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055.gif (23008 bytes) 法爾健康小撇步(2)
                 --耳鳴、重聽的簡易自我療法!(1)

版權宣示: 本單元是張老師的精心傑作,歡迎上網者載錄自用,但若要轉載刊登或出版,均需取得張老師的同意。

一、耳鳴、重聽發生現象

耳鳴綿綿不休的耳內鳴聲,有時聲音由腦部發起,自覺腦中有音聲鳴響的症狀,是謂腦鳴,如此惡化下去會妨礙正常聽覺而使人聽力減退,形成重聽,也會影響人的腦部功能讓人產生失眠、健忘。所以一旦發現耳鳴、腦鳴,就應積極處理,以免將來失聰之苦。

 

二、耳鳴、重聽的病因

耳鳴與重聽,起因由外耳、中耳、內耳及聽神經及腦的某一部位產生障礙,即聽覺系統受到某些異常的刺激而發病的。當然各人情況不同,當依病狀而採取不同處理方法。

中醫師認為耳鳴與重聽,是因長期飲食、起居異常,以及受外在環境壓力的影響,導致臟腑或氣血失調而形成的。臨床常見的證候為肝膽火熱、腎經虧損及氣血瘀阻等三者。一者屬肝膽火熱者,左耳聲音較響,此應與情緒、壓力等有關,長期鬱怒後發生,或發生鬱怒後更加重,此症多見於情緒緊張、煩躁鬱怒之人。二者屬腎精虧損者,右耳聲音較響,多見於用腦過度、縱慾腎虧等病患。三者屬氣血氣瘀阻不順者,有可能左右皆鳴,或僅鳴一邊,若打電腦、抓滑 鼠者,多見於發生在右邊,除非您是用左手抓老鼠者。

 

三、治療方法

()肝鬱、腎傷者

應找中醫師來治療,聽力衰退可以依症狀、體質,考慮小柴胡湯、大柴胡湯、苓桂味甘湯、三黃瀉心湯、防風通聖散。耳鳴者可考慮苓桂朮甘湯、苓桂味甘湯、茯苓散、當歸芍藥散、三黃瀉心湯、防風通聖散、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柴胡姜桂湯、小柴胡湯、大柴胡湯、八味丸、炙甘草湯、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等。腎虛者要考慮右歸丸、左歸丸、八珍湯、骨質增生丸、溫腎湯等,古方以耳聾左磁丸最受推薦。

()維生素營養療法   

本人曾於2002825日在「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研討會」中指出耳鳴有時不是一種病態,我們腦組織細胞中,有某一部份儲存今生所熏習的種子,如念佛、念咒聲音、唱歌的聲音,當儲存入阿賴耶識後,俟修行者的氣脈強時,或勞累時,此種聲音即現起。初機時是吵雜、無意義的微音,當氣機再旺盛時,清楚的心念佛聲即現起,一句一句的清楚得很,此即是古僧大德所說的不念而心自唸,就說是「心唸」吧!無知者會說是幻聽。筆者有時遇事情繁多勞累時,或旅行中勞苦而產生的耳鳴,此種心聲的唸佛聲即出現,我的處理方法是兩顆高單位的維生素B12(1,000 ug)與鮮牛乳喝下,不到10分鐘聲音即止,即能安然入睡。為何要讓維生素B12與牛奶一起吃喝下,因牛乳中的鈣質可幫助維生素B12的吸收快速地進行。

每個年紀大的人多少都會有耳鳴,身體躺下來要睡時,就可清楚地聽到其或大或小的聲音,依身體勞累程度而定,修行人依真氣強弱而定。當只是微細聲音時,應不會影響睡眠,要適應能不理它而入睡。若真的太吵雜而不能入睡,就要吃維生素B12(1,000ug)B6(200mg)1~3mg褪黑激素(melatonin)、纈草(valerian)1,000mg,或者再加1,000mg泛酸(pantothenic acid),這樣應即刻能入睡,若白天耳鳴聲音很大,影響起居生活、工作,也可以如此處理,當然褪黑激素、纈草兩者不能吃,因那是幫助睡眠的。若不是因修行因素所引起的耳鳴,還是要從根本著手,多補充上述所提到的營養素及用相關的食療法等處理治療。

 

()拍手通血氣治療耳鳴

  屬血氣瘀阻不順者,都是過勞族,因每天不得不工作,常用固定姿勢,或常在電腦前抓滑鼠。若屬於此型者,不必假借醫師,自己就是醫師,不用花冤枉錢又花時間。當耳鳴現起時,用雙手掌心對拍500 ~ 1,000下,您會發現當您拍到300 ~ 400百下時已沒有聲音了,當然此等血氣不順者再發率是百分百,所以只得天天拍手了。拍手功是前屏東師範學院侯秋東老師所創,但治療耳鳴不一定要照其拍打方法拍打,得此毛病者大多是勤奮族,沒有很多時間花在長時間拍手上,所以一秒鐘要能拍三下為原則,所以要拍五百、千下,是數分鐘的時間而已,既經濟(指時間)又有效。

我還建議拍手要正、反面都拍,也就是兩手手掌心對拍後,兩手食指到尾指四指平放手掌心處,注意要放平整,然後兩手背對拍數百下。手掌心對拍是通手三陰(肺、心、心包絡)經絡,手指背對拍是通手三陽(大腸、小腸、三焦)經絡。只要血氣通後,耳鳴頻率、聲音馬上改變,最後耳鳴歸於寂靜。當然您又要工作了,血氣又會不通,耳鳴又會再發起,那只有固定一、二小時強迫自己拍拍手了。記得下班時,開車、騎機車在等紅燈時,要趕快利用時間來拍拍手。在 汽車內可正、反拍都做,若騎機車那就僅做反拍,不然您會吵到旁邊的騎車族。血氣不通耳鳴者,睡覺時因身體都不動,血氣也會再阻塞,所以睡眠中耳鳴也會再現起,記得睡前也不能忘記要拍拍手喔。(完結)

 


[ 法爾健康小撇步 ] [ 健康教室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