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化 & 朝圣之旅 (1-1)
撰文者:朱果净 居士
指导师父:罗侯罗师父
成员:张老师、师母、 邱师姐、张师姐、朱师姐
时间:2006年8月4 ~ 22日
一、缘起:
在我的印象里,平常三姐的身体,虽然小病不断,但也不至于有上医院看病或住院的记录。可是,就在今年4月30日三姐被送进台大急诊室,原先大家还以为是一般急性肠胃发炎而已。但经过一连串的检查后,医生却宣布是肺癌第IV期,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周边的亲友一时任谁都无法接受。经过此事,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无常」及生命是这么的脆弱,所以我更要把握当下。因此,在得知老师8月有印度朝圣之旅时,我决定放下一切,先报名,其它的都再说。老实说,名额很有限,自己连作梦都不敢奢望会在名单之内,然而因缘就是这么微妙; 在出发前短短两星期的工作天里,自己从登记报名、公司请假到印度签证,居然都有惊无险一一顺利的通过,这是何等殊胜因缘? 关于此因缘,在旅途中,也忍不住请老师为我开示。师告之曰:「以平日在香积组付出所积得之福报也」。原来,自己只是在『法尔』香积组小小能力的付出,就能获得这么大的果报,其福德果真不可思议 !
二、出发:
印度,对大多数人而言,是落后和贫穷,然而却是魅力四射的古老文化风情的国家;又像是个蒙着面纱的神秘女郎,让人捉摸不定,直觉地,就想一探究竟的国度。然而,就宗教的角度,它所代表最直接的意义是神圣的、是释迦牟尼佛证道、悟道及终身弘法的地方,也是佛教的发源地。终于,在2006年8月4日晚间9:55搭上华航直航班机(CI181),怀着兴奋及期盼的心情,开始了我们这次探索及朝圣之旅。台湾和印度只有两个半小时时差,飞行时间5小时55分,所以到达时已经是印度深夜2:00左右。出关时,远远地就可看到身着很显眼黄色袈裟的印度人罗侯罗师父,已经站在出境大厅来接我们,的确,他乡遇故知,让人倍感温馨,剎那间,所有旅途的疲惫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文化之旅:
第一天 (八月5日 星期六 晴天) 桃园机场 à 德里
出门在外,从吃饭、交通至住宿饭店都是要钱,所以第一要务就是到新德里最热闹的Connaught Place黑市换当地货币—卢比Rupee(简写RS). 汇率US$1=RS46.2 (注: 美金百元钞的兑换率比小钞高) 印度纸币有RS5,10,20,50,100,500; 硬币有RS1,2和5。
在新德里的中国餐厅用完午餐后,赶紧回Cartel Hotel办理退房手续。虽然我们凌晨check-in的时候,就发现该饭店的卫生及保全不是很好,但碍于夜已深又对外围环境不熟,大家也只好将就一晚。只有转条街的距离,我们很快就找到另一家有规模又舒适的Red Castle Hotel,每间房价也只比昨天那间饭店多RS300.-而已,真经济实惠!
