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1Forest.gif (27539 bytes) 聽經(金剛經)聞法筆記整理報告(1)
                                                                       優婆塞戒子   吳覺生  2010.1.12


緣起:

承蒙師父在鼓勵大家多寫一些讀經報告,因此想起個人並無看太多經書。而引想起是否可將聽《金剛經》課程已近七年,是否可將筆記整理出一部份,做為拋磚引玉,能有更多各式報告提出。今拟先將有関心之作用及其應緣及有間大小乘之修法整理在一起來做對照,以便比較能使學佛者更快了觧。最後並也將第八識及七、六、五各識之間關係用圖表整理出,因為講經皆依經品順序而講,而聽課人員到最後比較沒有時間做関連性系統性之整理,故而提起筆修、筆記整理出如下部份,若能對有意了解的人有點幫助,就值得慶幸。

(附註:本報告內容之資料,參考自 師父的金剛經講文、公案篇、小參答問、耳根圓通法門、解深密經文及佛光大辭典等)

 

第八識

 

〔A〕 心有 

(1)妄心--在遍計所執性時。也為生 滅心--前念滅了,後念生起,起心動念是妄心。

(2)真心--即自性清淨心看(註一) 。是空是覺,是我們的「覺知」看(註二) ,覺知也是心的作用。若無此覺即入真正寂靜境界。真心之二種層次:一為只到依他起自性。 二為圓成實性時為真心所現。

 

〔註一〕自性清淨心:就是你對一切法不執著,也不能用一個有為法,才是最清淨。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叫最清淨覺?因為衪自性清淨心顯露,因為自性清淨心不用一法,可以面對一切因緣、十方虛空一切世界,當然還包括神通變化這一部分。

自性清淨心,這個本來不必修你就有的,人家說你現在就是佛,就是說你有清淨自性心在你的自性現面,這樣你還修嗎?要修!不是去修這個清淨自性,是修去你的妄想習氣毛病那一部分,讓菩提顯現出來。

 

〔註二〕「覺知」分

   (1)始覺--經後天之修習,漸次斷破妄染而覺知先天之心源。始覺是你依他起性的那種自性,因緣來,你開始依他起性才能相應。

   (2)本覺--是本來清淨之覺體,本覺是「空」,空可以感知一切境。(空性才是真實心) 從真心空性中起一切法相。有超覺是佛的境界。本覺是本來所具有的功能,是一種覺知世間一切相,還可以覺十方虛空一切因緣。本覺是我們的自性,本覺是圓成實性的一種境界。

(附註):本覺與始覺之思想,均各有陳義而旨趣不一。

       

覺知心之說明:覺知心或自性本是不存在的,但當外緣或內源之法生起時,覺知心才同時現起,所以無塵就無覺,有塵時覺知心同時起,兩者同時起同時滅,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您不用心,真心就不存在,用心或有外緣或起妄想,此覺知心自然同時現起。  一個覺知的心依在空性上,無事就無事,有事就可以感覺心在動,那是因緣起法了,是自性在緣動,在緣動之間又非真實,緣滅,它也沒有了。在動的一切法之間,要能做到或觀此法都是因緣法。  只要能讓覺知心常覺不迷,習氣自然無有發作的能力,這樣久而久之,習氣就會減輕、變薄,甚至於消失,這樣做就是在修行。  覺知心一空無的體。覺知也心的作用,若無此覺即入真正寂靜境界。

 

B凡聖真如有不同真如相,故真如實相 (真如與實相,同体而異名)指一切萬有之真實。我們知道真如性「這是我們自性的功用」依你修証的境界不同,會現種種不同真如的功用。初禪有初禪的真如,天性有天性的真如,人性有人性的五根六塵六識的真如等等的,四空處定也有四種不同的真如。直至三摩地三解脫門、四無所畏、四無礙辯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四無量心,五眼六神通、十八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恆住捨性、無忘失法、一切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等等,都是各有它的真如。佛是(自性真如) 完全自性清淨時。

