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楞严经》行阴魔相(4-3)
                     -- 四颠倒相


3.四颠倒相

一 、经文:

楞严经》曰:「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二者是人,不观其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三者是人,别观我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性无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灭。其不坏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四者是人,知想阴尽,见行阴流。行阴常流,计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为无常。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

 

二、前言

行阴区宇行者因自性心光现起,圆镜乍现,能映照十方虚空,能觉观十二类众生因缘果报,但因智慧还不完全具足,未能完全圆满成就大圆镜智,故以能观照的自性,现出所观照的外境,均会有认识不全的一面。若见众生在其空性中生生灭灭不已,而误以我(空)性常恒,而众生在其自性中现生灭相,故众生生灭无常等之错误见解生起。

另行阴区宇行者其所现起的圆镜智慧,能有用其体空观照十方世界之能力,但世界有成、住、坏、空等四劫,当世界在劫坏处,行者观察到某世界灭时,说是无常,因而立「无常论」。但同时又观照到劫不坏处的有些现象,就会立「恒常论。」因此行者的智慧,不能贯穿无始劫的时空,故有此「偏常」、「无常」论之见。

第三种颠倒想,都是因观心之时不究竟故,误认我性恒常,一切生死轮回,均从我性中出,故误认为我性恒常,生生灭灭的一切生死为无常。第四种颠倒是观自心,行阴弯流不息,误以为永不能灭,故说行阴流为常,而色受想能灭尽,故说色受想为无常。这些都是境界未到,以有限的智慧所观照到的现象,起颠倒见,立常、无常论。我等行者若能至此境界,当入经藏,以佛知见为知见,当不会入此魔相中。

「颠倒」就是没有正确的认知,在《楞严经》上讲,众生未沦堕前,是有一个了了知觉,跟诸佛、菩萨一样的觉性,但因见空性中,久住发劳而生空花,众生误空花为真,动凡情执见而现造业之端倪,落入凡夫六道中轮回不止。在众生界中又有种种颠倒因,跟诸多众生结了种种的善恶因缘,这是最根本的众生颠倒成轮回种性。再下来,时间、空间因缘成熟,而成就世界颠倒因,世界颠倒是决定轮回去处的时间跟空间(界地系属)。因为已经和众生结了颠倒业因,所以等待时空成熟,就在六道中决定生于何地、何趣,不管天上、人间,那一个界地,因缘成熟就受报。

但以上所讲的「颠倒」,跟这里所讲的「颠倒」不一样,此处讲修证到行阴区宇的时候,因知见不足,有一些不正当的错误观念产生,是谓「颠倒计度相」。这里所说的是四种颠倒相及一份无常、一份常论,乃因行者神通力不足,智慧不够,见某些现象误以为常相,对某些现象又误以为无常相。对此境界,仅有世尊的知见是完整者,所知所见已透彻,故能指出行者知见中的偏失。我们修不到此境界,但要深入经藏,智慧才能如海,不会有外道见解。若有行者能修到此境界,也以世尊的知见导引,才不会落入外道之知见。

 

正文解释

(一)、四颠倒见之因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诸善男子在三摩提正定禅修之间,坚固凝定正心,使定心更为坚强,终于使魔不能得其便。上个魔相讲的是凝明正心,现在讲的是坚凝正心,心更进一步的坚定、凝固了,自己的体性,不因余习而随境转,更有正知见的智慧,魔终不得其便。至此行阴区宇行者,因已无魔扰,正念坚固,故能于心镜中起禅观觉照,观尽十二类众生生命本元,即谓穷生类本。行者在禅观中,能观见十二类众生他们的幽隐却又清楚可见的生命本元,此本元常常现出清扰冲动之生命受生之原动力。行者要去研究那一类众生,研究那个众生,更在十二类众生间,观见十二类众生一切业缘的,观察到一切众生不清净之间,他会去受生的那种原动力是什么?行者去观照它,去研究它,因在想阴尽者应有此能力去观。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可以了知他在哪一世出生做什么?做了些什么?都是凭他穷生类本的去探究,以前对自己生命本原去研究,现在除能研究自己外,还能探究他人的生命本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就是讲主客之间的关系来观察,上面几种都是自心在研究,也因为他修证过程不同,智慧不同,所以局限在他所看到的,误认为偏常。现在加上观察外境,观察别人,所以起了推测、计度的念头,这样研究的话,这人会坠入四种颠倒境界想,因尚未有正知见,而把错误认知起了颠倒见解,故有「一分无常,一分常论」之知见。

有时候说「无常」,有时候说有「常」。在「无常」、「常」之间,有隐藏四种不同的见解:自性不变,认为常;自性中众生变易,认为无常,等等不同的现象,引发出四种不同错误见解。

