弟子功德善根离相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为善随喜回向,由此因缘是菩萨摩诃萨随喜回向离想颠倒、离心颠倒、离见颠倒。

弥勒菩萨摩诃萨言,于已灭度诸佛世尊及弟子等取相分别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大有所得故。若于彼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众功德善根取相分别,及于所作随喜俱行诸福业事、发心回向无上菩提取相分别,以是取相分别方便发起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诸佛世尊皆所不许

弥勒菩萨摩诃萨告善现言,若善男子,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从初发心至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入无余依般涅盘已乃至法灭,于其中间若修六度、十八空、十二真如、四圣谛、四静虑、四无量 、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卅七道品、三解脱门、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等法已集、当集、现集善根,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诸功德发起随喜回向善根,以有所得取相分别而为方便,如食杂毒初益后损,非善随喜回向;以有所得取相分别发起随喜回向之心,有因、有缘、有作意、有戏论,不应般若波罗蜜多,彼杂毒故则为谤佛,不随佛教不随法说,菩萨种性补特伽罗不应随彼所说修学。

弥勒菩萨摩诃萨继言,彼诸佛,从初发心至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入无余依般涅盘已乃至法灭,于其中间若修六度、十八空、十二真如、四圣谛、四静虑、四无量 、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卅七道品、三解脱门、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等法集诸善根。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应于过去未来现在十方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随喜回向。

具寿善现白弥勒菩萨摩诃萨言,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若作如是随喜回向:「诸如来、应、正等觉以无上佛智了达遍知诸功德善根有如是类、有如是体、有如是相、有如是法而可随喜,及诸福业事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我今亦应如是随喜,亦应如是回向。」此则不谤佛,随佛所教,随法而说。

具寿善现继言,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应作如是随喜回向。如五蕴、六识、六大、十二因缘、十八空、十二真如、四圣谛、六度、四静虑、四无量 、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卅七道品、三解脱门、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菩萨摩诃萨行、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等法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具寿善现继言,以色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五蕴、六识等法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经文

初分随喜回向品第三十一之三

1. 若菩萨摩诃萨于所修作诸福业事,正知离五蕴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等法,是菩萨摩萨能正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大士!若菩萨摩诃萨于所修作诸福业事,

(1)正知离色,离受、想、行、识。

(2)正知离眼处,离耳、鼻、舌、身、意处。

(3)正知离色处,离声、香、味、触、法处。

(4)正知离眼界,离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

(5)正知离耳界,离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

(6)正知离鼻界,离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

(7)正知离舌界,离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

(8)正知离身界,离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

(9)正知离意界,离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2. 若菩萨摩诃萨于所修作诸福业事,正知离六大乃至三解脱门等法,是菩萨摩诃萨能正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1)正知离地界,离水、火、风、空、识界。

(2)正知离无明,离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

(3)正知离布施波罗蜜多,离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

(4)正知离内空,离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

(5)正知离真如,离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

(6)正知离苦圣谛,离集、灭、道圣谛。

(7)正知离四静虑,离四无量、四无色定。

(8)正知离八解脱,离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

(9)正知离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

(10)正知离空解脱门,离无相、无愿解脱门。

3. 若菩萨摩诃萨于所修作诸福业事,正知离五眼六通乃至佛无上正等菩提等法,是菩萨摩诃萨能正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1)正知离五眼,离六神通。

(2)正知离佛十力,离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

(3)正知离无忘失法,离恒住舍性。

(4)正知离一切智,离道相智、一切相智。

(5)正知离一切陀罗尼门,离一切三摩地门。

(6)正知离菩萨摩诃萨行。

(7)正知离佛无上正等菩提。

是菩萨摩萨于所修作诸福业事如是正知,能正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4. 若菩萨摩诃萨正知所修随喜俱行诸福业事远离所修随喜俱行诸福业事自性。正知六度乃至三解脱门等法远离六度乃至三解脱门等法自性,是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行离性般若波罗蜜多,能正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大士!若菩萨摩诃萨正知所修随喜俱行诸福业事远离所修随喜俱行诸福业事自性。正知如来、应、正等觉远离如来、应、正等觉自性,正知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功德远离如来、应、正等觉功德自性。正知声闻、独觉、菩萨远离声闻、独觉、菩萨自性,正知声闻、独觉、菩萨所修善根远离声闻、独觉、菩萨善根自性。正知菩提心远离菩提心自性,正知回向心远离回向心自性,正知所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远离所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自性。

