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楞严经》行阴魔相(4-1)
                     -- 本末无因相


1.本末无因相

一 、经文:

《楞严经》曰:「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二无因论。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祇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无所观,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由此计度,亡正偏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知人生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从八万劫,无复改移。今尽此形,亦复如是,而我本来,不见菩萨,云何更有,成菩提事?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由此计度,亡正偏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

 

二、解释

1.前言

行阴区宇跟行阴证到的境界─行阴破灭的境界,在《楞严经》里面,把它说在前面,然后再讲「想阴灭尽」以后,在行阴区宇之间,种种的行相或魔相。修到那里,都是代表某种阶段的境界,不是不好,只要知道错误,能修正过来就好了。

修行到想阴尽时,有能力知法的真实,不会再被魔扰时,始能用心观想阿赖耶识中,自己与众生的业流本来行相。这是真正修行的分水岭,也就是说行者已有智慧与定力,才可来玩此心识。但还是要小心,不要有所见而偏执,因未成佛前所见所知,还是受到智慧的限制,不能全见一切相之真实,故不要落入偏见或以局部观成全部。

 

2.二无因论

(1)经文

「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穷生类本。」

(2)解释

「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

在「三摩地」是「正定」,「正定」是不去用心,「奢摩他」是在「观」,可用心来观照。所以说,心清净以后不妄想,不妄想仍有一个了了知觉,可以观,一入观就有很多现象会出来;且不观时,此了了知觉也自然存在,为什么?你已经有一个明明朗朗的镜子一样可以照,你想照,它就会照的,所以修证到想阴尽的行者,己经有正知见,是得正知,有这正知就能在定中,观众生种种的因缘果报。世尊说:阿难!你应该知道,修行的人一得正知正见后,于奢摩他禅观中,此善男子凝固正心,明此真心不昧,故想阴中十类天魔等,已不得其便。此时行者才可以精深广研此心,以此心探讨众生各类本元之真实相。

「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穷生类本。」

可以说心能凝固在正心知见时,心能有光明不随境转,不起妄想。如果你的心不凝就随境转,心常常在动,妄想就起,大的妄想没有,小的幽隐的妄想是有,但可以把它凝固,不随境转。「凝明」是心清净发光了,「正心」是真正本来的妙明觉性,能够显现出来,有正知见不随境转,所以不起妄想。那时受阴魔相离得更远,想阴魔相胡思乱想都没有了,也不去贪求心的特殊功用(这心可以怎么样),或去研究它、去探究它。都没有这些心态的时候,为什么想阴魔相仍有十种机会发生,会被其它的魔直接或间接的迷惑呢?那就是你太喜欢去探究你的心会怎么样..,所以才会被趁虚迷失掉。

现在,你凝固你的真心让它发明,让它真正的坦荡荡,没有挂碍,这时想阴魔相里讲的十类天魔与魑魅魍魉之类的,对你来讲,不得其便。不管直接、间接的都能够不受其左右,这时你方得精研此心,这句话很重要。以前遇有妄想的时候,你随便起心动念就被天魔探知,你有什么意图?希望搞些什么?他都知道,他会透过第三者来迷惑你,现在你的心凝固了、坚定了,发明后也可以说妄想没有了,定慧等持。我们说「有定无慧」,有时候有些境界要用般若慧来化解它,光在那里入定没用,一出定又迷糊了;「有慧无定」,那知后心是乱七八糟的,很容易被境界来扰乱您的心。你如果有智慧,可用般若智慧来化解一切境,来产生定,这就是定慧能够相等的真实法。

能定慧等持就不大能被天魔趁虚扰乱,所以天魔不论正面的来也好,迂回的来也好,都动不了你的话,你才是坦荡荡,才能了解哦!原来都是这么一回事情!看多的话,自然胆子大了,那一个是真的?那一个是虚的、假的?都可以分辨清楚,这样的话,才能在这个时候,研究你的心为什么在想阴魔相的时候不行?因为这一面镜子,还没有办法清净,还有妄想盖住了你的这个镜子,所以你看不清楚的,容易着魔而迷失。