(二)、第一种颠倒

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

第一种错误的认知,是此时行者观此殊胜微妙发明的心,用此心光遍照十方界。此湛然不动之心性,已能遍照十方界,认为这是真的神我之特殊功用。观察后肯定这精灵微妙的心,发明了、发光了,能够偏照十方虚空界,非常的清净,非常的殊胜,达到这个境界,你会以为:我已经修证到心量偏十方界了,哪一个到底是我,哪一个到底是深不可测的我体。行者开始研究自心性时,认知自性与虚空界一体,怎么有一个体空之真正的我,扩而大之能遍十方界,且能凝固不动。进一步观照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灭,于生死海中,永不停止。

「神我」是外道语,因行者至此境界,能观八万劫内,而是以自根性在观,故八万劫外无所知。一般而言,我们有一个概念,我就是我,众生是众生。在外,当你的心光能遍照十方虚空以后,你再来推测看看,发觉一切众生不是在外,都跑到你心中(体性中)里面来了。在你的心中,自生自死,但发觉我心性,好像无所易动,因之,起个妄想认知,此不动的自性空体,名之为恒常不动。我心中这个心性应该永远都是这样子,所以误认我体是常。但是看到十二类众生在我心中,我的心可以容纳一切众生,此等众生有时候又生,有时候又死了,既然有生死,他们就是属于无常。所以会下了个定论,彼生灭者,真无常性,他们无常,但我性恒常。

所以我们从这段可以了解,常说的「自性众生誓愿度」,有时念来、念去,这是什么意思?自性众生跟十方众生一样,因为大家都是一体的,本是同根生,众生同体,万物同根,所以你要成佛,修到已经快要成佛阶段的时候,你才知道众生不在外、不在内,十方世界也不在外,也不在内,我有个不动的体,才可以容纳一个动态的众生相。

行者错认为我这个体,居然可以不动而能纳众生,那是「常」呀!那众生在心中生生灭灭,便是「无常」。所以,众生如果不渡,你光成就,成不了佛。

在这阶段,已经慢慢撇开「你、我」对立的观念,也确实回到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尽于佛心中。我们常讲众生都在佛心中,到这边「想阴尽、行阴待过」的时候,八万大劫的寿尽,再往前走的话,心量就会概括众生,所以心光偏照十方界,能够灵敏不动,这时候一切众生在行者心中。在阿罗汉的境界,或者世间四禅境界,众生因缘的果报,行者要起心动念它才会现。超越这境界的话,一切众生都在佛心中,所以,因缘果报自然也在佛心中自然了知,不必要起心动念才知道。阿罗汉的境界还要起心动念,外道者也要起心动念,众生生灭因缘才会现。有很多同学可以做到观想时才现其境,观想某人,某人就会现起,有的同学在念经典时,念到那个菩萨,那个菩萨的样子就现,就是你意想到什么,就现什么。到行阴区宇这境界,不是只有这样而已,你心光偏十方界,当然十方界的众生都在你心中,想、不想都一样,都在你心中,如果你喜欢去推测计度的话,你就会思考:我有一个如如不动的心体,容纳十方界一切众生,那我自性应该是常,我看到众生在我心中生生灭灭,那他们是无常,这是第一种颠倒见。

(三)、第二种颠倒

「二者是人,不观其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

第二种颠倒见是,此人不观自心,却往外遍观十方世界,见有如恒河沙数之多的国土。因为此行者在四禅境时,其心量能观一大千世界(1x109),遍观十方界时,适此国土若刚好是在坏劫时,会起三灾(水、火、风)之象,能灭三禅以下之国土,而此现象被他观照到,会认为此会灭的国土是无常种性,故有生灭坏空之无常相;又若看到某国土未到劫坏处,会误认此为常性。其实一切国土都有成、住、坏、空四劫,因行者智慧力不足,受时间所限制,譬如说八万劫之内,它能观照到世界国土灭,及谓此国土无常性。若八万劫外无所见其灭,就会认为此国土是具有常性。

此处还有一个可能的说明,如证得四禅境界的行者,在他的世界中,至劫坏处时,起水、火、风三灾,灭三禅以下国土,但因四禅境是风灾顶,不会受三灾之难,也许会认为四禅诸天是常,而三禅以下诸天为无常性之错误观念。四禅以上诸天也许与宇宙天等,属于华藏世界之一环,既是因缘生,当有生灭时,以行者有限智慧,会认为此劫不坏处是常。

