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楞严经》想阴魔境(3-6)
                     - 乐处静谧相


6、乐处静谧相:

(1). 经文: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深入,克己辛勤,乐处阴寂,贪求静谧。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本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盘。来彼求阴,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令其听人,各知本业。或于其处,语一人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敕使一人,于后蹋尾,顿令其人,起不能得,于是大众,倾心钦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仪外,重加精苦,诽谤比丘,骂詈徒众,讦露人事,不避讥嫌。口中好言,未然祸福,及至其时,毫发无失。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2). 释解:

今天讲第六个「乐处静谧相」。你心生起什么不正当的心态,就会有魔着的危险,不要一直说那一个地方太吵闹,我待不下了,我要找一个最清净没有人的地方修行。甚至于内心不想跟人家接触,不去繁杂的法会场所,我心可以保持静谧,贪求那种安祥,如此也会出差错。佛法的解脱是对境时心能不动的,那怕是在热闹的地方、在清净的地方,我的心都是自在,在热闹的法会中挤来挤去,我的心也是愉快如故,没有什么暴躁、烦恼、不安,甚至受不了的现象,这样才是解脱的境界,所以念头不要想住于静谧安详、没有吵杂的地方。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

在受阴种种感情领纳作用之间,你已经虚明,不受忧、喜、苦、乐,七情六欲之感情作用所左右,已经把它架虚了、架空了,不让它发作出来,感情虽然不发作,但觉知心还在,所以就会产生灵妙的作用,我能不随你的境转,但是我了知众生的一切感受,你在生气吗?你对事情有什么看法?你在读知他们什么?你有这个能力可以读知他的心态,读了不要去表示出来。表示出来代表你还有法的执着,还有不清净心。所以「受阴虚妙」不是你不相应才妙,不相应照样可以了知很多众生的心态,这个人心清不清净?这么人心态好不好?这个人的行为具有何意图?对那件事情怎么样?你都可以感受。

我们坏就坏在觉受以后放不下,还是在魔相之中,感受以后还会和他一般见识,还会互相的吵架,互相的怨斗,这就是习气相应,如此就是没有虚明也没有产生妙用。虚妙时甚至于可以转他人生气的心,用你空无的体性,不相应的心来转他,怎么转?放「空」就转了,空无的心就可以转他的意,不要用一法,无为法是无上心法,可以破一切境。等等的这些,都是虚明以后所产生的妙用。

「不遭邪虑」,没有这些冤亲债主、这些客邪、外在的东西来影响你,因为玩得不好玩,它要你生气,你不生气,因为你的心没有什么罣碍,要死就死,没钱就没钱无所谓,没饭吃就没饭吃,反正明天看着办!你有这种心态的话,它让你的心烦脑,你不烦恼,就能不遭邪虑。就怕你怕死,如果你怕死的话,它就天天用死来威胁你,天天给你念头,就是死!死!你每天就钻在死的牛角尖里去,这就是受阴不清净。等你清净了,当然外来的这些不好的念头,不再能左右你,所以「不遭邪虑」。

你就没有不好的念头,接收到不好的念头,也没有相应,这样的话,你就「圆定发明」,圆满的体性、清净的体,因为你「不遭邪虑」,所以就有定。我们常常在讲禅的境界、开悟的境界就有了,了知一切相,可以感知吗?问题就是在感知后,你没有办法摆平,所以才有客邪来干扰你,如果你有禅的味道,对境也能如如,那就有定了,就所谓「圆定」,就是体性清净圆满,因而有定不动。起码没有那种不好的心态、不好的感情作用,这样你心有定,心能发光、发明,发出光辉。

这个心发光在三地菩萨位阶时,就有发光的能力,我们说初地菩萨---欢喜地,勤修色阴魔相、受阴魔相,第二地是离垢地,把不好的心、烦恼的心,一直在推翻,如果所有的污垢都能离了,不犯贪、瞋、痴、慢、疑等种种毛病,当然心就清净了,心清净对境有定,心会发光,发光也就是智慧,照破一切的烦恼,你有这个能力,比较不受冤亲债主、客邪来干扰。你有这个「圆定发明」境界时,外来的干扰没有了,再来都是自己找的麻烦。

