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小參 --
不淨觀難修,從四念處下手就好!
四八二、參問:
附件
Mr. 張
I like the way you answered to question 258. It shows you are very cool and calm.
Way to go!!! Student, Jennifer
二五八、參問:
1.你在這裏說只要不念大輪金剛總持陀羅尼就不能修法,我還是第一次聽說,那念淨土宗你怎麼說,還有的只念六字大明咒,你怎麼解釋。還一直感謝這,感謝那,皈依這,皈依那。你到底懂不懂佛法。
2.爾時,世尊說此呪已,告執金剛神及持呪仙人、比丘、比丘尼等,先須著新淨衣,燒香供養樓至金剛,誦呪七日七夜,唯燒香及淨水誦呪滿十萬遍,成就一切呪法,以後通用一切印。夫欲持一切呪皆得成就,若能常誦呪, 命終之後,速至佛地。(後略)
不燒就不成就誰說的,常念佛就能到佛地解釋一:指(西方極樂世界)嗎?二:法身成就嗎?簡直是瞎誤導人,怎麼其他大師不說這個重要的事情,你應該把你的文章給南師看一看。
師答:
懂大德:
阿彌陀佛!2007年9月19日mail收悉,看您寫信的語氣好像是很懂佛法,但所行所為卻又似很不懂佛法,佛法是要學習慈悲、謙卑、忍辱,離四相、行六度,您並不慈悲,所以不能平等觀眾生,不要自己以為懂了佛法就很了不起,可以隨便罵人瞎說,這樣是不好的,是無意中在造惡業的。從您來信中看不出您的慈悲與謙卑,來信不稱呼,也不具名,我們不知您懂的是哪個佛法、哪一國的佛法。學佛第一個守則就是要不惱諸眾生,阿含契經云:「身語意業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又說:「守口攝意身莫犯,不惱一切諸有情,無益之苦當遠離,如是行者得度世。」我們並沒犯著您,您何必寫mail來發洩您不淨之心地,還自說是很懂佛法呢?
佛法要能無住相生心,您何必住心於所附經文上,以致於顯示您六根不淨。經文是世尊講的,您看不進去就算了,不能要別人也不要看耶。佛法主要在學習斷貪瞋癡,您好像動了真氣,已犯了瞋意。本網站文章您不能受用,不用看就好了,請不用發那麼大的脾氣嘛。本網文章是給有緣者看的,是給真正佛弟子看的,您既然無緣受用,大可一笑置之,何必動氣耶。
本參
Subject: FW: Dharma question-- back to chapter 1
Mr. 張,
Wow!! It took me a full year to understand your email. Now I have a question, can 不淨觀 help me overcome the problem? I don't think I have a lot of desire to have materialized touch. I think it is more spiritual or sensational feeling. A feeling to be recognized, understood or agreed by another person is another kind of loneliness, I guess. So, it goes back to the 我 problem. Shall I focus on 受念住 now, later on go for 心念住 and 法念住觀? Or shall I start with 身念住? Thanks for your help and support. Student, Jennifer
師答:
Jennifer大德:
阿彌陀佛!2007年11月03、04日兩封mail收悉,因連續做了15天的法會,一切mail收暫停回了,延至今天才來回,怠慢之處尚請見諒。有些人對於佛法不是很懂,又很執取己見,我們還是要耐心教化他,這並不是酷不酷的問題。
現在來談談您實際的問題。不淨觀除能破解淫欲念外,也可以深深誘起自性本心的能力,除可以透視自己皮膚、肌肉,而能見到骨頭,再起意念的變化,就有幻起一些幻相的能力。目下的現代人大概已無此能耐,可以進入那麼深的禪觀中。所以我同意您從四念處開始修持,但身念處用心意只觀小腹因呼吸而起伏、起伏的動作,要能如實用心意念與小腹上下動作連結,也就是深深注意其小腹上下發展的過程,及其反應的強度,譬如說氣納入小腹與肚皮間之緊張度有多少?能這樣用功,代表心與氣能專注,四念處的要點就是”專注”。然後當身體何部位有疼痛時,把意識心轉到該痛處觀照,觀照要如實地觀照、客觀不把自己看成是痛的源頭,而是醫生在那病人痛的那種態度。至於觀痛法,要知道是痛在何處,心意實觀實注意是從皮部痛起,還是膚下痛起,或是肌肉痛起,有無痛入骨中、…,要這樣如實觀照,即是受念處─學習到無常、苦、空、無我。因觀照中無一法是常,包括疼痛,疼痛從小痛、中痛、大痛、無痛、…,這些都是無常,佛說既是無常即是苦,苦會化滅,故是空,這樣可體會出諸法無我。
另外觀時一邊還是要認真呼吸,如能觀全身所有能疼痛的地方到無大痛覺時,大概也到身念住的境界了。突破身體的束縛後,可能就會誘發出覺知心,對於周遭人事物起超感的覺受─憂喜,對於身體起覺受─苦樂(氣充滿的樂),這些都要平常心觀之,若做到一顆心無感覺憂喜苦樂等覺受時,就是受念住,人是心平氣和,也許覺得人生無味了。再修進去定會誘發起妄想念,進入妄想之境界,…。古代世尊都是這樣教導徒眾的,所以四念處是很重要的修持法門,大小乘入門都可以用的。我們的《佛門禪修與色身功用行》一書也有列此部份修持法,若您還沒有這本書,可以來mail告知姓名、地址、郵編等,我們會與《楞嚴經五蘊魔相解說》一書一起寄給您。謝謝您的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