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大般若经》卷七十九
            
初分天帝品第二十二之三


一、前言

(78)卷中善现尊者继言,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思惟六大等法无常、苦、无我、不净、空、无相、无愿、寂静、远离、如病、如痈、如箭、如疮、热恼、逼切、败坏、衰朽、变动、速灭、可畏、可厌、有灾、有横、有疫、有疠、性不安隐、不可保信、无生无灭、无染无净、无作无为,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思惟宾缘等法无常、苦、无我、不净、空、无相、无愿、寂静、远离、如病、如痈、如箭、如疮、热恼、逼切、败坏、衰朽、变动、速灭、可畏、可厌、有灾、有横、有疫、有疠、性不安隐、不可保信、无生无灭、无染无净、无作无为,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观察廿空等法无我我所、无相、无愿、寂静、远离、无生无灭、无染无净、无作无为,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观察真如乃至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等法无我我所、无相、无愿、寂静、远离、无生无灭、无染无净、无作无为,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等法,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修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四圣谛智、五眼、六神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等法,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虽观诸法,而于诸法都无所见,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

菩萨摩诃萨回向心则非心,菩提心亦非心,非心即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即是非心,如是二种俱无所有,无所有中无回向故,是故菩萨摩诃萨回向心不与菩提心和合,菩提心不与回向心和合,回向心于菩提心中无所有不可得,菩提心于回向心中无所有不可得,若作是观,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

具寿善现白佛言,为诸菩萨摩诃萨宣说六波罗蜜多,示现教导赞励庆喜,安抚建立令得究竟,速证无上正等菩提,是为报彼恩德。菩萨摩诃萨于般若波罗蜜多,如所应住不应住相。五蕴等法、五蕴等法性空,六根尘识、六大、四圣谛、十二因缘、十八空、六度、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卅七道品、三解脱门、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真如、法界、法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无上正等菩提、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无忘失法、陀罗尼门、声闻乘、独觉乘、无上乘、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菩萨、如来等法,六根尘识、六大、四圣谛、十二因缘、十八空、六度、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卅七道品、三解脱门、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真如、法界、法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无上正等菩提、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无忘失法、陀罗尼门、声闻乘、独觉乘、无上乘、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菩萨、如来等法性空,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性空,若五蕴性空,若六根尘识乃至如来等法性空,若菩萨摩诃萨性空,如是一切皆无二无二分,菩萨摩诃萨于般若波罗蜜多应如是住。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五蕴、六根尘识、六大、四圣谛、十二因缘、十八空、六度、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卅七道品、三解脱门、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真如、法界、法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无上正等菩提、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无忘失法、陀罗尼门、声闻乘、独觉乘、无上乘、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菩萨、如来等法。

所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思惟一切法无常、苦、无我、不净、空、无相、无愿、寂静、远离、如病、如痈、如箭、如疮、热恼、逼切、败坏、衰朽、变动、速灭、可畏、可厌、有灾、有横、有疫、有疠、性不安隐、不可保信、无生无灭、无染无净、无作无为,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虽观诸法,而于诸法都无所见,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

菩萨摩诃萨回向心、菩提心等俱无所有,无所有中无回向故,是故菩萨摩诃萨回向心不与菩提心和合,菩提心不与回向心和合,回向心于菩提心中无所有不可得,菩提心于回向心中无所有不可得,若作是观,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以六波罗蜜多,观一切法如所应住、不应住相,如此观当速证无上正等菩提,是为报菩萨摩诃萨等恩德。

本(79)卷中善现尊者继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五蕴,不应住六根尘识、六大、四圣谛、十二因缘、十八空、六度、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卅七道品、三解脱门、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真如、法界、法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无上正等菩提、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无忘失法、陀罗尼门、声闻乘、独觉乘、无上乘、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菩萨、如来、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异生地、种姓地、第八地、具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独觉地、菩萨地、如来地等法。

善现尊者继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五蕴,不应住六根尘识、六大、四圣谛、十二因缘、十八空、六度、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卅七道品、三解脱门、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等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所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不应住一切法生心,不住有、无两边,不为有、无所缚。

