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India)旅游文化简介(15)   
                                                                               张玄祥  居士


廿八、印度景点(INDIAN VIEW POINTS)

12.红堡RED FORT

蒙兀儿朝代的第五代皇帝沙贾汉(Shâh Jahân)建立了红堡,是为珍珠清真寺,1638 年动工,1647年完成。红堡花了9千万卢比,南北长95米,东西宽548米,高33米。

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圆顶两旁有若干美观大方的凉亭。宫内有一座世界闻名的孔雀王座,长约两米、宽一米,用11万克黄金制成,上面镶嵌钻石,和其它宝石,下部镶嵌着黄玉,背部有一根用各种宝石雕成的树,树上站着彩色宝石嵌成的孔雀。皇帝每天太阳落山以后会在这里祈祷。 

珍珠清真寺全堡一共有五座门,二大三小,西边的拉哈尔门口12公尺高,门上建有八角形图、楼房、望楼。红堡墙上也写着「如果说天上有天堂,天堂就在这里」。枢密宫北边有国王寝室,祈祷室和谈话室,堡内宫中央的娱乐宫,被称为沙贾汉后宫的天上宝石,宫中有一个专为国王消暑,聆听流水声而修建的白色大理石喷水池。 

堡内最豪华的白大理石宫殿叫枢密宫,是国王与大臣商量国家大事之地,有「人间天堂之称」,全部用白色的大理石砌成的,三面是方形组成的拱门,一面为透雕方形窗户。其景点为德里门口、皇后宫、拉哈尔门日、枢密宫、仆人住的地方、浴室、人间天堂、高塔、话剧场、雨天休息处、珍珠宫、夏天休息处、卧室等。

 

13.迦玛清真寺Jama Masjid

坐落在德里东北边,1656(一说1958)年完成的迦玛清真寺,原来这里有一个小清真寺,但是蒙兀儿王朝的皇帝们将它进行扩建,成为是全印最大的清真寺。从德里红堡即可远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两根39公尺高的尖塔,可以说是全德里最显眼的地标,也是蒙兀儿时代德里的象征。每到回教祭典时,各地的回教徒皆会前来膜拜,寺院的周围总是人马杂沓、水泄不通。这是蒙兀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汉(Shâh Jahân)继泰姬玛哈陵之后又一巨作,同时也是蒙兀儿王朝建筑颠峰时期的大作。

迦玛清真寺地面都采用了精工细雕的白石,用铅灌缝,十分坚固,全寺没有用一点木料,寺里有13个石头壁龛,讲经台也是石头做的,寺中央有一根高约15米的巨大的金属柱,由7种金属合金制成。迦玛清真寺周围有4个庭院,塔顶为雪白大理石,上面的苹果形装饰是纯金打制而成,大寺坐落在一片高大的平台上。入口和礼拜大殿之间有一宽的庭院,这座大寺采用了红砂石、白色和黑色大理石石料。迦玛清真寺同时可容纳两万多个人在这里祈祷,月光明媚的晚上,玉色殿宇沉浸,在银色月光之中,显得格外宁静、柔和、美丽。

 

14.莲花庙LOTUS TEMPLE

莲花庙位于新德里的南面,本来叫巴海寺(Bahai House of Workshop)建于1986年,它的设计造型是一朵浮在水面,周围有荷叶衬托,含苞欲放的荷花,故有人叫莲花庙。此庙是印度一个新兴宗教叫巴海(Bahai)的,巴海教徒每天来这里祈祷、打坐,里面没有任何宗教圣哲形像、图样,空旷一览无遗。 

全堂共分四层,上面三层为荷花形,由二十七个朵花瓣组成,第一层花瓣开放,在建物里面没有办公室,更没有管理员(管理员在大门入口处有),所以没有人会理您,要干什么,自己请便,每个观光客也可以在这里面打坐一整天。第二层半开,也还修建了一个椭圆形水池,注满清水,用于调节温度,花了一千万美元,就是建立了这座通体雪白,纯洁无瑕的莲花庙宇,每天有不少各种肤色的教徒来参谒,世界著名的伊朗设计大师法里布,设计了莲花庙宇,荷花也是印度的国花。

