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释迦文佛之圣迹之 四
──八大圣地瞻仰参访(2~3)
张玄祥 居士
二、苦行林与菩提伽耶证道
(三)苦行林苦修与后受供养情形
尼连禅河有水时的景况,右边是苦行林与苏嘉达村
苦行林胜地入口处
于是世尊于苦行林Uruvilvā坐娑罗树下,便为一切志求无上正真之道。其中有甚多修苦行者,所谓苦行如下:有唯空饮于水而以活命,或有随宜所得多少即以活命,或复有学野兽食草以活于命,或时立地卓然而住,或复有坐一定不移,或复四支柱着于地以口受食,或有唯着纯草之衣;或有唯着冢间弊衣,或复有着种种草衣,或复有着憍奢耶衣,或以白桃皮作衣者,或以龙须而作衣者,或复有用诸畜生皮而作衣者,或复有用故畜生皮而作衣者,或有以诸毛作衣,或有破诸畜生之皮为条作衣,或复有以粪扫作衣。或有躶形,或卧棘上,或卧板上,或复有卧摩尼之上,或卧椽上,或卧冢间,或蚁垤内,犹如蛇居,或露地卧。或复事水,或复事火,或逐日转。或有举其两臂而住,或有蹲坐。或复有用沙土烟尘以涂坌身正立而住。或不梳洗头首面目,发如螺髻,拳挛而住。或复拔发,或拔髭须。
苦行林处众小孩排队等分发食物
或复有事泉池井河渠源,诸神如地神、树神、林神、山神、石神、夜叉、罗剎、罗睺(隋言语)阿修罗王、婆梨(隋言钩)阿修罗王、毘摩质多罗(隋言妙机)睒婆利等阿修罗王。或事岁星,或有事医药王仙人,或事婆罗堕仙人者,或复有事瞿昙仙人,或事毘沙门天王者,或复有事童子之天,或自在天。或复事日,或复事月,或复有事那罗延天,或帝释天,或事梵天,或事护世四大诸天。
刚到苦行林的世尊法相
如是各事,令欢喜已,从乞求愿,称愿得已,各求解脱。菩萨既观彼等如是邪求解脱,见已发心,欲行可畏极苦之行。而有偈说:菩萨既至尼连河,以清净心岸边坐,为诸求道不真故,欲行大苦化彼耶。
苦行六年后的世尊法相
尔时菩萨,如是观察专正思惟,坐讫合口,以齿相柱,舌筑上腭。一念摄心,如是系念,调伏身意,以齿舌腭,摄心系念。修习之时,腋下汗流。菩萨既见汗如是流,更复重发勇猛精进,心无所著,不错不乱,住寂静心,一定不动。如是最上苦身意口,悉皆不动。是时复作如是念言,我今可入不动三昧。
尔时菩萨,从口喘息及以鼻气,悉皆除灭,口鼻灭已,实时便从两耳孔中,出大风声,其风声气,犹如攒酥在大瓮里,摇搅于酪,出大音声。如是如是,菩萨闭其口鼻之气不使出。时于两耳孔,出风气声,亦复如是。菩萨复念,我今已发精进之心,无处染着,舍于懈怠,乃至如是,最上苦行,最胜难行。重复思惟,我可更入不动三昧。
尔时菩萨,既寂定身及口意已,还止口鼻及耳喘息,一切皆杜,既口鼻耳,悉寂定已。内风壮大,不得出故,气冲于顶,譬如勇健,最大力人,取好利斧,打棒他脑。如是如是。菩萨从其口鼻及耳闭气不出,内风壮故,打脑之声,亦复如是。菩萨复念,我今已发精进之心,无处染着,舍于懈怠。乃至如是最上苦行,最胜苦行。思惟是已,即便更入不动三昧。
苦行林中的菩提树
尔时菩萨,从口鼻耳及顶喘息,一切皆停,不令其出,乃至遮止。不得出故,内风强盛,在两肋间,回转鼓动。譬如屠儿,或屠儿子,善解杀牛。而彼屠等,或执利剑,或捉利刀,而破牛肚,或复破肋。如是如是。菩萨乃至内风强故,两肋间转穿破之声,亦复如是。思惟是已,乃至更发精进之心,最胜苦行,我今还入不动三昧。
苦行林中的小庙一景
尔时菩萨,从口鼻耳闭气不出,内风强故,令身热恼。譬如最大二壮力士,取一弱人,各执一臂,将其向彼大火聚上,或恼或炙。如是如是。菩萨以内气不出故,身受热恼,亦复如是。思惟是已,乃至更发精进之心,一切无着,已舍懈怠,得于正念,心不散乱,一切寂静,身口及意,并得正受。如是胜妙,最上苦行。
苦行林中的印度教庙宇