依清淨度,還是有不同層次的真如境界。譬如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或者是四果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這四果位它現不同的真如性。須陀洹不等於初禪,因為初禪的真如比較粗淺,就是你證得四禪境界,也比不如一個須陀洹果(初果),因為他的心不清淨,雖然有四禪真如的功用,可以有五神通,但是,心地沒有清淨。有通的人心不一定清淨。所謂稍為清淨,但是不是完全清淨,如果他沒有一點點清淨,他也產生不丁神通。清淨真如,上去有聲聞四果,再上去有菩薩道,再上去是如來地,這些都是真如性所現。其清淨程度大小不同而已,要完全自性清淨時,那就是如來的境界。

由佛光大辭典得─佛性有下諸多(各經典有不同名稱)異名:又作如來性、覺性,如來藏,真如,如如,如實、法界、法性、實際、實相、如來藏、法身、佛性、自性清淨身、一心、不思議界真如之異名,大般若經舉出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與不思議界等十二名。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則舉出真如、空性、無相、實際、勝義與法界等六名。法華玄義舉出實相、妙有、真善妙色、實際、畢竟空、如如、涅槃、虛空、佛性、如來藏、中實理心、非有非無中道、第一義諦與微妙寂滅等十四名。此外,又作一如、一如法界、一法界、真如實相、真如實、真實際、真勝義諦等稱。 

 

C應緣

()應緣依因緣種類分

(1)外因緣--有實質之人、事、物(非人) 、 佛 、菩薩護法神等。

(2)內因緣--為第八識內之種子(法塵) 行陰(自然性) 不是真性反應,是妄性反應。「內緣剛開始的時候會現 定格,再進一步後定格就會變為連續 一格一格出來,這就為宿命通之可依此而觀知」。(又更高者為,若想要知道就會出來者,為佛之隨意)

(3)非常人所具有因緣法境界,此是心眼已開行者,佛性能感知超時空因緣,自心亦能以真性主行,無妄想相隨,來體驗虛空一切因緣,甚至於自性能鑑照十方國土與眾生,此等人不是四禪境界者,就是聖人阿那含、阿羅漢等。

 

()應緣之方式

「我們有一個第七意識審慎思量的心。」他聽了不會相信。這是唯識裡面、大乘佛法裡面所云。你善於審慎思量,這是第七意識,能夠有分別法不執著,因為第七意識去執著第八意識的種子、法塵。小乘行者他看不到這些,因為雖有氣但是不能夠逼到第八意識裡面去。禪宗叫做黑漆桶,把黑漆桶打破就是打破第七意識,而第八意識會現起他的種子、法塵,飄、飄、飄,大乘佛法就在學這個,知道這些法都虛幻不實,這些都是過去薰習進來而已;又或者你有能力感召十方因緣所現的法,也一樣都要觀它無所有不可得,觀它無所有不可得,你就不會有煩惱,真真假假你都觀它無所有不可得。

但小乘行者沒有辦法體會這種現象,所以他不敢進去,外道更沒有辦法進去,所以外道常常會講打坐會走火入魔,大家都怕走火入魔,什麼叫走火入魔?佛法說魔由心生,因為心不淨,心不淨的話氣進到腦筋裡面去,感知也好、或者種子也好,你把他當真,當然就會害怕、行為也亂七八糟,如果觀它無所有不可得、虛幻不實在,那也沒事啊,過了幾年以後心清淨了,就了解,原來心都虛幻不實在!感召眾生的心也一樣,不執著它,他慢慢心空法了的話,自性清淨,也可以影響眾生的心,所以很多菩薩是這麼不用一法就可以利益眾生,不必要講經說法,或者用有為法去加持,都不必要。

 

()緣應依能力層次粗分

(1)  緣應後連知道招架都不會的(最差)

 (2)還知道提醒自巳,不要抓它,而能不去抓(為第二好)

(3)以絕對空應之(空之) ,即為小乘之証到「空性」或大乘己開悟行者証到六結使之「覺滅」。

(4)可用實相觀觀之,且可從中了知很多事而無掛碍(為更好者) 大乘証     到六結使之「空滅」時。

(5)最後要有「無此觀能力」想,即証到「滅滅」。

(6)那更高之大菩薩及佛之能力更高。

 

