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楞严经》
             - 色阴区宇及色阴灭境界


一. 经文:

(一)、色阴区宇

「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

(二)、破色阴境界

「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二. 释解:

(一)、色阴区宇

「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  

修行时打坐、念佛,多少都有妄念生起,若妄念出现不多,即不是达到将破色阴的境界。世尊开示破色阴境界前状况时说:「阿难当知,汝坐道场,消落诸念。」在修打坐时,起初得建立内心修行道场,道场若建得好,即能把一切粗妄想念头消灭或控制。这句话大家很容易产生误解,很多人进不去,且念头也没有生起,就说是无念清净,这是错误的认知。正确的修证过程是要将潜在的念头翻扰起来,然后再慢慢澄清其念。

如果从初打坐时,主观意念的妄想,到慢慢不想,这时只是妄念被气压住脑筋,而现无念起想状态。若此时继续用功,能走对脉络,就能把潜在的妄想念诱发出来,此就是上师曾说的翻种子。潜意识里的窠臼没把它翻转,念头常被压抑住,这不是真清净,因是石压杂草,未能断根。

外道或色界无想天的天神,其修行都是这样子。色身若没破,就不容易开发出潜在意识心的妄想念,但当气压到脑细胞时不能起念,每次打坐什么念头都没有,他们认为这就是空境。其实你连蜂窝都没有捅一下,蜜蜂那里会飞出来?此种修法只是压住而已,没把蜂窝打破妄念就起不来,蜜蜂飞不出来。若能翻种子以后,慢慢让自己能不攀种子诸缘,则心即能不再乱起。但行者要花很长的时间去调伏这妄想念。

「其念若尽」若诸念能够消落的话,能不再随便去乱攀缘。以前讲过每根的六结使---动、静、根、觉、空、灭,为什么你那么会起妄想呢?色根与动静色尘,如果能突破它的话,就能消落诸念。不是只有想想昨天,想想今天的事情,第六意识较会攀缘,无事找事。五根对境所现时,能让五识心入空,是为消落内心念。六尘不能再影响五识心动念相应,是为「外尘入空」,是为消落外心念。若第六意识住境心不动,是为灭内心、止外尘,得内心外尘入空,是为消落内外心念。

好不容易把自己内心的粗妄想灭了,却开发出另一个识心出来,自己把握不住,常常去攀缘,这时要静也静不下来,当然是第六意识起妄想念,第七意识执着第八意识,种种法尘境,常常现起,所以要在打坐、心中心法或其它法门禅修之间,由「有」变成「没有」,由「没有」变成「有」,这过程很重要;不要由「有」变成「没有」,你认为这样,就完了。过程一定要由妄有、凡夫那种妄想心修到没有妄想心,然后再诱发出内在的有想,使内在的妄想慢慢清净叫做「消落诸念」。刚开始打坐每个人妄想很多,经一、两年妄想没有了,那是气压住了,没进到大脑深处。

如果能修到「消落诸念」,则「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刚才讲到消落内外心念后,不再去攀一切因缘,此名其念尽。若攀缘的心没有空,就无所谓「离念」,「离念」这两个字要特别注意,不是没有念;没有念,你的佛性就死掉了,就不会去感知一切因缘。而是在有念觉时,要「离念」,这就是达到观世音菩萨所说的「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境界,有点初步解黏的味道。

「则诸离念,一切精明」行者若能有念而能离念无住时,就会显示出其精明自性。这精明自性有好几种,我们的见闻觉知---见性、闻性、味性、触性、嗅性、心性等,这种种叫做一切,其实一切也好,一个也好,都是同一体性---依空应缘而现。精明-可以化成六,六可以合成一,你要能轮流去用,就是大修行者。