刚刚上个错误认知是只观内心,现在这个则是不观他的内心众生相,而仅观十方虚空世界。往外看时,体性跟另一个对象之间成对立关系,偏观十方界恒沙国土,恒河的沙本来就无量无边的多,把每一个沙看成代表一个国土的话,那我们宇宙三千大千世界,非常多的国土,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反之,则称为常性。

我们能见的根性穷尽无量的虚空,看到不能再看的时候,才为究竟,居然能灭,就是无常,如果你观外境界,不管劫有多久远、有多宽广,这国土如果不灭坏的话,你就说是常。如此问题就来了,一个国土的寿命是有一定的,这个坏劫是依每个佛国土,或每个众生业力所源发出来的,因此果报(寿命)是不等的。你看我们娑婆世界跟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怎么比?虽然,娑婆世界还有1,996个佛要出现于世,弘扬正法,以后世界才会坏灭。过去千佛已经出现了,现在贤劫有四个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还有1,996个佛会出现,出现后娑婆世界也会灭。你现在观看的某一个世界,虽然会那么久远的存在,但是在各个世界之间也有快要灭的,也有刚出生的,你看的能力如果可以看到八万劫以内,世界还没灭,你认为它是常,或者是已经看到这世界不久就要灭了,认为它是无常。因为,外在的国土,成、住、坏、空的因缘不一样,劫数不一样,每一个国土都有成、住、坏、空这四劫。当你看到几十亿年后,某某世界灭了,你就说这是无常;当看到另一个国土,其劫坏处看不到(超越你所能看到的八万劫),看不到你就说:喔!这是永远的,这国土是恒常!「恒常」是颠倒见,其实讲起来,都是智慧还不到佛的境界,如果是佛的智慧就不一样了,他的智慧能观无始无终,没有时空范围的限制。

所以佛陀他可以讲:喔!那一个国土出生了,谁在那里弘法,经过多少年就会灭了;那一个国土已经成立多久了,过多久就会灭,他都清清楚楚。所以,如果碰到这种智慧局限的行者,看到劫要坏了,他就说:唉!这是无常种性。反之,他的能力智慧看不到这个世界国土何时会灭,到底还有多久才会灭,他看不到,看不到就说这个常。其实,只要一切有相,都是无常,我等要知道喔!一切因缘法凑成的一个有相,缘灭的时候,这个国土也好,这个众生也好,都会灭的,这是一个正确的理念。不要因为你的能力,看到那个恒河沙国土,见到它劫快尽了,然后你就说:唉!这无常,看到那一个长得超过你能力所观,认为这是永远的不灭的。这是你智慧能力关系,造成第二种颠倒见。在这里这样讲,所以说「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一切相都会有坏的时候,没有一个究竟常、究竟无常,这是第二种颠倒见,这是他观外在十方虚空关系,来判断那个国土寿命,以劫坏、不坏处来判断它常不常。

(四)、第三种颠倒

「三者是人,别观我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性无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灭。其不坏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

第三种错误知见,是因分别观照我色身及心性,色身精密微细,好像诸多微尘所成,一切尘境亦是因心而成。心本无相,因境而显,虽用此心将此微尘,流转入十方界,此自心性无有移改,但能使此身尘现生妙相。此时行者用另一种心态,来观自身心,我的身是怎么样,是非常的精细微密,是个个细胞所组成。用心钻研下去,细胞幻成诸多现象,或化诸多微尘于十方界,但此心性无改变。

有的人在禅修之间,对心越钻进去,越钻越深邃,里面好像无底洞一样,有的人害怕,不敢再钻研下去,再下去是什么?会发生什么现象,搞不清楚,其实那时候也不太适合去观,因为你的心还不清净,你的想阴还没有灭,所以你容易出差错,也不要观,所以你要凝固你的正心的时候,天魔动不了你的时候,再来研究,再来观。

犹如微尘,流转十方。流转十方,是往外流,向东、南、西、北、东北、西南、东南、西北、上、下等十方扩大,但流转十方中,性无移改,虽然法尘在流转,但我们的自性,没有改变,一点点改变都没有。当然空性不会改,那空性以外的法尘境,微细的随个个方向不同而扩张、流动,但性无移改。

「能令此身,即生即灭。」你可以观到你的心,因境显镜,心能令你的色身现出来、或灭掉,但是你的自心有没有坏掉?能够玩到这个境界的话,你身体能够遁形了,能够无形了,微细的心性不动,你的色身法尘让它流向十方,等于往外扩张的话,也许身就灭掉了,所以能令此身,即生即灭。

「其不坏性」但不会坏的自性,你会为它强安一个名字,名「我性为常」。那个能够死,能够又生的那个能生死的,从我自体以外,流出去的,你会把它看成无常。其实这两个东西是一个,因为业力使然,你的法尘变成一种业力流向那里,它就现一个果报的体,也是你的自体幻化,它还是你,你还是它呀!