尔时上界有诸天来,见于菩萨如是苦行。各相谓言:今此悉达大智太子,已取命终。而彼众中,复更别有其余天子,共相谓言:此之悉达太子,现今其命未终始欲取尽。或复更有诸天子言:此之悉达大圣太子,现亦不死,后亦不终。何以故?此之太子,是阿罗汉。凡罗汉者,有如是行,不须怪之。
上悟下本师解说此洞是世尊在里禅修情形
尔时菩萨,在彼兰若,所用心处,作苦行时,即得成于最大苦行。是时菩萨坐处,四面周匝,所有隣比,聚落诸人,皆来见于菩萨如是苦行。作如是言:此沙门既行大苦行,是故立名言大沙门。大沙门名,起于彼唱。以是义故,有此名称。
阿满师姐成佛的祈愿
尔时菩萨,复更如是思惟,世间或有沙门或婆罗门,制限食故,而建立行,各守清净。彼等或复唯食于麦,或食煑麦或食麦屑,或以麦作种种诸食,而以活命。如是更复或食乌麻,或食粳米,或食小豆,或食大豆,乃至或食纯大豆饭,或大豆汁,或大豆屑,或以大豆作种种食,持用活命。或有沙门及婆罗门,断一切食,建立净行。我今亦可断一切食而行苦行,菩萨如是内心思惟。
法尔禅修中心的世尊法相(1)
尔时彼处,忽有诸天隐身不现,来菩萨所,白菩萨言:大圣仁者,愿莫如是思惟此念,欲得全断一切不食。所以者何?仁今若欲断一切食而行行者,我等诸天,各将一切天味,下来入于仁者毛孔之中,而令仁者得存活命。又复仁者,不损害身。
法尔禅修中心的世尊法相(2)
尔时菩萨闻此语已,如是思惟:我今既语一切人言,我全不噉一切诸食。而今诸天自隐其身,将天味来入我毛孔,令我活命,此则是我最大妄语,诳惑一切。如是念已,告彼天言,汝等诸天,虽有此心,是事不然。
尔时菩萨,断彼诸天如是意已,日别止食一粒乌麻,或一粳米,小豆大豆,菉豆赤豆,大麦小麦,如是日日各别一粒。是时菩萨,复更思惟,我今可以手掌盛取少少汁饮,而活于命,或小豆臛,赤豆豌豆绿豆臛等。
(三)牧羊女苏佳达供养世尊胜地
回程前往苏佳达村住处
苏佳达村稻草堆景色
遇到两批人马就要让路等待
进入苏佳达村了─现在的苏佳达村落
古代苏佳达家就在此土丘上的位置(之1)
古代苏佳达家就在此土丘上的位置(之2)
苏佳达供养世尊纪念小塔(1)
牧羊女供乳处上自下在师解说情形
苏佳达乳供女麋处旁的耆那庙
尔时去彼聚落不远,其中有一最大种姓婆罗门,名斯那耶那senayana(隋言将兵将),彼婆罗门,从摩伽国magadha频婆娑罗Bimbisāra王边,得一聚落,以为封邑,其邑即与优娄频蠡Uruvilvā聚落相近。彼婆罗门,得封邑已,还立字名斯那耶那senayana。
复更别有一婆罗门,名曰提婆deva(隋言天),彼婆罗门生地,在彼迦毘罗城Kapila-vastu,经营一事,渐渐行至斯那耶那村邑而住,少日为客,是时提婆婆罗门,更经营别事。因行渐至菩萨住林,时其提婆婆罗门,见菩萨在林行大苦行。见已即识作如是言,此是我国悉达太子,乃能如是行大苦行,彼见菩萨,如是苦行,心大欢喜。
苏佳达供养世尊纪念小塔(2)
尔时菩萨,见彼提婆婆罗门,心向于菩萨,生欢喜已,即告提婆婆罗门言:大婆罗门,汝能为我办少许食,活我已不?若小豆臛,大豆、菉豆、赤豆等羹,而我食之,持用活命。彼婆罗门,心狭劣故,少见少知,无广大意,欲行布施。述可此语,报菩萨言:大圣太子!如是之食,我能办之。彼婆罗门,于六年中,日别如上所须之食,以供菩萨。菩萨日日受取此食,依法而食,以活身命。
苦行林中的菩提树(现就读台大研究所的罗睺罗比丘)
尔时菩萨,但以手掌,日别从受,随得少许,而食活命,或小豆臛及赤豆等。是时菩萨,受食既少,随掌所容,如上所说,诸豆汁食。菩萨如是食彼食已,身体羸瘦,喘息甚弱,如八、九十衰朽老公,全无气力,手脚不随。如是如是。菩萨支节连骸亦然,菩萨如斯,减少食饮,精勤苦行,身体皮肤,皆悉皱赧。譬如苦瓠,未好成熟,割断其蔕,置于日中,被炙萎黄,其色以熟,肌枯皮皱,片片自离,如枯头骨。如是如是。菩萨髑髅,犹是无异。菩萨既以少进食故,其两眼睛深远陷入,犹井底水,望见星宿。如是如是。菩萨两眼,覩之纔现,亦复如是。又复菩萨,以少食故,其两胁肋,离离相远,唯有皮裹,譬如牛舍,或复羊舍,上着椽木。时彼聚落,所有羊子,牛子马子,行于彼林,见于菩萨如是苦行,见已各各生大欢喜发希有心,恒常承事供养菩萨。
