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   禅 师         


玄祥居士恭录 皈依师行宜

ig.JPG (6256 bytes)

恭敬顶礼恩师觉大禅师,恭敬顶礼南无本师释迦文佛,恭敬顶礼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玄祥抱着虔诚恭敬心,为建立法尔禅修中心网站,而为文追忆吾师,首次揭露师徒间行宜,此乃愿让现今世人能追忆吾师些许事,以资纪念,若有不敬处尚请恩师见谅也。

fierule.gif (1442 bytes)

 

一、 觉禅师部分行宜

    吾师觉禅师原籍新竹,其母妙尼师,俗姓王,年廿时从父母命赘庄姓男子(恩师之父),婚姻生活仅八载,恩师父亲即不幸逝世。王氏中道丧侣,时亲老子幼,外诱丛生,全赖王氏节操松柏,持斋念佛,抚孤成长,并于民国四十七年春,于屏东东山寺受菩萨戒,一生修持精进,不分旦夕,并协建台东市东禅寺。民国五十一年农历十月初六日示寂,同月初八日举行荼毗,得舍利子廿二粒,舍利花一朵,现供于东禅寺内七宝舍利塔中。

    吾师年幼丧父,生活艰苦,但能忍痛负重,廿一岁即负笈扶桑日本进佛学院学习。吾师于佛学院毕业后,即报考日本僧伽允可证,师以其超人锐智顺利取得出家证书,师是台湾赴日得出家允许证的第一人。取得证书后,师于廿四岁时即依日籍高僧明大和尚披剃,并受出家众具足大戒。同年又依洞宗释氏传下九十代(日本曹洞宗六十九代)白龙山和尚修禅。民国卅年,师年廿五岁即返国弘法利生,时值战乱,乃避隐台东深山潜修禅定。师入山时仅带一袋白米,发誓不开悟即不出山。师住于树上简单草房中,日夜精进,苦行参禅,并在米食用罄后,绝食人间烟火达三年有余。禅修中据云得观世音菩萨现身,为其加持印证心地法门。至民国卅四年世界大战结束后,乃深居山中,后由其日本皈依师明大和尚上山,敦促师入世弘法,以利度化众生。师乃下山于台东市永平山独资创建东禅寺,开始弘法利生,继佛慧命大事业。

    师于民国卅四年中日战争结束时,鉴于待遣归国贫困日本居台难民二百七十余人,生活濒临绝境,终赖吾师资助归国,日民等临别时,皆伏地恸哭不已,感谢佛力加被。师之冤亲平等怀抱,实非常人所能及。其德望之所归,除数任台东县佛教支会理事长,并经常为地方服务,改善风俗而造服人群,其功德无量,当永存台湾佛教史。

    玄祥于民国六十六年时,还如一般人家生活上班,除练习一些瑜珈气功之类,无所谓修行,更谈不上宗教情操。是年春天,有日晚餐照吃荤食时,荤食一入口即吐尽而不得食,自此后已不复荤食矣。同年秋天,玄祥身心起极大之变化,数次参访佛道寺庙,无人能加以释解。适逢恩师有一嫡传女弟子别名安尼师,是玄祥小学同学,现为北港慈德禅寺住持法师,法名慧尼师。经玄安师兄的联络推介,玄祥由西部遶道南部而往台东之东禅寺,晋见生平第一位最亲近的禅师。

    OneHeart.JPG (11004 bytes)玄祥一到东禅寺,恩师正坐在一小客室的常坐位置上,背后墙上有一小对联:「一心无别事,觉世度群生。」下款署名者为航法师,航法师我虽不识,但大名亦曾听过,为何他会以恩师的法名做一对联送他,因初次见面亦不敢多问。随后恩师带我到供其母妙尼师舍利子处,该房间置有一黑板,早已绘了「一心十法界图」在黑板上,只见图中心小圆圈内写了一个「心」字,周围大圆圈中分成十格,分写着: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等十法界。恩师指着黑板上的十法界,告诉我说「一心」要落于何法界,自行选择。就此简单数语,说法已毕。当下虽无做何决择,但往后却告诉自己,一定要将此心安住在菩萨道中。

    之后,师随即又回到小接客室,我亦逐步在后。在小接客室中,又与一些徒众喝茶闲聊。一直到隔天我要辞别恩师时,都无对谈请益事,但我似觉得一切均在不言中,言谈有似多余也。

    从东部回家后,生活即渐渐恢复正常。隔年六十七年春,请恩师来台北至我新家,为佛堂佛像安坐。恩师是日本系统的禅师,给佛像安坐很简单,佛像请上佛龛后佛事即告成。面对佛像,恩师合掌口中念念有辞,然后告诉我说:「佛龛上的佛像是第六十四尊,这一泰国佛像的款式共有一百零八尊。」此佛像是我民国五十九年往泰国服务于农技团两年中,托人先带回来的八寸佛像。恩师既然如此说,我只得记下,也不多问。随后即在吾家中,正式简单仪式中,皈依入佛门,觉禅师正是 引我入佛门的第一位皈依师。