(1)正知般若波罗蜜多远离般若波罗蜜多自性,正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远离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自性。

(2)正知内空远离内空自性,正知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远离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自性。

(3)正知真如远离真如自性,正知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远离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自性。

(4)正知苦圣谛远离苦圣谛自性,正知集、灭、道圣谛远离集、灭、道圣谛自性。

(5)正知四静虑远离四静虑自性,正知四无量、四无色定远离四无量、四无色定自性。

(6)正知八解脱远离八解脱自性,正知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远离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自性。

(7)正知四念住远离四念住自性,正知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远离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自性。

(8)正知空解脱门远离空解脱门自性,正知无相、无愿解脱门远离无相、无愿解脱门自性。

5. 若菩萨摩诃萨正知所修随喜俱行诸福业事远离所修随喜俱行诸福业事自性。正知五眼六通乃至佛无上正等菩提等法远离五眼六通乃至佛无上正等菩提等法自性,是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行离性般若波罗蜜多,能正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1)正知五眼远离五眼自性,正知六神通远离六神通自性。

(2)正知佛十力远离佛十力自性,正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远离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

(3)正知无忘失法远离无忘失法自性,正知恒住舍性远离恒住舍性自性。

(4)正知一切智远离一切智自性,正知道相智、一切相智远离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

(5)正知一切陀罗尼门远离一切陀罗尼门自性,正知一切三摩地门远离一切三摩地门自性。

(6)正知菩萨摩诃萨行远离菩萨摩诃萨行自性。

(7)正知佛无上正等菩提远离佛无上正等菩提自性。

是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行离性般若波罗蜜多,能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6. 若菩萨摩诃萨以不取相为方便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彼一切佛及弟子功德善根离相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为善随喜回向,由此因缘是菩萨摩诃萨随喜回向离想颠倒、离心颠倒、离见颠倒

「复次,大士!诸菩萨摩诃萨于已涅盘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诸弟子功德善根,若欲发起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心者,应作如是随喜回向,谓作是念:『如诸如来、应、正等觉及诸弟子皆已灭度,功德善根亦复如是,我所发起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之心及所回向无上菩提其性亦尔。』如是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无想颠倒、无心颠倒、无见颠倒。若菩萨摩诃萨以取相为方便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彼一切佛及弟子功德善根取相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为非善随喜回向。以过去佛及弟子众功德善根非相无相所取境界,是菩萨摩诃萨以取相念发起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故非善随喜回向,由此因缘堕想颠倒、堕心颠倒、堕见颠倒。若菩萨摩诃萨不取相为方便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彼一切佛及弟子功德善根离相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为善随喜回向,由此因缘是菩萨摩诃萨随喜回向离想颠倒、离心颠倒、离见颠倒。」

7. 于已灭度诸佛世尊及弟子等取相分别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大有所得故,若于彼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众功德善根取相分别,及于所作随喜俱行诸福业事、发心回向无上菩提取相分别,以是取相分别方便发起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诸佛世尊皆所不许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问具寿善现言:「大德!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众功德善根随喜俱行福业事等皆不取相,而能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具寿善现答言:「大士!应知菩萨摩诃萨所学般若波罗蜜多中,有如是等善巧方便,虽不取相而所作成,非离般若波罗蜜多有能发起随喜俱行诸福业事,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大德善现!勿作是说。所以者何?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中,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众功德善根皆无所有不可得故,所作随喜诸福业事亦无所有不可得故,发心回向无上菩提亦无所有不可得故。此中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如是观:『过去诸佛及弟子众功德善根性皆已灭,所作随喜诸福业事、发心回向无上菩提性皆寂灭,我若于彼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众功德善根取相分别,及于所作随喜俱行诸福业事、发心回向无上菩提取相分别,以是取相分别方便发起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诸佛世尊皆所不许。何以故?于已灭度诸佛世尊及弟子等取相分别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大有所得故。』

