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楞严经》体认三界火宅(4-1)


4.四禅天

「四禅有情众生亦仅有第六意识活动,唯有舍受与意识相应。因身与心已无悦、不悦之觉受作用,故无苦乐之受觉分别,谓舍受。此天能舍弃三禅之色身妙乐,称为舍清净,唯念修行功德,称为念清净。此地共有九天,即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以上三天为四禅天众居所)、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此四禅五天称四禅五净居天,为修小乘佛法得解脱之圣众所居之所)、无想天(为外道不明心真实而修的行者所居之所,其寿命与广果天齐,故又称客天)。」

「四禅有情众生亦仅有第六意识活动,唯有舍受与意识相应。」

四禅天是色界最高的天界,此等有情众生亦仅有第六意识在活动,眼、耳、鼻、舌、身这五识已不起了,只有一个意念活动。前面三禅天的境界还有一个乐受相应,四禅天就超越了乐受的烦恼。我们所说的三界九地,依界不同地一地一地的往上爬,初禅是离生喜乐地,修行方法是用有觉、有观,修证到这里行者定要有两个心,如果没有两个心根本连入禅境都没有,有两个心才能知道一个觉知的心,可以用它知道、看到自己的妄想心,这样才好修行,所以初禅的境界一定要有两个心现起来。

二禅是定生喜乐地,这境界是喜俱禅,心一入定中法喜就充满,心里就一直觉得高兴。但是这些喜受也是毛病,有觉、有观到你心定的时候,已经没有层出不穷的妄想心,为什么还要去观呢?不必要了,因为刚开始心有诸多妄想或者是眼、耳、鼻、舌、身这五识对外境感知后非常执着,譬如有声音,你会认为这个声音太大、这声音吵杂,我不喜欢,这心态都是我的习气。你要慢慢的修,修到外面的色、声、香、味、触诸法,都不造成罣碍的时候,这觉、观对外境大部分就灭了,然后再来观内心,内心里面的妄想,罣碍明天要做什么?昨天发生了什么事?还放不开!一直地在觉观,慢慢的观,妄想心就灭了,灭了以后就不要再观了。行者无所心时,要觉要观,强观心就会散乱,心散乱就没有定了,这个定就没有了,此时觉观就要抛弃。

心不再起妄想,为什么还要再觉、观?不必要了。这样才能够突破进入二禅境界,是为定生喜乐地,在此地中心会生起欢喜心,生起欢喜心却不能让它永远地起欢喜,才能够突破进入三禅境界,是为离苦妙乐地。

三禅境界是乐俱禅,色身充满了气,故会觉得非常的快乐。但行者至此境界也不要去执着这种快乐,要把这种感觉快乐的心灭掉,才能跨入四禅境界,是为舍念清净地。舍要舍什么?舍掉忧、喜、苦、乐诸受,把它化为平等观,如此就只有舍受相应,这是四禅的境界,世间禅到四禅是最重要的关口。

没有忧愁、没有欢喜心、没有痛苦的感觉、没有快乐的感觉,这些觉受都没有了,但没有这些并不代表境界没有了,还是会有的,但是没有这种执着。例如一个人觉得打坐时脚很痛,另外一个却不去感觉「痛觉」,不去相应、不去搅和,「痛觉」就消失了,同样是痛,他却觉得不痛,这就是超越了你的忧、喜、苦、乐的觉受,就会进入舍念清净地,这正是所谓的舍受。

「因身与心已无悦、不悦之觉受作用,故无苦乐之受觉分别,谓舍受。」

何谓舍受?譬如有人掉了钱,就非常的懊恼,有的人掉了钱,却觉得不痛不痒,因为他对钱的观念,已经不被它所左右了,这就是解脱、超越了。因此,当身体苦乐、忧喜都没有了,觉受都没有的时候,这就是舍念清净。当然到四禅境界的时候,真的能够这样时,心就解脱了吗?不是的,因为行者尚未把脑筋打开,表面上定中境界能如意,但一出定周围间的事情,他也许不能控制自心,只是在禅坐中忧、喜、苦、乐的现象都没有了。

