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002.gif (10734 bytes)Exclaim.gif (1443 bytes)修心小參 --

        善惡都是自家的東西,不必喜愛或厭惡!


六十八、參問

張老師:

您好,由於網路原因,您的回信,5月在法爾中文網上看到,(我這裏只能寫,不能收),非常感謝您的回信,使我對佛學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對現在的狀況有了清楚的認識,一個月過去,還是老樣子,有時候是惡念當胸,無法排除,有時候能較好的維持善念,但對善惡的態度和觀點發生了變化,善和惡並非念頭的實質,心無常,念頭也在不停的發展與變化中,之所以有善惡的觀念,是分別心加以區別,認為它好,或者它壞,就好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如中西方文化)中成長起來的人,對相同的念頭會作出不同的善惡是非觀,善惡並不是念頭本身的實質,而是人自身的觀察出發點,再由此而產生分別心,分別它的善惡。

這樣思量,心裏會好受點,但由惡念引發產生的行為,會給他人造成切實的心理感受,能感受到痛苦,我是一個凡夫,有過痛苦的經歷與體會,這種痛苦也成為助緣激勵我學佛,雖然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可是行為的當下會給人造成痛苦,儘管這種痛苦是無常的,不會停留不變,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學佛者應保持菩提心,儘量地不去傷害眾生,所以有些煩惱。

對於佛學抱有很大的尊敬與信仰,人身難得,希望能以此難得的人身,無論佛學上,還是在世間法上,都能做出有意義的事。自己學佛一直都是自學自修,並無一定的程式,也不知具體應從什麼地方入手,主要是看看書,持持咒(因為皈依的師父是密宗的)上網流覽一下各個佛教網上的資訊和資料。但一路走來正如老師所說,自己也覺得是有點遇魔境了。能得老師指點,萬分感謝。若能有益於同修,望公開。
                                          
2008年5月15日

                                                                                                                
師答:       

智樂大德:

阿彌陀佛!2008515mail收悉,此mail是拖了近8個月,現在才重開始回mail,也許我們上網時,您才能看得到此mail。現在您所談的回答如下。

1.     對現在的狀況有了清楚的認識,一個月過去,還是老樣子,有時候是惡念當胸,無法排除,有時候能較好的維持善念,但對善惡的態度和觀點發生了變化,善和惡並非念頭的實質,心無常,念頭也在不停的發展與變化中,之所以有善惡的觀念,是分別心加以區別,認為它好,或者它壞,就好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如中西方文化)中成長起來的人,對相同的念頭會作出不同的善惡是非觀,善惡並不是念頭本身的實質,而是人自身的觀察出發點,再由此而產生分別心,分別它的善惡。您總算是開竅了,法本無善惡,是自心強分別,始產生善惡感,罪惡感。心是隨時每分每秒都在變化的,也都是虛幻不實在的,無知者就會執取為真,善念就說是好的,惡念就說是不好的,其實善惡念都是您家裡的東西,既然是自家的東西,還沒有能夠清淨前,好壞都是一樣的,要好好如實悟知,那就不必要害怕、擔憂了。可惜某些不學佛法者,有此等心念時,就會驚恐不安,到最後得失眠症、憂鬱症,因此而進入醫院的,這豈不是很冤枉嗎?

2.     這樣思量,心裏會好受點,但由惡念引發產生的行為,會給他人造成切實的心理感受,能感受到痛苦,我是一個凡夫,有過痛苦的經歷與體會,這種痛苦也成為助緣激勵我學佛,雖然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可是行為的當下會給人造成痛苦,儘管這種痛苦是無常的,不會停留不變,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佛學者應保持菩提心,儘量地不去傷害眾生,所以有些煩惱。您的思想若會出現形成您的行為,進而去影響到他人,那是自己很嚴重的習氣,應該要儘量克制、控管,不然每次做出的行為是犯錯、結惡緣,此緣會引來惡果,這就是跟人結怨了,這種果報今生、後世都是去要承受的。您的思維很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學佛者應保持菩提心,不著一切境就是菩提心,儘量地不去傷害眾生。

3.     對於佛學抱有很大的尊敬與信仰,人身難得,希望能以此難得的人身,無論佛學上,還是在世間法上,都能做出有意義的事。自己學佛一直都是自學自修,並無一定的程式,也不知具體應從什麼地方入手,主要是看看書,持持咒(因為皈依的師父是密宗的)上網流覽一下各個佛教網上的資訊和資料。但一路走來正如老師所說,自己也覺得是有點遇魔境了。能得老師指點,萬分感謝。若能有益於同修,望公開。修行無他特別處,去三結使─身見、戒禁取、疑病,淡薄三毒─貪瞋癡,去五下分結─身見、戒禁取、疑病、貪、瞋,斷五上分結─色界縛、無色界縛、掉舉心、我慢心、無明心。所以修行都是在習氣、心病,只要是在清淨自心、習氣、心病等,若是有異相現起,那是魔相,不能執取為真,這樣慢慢放下後,自性就會慢慢清淨,如此不執取善性、不執取天性,最後希望能找回佛性。謝謝您的mail。

 


[ 修心小參 ]  [ 問題小參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