 

15.库杜布城Qutub Minor

这是新德里最高的建筑物,库杜布塔有世界摩天塔之称,1199年兴建,1230年落成,塔高75米。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伊斯兰式,塔下面几层的外表还刻着《古兰经》,还有雕刻着各种花纹图案,高塔里有很好的通风和采光设备。 

这里原来有座印度教的寺庙,此塔石壁上的刻文,还可看出此塔是德里最后一个印度教统治者所建造。在1199年伊斯兰将军入侵德里,印度的第一位伊斯兰皇帝库杜布,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击败印度教的最终胜利,将其改建为伊斯兰风格,现在这座塔是印度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交融相汇的建筑物。 

全塔共分五层,下面的三层用红沙石砌成,上面的两层用大理石和红沙石混合砌成。在高塔附近,还有很有名的铁柱,此铁柱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据科学家们研究,它约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铁柱是铸造而成,尽管长年累月雨淋日晒,但是到今天它的外表不锈且毫无损坏,这表明印度古代冶金技术水平之高。

 

16.德里购物街SHOPPING IN DELHI

在新德里公路两旁的商店,货物琳琅满目,顾客络绎不绝,市场繁荣,你只要从店前经过,店主主动向你打招呼,如果你进去看看,主人会设法叫你看个没完,让你眼花缭乱的一家家首饰商店,不由得使你停住脚步,德里的金银首饰业非常发达,新德里的特产是木雕品、浮雕、皮制品,金银刺绣的皮包,价格不贵,也有青铜制品。

 

17.阿格拉AGRA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评定世界文化遗产,在阿格拉地区多达3处,(1) Taj Mahal:泰姬玛哈陵(1983)(2) Agra Fort:阿格拉堡(1983)(3) Fatehpur Sikri :法第西克里大城 (1986) 

阿格拉距离德里南方约200公里,筑落在亚穆纳河(Yamuna)岸边,在阿格拉回教人数较多,一向是印度北方的重要城市,人口约110多万,全城建于海拔约170米高处,全年最高气温在六月分,达摄氏40度,最低气温在一月份,约22度,前往旅游的最佳时间应是每年的十月至三月。阿格拉本是蒙兀儿帝国的首都,整个城市都是蒙兀儿帝国时代的建筑,十六、七世纪时极为繁荣兴盛。公元1857年,东印度公司推翻蒙兀儿帝国,自1858年至1947年间,印度沦为英国统治的殖民地,至此阿格拉已经不再是印度的政治重地。 

阿格拉成为数百年来印度建筑风格代表的蒙兀儿建筑形式,是融合波斯及印度传统建筑的特色。典型的蒙兀儿式清真寺或陵墓,其地基台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四角竖立对称的尖塔。今日此城的街道狭窄,但仍保有印度中世纪的风貌,遗留了许多古建筑和城垣,特别是近郊的泰姬玛哈陵。阿格拉最著名的景点泰姬玛哈陵正是蒙兀儿建筑的典型。今日泰姬玛哈陵的声名,为现代的阿格拉带来无尽财富。传承自泰姬陵的大理石拼花镶嵌技术,变成阿格拉传统手工艺的主流。

所有建筑地基台上建有状似洋葱的巨型圆顶,建筑材料多用红砂岩或大理石,建筑大量采用细格花纹或几何图形的雕刻,墙壁上的拼花雕嵌主要是精美的花草图案或是伊斯兰教经文。此外,在清真寺或陵墓前面,会设计有一座呈对称式的花园,并于花园中央有水道和喷泉。

阿格拉是座历史性建筑物林立的城市,较著名的景点是阿格拉城堡、迦马清真寺、火车站、基督教墓地、约汉学院。

 

18.阿格拉城堡---红堡AGRA FORT

城堡当初主要功能是为了防御敌人,后来才变成皇室住所,为蒙兀儿王朝五代皇帝之宫殿,皇宫内处处可见各色宝石点缀。本堡历经蒙兀儿王朝三代皇帝建造才完成的阿格拉堡,是位于亚穆纳河岸,于1565年第三代王阿克巴大帝继续建造,终于在1573年建成了这座古堡。其中高大的城门和城墙,是阿克巴大帝所建,样式融合印度及中亚风格,洋溢着粗犷气质。

