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朝聖夢想起飛(之 一)
優婆塞戒子 劉果明 居士
人物:法爾禪修中心「印度朝聖團」老師帶隊共二十六位(含美國四位)、台灣領隊林燕玲師姐、印度當地導遊孔達拉老師,總計二十八位。
時間:2007年1月5日至1月23日(共十九天)。
地點:印度八大聖地朝聖
因緣:三年前聽老師及同修們去印度朝聖的殊勝心得,開始築夢。
承辦旅行社:順達旅行社(順利到達旅行社)
1/5法爾禪修中心:「出發的」-國內機場、坐飛機
從古至今,到印度巡禮佛跡是佛教徒終其一生的願望,尤其三年前 老師到印度朝聖回來後,為我們解說「聖地的殊勝」,一直讓我很嚮往,夢想著將來有機緣可以到「印度朝聖」。有人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我是心眼未開的外行人,趕忙著跟去印度湊熱鬧。
一個深感業障深重的具縛凡夫(我),第一次出國障礙重重,剛好公司有任務,要派我去南部山上出差,長官又以威脅利誘手段儘可能阻止我參加這次朝聖之旅(可能我過去世有障礙過別人朝聖或旅遊),還好諸佛菩薩、老師及龍天護法庇祐,公司任務延期,讓我順利跟 老師、四位師父、四位美國師兄師姐及法爾同修們(共二十六人朝聖團)一起去印度朝聖。
行前,老師及旅行社同仁為我們開了二次「行前會議」,詳細解說「印度朝聖應注意事項」,我盡量去做筆記、收集資料(網路上 老師所教印度菩提伽耶繞塔偈語背熟、朱師姐、吳師兄的印度朝聖心得研究,尤其朱師姐網路文章有詳述持咒方法;另我也請教過上梯次去朝聖的師兄,他經行的方法,經他解說,我感覺走的有點快,馬上跟師兄反應,他說他已達「心念耳聞」境界,但當下我直覺此走法不妥,容易撞到別人,稍遇外境即難攝心,不想採用,但還是很感激他的解說,我想到大塔看情況再說。)並了解每個聖地所要做的法會程序。
後來 老師又特別教唱梵文「法身緣起偈」(這是老師上次朝聖時,在七葉窟禪定中,於虛空中欣聞此偈)、「將恆河砂加持為金剛砂梵文咒語」、「繞塔偈語及誤傷眾生的咒語」背熟及不斷的薰習,做充分的準備。
老師說去朝聖是一種考驗(常會業力現前),要特別注意安全及遵守團體規定事項,尤其不能隨便施捨給乞丐,否則全部圍上來,要不到可能用搶的,也可能錢財露白,遭無妄之災。臨行前 老師苦口婆心教誨說:「菩提伽耶是特殊的聖地,是一面照妖鏡」要隨時警惕自己的心。也囑咐我們去印度朝聖要「用心」瞻仰聖地,我心眼未開只能求佛菩薩慈悲加持。老師多次在上「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時要同修們多練體力,故行前,老師給我們的信念-「朝聖」是一次神聖、隆重、殊勝、耐力與練心的修行之旅!
出國前,道場公用的物品或其他吃的補充物品、藥物等已分散給大眾,所以不會很重,我備便自己的行囊(個人隨身用品,還有一套上梯次朝聖團沒供到的供佛三衣、引磬及一點公用的物品),而且這次是二年來本道場第三批去印度朝聖,故準備的相當完備,買東西的師兄姐非常用心,很感恩他(她)們的辛勞。
老師與遠從美國辛苦回台會合的師兄姐及部分同修都從道場出發;有人從台中趕來會合,我與陳師兄從桃園龍潭出發,背起行囊踏上印度的尋根之旅。
到機場已是一團亂,各忙各的,有人業力現前,還沒出國行李就打不開,只好把鎖給敲壞。一進入A7登機門,裡面全部都是黑皮膚的印度人(由加拿大過境台灣),感覺氣氛開始緊張起來(我也有點緊張,表示我定力不夠),有人緊張的趕緊去上廁所,所有人出來時,有人不見了,還沒分組,不好點名,只好上機艙內找人,有位師兄可能常出國或太興奮,所以直接登上飛機了。
飛機上,我坐位靠窗戶,旁邊剛好是上立下融師父(因為同姓,故坐位連號),由窗戶往外看,左邊機翼很薄,看起來弱不禁風,感覺蠻可怕,自己搞機械設計,對飛機的機殼實在不敢領教(第一次出國,定力不夠,趕緊念佛)。後來跟旁邊的 師父討論一些修行的方法,不知不覺中,印度的夜半景色已呈現腳下。
印度新德里機場
1月6日 這次朝聖團分組,我們這組共分配到四位,二男二女,我被派做第六組(最後一組)擔任組長,另一位男眾袁師兄較年輕,人也很不錯;另兩位師姐台中班的同學,都是年齡比我大,教職員退休,蔡師姐以前當過校長剛退休不久;張師姐是學校主任退休,三位都是修行比我好且比我精進的同修,我想應該不用特別照顧吧!行前 老師特別叮嚀說:「本組若有人生病或出問題,要我負責照顧。」責任真是重大啊!
