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理念--補益類中藥簡介(30)
補血類中藥---附子(2-2)
十三、方例
1.麻黃附子甘草湯
治少陰傷寒(初得二、三日,脈微細,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
處方:麻黃(去節)二兩、甘草(炙)二兩、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作法:先煮麻黃去沫,再加入其餘二藥,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發微汗。
2.麻黃附子細辛湯
治罪少陰發熱(少陰病初得,反發熱而脈沉)。
處方:麻黃(去節)二兩、附子(炮)去皮一枚、細辛二兩,水一鬥。
作法:先煮麻黃去沫,再加入其餘二藥,煮汁成三長,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發微汗。
3.脈四逆湯
治少陰下利(下得清穀,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不惡寒,反而面赤,或腹痛,或幹嘔,或咽痛)。
處方:大附子一個(去皮,切成片)、甘草(炙)二兩、乾薑三兩,加不沽升,煮成一升,分兩次溫服,脈出現即愈。
加減方:面赤,加蔥九根;腹痛,加芍藥二兩;乾嘔,加生薑二兩;咽痛,加桔梗一兩;利止,而脈不出,加人參二兩。
4.芍藥甘草附子湯
治陰病惡寒(傷寒已發汗,不解,反惡寒,是體虛的現象)。
處方:芍藥三兩、甘草(炙)三兩、附子(炮,去皮)一枚,加水五公升,煮成一升五合。分次服下。
5.霹靂散
治陰盛格陽(病人躁熱面飲水、脈沉、手足厥逆)。
處方:用大附子一枚,燒存性,研為末,蜜水調服。逼散寒氣後使熱氣上升,汗出乃愈。
6.五生飲
治中風痰厥(昏不積壓人,口眼歪斜)。
處方:用生川烏頭、生附子,都去掉皮臍,各取半兩,和生南星一兩,生木香二錢五分。
作法:各藥混合後,每取五錢,加生薑十片、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
7. 腳氣腫痛
處方:用黑附子一個(生,去皮臍),研為末,加生薑汁調成膏塗腫痛處。藥幹再塗,到腫消為止。
8.牙痛
處方:用附子一兩(燒灰)、枯礬一分,共研為末,擦牙。
又方:川烏頭、川附子,生三匣麵糊成丸子,如小豆在。每次以制包一丸咬口中,又方:用炮附子末納牙孔中,痛乃止。
9.虛寒腰痛
處方:用鹿茸(去毛,酥炙微黃)、附子(炮,去皮臍)各二兩,鹽花三分,共三工業區末,加棗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
10.寒熱瘧疾
處方:用附子一枚重五錢者,裹在面中火煨,然後去面,加人參、丹砂各一錢,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未發病前連進三服。如藥有效,則有嘔吐現象或身體有麻木感覺,否則次日須再次服藥。
11.陽虛吐血
處方:用生地黃一斤,搗成汁,加酒少許。另以熟附子一兩半,去皮臍,切成片,放入地黃汁內,石器中煮成膏,取出附片焙乾,同山藥三兩研為末,再以膏調末成為丸子,如梧子大。
用法: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
12.白濁
處方:用熟附子研為末。每服二錢,加薑三片、水一碗煮至六成
用法:溫服。
13.月經不調
處方:用熟附子(去皮)當歸等分。
用法:每服三錢,水煎服。
14.疔瘡腫痛
處方:用醋和附子末。
用法:塗患處。藥幹再塗。
15.手足凍裂
處方:用附子去皮,研為末。
用法:適量以水、麵調塗,有效。
16.附子理中湯
處方:白朮2.2g、人參1.1g、乾薑1.1g、炙甘草1.1g、炮附子0.5g。
功能:袪寒益氣,健中除濕。
主治:脾胃虛寒,飲食不化,四肢厥冷,腸鳴腹痛,霍亂吐痢,體冷微汗,嘔吐泄瀉,轉筋疼痛。及一切沉寒痼冷。
應用:慢性胃腸炎,胃弛緩,胃潰瘍,胃下垂,噁心嘔吐,腹痛瀉痢。神經麻痺,胸痺痞滿,多痰涎沫,四肢無力。
加減方:
1.虛寒痼冷:加肉桂、蒼朮。
2.嘔吐痰飲:加半夏、茯苓。
3.霍亂瀉痢:加黃連、枳實。
4.痰飲食積:合胃苓湯。
用法: 食後溫服。
17.附子理中丸
處方:附子(制)100g、黨參200g、白術(炒)150g、乾薑100g、甘草100g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或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大蜜丸;氣微,味微甜而辛辣。
功能與主治:溫中健脾。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
用法與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規格:大蜜丸每丸重9g
注意事項:忌食生冷食物。孕婦忌服。
18.附子白朮湯方
處方:白朮四兩、大棗十二枚、甘草(炙)二兩、生薑二兩、附子三枚(炮去皮,四破)