而统摄六根后,仅是一个精明,这个精明在动的时候不移,在静的时候不执。此精明在动尘、静尘等二结使时,都不改变它如如不动的样子。动尘、静尘都能不执其境,都能住空性不移。有初学者对外在的声音,色香、嗅味、..,等动尘都放不开,对食物里的酸、甜、苦、辣,你喜欢!谈第一道修行就是要克制这些外境,修证到能把它控制,不使外在的这些色、声、香、味、触、法来影响你心,先摒弃外在的色尘、诱惑及懊恼心。

例如外在的摩托车声音,「啵!啵!..」的过去了,你就很生气,这家伙灭音器不装,就是产生那么大的噪音!其实他飞走过去,跟你有何关系,偏偏你就是那么讨厌其声,这代表你的心对外境分别还很重、很排斥!这就是把你的精明不现,自烦恼心搞乱了。

「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慢慢修证到外在的色、声、香、味、触等尘境,都没有影响了,能照单全收,顺逆一如,没有分别。至此会产生喜欢静尘,不喜欢动尘,会执着一种静的状态。修至此,同时要把它看开很难,喜欢静也是一种毛病,外在的动、内在的静都要能突破,一切精明都能对动、静二尘相如如不动,能不被它移转。此种不被外在动、静尘转变的样子,在忆想时也是这样子,放下不想时更能这样子,亦即放下时本来就是如如不动,用的时候也有如如不动的功夫。

进一步言,一切精明亦不因思考、记忆而落于昏昧,也不因忘此精明存在而就失去其无执动静尘的特质。所以「忆忘如一」不是起了忆想的心就会定力没了,此精明就会不见,还是照样动静一如、无住。有人喜欢静尘、无念,叫他观想却不愿意观想,叫他去画个相、观个幻影,产生一念头,他都不大愿意。

在禅宗修证里有一段过程,要悟得空、进入空相,此时行者起心动念都很痛苦。此与你的想法可能不太一样,有些话你不讲会痛苦,尤其你知道某些事,不讲就会更痛苦,想一吐为快,但吐出来就造业了。修到空性显露的人,讲一句话或起一个念都会很痛苦的,他喜欢静的样子,赤裸裸都没有挂碍,不想去应缘。那不是很好?这也是毛病,佛性这样一直下去会死掉的,所以既然可以耐得住静,静到极点,就可以开放动,这样就能动静一如。

我们的佛性本是「空有不二」的境界,看看自己是否有以上的境界,如果没有,那色阴的实修没得到。要把妄念诱起,多打坐、多练气功,有的人天天打坐但气不俱足,要多练气功;有的人修行没气,等于没在修行;也不要因有气,老是在搞那个气,忘了你在修行,是借气来修心的。

总之,修行是让你的自心现起妄想念起来,再让其归于寂静。在里面这样走一遭,才能做到动静不移,忆忘如一。没办法!这一遭不走,你的窠臼没有突破、没开悟,你的妄想念起不来,阿赖耶识的法尘境没有现起。既然没有灰尘飞起来,怎么会扫得清净?扫得到就是你妄想念起来,再摆平它,这样起念后才能入清净,净了以后种种念要离,慢慢认识此精明觉知,对动静、忆忘二种不同境界,都能处理得很好。不要只喜欢动,不喜欢静,也不要忆忘相反,不然,永远不能认识佛性的精明。

这境界还没修证前,有很多魔相会现起,好像很热闹,为什么上面这些现象你抓不到?这就牵涉到色阴区宇,把你匡住了,就是头盖、窠臼,把你的自性罩住了。为什么不能破色身诱发妄想念呢?你去参加禅七、佛七好像心眼开了,妄想念起了,但回来几天后又没有了,这是小悟。小悟可千万回,大彻大悟者仅一回。

如果你参加七天,有那个妄想念境界,应该继续下去,参加四十九天的,一定可以再突破。长期禅修,因为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天天在那种紧张状态下,一连串的事一直发生,普通打七,搞了五、六天,境界就来了,但第七天却要回家了。回家以后又进入世俗的生活,多睡一点,多吃一点,三、两天境界又没有了。