天帝释意念言:『菩萨坐树下,六年已满,形体羸瘦,今当使世间人,奉转轮王食,补六年之饥虚。』便感斯那sena二女,使于梦中见天下尽成为水,中有一花七宝光色,须臾便萎,失其本色。见有一人,以水洒上,更生如故。水中众花,始生萌芽,覆水而出。二女梦寤,怪未曾有,即启语父。其父不解,尽问耆年,皆不能说。天帝复下化作梵志,为女解梦言:『汝见天下水中生一花者,是白净王太子初生时;今在树下六年,身羸形瘦,是花萎时;见一人水洒更生者,是能献食者;小花萠芽欲出者,是五道生死人也。』
女言:『献食者其法云何?』梵志答言:『当取五百牛乳,展转相饮至于一牛,持用作糜,乳糜涌沸,出高七仞,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斟糜入鉢,釜杓不污。』二女恭肃,奉献菩萨。菩萨意念,欲先沐浴然后受糜,行诣流水侧,洗浴身形。
又云,时女闻喜欲取糜往,糜跳出釜高一丈余不可得取,女甚怪之。时八百梵志中师见之谓女:『今此乳糜非凡夫所应服者,唯临成佛,服食此饭乃消化耳。』天于虚空而出声曰:『今日女欲兴立大祠,有大菩萨在于精思勤修苦行,已从坐起,汝本有愿当先饭之。食之充满,尔乃逮成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便说此意勿违本愿。』时长者女闻天神言,即取乳糜盛满金鉢,手执宾干与八百梵志,俱往尼连水边。
佛言比丘:「菩萨知之,即以神通慧力,还江水边,忽然而度,随其习俗示现入水而自洗浴。时八万天子各按树枝供养菩萨,菩萨牵枝出在岸边,其身轻便清净无垢。菩萨适住,时兜术天子号离垢光,寻取天衣袈裟僧迦梨,化沙门形奉上菩萨,于时菩萨即取着之,静然而住。时尼连江水中龙妻从地化出,以微妙床贡进菩萨,菩萨即坐。
发愿纪念亭(世尊说,若能成佛此鉢将逆水流而上)
浴讫欲出水,天神按树枝,二女奉乳糜。得色气力充,呪愿福无量,令女归三尊。食毕洗手漱口,澡鉢已还掷水中,逆流未至七里,天化作金翅鸟飞来捧鉢去,并发一处,供养起塔。菩萨愍哀女故輙受食之,气力得充心无所恋,持金鉢投之江水,具足千龙即摄取之而供养鉢,于时奉床龙妻得之,用立神寺勤心供养。诸天百千亿载,悉取香水和泥起寺,其欲供养菩萨鉢者,各现宫殿咸共奉事。于时村落长者女等,佛与发爪得之起塔供养。
大家于牧羊女供糜乳处观看发愿亭(右前方)
太子放弃苦行后,至尼连禅河(梵 Nairañjanā)沐浴,且接受牧女乳糜之供养。恢复体力后,至伽耶村毕鉢罗树(梵 pippala)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东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静心默照,思惟解脱之道。四十九日后,于十二月八日破晓时分,豁然大悟,时年三十五岁(一说三十岁)。由此因缘,乃称毕鉢罗树为菩提树(梵 bodhivrksa)。释尊降魔、成道之经过,载于中阿含卷五十六罗摩经、修行本起经卷下六年勤苦品及降魔品、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佛本行集经卷二十六至卷三十、五分律卷十五等。
尼连禅河边发愿亭近距离照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