    民国六十八年因工作地点由台北转至屏东,更时时有机会开车,前往台东亲近恩师。有次闲谈中,谈到航法师写对联给恩师的事。航法师听人说恩师是得道僧侣,有次两人见面时,航法师很想知道开悟的境况如何,便问恩师。恩师答以开悟与否是自家事,如何能于口中宣说。也因此,航法师在信服之余,写了这幅对联给恩师。

    恩师菩萨心肠,以其禅修力,广度甚多遇到障碍的佛门教内外人氏。也因此常有些小病在身,但恩师都不以为意。譬如恩师的小脚踝处,会被老鼠咬伤而老是难愈合,我们看了都着急,但他都认为无所谓。另恩师度众中,遇大困难事时,亦能请到四天王相助其一臂之力,此能力使台东地方之道士们,信服佛门中亦有此类奇人异士。

    有次我致送倡印的「圆觉经」课诵本至东禅寺,师父见到非常喜欢,因「圆觉经」少见有课诵本的。恩师当下言,有此印经因缘,他要找时间来宣讲「圆觉经」,但时不我予,讲经事却未能实现。民国六十九年某月,我又往台东东禅寺晋见恩师,恩师曾言隔几天在台中要开佛教会理监事会。恩师此去会有劫难,但还是要依预定安排日程前往,并言修行者应有视生死如涅盘的修为。我等认为恩师应能以其禅定修为,化险为夷。以其慈悲心利益大众无碍心,我等虽是担心但也无可阻止的。我回屏东后数日,果真传来恩师于前往西部时,因身体不适而中风,后经送返台东后不久即圆寂而入涅盘。

    恩师虽弘法近有卅年,但在入灭时年纪仅六十余岁,何以会如此早就入灭?都是因恩师慈悲心特强故,有成就的佛弟子,应把降服歪道做为菩萨道之愿行。话说起来有点像神话,但有参与其事者就说是这样子的。有次恩师为化解一贫困做饮食店夫妻的事,而注定了及早入灭的因缘。有次恩师与信众等,路经一饮食小吃店,发觉同是临近两家店,何以一家生意兴隆,一家却无人问津。恩师有神通力善观因缘,已知是被歪道行者作法所以导致如此。恩师一念慈悲心起,即进入该饮食店中,谓老板言:能否施舍一碗面食供养出家人,老板欣然答应。饭后数日间,恩师即与此歪道相约谈判,在席间两队等数人员吃饭。席间因缘凑巧,两个主角因同时挟菜而成斗心法状况,歪道行者衣袖藏刀剑,虽露出而不能伤人。两人相持甚久僵持不下,恩师即用心通力藉由其徒众一人嘴巴说出:歪道行者您回去后数天内死亡,不得再危害众生,而恩师同意三年后即入涅盘。事后两人都是如所言而成事实,这也就是恩师慈悲心之重,不忍见一众生落于苦难,同时也视生死于度外之胸襟。悟道者本不 惧生死,亦不爱涅盘,真正已自在于生死、涅盘间矣!

    恩师圆寂至今已是十九个年头,我亲近时间不多也不长,所请益者亦寥寥数语,但每想到恩师以心通力对玄祥的再造之恩,总不知如何报答,也仅能学习恩师大无畏精神,为众生离苦得乐事而尽心尽力,奈自力有限,总不能如恩师所预期者,是所遗憾焉。

     

二、恩师永平山僧一觉了然和尚偈句选读

(一) 悼念母亲妙尼师冥诞文(民国六十五年十月十五日)

恭     维

一觉领众至于普妙慈德一位觉灵之座前曰:

「 萱堂月冷兮 空余刻木遗纵亲,兰砌云秋兮 遽感反哺思娘恩。

     忆昔丙辰兮 母仪生我抚成人,记我六龄兮 先严痛别已归仁。

     家境惨变兮 负重道远苦忧贫,母归佛门兮 七岁持斋勤苦修。

     我登十六兮 母痛公公别永眠,风霜不测兮 母无日夜为儿勤。

     癸未年来兮 胞弟永别母痛恨,人情冷暖兮 世味尝尽苦酸辛。

     养子成龙兮 训诲渊源母辛殷,勤念弥陀兮 自慰生平七十寅。

     子祈母寿兮 常膺天眷延遐龄,建寺辛劳兮 胡为一疾不起身。

     世缘已尽兮 恨无妙术补天人,母归圆寂兮 十五春秋至丙辰。

     思母慈德兮 碎骨粉身难报尽,兹逢母难兮 花甲之辰忆慈亲。

     愿母永在兮 虽隔阴阳古灵神,供奉三宝兮 时时当报祖师恩。

     虔备供仪兮 沧海一滴表儿心,顿断长空兮 三身四智应现身。

     西方果证兮 莲池海会见慈亲。」

 

