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楞严经》色阴魔境(1-9)
                     - 逼极心飞相


9、逼极心飞相:

(1). 经文:

「又以此心,研究深远。忽于中夜,遥见远方,市井街巷,亲族眷属,或闻其语。此名迫心,逼极飞出,故多隔见,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2). 释解:

逼极心飞相,即谓行者将自心深入研究、逼迫得太紧了,而发生的另一种魔相。我们很多人太喜欢讲话,如果用你的了了知觉去观,那个太喜欢讲话的心,逼得它受不了的时候,它也会抗议 把我逼得那么紧干嘛?逼得它没地方跑,它就会飞出去。你不用功,当然不会知道,心有何异能,随着它要想什么,就乱想什么。有一天你说你心不清净,都是这个妄想念太多了,观因缘观不清楚,老是迷迷糊糊没有定力,所以抓住这个境。若能起心动念时看着它,逼得它走投无路,最后把它逼出去了。有的知道这种现象,但还不相信,更不相信会逼它走投无路。若能常常跟它和平共处,你想你的,我清清楚楚的看着你想的念头就好了。

「又以此心,研究深远。」:非常深入的去研究你的心,本来心跟你很亲近,但越亲近就越会狼狈为奸,人就显得越迷糊。如果跟你离得越远,代表你了了知觉出来,可以看着那个妄心,它就越离越远了。如果很亲近的话,两个狼狈为奸,分不清楚,反正你想这个,生气就生气,高兴就高兴,一般人就这样,现在你非常用心的研究它,那是谁来研究?我们在观痛时,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好几个心,刚开始第六意识在观,用第六意识观还隔一层皮,等到慢慢的用想心去观,也不对,还是隔一层皮,到达了了知觉的体性现出来的时候,你在打坐中起妄想、分别心,..,本来老么(隐藏的八识)变老大,它掌控全局,你们去搞呀!我看着你,照样研究来研究去,越深入越觉得越离越远,不会跟它同流合污了。

「忽于中夜,遥见远方,市井街巷,亲族眷属,或闻其语。」:印度的白天、晚上各分上、中、下等六时,每一时段共4小时,中夜就是晚上中间那4个小时。在中夜还在打坐禅修,研究自心,这样观来观去,突然间可以看见遥远的家乡,老家的街坊市井,都在你可看到的 围中来,当然也可以遥遥的看见亲戚、朋友及自己的眷属,甚至还可以听见他们之间互相的对话。你虽有时间、空间的感觉,但这时,空间似乎没有了,因自己意念感召心,而自现其境。其实刚刚也讲过,我们的体性本与外界是一体的,本无分别的。如果能够这样先了解的话,你老家的那些市井、街坊、亲友,当然都在你心中。心研究得太透彻的话,妄想心不起,真心会现出来,瞬间远方的空间就缩小到你心中里面来,甚至他们在互相讲些什么话,你都可以听得到。

「此名迫心,逼极飞出,故多隔见。」:经典上讲的是你心被你逼迫得飞出去了,所以跑到遥远的老家去了,故造成隔地看见所意念的地方、人物。但这种不是佛教的人要去学的,是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我们刚讲的时空与自性一体,外境皆能现入自心中,此境界就如《金刚经》中所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此境界才是佛教禅修者要去修习体会的。心开后也一样能隔见,二、叁十年前在埔里的观音山认识一位法师,他闭关修行打坐时能远听。那时车子不像现在这么多,他可以在打坐之间,听到台中市的汽车声,台中离埔里很远,但你的闻性一样地可以听到。这一段可以说明,他逼心逼得太过份了,所以可以隔闻,离得很远的距离,他还是可以听得到。所以见、闻、嗅、味、触这几个自性,都因你的用心研讨的不同,会发生不相等的魔相,虽然这里讲的只是「见性」,这仅代表性而已,以后有其他的现象也不要害怕,也不要高兴,反正这些都是善境界,修行过程之间,都会发生的现象,但不要执着。

「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虽证至此境界,不要有已证得圣人境界之误解。虽有此能力,但此与解脱知见无关,故言非为证圣,还没有证得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四圣众的境界,但可说是修证过程中的一个善境界。

「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若自己误以为成圣、成佛了,此种无知的认识,很容易被客邪侵入心腹而迷惑受控制。如果不了解此是修行过程中,暂时起的一种现象,而却要说己经证到圣人的境界,这是很容易着了魔的。故行者当有正确认知,此是逼迫用心所现的一种现象,体会一下后,还是要超越,不要卡死在此,而不知前进。故经云若作圣解,即受群邪,一再地提醒你,切记、切记。

( 88 3 14 日 讲于 法尔 )


[ 《楞严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