8. 若善男子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从初发心至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入无余依般涅盘已乃至法灭,于其中间若修六度乃至三解脱门等法已集、当集、现集善根,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诸功德发起随喜回向善根,以有所得取相分别而为方便,如食杂毒初益后损,非善随喜回向;彼杂毒故则为谤佛,不随佛教不随法说,菩萨种性补特伽罗不应随彼所说修学

「是故菩萨摩诃萨欲于诸佛及弟子众功德善根正起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不应于中起有所得取相分别随喜回向,若于其中起有所得取相分别随喜回向,佛不说彼有大义利。何以故?如是随喜回向之心,妄想分别杂毒药故。譬如有食,虽具上妙色香美味而杂毒药,愚人浅识贪取噉之,虽初适意欢喜快乐,而后食消备受众苦,或便致死若等失命。如是一类补特伽罗,不善受持、不善观察、不善诵读、不了知义,而告大乘种性者曰:『来!善男子!汝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从初发心至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入无余依般涅盘已乃至法灭,于其中间

(1)若修般若波罗蜜多已集、当集、现集善根,若修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已集、当集、现集善根。

(2)若住内空已集、当集、现集善根,若住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已集、当集、现集善根。

(3)若住真如已集、当集、现集善根,若住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已集、当集、现集善根。

(4)若住苦圣谛已集、当集、现集善根,若住集、灭、道圣谛已集、当集、现集善根。

(5)若修四静虑已集、当集、现集善根,若修四无量、四无色定已集、当集、现集善根。

(6)若修八解脱已集、当集、现集善根,若修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已集、当集、现集善根。

(7)若修四念住已集、当集、现集善根,若修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已集、当集、现集善根。

(8)若修空解脱门已集、当集、现集善根,若修无相、无愿解脱门已集、当集、现集善根。

9. 若善男子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从初发心至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入无余依般涅盘已乃至法灭,于其中间若修五眼六通乃至一切三摩地等法已集、当集、现集善根,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诸功德发起随喜回向善根,以有所得取相分别而为方便,如食杂毒初益后损,非善随喜回向;彼杂毒故则为谤佛,不随佛教不随法说,菩萨种性补特伽罗不应随彼所说修学

(1)若修五眼已集、当集、现集善根,若修六神通已集、当集、现集善根。

(2)若修佛十力已集、当集、现集善根,若修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已集、当集、现集善根。

(3)若修无忘失法已集、当集、现集善根,若修恒住舍性已集、当集、现集善根。

(4)若修一切智已集、当集、现集善根,若修道相智、一切相智已集、当集、现集善根。

(5)若修一切陀罗尼门已集、当集、现集善根,若修一切三摩地门已集、当集、现集善根。

若严净佛土已集、当集、现集善根,若成熟有情已集、当集、现集善根。若诸如来、应、正等觉所有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智见蕴,及余一切无数无量无边功德。若佛弟子一切有漏无漏善根,若诸如来、应、正等觉已当现记诸天、人等独觉菩提所有功德。若诸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已集、当集、现集善根。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诸功德发起随喜回向善根,如是一切合集称量现前随喜,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所说随喜回向,以有所得取相分别而为方便,如食杂毒初益后损,故此非善随喜回向。所以者何?以有所得取相分别发起随喜回向之心,有因、有缘、有作意、有戏论,不应般若波罗蜜多。彼杂毒故则为谤佛,不随佛教不随法说,菩萨种性补特伽罗不应随彼所说修学。

10. 彼诸佛,从初发心至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入无余依般涅盘已乃至法灭,于其中间若修六度乃至三解脱门等法集诸善根。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应该像过去未来现在十方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佛弟子等功德善根,做随喜回向

「是故,大德应说,云何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应于过去未来现在十方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随喜回向。谓彼诸佛,从初发心至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入无余依般涅盘已乃至法灭,于其中间