 

二、经文

1.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五蕴等法

复次,

(1)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色,不应住此是受、想、行、识,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2)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眼处,不应住此是耳、鼻、舌、身、意处,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3)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色处,不应住此是声、香、味、触、法处,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4)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眼界,不应住此是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5)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耳界,不应住此是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6)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鼻界,不应住此是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7)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舌界,不应住此是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8)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身界,不应住此是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9)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意界,不应住此是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受,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2.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六大、四圣谛、十二因缘观等法

(1)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地界,不应住此是水、火、风、空识界,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2)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苦圣谛,不应住此是集、灭、道圣谛,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3)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无明,不应住此是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3.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十八空、真如、法界、法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等法

(1)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内空,不应住此是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2)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真如,不应住此是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4.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六度、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卅七道品、三解脱门等法

(1)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布施波罗蜜多,不应住此是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2)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四静虑,不应住此是四无量、四无色定,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3)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八解脱,不应住此是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4)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四念住,不应住此是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5)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空解脱门,不应住此是无相、无愿解脱门,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5.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等法

(1)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五眼,不应住此是六神通,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2)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佛十力,不应住此是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3)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无忘失法,不应住此是恒住、舍性,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4)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一切陀罗尼门,不应住此是一切三摩地门,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5)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一切智,不应住此是道相智、一切相智,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6.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声闻乘、独觉乘、无上乘、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菩萨、如来、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异生地、种姓地、第八地、具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独觉地、菩萨地、如来地等法

(1)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声闻乘,不应住此是独觉乘、无上乘,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2)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预流果,不应住此是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萨、如来,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3)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极喜地,不应住此是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4)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异生地,不应住此是种姓地、第八地、具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独觉地、菩萨地、如来地,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7.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五蕴等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1)不应住色若常若无常,不应住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

(2)不应住色若乐若苦,不应住受、想、行、识若乐若苦。

(3)不应住色若我若无我,不应住受、想、行、识若我若无我。

(4)不应住色若净若不净,不应住受、想、行、识若净若不净。

(5)不应住色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住受、想、行、识若寂静若不寂静。

(6)不应住色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住受、想、行、识若远离若不远离。

(7)不应住色若空若不空,不应住受、想、行、识若空若不空。

(8)不应住色若有相若无相,不应住受、想、行、识若有相若无相。

(9)不应住色若有愿若无愿,不应住受、想、行、识若有愿若无愿。

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8.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眼处等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1)不应住眼处若常若无常,不应住耳、鼻、舌、身、意处若常若无常。

(2)不应住眼处若乐若苦,不应住耳、鼻、舌、身、意处若乐若苦。

(3)不应住眼处若我若无我不应住耳、鼻、舌、身、意处若我若无我。

(4)不应住眼处若净若不净,不应住耳、鼻、舌、身、意处若净若不净。

(5)不应住眼处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住耳、鼻、舌、身、意处若寂静若不寂静。

(6)不应住眼处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住耳、鼻、舌、身、意处若远离若不远离。

(7)不应住眼处若空若不空,不应住耳、鼻、舌、身、意处若空若不空。

(8)不应住眼处若有相若无相,不应住耳、鼻、舌、身、意处若有相若无相。

(9)不应住眼处若有愿若无愿,不应住耳、鼻、舌、身、意处若有愿若无愿。

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9.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色处等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1)不应住色处若常若无常,不应住声、香、味、触、法处若常若无常。

(2)不应住色处若乐若苦,不应住声、香、味、触、法处若乐若苦。

(3)不应住色处若我若无我,不应住声、香、味、触、法处若我若无我。

(4)不应住色处若净若不净,不应住声、香、味、触、法处若净若不净。

(5)不应住色处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住声、香、味、触、法处若寂静若不寂静。

(6)不应住色处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住声、香、味、触、法处若远离若不远离。

(7)不应住色处若空若不空,不应住声、香、味、触、法处若空若不空。

(8)不应住色处若有相若无相,不应住声、香、味、触、法处若有相若无相。

(9)不应住色处若有愿若无愿,不应住声、香、味、触、法处若有愿若无愿。

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10.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眼界等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1)不应住眼界若常若无常,不应住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

