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002.gif (10734 bytes)Exclaim.gif (1443 bytes) 兩大德的知見「一念不生處」差別何在?


九十二、參問:

老師你好~我看了元音老師以上的開示錄:「一念不生處,了了分明的靈知即當人的佛性。學人果能於此不驚不怖、深信不疑,立定腳跟,安住保護,淨盡妄習,圓證佛果,誠非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種善根,而是無量佛所種諸善根。」

可是我依稀記得當初讀南師的文章好像有提到,三心了不可得,觀照自在的心念,過去已過去了,未來還沒來,現在不住...,了了分明  久了之後就會三際托空,但還未~ 充其量也只是體驗到六意識的清靜現量境,不要認為在此就開悟了。

他們倆講是一還是二末學不懂 記指教...

 

師答:  

db大德:

阿彌陀佛!829mail收悉,所提問題非常重要,也易造成後學未究竟者的混淆。您還能虛心求教,有的人就會學得世間禪境界而慢心不止,或亂批評諸高僧大德。現在將其分述如下,請參考!

1.      一念不生處,了了分明的靈知即當人的佛性。學人果能於此不驚不怖、深信不疑,立定腳跟,安住保護,淨盡妄習,圓證佛果,誠非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種善根,而是無量佛所種諸善根。老上師所說的:「一念不生處,了了分明的靈知即當人的佛性。」這是告訴您佛性本來就是這個樣子,那是在一念不生處所現的狀態;那有念生起時又是什麼狀態,剛開始他說的「了了分明的靈知」還是在,而當念頭生起有兩種情況,一是妄執所現的妄念,二是真心應緣所感召的念;前者之妄念,以「了了分明的靈知」觀照後即能不隨念轉,這就是上師後面說的「立定腳跟,安住保護,淨盡妄習,圓證佛果。」後者真如佛性空體所感召的因緣,「了了分明的靈知」在覺知後,亦當要放下,不去執取其境,也就是讀其境而不去應其緣,這樣行者就有心通之能力,了知因緣法爾現象而已,也不去應一切緣,這樣保任下去,就能悟得解脫知見,成就菩提道果。但老上師說這話少講一句,就是您要開悟本來,悟自本性,才能來做這件事;或者最少要證得二禪境界,能有一「了了分明的靈知」才好修行,這種沒開悟的行者,如此修下去也能得有餘依涅槃。前者開悟行者即能入實修階段的,後者未破色身,也僅是緣修階段而已。後者未開悟而依此而修者,就像下面南老師所說的境界一樣,是沒有開悟的人的消息。

2.      南師的文章好像有提到,三心了不可得,觀照自在的心念,過去已過去了,未來還沒來,現在不住...,了了分明  久了之後就會三際托空,但還未~ 充其量也只是體驗到六意識的清靜現量境,不要認為在此就開悟了。南老師所說的三心了不可得,會去打妄想的人,常於三心中打妄想,顯然南老師講的是未開悟的行者,這樣的人用觀照的覺知心來觀照此三心,但觀到「了了分明, 久了之後就會三際托空,但還未~」,南老師的意思也是說這樣也沒有真見本來面目,因未開悟故,僅得心表面清淨故,這是世間禪的境界,故不要把菩提道、解脫道混在一起。故南老師才說:「充其量也只是體驗到六意識的清靜現量境,不要認為在此就開悟了。」因一個修行人沒開悟,僅以清淨第六意識心用而已,故當然沒有開悟。不能開悟就不能修第七意識的妄執性,當然也見不到第八意識的本來面目。所以南老師告誡行者,要善分別境界及層次,不要指鹿為馬,沒有破色身就沒有開悟,僅是能以第六意識心用功到第六意識清淨而已。其實沒有突破色身,要第六意識觀三心觀到清淨,也是很困難的,只是表象的清淨而已,因微細、極微細習氣未能淨盡故。

3.      他們講是一還是二~末學不懂 記指教...他門兩個講的是不一樣的層次與境界,老上師是以一個開悟的人,才能來「保護任運自心」而修,打開本來才有「覺知歷歷之覺性」,如此任運後才會成就菩提道果。若沒有開悟怎能有「一念不生處」,怎能有「了了分明的靈知」,這是開悟行者境界之寫照。南老師告訴您觀淨過去、現在、未來等三心,若是沒有真正破色身,開悟本性,也僅是清淨第六意識心用而已,世間初、二禪禪定都以第六意識為心用,故沒辦法修去第七意識的妄執性,也不能見第八意識心田中的種子與法塵境,怎能說與修佛道有關,此等人當然不是在修真證佛法或解脫道矣。謝謝您的mail 


[ 一般小參 ] [ 問題小參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