()、依唯識學,應緣(生起心念) 後會生三種不同之(三性)

(1) 遍計所執性(是凡夫性 ) --若依他起自性後,不能僅止於此認知之第一念而己,又加以妄分別時,經第七、第六兩識而生第二念,第三念,第四念…. 等,即為遍計所執性。第六意識之分別未加入作用即遍計所執性就沒事了。

(2) 依他起自性--之他為(依外在一切諸緣,即色、聲、香、味、觸、法) 即由空性起(見性、聞性、味性、嗅性、觸性、心性「心產生之念」) 等自性,並生出各該種法相,並由(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心識) 來認知各該法相,若僅如此即為依他起自性(第一義諦)

(3) 圓成實性(大菩薩跟如來才具有,為圓滿成就諸法功德之實性。諸法真實的體性,曰真如、曰實相、曰法界、曰法性、曰涅槃,皆同體異名) 有修行到,佛、解脫的聖人、菩薩才有的。圓成實性者根本不必靠根來對外塵的一連串之作用。是直接由第八識之「現量」來了知,其為100%與外境相同之相。對一切因緣法已不作用。(即圓成實性) 這為開悟者才直接看得到,在心田內之相(現量) ,是自性先看到的,這為不必透過五根而現之相。直接照見不必依根,是為圓成實性是大乘(佛、解脫的聖人、菩薩才有的)才能到圓成實性,十号具足如來才能圓滿圓成實性。這是佛性,如來性。

 

大小乘之修法:

   (a)  (b)  (c)  (d)
小乘要修到> 空身 空心 空性 空法
大乘要修到> 根滅 覺滅 空滅 滅滅
  (e) (f) (g) (h)

()小乘修法:(未打破色身者)(以其可能之能力及範圍以修之,是只能在小戰場下) 是為小乘之三解脫門。

(a)「空身」 空身者斷盡三結使(身見、戒禁取見、疑心病),便得須陀洹果(初果),天上人間來回七次始証得阿羅漢果。

所謂斷「身見」:我覺知有此情形(覺受),但我不去覺受、不去掛碍,不去理覺受,(不接受該覺受熬到你不在意,能够忍受痛的話) 這中間亦可用時而守在「覺知」處,時也可以移來體會在覺受!以知有二者,一為「覺知」另一為「覺受」。

空身,把身空掉,無論病痛都不受它的影響,這是真的空身!能夠打坐到失去身覺,那最好!腳痛不認為是痛,生病不把它當做生病,可是這種境界,不是口頭說說就能達到的:我這個身體是假的、四大假合!話雖如此,真痛起來還是愛惜得很,一生起病來照樣放不開!當然要修行、要行菩薩道都要利用這個色身,東西用久了總是會出毛病,何況平時若不維修,是不可以的。應方便地調理身體、將就的用,不要被身體的病痛所障礙,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要把身空掉。附註:証到心空之前全為以心應緣。

戒禁取見、不守不正當戒律,釋迦牟尼佛沒有說的戒就不要亂守,不守狗戒、鷄戒,或者柴、米、油、鹽中,不吃油、不吃鹽塩,這種怪理怪氣的戒不守。

疑心病、懷疑心,是人最根本的敵人,沒有境界疑心病重,有境界疑心病更重,因為所跨的空間不是兩度、三度,甚至於四度,所感知的不是人的層次疑心病要斷掉、不要胡思亂想、疑神疑鬼,念頭冒出來了,不管是真的、假的,都不要再想下去,寧願信其無、不要信其有!真的有那一回事也不要搞得神經兮兮的,最好是甚麼念頭都不要起。

 

(b) 空心 (明心)( 斷除三結使外,並已淡薄三毒(貪、瞋、癡) 得斯陀含果(二果),天上人間一往返始証阿羅漢果)

