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楞严经》五蕴魔相解说--序言


正法中的正法----代序言

佛言法门八万四千,法法均能悟道。然此等教言只适用于正法时期,值佛之时,或佛灭度后五百岁间。正法时期是法法皆能悟道,行者欲修得一声闻四果位,辟支佛果位,或入菩萨初地之林,持戒修心,地地上升,永不唐捐。

佛灭度千五百岁后,值佛法末法时期,邪教兴起,群魔乱舞,毁戒不守,以邪悟、邪行、邪言,障佛教言。后又投众生所好,贪小便宜之心,不用付出代价,以世俗行径即想悟道。浅机行者无智能、无正知见,终于在外道、群邪中,学习些杂句、浅末知见,真是毁灭佛法之帮凶。

而佛教在末法时期,佛法灭于佛教之出家众等,依《佛说当来变经》言:「将来之世,当有比丘,因一法不从法化,令法毁灭不得长益。何谓为一,不护禁戒,不能守心,不修智慧,放逸其意,唯求善名,不顺道教,不肯勤慕度世之业,是为一事,令法毁灭。」《佛说当来变经》又言:「若有比丘欲谛学道,弃捐绮饰不求名闻,质朴守真宣传正经,佛之雅典深法之化,不用多言。按本说经不舍正句,希言屡中不失佛意。…。勤修佛法犹救头燃,五戒、十善、六度无极(波罗蜜多),四等(无量心)、四恩智慧善权,咸可精行。虽不值佛,出家为道,学不唐捐。平其本心愍念一切,十方蒙恩。」

在末法终期,佛门师众废深经教、十二因缘、卅七道品、方等深妙玄虚之慧。反而言说,要以智度无极,用善巧方便,来度化众生,一切随世俗行为,注重浅意修为,谈怪力乱神事,不涉玄虚之慧,不严求戒律,不讲修心,不重修慧。据《佛说法灭经》言:「值人寿五十二岁,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 如是之后数千万岁,弥勒下世间作佛,天下泰平毒气消除,雨润和适,五谷滋茂,树木长大。…。」依据经文言,佛法灭后,沙门袈裟本有颜色,却自然转为白色。此处白色有二义,一者白衣言在家者,在家居士虽能说佛法但不守清净戒律,不能成佛道。二者白色言白衣外道,末法时期佛法消失,由白衣外道所取代。印度白衣外道其教徒修苦行,威仪律行颇同僧法,唯留少发,加之露形,或有所服,则以白色表示不同,如耆那教。此教有二派,着白衣者为白衣派,为宽容主义者,执着「有」,求喜乐;空衣派(裸体派)为严格主义者,执着「空」,修苦行。

由上得知,佛法灭后至弥勒菩萨下生之间,有数千万年无有佛法可闻,直到弥勒菩萨下生成佛,始再有佛法出现世间。现在释迦文佛入灭已二千五百五十多年,弥勒菩萨下生当在五亿七千多万年后,此期间定要有佛法住世,观末法时期正法的代表是《楞严经》及般舟三昧法门。前者是行者认识自性、避免着魔、误入歧途的重要经典;后者是念佛法门,能得般舟(立佛)三昧者,以念「阿弥陀佛」佛号七日或三个月中,不卧睡念佛得入般舟三昧,得此三昧者,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此二法门在佛法将灭时最先化去,所以我们要如何弘扬此两法门,是很重要的事。

《楞严经》其重要性在于世尊教导我们如何认识本性外,整部经典中还贯穿有三大重要部份,一为首楞严神咒,持诵此咒或配带此咒,能让末法时期修禅定者不受魔扰;二为廿五种修行法门,由廿五位菩萨现身说法,可使我们认识六根、六尘、六识及七大等共廿五种的基本修行法门,此等法门可演绎成八万四千法门。另一重要部份即是五十阴魔的境界阐述,能让有实修的行者不落于色受想行识五阴诸魔相中,最后得悟无上正等正觉,避免行者在实修中误入歧途,落于天道(欲天、色界天、无想天、无色界天)、仙道、魔道中而不自知。就是行者落于声闻、辟支佛道中,世尊亦不认可,还视为不究竟的修行者,此等也是一种魔相。

《楞严经》在阐述五蕴魔相之境界外,还列出破色受想行识等各阴之境界,使行者能不入歧途中,还能印证修行的次第与现象,这可说是正法中的正法,实修行者不认识楞严五十阴魔,那是很危险的事。正如美国万佛城化上人所讲的:「五十阴魔的境界,好像照妖境,使旁门外道原形毕露,妖魔鬼怪无处藏身。」

不到此境界者不知楞严五十阴魔在说些什么,经历过此色受想行识五阴魔境者,始会感恩世尊慈心浩瀚,怜悯末法众生,不舍末法诸善心众生,让末法时期众生在实修上不入歧途。阿难尊者在聆听《楞严经》后,撰楞严颂 白佛曰:「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身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因《楞严经》五阴魔相是修行者必经历的过程,所以就显得相当重要,经文中不是只有心法的阐述,还有境界认知的说明。据经云:色、受阴两种魔相能度过去时,魔就不容易进到行者心腹中来。之后,到想阴魔相中,魔众、魑魅、魍魉等会依附那些修行比较差的人身上,显现出一些怪力乱神的能力,让行者误认为此着魔的人是菩萨或佛的化身,行者不察就会归顺他、听从他,也许就这样又误入歧途。所以说想阴魔相的歧途是修行人认识不清,太相信别人的修证,就会发生这种魔相认知的错误。

行者对色、受阴两种魔相要坦然去面对,不去执着五根所现的异能,都能不去用它、不去在意它,就可以安然度过受阴感情领纳作用,七情六欲、忧、喜、苦、乐等感情作用,能把它空掉,平等看待一切法,则外来的客邪就不太容易控制行者,它就会转而去控制别人,由别人来诱惑行者,这都是想阴魔相里的事。

至于最后行、识二阴魔相,是行者神通力中的认知受限,才会产生一些以自己所悟知的境界来下定见,如此就会产生偏常、断灭见,或拨无因果,或成就外道诸见,或成就仙道种性,或入魔道淫乱中等错缪知见与行为,此等错误的定见是迷失菩提自性的主因。在我们没有佛陀的神通与证见下,我们祇能依据《楞严经》五蕴魔相之圣教量言行之,就不会有错误的认知,也就不会迷失菩提自性。

回想当初获读《首楞严经》五蕴魔相,也仅约略懂至色受两阴魔相,讲经说法也以此为主,因初获法身行者首要面临的是色、受阴魔相困扰,故能亲切地悟知其精髓,对于诸魔相能不着而安然度过。在廿五年后的今天,就尽我对修证上所体会的与其它经典的融会贯通,终于完成了剩余的想、行、识阴魔相部份,且已披露在法尔网站上。值有网友鼓励将其印成书本,方便收藏与广为流传。仍请数位同学发心编校,后准予出书。因个人时间、体力有限,错误在所难免,尚请诸贤圣、善男女等读后,不吝指正。

                           法尔禅修中心  张玄祥 谨识
                                    二○○四 年 四 月 八 日


[ 《楞严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