菩萨并非如此,菩萨是将阿赖耶识打开,打开时里面有很多的种子,这种子里面就有很多、更微细的妄执性,菩萨用智慧灭除这些法尘干扰,待能够真正的灭除,才能够真的成为菩萨,得自在清净。

到了四禅天境界,还没有解脱的知见,只是表面上的清净,脑筋里面没有打开的这些法尘,都还是没有摆平。有一天把脑筋打开了,里面还有很多琐碎的、微细的习气存在。因此菩萨境界与世间禅境界是有所不同的,世间禅定到了四禅天,虽然能得舍念清净,但是种子在脑筋里面被压住,这种清净是不真实的。

大家常常讨论见性,见性的境界是怎么样?大家的认知上是有差异的。所谓明心见性是一定要把心扉打开,打开来以后再认真执杖牧牛,那之后所得到的清净才是真正的,禅宗所谓的明心见性就要这样。

但是有人修到初禅境也有一种见性,见到什么?见到我有两个心,那不是见性吗?见一个有烦恼妄想心,另一个有觉知的心,这也是见性,这就是初禅境界的见性。到二禅境界时行者能见光了,自性光发出来了,那不是见性吗?是见性光明,那是二禅的境界。三禅境界时行者身体产生那种快乐感觉,此觉受非常殊胜、微妙,那不是见性吗?也是见性,是见到色身上的快乐,所得到的是离苦妙乐地的境界,这有人也认为是见性。

因此初禅天有他的见性,二禅天有他的见性,三禅天有他的见性,四禅天有他的见性,四禅天是住境入一境性中,心不起念相应,这更是见性。这四个不同的见性境界导致产生诸多的争辩,其实这些都还是没有入禅宗所谓的见性之流。

菩萨四地以后是超越、突破了这些四个禅定的境界,此四禅天行者还有色身,色身没有突破,怎么能真见空性及其空性所产生的妙用呢?色界诸天行者就是能了知性相,但也没有办法证得解脱。而跨越色界的四禅天后,即进入无色界境界,无色界行者就是破色身了,或者是破掉黑漆桶了,但不用方便、愿、力、智等波罗蜜多,就没有办法证得解脱的知见。

无色界有: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这四空处定是与色界禅定划分开来的。一个开悟的行者,一定要达到无色界的境界,把色身突破,把这个肉体打开,才有办法看到我们潜意识里面的心灵境界,做不到这样的行者,对禅宗而言,此等行者就是没有开悟。以禅宗的标准,要法身现起,同时法尘要开发出来,行阴里面的法尘很多,这些法尘会现起,而现起时也并非我意识在想,与你用意念想是不一样,我在想当然我自己知道,但是我不想,法尘还是一直出来,那才是真正的法尘,这才是真正的阿赖耶识所存的法尘,第八意识里面的种子,要达到这个境界的行者,禅宗才认为是真正的开悟,这部份大家要认识清楚。开悟后法尘要净就要用功去掉我、法二执,如六祖要花15年的潜修,不能曝光,潜默将养,之后心净才能真的见性。若哪个人所说的境界没有此种过程现象,即自己称谓已见性,那多是世间禅里的东西,并非禅宗所谓的开悟及见性。

「此天能舍弃三禅之色身妙乐,称为舍清净,唯念修行功德,称为念清净。」

行者因能舍弃三禅的色身气感生乐,故能得舍念清净的境界。若行者至此境界全身充满气,不入定中身亦布满气,行者此时遇到碰撞、跌打,均不会伤到他的色身。若行者在入定中,此气布满色身,当使心性入一境性中,即能面对心中意念起境而能不动,故称为一境性中。

何谓舍念清净?让你舍弃一切顺逆,心即清净,叫做舍念清净,当能舍弃忧喜、苦乐等觉受,而得舍诸念而清净,即谓舍清净。何谓念清净?此时行者得舍念清净已,念修行功德已得,故始称为念清净。修行有功德,能让这些妄想念不起,都是念清净的,要修到这个境界,色界修行功德圆满。

