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朝圣梦想起飞(之 四)
优婆塞戒子 刘果明 居士
毘舍离城(毘耶离城):「世尊回顾最后微笑处」-天无云而泪如雨。
1月17日
毘舍离城 ( Vaiśāli) (RELIC STUPA)
《大般涅盘经卷上》:「尔时世尊既至明旦着衣持鉢。而与阿难入城乞食。既得食已。即便还归重阁讲堂。食讫澡漱与诸比丘。往干荼村。路经毘耶离城。世尊回顾。向城而笑。阿难即便头顶礼足。而问佛言。无上大尊。非无因缘而妄笑也。佛即答言。阿难。我今所以向城笑者。正为最后见此城故。当于如来说此言时。虚空之中。无云而雨。于是阿难复白佛言。世尊。甚为奇特。虚空清净。无有气翳。忽然而降如此密雨。佛告阿难。汝知之不。虚空诸天。闻我说言最后见于毘耶离城。心大懊憹。悲感涕泣。此是天泪。非为雨也。」
此地「毘耶离城」(旧译:广严城),世尊最后回顾向城而笑,「世尊的笑」因缘甚深,或许是内心为众生失怙而苦笑,但阿难尊者亦不知何故?
此时,虚空无云而下雨,是天涙,天神会意世尊最后回顾向毘耶离城而笑的缘由(最后一别),故情不自禁流下天泪(一般有云才会下雨),此情此景「天若有情,天亦老;佛子有泪,泪涕飙」,每次看到这段经文,不禁让人泪下。若一位让您终日依托的圣者,因缘尽了,突然入灭,谁不伤心、谁不涕泣?
在经典上另有一处描述「虚空无云自然而雨」,依《佛本行集经卷第十》:「复次大师,童子生时,虚空无云,而下细雨,清净妙水,八味具足。」世尊出生时,虚空无云,自然而雨,因沸星下现,侍太子生。故「虚空无云,自然而雨」非喜则悲,一喜「世尊出生」天神喜极而泣;一悲「世尊入灭」天神失怙而悲。
1月17日清晨我们至毘舍离(旧译广严城),此处是「佛思量寿处」,在印度或西域的佛塔大多为覆钵式;而中国或台湾佛塔为多样式,但以楼阁为主。晨曦雾气朦胧,雾色遮蔽了穹苍的莅临,晨风吹破晓雾迷惘,覆钵式「佛思量寿纪念塔」处,我照相照了三次才成功,接着绕过覆钵式纪念塔,往入口左边约三十公尺处参观一口古井,是世尊以前汲水处,井内有刻古印度梵文,大家轮流照相留念。另毘舍离城有浄名菩萨(维摩诘居士)居住遗址,还有《佛说药师经》遗址,可惜也是缘悭一面。
毘舍离-「完整石柱表法轮常转」-完整石柱与尊者圣塔相辉映
1月17日 (ANCIENT BUDDHA STUPA AND ASHOKAN)
全印度据说:五十根阿育王石柱(现仅有七支),只留下这支最完整的石柱与阿难尊者舍利塔相辉映,应该不是巧合吧!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代表佛法的延续与传承;最完整的阿育王石柱之伫立,代表者有形佛法的屹立与标的。这不正是佛法仍存的代表吗?
古色的阿难尊者舍利塔(无形佛法的烙印)与最完整的阿育王石柱(有形佛法的标的),睥睨四方昂然矗立,历经二千多年的岁月摧残及外道的蹂躏,仍然屹立不摇,坐落于此,两相辉映,象征着法轮常转、佛法尚存。毕竟「有情终会死;无情终有灭。」或许这支剩下硕果仅存最完整的阿育王石柱倒下之时,正是佛法末法的尽头啊!