如果哪一个人在我面前秀什么神通的话,我就怀疑这是他的能力吗?还是着魔了呢?或魑魅魍魉附身了吗?我会抱着怀疑的心,不会真的跟着他。没有智慧的人,就不是这样,会着迷于他。这人显现一些可以观宿命或做什么的,这些其实都是真真假假,谁知道他上一世是什么?很难讲,他就是有这个能力,也不是真的宿命通。证到想阴尽的人,他对十二类众生的原由不清楚之外,他能清楚知这一类、那一类的,而且是八万劫以内的他也还能清楚,这是没有幽隐、细微的妄想时才能做到的。

现在你渡过了想阴魔相以后,有凝明正心,这坚固的心不被一切障迷惑了,十类天魔等没办法得其便,这个时候行者方得精研此心,你才可以精确的来用心研究,这个佛性它可以现起何真实的用?有什么神通妙用?你可研究什么?穷生类本,所有的生命,各类各别的,本来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去研究它,研究来、研究去怎么样了呢?

「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

举一本类众生例子来观研中,其生命的元由显露出来时,你可以看它有如浮根尘一样的幽隐清轻相,此种浮根尘在想阴魔相中,还不是很清楚的。「圆」是我们清净的体,清净的体可以说是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的自性,自性里面还有很多种子,因缘果报元的浮根尘在扰动,这些都是众生生命的原由。

「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二无因论。」

你观来、观去,以圆成实相的佛性来观众生清楚的生命因缘本元中,突然依所观境而起计度者,在自性与生命元由之间,你看这一类众生,往前推八万劫之起点开始,往后推八万劫后结尾,在此时间之前或之后,均无所知所见,因看不到以前最原始的,也见不到往后因缘的现象,所以在圆镜中观诸众生元由起计度者,来推测计度、推量思考,这个时候,这人一定会墬入二无因论。

于十二类众生中,各于本类之生命因缘源由显露而出,行者此时应能用其大圆镜观见彼等幽深但很清晰,周全遍圆的浮根尘扰动之本元。此时行者观此等动元时,于周遍观见众生一切因因缘缘后,开始起推测计度,却因慧力所限,而坠入两种无因论中,此是外道或佛教行者,证到想阴尽时,将起宿命通时所会发起的二无因知见,即本未无因知见。

为什么会产生本末无因呢?因为只了解十二类众生的这一类是这一类、那一类是那一类,不了解它的本命源由,观不到本命源由,故有此二无因相。如果以阿罗汉境界或外道世间四禅定行者,现起五神通时,其宿命通即局限在八万劫内,他不能了解八万劫以前的因是什么?因智慧力不足,故看不到。八万劫以后是怎么样?也看不到,因他的智慧只能观到八万劫以内的因缘诸事,所以会变成无因无末的因果论。

佛的智慧能观到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等十二类众生之生命元由。但行阴区宇行者到底能观什么呢?只能观到十二类众生原本是这样子、那样子。前面讲过,十二类众生的成因,离不开情、想、合、离等因缘四相。卵生者是想而生,胎生者因情而有,湿生者以合而感生,化生者以离而应生。有色者是情而合,是休咎精明;无色者是情而离,是空散销沉;有想者是想而合,是鬼神精灵;无想者是想而离,是土木金石。非有色者是情离而合,是水母等类;非无色者是情合而离,是咒诅厌生;非有想者是想离而合,是蒲芦等;非无想者是想合而离,是土枭破镜鸟等。