「三摩地中,心爱深入,克己辛勤。」

在正定的当下,你的心起了另一种毛病,偏偏去起心爱着某事,爱什么?深入什么?当然还没有讲,修行过程中,本来就要保持平平常常的、无爱的心,你为什么会生起有求有愿的心,要怎么样。修行还没有成就以前,不要有一堆理由,愿力太大,有的根本未有所亲证,但说不好嘛!也有那么一点点味道!说好嘛!实在离得十万八千里,然后就抱着无穷的愿力,我要行菩萨道,我要盖几十个连锁道场,我要干什么…..,脚跟都还没有站稳,这些都是不知修行真实!小则累及师长,大则遇大逆境,最后搞不好还要沦落。

根本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修行?都还搞不懂,我们现在都一直在学,常常在讲的五阴,过五关---色、受、想、行、识,去动、静、根、觉、空、灭这六结使,若没有斩去这六将不能成就。把这个走一趟,走出来后才是可以影响很多的人,不管在说、不管在行,要能说能行,能说行不了,不行。能行,不会说影响有限。能行意思就是有办法解决某些人的困扰,但是没有办法宣扬无上心法给大众,当然会打折扣,所以修行就是本来要抱着平常心,禅宗所讲的「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法身要能灵通自在,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祈求,愿望、心爱的念头起也不对。

「心爱深入,克己辛勤。」

要求以修苦行,辛勤地用功,从早到晚,很认真用功,诵经也好、礼佛也好、什么功课都好。其实真正用功是要管好你这个心,对什么人、事、物的看法,有没有四两拨千金的力量,多大的烦恼、念头一转,没事!这才是真正在用功。所以随时随地都可以用功,不是要求你自己、虐待你自己做苦行,甚至于不吃饭,要专吃蔬菜,专吃其它特殊的东西,不吃油、盐、糖,不吃什么,这些都是不好的。正统的修法都不是要一般平常生活以外的事物,而是用心改正你的心念,当然如果正规正矩的要求自己用功,那是好的,不要太松散,但是也不要要求太过火。

「乐处阴寂,贪求静谧。」

很喜欢处在那种清净,不见很多人的地方,甚至于有人把自己锁在房间内,永远不出来见阳光。当然我们不特别讲风水,但也不能说风水没有那么回事情,如果你的房子属阳宅,那一个角落有些众生,他们不适合待在那个角落、地方,因为阳气太重,都喜欢待在属阴的地方,你家里如果有佛堂,就有些善神守护,有人拜福德神---就是有福德的鬼,他有福报,受人供养。鬼神好的当神,他有福德,不见得每一个都是好的,也有坏的,像阿修罗,有的斗争心强、忌妒心强,他的福报不错,是有天报,也是神之类。鬼之类都是比较没有福报的,当然鬼也有好鬼,也有害人的、不好的,专门找人麻烦、烦人的都有。

修行人如果喜欢处在阴寂的地方,大概都是一种偏好,喜欢清净,所以「贪求静谧」,这种心态不好,不要永远想处在静谧处,要去那里,就能去那里,不要天天出不了门。修行人出门,常会碰到另类众生,若住不了空,还有所黏的,就会卡回一些东西回来,好像问题来了。有的人比较敏感,到菜市场卖菜的地方,没事,经卖肉的地方就有事,整个冤魂卡来了!工夫不好所以才会卡得到,工夫好的话,我是有感觉但无碍,无碍的话,它起码不会干扰到你的心、身。当然我们修行的人有光有气,很多另类众生都需要光、气,所以你一来碰上的话,巴不得吸你的气、吸你的光,他可以滋养滋养改变体质,所以有些人受不了,就会累啊!就怎样的!如果你有菩萨心的话,抱着慈悲心,你要多少,你拿嘛!回来后我再来培养气机、用功调理。你不要怕,光怕,要行菩萨道,要有给的心。

这菩萨跟外道不一样,外道不是只有教你练功,待你练功练完了,再吸你的气,有些师父都这样子的。还有一票人自己不练气,专吸他人的气,不是只有鬼神,连人都有这种无知的心理。菩萨只有给众生气,没有吸人家气的道理,你看那些气功师、什么师,都是没有正知见,但是你也不能不懂这些,我为什么会身体耗气?我为什么会那样?确实有这么回事!但是你不要怕,反正我能调理色身,三天以后又是一条好汉,那怕是今天病奄奄的,没有力气。