心空是體性遇緣時,此心遇境似有,起靈知靈覺心念,(但此尚不能到如打破黑漆桶之那麼大之靈知靈覺) 但能讓真性主行,全無妄想習氣相随,這就是証得心空,所以心空不是什麼念頭都沒有,是能覺而不住。悟得身空,而後心眼大開,始能現起最聖最靈之真心,遇境似有,緣滅還無,當悟真心時,遇境感緣時無妄想相隨,只有真性主行,始能稱為悟得心空。

所謂真性主行:是妄心不起,才能回歸到自性自應緣,也就是真性主行,當真性主行之時,無緣要強打妄想,當然不得逞。

註:有無開悟皆能修到真性主行。只是其空心與覺滅兩者其可能範圍及境界高下不一樣。

空是我們的體性,因緣來應緣而產生一切法變成有相,但法是短暫的、會滅的,緣滅、法就滅,在起滅之間,我沒有內在的妄想習氣、業緣去與它相應,這個心念、這個空性,只是讓法起滅而已,聖人悟到這種真理就是無所得,無所得不是內心沒有法,應緣會起法,法雖起你不去執取它,它就回到原點沒有了,你不去相應就沒有因果報應的運作,不去取捨有、無,就不會再造業、隨業流轉,佛法講的是無上心法的解脫道。 

所謂淡薄三毒(貪瞋癡),貪瞋癡不會犯,只有略帶這種微細的習氣、念頭而不會去做謂之。

 

 (c)空性(已斷五下分結(身見、戒禁取見、疑、貪、瞋) 得阿那含果(三果) 阿那含就要有現起五神通的能力)

性空、空性也就是俗稱的「見性」要空性讓我們自性去應一切緣,去產生一切自性的反應。反應之間要到能够自然順緣去做。

因為「空性」初出來時,自性應緣而依他起自性,緣起法起,緣滅法滅,只是定力及智慧不够時,無法做到讓法自起自滅,自在無碍如如不動。(這為較之不淨部分。要完全能做到,就証到「空性」

體會虛空性能含容十方界,這要相當修証到心空、性空之時、才能體會心含容一切法。

無心之用(心入無所著之境界以無分別識心生起,是為無心)是指自性應緣所產生之法用,行者以無心空體應緣,所產生緣起諸法,且諸法起時無一妄習相隨,所以無心行者能讓自性應緣、轉緣、化境,最後自性能達:「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變化無窮,威靈莫測,明明了了,自覺自知,靈靈寂寂,無為常為」等悟性空之「無心之用」。

証空性者空體遇緣(自性應緣),依他起自性後隨緣現諸法,法之生滅清清楚楚,對何人、做何事,過程都要能清清楚楚,覺而不住,知而不黏,無妄習、妄想相應,此是初步解脫聖人之見性,能見依他起性之自性真實法。這才是証到空性之真境界。

證空性者,依經論言,此見性者有意生身、應化身出離色身,遠赴他方、他世界,應該知道做何事、為何人、見何物、見何他世界,過程要能夠清清楚楚,是自性應緣不眠,始是「感而遂通,變化無窮,威靈莫測,明明了了,自覺自知」。若知有事而尚不清楚者,非為見性悟空之人,更有五神通現起。

附註:六種無為 (虛空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不動無為、受想滅盡無為,真如無為),小乘至多能修到 受想滅盡無為(指顯現於滅盡定之真如,以滅盡定已滅第六識心想與苦、樂二受)。故雖有與大乘同名為空性,但所能修到的境界是有層次上的差異。

 

(d)空法:除斷盡五下分結使外巳斷五上分結(色界縛、無色界縛、掉舉、我慢、無明) 永斷三毒(貪、瞋、癡) 才是真正得阿羅漢果(四果)(但這為只在小戰埸作戰下之斷)這無法究竟圓滿。

証到空心,真性主行以後,空性應緣所生的念還是不要執著它,証得「空性」悟性空後要入法空了,要捨一切法,這樣証得「心空法了」。

 

()這可說為大乘之三解脫門。(以能遍虛空周法界之程度及範圍以修之)