据说:这支最完整的「阿育王石柱」方向正好向着拘施那罗「世尊涅盘塔」,似乎代表着佛法「法轮常转」的石柱(有形的),由石狮向「世尊」表迹;而拘施那罗「世尊涅盘塔」旁天眼(无形的)第一的「阿那律尊者涅盘塔」正以天眼「注视」着「阿育王石柱」,「鉴照」着佛法的兴衰,这不知又是出自哪位聪明绝顶的杰作,这是多么令人赞叹的巧妙安排啊!我想只有佛菩萨或尊者才有此先知卓见。
接着车子开了很久,约过午后二点,才到一家「The Zen Restaurant」(禅餐厅)用餐,原想这里的菜,应该与其它地方不同,没想到又端出「全国统一的菜色」来对待我们这些朝圣观光客,很多人看了差点没胃口,或许「禅餐厅」是要我们「禅悦为食」省了吧!大家随便糊弄吃完,继续赶路。
近黄昏时,车子开至kesharya世尊跟从第一个外道师父(阿罗逻仙人2r27a k2lāma)学法的纪念塔处,这里的覆钵式砖塔(最上层),外面供奉着五层各式各样的佛像,可悲的是已遭外道破坏殆尽(断头、断手或断脚),还好上如下礼法师与我在照相时,发现从「毁坏佛像」的主像与背景光晕到座台上,隐约可看到二千多年前各种佛像的完整姿势及手印,其中「定心手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如经典所述的正确姿势(除非太阳光都不动,永远从佛像正面照射,才会形成此景;否则就是奇迹出现)。我们不忍错过任何一尊法像,大家不断的照相,祈望能留下这宝贵的一幕,唯恐下次再来时,无缘目睹此圣像,毕竟一切都是无常啊!天逐渐黑,大众坐车回饭店(Lotus Nikko Hotel)享用晚餐。
此饭店房间超大间,晚上老师集合大家要我们做心得报告,直到11点多,大家才回住房休息。饭店房间内没被子只有底被,今晚睡的特别冷,还好有自备二条盖巾御寒。
拘施那罗:「世尊于此北首般泥洹」-佛子最伤心处(密迹金刚闷绝躄地)
1月18日 拘施那罗世尊涅盘地
世尊晚年时,在僧团中,内有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外有智慧第一的舎利弗尊者(提婆达多最怕他)与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为佛陀分担弘法大业(四分律:止息僧团内纷诤);当世尊临涅盘前,舎利弗尊者与目犍连尊者相约请准入灭,大迦叶尊者,头陀行,独来独往,领众至铎叉那耆利国弘法;优波离尊者持律第一,生活严谨,类似头陀行,行踪成谜;罗睺罗尊者密行第一,修忍辱法,默默修持,很早就入灭(又有说:到处现身弘化)。论议第一迦旃延,一席话都会令人茅塞顿开,也是到处开演。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尊者,为了弘法,像行云流水那样,到处飘泊,到处为家。解空第一须菩提尊者,无诤三昧无人出其左右,如同「虚空」不知遁迹何处。故重责大任落在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身上。
世尊涅盘后,阿那律尊者与阿难尊者扛起佛法重任,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处理的相当圆融,因阿难尊者只证初果,不具神通,故仅能处理世间实务(有形);阿那律尊者,已证大阿罗汉天眼第一,负责非人间事务(无形)及安顿突失依怙的僧团。
《大唐西域记卷第六》:「执金刚神密迹力士见佛灭度悲恸唱言:如来舍我入大涅盘,无归依,无覆护,毒箭深入,愁火炽盛!舍金刚杵,闷绝躄地。久而又起,悲哀恋慕。互相谓曰:生死大海,谁作舟檝,无明长夜,谁为灯炬,金刚躄地侧,有窣堵波,是如来寂灭已七日供养之处。如来之将寂灭也,光明普照,人天毕会,莫不悲感。更相谓曰:大觉世尊今将寂灭,众生福尽世间无依。如来右脇卧师子床,告诸大众:勿谓如来毕竟寂灭,法身常住,离诸变易,当弃懈怠,早求解脱。诸苾刍等歔欷悲恸。时阿泥撝陀(旧曰阿那律)告诸苾刍:止,止,勿悲!诸天讥怪。时末罗众供养已讫,欲举金棺,诣涅迭般那所。时阿泥撝陀告言:且止!诸天欲留七日供养。于是天众持妙天华,游虚空,赞圣德,各竭诚心,共兴供养。」连金刚神密迹力士都闷绝躄地,更何况其它菩萨、护法及弟子。
《大唐西域记卷第六》:「如来寂灭,棺敛已毕,时阿泥撝陀(阿那律尊者)上升天宫。告摩耶夫人曰:大圣法王今已寂灭。摩耶闻已,悲哽闷绝,与诸天众至双树间,见僧伽胝鉢及锡杖,拊之号恸绝而复声曰:人天福尽,世间眼灭!今此诸物,空无有主。如来圣力,金棺自开,放光明,合掌坐,慰问慈母:远来下降!诸行法尔,愿勿深悲。」
《大唐西域记卷第六》:「故如来寂灭三从棺出。初出臂问阿难治路。次起坐为母说法。后现双足示大迦叶波。」
拘施那罗的清晨雾气更浓,久久不散,我们如雾里看花般,进入能见度不到五公尺的拘施那罗「世尊涅盘纪念塔」公园内,随着孔老师的解说慢慢推进,朦胧中看见路两旁的娑罗双树,这就是传说中「哀伤」的树,再往前约十公尺,两座乳白色的「纪念塔」呈现眼前,在「世尊法身纪念塔」前,大家赶紧请出佛像及供品,作法会。
在庄严的法会唱诵过程中,我不知不觉,涙已成行,强忍着悲伤,继续唱诵,后面不时传来一阵阵的啜泣声,泪水外加晨朝的雾气,在绕塔时,眼镜逐渐模糊,回向完、收拾供品后,看很多同修眼框都泛红,大家心照不宣,此时「无声胜有声」感动之情,点滴在心头。这里是「法身塔」代表着无形无相的象征,故理应「无所见」。