(2)不应住眼界若乐若苦,不应住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

(3)不应住眼界若我若无我,不应住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我若无我。

(4)不应住眼界若净若不净,不应住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净若不净。

(5)不应住眼界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住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寂静若不寂静。

(6)不应住眼界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住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远离若不远离。

(7)不应住眼界若空若不空,不应住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空若不空。

(8)不应住眼界若有相若无相,不应住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有相若无相。

(9)不应住眼界若有愿若无愿,不应住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有愿若无愿。

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11.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耳界等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1)不应住耳界若常若无常,不应住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

(2)不应住耳界若乐若苦,不应住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

(3)不应住耳界若我若无我,不应住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我若无我。

(4)不应住耳界若净若不净,不应住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净若不净。

(5)不应住耳界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住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寂静若不寂静。

(6)不应住耳界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住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远离若不远离。

(7)不应住耳界若空若不空,不应住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空若不空。

(8)不应住耳界若有相若无相,不应住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有相若无相。

(9)不应住耳界若有愿若无愿,不应住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有愿若无愿。

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12.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鼻界等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1)不应住鼻界若常若无常,不应住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

(2)不应住鼻界若乐若苦,不应住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

(3)不应住鼻界若我若无我,不应住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我若无我。

(4)不应住鼻界若净若不净,不应住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净若不净。

(5)不应住鼻界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住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寂静若不寂静。

(6)不应住鼻界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住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远离若不远离。

(7)不应住鼻界若空若不空,不应住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空若不空。

(8)不应住鼻界若有相若无相,不应住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有相若无相。

(9)不应住鼻界若有愿若无愿,不应住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有愿若无愿。

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13.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舌界等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1)不应住舌界若常若无常,不应住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

(2)不应住舌界若乐若苦,不应住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

(3)不应住舌界若我若无我,不应住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我若无我。

(4)不应住舌界若净若不净,不应住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净若不净。

(5)不应住舌界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住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寂静若不寂静。

(6)不应住舌界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住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远离若不远离。

(7)不应住舌界若空若不空,不应住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空若不空。

(8)不应住舌界若有相若无相,不应住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有相若无相。

(9)不应住舌界若有愿若无愿,不应住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有愿若无愿。

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14.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身界等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1)不应住身界若常若无常,不应住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

(2)不应住身界若乐若苦,不应住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

(3)不应住身界若我若无我,不应住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我若无我。

(4)不应住身界若净若不净,不应住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净若不净。

(5)不应住身界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住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寂静若不寂静。

(6)不应住身界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住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远离若不远离。

(7)不应住身界若空若不空,不应住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空若不空。

(8)不应住身界若有相若无相,不应住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有相若无相。

(9)不应住身界若有愿若无愿,不应住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有愿若无愿。

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15.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意界等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1)不应住意界若常若无常,不应住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受若常若无常。

(2)不应住意界若乐若苦,不应住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

(3)不应住意界若我若无我,不应住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我若无我。

(4)不应住意界若净若不净,不应住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净若不净。

(5)不应住意界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住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寂静若不寂静。

(6)不应住意界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住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远离若不远离。

(7)不应住意界若空若不空,不应住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空若不空。

(8)不应住意界若有相若无相,不应住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有相若无相。

(9)不应住意界若有愿若无愿,不应住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有愿若无愿。

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16.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六大等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1)不应住地界若常若无常,不应住水、火、风、空识界若常若无常。