阿格拉城堡是用红沙石砌成的,占地1.5平方公里,城墙高20米,阿格拉堡周围,环绕着护城河以及长约2.5公里、高约10公尺的城墙,由红色硬质砂岩所建造而成,故又称『红堡』。堡内有著名的「竭见之厅」是蒙兀儿王朝帝王接见大臣、使节的地方。阿格拉堡是印度伊斯兰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作,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汉基尔宫是城堡中的重要建筑物,宫内大院四周有二层小楼环绕,宫墙金碧辉煌,彩画似锦。

八角塔(Musamman Burj)是石塔小楼,登临塔顶,极目远眺,可以看到泰姬玛哈陵,当年沙贾罕王晚年被儿子欧朗杰伯(Aurangzeb)囚禁在阿格拉堡时,就是从这座八角塔楼远眺泰姬玛哈陵,经常默默地坐在小楼中,怀着无限的思念之情,望向泰姬玛哈陵,似乎倾听他那一颗孤寂哀伤的心,凭吊泰姬陵墓。欧朗杰伯是蒙兀儿帝国最暴戾的君王,对于当时的精致艺术成完全不屑一顾,只想建立一个纯粹的伊斯教王国。欧朗杰伯死后,蒙兀儿帝国的光芒也逐渐黯淡了。

位于格拉堡内西边的公众大厅(Diwan-i-Am),原本是座木造建筑,后来才改为大理石结构。是过去帝王聆听臣民谏言的地方,中央有一个宝座,镶嵌着美丽装饰,廊柱设计及天花板的弧形雕刻豪华细腻。

 

19.泰姬玛哈陵 Taj Mahal Ghat

已列入世界遗产的泰姬玛哈陵,是值得参观的古迹。泰姬是沙贾汉的皇后,Taj是皇冠之意,mahal是宫殿之意,Ghat是坛场、墓园之意,Taj源于Mamtaz「慕塔芝」是皇后头衔。蒙兀儿王朝的第五代皇帝沙贾汉兴建立了泰姬陵,他的皇后生了第十四个孩子时就去世了,总共有八个儿子存活,她死时她只是36岁,临终前,国王问她有什么遗愿,她说:我有三个要求,就是你要好好教养孩子,终身不再娶,为了纪念我们的爱情,请你造一座陵墓,陵寝要能看到大门入口。

他听后同意了,为了实现她生前的要求,就开始征求设设图,后来采用阿富汗著名的设计师所设计的图样,然后选一靠倚亚穆那河边修建了世界无双,规模宏大的建筑,他从国内、外请来两万多个好工人,从中亚、西藏等外地选来最好的大理石,花了22年,五百多万卢比建成此陵寝。

泰姬玛哈陵建于公元1631年,四周都是用红沙石砌成的高大围墙,泰姬陵占地17万平方米,高有74米,东西长575米,南北宽300米。未进大门前,可看到门顶上有两排各11颗圆型物,总共有22颗,一颗代表每一年工程时间流过去了,故此建物花了22年时间完成的。

从大门到陵墓约有一百米长,一入大门口人面对着陵寝主体往前走,会觉得陵寝主体再往后移动,若人做左右移动,主陵亦在移动,这种错觉来自于主陵四周的四只塔柱上(详下)。越过大门主结构走下来,有两旁笔直的人行道直通陵寝主体,在两走道中间是清澈透明的水池,站在大门处可以看到主陵全景的水中倒影,让人觉得更有立体感。

泰姬玛哈陵主体正前方,是一座蒙兀儿式花园,中央有水道喷泉,将花园隔成四角形,然后再以两行并排的树木,将长方形水道划为四等分。这是波斯式花园最主要的特色。任何时间观看泰姬玛哈陵主体建筑都呈现不同光影和色泽,约30分钟变换一次。人行道两旁和水池四周竹子浓荫,行人、树木蓝天白云倒映水池之中,一靠近来池塘边,好像又出现了一座虚空云、奇树、小桥、流水等奇景。白天陵墓主体白色大理石在阳光下发反射光,晚上皓月当空,又是一番景色。

