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在免疫學理簡介(上)
壹、前言
中醫學是一種有形與無形生理學科學,對自體無形功能無知者,常謂中醫不科學,若也能親自去體會宇宙現象本能縮入一人體或動物體中,則您將感嘆中醫之理論精湛龐博,更能以此學術來利益自身與諸多家畜動物。有鑑於時下動物疾病頻繁,諸獸醫僅能以疫苗來圍堵豬病。若能學知中醫藥,用此統合協調的中醫藥理論來誘發動物體內免疫系統,時時添加中草藥於飼料中,使動物體免疫功能久遠而強大,則疫病當可如意地控制,達事半功倍也。
貳、中醫八綱的統帥─陰陽論說
陰陽是一抽象名詞,凡自然界事物均含有相對的兩方面。故一切事象如活動的、興奮的、明顯的、在外的、向上的、前進的、氣體的、無形的、機能的、熱的、光亮的、剛強的、積極的事物,均屬於陽性;相反的,若一切事物如沉靜的、抑制的、隱晦的、在內的、向下的、後退的、有形的、實質的、冷的、暗的、柔弱的、消極的事物,均屬於陰性。利用此事象的特性,就能研判其陰陽而加以應用。
就動物體來說,背為陽、腹為陰,外為陽、內為陰,腑為陽、臟為陰;另在家畜體而言,胸腹部本屬於陰,又因胸在膈前屬陽,腹在膈後屬陰。五臟在內為陰,六腑在外為陽。又同屬陰的五臟,根據其性能又分為陽臟(心、肺在上)和陰臟(肝、脾、腎在下)。另外對作用功能而言,具有溫熙作用的功能者為陽、具有滋潤作用的物質為陰。同時上言及肝屬陰臟,但肝位於腹內,其實質屬陰,但肝氣主升,其性疏泄而功能屬陽,故肝為陰中之陽。由此可知,各種事物均可以分陰陽兩類,每一種事物又可分為陰陽兩個分面,同時該事物中陰或陽的任何一方還可再分陰陽。
一、陰陽四特性─相對、互根、消長、轉化
陰陽的對立、互根、消長和轉化,是陰陽學說的基本理論,闡述宇宙現象及動物體之正常運轉法則,若失此準則,即有不正常現象發生,是謂病態。陰陽四種特性間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繫、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的,在臨床上應能靈活運用。
(一)、陰陽對立性
陰陽學說主要涵蓋著陰陽三特性,其三特性為相對性、轉化性與統一性。陰陽相對性是指一切事物都存在著陰陽互相排斥、鬥爭,終於達到制約的功用,使宇宙萬象或動物體體內相協調。以氣象言,夏季熱而屬陽,但夏至以後,陰氣隨之而生,用以制約暑熱之陽;冬季寒盛屬陰,但冬至以後,陽氣隨之而生,用以制約嚴寒之陰。因為陰陽互相對立、鬥爭、制約等作用,保證萬物間的平衡發展。人體或畜體的健康也是由於體內陰陽對立、鬥爭、制約,而達其相對平衡的狀態;而人體或畜體的陰陽主要在十二陰陽經絡之調節,如果出現陰陽一方偏盛或偏衰,就會導至病證之發生。故人體或畜體中的陰陽相對性中,會經協調而達成統一的。例如胃是有實質的事物屬於陰,而胃的消化功能是無形的、是機能的,屬於陽。胃(陰)與其消化功能(陽),雖是陰陽相對的,但一分離即不能成就消化作用。故兩者陰陽是相對,但是經常在進行協調、統一之功能。
(二)、陰陽互根─陰出於陽、陽出於陰
陰陽既對立又互相依存,主要表現在二種情況:一為陰陽任何一方不能單獨存在,任一方必以另一方的存在做前提;如上為陽,下為陰。若無下陰存在,即無所謂陽。二為陰陽互相滋生,例如吾人經脈的循環次第來說,手陽明大腸經(陽)賡續於手太陰肺經(陰);又如家畜體內的營養物質屬陰,功能活動屬陽,但要發揮功能活動(陽),要有營養物質作為能源,同時營養物質又需要功能活動來攝取補充,此現象可充分說明陰陽互根性。
(三)、陰陽消長─陰陽的量變
