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菩提增善根!
一一六、參問:
張老師,您好!
收到來信,真是感動!人生在世,最大的收益不在於物質上的支持,而在於精神上的溝通與接近。張老師百忙當中為我一次次地來信,勸勉、鼓勵我樹立起學佛的信心與決心。講清佛教的道理,一次次地教我學佛的方法。令渺茫中的我,看到了人生的一線希望,看到了苦海中駛來度我的船隻,使我不再執迷不悟,不再為個人的痛苦而念念不忘。內心充滿了感激與幸福。
看到我當初寫的信,好像自己正處於憂鬱狀態,神智都不怎麼清楚呢。一個人為了自己的私利而活著,是最煩惱的。我想,前一段時間,這所以我執很重,可能我太沉浸在自我的圈子裏,太投入地想自己了。沒有跳出來看看周圍,比比皆是痛苦的人,痛苦的心。若不去比較,當下清靜,什麼都是空的,若比來比去,除了比出一大堆煩躁來,真是毫無收穫。
張老師,您的存在真是太重要了。您讓我更清醒地看待自己,看待人生。您就像我生活中的一面鏡子,時時照拂著我,令我警惕自己有無陷入煩惱的泥淖,一旦陷入,馬上拔腳出來,不至於淹沒整個身體。
我原來是雜誌編輯,現在在家裏自由撰稿,其實不完全算失業。只是我的心情一度低落到谷底,仿佛被社會拋棄,沒有同事,沒有固定收入,也沒有朋友。寫文字的人,也許都有點兒神經質,怕這怕那,想東想西,頭腦中有多半思想都是錯誤的。常常為了一種錯誤而不停地懲罰自己。
您說的對,學佛本來就是為了生脫死,如果天天自責、悲傷,豈不與真正的佛教背道而馳?可能我最大的問題,仍然是“信仰不夠堅實”。所以願望與行動才會顯得遲滯與猶疑。我應該從現在起,每天按時做功課,靜思,靜坐。
希望張老師在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吉祥如意!再說一遍,您的存在對我們大家,都太重要了!我仍然會經常猶豫、彷徨,但有張老師在,我感到很堅定,很踏實。謝謝老師!
師答:
華大德:
阿彌陀佛!元月15日mail收悉,從印度回來後一直忙著回幾十封的mail,昨天、今天雖是休假,還是上班回信,終於回到您的算是最後一封吧!您原來是個作家,多愁善感的作家,難免會煩惱多多,因要用感性去理解人生。而我們反而是要把生活簡單化,心靈不動化,啟開先天的靈覺,而覺知後還要能如如不動。從廿八年前當有一天進入某種狀況後,我所要學的都是在捨棄一切心識所感知的善惡因緣,使自己進入沒煩惱的世界中,簡單講就是在學習佛禪,轉煩惱為菩提。從那時起,新聞、雜誌都沒興趣去閱讀,喜歡看的是經典,因要解決修行境界上所需的身心靈問題,所以要從經典上去探索,也從1980年起就開始教打坐、禪修,現在每天所關心的也是學生們的身心靈的健康問題及處理。前年提早退休後同學們購有新的道場,更是忙碌了,雖每天工作十幾小時,但總是覺得滿心安理得的。
您的網站我進去稍為看了一下,我很少去看別人的網站,尤其是社會上的一般網站都不去看的,所以不知您的網站是否比別人好,但自己辛苦的結晶,總會自認為不錯的,恭喜您有一網站能使您發揮您的心靈意境。我會去看的是大藏經的網站,因為要找資料,雖然我們有全套的大正大藏經,但上網下載要用時比較快捷、方便。
有件事也許以後您可以幫忙,您曾是雜誌編輯,我在印度菩提伽耶佛陀證道處卅天禪修,並朝聖地十五天回來後,總覺得正法要宣揚,所以正要將網路上《楞嚴經》中,跟實際修行有關的五十陰魔部份,希望能出書與大眾結緣,以導正禪修中可能走入歧路的佛弟子或其他修禪的人。
雖然我們不創作人世間的文章,但我建議您要開始認真靜坐,從禪修中去啟發您的靈感,這樣您才會有更深入、更超人、更震撼人的見解,寫起文章來才更有創見。當然在禪修中也會得到心靈的謐靜,轉一切煩惱,去除心靈的障礙。謝謝您的mail,更祝您新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