(e) 破色身 (打破黑漆桶) 入覺結使,為開悟者。

真正開悟的人,其身心是個什麼樣子,供參考。

(1)禪宗的開悟就是打破黑漆桶、打破窠臼,此種開悟才是真開悟,不用自說開悟,內行人一見就知道。

(2)開悟者身體氣脈全通,可以定時自行運轉,不必帶動也不用觀想,只要體止,定心下來,氣機就更旺,只要躺下來就一直要浮飛起來,所以這時要學神足通,當下就能成就。

(3)這時會體會整個小腹都是丹田的感覺,稍微閉氣,電流就在小腹範圍流竄,這樣才能体會密教所謂的「拙火」發起是個什麼現象。

(4)吃過飯後,坐著挺胸直立,督、任兩脈就會轉河車,但永遠轉河車,不學佛法斷心病,也不會成就果位,所以要棄修身而專修心。

(5)一聞到葷食就會嘔吐,更不用談吃到葷食,就連一點點動物油亦會造成嘔吐。

(6)之後心現大妄念起,黑漆桶、窠臼中的一切法塵全部飛揚,這是大翻種子現象,無始劫來儲存於阿賴耶識中的種子或法塵,無限量地飛揚,念頭又呈現斷裂無完全句子狀。待其靜止下來,才能真正體證空相、空真如是何物,悟得何謂是空的道理,但這可能已是數年或十幾年以後的事了,所以六祖要十五年埋沒獵人隊中,潛默將養,直至心明、見性始復出弘法。

(7)真心已開悟,則能遍知周遭一切人事物,又能守住空寂,不想講一句話,所以像個啞吧,裝聾作啞是他修心的樣子。

(8)可以洞悉六、七、八識間心念起滅過程及現象,真正了知唯識所言心、意、識是何種樣子,真心、妄習怎麼分別。

(9)日用應緣起心動念都能覺照,不會迷失於習氣、心病、原則中,所以修行起來很有效果,能完全控制此妄習心,入寂靜處。

(10)守戒嚴謹,不會犯絲毫過錯,不喜歡高談、闊論,更不會與人諍辯,善於容納異己,學得我法二空理。

(11)世間已沒有師父能教他,但可以直接受佛、菩薩的身化、語化、意化的指導與考驗,經千錘百鍊始能得金剛身與金剛心,開始隨緣度眾生。

(12)深入經藏能懂世尊所說真正義理,然後學習講經說法,更增加自己佛學的智慧,先得般若智,繼向無上菩提道邁進,行菩薩病行,默默行持,自利利他,開始學習不造身口意三惡業。

(13)其他還有很多現象,若有點樣子時,再來請教師父。

  

 (f) 覺結使滅(這為要修証到空三昧)

根修證中覺結使生滅

得人空行者,塵亡根滅後,則根識分別不起作用,根識泯絕則色身諸根破,此時行者靈知靈覺之心現起,可以說開悟心性(覺生) 。靈知靈覺心對內外萬種因緣法猶有法執,乃屬幻智覺知,非如來性本覺,非圓成實性。故人者對諸多事端覺知歷歷,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是為根滅覺生,心的靈通現起。惟行者雖能覺知諸緣,卻不能得解脫知見,未能做到諸法不受,是謂覺結使

行者妙明靈覺本自具足無漏智慧,然未修習,尚不得顯無漏智慧,所以經執杖牧牛、任運本真,當得自在無漏智慧,對所覺知之境,最後皆能轉其境,化入空,終至覺而不住覺相。至此境界,行者為証解時,將能覺之自性,對所有一切覺知之事相,均能導入空三昧中,得初步脫黏法塵之境,行者至此境界即謂「覺、所覺空」。(覺滅) 可說修到絕對空,(空三昧) 有空體,也能自我解脫。

 生起覺知以後要能自在,菩薩學習無著、無不著,這麼自在;初學的不能自在,就要學空三昧,先絶對否定它,不要說有,就算是有這回事情,也要說沒有,這樣你才能自在。那你就會明白,原來法就是這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空三昧是絕對的否定一切法,才能真的得空證,顯得自在無礙心,但這種存在也是假的、是方便的,是阿羅漢等所修得。