陰陽在相互對立、依存的情況下,不斷地在進行陰消陽長或陽消陰長的變化過程,如畜體的各種活動(陽)的產生,必須消耗一定的營養物質(陰),此種過程即是陰消陽長;同樣地,各種營養物質的化生,又需要消耗一定的功能活動,此種情況是為陽消陰長。在正常的範圍內的陰陽消長變化屬於生理活動,如果陰陽消長太過,陰陽失去相對平衡,則屬於病理活動的現象。
(四)、陰陽轉化─陰陽消長的過程
在一定的條件下陰陽可以轉化,而此轉化的過程屬於質變,非如陰陽消長的量變。如手太陰肺經陰氣極盛而由陽氣承接,故接續手陽明大腸經脈,此即所謂的”重陰必陽,重陽必陰”的道理,如此正常經絡運行不止。所謂”陰陽不調是謂病”,若是不正常的陰陽轉化,則是”寒極生熱,熱極生寒”的病態。如家畜外感風寒,出現耳鼻發涼、肌肉顫抖等現象(屬陰証),但如果寒邪入裡郁久化熱,則出現口乾舌紅、氣粗等熱象(屬陽証),此即是陰轉化為陽。相反地,家畜由於持久熱性病(屬陽証),導致氣血兩虧,呈現體弱無力、四肢發涼等虛寒症狀(屬陰証),此現象即是陽轉化為陰。
二、五臟間協調的理論─五行相剋相生學說
五臟屬有形質的物質,亦即屬陰,陰能資生世間一切事物。除上述陰陽化生之現象運行於動物個體外,體內滋生一切現象的五臟應有調節的功能存在,此調節五臟功能的理論即是五行相生相剋學說。
五臟是肺、肝、腎、心、脾等是,各以金、木、水、火、土相應對之,此即謂五行行相。故金代表肺臟,木為肝臟,水為腎臟,火為心臟、土為脾臟。五行相生相即謂五行中相互資生助長、相互促進的意思,顯示事物有相互協同的一面。五行相生為水(腎)生木(肝)、木(肝)生火(心)、火(心)生土(脾)、土(脾)生金(肺)、金(肺)生水(腎);五行相生者是前一臟器功能正常,則其相生的下一臟器功能運轉亦能正常。其相剋性為木(肝)剋土(脾)、土(脾)剋水(腎)、水(腎)剋火(心)、火(心)剋金(肺)、金(肺)剋木(肝),五行相剋可調節五臟間功能不會過於亢進,達五臟安和之狀態。
三、五臟間失調─五行相乘相侮學說
五行相乘之”乘”即乘虛侵襲的意思,意即五行間某臟陰虛,造成某臟器功能性增長,造成相剋太過而失於正常。臟器間相剋超過正常的制約程度,是一種不正常的相剋現象。例如木(肝)氣偏亢,金(肺)不能正常加以剋制時,太過的木氣便會去乘土(脾)。意即謂某一臟器功能增強,會損及相剋的臟器;或某一臟器功能不足,則會影響相剋的臟器之功能亦不足。由五行中可知五臟互有關聯,在臟器與臟器間,需取得一平衡性,不然會造成相乘性。五臟間以相剋性來取得體內生化機能運轉的正常化,若造成相乘性則肝增肝損脾,肺增肺損肝,心增心損肺,腎增腎損心,脾增脾損腎。
五行相侮之”侮”即欺侮、持強凌弱之意,相侮是相剋的反向,是事物間關係失去協調或相平衡的另一種表現。舉例言之,通常的相剋關係是金(肺)剋木(肝),木(肝)剋土(脾)等,但當金氣不足或木氣偏亢,金不但不能剋木,木卻反過來侮金。此學說在用藥時宜注意,否則增強一臟器的功能,可能會損及另一臟器功能,長久以往會發生另一疾病。五行相生剋對開發中草藥當飼料添加劑是非常重要的,因獸醫用藥是短暫對臟器功能的影響,但飼料添加劑則是經常性的使用著,若出差錯其影響是具深且遠。
四、中醫基礎學說─八綱理念
八綱是指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等八種病症的型態,八綱雖分為八,但其間有密切關聯,例如陰陽,寒化的多屬陰,熱化的多屬陽;在裡的多屬陰,在表的多屬陽;虛性多屬陰,實性多屬陽。因此,在臨床診治上,必須由表、裡、寒、熱、虛、實之錯綜結合的情況中,進一步分析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由表入裡,由裡出表,寒熱夾雜、虛實並見等等情況來加以分析,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與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