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小參 --
問要如何修才能更精進?
三十六、參問:
師父您好:
菩薩之所以成為菩薩,其中之一個善根就是精進,聖賢之所以成聖賢就是不二過。我在學習的過程最大毛病就是不夠精進,請問師父!要如何在學習課業及學佛的過程能精進不退? 弟子 呂 敬上
師答:
呂大德:
阿彌陀佛!9月4日mail收悉,也謝謝您寄一把印度香過來供養諸佛菩薩。這次來mail提及精進問題,可喜您已能注意此很好的問題,此問題有大有小、可大可小,大者謂菩薩的精進,小者謂小乘自我解脫的精進,此問題已顯示在世尊清淨法身所流露出來的所有契經中。現在把經典先擺在一邊,先來說明小乘或一般未行菩薩道人的精進問題。
一般人不能思維何為精進?以為天天持咒千百次即是精進,或每日誦經數小時即是精進,或能打坐兩小時、四小時、六小時即是精進,這是修行助緣的善因培養而已,不是真正的精進。修行第一先斷自己惡習、粗習、微習,若有警覺惡習、粗習起現行,當要能控制之,久而久之,惡習、粗習轉微,再化弱而不起。如何做到惡習、粗習的控制,若是心眼初步有開,達初禪境界時,自己起心動念都能覺得,同時覺知心猛利,不與此妄習心相應,則此惡習、粗習心無根,自然就會消失下去。
如何面緣而用功?(1)此妄習心若是無緣而起,譬如說見怪一個人,此人不在面前,您還有此厭惡心起現行,這是您的種子習氣,當要警覺反省,轉自己惡習種子,譬如說用呵責、壓制,若是不行時即用疏導、安慰自念,使之平息。(2)當有實際因緣來時,不管人事物來到面前時,於應對中要能無惡習心出現,若有邪心邪術起,即要馬上警覺,惱怒眾生心不能犯,要壓制自己心念或閉嘴。若做不到,壓抑不住自己念頭、習氣,因為好講話、好發洩,因而導致惱怒眾生,此眾生往後加諸於您的果報現象(反彈回來),您要坦然承受,不要再怪人家,這是因緣果報現實。(3)若無因緣,隨時觀照此心、照護此心,不要胡思亂想,安住於空無、寂靜中,培養自己的禪定力。如此若有非人眾生,起心動念,您即能分辨主賓念頭,才不會把客邪念當是自我心念,認賊為父。(4)這樣保任,讓自性無有善惡、對錯、順逆之種種分別,慢慢讓您的平等性現起,以後面對順逆情境都能安住於禪定中,這是最最重要的修行事。以上是自修自利的部份,做得好,有初步的空證時,就能慢慢轉入菩薩行,也就是進一步來歷練自己證得的功夫,是否真實,要能受得了眾生的考驗,而不退失菩提心,這才是真正的禪定,也就是般若智慧才具足。
現在來談大乘菩薩的精進,在《大乘理趣六波羅蜜經》中,世尊云:「復次,慈氏菩薩摩訶薩,有四種精進。云何為四?(1)所謂未生不善,能令不生。(2)已起不善,速令除滅。(3)未生之善,當令速生。(4)已起之善能令增長。慈氏當知此即菩薩摩訶薩四種精進。」本段經文前第一、二項為自利,不善則速滅除之,此在一般自修自利時就較容易修,只管住自己的念頭、習氣就好了。第三、四項是行菩薩道要度眾生之善行,善念增長即精進,遇困難回到空、無,自守無煩惱心,這樣就是退轉。
菩薩自修自利後,若再加上去要度眾生,眾生無明種種言行、種種惡習顯示,不管對您或對別人,是有必要加以矯正的,但一矯正必遭到誤解、見怪等等。菩薩自修時可以用不理不睬,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使自己自在無礙,這本無問題。現在您要與眾生攪和,要轉他們的惡習,就要用點心力與其周旋,周旋中又無自己習氣發起,這樣才可印證自己微習有無,貪、瞋、癡三毒殘遺多少?娑婆世界眾生頑劣,連釋迦牟尼佛剛證悟大道理時,都說眾生頑劣,不足習此解脫大法,曾想入滅,後來經梵天王等懇請,不違當初發菩提心時之本誓,要度盡一切眾生之本願,這樣後來才又留住世間度化。所以菩薩力劣,比於世尊如幾千億恆河沙須彌之一毛,智慧少之又少,以此能力要度化眾生更難,所以精進與退轉,常是菩薩心裡的痛。