「此地共有九天,即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以上三天为四禅天众居所)、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此四禅五天称四禅五净居天,为修小乘佛法得解脱之圣众所居之所)、无想天(为外道不明心真实而修的行者,所居之所,其寿命与广果天齐,故又称客天)。」

四禅天本来亦仅有三天,此修行的层次再与依佛法齐头并进用功的行者合计,就有其它六天现出,故四禅天就按了九天,正常的色界天就是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以上三天为四禅天众所居住的,最高的是广果天。

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等五天,是四禅后五天,称四禅五净居天,为修小乘佛法得解脱之圣众所居之所,也就是声闻、缘觉圣众他们所居住处。还没有开悟以前修到四禅境界行者,就生在前三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这三天是有轮回的。若行者修至四禅境界,也能修佛法,如修12因缘观、修四圣谛,能去观心的虚幻不实在,不受妄心的影响,在佛法里面真正有修这些,那就能得到小乘自我解脱,就居住在这后面的五净居天,是声闻、缘觉诸圣众,他们不再来轮回了。

上述八天外,最后一个天境是无想天,无想天是外道行者因对心认识不清楚,害怕心的妄起,强压抑它,用气去压它,使心不起认为是空境,这种错误认知会生于无想天。
我们打坐刚开始,心起心灭妄想很多,那是虚妄不实在的,因此也不要让心起动念的晃动,乱动就会影响我们的定力,故此时也就不要乱想。一旦气入脑中,进入潜意识里面,那不是想不想的问题,因不想它也会现,此时只是看着它,有没有念头?有啊!这个念头不是我在想的,是它自己现出来的,刚刚所说的行阴,行阴里面的东西,如房子里面的灰尘一样,它自己飞扬起来,这些法尘你看着它,只要没有习气毛病与它相应的时候,这有什么关系呢?不相应就没有关系,所以你看着它,可以了知很多的事情,了知众生的因缘果报现象。

 

(1).四禅三福报天与无想天境界

四禅福报天有三,是为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外加一无想天。在《楞严经》中,世尊说:「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若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麤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初禅行者已离欲界生死,得离生喜乐地境界;二禅去前五识(眼、耳、鼻、舌、身等识)功用得初定,仅留有第六意识相应,故能得定生喜乐地;三禅舍喜受,去除苦、乐想,得离苦妙乐地。此四禅已舍喜、乐觉受,入舍念清净地,入一境性中。故四禅天行者不再受身、心所逼,因苦因已灭,但乐又是不能常久拥有,因为是诸法无常,故乐久必坏灭。如此观照,苦乐二心同时看破而俱舍离。身心麤重相已灭,净性生起,福性亦生,像这样的行者即能生于福生天。此天神身长一百二十五由旬(一旬四十里),还留存有微习,感召天寿一百二十五大劫。

在《楞严经》中,世尊说:「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行者一入四禅境时,以第六意识心不被忧、喜、苦、乐觉受所左右,能得舍念清净,故说舍心圆融。此时行者已能彻底了知殊胜清净之实义,乃因证得一境性中,不为诸境所转,故言胜解清净。行者在得清净中,福业生起,虽已断忧喜、苦乐觉受,得清净心,但却对继之而生起的福业,无法遮掩,而产生殊胜微妙的随顺心,依此随顺心起神通功用,能将此净心随顺应用于未来际。如此行者执取福业而得妙用,名为福爱天众。

有关广果天者,在《楞严经》中说:「阿难!从是天中,有二歧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行者修证到清净殊胜境后,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心境,就有两种不同的果报。一者若行者于先前福爱天中,因福生而执取福性,却又于清净中使心更清净,即能让净心产生诸多的净光明,如此福、德两圆满发明,此修证而住于广大福德之果者,名称为广果天众。此界天众真得舍念清净地,得舍受相应,住风灾顶,水火风三灾劫末不能至。此类天众寿五百大劫,身长五百由旬。