对这种妄想觉得很痛苦,会认为是愈修愈退步了,这是不识修证过程的人之偏见,要有正确的认知。不是愈修愈退步,除非着了魔或德行出差错,以前不贪,现在贪钱什么的,以前不会在意的,现在愈来愈在意,如此才是走了退步的路,不然一切身体的变化,一切心地的反应都是进步的!哪怕从无念进到妄想念一大堆,要压都压不住,一直出来!这种境界人家千百年都求不得,是一好境界,你却说:「我完了,我完了!我一个心乱糟糟的,愈修愈退步!」不要有这个邪见念头,那是一种境界的显现,若无此境界,就是在色阴区宇里头,未见突破色身束缚呢!

「当住此处,入三摩地,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在你有上面的那种动静不移、忆忘如一的显出自性精明时,即是入三摩地正定中。此时就像明眼人,处在没灯光、黑暗的屋子里,当然此人什么都看不到。我们说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我们没像诸佛、菩萨那么能认识自性?因我们每个人都像这样,有眼睛且没瞎掉,却被放在黑暗的屋子里,什么都看不到。

其实不是什么都看不到,这样讲有语病,修行的人应认知,我们看到的是黑暗,不是什么都看不到。见到一片黑暗也是见性看到,是属静的一面。对眼睛来讲,动相就是有光显境是为动,静相就是暗的,有眼睛的人处在大黑暗中,能见黑暗。

「精性妙净,心未发光。」精明自性是微妙、是清净的,可惜修证到此,心还不会发光。一般而言,修证至世间禅二禅境时,心就可发光。若在色阴魔相之间,心、身更应会发光,或有什么光射出去,有什么光射进来,这是一种色阴魔境,是善境界!但不要执着,不要说你证圣了,如果你有圣证的心态,不是证圣却说你证圣了,那就很容易着魔。既然心会发光,那就代表一颗宝珠埋在矿里面,污泥把它盖住了,不能发光,这种现象就叫做色阴区宇。

「此则名为,色阴区宇。」这种现象是色身压住了法身,控制了佛性,不让它显现出来,所以就名为色阴区宇。色阴区宇破后,心眼开,不管小开、大开,都可看到诸佛、菩萨,心眼有开,可以感觉到阴气、瑞气。有的人说自己心眼开了,既然心眼开了,怎么没有智慧?怎么行为会是怪里怪气?不像大修行者,有成就者的风范。没有智慧,烦恼不能破灭,欲望不能断,对种种现象不能一看就破,那就是没有般若智慧。

《楞严经》的可贵是在告诉大修行人,要透过这关---破色阴区宇,直接的告诉你过程有什么现象,有千万种的魔相在等着你,不小心就踏进去魔境不出,有的入无间地狱,有的沦坠,本来好事就变为坏事。所以世尊催阿难尊者,在末法时期,虽然证到脱离生死了,但不能因为这样就去天上净土享福,应该入娑婆世界,去宣扬这部经,让末法时期修证到这里的众生离开魔难,证得无上菩提,这部经的展现,有它重要的因缘。

依以上所述,你能得知离念清净、处正定时,若没有下面的境界,就表示还在区宇里面。自心不能感知外境,这是心眼没有开,也就是禅宗讲的窠臼没有破,黑漆桶没有破,故心没有光。若心能发光也不要理它,是怕你执着,虽然气很旺,没有打开还是没有用。

(二)、破色阴境界

「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暗,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

如果你修证到动静不移、忆忘如一的境界后,继续修到此精明自性有如明眼人,在光明之下,能散发无量光辉,遍照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等十方界,都具光芒。此境界就是心眼已开,心光遍照十方界,好像十方世界被打开了,行者的心不再感觉幽暗,此种修行境界叫色阴尽。

还没打开的人,夜晚电灯关掉,眼前就显出一片黑暗,那怕你睁开眼睛也是一片黑暗;如果心眼有打开,在黑暗中用眼就能看到一些微亮,如果全部打开,会像白天一样,这种境界是把色阴突破了,就叫做五阴中的第一色阴尽。