当十二类众生在八万劫之外依缘生时,行者观不见其因缘本来,怎么来受生的,他看不到,所以就会下定论说成本无因。八万劫后的十二类众生会怎么样,也看不清楚,所以就下定论说成末无因,外道及未成佛的圣人拨无因果是这样来的。如果修行者没有灵通,倒还无所谓,但当他的灵通有限,像空无边处天神有两万大劫寿命,也是处在这行阴区宇里面,观两万大劫以内,之前的他看不到,之后的他也看不到,所以也会拨无因果。识无边处的天神,寿命四万大劫,也一样是在行阴区宇中,他们看不到十二类众生因缘果报真实,还没能完全了知,有几类众生或许能看出来,但怎么来的,他不知道,八万劫以后,要怎么样,也看不到,所以变成无因无果论。

证得无所有处的天神,有六万大劫的寿命,若修证到非想非非想处天时,那寿命就有八万大劫,这一类的修行者是无色界的天神,是外道或者是修佛法的人,他碰到这个境界很容易去拨无因果,就是因知见不够,才会说本末无因相。我们了解了他们为什么会拨无因果的原因,虽证不到这里,但世尊告诉我们,若有人证到这里时,不要犯了这种不正确的知见。

因为刚开始时,禅观受智慧的限制,只能观在局部范围里面,所以看到他轮回根本的阿赖耶普特伽罗,以及他一切业缘的种子在那里窜动,就分析这个因,但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所以下定论是「无因」。最后看到是他的也许那一世,经过了八万劫后,这一生是湿生,再下去是什么?没有了,到这里为止,没有了。所以他会推计两种无因论,这是智慧限制范围里面的两种无因论。

 

3.本无因相

(1)经文

「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祇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无所观,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由此计度,亡正偏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2)解释

「一者是人,见本无因。」

第一,这个人既然获得众生之轮回生命机源,系依其眼根而起用观见,非依见性而见,故不是大圆镜智,故因此会产生见本无因相。因眼根具有八百功德,也能见八万劫内所有众生业流。在观众生的业流中,众生于十二类中,于此死,生于彼,只见众生轮回于此段时间中。八万劫以外,他的眼根观到十二类众生的时候开始,这类众生怎么开始的,没有其因,我看到他已经是卵生了,而卵生以前是怎么样?看不到,就很大胆的说没有其因,反正我看到的就是这样子,所以见本无因。

「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祇见众生,轮回其处。」

虽然这个人自认为已经能观到一类众生的生命源由,且能够完全掌握此生机。但他是用什么看呢?是用他的眼根,眼根的灵通力只具八百功德,为什么只八百功德呢?三分有其二的功德,缺一分就是眼睛看不到后面,前面可以看,侧面可以看,后面就看不到,有此缺失就不圆通。而圆通应该具足一千两百功德,它只有八百而已。

《楞严经》讲圆通法门时,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二、四、六为圆通,一、三、五为不圆通法门。

耳根圆通:那一方面来的声音我听不到呢?只要它发声,不管由那一面来的,最后一定接触到我的耳膜,一定会听到,所以四面十方来都可以听到,耳根圆通就是这么来的。

舌根圆通:舌头如果东西不吃到嘴里去,它接触不到,那为什么叫圆通呢?应该是有死角,但舌根圆通不是在说吃的!所谓舌根圆通它是在藉舌根说法,说法可以证得圆通。如果舌头把它当成工具用的话,它跟身体一样,食物东西酸甜苦辣,一接触时我就知道,不接触就不知道,用这样来修的话也是不圆通的。但它唯一圆通的是讲经说法来渡化众生,行者慢慢在讲之间,义理搞通了,也就了悟了,喔!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故舌根圆通重在讲经说法。

意根圆通:心起心灭觉知清清楚楚,不会有死角。故用意根来禅修或念佛,都能以圆通法门,而速得成就。

其实修行人有上等智慧的话,圆通、不圆通的法门,对他来说都没有关系,因为他有智慧。所以圆通法门是普被上、中、下根基者,不同的人修这个法门,都可以开悟的,就叫圆通法门;不是说圆通法门就好,不是!圆通法门就是笨笨的来修也不会出差错,一定有所进步。不圆通的法门,要比较有智慧的人来修,照样可以开悟。不是说不圆通就不好,25位菩萨六根、六尘、六识加七大等二十五种法门,每个法门都可以成就,只是看你智慧够不够,圆通不圆通没关系,智慧不足就选用圆通法门,如耳根、意根圆通法门。