(1)若修般若波罗蜜多集诸善根,若修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集诸善根。

(2)若住内空集诸善根,若住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集诸善根。

(3)若住真如集诸善根,若住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集诸善根。

(4)若住苦圣谛集诸善根,若住集、灭道圣谛集诸善根。

(5)若修四静虑集诸善根,若修四无量、四无色定集诸善根。

(6)若修八解脱集诸善根,若修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集诸善根。

(7)若修四念住集诸善根,若修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集诸善根。

(8)若修空解脱门集诸善根,若修无相、无愿解脱门集诸善根。

11. 彼诸佛,从初发心至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入无余依般涅盘已乃至法灭,于其中间若修若修五眼六通乃至一切三摩地门等法集诸善根。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应该于过去未来现在十方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佛弟子等功德,做善根随喜回向

(1)若修五眼集诸善根,若修六神通集诸善根。

(2)若修佛十力集诸善根,若修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集诸善根。

(3)若修无忘失法集诸善根,若修恒住舍性集诸善根。

(4)若修一切智集诸善根,若修道相智、一切相智集诸善根。

(5)若修一切陀罗尼门集诸善根,若修一切三摩地门集诸善根。

若严净佛土集诸善根,若成熟有情集诸善根。若诸如来、应、正等觉所有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智见蕴,及余一切无数无量无边功德。若佛弟子一切有漏无漏善根,若诸如来、应、正等觉已、当、现记诸天、人等独觉菩提所有功。若诸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集诸善根。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诸功德发起随喜回向善根,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云何于彼功德善根发起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12. 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若作如是随喜回向:「诸如来、应、正等觉以无上佛智了达遍知诸功德善根有如是类、有如是体、有如是相、有如是法而可随喜,及诸福业事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我今亦应如是随喜,亦应如是回向。」此则不谤佛,随佛所教,随法而说

具寿善现白言:「大士!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若欲不谤诸佛世尊而发随喜回向心者,应作是念:『如诸如来、应、正等觉以无上佛智了达遍知诸功德善根有如是类、有如是体、有如是相、有如是法而可随喜,我今亦应如是随喜。又如诸如来、应、正等觉以无上佛智了达遍知应以如是诸福业事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我今亦应如是回向。』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应作如是随喜回向,若作如是随喜回向则不谤佛,随佛所教,随法而说。是菩萨摩诃萨如是随喜回向之心,永离众毒,终至甘露无上菩提。

13. 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应作如是随喜回向。如五蕴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等法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复次,大士!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应作如是随喜回向。

(1)如色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受、想、行、识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2)如眼处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耳、鼻、舌、身、意处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3)如色处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声、香、味、触、法处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4)如眼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5)如耳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6)如鼻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7)如舌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8)如身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9)如意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14. 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应作如是随喜回向。如六大乃至三解脱等法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1)如地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水、火、风、空、识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2)如无明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3)如布施波罗蜜多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4)如内空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5)如真如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6)如苦圣谛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集、灭、道圣谛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7)如四静虑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四无量、四无色定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8)如八解脱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9)如四念住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10)如空解脱门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无相、无愿解脱门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15. 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应作如是随喜回向。如五眼六通乃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等法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1)如五眼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六神通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2)如佛十力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3)如无忘失法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恒住舍性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4)如一切智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道相智、一切相智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5)如一切陀罗尼门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一切三摩地门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6)如戒蕴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智见蕴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7)如预流果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8)如独觉菩提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9)如诸菩萨摩诃萨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10)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16. 以色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五蕴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等法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所以者何?如彼诸法自性空故,不堕三界,非三世摄,随喜回向亦复如是。谓诸如来、应、正等觉自性空故,不堕三界,非三世摄。诸佛功德自性空故,不堕三界,非三世摄。声闻、独觉及人、天等自性空故,不堕三界,非三世摄。彼诸善根自性空故,不堕三界,非三世摄。于彼随喜自性空故,不堕三界,非三世摄。所回向法自性空故,不堕三界,非三世摄。能回向者自性空故,不堕三界,非三世摄。

(1)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色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受、想、行、识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色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

(2)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眼处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耳、鼻、舌、身、意处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眼处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

(3)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色处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声、香、味、触、法处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色处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

(4)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眼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眼界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

(5)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耳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耳界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

(6)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鼻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鼻界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

(7)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舌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舌界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

(8)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身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身界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

(9)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意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意界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则无所有,不可以彼无所有法随喜回向无所有故。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七十(完结)


[ 大般若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