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002.gif (10734 bytes)Exclaim.gif (1443 bytes)一般小參 --

          懇請慈悲幫助我!?


五O七參問

張老師您好:

對不起今天才收信, 第一次內容如下;真的不知該如何說起,因為我一直無法體會何謂人生?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意義?懇請助我,「我 」是什麼 ?「本靈」是什麼?誰在輪迴?那是誰在修?我為何修?為誰修?又如何修?金剛經的第二回,與第十七回中的意義又為何?圓覺經的意義又為何? ------- ??? ????對不起!我真的充滿許多的疑惑與不解,懇請慈悲助我,感恩。 

第二次

張老師您好:

對不起剛剛問了一堆,卻忘了留名,對不起,我是一個剛接觸佛法慈悲的人,但也是個不肖弟子,因為一直活在自我設限中,無法行、也無法捨,更無法完成老師的交代。懇請慈悲回信!

                              xx合十 感恩 2008 1/ 6

   

師答:

黎大德:

阿彌陀佛!2008112mail收悉,看您連續兩封mail,是心神有點不寧,您緊要的是趕快攝食大量維生素B12(1,000mcg)B6(200mg)、菸鹼酸(niacinamide 250 mg)等,如此就較不會胡思亂想。當然每天綜合維生素、礦物質要補充一顆如善存(centrum),早上服用外,中午也可比再攝食一顆綜合維生素B群,這樣除預防神經衰弱外,也可以避免內臟病、慢性病發生。您所提的問題回答如下。

1.     我一直無法體會何謂人生?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意義?懇請助我,「我」是什麼 ?「本靈」是什麼?誰在輪迴?那是誰在修?我為何修?為誰修?又如何修?您所提的問題都是要去修證後才能知道的題目,不是從理論上可以說清楚的,我就是說了也等於白說,更何況我們沒太多時間談一些戲論的問題。何謂人生?人生就是面對當下能好好地活著,不思過去、不思未來,活在當下,老了就知道您的人生。不要想東想西,因用想的不能體會人生,這樣只會造成神經衰弱。至於人生的價值是依個人不同而現起不同價值,這是果報現實的問題。只有再來菩薩是為度眾生而來,活得真正是有意義。其他眾生隨業緣而來受苦、享樂,不管受苦、享樂,都是依其果報而現起,前世有積福,就可享榮華富貴,若造無量惡業是來受苦的,卑微小民就是社會上受苦的典型。若今生還不知道要好好修行或積些世間福德,僅是重新再造新的善因、惡因,則受苦的人來生繼續受苦,今生享樂者因福報享盡了,不再造新善因,還是有受苦的因緣,所以兩者都是要再來受苦的,這就是很無奈的人生。後面這些問題是修行人才能體會的問題,有打坐、心眼開者,甚至於開悟行者,才能去體會這些問題。您要麼就好好打坐、用功,由自己去找出答案。要麼就堵住此心思不動、也能閉嘴,不要再追問自己此等大問題了。

2.     金剛經的第二回,與第十七回中的意義又為何?圓覺經的意義又為何?金剛經》第二回、十七回都是須菩提尊者問世尊,已發菩提心者,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學佛法者要將心安住在度一切眾生上,故要發願誓度一切眾生,然後觀無一眾生可度者,因修行是要離人、我、眾生、壽者相,若有眾生可度,那不是就執著有人相、眾生相。那要如何降伏其心呢,就是以布施波羅蜜與眾生結緣,以無所住心而布施,這就是般若波羅蜜智慧,才不會行布施後念念不忘。那自己要如何修成就?就是要修忍辱波羅蜜法,忍一切外緣、忍一切妄想、忍不執一切善境界,這樣離字訣──離一切法的工夫作得好,就能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一離四相就是入菩薩境界了。這些道理不要光打妄想,進入《如何用金剛經來修行》文章中去好好研究、思維,此非三言兩語可以解釋清楚的。《圓覺經》是在講如何修止觀,當行者實修止觀有成就了,修行者如何來求圓覺,得中道不二的般若智慧。此智慧依此經所云而得:「居一切時不起妄心,於諸妄心亦不息滅,處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辯真實。」如此懂得方法而過生活,就能證得圓覺的境界。您要懂這些就要自己去研究,不是用一封mail就能探討這些廣大的問題。

3.     對不起!我真的充滿許多的疑惑與不解,懇請慈悲助我,感恩您因無宿世佛法的智慧,所以不能一見就稍能懂一點,這樣就會造成疑惑、不解、胡思、亂想。若您不深入修行,光提一大堆問題,對您我都無好處,要修就要老實依法而修,不修僅要研究佛法,就自己好好上本網去看所有能看得懂的佛法文章,看不懂的就放下,若因程度太低時,無實修配合來講時,是不能了解經文是在講什麼義理的。

4.     對不起剛剛問了一堆,卻忘了留名,對不起,我是一個剛接觸佛法慈悲的人,但也是個不肖弟子,因為一直活在自我設限中,無法行、也無法捨,更無法完成老師的交代。若無善因緣就不能入佛門,修行都要有個開頭,您不能有法施,但可以從物施、財施、力施開始,去利益需要幫助的人,然後才能慢慢進入佛門。佛說布施波羅蜜是第一要做的行法,因此法比較容易去做到,也可以與眾生結善緣,這樣子才會有善根,學佛也就較能得利。您所問的問題都太空泛了,所以只有簡答,若您不滿意,就請多多包涵。謝謝您的mail

    


[ 一般小參 ]  [ 問題小參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