现在讲到这里,这个人修证到想阴尽了,已经凝明正心了,不受魔来得其便的时候,就开始用这个心在钻研了,研究自性到底怎么样?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处在业流中,随业流湾环生于六道中,见八万劫以内的众生业流湾环。业是怎么来,一个接一个就成业流,怎么转变?如果是这一类转变到那一类,那一类转变到那一类,弯来弯去,循来循去,这就叫做「业流湾环」。此在六道中生此死彼,轮回在六道中。

不是说,这一类就是永远都是这一类,以前释迦牟尼佛举一个例子在说:一个某世是出家比丘尼,她为什么这一世会堕落成厕所里面的蛆呢?真是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一小劫是一万六千八佰年,二十小劫是一中劫,二十中劫成一大劫,那万劫不复就是说时间很长,但时空很短,你迷失掉了,人生一万劫过去了,它可能又换另一个跑道,今生做人,下一世做蛆。

那位比丘尼因贪心不灭,她是寺庙里的当家,有权分派供养东西给人家,但只要有她喜爱吃的东西她就会藏起来,不拿出来给大众分享。有一天,有几位修行者来挂单,挂单时要吃饭供养。她舍不得把好吃的东西拿出来供养这些人,但来挂单的这些人都是卧虎藏龙的修行人,各具有神通,知道她藏有美食,就故意点破她,为何不把好东西拿出来给我们吃呢?此比丘尼被点破后恼羞成怒,贪心不灭外又加瞋心,就口不择言地说:你们想吃就去吃厕所里的那些东西罢!厕所里有什么东西呢?当然是蛆虫之类。现在我们用的是抽水马桶,里面什么都被化粪池化掉了,应该什么都没有;三、四十年前都还用粪坑,里面蛆虫一大堆地在吃大便。比丘尼这样不经意的一句话,她的下一世果报就是去做蛆。

世尊有宿命通(其范围不只是八万劫内,而是无始无终的),有一次如厕时,他看到里面粪坑里有只蛆虫,以前曾是出家比丘尼,现在出生一只蛆,世尊他因此而流泪了。弟子看到世尊流泪,就问原因,世尊就讲了这段因缘果报的事实给他们听。当然,这位比丘尼出家有功德,转来转去到那一世时,果报完时才会再碰到另一尊佛,继续他的修行路。因果一件一件很清楚的,出家的善因是有,以后还会有善报。但随便讲一句瞋心的话就先受报,何况他是对有成就的修行人讲的,所以马上由人身转到湿生道。

业流湾环十二类,众生就在里面转,修至此境界的行者可以去观到众生的一切现象,死此生彼等轮回的事实。

「八万劫外,冥无所观,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

这一段生了,过一段时间死了,死了又在这里生了,只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无所观。他所看到的是八万劫里所有众生,这样来、那样去..,八万劫以外,就观不出来了,然后他就下定论,众生是本无因而有。自以为了不得了—佛大概也是这样子吧!我可以观这样,大概已经成佛了。阿罗汉及四禅天外道行者的境界就像这样,八万劫以内的(13亿44百万年内),他都可以观察到众生因缘。

另一个例子:世尊有一天刚好出去时,来了一位年纪很大的人,说要来出家修行,留下看守的弟子已证到阿罗汉了,于是就用神通一观你这个家伙从来没有做一件出家的善因缘功德,凭什么出家!于是就自做主张地回绝他,他说:「你没有福德出家,因为你从来没做过一件值得出家的好事,所以你回去吧!不必等世尊回来了!」