将行李大致安置妥当,老师召集我们大家开会讨论接续的行程。有了初步的决议纲领后;利用傍晚,太阳快下山、热浪比较不那么咄咄逼人时,坐车在新德里附近做了重点市区参观,途经总统府(Rashtrapati Bhavan)、国会大厦(Parliament House)…
<A> 印度门(India Gate) : 建于公元1921年样式模仿凯旋门,高约42公尺,是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的9万名军人所建,墙壁上刻有13,500名阵亡将士名字。 每天清晨都会有印度军旅到印度门前校阅军队,除了缅怀先烈外,也可提增士气。到了晚上印度门则打上灯光,成为德里的地标。印度门四周都是绿地,一旁有着水池与钟楼,宛如ㄧ城市公园,是德里居民重要的休憩地。每年的印度国庆(1月26日)都会在印度门前的Raj Path.道路上举行阅兵典礼。
<B> 罗赭迦特公园(RAJ GHAT) : 是1948年印度圣雄甘地遇刺后火葬的地点.甘地信奉印度教,根据他们的习俗,骨灰要洒在河里,所以公园里只有一座石碑作为地标以示纪念;墓中心的灯火,始终不灭表示甘地的精神长存,建筑虽简朴亦不失追悼的深远意义。
晚上吃泡面。偶而,旅行在外的时候,吃吃台湾品味的快餐食品,比餐厅里的山珍海味还要来得美味可口。其实,这也算是另类的享受及解思乡的最好方法。
第二天 (八月6日 星期日 晴天) 德里(Delhi) à 阿格拉(Agra) 约200公里à 捷布(Jaipur) 约230公里
部份行程,由于时间上临时有变动的关系,我们不得不在原定计划上做机动性的调整。总之,老师在课堂上,常告诫我们:生活里的点滴,不管是顺逆因缘,都不必在意,凡事就是随顺嘛! 「既来之,则安之」。阿格拉虽然位于德里南方200公里处,开车所需时间,完全取决于道路状况及是否塞车关系。以我们这次路况情形良好来说,也需要3.5 ~ 4小时的车程.提到阿格拉,马上让人就联想到泰姬玛哈陵(Taj Mahal palace);顾名思义,这就是陵墓。泰姬玛哈陵-它所代表的就是过去印度王室一段浪漫的伟大爱情故事。
泰姬玛哈陵位于亚穆纳河(Yamuna)畔,是蒙兀儿帝国第五代君主—沙贾汗(Shah Jahan,1627~1658)为皇后(Mamtaz Mahal)所建造极尽奢华的陵墓。该不朽建筑于公元1631年开始兴建,设计师是阿富汗人,主要石材及各色各样宝石,分别来自捷布(Jaipur)、中亚或远自新疆..等地,前后征召来自世界各地的工匠师及印度工人,大约两万两千名,耗时22年才完成。建筑特色: 陵高250呎,中央的圆顶高65公尺,占地范围广,包括: 前庭、正门、蒙兀儿花园、水道、喷水池、陵墓主体(有两座石棺)和左右两座清真寺,是典型回教建筑的代表。建筑的主体是不规则的八角形,基部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组合。在回教信仰中,「4」是非常神圣的数字,所以主体半球形圆顶也衬饰着4座小圆塔、4支高39公尺的圆柱塔和4角形庭园,都是对称、平衡与艺术的象征。四角的圆柱塔是特意建成微微向外倾斜21度,用肉眼难以察觉,用意于万一倒塌,也压不到泰姬陵的主殿。
至于建筑动机,就必须知道沙贾汗国王这段伟大爱情故事的背景,沙贾汗国王娶有3个老婆,前面两任都没有生育,Mamtaz Mahal排行第三,结缡19年,生育14个儿女。1630年,于第14次生产后去世,临终前交代国王两个遗愿: 1.好好照顾孩子并终身不得再娶。 2.为她建造一座美丽陵寝。
根据印度史料记载,信奉回教的沙贾汗国王在位期间,治理国家没有多大政绩,却为爱妾而大兴土木建陵寝,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计其数,在当时确实引起人民怨声载道之声不断;因此,至晚年时也是凄凉而终,政权要重回到印度婆罗门教手中。然而,时至今日,物换星移,泰姬玛哈陵的声名为现代的印度及阿格拉带来世界各国不断的慕名观光人潮及财冨,该建筑更被世人誉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评价。由于,时空背景已不同,因此也无法评断沙贾汗国王兴建泰姬玛哈陵的举动,到底是对,还是错?
在附近餐厅用完午餐后,随即往下一站: 捷布(Jaipur)出发。在原先的计划里,本来没有排捷布这一站.由于出发前在旅游杂志上,看到“粉红城市”和“风之宫”…的相当报导,因此征得老师的同意后,才临时将该景点加入,因此有机会一探这粉红城市的庐山真面目。在地图上,德里—阿格拉—捷布三个城市的排列就是三角形,阿格拉à捷布,大约230公里,由于雨季关系,路面上到处坑洞不平,车子非常颠簸不说,路面狭窄只有两线宽,因此司机既要闪路面坑洞又要注意前后方突如其来的超车,若没有两把刷子,根本就无法加速行驶,原本预计3.5小时到达的路程(以时速70公里计算),结果却花了将近5小时才抵达目的地。恍然大悟,原来地图标示的只是距离而已,可是第六意识依据习性加以分别,而第七意识执着其为真所致。所以唯识学就是在教我们,眼睛所看的、耳朵所听到的、鼻子所闻到的、舌头所尝到的、身体接触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
路途劳累的关系,今晚,大家食欲不振,泡面滞销...