接着,我们往旁边的「世尊报身纪念塔」内,世尊卧姿涅盘像前,再举办一次法会,大家卖力唱诵后,开始绕佛,其它朝圣信徒自动退至旁边,让我们唱诵绕佛,结束后,老师带我们逐一至世尊足底顶礼,以头面礼佛足(顶礼佛足,应头面作礼,有人不知,手摸佛足,污如来足,甚不恭敬),我迷迷糊糊地跟在老师后面,学老师用头去顶礼佛足底,闭眼往头前看,突然看见一颗很大的圆形金色舍利子,一回神(第六意识分别心起)就不见了,很神奇!接着大众合照或个别照,没人肯错过,这是「百千万劫难遭遇」。
据说:涅盘像金身长6.1公尺,从三角度可看世尊不同的脸庞,从世尊涅盘像的足侧看去,眼睛有点微开着,口中似乎在殷切地叮咛着「佛法重担要承担」;从从前方头顶往脚望去,眼睛是闭着的,睡姿安详,彷佛诉说着:「一切已究竟圆满」。由最初至最后,所应作者已讫(应度已度讫),故究竟圆满,依《佛垂般涅盘略说教诫经》:「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从佛像的中间看,显示人生是痛苦的,有最后的忆念痛苦的方式。
接着再前往距此约1.5公里的「世尊荼毘纪念塔」参拜,我们仍旧面向东方举办庄严的法会,这里的法会中仍旧有人感动的痛哭流涕,连续三场感人肺腑的法会,激情之后,感觉心胸开朗多了,压力似乎减轻不少。想起这里的三个纪念塔,让人感觉一阵忧伤之情涌起,经中所述:「此地乃是三世诸佛茶毘之处」,原来「离乡几万里,这里是故乡」。依《大般涅盘经后分卷下》:「其地乃是三世诸佛茶毘之处。大觉世尊乘本愿力亦于是处茶毘。是处有诸往古诸佛无量宝塔。金刚不坏坚固之处。尔时如来大圣宝棺。渐渐空行至茶毘所。」所以我们已顶礼了过去「诸佛无量宝塔」。
此处拘施那罗另二个感人故事是:
往昔佛心铁匠的誓愿「如愿以偿」:供养世尊「最后的午餐」
憍慢五通仙人须跋陀罗「过去无量佛所种诸善根」:最后得度的尊者
《大般涅盘经》卷第三十四:「善男子。拘尸那竭有一工巧名曰纯陀。是人先于迦叶佛所发大誓愿。释迦如来入涅盘时我当最后奉施饮食。是故我于毘舍离国顾命比丘优婆摩那。善男子,过三月已吾当于彼拘尸那竭娑罗双树入般涅盘。汝可往告纯陀令知。善男子,王舍城中有五通仙名须跋陀,年百二十,常自称是,一切智人,生大憍慢,已于过去无量佛所种诸善根。我亦为欲调伏彼故告阿难言。过三月已吾当涅盘。须跋闻已当来我所生信敬心,我当为彼说种种法,其人闻已当得尽漏。」
《莲华面经》卷下:「佛告阿难,如来应供正遍知,舍利及鉢有大威德,阿难,汝以给侍如来生身,所生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尔时佛为阿难说未来事已。复告阿难:吾当与汝往诸国土,如来不久却后七日当入涅盘。阿难白佛言:唯然受教。尔时佛与阿难;次第至诸国土城邑,度脱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诸众生已,往铁师子纯陀之家,此是如来最后食处。尔时世尊受其食已,而说偈言:我今最后食,在于纯陀家;如是五众身,不久当灭度。尔时佛与阿难,至拘尸那城,种种方便教化拘尸那力士已,从拘尸那城出,至优波跋多那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北首而卧,时须跋陀罗来至佛所,顶礼如来向佛而坐,佛为说法得阿罗汉果。」
《大般涅盘经卷下》:「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今当知。我于道场。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最初说法。度阿若憍陈如等五人。今日在于娑罗林中。临般涅盘。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
看了经典才知能供养世尊「最后的午餐」(世尊过午不食)的铁匠纯陀,绝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凑巧碰到世尊,而是过去所种殊胜的因缘(要先发大誓愿才能「抢头香」);连最后得度的尊者「须跋陀罗」也是种无量诸善根,才有此「殊荣」,看到经典的描述,我们只有赞叹及羡慕的份。接着我们来到世尊入灭前最后喝水的地方,水泥砌成的小平房,里面供奉着一尊「触地印」金色的佛像,门口用铁栏杆围住,可能是怕异教徒破坏,参拜完照相后,继续赶路,通过印度与尼泊尔边界(在边界办入境手续很麻烦且费时),到世尊出生的「蓝毘尼」朝拜。夜宿Lumbini Garden Hotel。
蓝毘尼园:佛陀的出生地
1月19日
清晨雾色蒙眬中,我们从尼泊尔蓝毘尼(Lumbini)园后面公路,前往通臂城瞻仰摩耶夫人出生地,一般说此为尼泊尔的迦毗罗卫国Kapilavastu,唯近代考据,印度的迦毗罗卫城拥有世尊舍利子记念塔出土,所以印度人说那里才是真的迦毗罗卫国。一入通臂城城区右边,有断垣墙壁一区,据说:这里是通臂城皇宫遗迹所在地,在一片雾茫茫中,前面只见几颗大树旁有几间高不及膝的砖房,其余都是断垣残壁,我们走到东门凭吊古迹,这就是世间的无常啊!