不能因为说走不出去,就不敢出去,如此就是心有病,我该出去就出去,我该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常常守在静谧的地方,那个静谧相是假的相,心没有办法完全清净,也就是说我走到那里,像是进入敌人的境地里都不怕的那种气魄,那是勇者,匹夫进入千万人的阵地,我一样的自在,要练这种功夫,不是躲在静谧的地方喜乐,有爱深入静谧的心态就不对了。有所求就有毛病,就是武功高强的人,总是有破绽,那你心出一点点的小毛病就是破绽,你怕繁杂的地方,静处你觉得没事,没事就是破绽,所以接下来魔相就会发生。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

天魔专门在找修行稍有成就的人来下手,让所有三界众生不要脱离他的管辖范围,你要修得好,你要跳出三界,那怎么可以?你自己跳出去没关系,但你还要拉好多人出去,所以他就专门在找你有什么漏洞,你有什么害怕的、希望的。所以,等好久,难得你会深爱静谧,刚好可制造机会了。

「飞精附人,口说精法。」

当然这不是依附你,因为你色、受阴已经练得功夫不错了,身体、心理可以自主了,自己五根怪力乱神的现象没有了,那个感情的作用没有了,他进不到你的心腹里面去,他只有透过第三者来毁灭你。透过第三者,这个人当然不是随便抓一个,这个人一定没有正知见,又很喜欢说修行修到多好的境界。魔很容易找到这个人以后,魔就飞精魄进到这个第三者的心腹里面,之后,这个魔着之人就无端会讲经说法,因为他的心其实就是魔的心,魔的心就能够控制其心及嘴。你看很多外道或外面号称挂羊头卖狗肉的这些道场,他们也可以讲一些佛法,但都不是具有正知见的,重要的解脱道他不讲,他讲那些天花乱坠的,什么莲花、莲花,莲花是好看,讲了半天莲花怎么样,都没有讲你要断一切的不清净心,断一切的烦恼,没有讲到怎么修行。书本看起来厚厚的一本,都是用文字堆起来的美丽词句,谈到怎么修行,没有!都是用这些话来蛊惑徒众,来让他们信这个佛法很好,什么佛法很好!真正佛法就是要推翻你的习气,养你的德行,回到本来的空寂,所以什么都不能够去崇拜,或者搞怪力乱神的东西。他能毫无来由的,突然间就能讲经说法。

「其人本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盘。」

这个人不觉知他已经被魔依附了,才有讲经说法的能力,还自己说:「我是得到了无上寂静涅盘,证得了无上解脱了。」每一个人有意想不到的能力的话,他只会认为大概这就是佛的境界,佛的境界大概像我这样而已,他没有看过经典所述,佛的境界是怎么样。佛六通具足,还有三明,三明六通这些常常在讲。你现在连一通都没有或者有一个鬼神通,你就说你是佛了,所以认识不清楚,认为我的心很安祥,我心很清净,就是佛的境界了。

很多人讲去某个道场起码我身体会健康,其实那个道场讲的都不是正知见的法,他认为我去了身体会健康,我家里很顺,那大概就是很好的道场。当然一般你只要拜拜、求平安,跟一般的国内外宗教一样的,不是在学佛法。学佛法,佛就是要觉悟,觉悟就是要解脱轮回,觉悟一切法的真实相,怎么来受生,是心的无明认知。因为他没有正知见,求一切的安祥健康,所以才会自己说大妄语的话,谓得到无上涅盘。

「来彼求阴,善男子处,敷座说法。」

此魔着之人自迷后,依魔力的驱使,要来迷此喜静谧的人。这魔着之人就来到求阴寂善男子的地方,敷座而坐,讲经说法。本来这个人色受阴魔境度过的人,修得还不错,已经修到受阴尽的人,不遭邪虑,但因还无神通真实,故对一些能现神通的人,更会迷着,魔也就洞知此心态,而很容易下手。你虽心「不遭邪虑」,我就秀给你看,我表演几招好看的,你就会着迷。

「令其听人,各知本业。」

所以说法的时候,让每一个听众,都能「各知本业」。何是(谓)本业,本业包括正报身及依报福禄寿,让每一个听的人都知道为什么来受生做人,为什么今天你会做什么事情,你会干什么,未来可能又去哪里。受想阴尽的人,有一轮生死首尾相照的神通力,魔就利用这个人的喜爱,就说你是什么人,你上一世是什么,今生怎么来。上个魔相讲到,我们那一世是兄弟姊妹或者夫妻,我今天来,就是要度你们。这个魔相讲本业是什么,本业就是正报的业,依报正报大家都知道,如果你的正报是天神就是天报,你有出世做天神的因。如果你的本业造就的是要生为人,你就出生做人,如果你正报本业是出生做畜生,就要出生做畜生。

「或于其处,语一人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敕使一人,于后蹋尾,顿令其人,起不能得,于是大众,倾心钦伏。」

魔着之人让某人可以看到你已经出生做动物,或者随便踏住你的尾巴,你这个人就不能动,使你起不来,他讲的大概就是真的吧!他讲的是他可以知道你下一生要出生做什么?今生又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生做人,做什么?