第三天 (八月7日 星期一 斋日 雨天) 捷布(Jaipur) à 德里(Delhi) 约261公里
根据旅游信息,捷布所以有「粉红城市」之称,是因为当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夫婿艾伯特亲王亲访,特将全城房屋漆成粉红色而得名。当然,哈瓦玛哈勒宫(Hawa Mahal),又称「风之宫殿」,因为站在宫殿里面每个角落,都可感觉有风吹入而得名,是捷布的地标建筑。建于1799年,由953扇窗户巧妙构成,外观粉红色,绘饰白色边框和图案。其用途只是供昔日帝王嫔妃观看外面世界,而不必担心容颜被窥见或让街外的人看到宫内情形。从正面看,像一座5层式建筑的宫殿,其实内部只是一片厚墙宽度的窗户设计而已。我们没有进去参观,只在街道上拍照留念后,即转往城市宫殿(City Palace)和天文台(Jantar Mantar/Shiv Temple)参观。
最值得一看,应该是江塔、曼塔天文台(Jantar Mantar),建于1728~1734年,是由一位热爱天文的君王—杰辛格二世所建。在全印度共有五间,分别在德里(Delhi)、瓦拉那西(Varanasi)、乌迦因(Ujjain)、马图拉(Mathura) 和捷布都有此类天文台,其中以捷布天文台的观测种类最多、最好的,共有16种造型精巧的天文观测仪,该天文台内的每座观测建筑看起来都颇具现代感,且都具有天文时间功能。而天文台中所用的每一项仪器,到目前为止还一直被占星学家及天文学家所用,不禁要赞叹古人的智慧。
离开天文台时,刚好下起大雨,干脆就找家餐厅用午餐。接着,来到拉贾斯坦地区(Rajastam)的安珀堡(Amber Fort)山脚下,由于城堡是依山势而建,曾为印度首都达六年之久,地势险要,周遭环绕着蜿蜒的黄色高墙,下方有条护城河,墙垣环绕山脊40公里,造型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很相似。然而城堡高高在上的架式,多少都已收到慑服百姓的效果。汽车只能开到城堡的山脚下,山脚到城堡尚有段距离,游人只能步行或骑大象到山上的古堡。我们并没有前往,因为从捷布回德里还有261公里的路程,经过两天的行车经验,以路上不要有太多躭搁为上上策。根据旅游手册,城堡内有镶满宝石之寝宫及万镜之宫。我们只在山脚附近走一小圈,拍拍照片,就驱车回德里。原本以为时间还早,就配合着司机,一下将我们放到购物商场逛,一下到休息站喝奶茶,还算蛮休闲。却万万没想到,回到德里时,刚好遇到下班塞车尖峰时刻,陷在紊乱车阵中将近2个小时,到达德里西藏村时已9点多,人算果真不如天算 !
回德里的路上,当车子正在高速行驶中,突然就在我们左前方约30公尺的货车,从帆布角落掉下一些东西,还来不及意会是什么东西时,说时快,我们的车子就已碾过它们,这才知道是金属硬物。就如同老师在事后提起此事一样,当时司机还算镇静,一来没有将方向盘打歪,否则车子在高速行驶时有可能会冲出去或者翻覆; 二来轮胎辗过金属物时,轮胎也有可能被刺破,其后果也不堪想象 !