(2)不应住地界若乐若苦,不应住水、火、风、空识界若乐若苦。

(3)不应住地界若我若无我,不应住水、火、风、空识界若我若无我。

(4)不应住地界若净若不净,不应住水、火、风、空识界若净若不净。

(5)不应住地界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住水、火、风、空识界若寂静若不寂静。

(6)不应住地界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住水、火、风、空识界若远离若不远离。

(7)不应住地界若空若不空,不应住水、火、风、空识界若空若不空。

(8)不应住地界若有相若无相,不应住水、火、风、空识界若有相若无相。

(9)不应住地界若有愿若无愿,不应住水、火、风、空识界若有愿若无愿。

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17.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四圣谛等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1)不应住苦圣谛若常若无常,不应住集、灭、道圣谛若常若无常。

(2)不应住苦圣谛若乐若苦,不应住集、灭、道圣谛若乐若苦。

(3)不应住苦圣谛若我若无我,不应住集、灭、道圣谛若我若无我。

(4)不应住苦圣谛若净若不净,不应住集、灭、道圣谛若净若不净。

(5)不应住苦圣谛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住集、灭、道圣谛若寂静若不寂静。

(6)不应住苦圣谛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住集、灭、道圣谛若远离若不远离。

(7)不应住苦圣谛若空若不空,不应住集、灭、道圣谛若空若不空。

(8)不应住苦圣谛若有相若无相,不应住集、灭、道圣谛若有相若无相。

(9)不应住苦圣谛若有愿若无愿,不应住集、灭、道圣谛若有愿若无愿。

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18.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十二因缘等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1)不应住无明若常若无常,不应住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若常若无常。

(2)不应住无明若乐若苦,不应住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若乐若苦。

(3)不应住无明若我若无我,不应住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若我若无我。

(4)不应住无明若净若不净,不应住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若净若不净。

(5)不应住无明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住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若寂静若不寂静。

(6)不应住无明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住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若远离若不远离。

(7)不应住无明若空若不空,不应住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若空若不空。

(8)不应住无明若有相若无相不应住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若有相若无相。

(9)不应住无明若有愿若无愿,不应住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若有愿若无愿。

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19.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十八空等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1)不应住内空若常若无常,不应住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若常若无常。

(2)不应住内空若乐若苦,不应住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若乐若苦。

(3)不应住内空若我若无我,不应住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若我若无我。

(4)不应住内空若净若不净,不应住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若净若不净。

(5)不应住内空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住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若寂静若不寂静。

(6)不应住内空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住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若远离若不远离。

(7)不应住内空若空若不空,不应住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若空若不空。

(8)不应住内空若有相若无相,不应住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若有相若无相。

(9)不应住内空若有愿若无愿,不应住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若有愿若无愿。

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20.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真如、法界、法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等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1)不应住真如若常若无常,不应住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若常若无常。

(2)不应住真如若乐若苦,不应住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若乐若苦。

(3)不应住真如若我若无我,不应住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若我若无我。

(4)不应住真如若净若不净,不应住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若净若不净。

(5)不应住真如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住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若寂静若不寂静。

(6)不应住真如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住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若远离若不远离。

(7)不应住真如若空若不空,不应住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若空若不空。

(8)不应住真如若有相若无相,不应住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若有相若无相。

(9)不应住真如若有愿若无愿,不应住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若有愿若无愿。

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21.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六度等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1)不应住布施波罗蜜多若常若无常,不应住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常若无常。

(2)不应住布施波罗蜜多若乐若苦,不应住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若乐若苦。

(3)不应住布施波罗蜜多若我若无我,不应住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若我若无我。

(4)不应住布施波罗蜜多若净若不净,不应住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若净若不净。

(5)不应住布施波罗蜜多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住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若寂静若不寂静。

(6)不应住布施波罗蜜多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住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若远离若不远离。

(7)不应住布施波罗蜜多若空若不空,不应住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若空若不空。

(8)不应住布施波罗蜜多若有相若无相,不应住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若有相若无相。

(9)不应住布施波罗蜜多若有愿若无愿,不应住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若有愿若无愿。

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22.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等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1)不应住四静虑若常若无常,不应住四无量、四无色定若常若无常。

