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楞严经》受阴魔境(2-3)
                     - 修心无慧相


3、修心无慧相:

(1). 经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前无新证,归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回无所见。心中忽然,生大枯渴。于一切时,沈忆不散。将此以为,勤精进相。此名修心,无慧自失。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忆魔,入其心胕。旦夕撮心,悬在一处。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2). 释解: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

修行者在禅修中,见到色阴魔境消灭了,眼、耳、鼻、舌、身诸根所现种种善境界魔相,均能不黏不着而超越了,不再受那些魔境所左右、迷惑。此时行者内心的感情领纳作用起时,能清楚地观照它,并不会迷失掉,忧、喜、苦、乐、舍等五受均能清楚地了知,得受阴明白境界,而入舍念清净之地。

「前无新证,归失故居。」

此时行者维持此种修证状态很久,以前几乎天天有进境,时时体会心的特殊功用等现象,现在因心对外境、内心的境界不迷,证得外空、内空及内外空,对六根入六尘不黏,处十八界中无碍,而能住如如不动之中,有如禅宗所言:心大死一番。行者因心不乱攀缘,故而导致行者无有新的体悟证知,本要回归自性体空的老家,却错认境界,认为记忆力一直衰弱,似失去其所要归处,甚至怀疑体空无境之相是错误的,因而不知何处是故居。

「智力衰微,入中隳地,回无所见。」

行者刚开悟时的慧力是无有比拟的,对世间事的反应一级棒,若要处理世间事,辗转心念起处,纲目就绪则能得办,且对事情的认知是超现实的,此种般若智慧中的世间智(另两种为出世间智与出出世间智),因悟空时的对境不着不黏故,世间智力慢慢衰微,代之而起的是悟空后的出世间智,出世间智当然能对境不起情见。

行者因妄心力微,性空体现,用心意投入任何事物中,进入其心意念中似无有凡夫般的反应,好像毁灭了一切境相似地,回然均无所见、无所悟知之境界。

「心中忽然,生大枯渴。」

以前刚开悟时所现的灵知灵觉的心不见了,对世间一切事物亦无有太大的兴趣,且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过后亦不复记忆,恍若来无所黏、过无踪迹的样子。行者走到此关卡,心中忽然生一个感慨想,我心大大地枯死无觉了,对以前刚悟入时的灵觉心,回过头来寄以无限的渴望,自以为那才是个善境界、好境界。

「于一切时,沈忆不散。将此以为,勤精进相。」

由于心态认知的错误,以为记忆力很重要,不知走到二地菩萨(离垢地)时,其最大的烦恼障是失念,是过程中欲要去除污垢、习气,不得不然的一种烦恼境。有此错误认知后,于生活的一切时中,对一切事物都很费心地想要去记忆,且是深沉地去记忆,不使其散失忘记。行者将自己沉迷于种种记忆事,而还将此认为是一种殷勤精进相,以强记忆来满足记忆退失无慧之烦恼。

「此名修心,无慧自失。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此种境界叫做修行者修心时,没智慧而迷失自己,须知记忆力不是强复起的,而是前尘影事,有因缘会起现行时,自然由心地中生起,不由强记忆。了悟此现象后,不要起烦恼心,要能沉得住气,随缘再往前修证,若因缘还不具足,就暂停休息一下。能如此认知,则行者就不会有错失。行者也不要将强行记忆的境界,当做是证得圣人的境界,因此时还没证得解脱道知见,不能称为圣人。

「若作圣解,则有忆魔,入其心胕。」

若以为已证得圣人境界,且自认为这是一种圣人应有的境界,则会有一个忆魔客邪,侵入行者心腹中。因为忆魔也是前世很在意记忆力,且练得一付很会记忆的脑筋,因你境况与其相同,他也想帮助你,故进入你心腹中,以他的超然记忆力来迷惑你。修行之间,在那一个阶段都会出现一些境界来,但确实不是圣人所要证的解脱境界,故不能当做证圣之解,若做圣解,则有忆魔,入其心腹中。

很多人会说我现在记忆力越来越差,如果此时不能安于这种现象的话,会于一切时,深沈记忆某些言语、事情而不忘散,拼命抓住一个东西,一直要想!想!可能这种修心方法,因无有智慧而自迷失掉,魔相可能因此就来,要个东西来想,你要想,魔就让你想,则有魔入其心腹,所以修到记忆力衰退时就要小心。

有的人记忆力很强,听了都能记起来,有这种魔相的人,谁讲过的话,他回去后可以再重复一次,像倒带似地一字不漏地由心地出现,从脑筋里面再出来。如果你不在意它,不要一心一意的去想,有这种现象也无所谓。这是一种习气,但是在无意中一定要一直想!你说我记不起来,一定要把它背起来、记起来,这个心态被忆魔体知后,这家伙想要记忆力好一点,我就给他记忆力好一点,马上就进到你的心腹里面去,让你过目不忘,你说现在不得了了,《金刚经》读一遍就过目不忘,可以倒背如流,这可能是忆魔进到心腹里去,你突然就有这种能力。刚刚开悟不久的人,还在受阴魔境之间,连圣人都没证到,怎么会有记忆强不强的问题。

旦夕撮心,悬在一处。」

「旦夕撮心」是说早上也摄受你的心,晚上也摄住你的心,你的心跟他的心都随时绑在一起,所以他起心动念,你认为这是我的自念,要想什么,就能想起来,因为忆魔的回忆力特别强。

忆魔为什么成为魔民?他前世也很注意记忆问题,能练得过目不忘,其实这种魔还不会加害你,因为你想要这样,他才进到心腹来帮你,你误认为我证到这个境界了,不错!也不是你的功夫,是忆魔摄受你的心,让你有这个功夫,所以要小心,不要抱着抓住一个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来想一件事情,想得都不放下,这样很容易着魔,着了忆魔的门道。

「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本来能修到此受阴区宇是好事,但因为你迷失了受阴的正常觉受,所以就会迷失沦坠。行者失去控制感情入正常的情境中,舍受未得而不见了,距离证得烦恼灭的自我解脱还早,就这样迷失掉了,被魔所解决了,到此未证到圣人的解脱境界,就这样被糟塌而沦坠了。

最后讨论一下记忆力好,为什么在修行路上不是一个好现象。记忆力如果来自于妄想而现起或回想而现起就不好,还是凡夫的忆想范围。修佛法是要用大圆境智来观照十方虚空,观照一切过去、未来事,在禅修中能灭掉五盖(贪欲、瞋恚、掉举、昏眠、疑盖等),就能发起天眼、天耳、他心智通、宿命智通、神境智通。就以宿命智通言,行者只要证到菩萨不动地(菩萨八地),就能证得法平等,善能了知诸法实性,此清净智慧于止观(奢摩他、毗钵舍那)中会起相应,于一切事,心无忘失,行者以智为前导,三业清净,证得涅盘彼岸。再以此智慧能忆起过去一生、十生乃至一劫、千万亿那由他劫之事,此才是真正的随念而现的智通。菩萨不用忆想而现起过去事,若用忆想只是妄想之相而已。

( 88 3 21 日 讲于 法尔)


[ 《楞严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