第四天 (八月8日 星期二 斋日 晴天) 德里
原本大家都以为下午就要搭火车前往瓦拉那西.在出发前,罗侯罗师父拿出火车票确认时才实时发现火车时刻是明天下午,不是今天。哈~ 真是好事多磨! 由于,已经历过去两天的旅途奔波,大伙多选择好好在旅馆里休息一下。顺便利用此机会,在我们下榻旅馆所在地的「西藏村」附近走走。「西藏村」位于德里的Majnu-ka-tilla,是西藏大逃亡时,印度政府提供给西藏难民在印度的暂时居所,以及搭建临时帐棚集中地,慢慢地,就逐渐扩展为一个村落及形成现在的规模。西藏村里有许多小杂货店、餐厅、旅馆、西藏文物专卖店和路边摊,当然还有藏传佛寺。早上,村里街道的各角落,都可听到从喇叭播放喇嘛诵经的规律唱诵声,相信这就是这里居民的精神食粮和支柱吧! 绝大多数来到到西藏村的东、西方旅客,都是仰慕达赖喇嘛和十七世大宝法王之名而来,因此也为印度、尼泊尔和西藏人带来许多的商机和就业机会,连街头游民和乞丐也都蜂拥而来。若与德里市区的物价水平相比较,确实西藏村的消费真的很价美物廉,所以多数店家都是打着「不二价(fixed price)」的标示。
黄昏,气温比较不会像白天那么热气逼人,我们大伙分乘3辆当地特有的电动小黄包车去德里大学附近逛书店;结果,老师大有斩获,找到好多本绝版梵文佛教书籍。虽然我们这群小跟班都看不懂这些书的内容,但被老师如获至宝愉悦心情感染之下,大家心里也都很High,毕竟到印度取经,不会有空手而回的遗憾。回程时,我们搭坐人力三轮车,一来让自己更有临场感地置身在车水马龙的德里市区里,说也奇怪,在横冲直撞的紊乱车阵间,大家都还能理出条条道路,也堪称一绝; 二来坐三轮车的情景也检回我们对小时候的记忆。可是,看到车夫汗流浃背卖力踩着脚踏板的模样,真的让人很不忍,自己还恨不得马上从三轮车上跳下,用走的就好。果真,到达目的地,张师姐所给的小费和车资是旗鼓相当,这就是他们苦力付出后,所挣得的报酬,因此工作并不分贵贱,在于是否肯身体力行去做。
四、朝圣之旅
佛陀一生行化,慈悲度众,所在八处所,后人建立八大灵塔纪念之,此八大记载于《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
《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我今称扬八大灵塔名号。汝等谛听。当为汝说。何等为八。所谓第一迦毘罗城龙弥园是佛生处。第二摩伽陀国泥连河边菩提树下佛证道果处。第三迦尸国波罗柰城转大法轮处。第四舍卫国祇陀园现大神通处。第五曲女城从忉利天下降处。第六王舍城声闻分别佛为化度处。第七广严城灵塔思念寿量处。第八拘尸那城娑罗林内大双树间入涅盘处。如是八大灵塔。重说颂曰
净饭王都迦毘城 龙弥儞园佛生处 摩伽陀泥连河侧 菩提树下成正觉
迦尸国波罗柰城 转大法轮十二行 舍卫大城祇园内 遍满三界现神通
桑迦尸国曲女城 忉利天宫而降下 王舍大城僧分别 如来善化行慈悲
广严大城灵塔中 如来思念寿量处 拘尸那城大力地 娑罗双树入涅盘如是八大灵塔。若有婆罗门及善男子善女人等。发大信心修建塔庙承事供养。是人得大利益。获大果报。具大称赞。名闻普遍甚深广大。乃至诸苾刍亦应当学。复次诸苾刍。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八大灵塔。向此生中至诚供养。是人命终速生天界。尔时世尊复告诸苾刍。汝等谛听我今当说。游止国城及于住世。而说颂曰
二十九载处王宫 六年雪山修苦行 五岁王舍城化度 四年在于毘沙林
二年惹里岩安居 二十三载止舍卫 广严城及鹿野苑 摩拘梨与忉利天
尸输那及憍睒弥 宝塔山顶并大野 尾努聚落吠兰帝 净饭王都迦毘城