有关无想天者,在《楞严经》中说:「阿难!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

行者若于福爱天中,厌恶苦与乐受,因此精进地研究此心,如何来舍弃一切心念,如此用功不断,企图去圆满舍受之道,穷灭一切心念。如此用功后,身心都能俱灭,甚且让心虑不起,让心如枯木死灰一样地凝住不想,如此纵经五百劫过往而心亦能不起。此种人既然以心的生灭为因,故祇一味地压制此心念的起灭,如此即不能让我们的不生灭性发明而显。正确的佛法认知,应是能体会吾人有一不生灭且是空、无住的如来体性,此不生灭性发明时,即能以不生灭的体去观照生灭法所起的一切法尔现象。此等行者因微习所得果报也是五百大劫,初二百五十劫中灭一切先心意念不想,但在后二百五十劫中,因定力衰退,想心又生起。如此一类行者,名为无想天天众,果报寿命与广果天众同,身长亦是五百由旬。

「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此四种殊胜行者,已入一境性中,非苦、乐境界所动摇。此种不动境界虽非真的有如菩萨地第八地的无为真不动地,但舍一切念,确也能学习、纯熟心性的功用行,而发起五个世间禅的神通境,此境界名为第四禅境界。

四禅境界会起神通,如宿命通发起在四禅境。有的人在打坐的时候,可以进入定中独头意识,可以知道宿命里面,谁与谁的关系?有的说我不必入定,睡觉的时候也就可以知道,那是睡觉做梦,做梦扫到行阴里面的一个法尘,这法尘只是一个开头,是第六意识梦中独头的作用。第六意识有两种作用,一个是定中独头意识,一个是梦中的独头意识,本来第六意识是加上前五识,才能有一个完整的念头,现在前五识因睡觉已经不起了,就像在睡觉时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等识都不知道了,但只有一个念---第六意识。第六意识会抓第八意识的种子、法尘,当法尘出现,这只是一个开头,若行者睡中觉知不迷者,见其境不起心相应,此法尘当起又自灭。若行者睡中入半昏迷境,则会根据这法尘去编个故事,去虚应一番入梦中了。当你醒来的时候,原来是南柯一梦,也都是不真实的。

如果行者不做梦的,就只有觉照到这个法尘的开头,它不变的,就像我们看电影有一个定格,「啪一下!」它就出来了,它没有因为你心的妄执而改变,若改变就开始在演电影了。「啪一下!」出来后,那个定格就停在哪里,那就是你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譬如你现在在睡觉,突然一个画面出来,画面中那个人是你现在的妈妈,以前她好像也是你的妈妈,在一个不熟悉的空间,有一个她在不明的厨房的、或什么的、、。影像被扫到后,那个影像也不会动,但是你下意识很清楚的认知那是你妈妈,那个妈妈就跟今生的妈妈一样,表示她有一世也还是当过你的妈妈,这一世又当你的妈妈,你自己的脑筋很清楚,这就跟定中独头一样的现其境。

定中独头是行者人还清醒,因为不是在睡觉而在定中,眼、耳、鼻、舌、身这五意识也不起了,只有一个心意念,气扫到那个境界起来,知道以前她跟我有缘,曾做我的妈妈,今生又有缘我做她的儿子,一世又一世就是这样地轮回下去。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些经验,应该有,修到这个时候应该有。你现在虽当人家的父母,而以前他就是你的儿子,或者是你的爸爸、妈妈,没有缘不会撮合在一起的,我们的轮回就是这么地可怕无知。

为什么一直在这六道里面轮回?大家都曾为六亲,为什么《楞伽经》里面讲不食众生肉?世尊告诫我们,所有一切众生,大家都曾经互相做过六亲等的,六亲是父、母、儿、女、兄、弟、姐、妹、伯、叔等这些很亲的人,故若他们沦落入畜生道,你何忍去吃他们的肉,今生他出生做鸡、鸭、牛、羊、猪在你家,如果你有神通可以看到这些现象,当知道这只鸡的前一世是你的谁,我想你也吃不下去了。

