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小參 --
真修行是隨時觀照自心!
三十九、參問:
尊敬的張老師,您好!
在將近半年來的郵信來往中,我從您那裏學習到了不少修心證道的法門,同時還得到您無私的教誨,這一切都讓我深感我佛慈悲,讓我有因緣結識法爾道場,也深感鼓勵。
在前一封信中,我提到我在數息時很容易出大汗,而且胸腹疼痛,老師您來信告之是因為我吸氣太猛之故。我現在已不很用力的吸氣了,也改用隨息法來數息。同時,我這一段時間看了從法而網站,也上網下載的”心經”視頻資料,我感覺很符合我以前自發的打坐方法,所以我現在參照“心經”在修心。在這個過程中,我碰到了一些疑問,請老師指導:
一、自從上次老師指出修心無處不在,處處修,處處觀以後,我現在上班、下班、做事之餘儘量觀照自性,不隨境走,不隨緣起。現在做的不是很好,但我會堅持下去。
二、我現在在修“心經”中的“觀自在菩薩”這一句話中的“觀”字,在打坐時擺好色身後呼吸隨息,觀照自性,有妄想和念頭我都讓它慢慢過去,前幾天妄想和念頭多得不得了,什麼希奇古怪的想法都有,比我做事休息時的雜念還要多,而且腿也維持不了多久,大概二三十分鐘就酸痛要命。不過有一點我做的很好,就是我只要一上坐,很快就能忘掉色身的束縛,心感覺不到身體影響,不過身體的疼痛、響動我還是很清楚感覺到的,我不知道怎麼說這種感覺,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有了這種感覺,反正我身體再疼痛不堪,我心一點也不受影響,如果我想忘掉疼痛也就忘了,但我害怕對身體關節不好,所以我只要感到疼痛了,就下坐了。但特別的是今天早上,我一起床就打坐修心,發現突然間腿一點也不疼了,就象平時坐著的感覺一樣,很自然、舒服。我觀照自性也很快就進去了,雜念少了很多,後來我擔心上班遲到,所以還是早點下坐了。
三、說了很多,還沒說疑問,因為我很想老師能知道我現在的狀況。我現在的疑問是關於隨息法的,老師您說過,數息時可用隨息法,但要正精進。我想問:隨息時是不是呼吸自然,如你平時一般,那麼與呼之盡,吸之盡的正精進矛不矛盾?正精進是不是說在你自然呼吸的情況下吸之盡吐之盡?如果我在隨息的同時能不能觀照自性呢?我現在就是呼吸調好以後就不管它,然後在一念以盡,後念未起時觀照自性,這樣做可不可以?
謝謝老師指導!此致敬禮 王xx
師答:
王大德:
阿彌陀佛!5月23日mail收悉,因事情繁忙,未能即時回函,尚請見諒。所提問題回答如下。
1. 自從上次老師指出修心無處不在,處處修,處處觀以後,我現在上班、下班、做事之餘儘量觀照自性,不隨境走,不隨緣起。現在做的不是很好,但我會堅持下去。初學者觀心還是很用力在攝此心,若是心眼有點開的,自己就能以覺知心隨時觀照與日常人事物中接觸時起什麼心念、習氣,從這反應可知自己還有什麼心病,以後要讓它慢慢不起,這樣才是真的在 修心。當然平時攝受它,不讓它亂動,有助於以後心眼開後,真心現起時能自在地管住這妄想、惡習的邪真如性。
2. 我現在在修“心經”中的“觀自在菩薩”這一句話中的“觀”字,在打坐時擺好色身後呼吸隨息,觀照自性,有妄想和念頭我都讓它慢慢過去,前幾天妄想和念頭多得不得了,什麼希奇古怪的想法都有,比我做事休息時的雜念還要多,而且腿也維持不了多久,大概二三十分鐘就酸痛要命。不過有一點我做的很好,就是我只要一上坐,很快就能忘掉色身的束縛,心感覺不到身體影響,不過身體的疼痛、響動我還是很清楚感覺到的,我不知道怎麼說這種感覺,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有了這種感覺,反正我身體再疼痛不堪,我心一點也不受影響,如果我想忘掉疼痛也就忘了,但我害怕對身體關節不好,所以我只要感到疼痛了,就下坐了。但特別的是今天早上,我一起床就打坐修心,發現突然間腿一點也不疼了,就象平時坐著的感覺一樣,很自然、舒服。我觀照自性也很快就進去了,雜念少了很多,後來我擔心上班遲到,所以還是早點下坐了。用功的方法很好,這是真心初步與妄心分離的現象,覺知心能體知身體疼痛、妄想念起念滅,念起於何處,念滅於何處,這樣常觀照不失覺知,天天生活中就能自在如意地攝心。以後心眼打開時,就能得心應手地控制它了,不會再受惡習所迷惑,一覺而後又迷失了。雖然腳痛與您真我無關,但不要一次進步太多時間,設定每日有5~10分鐘的增加就可以了,躁進反而會傷身體的,您顧慮得對,但沒有進步也不好,只是浪費時間而已。
3. 說了很多,還沒說疑問,因為我很想老師能知道我現在的狀況。我現在的疑問是關於隨息法的,老師您說過,數息時可用隨息法,但要正精進。我想問:隨息時是不是呼吸自然,如你平時一般,那麼與呼之盡,吸之盡的正精進矛不矛盾?正精進是不是說在你自然呼吸的情況下吸之盡吐之盡?如果我在隨息的同時能不能觀照自性呢?我現在就是呼吸調好以後就不管它,然後在一念以盡,後念未起時觀照自性,這樣做可不可以?您還是沒有搞懂正精進之意義,正精進是一口氣有多長,要能吸滿、吐盡。數息法與隨息法本來在呼 吸上是無差別,只是初學者用數息法為了要攝心,所以一口氣吸滿、吐盡就數一、二、…。隨息法因心已能控制,不會再胡思亂想,所以每吸滿、吐盡就不用再數一、二,其實兩者吸氣、吐氣並沒有什麼大不同的。您的毛病是在吸氣吸得太過份、太用力,所以造成負作用,您只要呼吸時,不要故意加力道,讓自己自然吸滿、吐盡,動作非常緩慢、安穩、適度即可。若不這樣正精進用功,與一般人有呼吸、沒呼吸的一樣用功,就不會有更大的境界產生。另外,呼吸與觀照自性是不衝突的,慢慢您會發現有好幾個心可以同時起用,到那時您也不用覺得奇怪。謝謝您的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