回城接着参观一小摩耶夫人庙,是一间没门没屋顶的砖房,门口立着一只泥塑小象,样子是取抽象派雕塑,不是好像实体象,两根白象牙已毁,象鼻被图成红色,头上被围着一条绣巾,把象左眼遮住,看起来不是很好看,难怪没人要合照,接着回饭店用早餐。
餐后,大家搭三轮车至蓝毘尼园(古称为“论民园”或龙弥儞园),是释尊诞生的地方,园内遗迹旁有世尊出生时,向四方走七步的脚印,莲花朵朵开,进入世尊出生遗址的纪念馆,有世尊的小脚印及石刻的摩耶夫人右胁诞生菩萨图,纪念馆旁有半截的阿育王石柱,柱上有刻敕文,我们在此举办法会及绕阿育王石柱七匝,法会结束后,瞻仰摩耶夫人洗身池并在百年菩提树旁合照留念。
见证圣者的树:「印度令人感动莫名的四种树」-陪伴圣者一生的四种树。
无忧树(蓝毘尼园)-欢喜之树。它孕育着圣者的诞生。
菩提树(菩提迦耶)-智慧之树。它唤醒着圣者的觉悟。
娑罗树(拘尸那罗)-伤心之树。它哀伤着圣者的涅盘。
另有一种在印度我没见过的树,它不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移影,它叫「阎浮树」。
依《中阿含经卷第八.未曾有法品第四》:「我闻世尊一时在父白净王家。昼监田作。坐阎浮树下。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成就游。尔时中后。一切余树影皆转移。唯阎浮树其影不移。荫世尊身。于是释白净往观田作。至作人所。问曰。作人。童子何处。作人答曰。天童子今在阎浮树下。于是释白净往诣阎浮树。时。释白净日中后。见一切余树影皆转移。唯阎浮树其影不移。荫世尊身。便作是念。今此童子甚奇。甚特。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所以者何。日中之后。一切余树影皆转移。唯阎浮树其影不移。」
依《方广大庄严经卷第四》:「时有外五通仙人,乘虚而行,从南往北,至阎浮树不能飞过。」仙人无法飞过阎浮树,因阎浮树荫过世尊身,所以我猜!这位倒霉仙人若有色身而没绕道,肯定摔下来!
