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楞严经》识阴魔相(5-10)
                  --
不化圆种性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一、经文

《楞严经》曰:「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融,清净觉明,发研深妙,即立涅盘,而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僻辟支。诸缘独伦,不回心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十,圆觉吻心,成湛明果。违远圆通,背涅盘城,生觉圆明,不化圆种。」

 

二、解释

1.前言

行者于开悟后经色阴、受阴、想阴、行阴等魔相的修证,已能超越五蕴魔相中的前四者,进入识阴区宇中。《楞严经》前部份所述:「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是汝心。若离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行者若能以此种见解摆脱了色、受、想等阴诸魔境时,行者当能入行阴区宇中,又能体知众生因缘果报的虚实,应缘受报全是此识的执妄为真,若实而能虚之,才有能力做到感召悬绝,用来摆脱「众生颠倒因」,不受六道众生的因缘感召,故说行阴破灭后行者,即能超越了「众生浊」,进入识阴魔相中。在行阴区宇中,第七意识因妄执第八意识所现一切为真,始有「众生颠倒因」,也因色、受、想阴灭故,超越了劫浊、见浊、烦恼浊,又能无有妄想心,始有能力来观众生果报因缘,而行阴灭行者已能不受众生因缘感召,故因能感召悬绝而超越了「众生浊」。

在本识阴魔相中,行者都以阿赖耶识作用为主,或称阿陀那识(清净识),故能识知世间一切万相的真实,但或因认识不清其全部的实际状况,会产生种种错误的认知,才会迷失菩提自性。行者于最后一关识阴区宇的魔相中,如何不迷失菩提自性真如体,遇种种识心所感之善境界,所能化成之境界,能不执取诸境,即能超越识阴种种魔相,这样就能超越「命浊」。能超越「命浊」的行者,才能真正成为自由人,才能不受种种业力的纠缠,也才能自在不入于生死海中。证到识阴区宇者高天之福报已具,若稍微有闪失,迷执一些境界而生妄执心病,即会迷失菩提自性后,感召诸天或仙道众生来为其伴侣,死后还生该天或成仙道中人。

当识阴区宇中行者,能以识来认知世界成立,唯心所现,有如《楞严经》前部份所述:「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故一切法均以识心为法源,若执妄即会生境。在吾人六大 (地、水、火、风、空、识) 中,空者即是万相发生之本体,而识乃是建立一切果报力量的泉源,四大(地、水、火、风)即是业报之果体,此果报可成众生正报之身及依报之器世界。

行者至此阶段虽已超越了「众生浊」,但这祇是对外缘感召的解脱而已,对于识心鉴照外世界所起的法尘妄执,还会有误执迷失的机会,故行者回归到识阴本元之时,如何能不受「世界颠倒因」所迷,误受感召而生于色界天界、无色界天界、外道仙人及无想天等,是此识阴魔相中修持的重点。

行者至此境界,因识阴心已经能成就一些佛性功能:(1)体知根隔合开,与十方诸类相通觉知;(2)识知体中能现虚空十二类众生于我身中;(3)识知己身心能从虚空化出;(4)识知十方草木皆是有情;(5)识知自性与诸根互用随顺,(6)能知识入圆虚无心,对一切境不动转。(7)悟知圆常而不惧生死,能不求色身于永恒。(8)识已能化生一切,故能幻化华丽皇宫、七宝等。(9)能了知众生受命原由,众生受命精麤识心,且能加以清楚分别。

「识」既然能识知世间万相,也有生命感缘的原动力、轮回的根本力,我等在修解脱道,要超出三界,别无他途,对识心鉴照一切相要能不执取,要能破离,识心灭则色身灭,同时自己心中器世界亦灭。这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中最后一关,修证也已渐次地依色、受、想、行、识次第成就,最后这识阴灭时,当然就超越了「命浊」,获得真正的解脱了。

上个魔相中,行者已能了知精微识心本元时,此识心本元是因果相酬之根本,若此时行者能去除罔象虚无颠倒妄想,则能得真正解脱之清净道。故此行者一心一意,想尽办法惟希能求得与此清净道相应,偏入性空的修证中,反而执取空真如体不放,这样做是反而背离菩提清净道而行,不能得清净无上道。

此时行者识阴已入圆融,若于圆明融通中,得清净觉知明了,真如性能知万象一切真如现象,更加发明研究此圆明湛然微妙之相,而立即求入涅盘城,不再企求前进菩提道者,此行者则将得独觉乘定性菩提,虽可证辟支佛果之无漏种子,也仅悟得生空无漏,因深厌生死,专修自利寂灭之乐法,违背真正涅盘城池。反而感召诸缘不应,独专于一伦,不回心向大者,成为其伴侣,永失证得无上正等 正觉之机缘。