这位老者很伤心,一边往回走,一边哭哭啼啼,走到半路上,刚好碰到世尊,世尊就问:「你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呢?」老者回答:「我本来想出家,但你们留守的那位大德说我没有因缘福德出家。」世尊说:「你哪里没有因缘福德出家?我收你做徒弟!你跟我来。」回去之后,就收他为徒弟,但这位证到阿罗汉果的弟子很不服气,就抗议说:「世尊!他根本没有福德出家,你为什么要接受他出家呢?」世尊就骂他:「你的神通智慧,只能观到八万劫以内的众生因缘,你说他没有做过好事,八万劫外的事你看不到,我讲一个善因给你听。」

世尊就说:「他做过一件足得出家的事,在八万劫以外的时空里,有一天,他走在森林里面,有一种会吃人的动物(狮子)追着要吃他,他很紧张的跑,跑到一棵树前,就很快的爬上树去,那动物不会爬树,就在底下一直叫,他爬上去的当下,很紧张又虔诚地念了一句佛号。在生命紧要关头,当然念佛是很虔诚的、没有杂念的念出一句佛号来,就凭这句佛号,他就可以出家了。」

如果念佛念得不真切,就没有很大的功德,若很虔诚、很真切的念,那功德是无量的,凭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出家,这就表示我们诚心正意念佛号的话,功德是无量。此世尊的弟子讲这事情,虽不是在拨无因果,但因缘「开始」怎么来?他看不到。我们也看不到,但我们经典看多了,就知道他是犯了什么毛病,他的智慧只能观到八万劫里面众生的源由,众生在此段时间的业流湾环。那八万劫以外的呢?「冥无所观」很幽暗、看不清楚果报真实。

「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就下定论:在这个宇宙间所有十方众生,从八万劫开始以来,怎么冒出来的,他不知道,但就说他们本来无因就已经自然有了。

「由此计度,亡正偏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由这样去推测、度量,以自己想当然耳的想法,认为看不到的,就顺理成章地说没有起源,所以当然下定论,就说无因自有,「拨无因果」是这么认知不清而来的。

把正的知见消灭了、误解了,而去执着偏见。智慧不足时,所看到的局部就当做「知见」,这样会堕落到外道知见。外道的看法,就是这样子来的。外道也没有证到像诸佛、菩萨的那种境界,所以他最多也只能看到八万劫内众生因缘,所以就拨无因果。这样会迷惑我们的菩提自性,本来还有另一段要突破的,你以为这样就可毕业了,不继续用功,当然就没有更进一步的修证。以为修到这样,差不多了,没什么可学的,所以就不再继续去追求菩提心的本,而所执的偏见也会迷惑菩提自性。

在这里没有因迷惑而沦坠,但前面几个魔相所讲的,如果受了迷惑后就会沦坠,如受阴魔相还要堕到地狱。在这里行阴区宇中,只是你没有办法开拓出真正的菩提心,迷惑了菩提性,所以证到了这个境界是很不错的,但是没有正知见的话,就会拨无因果,这是第一个无因「本无因」。

 

4.末无因相

(1)经文

「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知人生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从八万劫,无复改移,今尽此形,亦复如是。而我本来,不见菩萨,云何更有,成菩提事?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由此计度,亡正偏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

(2)解释

 「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见其根,知人生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

末无因论就是八万劫之后的这段因缘果报看不到,以为八万劫中的生此死彼以后,什么再也没有了,认为最后的时间中死了后大概就没有了;前面讲「因」怎么来的不知道,在此八万劫后死了以后去哪里,看不到。修证到想阴尽的行者,他就能够观到十二类众生是属于那一类,因为局限在他的智慧只能观到八万劫以内的事物,所以看到的都是没有一个起因,只是十二类之所以成为十二类的源由,个别的没有办法了知它的因果报应来源,所以他就说本无因。现在讲到「末无因」,在八万劫之前它不能办到,之后也不能再继续观到,所以这十二类众生,来时不知道有什么因,因此说「本无因」;到最后,要往哪里去出生在哪一道,他也没智慧可以观照到,所以这段在讲「末无因」。