下了飛機,出了破舊的海關檢查站,有人尿憋了很久迫不及待衝去上廁所,聽說男廁尿池很高,本團最高大威猛的袁師兄(約180㎝)都要墊著腳,放高射炮(美國的莊教授說:比美國的廁所還高),表示印度出國的人身高恐怕要190㎝以上。
印度新德里國家博物館、蓮花寺、甘地公園、勝利門
台灣人開車及超車技術一流,印度人更猛。印度,是一個奇妙的國家,悠閒的人民,懶散的牛羊,只要能動的東西都可以上路。或可說印度的景象是:開車的人橫衝直撞,走路的人漫不經心,朝聖的人熱鬧趕場,覓食牛羊悠閒懶散,擁擠的街道,很少有交通號誌,能過就是遵守規則,多麼愜意。印度寬敞廣闊,剛到印度面對髒亂的印度街道或一望無際「天大」的廁所,隨地大小便的人,對朝聖者來說要能克難的隨遇而安,入鄉隨俗,。
印度的景象,若用元曲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來形容:「乞丐、牛糞、飛砂;舊車、瘦牛、破家,朝聖人在伽耶!」在印度地雷(牛糞)很多,走路要步步為營。
印度,一個奇怪的民族,從不寫歷史的國家,只想創造永恆,有人說:「她只有傳說,沒有歷史」,或許印度人認為「歷史」只是無數時空中交會的一點罷了,故懶得去提。
新德里國家博物館:「佛舍利前殊勝的法會」
「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懺悔此身多業障,今日才見如來身。」在加毘邏衛城發現的「佛陀肩骨」現供奉於印度「德里國家博物館」內,我們能親眼瞻仰禮拜「佛骨舍利」真是無量刼修來的福報,供「佛骨舍利」處,是我們此行法會的開幕式,可能是諸佛菩薩及龍天護法庇祐使館內管理員(警察)並沒有阻止我們辦一場殊勝的法會,大眾向「佛舎利」三頂禮後揭開法會的序幕,稱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誦「三皈依」,接著法會在各國觀光客的觀賞及助威之下我們盡情的唱著「法身緣起偈」(念三唱四)及唱「清淨法身佛」(七遍),大眾拉開嗓門進入忘我境界,最後「繞佛七匝」、唱「三皈依」、「回向」後圓滿結束,據照相的師兄說:有人情不自禁,淚流滿面、有人感動得泣不成聲,法會在莊嚴感人的氣氛中,畫下完美的句點。
新德里國家博物館內,有笈多王朝時期的「佛陀初轉法輪像」(二手自然屈肘於胸前作轉法輪印(又名說法印),解開六道眾生無數的困惑),雕琢風格獨特,將世尊的聖體曲線與安詳神態細膩地表現出來,是目前鹿野苑博物館中最著名出色的雕像。館內斷手斷頭的佛像到處可見,可想像當年異教徒可憐又愚癡的眾生!破壞佛教的行為令人痛心扼腕,或許當年破壞佛像的因,造成二千年後現在印度很多斷手斷腳乞丐的果。
館內另一幅笈多王朝時期的佛陀一生「八相浮雕圖」(世尊一生事蹟的八相成道:(1)燃燈佛授記(2)靈夢託胎(3)右脅而降、九龍灌頂(4)樹下思維(5)斷髮出家(6)降魔成道(7)初轉法輪(8)涅槃示寂。)象徵著世尊的一生偉大事蹟,刻的栩栩如生,維妙維俏,透過孔達拉老師的解說,更加感人肺腑。
下午參觀巴海教(Bahai)的蓮花寺(據說其設計為跨世紀偉大建築),外型很美,如同一朵白色蓮花的大理石寺廟,據說很多人進去裡面打坐,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只在入口處照相留念。
傍晚時分,參觀了模仿「凱旋門」以紅砂石建造而成的「印度門」,這裡是毎位遊客到德里必留下紀念照的景點,旁邊的行動小販死纏活纏的漫天要價,緊追不捨,纏功了得。「印度門」照完團體照,天色已暗,在遊覽車上眺望路過的「總統府、總統官邸、國會大廈」等,接著孔老師帶我們去祭「五臟廟」,吃飯囉!