我们的识神受生,出生都是非常可怕的因缘果报,这个魔当然要哗众取宠,所以他不管是真的、假的,他讲你今天虽然还没有死,但是已经是出生做畜生了,而且他讲的经文是假的,因为他利用他的神通力,用一个人在他背后,好像踩住动物的尾巴一样,叫他动,但他动不了。这是用他的魔力来限制一个人,然后敕使一人,来背后踏其尾巴,顿令其人,起不能了。在他背后有什么呢!其实他不是现畜生相,但是他说他是畜生,畜生就有尾巴,有人就踏在他背后,好像把尾巴踏住了,其实是用他的魔力控制这个人,身体起不来。大众见后,赞叹不已。之后,大众松于防范,魔正好下手灌输邪知邪见,让其迷失本来。

普通天神也能有神通,知其下一世要出生做什么类。有一天神寿快尽时知道当出生做畜生---鹿子,所以他很害怕堕落到畜生道,他很快的就下凡来人间,找到世尊并哀求世尊要救他。释迦牟尼佛说:「好啊!你闭目安心下来。」世尊用什么法力我们是不知道,但此天神的识神顿了一下昏迷后马上又醒过来。在他识神顿了一下的时候,同时另外一个地方,有一只小鹿出生了,但刚一出生的时候,马上又翘掉。这只鹿就是此天神的下一世,当此小鹿一翘掉的时候,他神识就又回来了,他虽然人还在世尊面前,但是他已经死了一次又生了一次了。

我们在心开后,识神有时会随心识改变,不管在梦中或实际的错觉中,好像有一些六道众生的影像若隐若现,然后我们可能疑神疑鬼说,我已出生做什么了。有个同学她自认为现在是男身,不久体毛在女生不该长的地方现出了,如背腹及嘴边,显然阿赖耶识开动了男生相,贺尔蒙分泌改变了。去看医生检验血液,真的男性贺尔蒙分泌增多了,当然你会转心识的话,慢慢此种现象也会灭掉。还有同学常常觉得我像是一只兔子,在幻想似有那回事,但确实不要太在意它,不要执着业识的幻化才好。

魔着之人故做惊人地做此展示,让大众忘记修行在干什么。不是能知什么,而是在断业识的牵扯。不是在告诉你会出生什么,天神、外道都有此功夫。若也真修行让自识本心感召悬绝,此识神幻化出生事便不会发生,这才是解脱道的真实义理。

「有人起心,已知其肇。」

另外呢!若有人开始起心动念,他就知道你在想什么?这是他心通?起心动念他也知道,当然知道。心眼开的话,不是说不能的,两个人心都开的话,更容易互相体知,一动念他就感知。昨天有没有看那个徐乃麟,乃哥那个节目,在台视,孪生兄弟姊妹都有心电感应,他们没有修行都有这个能力,心性很相像的话,他在想什么另一个他都知道。修行的人感应这些不是不能,但是玩这个的话,很容易出差错!生活在一般人起居生活的情况下,没有什么特异的。但若这样故意去弄一些怪力乱神,人家才会趋之若鹜,才会相信。所以有人起心,他就知道你动心了,「知其肇」,「肇」就是开始,他开始起心动念了。

「佛律仪外,重加精苦。」

魔着的人于倾心相信后,不在佛所说的律仪上用功夫,而是律仪外的某些点做文章,譬如说故意表现得很精进、清苦的修行。如此做法也是要取得大众的信任,建立威信,好求得所有言说,不家能不以为忤。「佛律仪外」,这个人,被魔附的这个人,不规规矩矩遵从佛戒律修,而选择某些行法,「重加精若」更进一步,更精进、更辛苦的,好像在修行。

这个人这么样的在用功,早上四点起来用功,到了晚上十点还在用功,一天礼佛一万次,这个人不得了,也有正面的,让你疏于防范。所以,魔不是只有负面的,负面的你会加以防患。有人让你很顺,或逆的,那个还好,我们常常讲,在逆境里面,你要度过来,虽然很辛苦,但是你有警觉,你很用心,你不会出差错。败就败在顺境,给你一下子有钱,给你一下子升官,给你一下子发财,你觉得很顺,我们顺里觉得实在走得没有错,修的很对。如此让你不要在意去修你的德行,去求你对事情的看法,去求你自己的解脱,然后把你毁掉!那这个,他会现出除了以前都是「破佛律仪」,现在在佛律仪以外,自己现出很精进、用功的一面!