此等圣境各一年 释迦如来而行住 如是八十年住也 然后牟尼入涅盘」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
第五天 (八月9日 星期三 晴天) 德里(New Delhi)à瓦拉那西(Varanasi) 约765公里
下午2:10,我们坐上卧铺火车向这次朝圣之旅的第一站—瓦拉那西(Varanasi)推进。车程要13.5小时,次等卧铺票价RS745.-/人。对于来自台湾的我们,卧铺火车又是一项另类的新尝试。不知道台湾是国道高速公路太发达、或是东西向快速道太便利、亦或是台湾太小的缘故,城乡间没有距离之故,因此没有「卧铺」这名堂的交通工具。顾名思义,「卧铺」就是在火车上可以躺下来睡觉,还有车内服务人员会发给每位乘客一件床单供铺在椅子上,以及一件毛毯供保暖用。当然这些用品,都不可以带回家当纪念品,在下车前可是要交还给服务人员并当面清点,若不小心遗失的话,可是要赔款的。就像台湾早期的平快火车一样,在车上有卖饮料及卖各式零嘴的小贩,来往川梭叫卖,这时自己彷佛又回到60年代的时光隧道里,有点陌生又有点亲切。
第六天 (八月10日 星期四 晴/雨天) 瓦拉那西(Varanasi)à 鹿野苑(Sarnath)à 菩提迦耶(Budhigaya) 约275公里
列车原预定清晨4:10到达,大家约定好3:30起床准备。在睡梦间,直觉有人在叫我们这车厢的人,原来是列车长。经睡隔壁床的老先生解释后,才知道这列车再20分钟就到达我们的目的地--瓦拉那希。不错,火车才进站还没有停妥,就有两位当地人就看准我们这节车厢,一跃而上,他们不是搭火车乘客,而是印度特有的行业—帮来往旅客搬运行李的脚夫。的确,做他们这行业的人一定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对准目标,才会有生意上门。说也奇妙,他们不是用手拿行李,也不是用背部扛行李,而是用头顶着交托的货物,就以搬我们行李的脚夫来说,我们总共有五只行李箱,除了师父是手提行李包以及张师姐的随机行李箱,他们自己拉外,其余四只都是标准尺寸的大行李箱,雇用两位脚夫,每位脚夫头上各要顶着两只大旅行箱,少说也有35~40公斤重,让人看得目瞪口呆,就像现场的特技表演。
瓦拉那西的月台给人的第一直觉很怪异,地面凹凸不平不说,连过往月台天桥上还躺着各式各样的人,有小孩、有男人、有女人、有乞丐...,无形中,让人的心情也变得很紧绷及沉闷;大厅里的LED显示器,清楚又显眼的红色数字跳动在3:47,班车比原定时间提早约半个钟头左右到达。才走出车站,罗侯罗师父的朋友--印心法师早就站在门口等着我们了。印心法师的体型有点胖但又不会太胖,有着大大的一对耳垂,法相颇庄严,由于曾在台湾圆光佛学院进修过两个月,所以也听得懂及说些简易的中文对话。
将行李固定好在车子顶架后才4点出头,天色还是黑漆漆一片,根本还看不出四周的地理环境,我们的车子在黑夜中行驶,路旁的两边偶而有早起的人家,点着微弱的黄色灯泡已开始在干活了。过了一会,经过一座铁桥,经师父指点,才知道我们的车子正在横越恒河;虽然今天只是农历十二,可是天上斜挂的月亮已经是圆通通的,倒映在河里,粼粼的波光,让恒河显得更加份外的宁静,也一扫刚才下火车时所感受到的那份压抑情绪。
【瓦拉那西(Varanasi)】因位于恒河(Ganga)和瓦鲁那河(Varuna)及亚西河(Assi)的交会处而得名,旧名贝拿勒斯(Benares)、波罗奈斯(Banares)或迦尸(Kashi),Kashi意思就是「光之城」;又被称为「摩诃希摩沙那」(Mahashmashana),就是「伟大的火葬场」;是印度最大圣地及宗教和文化的中心。