 

2.经文解释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

又如善男子修到行阴区宇中者,都是在用此行阴心穷众生类本,感知众生种种生死轮回业缘,但在此中也能不落于十种偏执中,如远离偏常论、圆常论、一分常论、有边无边论、四颠倒偏计论、死后有相论、死后无相论、死后具非相论、死后断灭论、五现涅盘论等诸毛病中。此善男子更能穷究行阴中有情众生八万劫前后因缘,之间都能超越了上述诸虚论,遇某境界因缘,若能不执着,则此等众生互相感召的因缘不起,善男子都能固守自性清净而能不应诸缘,能达此境也就是能观行阴为空,此时的修证就已经超越了「众生浊」的境界。达到行阴灭善男子,即不再受诸根执境之影响,而确实能于识心中,还原识性之本元功能。

 「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行阴已灭之善男子,在于色阴、受阴、想阴、行阴等魔相中,对世间一切相已能超越诸根对境的妄执——六结使,在动、静、根、觉、空、灭等六结使之生灭法中,诸根对种种因缘法尘境,常以六结使毛病妄执为真、为善,妄执的现象依层次分为:若动尘境在,则妄执动尘为真,动尘灭则静尘生,反执静尘为宁祥;继而静尘灭则根结生,反执根性之异用现象。继而根性之用灭则觉心生,此时反执取觉心灵知之见;当觉心灵知灭则空生,此时反执空性寂寂然为究竟;当空执灭后则灭结生,以有相无住为依止,最后当要将灭结亦破灭,此时善男子修行中生灭法已灭绝矣!

此等六结使的毛病,是世间内天上、人间凡夫根本我、法二执的原由,以坚固妄想、虚明妄想、融通妄想、幽隐妄想以为其本。照菩提道修行过程言,在生灭法灭却时,则佛性即能现在其前。但现在行阴灭之善男子,虽是破除了「众生颠倒因」而超越了「众生浊」,无遍计所执性,而依他因缘起自性能悟知,也有菩萨四智中的「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此时善男子理应能以识心起「大圆镜智」及「成所作智」的菩萨、佛境界,藉以识心了知一切世界及众生相,以识心现一切神变化事,但善男子为何不能呢?主要还是因「识精妙明」未能圆满具足,还没有破根本的颠倒妄想,故不能有诸菩萨、佛不可思议之境界。善男子修到行阴尽而处识阴区宇中时,除「大圆镜智」及「成所作智」不会现起外,法身虽本清净,但三身中的报化身还未圆满,因还没有破罔象颠倒妄想,故不能超越「命浊」。且因应化身还不能有千万亿之多,此亦是因「识精妙明」未圆满故,故不能与如来诸地或果地佛相比。

 「若于圆融,清净觉明,发研深妙。」

识阴区宇行者能逃过前述九种魔相,而直趋菩提道时,已得六根互用圆融,体知根隔合开,与十方诸类相通觉知;识知体中能现虚空十二类众生于我身中;能识知己身心能从虚空化出;识知十方草木皆是有情分别;识知自性与诸根互用随顺,能知识入圆虚无心,对一切境如如不动;悟知圆常而不惧生死,能不求色身于永恒;识也能化生一切事物,随心所欲而成办一切;识能了知众生受命原由,众生受命精麤识心,且能加以清楚分别。行者发明上述之能力,也研究自性更深邃微妙。因而依此圆融性成就诸识知能力,也能让根、尘不染而心自清净,更能照见十方世界及一切世界众生明明了了。

 「即立涅盘,而不前进。」

若此行者于圆融、清净、觉明中,了知世界、众生因缘真实,也能悟知种种识心之能力。因而即认为要能不受识心虚狂不实之影响,应即能住入涅盘寂静中,使自性不随诸缘运行,使诸缘对自心不起作用。因此知见建立后,即不能再往菩提大道前进,祇能证得小乘果位。

 「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辟支。」

此时行者对于心能入涅盘境界中时,以此生空智得证涅盘而生胜解者,这种人即堕入定性辟支佛果。行者此时得证,辟支佛乘定性,又称独觉乘定性、缘觉定性、定性缘觉,乃具有可证辟支佛果之无漏种子者。此种定性法尔唯有生空无漏之种子,故深厌生死,专修自利乐寂之法,唯断烦恼障,证生空之理,定得 小乘之果而入有余涅盘。因其不具佛种性,故不能成佛道,即声闻、缘觉二乘所被之机,故此两者合称二乘定性。