空三昧是直截了當的去斷你一切因緣的牽扯,第一個空三昧現起的時候,一切境界來黏都黏不住,你不必用一法來斷它,它自己就黏不住,這個起碼要把你的心扉打開,心扉打開就是開悟,開悟以後的行者就會翻種子,在此之時就要修這個空三昧。空三昧也不是一下子要得就能得,是要練很久的,因為無始劫以來,我們這種微細的習氣還是有,小習氣還是會執著,執著一些恩愛的小毛病、執著一切愛吃的、放不下的東西、聽到音樂時手腳要動一動、、、自然地有習氣的反應,這些也都要在你空了一切法之間,要慢慢的把它斷掉了。

 

(g) 空結使滅(修無相三昧)

根修證中空結使生滅

行者空掉一切所覺知,導入體性空後,一切煩惱境界不生,來無所黏,過無蹤跡,至此境界,則覺結滅矣。(空結生),行者初用絕對觀空智滅卻一切法的執著(偏空),當行者不為法縛時,即能反迴而面對諸覺境,有照有覺而不黏,此時行者證入相對的空境,能自在而不黏,是謂「空覺極圓」。(空滅) 行者修至此境界,即應將前用的絕對觀空智去除,就能將悟到空的體,面對不定的境,產生無礙能力。如此,行者即能不入偏空理地,原修我、法二空智已得,解脫智慧已具,所作已辦,此時宜將能空一切相的般若慧與所空的一切相,均解除滅掉,是為「空、所空滅」。至此境界,行者証得無相三昧,是為真正「空滅」境界。

是所謂的實相觀,相對的空,不否定有這個人、有這件事、有這個境,但,我看著它,不受它影響,這是真正的無相三昧

行者修無相三昧,以安忍來忍眾生因緣,要解脫,並非你自身修得好,一心不亂就解脫了,你還要有辦法斷掉跟眾生之間的因緣關係,如果還有眾生的因緣在牽扯,你還沒有能力來忍這個境界,那怎麼叫做解脫?此時要以安忍來忍眾生因緣,以安忍來忍一切善境界。修行沒有進境、沒有功夫,那不叫修行,有了進境、有些異能,你不執著,那就是善境界,你一執著,那就完了,因那就是陷阱,

無相三昧係属無形之心法,雖然心有起滅成壞,但本體空性無有成壞,依此而應緣生諸法。能如如不動者,即如如佛也。証到「空証」時是以性應緣,可以達到實相觀、中道觀、不即不離。

 

(h) 滅滅(這是要修到無願)(不執一切法,一法不用)

根修證中滅結使生滅---生滅法盡寂滅體性現前

六結使是生滅法,如前述:動滅靜生,靜滅根生,根滅覺生,覺滅空生,空滅滅生。故最後之滅結亦當解除,若不解除,恆住俱空之境,生滅不盡,如何得究竟法解脫,如何證得圓通之道?此禪門所謂末後牢關,此結一解,則可親見本來面目矣。

滅結一開,再入流照性,返窮流根,深入阿賴耶識,滅相迴脫,離斷異熟識諸種子,至諸生滅法全不起生滅。入實相、中道觀智中。當一切生滅法悉皆滅已,則自性顯露,寂滅體性就現前矣!此時行者體性顯露,面對諸法,具足事事無礙境界,體對境時,有照有覺而能如如不動,此覺照不動的佛性顯露,是謂「生滅既滅,寂滅現前。」之境界 (滅滅) 。

而無願三昧是在修空、無相三昧中,對於諸法不得有所願求,對於欲望不得有所願求,這就是無顧三昧,有時翻譯作是無作三昧,不亂起心作意,不亂發什麼願求的,這樣修才能自在,不然到頭來在道業上都無所成。這為在修証到無願三昧。

 

各識之間之作用參考

 

結論:

緣由如上所說。今僅集此幾部分出來做報告都要感恩師父幾年來辛苦教導。恐有不逮之處,仍請多多賜予指正。最後再說一聲 謝謝師父的辛苦。(完結)

 


[ 我的這一班 ] [ 首 頁 ]