【鹿野苑(Sarnath)】距离瓦拉那西仅10公里左右,是世人心中绽放「法之光明」的神圣地方。据说当时这里因为有鹿群聚居出入,所以叫作鹿野苑; 因这附近的林野隐秘清静,吸引很多仙人或苦行者在这里修行,故又称「仙人住处」或「仙人林」。这里就是佛陀第一次阐释祂所悟到的真理,而初次听到这至善真理的,就是陪伴佛陀出家,但却因误解而离开的五位伙伴,他们成为佛陀第一批比丘弟子,法的初始火炬。在佛教史上,这就是佛、法、僧(五比丘,4人以上称僧团)初次齐聚的第一次说法,被称为「初转法轮」(Dhamachakra Pravartana)
车子从瓦拉那西到鹿野苑很快就到达,由于一些重要的名胜古迹都是印度政府机关在管理,进出参观都有时间的限制。于是途中,先参访摩犍陀俱提僧院,老师领我们先绕塔寺七圈后才进入,受到该寺师父的礼遇接待,让我们上香礼佛并绕佛,接着又帮我们举行隆重的加持礼,一一在我们每个人的手腕绑上黄色彩带,个个心中法喜充满。
【摩犍陀俱提僧院(Mulgandha Kuti Vihara)】从近代考古学家在这里挖出一尊公元一世纪的菩萨雕像,与一块刻着大殿名字的匾额。因此人们相信,大约在两千多年前,在达美克塔附近,应该是佛陀和五比丘第一次雨季结夏安居的地点,因此建立了摩犍陀俱提僧院来纪念并标识其意义。但由于外力的入侵及破坏,也躲不过变成废墟的命运。现在这座僧院是1931年的冬天,由摩诃菩提协会(Maha Bodhi Society)所供建奉献,纪念庇护佛陀度过与雨季安居的古老精舍,同时也是象征在印度式微已久的佛教,将在此法轮初转之地重新萌芽,意义十分重大。
补充说明1:这座寺庙是模仿菩提迦耶的大觉寺而建,外型上有颇多相似之处,整体结构是以石材为主。寺内所供奉的是跏趺而坐、手结「转法轮印」的佛陀法像,非常优雅庄严,此乃是仿造鹿野苑博物馆中著名佛转法轮像而造成。佛像下方有一个密室,其中供奉着分别从西北方的塔克西拉(Taksasila)和南印度的龙树丘(Nagarjunakonda)所挖掘出土的佛舍利,是全寺精神焦点所在。寺庙大殿内部的墙面上,满满地彩绘着精细优美的湿壁画,描述佛陀一生的重大史迹。这是日本艺术家Kosetsu Nosi在1932年到1936年间,前后花费四年的时间完成的杰作。
补充说明2:根据碑文记载,印度摩诃菩提协会的创办人—达摩波罗(Anaagarika Dharmapala),1864年9月17日生于斯里兰卡贵族的佛教家庭,1891年来到鹿野苑后,毕生就致力于重建印度佛教文物,并将佛法精义介绍到西方世界,终其一生贡献给印度并发扬光大佛教志业。他在1931年出家成为比丘,法号Siri Peranitta Dharmapala。在1933年4月29日往生前更发广大悲愿要乘愿再来印度宣扬佛法25世。
从摩犍陀俱提寺庙出来时,天已经全亮了,接着参访佛陀初次说法之平台,虽然只是模拟的人物像,但也传神地描述着当时的情景。当我们在绕行说法平台时,正在打扫园务的管理员,居然开启后方百年菩提树园的护栏,让我们进入绕树并拍照; 临走前,管理员还塞给我5、6片菩提叶和一小片树干上脱落的树皮作纪念,it’s really a lucky day ! (注: 这棵菩提树是达摩波罗从斯里兰卡的菩提圣树上,切枝移植到此,意味将佛法在印度重新点燃法脉相传的重大使命意义)
在鹿野苑(Sarnath)旁边的当地餐厅用完简单早餐,直接走路过去买票进园参观(门票:外国观光客RS 100.-,本国人RS 5.-)。路上的流动小贩,一副神秘兮兮的模样,紧迫钉人地跟在身旁推销石刻佛像,佛像用报纸裹住,不敢公然拿出来是因为里面不可作生意,我猜若他们被管理员发现可能会被制止或受到罚款之类的处分。如此神秘模样,反倒让观光客自行解读成,这是盗采的作品,无价之宝喔! 虽然心知肚明这不是真品,却也摆脱不了他们的缠人工夫,看在雕工还可以的份上,硬生生将价格从RS 200.-杀到RS60.-成交。这时,站在一旁的邱师姐,真是哭笑不得,因为几分钟前,她向同一小贩买一尊石雕佛像是RS 200.-。当然,雕刻的东西,手工不尽相同,不可同日而语,可是在印度买东西,确实是要货比三家才不吃亏。