佛弟子要如何来修证呢?世尊告诉我们应修如来乘定性,又作如来乘性、菩萨定性、定性菩萨。此等如来定性乃具有可证佛果之无漏种子者,以法尔具有生法二空之无漏种子,故祇要修自利、利他之行,断烦恼障与所知障等,即能证二空真如体,得菩提涅盘二转依之妙果,即能入无住处涅盘,而成大觉圆满之极果位,这就是大乘所被之机者,佛弟子当知此种菩萨定性或如来定性之真实,好好朝此方面修证,广行六度波罗蜜多,甚或十度波罗蜜多。

「诸缘独伦,不回心者,成其伴侣。」

行者证到辟支佛乘定性时,认为此真如性诸缘不黏,能以辟支佛果之无漏种子,证得清净涅盘之境界,因此专尊独觉种性,认为已无一法能与此相伦比。也因此成为崇善辟支佛果位之定性独觉乘。此等定性独觉者本就不知证得小乘果位时,当得再回小向大,以自利利他的修证,最后才能圆满正等觉的无上佛道。如果此识阴区宇行者证到此最后阶段,不知回心向大,就会有独尊辟支佛道定性独觉者,来做为其伴侣,就成为小乘圣人的境界,不知还有更上一层楼的佛道可成。

 「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十,圆觉吻心,成湛明果。」

如此得辟支佛定性者,因居无佛出世之时,以过去事佛因缘而独自证得辟支佛果,得生空涅盘境界。若不能回心向大,此等修大乘者却误入小乘果,即是迷佛菩提。又不知回心向大,以果为究竟故,更是亡失正知、正见,而入偏见中者。

当行者彻悟世间事,甚至十方世界事和合,均是因缘所生,能以圆觉遍知识的功能及心用,更能以此真如体性成就湛然明确之果,因而执此圆觉心,不入一切法中,而住涅盘城者。当此行者有诸能力时,即喜爱住于涅盘,应缘入空寂之体真如中,如此独取小乘辟支果位者,就会成为定性独觉菩提之小果,这种行者即称为第十个错用心,迷失菩提道果而入小乘果位者。

「违远圆通,背涅盘城。生觉圆明,不化圆种。」

此等小乘独觉辟支果位者,不知真正菩萨种定性或如来乘定性,最后终不能具有佛果之无漏种子,不能以法尔具有我法二空之无漏种子,不能修自利、利他之行,不能断烦恼障与所知障,不能证得二空真如,得菩提涅盘二转依之妙果。故说此行者违远圆通,背向着真涅盘城池在走,不能入无住处涅盘,而成大觉圆满之极果。

此行者虽已能生起觉知历历诸法相的真如,以圆明妙心而不受诸缘所迷,且能圆明妙心住涅盘境界,与真如体性之心相吻合。但不知世尊续说,当行者由小向大时,以自利、利他之行为,广修十度波罗蜜多,此等与声闻、缘觉法等是不相应的,祇有修习无上菩提佛道者始能得般若波罗蜜智慧。故独觉定性菩提行者,虽能生圆明妙心,得自在涅盘心,但不能得神通变化无量,不能得千万亿化身,不能得三身、四智、佛十八不共法,不能得一切智、一切相智、一切道相智。故佛陀说独觉辟支佛行者,虽生圆明,但不能学得由圆明中所起的神通变化,叫作不化圆种性,非菩萨种性,更非大乘如来乘种性。

识阴十种魔境至此终结,前八者谈外道、天界、仙道、魔王等,错修妄本,贪恋尘劳,当然不能超出三界,枉受天界长寿生死,故皆判属为魔境;但声闻、缘觉种性者已断惑、证真,且已出三界,而了脱生死,何亦判为魔境,令修习小乘者不敢修习;倘遇钝根,有失接引之便,岂是慈悲佛、菩萨所当为?我们要知道,修得声闻、缘觉菩提者,虽得自我解脱,因智根稍劣,祇是暂止住于化城中(四禅五净居天中),往后当会有机缘回小向大,至时亦当学习无上正等正觉菩提道,祇是暂时歧路耳。

若是锐机菩萨种性者,当准《华严经》所说,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法者,皆为魔业。虽声闻、独觉菩提是暂属魔业,因住化城故,而后当有转大乘之机会。况此《楞严经》乃在修习首楞严大定,认识随顺觉性、明随顺觉性相,圆满无上菩提,故属大乘根基者易修习。而声闻、缘觉种性者,先以得少为满足,中止于小乘涅盘化城中,故世尊说是魔业,也是无可厚非!世尊意在鼓励诸佛弟子,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希佛子能一股作气,修习超越世间禅、出世间禅、外道禅、仙道、无想天等,善用有生之年,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大道。(待续)


[ 《楞严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