如果你已经打开黑漆桶,眼睛闭住还是会有光的,这光淡淡的像月光。如果没有打开,黑暗就是黑暗,见不到有光。所以修心中心法气旺往头部走,修观音法门、参话头、念佛都是在头顶上用功。打坐时观上眼帘的睫毛上,以三分眼,如诸佛、菩萨的法相,都是开三分眼,用心意从内观睫毛上是黑暗,睫毛下是灰白的。你打坐时这样观,慢慢地,上部黑暗会变成灰白,与下方同一个颜色,这样就有点像要开了。经过上面的方法练习,可以将黑暗变成非常明亮,甚至你不睁开眼睛,从打坐中可以观十方世界、山河大地,至此可以讲破了色身、色阴区宇尽。所以心能照破十方虚空,不再幽暗的话,色阴对你来讲是破了、尽了。

我们常说修行是要回到你上一世死亡时的原点,回到那里,现那个境后,再接下去上世的缘,继续往前走。人的这部份不去讲它,我们修道的性命会连接下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某同学以前修世间禅定,一入定也许千万年,等到他回到前生修证时的原点时,会问些奇怪的问题。譬如说:饭怎么吃呀!吃饭还不简单!筷子拿起来,将东西往口中塞,咬一咬吞下去,就叫做吃饭;因前世在禅定中,以禅悦为食,当然会忘记怎样吃饭。因为从来不吃饭,以禅悦为食,不是以食物为食,故搞不懂。

「是人则能,超越劫浊。」五浊恶世者是指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等五,这是凡夫对色、受、想、行、识等五蕴都执着,而迷失轮回在六道中。不干净者谓浊,劫浊也好、见浊也好、烦恼浊也好,到最后识阴灭的话,你的命才能超越,命浊才没有。所以在这五浊恶世里,破了色阴你只才超越了劫浊,无始劫来一直在轮回中。修证到此时色阴破、心现光明照十方界,此轮回的体才因劫浊灭掉,而能超越劫浊,获得初步境界。

(三)、住色阴区宇之业因

「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回过头来,当你色阴没有办法突破时,从唯识来讲,坚固的第七意识执着第八识的种种法尘为我,我的执着、法的执着,俱生法执坚固。所以七识对第八识的执着是非常坚固的,以这个为其根本行妄执之实。一般未入地以前(地前菩萨)的这些贤者修行人,为什么不能突破此劫浊?因有个坚固的妄想,为其障碍修行的根本。

而要破色阴时,就有十种色阴魔境现起,此十种色阴魔相,心光发明后会现起,以后修行要度过此魔境,从区宇与坚固的妄想,要修到妄想念起,妄想念清净,要离念,然后发现一切精明,身体虽不能看到,也不能通外境。要修到身体内的心能够发明,十方洞开通外境,像开一个洞一样,与十方一体。达到这个境界才是色阴尽,色阴灭才能超越劫浊,突破坚固的妄想执着,这区宇到色阴灭的中间,有十种魔相已如前述。

前面提过「色、受」两种魔相能度过去时,魔就不容易进到心腹中来,但是牠会透过或依附修行比你差的人,显现出怪力乱神的能力,让你误认为他是菩萨或佛的化身,你就会听从他,也许就这样又误入歧途。而「想、行、识」这三种阴魔使我们认识不清,太相信别人,就会发生这种错误的现象。所以「色、受」两种魔相要坦然面对,不去执着五根所现的异能,你都能不去用它、不去在意它,安然度过「受阴」感情领纳作用,七情六欲、忧、喜、苦、乐等感情作用,能把它空掉,平等看待一切法,则外来的客邪就不太容易控制你,它就会转而去控制别人,由别人来诱惑你,这都是「想阴魔相」的事了。

( 88 3 18 日 讲于 法尔 )


[ 《楞严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