晚上搭夜火車往下一站「瓦拉納西」前進,夜宿空調臥舖(S.L)火車上,窄小的空間,躺下之後很難翻身,半夜火車上有小販來回走著叫賣「加一」(原來是奶茶:chai),是印度最普通的飲料,添加薑當調味料,味道獨特,口感不錯(我們在住宿的飯店幾乎每餐都有,外面的東西很不衛生,都不敢吃。)火車上有對印度夫妻叫了二杯,我看小販左手拿著杯子,右手倒chai,拿杯子的黑色左拇指指甲還浸入chai內,他們還照喝不誤,胃腸真厲害。
瓦拉納西:詩人眼中的「永恆之城」。
1月7日清晨一出瓦拉納西火車站,空氣中佈滿詭譎的氣息,空氣品質很糟糕,到處充滿懸浮的煙霾,不帶上口罩感覺心口很悶,呼吸困難(可能是靠近恆河,那邊焚燒屍體飄過來的霾害),有人帶雙層口罩才勉強舒服點,行李由當地「力工」代勞,走過月台,上遊覽車到飯店放下行李。
《出曜經卷第十四》:「昔佛在婆羅奈國仙人鹿野苑中。河名婆犁。因彼名故故名婆羅奈國。仙人鹿野苑者。諸有神仙得道五通學者。皆遊學彼國。純善之人非凡夫所住。」古代「婆羅奈國」即現代的「瓦拉納西」,離鹿野苑很近。
鹿野苑:「八角形五比丘迎佛塔」-通往涅槃的八正道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四》云:「是時,五比丘遙見世尊來,見已,各共論議,此是沙門瞿曇從遠而來,情性錯亂,心不專精,我等勿復共語、亦莫起迎、亦莫請坐。爾時,五人便說此偈:此人不應敬,亦莫共親視;勿復稱善來,亦莫請使坐。」
五比丘於此「迎佛塔處」對世尊「不應敬、莫起迎、莫請坐」的約定,被三千威儀的覺悟聖者-世尊降伏了,乖乖地誠心恭敬伺候。
「五比丘迎佛塔」蓋成八角形塔樓代表著佛法的八正道(八正道可滅苦而趣向解脫、涅槃的道路),此八面玲瓏的建築象徵著「佛法八條正確的道路」,不知是蓋的人有智慧,還是不小心蓋成八角形,或是一個巧合。我想「八角形五比丘迎佛塔」或許闡述著佛法是通往涅槃的正確道路由此起點向四面八方開展。
一下遊覽車,乞丐馬上圍過來要錢,閃過乞丐,到迎佛塔入口,行動小販(一人手上拿一包)衝上來推銷,有一位小販故作神秘地向我推銷一尊黑色陶土的佛像(初轉法輪印,法像還不錯,但下半部有缺損),他用手比旁邊迎佛塔,說是迎佛塔出土的,我當然不信,要價100元美金,我出價50元盧幣,他不要,我邊聽著導遊孔達拉老師娓娓道來迎佛塔的典故,小販死纏活纏推銷著佛像。接著上車前往鹿野苑「初轉法輪處」時,那位小販仁兄仍一直纏著我,到鹿野苑又跟來,要進入達美克塔(Dhamekh stupa)前入口,他終於以50元盧幣賣我,原先想再殺價,後來想:一尊不到台幣40元,不好意思再出價;旁邊的莊教授看得有點訝異!小販這麼便宜賣我,他也買了一尊褐色的佛像。
達美克塔:「初轉法輪」-佛教三寶僧團揭開序幕
鹿野苑位於恆河(The Ganges river)畔,現今北方邦﹙Uttar Pradesh﹚的古聖城瓦拉納西﹙Varanasi﹚西北方約十公里處。鹿野苑的達美克塔是印度境內最醒目的佛教遺跡之一。二層圓筒形的紅磚大塔為磚造覆缽式塔,估計原塔高143公尺,下層石築,上層為實心磚砌,是阿育王供奉佛陀舍利的地方。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第三》:「爾時世尊。又自思惟。彼王師大臣所遣。憍陳如等五人瞻視我者。皆悉聰明。又過去世。於我發願應先聞法。