作法:右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溫分三服。
效用:初一服,其人身如痺,半日許,複服之都盡。其人如冒狀者,勿怪。此以附子、朮並走皮中,逐水氣未除,故使人如冒狀也。本雲附子一枚,今加之二枚,名附子湯。
禁忌:蔥、豬肉、菘菜、海藻、桃李、雀肉等。
19.真武湯(治心臟衰弱)
處方:茯苓9g、芍藥9g、白朮6g、生薑(切)9g、附子5g(炮)。
製法:上五味,以水800ml,煮取300ml,去滓。
服用:每次溫服100ml,日3服。
應用:若咳者,加五味子,細辛,乾薑各3g;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痢者,去芍藥,加乾薑6g;若嘔者,去附子,生薑加重至15g。
效用:脾腎陽衰,水氣內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痢,或肢體浮腫,苔白不渴;太陽病發汗,汗出火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振振欲擗地者,現用於肝性,腎性,心性水腫,耳源性眩暈,慢性結腸炎等屬於脾腎陽虛者。
說明:真武湯原方組合是最佳配伍,能顯著提高心衰的心肌收縮力,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氧供應.促進血液循環,而對心肌耗氧量和傳導系統無明顯影響。
20.四逆湯
處方:甘草6g(炙) 乾薑4.5g 附子10g(生用)
製法:上三味,以水600ml,煮取240ml,去滓,分二次溫服。強人可將附子與乾薑加倍。
功效:少陰病,四肢厥逆,惡寒躑臥,嘔吐腹痛,下利清穀,神衰欲寐;以及太陽病誤汗亡陽,脈沉遲微細者.現用於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急性胃腸炎吐瀉失水,以及急性病大汗出而見虛脫者。
21.附子黃芪葶藶湯 (咳嗽氣喘)(中國驗方全書)
處方:生黃芪10g、熟附子6g、葶藶子l0g、牡荊子6g、檳榔l0g、青皮l0g、陳皮l0g、仙茅6g、生大黃6g。
適證:肺心病。症見咳嗽氣喘、怯寒肢冷,平時易感冒,唇舌黯,苔白膩,脈細弦滑。
說明:附子黃芪葶藶湯適宜肺腎陽虛、痰瘀內阻者。方中附子、仙茅溫陽補腎,化氣行水;黃芪補氣;葶藶子、青皮、陳皮行氣化痰瀉肺;檳榔破氣祛濁;牡荊子化痰理氣:大黃瀉下濕濁,諸藥合用有溫陽補氣、行氣化痰之功。
22.眩暈
處方:附子15g、白朮(搗)30g、白芍50g、茯苓50g,生薑50 ~100g。
製法:以水1750ml,先煎附子40分鐘以上,再入他藥,煎至500ml。
服用:分3次飯前服,1日服完。
說明:重症嘔吐不止者,去附子,加重生薑至100 ~150g。小便頻數者去茯苓。治療眩暈病162例,男35例,女127例。
療效:痊癒:諸症消除,1年半發作;好轉:眩暈減其大半,在半年內有時發作,但較前為輕;無效:諸症末減。
結果:痊癒102例(63%),好轉35例(22%),無效25例(15%),總有效率為85%。
23.慢性腎功能衰竭
本方加減:附片,茯苓,白朮,白芍,西洋參,澤瀉,懷牛膝,黃連,蘇葉,豬苓.隨症加減。
製法:水煎服。
服用:每日1劑。
治療:慢性腎衰12例.結果:臨床緩解3例,顯效5例,有效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83.33%.實驗結果發現該方能提高實驗動物的攝食量,增加尿量,降低BUN、Scr,在調節電解質和氨基酸代謝平衡方面皆有明顯作用。
24.經閉
本方加味:附子15g,乾薑10g,肉蓯蓉15g,茯苓15g,白朮15g,桃仁15g,白芍15g。
製法:水煎服。
治療:腎陽虛經閉60例.診斷標準:已婚或未婚成年女子,月經週期已經建立之後又續發閉經在3個月以上,並有明顯腎陽虛症狀者.妊娠.授乳期經閉以及青春期.更年期經閉者不在此列.結果:自覺症狀消失,月經復潮且週期正常持續達3個月以上,為臨床治癒,共54例;月經雖已復潮,但量少週期不準,自覺症狀未完全消失,為有效,共4例;自覺症狀無改變,月經未復潮,為無效,共2例;總有效率為96.6%.
25.桂枝附子湯
藥方:桂枝(去皮)四兩、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三枚、甘草(炙)二兩、生薑(切)三兩、大棗(擘)十二枚
製法: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十四、藥膳
1.附子黑豆燜肉
主料:肉500克,熟附子15克,黑豆30克
輔料:生薑10克,蔥10克
調料/醃料:花生油20克,鹽6克,味精2克,胡椒粉少許,紹酒2克,濕生粉適量,麻油2克
製作:
(1)肉切成塊,熟附子洗淨,黑豆泡透,生薑去皮拍爛,蔥切成段。
(2)鍋內燒油,放入生薑、蔥熗香鍋,下肉塊,攢入紹興酒,用中火炒至乾水。
(3)然後注入清水燒開,加入熟附子、黑豆,用中火燜至肉快爛,調入鹽、味精、胡椒粉,燜透,用濕生粉勾芡,淋入麻油即可入碟。
膳效:附子能溫腎助陽。
(全部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