法尘里面的东西,你要看它,不是我在打妄想,法尘现起来就是这样,你在梦中也可以看它,在定中当然也可以看它,只要你心一变化它就变,心不执着,只是法尘起,然后又灭,起了又灭,一剎那有九百个法尘起灭,所以行阴非常的微细,而且很快。

若你抓到哪一个法尘,然后对着它起妄想,编了一大堆的故事入妄想境,这是不对的。修学佛法的行者是要认识这些,才不会走错路。而不学佛法的人就把妄想念当真了,执着这些法尘都是真的,执着为真而如何解脱呢?修学佛法的就相反地认为,一切皆虚幻不实在。一个人认为是真,一个人认为虚幻,哪一个对?而到底有没有这一回事?一定有的,但是有已经过去了,怎么说是有这一回事儿?真正有事情的是现在,譬如现在大家在这个道场在听法,我在这边讲话,现在最真实的就是有,回去以后,你在想我今天去上课,那个是有吗?已经变成没有了,为什么?过去了,过去就变成一种幻相,这叫做幻。

你跟众生结了缘,以前是你的六亲眷属,现在能当真吗?不能当真,因为现在他没有真正出生做你的六亲眷属,当然不能当真。由心中看这些可以体会因缘观,而体会归体会,修佛法的人要认为一切都是虚幻的。而修世间禅的人,会认为觉知的因缘观都是真的。

我们有位女同学到印度去,她看到一位印度人,脑筋里面觉知:「啊!此人就是我前世的丈夫,我要嫁给他。」这就是逐妄为真,后来不久还是结婚应缘去了。

修佛法的人心要超越因缘观,就是看到:「这是我前一世的丈夫」,但因已经过去了,我今生不能再迷糊,不能再跟他搞在一起,掉了头赶快就跑。一个是赶快跟他结婚,这是修世间禅的;一个是修佛法的,知后赶快远离。两个人修学不一样,其心态应会不一样。

你有没有修佛法?没有修佛法,就是认为潜意识里面所感觉的,都是真的,那个说真也不真,为什么?因已经是过去了,即使真的,而你不理它、它也没有事。说不真,那个影像不是我妄想的,但是它会现起来,总归一句话,就是你执着与否,执着为真,就会在六道里面轮回。

你若能体味一下就好,这个人跟我有缘,没有缘大家不会撮合在一起,你好好去体会一下,好好进到心里面去感觉,就知道因果轮回实在是太可怕了!过去事情发生了,这一世事情照样发生,过去会黏在一起,因为哪一件事情会黏在一起,今生又会在一起,人与人、人与事。众生与佛一样,为什么会来听闻佛法?哪一世一定跟佛有缘,所以会听闻佛法,听得进去。而没有结佛缘的人,对你讲这些你听不进去:「哪有这回事,你在胡说八道!」

昨天我跟一位研究所的博士到屏东去,在车上稍微聊了一下:「佛渡有缘人」「不公平!不公平!」他一昧地说不公平,听不进去。当讨论到有的出生可以这样、有的可以那样:「不公平!不公平!」我问他:「你到底相信什么宗教?」「刚开始是相信基督教,现在也不去了!」而要他来听闻佛法,当然听不进去,即使有善行,只能去修一些天道的法。

你听闻佛法,且听得有兴趣,这表示哪一世已经熏习过佛法,会了解因缘果报、不会反对、不会排斥,确实是这样的。而你现在修禅,也不要说哪一个对、哪一个错。如果有一天心清净了,进到脑筋里面,你自己去体会,睡觉或者不睡觉,能够进入而且开发出你潜在的法尘起来的时候,你去体会一下,现在的周遭之间,亲密、不亲密的这些人,与你有什么关系?你不去体会也可以,有智慧!反正常常在一起的,一定是有缘,常常在一起、常常吵架的,又是恶缘,这个要不要神通?不必神通你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了。常常看到这个同修,他一看到我就很生气,那表示以前有缘,但结的是恶缘,这样要不要神通?不必要神通也可以体会,你只要相信因果轮回,可以从你周遭之间的人、事、物来产生智慧,可以去观、可以去摆脱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待续)


[ 《楞严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