同样地,娑罗树荫世尊身,亦不忍移影,于罗摩园中,日渐转移,娑罗树王,树影不移,荫世尊身,依《中阿含经卷第八》云:「我闻世尊一时游跋耆中。在温泉林娑罗树王下坐。尔时中后。一切余树影皆转移。唯娑罗树王其影不移。荫世尊身。于是罗摩园主行视园时。日中后。见一切余树影皆转移。唯娑罗树王其影不移。荫世尊身。便作是念。沙门瞿昙甚奇。甚特。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所以者何。日中之后。一切余树影皆转移。唯娑罗树王其影不移。荫沙门瞿昙身。若世尊日中之后。一切余树影皆转移。唯娑罗树王其影不移。荫世尊身者。我受持是世尊未曾有法。」这就是圣人伟大之处,连无情的树都受祂大威德的感召。
依经典上说:「有五种树,比丘不得斫伐」因过去诸佛于此树下成佛、曾荫世尊身或有鬼神附之树,出家人不能砍伐。依《毘尼母经卷第五》:「有五种树。比丘不得斫伐。一菩提树。二鬼神树。三阎浮树。四阿私陀树。五尼屈陀树。」(尼屈陀树:又称尼拘陀树园,毘婆尸佛于尼俱陀树下成道。)(阿私陀树:又称阿尸娑多树、阿说他树、阿湿波他树,毘舍如来阿尸娑多树下成道)(详见: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六)。
接着我们搭车通过尼泊尔与印度边界(再办出境手续),赶往印度的迦毘罗卫国,此与摩耶夫人故乡长臂城直线距离仅约30公里,蓝毘尼园是在两地中间点,但我们花了约7小时始到达,因是外国籍游客,不能走直路越过边界,所以再由关卡办入境印度手续,然后转往印度的迦毘罗卫国,参观世尊出生地的皇宫及世尊舍利子考古出土的记念塔,我们此行初入印度在德里博物馆所拜谒的佛陀舍利是由此地出土,由日本与印度考古学家所合力出土的。英国殖民时期考古所得圣迹物品,都已被带回英国博物馆,仅此舍利子有幸存留在印度,供佛弟子瞻仰、礼拜。
到达目的地后,先参观迦毘罗卫城边的佛陀舍利塔,并于此地寻找古代所留下的焦米。然后转往不远处的印度迦毘罗卫城,大众爬上大城建物结构上,往下看一间间的隔间,唯目前出土者仅一小部份,周遭多是未出土的城区轮廓,可见此城实是不小。参观完后已近黄昏,夜幕低垂矣!我们赶到舍卫国,当晚夜宿Lotus Nikko Hotel。
马赫特聚落两座遗迹:苏达多长者故居、殃崛摩罗尊者塔
1月20日
清晨从Lotus Nikko Hotel搭车约5分钟车程进入舍卫城范围,就到马赫特聚落两座遗迹,苏达多长者故居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指鬘尊者」纪念塔瞻仰。
苏达多长者(又称给孤独长者),是供养世尊「祇园精舍」的善施富者,参观「给孤独长者」的家,以长者的财力,「这个家」看起来不是很华丽,令人有点怀疑,或许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长者故居旁边是「指鬘尊者-殃崛摩罗尊者」纪念塔,此地是尊者舍邪之处,殃崛摩罗尊者「误信邪师」想以剁千人拇指为花冠而得解脱,聪明的殃崛摩罗尊者杀人甚多后,为了逃避追杀而盖的砖房,入口高,越里面越矮又窄小,敌人不易攻进来,而易于防守,可谓聪明绝顶的创作。
指鬘尊者受世尊感化的公案,常为人所津津乐道,经云:「世尊徐行,殃崛急赶不上,乃高声叫曰:住住。世尊曰:我住久矣,是汝不住,殃崛忽然感悟,投佛出家。」世尊身心俱不动,尊者跑再快也追不上。
接着参观附近的泰国寺,从入口处看,有一尊很大且极为庄严的金色南传泰国式的巨高佛像,因为时间不够,所以我们只在门口远处照相留念,孔老师说:这里每年固定有段时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徒来借用场地禅修。接着前往「阿弥陀经的故乡」祇园精舍。
祇园精舍:「黄金铺地的祇树给孤独园」-阿弥陀经的故乡
《佛说阿弥陀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这是佛经的开头常说的「祇树给孤独园」。
我们来到曾是黄金铺地的祇树给孤独园,如今沧海桑田,变成一座收费的观光园;虽然风景仍优美,绿草如茵,但已缺少当年圣地的风采。进入园内约二十公尺,右边有棵树是阿难尊者菩提树,再往前几分钟路程,道路西侧特别高起的基坛,是世尊香室的遗迹(世尊寮房遗迹又称犍陀俱提精舍),世尊于此度过24个寒暑,当时是七层塔的建筑,现只剩砖块基石,我们在此虔诚地作一场庄严的法会,精舍附近是佛经行处,前面有砖块砌成七层圆锥柱塔约55公分,连底下砖基总高约145公分,虔诚的信徒在上面贴满金薄,法会结束后,游博士与我跑到精舍左前方《佛说阿弥陀经》、《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遗址(长约20公尺,宽约15公尺平整砖地)照相。