(二) 自性的阐述

这个念佛堂,微妙最难量。不大又不小,不圆又不方。

不高又不低,不短又不长。说大满虚空,说小微尘藏。

又无一根柱,无脊亦无梁。亦无砖瓦盖,四面无垣墙。

不正亦不偏,无遮亦无挡。不青亦不白,非绿亦非黄。

不生亦不灭,全体露堂堂。竖则立三际,横则遍十方。

古今不改变,巧工难得样。有因亦有果,无形亦无相。

诸佛亲付嘱,直指如来藏。世尊亲拈出,迦叶得承当。

宗门非容易,莫作等闲想。若非寒彻骨,怎得梅花香。

 

(三) 佛七开示

  1. 示后吟(佛七第一天)

    念佛门开大愿船,渡人浑不择愚贤。若知苦海风波险,快搭慈航过岸边。

    万劫轮回谁动念,百年身世自移迁。今天庆幸莲池会,共证菩提结净缘。

  2. 示后吟(佛七第二天)

    一自娑婆系业因,多生流传实酸辛。须臾出屋又入屋,迅速舍身还受身。

    曾作王侯争国邑,几为蝼蚁丧埃尘。这回若不思归去,依旧从前受苦轮。

  3. 示后吟(佛七第三天)

    人生一世几多时,往事回观尽觉非。每日尘劳造业网,常期自缚不思归。

    四生出入何时了,六道轮回无脱期。今遇净缘参佛会,勤修正念托莲池。

  4. 示后吟(佛七第四天)

    骨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

    成男作女经千遍,戴角披毛历万端。不向此生归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5. 示后吟(佛七第五天)

    贪利求名满世间,不如老衲道人闲。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

    富贵百年难保守,轮回六道易循环。劝君早办修行路,一失人身万劫难。

  6. 示后吟(佛七第六天)

    病来直与死承当,真是临终秘密方。无始怨亲前后绕,宿因业报古今同。

    一心不乱弥陀念,万善齐修平日功。立愿回归安养国,再来苦海驾慈航。

  7. 最后吟(佛七第七天)

七七韶华共聚缘,同修念佛净心田。弥陀一卷指明路,诸祖重宣证佛言。

一句全收含藏界,临终正念托池莲。平常是道君须记,际会风云法雨天。

 

(四) 杂记偈语

  1. 出家学佛威仪偈

    举佛音声漫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叉手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回旋半展眸。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作比丘。

  2. 忆恩师心影吟(一)

    本来无假亦无真,因果时缘根识尘。门品宣开微妙法,心经契悟证金身。

    寻师访道归依处,持戒参禅志要真。二六时中常体会,奉行信受报师恩。

  3. 忆恩师心影吟(二)

    虚荣何用苦争先,参透无常彻悟禅。占卜求医安世益,谈天说地岂徒然。

    慈亲养育恩未报,礼佛明心恒志坚。福慧双修真觉性,谁人肯舍世间缘。

  4. 静影吟(一)

    欲悟未生来去因,心平方见古精神。离情始觉知明道,触景无迷脱苦津。

    鹫岭堆云闲日月,玉山积雪任秋春。行藏随舍元无住,安用虑怀假色身。

  5. 静影吟(二)

    彻见真如生死因,根尘识破古灵神。本心是道奚忧乐,了性无为离苦津。

    五蕴山头闲去住,六情河畔任秋春。圆明一点谁人会,入世随缘应化身。

  6. 静影吟(三)

    晨钟醒觉世长眠,暮鼓传音感诸天。松竹能明修养法,红花鲜艳到秋残。

    幽禽忙作夺粮计,寒鹤时存定志坚。畅谈归来尘俗事,林泉乐道足延年。

  7. 忆母吟

百岁光阴似水流,丙辰今日忆亲忧。劬劳之德何能报,养育深恩不计秋。

子欲事亲亲不在,母留遗范印心头。韶华虚度六花甲,建业未成岂可休。

 

(五) 叹世偈文

南来北往走西东,看见浮生总是空。天也空来地亦空,人生杳杳在其中。

日也空来月依空,东升西坠有何功。田也空来产亦空,换了多少主人翁。

金也空来银亦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来子亦空,黄泉路上补相逢。

大藏经中空是色,般若经中色是空。朝来暮去走西东,人生恰似采花蜂。

采尽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夜尽纔开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钟。

从头仔细思量起,总是南柯一梦中。


[ 阿阇黎导师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