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楞严经》行阴魔相(4-8)
                     -- 非有无相


8. 非有无相

一 、经文:

《楞严经》曰:「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从此计度,死后俱非,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二、解释

1. 前言

上一魔相世尊说明行者于色、受、想三阴的修证中,一直以空无的心去断一切因缘法,才能因而求得解脱知见,就如《大般若经》中所云,登地菩萨当勤修空、无相、无愿等三三昧,始能让心坚凝不动,让一切魔障不得其便。若行者开悟后,不能实际修此三三昧,会沦为世间禅定果报行者,成为一长寿凡夫,所作、所行、所悟都是世间禅的境界。

若当行者真能证得此三三昧时,又很容易偏执一切相为空,很容易堕入「空亡」。此行者因不知悟到空时,是得到体空实相能得解脱知见的过程而已,是阶段性实修的境界,此时行者当要再回凡,救活自性灵知灵觉的心,再进而入「空有不二」的中道观修证,这才是正理。

现想阴尽行者证入行阴区宇中,于色受想中见有,但一切均妄化,故体认诸有实非有。又见行阴迁流业缘中,已能观见众生生命原由,起宿命通能观见众生因缘,但知见仅止于过去及未来八万劫内,不能像世尊的宿命智通,能知众生因缘于无始无终的时空中,故于过去与未来八万劫以外众生因缘不能见得。在此情形下,当行者见众生过去八万劫时,无因而生为有相众生,会认为众生是非因而有,故会起观无、观非无的错误知见。又于未来八万劫后不能观知众生去处,不见其死后去处,故说有终落于无。

如是错误认知中,于色、受、想、行等四蕴中,产生八种无、非无的八俱非之相,误说一切众生都是随得一缘,众生死后,有相、无相难以定论,故说是死后俱非,如是的认知是第八种外道行者的错误知见,吾等佛弟子当深为认知,才能不坠入此虚论中。

 

2. 八俱非之颠倒因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

诸善男子在正定禅修三摩提间,已能使心更为坚定,且因已获得坚凝定心,终能不受魔扰。有此能力行者主要是行者粗习去除,不会随境来转,也因有正知、正见的智慧,魔终不得其便而来骚扰行者。想阴灭行者,色、受阴亦灭,俱生法执虽未去除,但已有一妙明真精,能于行阴业流中禅观,能观见十二类众生幽隐但清楚的生命本元,此本元是众生受生之原动力。

「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

此时行者尚留存于行阴区宇中,但色、受、想等三阴已灭,故会因受想灭而说万相总是无,又因行阴业流中所现众生生灭于此行阴迁流业缘中,故说是有其相,如是有、无双计,不知其真实;故此行者于行阴存留中,见色、受、想灭尽,故说前三阴为无,现行阴为有,以现行阴之有,破前三阴之无,自体中体悟计有、计无,均是应看因缘而定,不能确定为是有、是无,此种知见论断,是有自己以己茅攻己之盾的毛病。如是非无、非有的俱非认知后,且还执着其所见为真,所论为实,这就会障碍菩提性的显露,终落入第八种外道,认为死后俱非,妄执此颠倒虚论中。

 

3. 有无其相的颠倒认知

「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

行阴区宇行者已灭色、受、想等三阴,未灭之前是为「有」,灭尽之后是谓「无」,故行阴区宇行者会说色、受、想等三阴见有但并非有。行者又于行阴迁流不息的业流中,观众生业流不尽,虽以前三阴(色、受、想)之修法,观行阴亦为无,但行阴微细中迁流不止,虽观其无,但不能否定其无,故说观无不无。

如是依色、受、行、想、行等四蕴中,以前三阴观行阴后,以行阴观前三阴,依次循环观照其有、无之相,研究其相,穷尽四阴界中,得一错误认知,以为不能说色、受、想、行等四阴为无,也不能说色、受、想、行等四阴为有,是有、是无之缘随其因缘而定。故此行者都说死后是有相、是无相,还得看因缘而论定。

行者于行阴区宇中,不去研究众生业缘,不去观见十二类众生一切业缘的本来。反而在检讨先前色、受、想阴的修证中,都能除去色、受、想阴之所有法相,灭一切法之生灭相,故不计法为有而觉得应是。因此行者体知色、受、想阴一切法不真实,能进入断一切法之法相中。

待行者证得色、受、想等阴入空、无相,产生自我无相之知见后,推测计度认为现在诸法无相,死后当然色、受、想等阴亦是无相,进而再加上现在处行阴区宇中,行阴也应当是无相,因而引发诸多颠倒之见。则此行阴区宇行者会在色、受、想、行四阴中,产生四种无相之见。

行者又于体悟色、受、想、行四蕴之无相后,又回转而体知空中亦不离色、受、想、行等四蕴,故感知色、受、想、行等并非无,如是非无、非有的俱非认知后,且还执着其所见为真,所论为实,这就会障碍菩提性的显露,终落入第八种外道,认为死后俱非,妄执此颠倒虚论中。

 

4. 性迁讹变误为有无俱非

「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从此计度,死后俱非。」

行阴区宇行者于色、受、想、行等四蕴中,见其产生万法时是有其相,见其万法不生时是无其相,如此自性生、不生万法演变成有、无之见,行者误认为相之有、无,乃其性迁相变故,即产生不同的行相,故行者心发奇想,以为通达证悟了,结论是:说有、说无均不是,一切法不能说有、说无,要依其性变迁相来决定其有无。行者也因不知法的虚、实,故失去认知的能力,而导致失去准则。故因此而推测计度,众生死后有、无俱非。

 

5. 行阴知见受限成颠倒论

「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此是因行阴区宇行者对未来际八万劫外,其知见昏眛不明,已无能体悟清楚的知见。其实际情形又当如何?我等佛弟子当知,佛云:因缘生诸法,缘灭法灭。故万法均有因缘始生法,当缘灭时是诸法灭时,诸法灭,其法性亦灭,诸法是依法性而住,法性是依因缘而起法,但此法是无常法,性无自性,故经云:无性性。依此而知,色、受、想三阴是依因缘而起法相,若能控制因缘,则三阴诸法不具成。

而行阴又如何?行阴迁流业缘中,是众生生命原由之根本,不能以有无来论断,除非所有众生皆成佛,则无有众生迁业流识,亦无有世界可成。然行阴区宇行者若不能在色受想阴灭后,起宿命通观见众生因缘,因其了知能力仅止于过去及未来八万劫内,不能像世尊遍知一切众生在无始无终时空中的因缘果报。在此情形下,当行者见众生过去八万劫时,见不到因而有众生相时,就不会认为众生是非「因」而「有」。又于未来八万劫后,不能观知众生去处,就不会说死后落于无的知见。

因此,佛子当知,色、受、想等三阴若起法,当知是因缘而生者。而行阴微细,其迁流不息的法流中,是不灭的业流洪涡,是众生因缘果报的因,此行阴是不灭的,除非众生均能成佛道,但这是不可能的,就如同地藏王菩萨的宏大誓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狱不可能有空的一天。因此,行阴区宇行者当色、受、想三阴灭时,见行阴众生业流因缘尽不尽时,不要有错误的认知,就不会造成有、无俱非的认知。

外道行者也因为这八种死后有、无俱非的错误认知,就会迷惑其菩提觉性,让他不能悟知真心实性,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性。世间禅定行者修证到行阴区宇时,就会进一步地认为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均是死后有无俱非之相,因而发心起颠倒想,成立颠倒虚论。(待续)


[ 《楞严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