跑回来时,看大众依序排队向世尊寮房遗址问讯后,以头轻触圆锥塔祈愿,我是迷迷糊糊地学前面师姐的方式,问讯后头抵贴金七层圆锥砖塔,闭眼中,突然看到前面冒出一座庄严高耸的尖状金色塔,呈现世尊寮房遗址,赶紧张开眼睛一看,没有了,也不像我眼前的砖塔,分别心一起马上不见了。后来大家到中央道路的东侧,有世尊汲水的井,大家洗手、洗脸,祈愿能增智慧。另园中一隅,中央部分较低的草坪上,据说是莲花池的遗迹,现已看不到。
出「祇园精舍」几分钟车程,前往世尊上天为佛母摩耶夫人讲经说法之处,逝多林(祇陀林)当地人称为「佛陀机场buddha airport」,在一座小山丘上,「世尊上天处」是以砖盖遗迹,室宇倾圮,唯余故基,孔老师解说后,照完相就下来,回饭店。
午餐后,开车赶路至拉克脑(Lucknow),约5~6小时,路经集市稍微塞车,看到路旁小摊贩,卖炸圆饼「普里」(Poori)迭了半人高,上面可精彩,苍蝇几千只、蜜蜂几十只争相尝甜,还是有人敢吃(外国人吃了,铁定让人拉到腿软),赶紧拿起相机,按下快门,留下历史镜头。虽然司机一路狂飙,还是很晚才到饭店用晚餐,此地虽热闹,但据说晚上出门很危险,晚餐后大家在餐桌上聊天,此饭店(Clarks Awadh Hotel)「罗提」(Roti)(以旋圈式做成的面团,轻薄而脆的印度饼),口感很好。夜宿Lucknow Clarks Awadh Hotel。
僧伽施:世尊从忉利天下降处,菩萨尊者争相迎。
1月21日
清晨4点morning call,04:30用完早餐,继续赶路,开了约二个多小时,才到尚卡西亚(旧译:僧伽施)「世尊从忉利天下降处」僧伽施遗迹,入口处有阿育王石柱的大象柱头,可惜象头已遭毁,底下莲花造型很美,基座仍完好,鼻子也被异教徒敲不见了,此六牙白象代表六波罗蜜,《佛说普曜经卷第一》:「六牙白象头首微妙,威神巍巍形像姝好。」已不在,世尊从忉利天下来的三道宝阶亦不复见(帝释天驱使鬼神造)。爬上一座小山丘,有一间供奉世尊的小庙,看起来不怎么起眼,旁边是佛母摩耶夫人庙,我们请出佛像、香烛等供品,开始进行印度的最后一场法会,场地不是很好,仅能克难式的礼佛、绕佛,完成一场圆满的法会,并做此行朝圣的总回向。
回想此处,二千多年前,百万人天齐聚于此迎接世尊回凡,菩萨尊者争相迎佛,莲花色比丘尼化转轮圣王,七宝导从,何等壮观,已不复见,如今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今日此地,除了少数朝圣者及当地一群乞丐,几乎无人问津,人世之无常,可见一般。
依《高僧法显传一卷》:「有国名僧迦施。佛上忉利天三月为母说法来下处。佛上忉利天。以神通力都不使诸弟子知来。满七日乃放神足。阿那律以天眼遥见世尊。即语尊者大目连。汝可往问讯世尊。目连即往头面礼足共相问讯。」佛上忉利天三月为母说法,不放神足,连天眼第一阿那律尊者遍观大千世界亦不得见。
放光般若经卷第一:「是时世尊于师子座三昧。其三昧者名师子游戏。身放神足感动三千大千国土六反震动。三昧威神令此三千大千国土地。」佛放神足可感三千大千世界。
法会后,照完相,下来参观阿育王象柱头,旁边供奉着一间白色塔内有「世尊从忉利天回凡图」,世尊居中,足踩黄金阶,起善法堂将诸天众蹑中阶而下,大梵天王执白拂履银阶处右,天帝释持宝盖蹈水精阶居左,非常壮观。往游览车方向走,一群乞丐已恭候多时,大家把食物及台湾(或美国)预备的笔交请孔老师去发放,大家上车等候,只见乞丐为了一支笔争相插队乞讨,才知自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之后,孔老师带我们去附近的缅甸寺用午餐,跟住持法师合照(住持法师是导游孔达拉老师以前出家时的师兄),顺便供养住持法师,最后师父还送我们一双南传「世尊的足印」,具各种法轮及各种神奇图像,非常庄严(现已供于法尔金刚道场佛堂中)。饭后向住持法师告假,准备赶路。
印度人似乎早把时间遗忘,生活节奏慢了半拍,看似完全不受时间的束缚,但我们这些过客是赶场凑热闹,此圣地赶往另一圣地;总觉得「光阴似箭」。不知不觉中,朝圣之行至此已圆满画下句点,老师的压力似乎卸下不少,同修们的心情也特别high,但有点不舍,缅甸寺用完丰盛的午餐,我们继续赶路至回教区域的亚格拉(Agra)。
