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识阴魔相(5-3)
--倒圆种性
一、经文《楞严经》云:「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有所归依,自疑身心,从彼流出。十方虚空,咸其生起。即于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无生灭解。在生灭中,早计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灭。安住沈迷,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常非常执。计自在天,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计果。违远圆通,背涅盘城,生倒圆种。」
二、解释
1.前言
行者于开悟后能超越劫浊(经色阴魔相)、超见浊(经受阴魔相)、超烦恼浊(经想阴魔相)、超众生浊(经行阴魔相)的修证,已能超越色、受、想、行阴等魔相,才有实力来摆脱「众生颠倒因」。故行阴破灭后行者,即能超越了「众生浊」,进入识阴魔相中。在行阴区宇中第七意识因妄执第八意识所现一切为真,始有「众生颠倒因」,也因想阴灭故,无有妄想,始能观众生果报因缘,而行阴灭行者已能不受众生因缘感召,故感召悬绝而超越了「众生浊」。
最后一关即是识阴区宇中的魔相,如何不迷失菩提自性,遇种种识心所感之善境界,能不执取诸境,即能超越识阴种种魔相,这样就能超越「命浊」。能超越「命浊」的行者,才能成为真自由人,才能不受业力的纠缠,才能自在无碍于生死海中。
众生轮回、世界成立均以识心为法,妄执生境,在六大中(地、水、火、风、空、识),空者即是万相发生之本体,是为空性,是为虚无,而识乃是建立一切果报力源,而四大(地、水、火、风)即是业报之果体,故吾等色身是识感召而建立的果报体。行者至此阶段虽已超越了「众生浊」,但这祇是对外缘感召的解脱而已,对于内心所起的法尘妄执,还会有误执迷失的机会,故行者回归到识阴本元之时,如何能不受「世界颠倒因」所迷,才不会误受感召而走入仙道,或升入色界天界、无色界天界等,是此识阴魔相中修持的重点。
「识」既然是生命感缘的原动力,也是轮回的根本,吾人现在是在修佛道、解脱道,要超出三界别无他途,识心要能破灭,识心灭则色身灭,同时自己心中器世界亦灭。这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中最后一关,修证也已渐次地由色、受、想、行、识依次成就,最后这识阴灭时,当然就超越了命浊,获得真正的解脱了。行者当知证得识阴灭,虽已能达到解脱命浊之实证,但能知空无之实理,却还不能依空起用,成无量神通幻化之境,这是与果地佛如释迦牟尼佛者所不同的地方,故行者应认识清楚,才不会妄自肯定,成贡高我慢之泉源。
行者修到识阴区宇时,当了知「识」的行相,因已能做到六根虚静,无复驰逸之后,才能来认识「识精元明」之原有功用,在认知功用中不要亡失知见,不然又会迷失菩提自性,而转成外道种性,没得实证菩提,更没得无上正等正觉之果证机缘。行者至此识阴魔境中,定要有正确的知见,始能不落入偏圆种性中。行者若能不入诸偏执心识所体知之「法尔」现象,即能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无上菩提,不再遭受菩提歧路。
若识阴区宇中行者,已能于识心中还回本元,不再以根身诸能为依归,而能以识心本元为自体,而去除了以色根为自体的错误认知。在行阴区宇行者常以「色尘身根」为自体,虽也能观十二类众生因缘,一千大千世界,因用「色尘身根」为自体,故所观十二类众生因缘果报仅止于八万劫中,虚空世界也仅能观一千大千世界。
2.经文解释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阿难!你当要知悉,行阴区宇中行者,都是在用此行阴心穷生类本,感知众生种种业缘,也能不落于偏常论、圆常论、一分常论、有边无边论、四颠倒偏计论、死后有相论、死后无相论、死后具非相论、死后断灭论、五现涅盘论。能穷究行阴中众生八万劫内外因缘,超越了此等诸论因缘,若能不执着,则此等众生互相感召的因缘不起,行者都能固守自性清净而能不应诸缘,能达此境也就是能观行阴为空,此时就已经超越了众生浊的境界。达到行阴灭行者,即不再受诸根执境之影响,而确实能于识中,还原至识元之识性功能。
行阴灭行者诸根妄执破灭,也可说根身色尘化灭,此后行者祇能用心识来了知因缘感召现象,也就是说不用透过观看、听闻…而觉知,而是要在心识起灭中了知诸事端、因缘。而行阴未灭行者以诸根开合通邻知世间事,有诸根面境执境即会有所执,若能对一切因缘不执,则诸根灭后归于一根
——意根,此时行者祇能以心起心灭来了知一切境缘及现象,这种境界有如无色界天界众生,已无五根色尘之累,仅有一心识起灭而已,这境况就是还识于本元之象。也可说行者若还有眼见、耳闻才知众生因缘事或十方界等事端,则行者还没有破行阴区宇的魔相,也永远没办法悟得佛性本来——即心即佛之境界。「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行者在于色阴、受阴、想阴、行阴魔相中,对世间一切相能超越诸根对境的妄执