所以,不要因为自己有个无依的自性,另有一个能生灭的个体,你要判断我的自性是常,能生灭的那些是无常。其实,这些都是同一个东西,所以泥团、微尘,微尘、泥团你不能分别;我就是它,它就是我,两个身心虽不同,但理地来讲,都是一体的。所以,既然空是常的话,你的自性随境转,那也是无常,只要落入有相,都是无常,只有回到空,不受生灭,那才是永恒的,要这样去观,才不会颠倒想。不是在有一个轮回的个体之间,那一个是常,那一个是无常,就像诸佛他入灭了,以后十方虚空都有他的法身在,法身无形无相,这个法身清净永恒,这才是常。

不是说你修证到想阴尽、行阴将灭不灭这个阶段,在里面判断有一个常、一个无常,这是错误的观念,是颠倒见。所以不要出生,永恒入涅盘,当然是常;只要还有一个法尘,感召了生灭个体的话,这当然无常,你的自性也要跟他一样,会有生灭,这是第三种颠倒见。

(五)、第四种颠倒

「四者是人,知想阴尽,见行阴流。行阴常流,计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为无常。」

第四种错误的知见是行者色、受、想阴已尽,且也知想阴尽,因而能观见行阴迁流不止。修证到这时候的行者,他知道妄想心没有了,但是微细的行阴流能知见,是执着第八识法尘,那个微细的法尘流还在。见此行阴常流不灭,因为他看不到哪一天会不流,所以他说行阴流是永远不会灭的,所以说常流,计为常性。

「行阴迁流」这种现象,他认为没有办法灭掉,所以把它看成是常,他没有认知说我们为什么行阴会起流?那是你的七识的法执,去执着第八识的法尘起流,而起执着说它是有法、有我,因为第八识里面的法尘,永远都是生生灭灭的、迁流不止的,你去执取它,所以看起来永远都是行阴流向不止,永远都是存在的,就把它看成是常。而色、受、想等阴今已灭尽,就说色、受、想等是无常,故会灭掉。受是忧、喜、苦、乐、舍感情领纳作用的五受,色是五根六尘叫色尘,这是在讲色阴魔相、受阴魔相、想阴魔相这些现象。修到这个境界,色受想都已经灭尽了,居然能把它灭掉了,叫无常。色、受、想、行灭尽,认为无常,这是对的;但是你把行阴流向,认为没有办法灭尽它,或看它常流不止,就说它是常,那是颠倒见。

所以你如果是能够像上面所讲的,破行阴尽,能够做到的话,行阴的法流也应该会灭,才能见到真正的本心,阿赖耶识的本来面目,进入识阴的魔相中。不然,都是执着那个第八识的法执境,它抓什么,隔了一道墙看不清楚,没有办法看到真正的菩提性,故生起这四种颠倒见。

(六)、总结

「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

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上面这四种颠倒见,总是有一个常,一个无常,这两种不同的见解,都由你不正常的认知,而推测、计度出来的。如果你也有这种知见的话,是跟外道一样的见解,若堕落外道,则会迷惑我们的菩提性,这种现象,号称为第三种外道。

一分常,一分无常论,在讲这些都跟修证的境界有直接关系,灭受想尽,这是我们六无为里面的一种,如果你说:我证到受想尽灭这种无为境界,你不要有这种不正当的见解,继续往前推,才能证到真如无为的境界。所以每一个境界都有它的死角,如果没有经典来指引你的话,常常会迷失在认为这样就是这样,那样就是那样。谈到这些境界的,已经不多了,你在外面看的书,再怎么看,看到实修阶段的都没有谈到这个境界,只有《楞严经》里面,才说某一种境界你会犯什么毛病,要避免去犯这个毛病。到这里,已经讲了三种外道见解,就有十种错误的观念,你要这样一层一层的去了解。

当你有天不再打妄想时,对心没有期望什么..,心才算是非常凝固、坚定、正心,不再迷惑,不会被魔来干扰,正好可以好好去继续研究你这个心。当然发心用功是很重要,时机成熟,如果真的有一天想阴尽了,我们说色、受两种魔相不着的时候,魔对你没办法。但是想阴还有毛病时,你就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就不会相信别人在你面前搞什么花样,现什么灵通异能,反正你都置之不理,你就不会相信他,也不会着那种魔相,这样心态的话,你就可以慢慢的探究这个心,针对轮回根本这个行阴法流用功。

( 88 年 6 月 20 日 讲于 法尔 )


[ 《楞严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