陵墓上部是一个硕大的倒碗圆顶形式建物,最上部雕刻有代表回教的教徽,中间是表是婆罗门教徽,最底下是以莲花垫底,意有回教高高在上,但佛教的莲花徽章却无意中做为此建物的基石,莲花代表解脱,提倡和平,做为它的基石甚为恰当。

尖塔泰姬玛哈陵主体的四方角落,各竖立着一座尖塔,每座尖塔高达42公尺。造型仿自回教清真寺的唤礼塔。向外倾斜12度,若遇强震,会向外倒塌而不影响主体。此四只三层塔柱地基连接陵寝主体,作为预防地震之用,避免地震时破坏陵寝。同时此四塔柱与陵寝主体形成一体,当您远远面对陵寝主体左右移动时,会有立体的移动感,真是巧夺天工。

泰姬陵建在一片7米高正方形大理石平台上,总面积九千多平方米,用白色的大理石砌成的,陵墓门口的上面用黑色的大理石雕刻着《古兰经》重要节录经文,从大门口开始,所有建物有柱子的一面,皆刻有《古兰经》节录经文,大门内外各三面(6)、主陵四面大小门各三面(12)、主陵内面八角型门各三(24)、八角型横梁有八面(8),总共有五十面之多,刻有《古兰经》节录经文。

泰姬陵工程最花钱的地方在于主陵的花纹、图案,陵寝主体内外的壁上装饰有五彩缤纷的宝石镶嵌而成的百合花、郁金香等植物图案,这些图案都不是用彩色笔、色彩画上去的,而是用块块天然色泽玉石,依所须图案、颜色砌形并合而成,这也就是为什么要花22年来建此陵寝之主因,这项艺术品花钱不说外,真是费工费时之极。

陵寝室里有一道大理石围栏,围栏内有两具名贵大理石石棺,这就是国王和他妻子的大棺,陵寝主体平面层是真陵的模型,皇帝大棺、泰姬小棺,并排安置,泰姬小棺真的依遗嘱,摆放处能直观看到大门入口处。当然真的陵寝保持在下面底层,从平层通风处稍能一瞄内部实景。

陵寝背后有亚穆纳河蜿蜓流过,陵寝左右又建有两个清真寺建物,由红砂岩建造而成,中央有白色大小圆顶,前有长方形水池。清真寺建物除陪衬陵寝主体外,右边清真寺为沙贾汉王帝来居住,以陪伴其爱妃。左边清真寺为皇族或其它大臣来谒陵所居住。

陵寝修建以后,沙贾汉常常去陵墓前献花,泪流涔涔。本计划在泰姬玛哈陵过亚穆那河东岸对面边,再盖一黑色的同样模式陵寝,并已建了基地及部份工程,但因建白色陵寝所花费金钱无数,又其它政绩全无可书之处,人民怨声载道,其长子奥朗扎布趁机杀了自己的三个兄弟,并将沙贾汉幽禁在阿格拉堡。沙贾汉从此失去了自由,每天坐在阿格拉城堡走廊上,对着泰姬陵,这样孤独而怀念中度过了残生,最后郁郁而终。

泰姬玛哈陵简洁明快回教风格,以艺术完美而和谐的熔于一炉,成为举世赞叹的建筑艺术极品,也开启了印度建筑学帕坦风格(Pathan)的先河。为了保持此世界一级古迹不被暴破,印度政府维持上费很多精神。入门参观者买门票特贵外,还不准带有包包物,还要经过搜身,参观客大排长龙,一个一个搜身,有如要上飞机前的检查一样。为了看这一级世界古迹也是值得的,因除佛教圣地外,印度所有景点中,是很值得看的,参观客除喜欢历史古迹者外,泰姬陵是结合爱情、历史、建筑、宗教于一体的伟大古迹。

(待续)


[ 印度朝圣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