再來看《大乘理趣六波羅蜜經》中,世尊所教導的,何謂菩薩的精進:「爾時薄伽梵,說是安忍波羅蜜多已。時慈氏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聖世尊!已說安忍波羅蜜多,應當廣說精進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應云何住?云何降伏?云何修行?云何圓滿精進波羅蜜多?唯願世尊分別廣說。爾時薄伽梵,告慈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所謂修餘五種波羅蜜多,皆精進力而能成就。精進波羅蜜多謂身口意,此三善業皆因精進方得發生,於三業中意業最勝。菩薩摩訶薩修習意業有二種心:一者精進、二者退轉。所謂發起菩提心是精進,止息菩提心是退轉。云何發起?於諸有情起大悲故。云何止息,住我空故。云何發起?攝取一切眾生故。云何止息捨一切眾生故。云何發起於生死中無疲倦故。云何止息求出三界故。云何發起?一切悉捨(施)故。云何止息?輕心不施故。云何發起?堅持淨戒故。云何止息,毀犯禁戒故。云何發起?善住安忍故。云何止息?不修忍辱故。云何發起?修集善根故。云何止息?懈怠懶惰故。云何發起?住禪定故。云何止息?心散亂故。云何發起智慧相應故。云何止息無明相應故。云何發起多聞善說故。云何止息不聞正法故。云何發起積集智慧故。云何止息取相分別故。云何發起觀蘊如幻故。云何止息?於蘊生厭故。云何發起?知處如夢故。云何止息?永滅根境故。云何發起?觀界無生故。云何止息?滅身滅智故。云何發起?增長梵行故。云何止息?捨實智慧故。云何發起?五通自在故。云何止息?厭離有漏故。云何發起?正觀念處故。云何止息?不修念住故。云何發起?正斷相應故。云何止息?不行正斷故。云何發起?神足自在故。云何止息?神足不具故。云何發起?勤習五根故。云何止息?不增五根故。云何發起?樂修五力故。云何止息?不修五力故。云何發起?圓滿覺支故。云何止息?不具七覺故。云何發起?勤修正道故。云何止息?不修八正故。云何發起?修奢摩他故。云何止息?不善修止故。云何發起?正觀緣生故。云何止息?厭患緣生故。云何發起?聞所未聞故。云何止息?以有所聞故。云何發起?以戒嚴身故。云何止息?厭患蘊身故。云何發起?辯說無礙故。云何止息?無學默然故。云何發起?修習三解脫門故。云何止息?不修三解脫門故。云何發起?降伏魔怨故。云何止息?樂著涅槃故。云何發起?善修方便故。云何止息?愛樂寂靜故。云何發起?進求不息故。云何止息?所作已辦故。云何發起?了俗諦故。云何止息?證滅諦故。佛告慈氏:如是種種精進行法,皆精進力而能圓滿無增無減,方能利益一切眾生,所以者何,以能遠離一切相故,皆由智力而能圓滿精進波羅蜜多。云何菩薩摩訶薩修習事業?所謂修習大慈大悲不捨有為,證真無為不退不轉,乃至無上正等菩提。慈氏當知,此即菩薩摩訶薩,意業清淨精進波羅蜜多。復次,慈氏菩薩摩訶薩,有四種精進。云何為四,所謂未生不善能令不生,已起不善速令除滅,未生之善當令速生,已起之善能令增長。慈氏當知,此即菩薩摩訶薩四種精進,若無此四,云何圓滿精進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所起精進,乃至布施、持戒、安忍、精進,難捨能捨,難作能作,如是種種難事,精勤勇猛心無懈倦,所修勝行,一切諸天、釋梵、護世,所不能作。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廣度眾生,出生死海而無度相,皆精進力之所成辦,是則名為精進波羅蜜多。」
由上述經典能讓您知道佛法無邊,一個人的境界不同,所謂的精進義涵就不同,光精進就有大小之分,要先修小乘之精進,始能入大乘菩薩之精進。若無小乘定力之證,就跨入大乘度眾智慧之精進,可能自己就會被眾生業力所埋沒而沉淪。所以當自修自利有成後,始得轉入修大乘菩薩的精進,此精進是悉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波羅蜜。您雖僅言要如何精進,契經云:同時修布施、持戒、忍辱、禪定、般若等五波羅蜜,就是菩薩的精進。菩薩的精進建立在度化一切眾生上,若不度化度一切眾生,僅修自己解脫,控制自性不造業,不為業緣感召而脫黏,那是小乘自我的修證路徑。
至於菩薩如何自在地度化眾生?當菩薩獲得三三昧(空、無願、無相)後,有點定力時,就要轉入陀羅尼門,修習一切如來、大菩薩的咒語,以如來清淨法身為依怙,身口意三密合一,用此來利益一切群生,這又是一門很深的課程,邪知邪見心不淨者,不是真佛弟子,當然不能有機緣得進入陀羅尼門修習。謝謝您的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