1月22日
亚格拉红堡:石墙岩壁空碉堡,防御敌人护城墙,徒留空余恨。
「亚格拉红堡」位于圣河——雅沐娜(yamuna)河西岸,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高达20多米的城墙是座雄伟的建筑,入口处有悬臂式吊桥以防御敌人攻势。是以前统一印度的蒙兀儿王朝皇帝的宫殿,全部用超大块红色沙石筑成,上面布满了精美的艺术雕刻至今清晰可见,它标志着蒙兀儿朝代的兴盛发达。但一切无常,现今只剩一座空碉堡,屋顶上到处是鸽子窝,我突然起个念头:「这些鸽子或许即是当年蒙兀儿王朝家族成员执着于宫殿,不忍离去,累生累世轮回做鸽子,驻守于此」。
泰姬玛哈陵:「以民脂民膏盖极尽奢华的陵墓」-如秦始皇的印度痴皇梦想
蒙兀儿帝国第五代君主-沙贾汗(Shah Jahan,1627~1658)为皇后(Mamtaz Mahal) 于亚穆纳河(Yamuna)畔建造极尽奢华的陵墓-泰姬玛哈陵位。据说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代表作,耗时22年大兴土木建陵寝,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计其数。惟一的用处是为现代的印度及阿格拉带来观光财富;若以艺术评价自然是另当别论。
而我们去见证:号称世上最伟大爱情(泰姬玛哈陵)的代价竟是750卢币(入门票)。
我个人觉得:对于观光地(亚格拉红堡、泰姬玛哈陵等)只要来过一次即可,下次可以取消此行程,把时间挪到其它圣地瞻仰或用功,观光地对朝圣者而言是「只在乎曾经去过,不需要常常报到。」
我们继续赶路至德里(Delhi),一路上司机飚车至德里市区时,到处塞车,只好请「德里市区导游」解困,很晚才到饭店用丰盛的中式晚餐,再赶搭飞机回台,跟印度Say Good-Bye!
最后感言:
看着印度到处都有乞丐,牛羊猪在垃圾堆中搅和,翻觅食物,又看到印度人住着一间间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破屋,在这餐风宿露中生活或用一小块布搭建路边的帐棚,度过一辈子,自己应感觉我们的福报太好了!要惜福!
有天晚上我跟同修师兄讨论谁比较有福报?这是相对问题,在印度的各圣地乞丐很多,不断地向朝圣者乞讨(他们的文化习俗思想认为:朝圣者应当给他们的,不用跟施舍者道谢),表面上他们很贫穷,但实质上,他们生在圣地应该很有福报(至少精神层面应如此),但刚好相反,为了物质生活,却每天要以十足地毅力与耐心为「五斗米折腰」,根本无心于圣地的一切;而我们物质生活较不匮乏,但须千里前往印度瞻仰圣地遗迹(至少比古人冒着生命跋涉,幸福多了),或许他们与圣地是「有缘而福薄」;而我们是「有福而缘远」。
此次印度朝圣之旅(19天),比别人12天还价廉,真是「既便宜、大碗又好吃」(便宜:费用比一般朝圣团12~14天便宜;大碗:瞻仰的圣地比别团多好几个;好吃:内容丰富又可以跟佛菩萨诸圣众合唱梵偈),吃好睡好,真是物超所值。
现代人常把「朝圣」的圣事当成是一种观光旅游的「休闲活动」,这对一个佛弟子而言,是否显得不够虔诚?或许也算是一种对「世尊及圣地」的轻慢与不敬!有时得不到朝圣的实质法益与增长净信,反而是一种造业的行为。朝圣者希望能透过实际至圣地的朝拜,以引发对佛教圣者的崇敬、恋慕与缅怀,真诚地追念佛陀及圣者的遗风,以提升自己的坚固道心与修行情操,甚而能总持不忘。或许我们凡夫看到只是断垣残壁,但在圣人心里,此处「无处不是圣地」,我们应该以自己心眼未开对圣者的「一无所知」或「一无所见」,而心生惭愧与忏悔(就像我心眼未开,到每一圣地,浑然不知圣者降临),如此朝圣方能获得佛法的饶益摄受与增长净信。
依《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四》云:「佛告阿难。汝勿忧也。诸族姓子常有四念。何等四。一曰念佛生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二曰念佛初得道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三曰念佛转法轮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四曰念佛般泥洹处。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阿难。我般泥洹后。族姓男女念佛生时。功德如是。佛得道时。神力如是。转法轮时。度人如是。临灭度时。遗法如是。各诣其处。游行礼敬诸塔寺已。死皆生天。除得道者。」故佛子只要诚心礼拜,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此四大圣地,就达到世尊开示的「生天」保证班门坎了。但老师常说:佛子不可「以得少为满足」,应以此为资粮好好用功,成就菩提道。