一进园就可看到一座醒目的耆那寺,据说是为了纪念耆那教第十三位圣者Sreyamsanatha在此出生而建。然而,宏伟的红砖僧院遗迹有次序及规律地排列在绿油油的草坪上,更显露出它们的无奈及无言的抗议,实在也无法想象它们到底遭遇到什么样的蹂躏及浩劫,才沦为现在的光景。(注:有一座特别广大的建筑,共包含一百零四间小僧房和一间巨大的佛殿)
往园里走,来到【达美克塔(Dhamekh Stupa)】, 该佛塔建于公元五世纪时的笈多王朝,是二层圆筒形的红砖大塔,高约33.5公尺,底部直径有28.5公尺左右,而地基则深入地底有3至5公尺之深。塔身分为上、下两层,大塔上半部是圆筒状的红砖建筑;塔身下半部为巨大石块所建造,八角面上都雕凿了内凹的佛龛,根据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的描述:「大垣中有精舍,高两百余尺,上以黄金隐起,作蓭没罗果,石为基陛,砖作层龛,龛匝四周,节级百数,皆有隐起黄金佛像。」应该有佛像才对,但如今佛龛还在,可是佛像已不知去向。达美克塔醒目地矗立在园区里,考古学家推测: 现在的建筑是建造在另一座更早期的建筑遗迹之上,而这最初遗迹应该就是当时阿育王所造的纪念佛塔之一。目前,印度政府积极地展开修复维护的工作,塔身用铁架围住尚在施工中,希望不久的将来会重新展现它尊贵的原貌。我们全体在此绕塔七匝并礼拜佛塔。
【法王塔(Dharmarajika Stupa)】在19世纪时,考古学家在达美克塔西方约50公尺处,发现一座砖造的圆型高台遗迹,基座直径13.5公尺,研判应是十分壮观的大塔,是经过多次的扩充修建才成为如今的规模。在此遗迹出土的有一只石匣子,内有绿色大理石舍利罐(舍利遗骨、珍珠、宝石及金、银耳环等)、大量的浮雕石板以及两座巨大的雕像,一尊是红砂岩菩萨像,应属贵霜王朝(Kushana)时期的作品;另一尊为岌多王朝时期的佛陀初转法轮像,是目前鹿野苑博物馆中最著名出色的雕像。(注:石匣被收存在加尔各达博物馆)
【阿育王石柱(Ashoka Pillar)】二十世纪初,数块巨大的石柱碎片在法王塔北方不远处被考古人员挖掘出来,石柱接近地面处已完全断裂毁损,据判断可能是遭雷击所致。目前断裂的石柱群已由铁栏杆围起来,保护在一个小亭子内供人们凭吊。根据记载,鹿野苑的阿育王石柱与其它阿育王石柱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柱头,虽然都是用一块单一巨石所雕刻而成,但鹿野苑的阿育王石柱的柱头是雕塑出四只背对背的威武狮子,分别向着四个方向怒吼,狮子背上扛着一座巨大的法轮,象征佛法从鹿野苑向四面八方传播法音。有别于其它的阿育王石柱,仅以单一石狮或其它动物作为柱头。目前这座四狮柱头被收藏在鹿野苑博物馆中,而这四狮形象也已成为现在印度政府的国徽印记,在纸币和海关官防上均可看到它的身形。因此,对于阿育王石柱,有两种传说,一般认为这是阿育王纪念佛陀在此初转法轮,另一种说法是佛陀派遣五比丘及其弟子,分别到印度各地讲经说法,石柱矗立之处,就是他们出发之点。
最后,转到五比丘憍陈如(Kondabba)、跋提迦(Bhaddiya)、卫跋(Vappa)、摩诃那摩(Mahanama)及阿说示(Assaji)迎佛塔,由于佛塔正在维修中,因此只能拍照留念。值得一提,迎佛塔的缘由典故:
【五比丘迎佛塔(Chaukhandi Mound)】是一座八角形的塔楼,位在瓦拉那西往鹿野苑的路上,距离鹿野苑遗址园区西南方约1公里处,这里就是五位比丘迎接佛陀的地方。悉达多太子出家后不久就开始以坚强的毅力在优楼频螺(Uruvela)修练各种苦行,父亲净饭王派憍陈如等五人侍候左右。结果苦修六年后,太子体会到自我折磨的苦行不能证悟真理,于是放弃苦行并接受牧羊女(Sujata)的供养乳粥。五比丘误会太子已破戒,并且放弃苦行,道业功败垂成,于是离开太子至鹿野苑。虽然如此,太子在尼连禅河不远的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观知宿世因缘,决定先回鹿野苑度化他的五侍卫。当五个人远远看见佛陀向他们走来时,原先互相约定:不起身迎接、不礼敬、不理会,但在佛陀渐渐走近时,五位侍从摄受到佛陀所散发出来的庄严威仪,憍陈如第一个起身走向前相迎,紧接着,其它四名也不自觉地为佛陀接衣钵手杖、铺设座位、取水洗脸洗脚。接着,佛陀在鹿野苑也为五比丘,三转十二行四谛法轮,开示:佛陀亲自所证的妙法,「四圣谛」(苦、集、灭、道) 、「中道」、「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他们闻法之后,随即证得阿罗汉境界。
结束在鹿野苑的参访,即前往恒河请取金刚沙。瓦拉那西的恒河,是印度人心目中的圣河,对于印度教教徒而言,一生之中至少要有一次到恒河沐浴、净身,而死后如果能够在恒河举行火葬并将骨灰洒入河中,灵魂就可解脱及轮回转世。因此,在恒河沿岸的火葬场就有300多家之多,近年来政府为了水源环保关系,已明令规定不得在恒河边火葬了。
中午在鹿野苑饭店吃午餐,原计划我们是要在这里住一晚,由于行程变动的缘故,直接前往菩提迦耶(Budhigaya)。
瓦拉纳西→菩提迦耶(Budhgaya) 275公里约5小时,在路途中,天空乌云密布,在刮起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后,豆点大的雨滴霹哩啪啦地打在车顶上,庆幸刚才有事先请司机(Lanam)将车顶上的行李加盖塑料布,否则就通通变成落汤包了! 这时车子雨刷也突然故障,无法正常刷车窗,影响前方的视线,司机只好将车子靠外线减速行驶,而午后的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可能是雨季的关系,有些路段的路面也是崎岖不平,再加上车子的避震cushion性能不佳及座位脚伸展的空间较狭窄之故,更显得车子很颠簸。在靠近乡间的沿路上,不时可看到牛儿在马路上四处闲逛,还有包着头巾的男人坐在路边吹笛弄蛇(拍照就要付费),还有头上顶着水瓶或牧草的农妇不急不徐地走着,以及连车门上都挂着和车顶上都挤满乘客的客运车…,这些都不是生长在富裕国家或台湾的人可想象或看得到的景致,或许我们觉得他们的生活很落后,可是他们却是那么安然自在。虽然长途跋涉有些累,可是当我们在路上不断地接受到一些新事物,并对以前常态的思考逻辑模式,有所变化并寻找新定位时,未必不是一种心灵的成长。
当师父探出车外与路边友人打招呼时,我们知道菩提迦耶就快到了。晚餐,每个人都不忘点一杯Lassi(注:类似优酪乳的饮料,使用酸奶酪加水、糖或盐、香料调制而成,可以帮助消化),因为一路上师父就告诉我们: 菩提迦耶的饮料-拉西(Lassi),又浓又纯又便宜又…(菩提迦耶:RS 10.-/杯,其它地区:RS 15~30.-/杯),所以各位师兄姐下回到菩提迦耶朝圣时,不要忘记一定要点Lassi哦!
我们要在Hotel Tathagat(mahayana)住4晚。(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