此行者以眼根八百功德,既然见各类众生无因自有之根本,从他能够观照之间,知道人出生为人,也知道鸟转生为鸟,乌鸦从久远以来是黑,鹄从久远以来是白。鹄也是一种鸟,它是白色的,他观到的时候已经就是这个样子了—白色的,所以从来不知道鸟出生前是什么样子。以十二类众生因缘,在《楞严经》里讲:如果你心性飘浮不定,往上飘升的话,这一类大部份是出生做鸟类,因能往上飞。但是修证到想阴尽的行者,本身还没有办法观到这个因,却能用诸根来观照诸众生,了解目前因缘果报的情形,他也只能观察到人本来是站着走路的,天神也是一样直立而行,所以「人天本竖」,意指凡人跟天人本来是直立的。「畜生本横」,畜生是呈现爬行的样子,他能够观照到的境界,只能了解到畜生行走的样子。而此等鸟类,其色白非因加以洗濯而呈现白色,其身黑也非因加以染色而造成黑身,就是以其神通力能观到时,白色的就已是白色,黑色就已是黑色,但为何是白、是黑,他并无智慧知道。

「从八万劫,无复改移,今尽此形,亦复如是。」

鹄身之白色,不会因为洗濯而使它变为白色,白本来就白;乌鸦黑色也不是因为染整以后才变黑,这之间为什么是白、是黑的来由,他不知道。以他有生之年,用他的灵通力观照的时候,只能了解这些现象都已是如此存在了,在八万劫之间,从来都离不开本相。因而造成他的错误的观念,以为众生十二类诸种种在观照的时候,已经是存在了,所以认为是「本无因」。

经过他这么观照,在八万劫之间,错误地认知白就是白,黑就是黑,人是直的,是用走的;畜生是用横的,是用爬的,在这之间是无复移改,从来就没有更改过这个样子。今生尽此形,尽未来际,亦复如是,所有的一切大概也如此罢,十二类众生的形状、因缘,他认为都是这样子。这种无因自然而有的人、鸟、众生之现象,以他八万劫能观的知见中,缺乏娑婆世界众生阶段性的灭绝,灭绝后的再生,其形象、种类当有不同,故有转移变迁,此种现象祇有佛的智能始能无穷尽的观之、知之。

「而我本来,不见菩萨,云何更有,成菩提事?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

而我本来不见有菩萨,用智慧观照,从八万劫以来就没有看见什么佛、菩萨之类的,所以哪里有什么菩提道可以成就?更无所谓菩萨成就,所以未来也无所谓的菩萨道可成就。当然,菩萨依愿力在六道中轮回,时间久远,此等行者观照却不能知。菩萨或佛所弘化的时空都跨越八万劫之外,当然他是无所见的。

因此以行者所观,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自有,所以他才会下一个结论,一切事事物物本来没有一个起因、末因的。这一段讲两种无因及拨无因果,因为这一类天神,只能观照八万劫内的事物,所以那个开始因,那个结束因都无所见,故说皆无因,但其实是他没办法观照到。

「由此计度,亡正偏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

所以由此所见的计度后,妄下这种错误的见解,亡正遍知而坠落外道,迷惑菩提性。因为这上面的两种推计,枉失了无所不能的正知见,这就是外道的见解,因为所有的外道修证到非想非非想处天,最高的境界也是八万劫的观察智慧。修佛法的人证到这境界,事物、寿命等跟外道见解一样,若犯了同样的毛病的话,就会枉失了正知见,也是坠落外道之类,会迷惑我们的菩提性。因为菩提性到底还没完全开发出来,到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灭尽的时候才会现出菩提。色、受、想、行、识过这五关,斩六将---动、静、根、觉、空、灭等六结使,虽然行者能超越色阴、受阴、想阴魔相,且心不乱起妄想,但研究自己神通妙用时,却局限在有限的智慧能力间,看到八万劫之内众生无因无末,就认定说是本末无因,这真是迷失菩提自性,是则名为第一外道。

( 88 年 5 月 30 日 讲于 法尔 )


[ 《楞严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