我今宜當為此五人先開法門。又自思惟。古昔諸佛轉法輪處。皆悉在於婆羅奈國鹿野苑中仙人住處又此五人。所止住處。亦在於彼。我今應往至其住處。轉大法輪。」過去諸佛均在此鹿野苑「初轉法輪」,N年後當來下生彌勒佛的「龍華三會」亦將於此開演,世尊遺法弟子具有優先權(得度保證班)。依《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下一》:「彌勒當來人壽八萬歲時出世。三會說法度人無量。釋迦遺法弟子初會先度。縱不得度乃至。千佛最後樓至。釋迦弟子無不度盡故曰無遺也。」
故世尊的第一堂課,如《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三》云:「此處仙人園鹿野苑,如來於中為五比丘三轉十二行法輪,而說偈言:此處鹿野苑,如來轉法輪;三轉十二行,五人得道跡。」於此開演。
曾幾何時,五比丘於此地初聞世尊「三轉十二輪」,而佛教的僧團在此正式揭開序幕。賢刼第四尊佛的「佛法首部曲」正式展開,佛法的燎原火炬,從此點燃,如日中天。
我們於達美克塔前,舉辦莊嚴又隆重的法會,大眾請出佛像、供品、蠟燭及燃香,開始做法會,禮佛三拜後,稱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誦「三皈依」,接著唱「法身緣起偈」(念三唱四),當我閉眼唱第二遍「法身緣起偈」時,達美克塔中突然出現一朵銀色大蓮花,比塔高一點,蓮花上面聚集諸上聖人,場面莊嚴無以倫比,連佛菩薩及諸聖眾都來捧場加持,我不敢懈怠更賣力演出,接著我們開始唱「清淨法身佛」(七遍),我才回神想到聖眾不知何時消失,接著「繞佛塔七匝」,世界各國遊客在一旁看著我們莊嚴地繞塔七匝,目不轉睛,最後唱「三皈依」、「回向」後圓滿結束。
來此第一個聖地自然要留下美好的回憶,大眾擺好pose來個團體照,照完後,孔老師開始解說這裡的聖跡及典故,感覺佛教聖地到處都有「阿育王石柱」作為標記(才不會讓印度的異教徒賴說是他們的聖地標的)。當年神勇的阿育王剛開始想征服全世界,最後遇到南印度「羯陵迦」族頑強的抵抗,殺的眼紅,砍的手軟,驚覺戰爭所帶來的殘酷與悲慘,才體悟「戰勝別人,只是一種殘酷的謀殺,征服別人,只是屍體的征服者。」「戰爭」變成是他的夢魘,懵然覺悟後,變成最狂熱的佛弟子,故在國境中大量樹立石柱、刊刻詔令,建造佛塔,可說是佛教藝術史上的第一個重要時期。
根據記載,鹿野苑的阿育王石柱(現存於「鹿野苑博物館」內)與其他阿育王石柱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柱頭,雖然都是用一塊單一巨石所雕刻而成;但鹿野苑的阿育王石柱的柱頭是雕塑為四隻股背對股背的威武獅子,獅子背上扛著一座巨大的法輪,分別向著四個方向怒吼,威震四面八方傳播法音(象徵佛法從鹿野苑起源,以獅子吼向四方說法),四獅下面刻有四個法輪,法輪後面雕刻四種動物(獅、象、馬、鹿),代表此四種動物推動著法輪,使「法輪常轉」,這真是經典之作,多麼有創意的構思啊!(可惜這次過於匆忙,本團沒時間至「鹿野苑博物館」親睹四獅柱頭的雄姿),玄奘大師在《大唐西域記卷第七》中形容牠:「婆羅痆斯國(瓦拉那西)。周四千餘里。國大都城西臨殑伽河。……..婆羅痆河東北行十餘里至鹿野伽藍………. 精舍之中有鍮石佛像。量等如來身。作轉法輪勢。精舍西南有石窣堵波。無憂王建也。基雖傾陷尚餘百尺。前建石柱。高七十餘尺。石含玉潤,鑒照映徹。」我多次從照片中看到,「晶瑩剔透」真是漂亮極了。而其他的阿育王石柱,僅以單一石獅或其他動物作為柱頭,代表當地佛法的宏揚。