(2)不应住四静虑若乐若苦,不应住四无量、四无色定若乐若苦。

(3)不应住四静虑若我若无我,不应住四无量、四无色定若我若无我。

(4)不应住四静虑若净若不净,不应住四无量、四无色定若净若不净。

(5)不应住四静虑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住四无量、四无色定若寂静若不寂静。

(6)不应住四静虑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住四无量、四无色定若远离若不远离。

(7)不应住四静虑若空若不空,不应住四无量、四无色定若空若不空。

(8)不应住四静虑若有相若无相,不应住四无量、四无色定若有相若无相。

(9)不应住四静虑若有愿若无愿,不应住四无量、四无色定若有愿若无愿。

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23.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等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1)不应住八解脱若常若无常,不应住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常若无常。

(2)不应住八解脱若乐若苦,不应住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乐若苦。

(3)不应住八解脱若我若无我,不应住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我若无我。

(4)不应住八解脱若净若不净,不应住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净若不净。

(5)不应住八解脱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住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寂静若不寂静。

(6)不应住八解脱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住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远离若不远离。

(7)不应住八解脱若空若不空,不应住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空若不空。

(8)不应住八解脱若有相若无相,不应住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有相若无相。

(9)不应住八解脱若有愿若无愿,不应住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有愿若无愿。

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24.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卅七道品等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1)不应住四念住若常若无常,不应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若常若无常。

(2)不应住四念住若乐若苦,不应住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若乐若苦。

(3)不应住四念住若我若无我,不应住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若我若无我。

(4)不应住四念住若净若不净,不应住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若净若不净。

(5)不应住四念住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住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若寂静若不寂静。

(6)不应住四念住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住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若远离若不远离。

(7)不应住四念住若空若不空,不应住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若空若不空。

(8)不应住四念住若有相若无相,不应住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若有相若无相。

(9)不应住四念住若有愿若无愿,不应住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若有愿若无愿。

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25.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三解脱门等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1)不应住空解脱门若常若无常,不应住无相、无愿解脱门若常若无常。

(2)不应住空解脱门若乐若苦,不应住无相、无愿解脱门若乐若苦。

(3)不应住空解脱门若我若无我,不应住无相、无愿解脱门若我若无我。

(4)不应住空解脱门若净若不净,不应住无相、无愿解脱门若净若不净。

(5)不应住空解脱门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住无相、无愿解脱门若寂静若不寂静。

(6)不应住空解脱门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住无相、无愿解脱门若远离若不远离。

(7)不应住空解脱门若空若不空,不应住无相、无愿解脱门若空若不空。

(8)不应住空解脱门若有相若无相,不应住无相、无愿解脱门若有相若无相。

(9)不应住空解脱门若有愿若无愿,不应住无相、无愿解脱门若有愿若无愿。

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26.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五眼、六神通等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1)不应住五眼若常若无常,不应住六神通若常若无常。

(2)不应住五眼若乐若苦,不应住六神通若乐若苦。

(3)不应住五眼若我若无我,不应住六神通若我若无我。

(4)不应住五眼若净若不净,不应住六神通若净若不净。

(5)不应住五眼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住六神通若寂静若不寂静。

(6)不应住五眼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住六神通若远离若不远离。

(7)不应住五眼若空若不空,不应住六神通若空若不空。

(8)不应住五眼若有相,若无相,不应住六神通若有相若无相。

(9)不应住五眼若有愿,若无愿,不应住六神通若有愿若无愿。

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27.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有所得为方便故,不应住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等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无相;若有愿、若无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1)不应住佛十力若常若无常,不应住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若常若无常。

(2)不应住佛十力若乐若苦,不应住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若乐若苦。

(3)不应住佛十力若我若无我,不应住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若我若无我。

(4)不应住佛十力若净若不净,不应住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若净若不净。

(5)不应住佛十力若寂静若不寂静。不应住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若寂静若不寂静。

(6)不应住佛十力若远离若不远离,不应住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若远离若不远离。

(7)不应住佛十力若空若不空,不应住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若空若不空。

(8)不应住佛十力若有相若无相,不应住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若有相若无相。

(9)不应住佛十力若有愿若无愿,不应住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若有愿若无愿。

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七十九(完结)


[ 大般若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