——六结使,在动、静、根、觉、空、灭等六结使生灭法妄执中,诸根对诸因缘法尘之境,常以六结使方式在妄执,妄执的现象为:若动尘境在,则妄执动尘为真,动尘灭则静生,反执静尘;继而静尘灭则根生,反执根性之用;继而根性之用灭则觉心生,反执觉心灵知之见;当觉心灵知灭则空生,反执空性为究竟;当空执灭则灭生,此时行者生灭法将灭绝矣!此等六结使的毛病,是凡夫根本我、法二执的原由。照菩提道修行的过程而言,当生灭法灭却之时,则佛性即能现在其前。但现在行阴灭行者,虽是破除了众生颠倒因而超越了众生浊,已有佛智四智中的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此时行者理应能以识心起「大圆镜智」及「成所作智」,藉以识心了知一切境界及众生相,以识心现一切神变事,但行者为何不能呢?主要还是「识精妙明」未能圆满具足,故不能有诸佛不可思议之境界。行者修到行阴尽而处识阴区宇中时,除「大圆镜智」及「成所作智」不会起外,法身虽本清净,但三身中的报身还未圆满,故不能超越「命浊」。且因化身还不能有千万亿之多,此亦是因「识精妙明」未圆满故,故不能与果地佛相比。
于上个魔相中行者以识心本元为自体,识心中现起十二类众生相,故以识元自体为所归处。此时行者因是以识心为自体,故能尽虚空界,即能于心中了达三千大千世界,不会像行阴中以「根身色尘」来观世界而受到局限;行者以识心也能从法尔中观十二类众生,包括有情、无情类所有众生,皆是我身、我心中之众生,能由我心中生出,故能尽知世间一切众生的因缘,不受时间、空间之局限。
「若于所归,有所归依,自疑身心,从彼流出。」
行阴区宇中行者行阴业流现出诸多众生业缘,观察知道众生业之本源、因果报应之现象;当行阴破灭时超越了众生浊,能不受众生业流之影响,因而进入识阴区宇中。
行者识心生起则成万法源,识能生根身、能成器世界,故此时行者能观自身、他身,此世界、他世界之生成,均由识生而起。故行者舍行阴而趋向识阴时,认为归向于识是正确的道理,可以摆脱一切众生缘。当行者一心有所归依,归向于识心时,除体知识能成一切法,因而怀疑自己身心也是从此识出。
故说第三个识阴魔相中,行者所归识元时,从识心中生出自身、自心,因而认为一切众生均归依于识心本元中,幻化而现于识心中,除此外同时也怀疑自己身心也是从识元中流出。
「十方虚空,咸其生起。即于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无生灭解。」
当然识能生自身心,同时体知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等十方世界虚空,都是由识心中生起,也就是说万有皆由识而起者。因为认识不清即在识生万有之间,都起一切相时,对其所宣示流出万相之识源,把它当做是真常不变之恒身,误认此恒身是没有生灭的。
然佛陀曾提示五蕴本空,万法非有,一切法虽有其法性,而法性却是无性性。一切法无常,而识也属于一切法中,因是得知识亦应是无常,不能当做真常讲;而识本身也是有生灭的,缘起产生生灭法,并不是无生灭也!故行者当知无生灭者仅是「寂灭」、「空无」的本体,也因此本体空中应诸缘而生识,此识还是有生灭的,不能当做真常身,也不能看作无生灭解。
「在生灭中,早计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灭。安住沈迷,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常非常执。」
如上述佛陀开示,识本还是有生灭的,此识阴区宇行者误认为识是无生灭者,因是已早误计为识是真常法体,是常住不生灭者。如此既然迷惑识为不生灭之体,亦迷惑识所宣流而出的一切法相为生灭者。此识阴区宇行者既有所执,又安住于此误解中而生沉迷之见解。此行者当堕于常、非常之错误妄执中,认为常者是识心之识体,非常者是识所生之一切相。此识心本非「常」认为是「常」,而识起灭所宣流之「相」本就是非常。行者在常、非常中错误的认知下,形成一种执着。
「计自在天,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此识阴行者以识心幻化一切境为实,有如化乐天天众化一切乐境,而自在天天神是以化乐天天众所化乐者为其所有,也就是坐享其成,即于他化之中得自在。故如果识阴区宇行者以自识能幻化一切境,当然感召得由他化自在天天神来做其伴侣。自在天者即他化自在天,是欲界六欲天里的最高天,有时译作他化乐天、他化自转天、化应声天,简称自在天、他化天、化他天。此天主要以他天所化之乐事为己乐,故称他化自在天,有如《大智度论》中云:「此天夺他所化之中得自娱乐,故言他化自在。」
若识阴区宇行者以识心所幻化宣流而出者,以为实有其境,且又以为识是常,识所幻化者为无常,如此错误认知是迷失菩提道正等正觉知见,也迷失无上菩提之归路,当然亡失佛所提示之正知见。行者因见识阴能生万法,众生、器世界都由此识而成立,其识心流出诸法为缘、为相,非由空体出者。如此行者错误认知,识心为体,亡失正知见。其实行者当从禅修中体知,自性本空,起识心成就一切相时,均是幻化者,法境无常,自性本无,识心虽有所幻化,当然非「常」性也。
「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计果。违远圆通,背涅盘城,生倒圆种。」
这种迷惑识之本来为不生,亦迷惑识所生相为生灭相,因而安住沈迷此知见而生胜解者,当堕错误知见中以识为「常」,识所生法为「非常」之妄执中。此者名为第三种魔相,立因缘依着识心为其因,将识所现成的妄相说是果。如此「立因依心,成妄计果」的错误认知中,系违背自性本空,远离诸法因缘生,因缘成法之圆满菩提自性认知;也背离寂静、涅盘的真正涅盘之城池,如此引生出「倒因为果」,倒「相」为「性体」之错误知见,真可说是倒圆种性。
佛言:色、受、想、行、识等五蕴非真,故识阴系非因缘法,非自然性。意即识心起时,实非有其真正因缘,都是八识心中种子示现而动,故识有所生法是依幻缘而生,所有能幻化根身、器世界,此识心生法亦是幻,以幻生诸法。行者当知识心动时有成就色身、器世界者,若识灭之时,寂灭才现在前,始无生灭法在实体空性中。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