目前這座四獅柱頭被收藏在鹿野苑博物館中(或許代表著佛法已向四面八方擴展開來,而印度佛法隱藏起來),這四獅形象也已成為現在印度政府的國徽印記,在紙幣和海關官防上均可看到它的身形。
達美克塔旁邊約五十公尺,有一個鐵欄杆圍護的六根阿育王石柱矗立之處(代表佛法出發之點,以六波羅蜜為基石),已遭異教徒破壞殆盡,看不到獅頭,僅留下六根半截阿育王石柱(老師特別介紹鐵欄杆內有一支最不明顯也是最短的阿育王石柱,剛好位於第二根,這或許代表著末法時期,六度波羅蜜中戒律的最短缺、最衰敗啊!回想此景又會令人心酸),供人憑弔。在六根石柱附近,是世尊初轉法輪之地的法王塔,當然也被破壞無遺。再旁邊有一座四角亭,孔老師說:現今供於國立博物館的世尊「初轉法輪像」﹙Buddha in Dharmacakra Mudra﹚即在此四角亭挖出。
鹿野苑的其他佛教遺跡,歷經二千年風雨洗禮,更遭回教徒或異教徒蹂躪過,現除了二層圓筒達美克塔較完整,其餘幾成廢墟。
印度摩訶菩提協會-金色初轉法輪佛像
介紹完鹿野苑遺跡,孔達拉老師帶我們來到「摩訶菩提協會」,它是仿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的樣式建築,裡面供奉佛陀初轉法輪的金色佛像(二手屈肘於胸前作轉法輪印),具有超完美的金身細膩曲線,在摩訶菩提協會內管理的南傳師父慈悲地讓我們瞻仰「佛舍利」,並以佛舍利幫大眾輪流加持並送我們每人一條手戴黃色護身帶,我們每人趕緊以紅包供養師父,祈求增福增慧。寺內牆上為日本畫家野生司香雪的作品,是描述佛陀生平故事的彩色繪畫。寺的右側庭園內,有一棵從斯里蘭卡切枝移植來的菩提樹,前有「五比丘聞法」像,世尊雙手結初轉法輪印,雙腳盤跏趺坐,五位尊者聞法坐姿為南傳坐法,雕的栩栩如生,大眾禮拜後,恭敬合掌念佛持咒繞佛,出來時夜幕已低垂。
接著導遊孔老師帶我們去他家作客,他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家裡還供養幾位南傳出家師父,他家在當地算上是相當富有的家庭,住透天厝。他請我們吃美味的小點心和奶茶(chai),但我回飯店時輕微的拉肚子(可能太貪吃了),不過還是很感恩他們家人熱情款待,後來到二樓參拜佛堂,主要供奉佛陀初轉法輪像(在博物館是不准照相),還有「佛舍利」,孔老師以「佛舍利」幫大眾輪流加持,臨走前,由老師代表法爾供養幾位南傳師父,再回飯店休息。
瓦拉納西:恆河之水天上來-印度教徒堅信跳脫輪迴的踏板。
1月8日瓦拉納西
印度教認為:瓦拉納西,千百年來緊扣著印度教徒的生與死,讓他們生的喜悅、死的尊嚴。
佛教徒認為:菩提伽耶,千百年來滋潤了佛弟子的心靈深處,讓我們心能法喜,身能安樂。
瓦拉納西是印度教最大的聖地,古代稱為KASHI,意思是光之城;瓦拉納西是詩人眼中的「永恆之城」。印度人相信在瓦拉納西的聖河中沐浴可以洗滌所有的罪惡。
故恒河,是印度人心目中的聖河,印度教徒更認為:一生能至恒河沐浴、淨身一次,當死而無憾,並會生天堂。瓦拉納西的恒河邊,老乞丐特別多,或許他們唯恐將來老到走不動,無法安眠於此,而感到終生遺憾,故在恒河嚥下的最後一口氣是他們跳脫輪迴的支柱。