「诽谤比丘,骂詈徒众,讦露人事,不避讥嫌。」

建立威信后,就要破坏其它修行人的名誉,毁谤比丘、辱骂徒众。甚至于讦露人家的私德事情,从不避讥嫌。我已经德行很好!也已经那么用功了,偏偏你们都是不用功,你们都是怎么样,怎么样……

「口中好言,未然祸福。及至其时,毫发无失。」

反过来,责骂这些徒众、比丘,另外呢,口中还常常喜欢说,说什么未来会有灾祸或福报啦。「未然后福,及至其时,毫发无失」。魔着之人所预告的祸福,到时都对,很准!这个大家最常犯的,我知道有许多同学,还没有听到正法以前,很喜欢这一套,喔!你三天以后会怎么样喔!真的!三天以后真的发生事情了,我不是跟你说了吗?叫你要小心!小心是小心了,还是照样发生事情。

如果,你真的让事情发生,你就要打屁股了!你既然知道,你为什么不能转?如果有智慧的话,你会讲,为什么我可以预知?一定是这个魔来让我有这个能力,然后,这个魔又在三天以后,真的造成这个事情的发生,让你有信心,我的感觉不错,我是有这个能力!

这种作贼的喊捉贼!你既然知道了有事情要发生,佛菩萨会让它发生吗?当然冥冥之中将它化解掉,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才是真正的佛菩萨。如果说三天以后,真的事情发生了,既然已经知道要发生,为什么让它发生呢?既然他已经给你认成或看成是佛啦!证得无上菩提、涅盘了,怎么还转不了这个小小的事情,光讲祸福。当然福是不错啦!你那一年要升官,那一年会怎么样!还好啊!也许是他影响,才会很准啦!而你就相信这些?要有智慧一下!会让你这么准的一定有问题,为什么那么准呢?小者是业力使然,大者自导自演。

福报还好,让你相信好的,还不错!让你相信坏的,为什么还让它发生呢?所以我常常讲你只会帮人家看命,不会帮人家解命,这是没有用,你会讲祸福,为什么到时候,转不了他的不好的事。如果你有脑筋的话,你会想一下吗?既然你已经知道他会这样,那你应该要帮他!菩萨嘛!不然你不要讲!

「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

这个会说过去,会说未来祸福的,都是非常强大力量的鬼,他有大力,年纪大了,不甘寂寞,成为一个害人的魔,「恼乱是人」,来干扰这个被他依附身体的人,然后借用这个依附身体的人,来破坏你喜欢阴暗清净的地方的这个人。

「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等到他玩到不好玩,总是有一个时间,玩得不好玩,累了,没有意思了,所以他就会抽腿,从他这个依附的人,把他的精魂脱离出去,那当师父的和当徒弟的,师父当然是被他依附的这个人,然后来这边敷座而坐,说法,讲一些怪力乱神的,这个弟子,甚至于其它的一票的人,都会「俱陷王难」,修为不正,犯了王法,被法律判刑,所以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你们应该先警觉会有这种现象,不要在这里面搅和,才能不入轮回里面,如果你迷惑不能自知的话,会堕入无间地狱,因为你迷失自己以外,还带很多的徒众迷失,散播不正当的修行言论,要入无间地狱的。

所以你如果读过《楞严经》的话,你的行为没有这些怪力乱神的,也不会喜欢算命,也不会喜欢说祸福,未来的祸福休咎,修行的人不要相信,一信你就不是修解脱道的人。因为这个是不是你的能力都不知道,还没有修到一个清净的心,还未知道因果,我刚刚已经讲了,在行阴区宇里面,才有那种观因果的能力。如果没有!有时候要小心,不是你的能力,是魑魅魍魉,大力鬼附身都搞不懂!

(88年5月30日讲于法尔)


[ 《楞严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