《大般涅盘经卷中》:「尔时如来告阿难言。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我灭后。能故发心。往我四处。所获功德不可称计。所生之处。常在人天。受乐果报。无有穷尽。何等为四。一者如来为菩萨时。在迦比罗斾兜国蓝毘尼园所生之处。二者于摩竭提国。我初坐于菩提树下。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处。三者波罗奈国鹿野苑中仙人所住转法轮处。四者鸠尸那国力士生地熙连河侧娑罗林中双树之间般涅盘处。是为四处。」此四处圣地是经典上一在强调的必朝拜处,「能故发心」虔诚礼拜必能获益。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第三十八》云:「又汝等苾刍此地方所有其四处。若有净信男子女人。乃至尽形常应系念生恭敬心。云何为四。一谓佛生处。二成正觉处。三转法轮处。四入大涅盘处。若能于此四处或自亲礼。或遥致敬,企念虔诚。生清净信,常系心者。命终之后必得生天。」佛子对四大圣地,若能「或遥致敬,企念虔诚,生清净信,常系心者」命终之后必得生天,不是随观光团去逛一下,照几张相,迷糊地去,浑沌地回,就能命终生天。
印度何处不是过去诸佛、菩萨、罗汉的圣迹,或许我们在大觉寺绕塔时,每天遇见阿罗汉尊者,只是我们凡夫眼拙,不识圣人罢了!只有心眼已开的菩萨才能掌控全局与诸佛菩萨心灵神会,因应当下因缘的变局,使朝圣臻至完备,所以朝圣一定要跟「内行人」(心眼已开的菩萨或圣者)去,既可确保一路顺遂,也能得到殊胜感应及获诸法益,亦能快速成就菩提道增上缘。
「朝圣」即使十天或十二天,都要如法奉行,才能获得殊胜法益,若是像观光团「跑马灯」般「来时欢喜去懊悔,空向圣地走一回」,这是多可惜的憾事啊!「花钱事小,遗憾可悲啊」。另朝圣的同参道友也要特别挑选,至少德行要不错或气息相近,才能相处融洽万事顺遂,我们道场平均修行水准都不错,故遇事能合作无间,齐心齐力完成此「圣事」。
朝圣的「圣事」少一个人即不能成行,今日因缘既殊胜且成熟,大众在法喜中度过近二十天的日子,每个人的体验「点滴在心头」,恐难一一道尽,我当初因未做详细的笔记,仅能依照片慢慢回忆过往(看照片写故事),花了一段时间才完成这篇未连贯且不成熟的心得,深感遗憾!朝圣过程中大部分的同修都很辛苦,期望下次还能有机缘与大家「重温旧梦」,我觉得辛苦的人总是要给点掌声及鼓励,故接下来颁发十二个奖项:
最佳主角讲:二十六位朝圣佛子(法尔美国及台湾同修)。
最佳配角奖:导游孔达拉老师、台湾领队林燕玲师姐、司机、随车小弟。
勇夺最辛苦的劳心劳力奖:老师、两地辛苦的菩萨护法。
备齐物品奖:杨师兄、赖师姐、法尔购物团。
得最感动奖:当家蔡师姐。
最佳录像奖:美国游博士。
最佳摄影奖:袁师兄。
耐操精神奖:八十高龄罗妈妈。
远渡奔波奖:美国庄教授、游博士、林师姐、王师姐。
最佳演说讲:孔达拉老师。
辛苦劳累奖:司机、随车小弟、顺达旅行社、台湾领队林燕玲师姐。
最后一个增额奖颁给我自己,心最放逸奖:我。
依佛经意:有所感应,即不当说,亦不应写,有所说写,即是执着。但身为凡夫的我,有所体会或经验,为了供养同参网友及尚未有因缘前往圣地巡礼之佛子,故描述感受以飨有缘,分享大众,倘有言词不妥或为文不当之处,祈请见谅! 老师讲义中云:「智者过目忘,愚者平思量」,我们于「境」理应「来无所黏,过无踪迹」,切勿像我「百花丛里过,惹了一身香」。
弟子文内描述纯属个人妄见,内容如有不如法之处,或亵渎圣地清净,祈求佛菩萨、诸圣众及龙天护法原谅弟子的愚痴。阿弥陀佛!
最后,感恩诸佛菩萨、最尊敬的 老师、印度菩萨龙天护法、法尔菩萨龙天护法、四位法师、导游孔达拉老师、顺达旅行社、领队林燕玲师姐及法尔同修(含美国四位同修)的照顾,让此次朝圣能殊胜圆满而且「顺利到达」家里。(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