破曉時分,渡船載著我們在聖河──恆河中觀賞壯麗的日出景象(太陽升起,天空火紅,水面一柱),旁邊眾多印度教徒在階梯上肥皂塗身和在水中沐浴、淨身游泳,樂在其中;渡船行駛不久,就有小販渡船來賣紀念品及佛教用品,巴著我們的船不放,一直到對岸為止。嗅一嗅這恆河的氣息,回想著二千多年前世尊亦曾蒞臨此地,細說著「恆河砂不可數」的譬喻,相同的河流,可歎的是人事已非,「今人不見古恆河;恆河曾經沐古人」,坐在恆河的渡船上,看見河岸的火葬場,正燒著屍體,火光熊熊。恆河畔,常可看到熱鬧的辦著各種儀式,是喜是喪,我們外人很難搞清楚。
印度教徒祈望往生後能由家中男人護送至聖河旁焚燒屍體的奇觀時有所見,並可體驗印度教徒的虔誠之心(我從參拜目犍連尊者舎利塔回來途中吉普車上,用相機照到護送往生者至聖河階旁焚燒的靈車二部,這是我們這部吉普車上導遊孔老師解說的)。據說用恆河水沐浴就可脫離輪迴,消除罪孽,而信徒們更是以蜜糖和鮮花祭他們心中至高無上的神嗣──太陽神。
在印度,恆河是聖河,買一盞燈放入恆河中供天神可照出印度人的天堂之路,雖然我們是佛教徒,但也入鄉隨俗,於渡船上買一些放入恆河中隨波逐流(印度小孩隨我們上渡船賣流水燈)。
到對岸每人拿出裝恆河砂的罐或袋,裝入潔白的恆河砂(恆河中的砂是隨水逐流,並非完全沉入水中),砂中帶著閃閃發光的白金亮片,大家開始面向東方做法會,聽說 老師有作「結界」儀式,我起腔稱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老師誦「三皈依」,接著法會在各國觀光客的觀賞及羨慕之下,我們莊重的唱著「法身緣起偈」(念三唱四)及唱「大輪金剛陀羅尼身咒」(七遍)、「大輪金剛陀羅尼心咒」(七遍)、「加持金剛砂毗盧遮那咒」(二十一遍)、「回向」,取金剛砂後,圓滿結束。
接著準備回飯店吃早餐,因恆河邊,人口密集,是個「市集」,龍蛇混雜,大家零零散散的步行去搭遊覽車,隊伍拉的很長,我們第六組走在最後當壓軸,我看到旁邊地上蹲著二列乞丐面對面喝著稀飯(看起來不太好吃),正想照相,突然聽到有人說:賴師姐被三輪車撞到了,我趕緊跑過去看,有人請洪師姐跑過去找 老師,她跑的比較慢,我追過她後,趕緊報告老師、孔老師及上如下禮法師,大家一起回過來看賴師姐情況,我跟著走回去,剛好看到撞賴師姐的三輪車開走,原想攔住他,後來想想還是作罷,還好後來賴師姐經過老師及上如下禮法師幾天的治療及諸佛菩薩的庇祐下就沒事了。下午搭車前往「菩提伽耶」。
晚上,因舊車拋錨換新車及路程耽擱,今天很晚才到「菩提伽耶」,先到飯店放下行李後,老師馬上帶領大眾到「大覺寺」世尊悟道成佛之處「禮佛」,向「世尊」請安,走入大塔附近,攤販琳瑯滿目,燈火通明,走到大塔售票處,張燈結綵,裝飾的美不勝收,壯觀的「大覺寺」呈現眼前,大眾看到心儀已久的「大覺寺」真是莊嚴的「塔如其名」,攝受力很強,我內心湧起一陣澎湃,感動地突然冒出一個念頭「這個聖地,我將來還要再來」,真是清浄的道場。買了門票,脫了鞋子進入大塔入口處,向塔內「問訊」後,很多人拿出相機攝取最佳鏡頭,接著大眾依照經典所述「繞塔七匝」後,同修們虔誠地進入塔內向世尊報到「我來了!」頂禮完「聖容」後,大眾恭敬地「面向世尊」退出大塔,再整團回飯店check in、休息。(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